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_第1页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_第2页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手术治疗

先天性胆脂瘤是由胚胎时代残留的上皮细胞逐渐生长和积聚而成的。它通常出现在颅内。先天性中耳胆脂瘤较少见,其发病部位隐匿,早期无特异性表现,生长具有破坏性,易侵及听骨链,主要表现为传导性听力下降,临床上易延误诊治。我科2000-01-2010-12收治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现报告如下。1mri检查及表现10例先天性中耳胆脂瘤患者,其中男8例,女2例;年龄5~44岁,平均17岁;病史4个月~40年;均为单侧发病。所有患者既往均无鼓膜穿孔及耳流脓史,无中耳手术史(包括鼓膜切开、置管)。10例均表现为渐进性听力下降,其中伴耳鸣、耳闷3例,耳痛1例,面瘫1例。所有患者行耳内镜检查,其中2例示鼓膜后上象限内侧可见白色球状物(图1),另8例鼓膜均完整、无内陷袋。10例患者中8例传导性聋,术前0.5、1.0、2.0kHz气导平均纯音听阈为40dBHL,气骨导差为25~40dB,平均30dB;2例混合性聋。8例声导抗鼓室图为B型曲线,2例为A型曲线。所有患者均行颞骨高分辨率CT扫描,提示中耳腔内有低密度软组织影,5例圆形或片状软组织影局限于中后鼓室,砧镫关节处有软组织影,听骨有破坏(图2);3例位于中鼓室、上鼓室,听骨有破坏;2例病变广泛,侵及上鼓室和鼓窦、乳突,听骨破坏消失。MRI检查示中耳腔内T1加权像低信号,T2加权像高信号。1例面瘫患者以House-Brackmann标准分级,为Ⅱ级。1.2听骨链完整、组织机构重建所有患者均于全身麻醉下施行手术。术前CT示病变局限于中后鼓室的5例患者均行耳内途径鼓室探查术,其中有典型鼓膜像者2例,其术中可见胆脂瘤球位于鼓膜后方、锤骨柄后侧方,完整清除后探查听骨链完整;3例后鼓室砧镫关节处有片状胆脂瘤上皮,清除后见砧骨长脚、镫骨破坏,均一期行听骨链重建。CT示病变位于中、上鼓室者3例,行闭合式乳突根治加鼓室成形术,术中见上、中鼓室大团胆脂瘤上皮,锤骨柄前方胆脂瘤皮,砧骨短脚、锤骨头有破坏,探查后鼓室,肉芽样物包裹砧镫关节,清除后见砧镫关节完好,均一期行听骨链重建。2例侵及鼓窦、乳突,行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术中见乳突气房、鼓窦内、上鼓室、后鼓室有大量胆脂瘤皮,侵及硬脑膜,清理后见砧骨、锤骨头、镫骨破坏缺失,其中1例面神经水平段部分骨壁缺损,面神经裸露、水肿,行面神经减压术。2术后胆脂瘤残留和复发术后病理均证实为胆脂瘤。随访0.5~3.0年,术后6个月平均纯音听阈为30dBHL,气骨导差在20dB以内,术后1年复查颞骨CT均未发现胆脂瘤残留和复发。1例面瘫患者术后1个月恢复至正常。3术中诊断的时长关于先天性中耳胆脂瘤起源,比较重要的学说有以下四种〔2〕:外胚层植入学说、鼓环发育障碍学说、化生学说、上皮细胞残留学说,其中上皮细胞残留学说已被广泛接受。残留上皮形成胆脂瘤位于中耳的部位,西方研究者报道多见于鼓室前上方〔3〕,Hidaka等〔4〕研究发现亚洲人先天性胆脂瘤多位于鼓室后上方。申卫东等〔5〕报道10例先天性胆脂瘤亦均位于于中后鼓室,主要是砧镫关节处。分析其部位特点,可总结为前方、后方2种类型。前方型局限在鼓室前上或前下象限,由前上侵及上鼓室隐窝也属于此型。后方型则位于后上、后下,或从后上累及上鼓室、鼓窦,但不超过锤骨柄前方〔6〕。本组3例属于前方型,位于中鼓室、上鼓室;5例为后方型,2例鼓膜后上象限白色球状物;另外2例病变广泛,无法辨清起源部位。后方型比前方型更具有侵犯性,周围邻近听小骨、面神经,可导致严重的听力下降、面瘫〔6〕。根据先天性中耳胆脂瘤的病理形态将其分为闭合型、开放型〔5,7〕。闭合型胆脂瘤呈局限性的囊状;开放型则为扁平的角化上皮,常发生于后鼓室,并逐渐波及上鼓室和鼓窦。闭合型胆脂瘤多见于儿童,鼓膜内侧可见白色球状物,未侵及听骨链则常无任何临床表现,耳内镜检查利于早期诊断。开放型胆脂瘤由于病变部位隐匿,病程隐袭,就诊时往往有严重听力下降,甚至面瘫。就诊年龄比闭合型患者大,多见于较大儿童或成人。本组中2例闭合型胆脂瘤均位于鼓膜后上方内侧,平均年龄为5岁,从出现症状到临床诊断的平均时间为4个月,临床表现为轻度听力下降、耳闷,术中探查听骨链完整。8例为开放型胆脂瘤,平均就诊年龄为25岁,从出现症状到临床诊断的时间为1~40年。临床表现为严重听力下降,1例伴有面瘫。术中见听骨链有不同程度破坏。对于先天性胆脂瘤的诊断,采用Levenson等〔8〕诊断标准:鼓膜完整,既往无鼓膜穿孔、耳流脓病史,无中耳手术史(包括鼓膜切开、置管)。临床上常表现为单侧传导性聋,易误诊为听骨链畸形、耳硬化症。鉴别时需根据病史及耳内镜检查鼓膜内侧是否有白色球状物。即使鼓膜正常也应引起注意。Kim等〔9〕对鼓膜完整的传导性聋鉴别诊断研究表明,先天性开放型中耳胆脂瘤与先天性听骨链畸形在临床表现、鼓膜像及听力检查结果方面无明显区别,高分辨率颞骨CT可资鉴别。鼓膜完整传导性聋患者,CT显示鼓室内软组织影,要考虑先天性胆脂瘤的可能〔10〕。CT可确定胆脂瘤的位置、范围及有无骨质破坏,为术式的选择提供重要依据。MRI主要用于鉴别诊断,如与胆固醇肉芽肿鉴别。先天性胆脂瘤T1加权显像呈中低等信号,T2加权呈高信号。胆固醇肉芽肿则T1和T2均呈高信号。另外MRI可良好地显示病灶与周围(包括颅内结构)的关系,为术中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提供了重要资料〔11〕。本组中CT示5例局限于中后鼓室,其中3例可见砧镫关节处有软组织影,听骨有破坏(图2)。3例位于中、上鼓室。2例乳突、鼓窦、鼓室内低密度软组织影,1例侵及面神经鼓室段,破坏范围与术中所见一致。先天性胆脂瘤的治疗原则以早期手术切除为主,尽最大可能保留患者听力。手术方式的选择与病变范围有关。若病变局限可经耳道径路行鼓室探查,清除胆脂瘤,可最大限度保留听力。本组5例采用这种术式。病变累及鼓室多个象限,侵及上鼓室、鼓窦、乳突,可选择闭合式或开放式乳突根治术。本组3例采用闭合术式,另2例病变范围广泛,听骨破坏消失,骨桥已断,选择开放式乳突根治术,其中1例面神经管水平段骨壁破坏,行面神经减压。文献中报道多采用闭合式手术,此术式保留外耳道,对听力恢复更有帮助,但应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12〕。病变广泛者,由于胆脂瘤上皮和正常鼓室黏膜界限不清,很难完全清除,尤其鼓窦、上鼓室前隐窝、面神经隐窝和圆窗龛、卵圆窗等隐匿部位。本组2例病变范围较广者采用开放式乳突根治术,视野开阔,可减少胆脂瘤残留及复发。Koji-ma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