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管理-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_第1页
行政管理-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_第2页
行政管理-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_第3页
行政管理-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_第4页
行政管理-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州大学松田学院2016届毕业论文(设计)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策略研究摘要近年来,校园霸凌行为在各国校园中都屡见不鲜,校园霸凌具有严重的社会危害性,让青少年产生生存的危机感和焦虑感,严重影响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校园霸凌是由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综合作用下,共同催生造成的。本文着眼于校园霸凌的现状,采用文献分析法、比较分析法和案例分析法,对产生校园霸凌的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学校因素和社会因素等造成的现象进行研究,虽然相关政府部门明确欺凌界定并发布了治理方案,但还是难以在短时间内解决所有问题。本文提出了完善学校反霸凌制度建设、构建多层式立法模式、设立相关专门机构、建立健全多元式主体的共同管治体系和营造和谐家庭氛围的治理校园霸凌的策略。关键词:校园霸凌;影响因素;现状分析;治理策略\o"添加到收藏夹"ResearchonthecurrentsituationofcampusbullyinganditscontrolstrategyAbstractInrecentyears,campusbullyingbehavioriscommonincampusesofvariouscountries.Campusbullyinghasserioussocialharm,whichmakesteenagershaveasenseofcrisisandanxiety,andseriouslyaffectsthehealthygrowthofteenagers.Campusbullyingiscausedbythecomprehensiveeffectsofpersonalfactors,familyfactors,schoolfactorsandsocialfactors.Focusingonthecurrentsituationofbullyingoncampus,thispaperusesliteratureanalysis,comparativeanalysisandcaseanalysistoanalyzethephenomenoncausedbypersonalfactors,familyfactors,schoolfactorsandsocialfactors.Althoughtherelevantgovernmentdepartmentshaveclearlydefinedthebullyingboundaryandissuedthegovernanceplan,itisdifficulttosolvealltheproblemsinashorttime.Thispaperputsforwardstrategiestoimprovetheconstructionofantibullyingsysteminschools,tobuildamulti-levellegislativemodel,tosetuprelevantspecializedagencies,toestablishandimprovethecommongovernancesystemofmultiplesubjectsandtocreateaharmoniousfamilyatmosphere.Keywords:schoolbullying;existingfactors;currentsituationanalysis;governancestrategy目录TOC\o"1-3"\h\u第1章绪论 绪论1.1研究背景和意义1.1.1研究背景校园霸凌问题作为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正引起世界范围的相关专家及社会各界广泛的关注,我国亦不例外。霸凌是影响青少年学生身心健康的首要问题之一。随着我国中小学校园霸凌事件和暴力问题愈演愈烈,引发了社会高度关注。而由于青少年正处于“青春期”的阶段,自身的躁动与外界的冲突等,使得青少年成为校园霸凌的重灾区,青少年正在成为校园霸凌的主要受害者。2018年10月,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发布了《学校暴力和霸凌:全球现状和趋势,驱动因素和后果》的专题报告,报告中指出全球范围内三分之一的青少年遭受校园霸凌。2017年5月,中国应急管理学会校园安全专业委员会在《中国校园霸凌调查报告》中指出中部地区校园霸凌发生概率高达46.23%。各级政府也通过针对校园霸凌的问题出台了相对应的政策予以重视,2017年5月4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关于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安全风险防空体系建设的意见》,2018年《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关于开展中小学生霸凌防治落实年行动的通知》要求建立健全校园霸凌智力的相关制度体系和责任体系,有了国家层面的引领和指导后,自此部分省市地区也相继出台了预防或治理校园欺凌的针对性方案,对校园霸凌的范围进行细致明确的规定,优化学校学习环境,切实可行的保障学生健康的校园生活。2019年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一项名为“2019全国两会青年期待”的调查结果显示,68.0%受访者认为未成年人保护目前面临的最大问题是校园欺凌的普遍发生。1.1.2研究意义校园应是最阳光最安全的地方,校园霸凌的存在不仅伤害青少年的身心健康,也冲击着社会的道德底线。通过对当前校园霸凌现状及治理对策的研究,总结其发生的原因从而根据不同的影响因素制定出具有针对性的防治措施和建议。同时也是唤起全社会对于和谐校园建设和青少年心理健康的关注,促使社会、学校、家庭和学生共同参与、共同努力、共同防治,杜绝校园霸凌。相应治理政策的提出也需要我们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规范好自己的言行,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建设文明和谐的校园。1.2研究现状1.2.1国外研究现状19世纪末,很多国家的教育者已经开始关注校园暴力问题。随着二战后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和法制体系的摧毁与重建,发生在校园的霸凌现象也非常普遍和严重,因此校园霸凌的存在已经逐步爆发成为世界各国面临社会难题。相对于国内,国外对校园霸凌的研究起步更早,研究的范围领域更广,相应的研究成果也会更多、更成熟。国外对校园霸凌现象的系统性研究始于20世纪70年代,挪威卑尔根大学奥维斯教授就以“校园欺凌问题”作为出发点进行社会生态学进行,从学校、班级、个体三个方面实施干预方案,并且取得显著的成效。20世纪80和90年代,美国、挪威、瑞典和加拿大等国家都发生了青少年因受到校园霸凌而自杀的事件而出台相应的法律法规,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发生校园霸凌的概率。英国学者泰特姆和雷恩于1989年合著出版《学校中的欺侮行为》DelwynP.Tattum&DavidA.Lane.BullyinginSchools.TienthamBooksLtd,1989DelwynP.Tattum&DavidA.Lane.BullyinginSchools.TienthamBooksLtd,1989日本是亚洲较早研究校园暴力问题的国家。针对校园霸凌日益严重的现象,日本也采取了一些积极措施,分别从国家层面出台政策、地方层面指定机制和成立委员会、学校层面加强教育和引导、家庭层面保护青少年和加强沟通、社区层面开展活动和利用社区资源宣传。在国外很多国家还是存在着不同程度得校园霸凌现象的同时,也对校园霸凌有一个清晰的定义,并且在立法、政策和具体措施等方面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体系,这也为我国的校园霸凌的研究提供了很重要的参考和借鉴。但是国外的相关问题的研究成果的不足之处在于:过多的注重预防对策,而忽视了针对已经发生的现象提出治理对策。1.2.2国内研究现状相对于其他国家而言,我国关于研究校园霸凌的研究起步晚、时间短,研究宽度和深度都不够等因素都给我们的调查带来很多阻碍。因为我国的经济发展水平、文化内涵以及社会体制与其他国家不同,所以在研究方面也只能根据现有的成果,针对国家的基本国情和实际情况加以改良和应用。随着我国经济发展稳步提升以及新媒体运营发展迅速,关于青少年校园霸凌的事件报道的曝光度也越来越大,因此针对校园霸凌的研究也逐渐增多。对于校园霸凌的研究,现国内的学者已经通过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社会学等多个领域进行校园霸凌事件的研究。张国平从社会学的角度分析校园霸凌的问题,认为,校园霸凌的存在在社会学角度是一种越轨的行为。张国平.校园霸凌地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08:73,76.罗怡和刘长海从心理学角度分析,认为是青少年的基本需要处于长期匮乏状态,得不到满足而嫉妒那些得到基本满足的同学,通过霸凌行为来满足自己得不到的需求。张国平.校园霸凌地社会学分析[J].当代青年研究,2011,08:73,76.罗怡,刘长海.校园欺凌行为动因的匮乏视角及启示[J].教育科学研究,2016,02:29,33.吴方文,宋映泉,黄晓婦.校园霸凌:让农村寄宿生更“受伤”—基于17841名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的实证研究[J].中小学管理,2016(8):8-11.何怀金,钟冬梅,龚春燕,初中校园霸凌的危害及成因分析[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7,33(5):116-123.郭开元.论校园霸凌的预防和处置机制[J].预防青少年犯罪研究,2017(6):13-19.许锋华.徐洁.黄道主.论校园霸凌的法制化治理[J]教育研究与实验.2016(6):50-53.1.3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1.3.1研究思路本文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五个章节。第一章节是绪论部分,主要针对研究背景、研究意义、国内外研究现状和研究方法等进行介绍;第二章是现状和内涵的分析,主要分析校园霸凌的现状,并提出存在的问题;第三章是分析校园霸凌存在的原因,主要从个人、家庭、学校和社会因素等方面分析;第四章是预防校园霸凌的对策和建议的提出;第五章是本论文的总结。本文的研究思路以校园霸凌存在的现状为研究起点,通过具体分析校园霸凌的现状,并结合国内外作者的相关理论研究,从而分析出校园霸凌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研究其出现的原因,最后从国内外成功的案例中借鉴经验,提出本文的完善治理对策和建议。1.3.2研究方法文献分析法。此次文献主要是通过中国知网、道客巴巴、百度文库、硕博论文、有关书籍等渠道获得,针对校园霸凌的现状及面临的主要困境,广泛搜集有关社校园霸凌政策实施和其他国家提出的相关政策的资料进行研究,并从中提炼、归纳有价值的重要信息。比较分析法。本文通过借鉴国外先进经验和把握国内现实状况的基础进行对比分析,深入了解我国校园霸凌的严重程度和如何解决校园霸凌的方案。案例分析法。本文通过查阅大批与校园霸凌有关的案例,分析概括我国校园霸凌钟存在的根本性问题,分析出其形成的原因,找出解决现状的办法,为本次论文提供重要支撑。第2章校园霸凌的现状分析2.1校园霸凌的定义所谓校园霸凌,引用挪威学者欧文斯较常用的一个定义:是指一个学生长时间并重复地被“以强欺弱”或是“以众欺寡”的形式进行违背个人的负面行为。校园霸凌形式包括肢体霸凌、言语霸凌、社交霸凌、网络霸凌、性霸凌等。张国平张国平.校园霸凌地社会学分析[J].青年学报,2015(4):67,70.2.2校园霸凌的现状目前,校园霸凌存在“难界定、难取证、难处理”的三难地步,而且我国并没有一个很权威性的校园霸凌事件的数据统计和法律法规政策。随着网络的发展,我们可见的各类校园霸凌的事件都是通过自媒体进入大众的视野。男生和女生之间的霸凌、留守儿童的霸凌等等,无论从数量上还是程度上,都让我们触目惊心。2.2.1校园霸凌的主体低龄化最近一项研究通过对我国小学及初中学生进行追踪调查,我国未成年人犯罪的群体的数据一直呈上升趋势,而在这些青少年中,12-16周岁年龄段的学生占据大多数,可见霸凌者的年龄段呈下降趋势,向低龄化方向发展。例如2018年在网络中引发热烈讨论的江西宜兴校园霸凌事件,在该事件中两名女生围殴单独一名女生,并强迫被打的女生下跪并认错,难以置信的是这两名殴打他人的女生年龄竟然还不满14周岁,由此能够看出我国校园霸凌主体逐渐低龄化。2.2.2校园霸凌的主体群体性突出校园霸凌的主体是实施霸凌行为的学生。由于霸凌的形式的多样性,行为主体也比较复杂,除了霸凌者与受霸凌者之外,还有附和者和局外人。校园的霸凌事件一般并不是单个的个人所为,主要是以群体形式出现的,其中有些可能是校内的学生,有些可能是社会上的青年,这些所谓的“打手”、“出谋划策者”和“添油加醋者”就造成了校园霸凌事件发生原因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对受霸凌者都身心上都造成不可磨灭的伤害。例如新浪法律频道就曾经报道过,在2014年12月20日,朱某在校园中与王某因为一些琐事产生了口角上的纠纷,王某便怀恨在心,放学之后召集其在社会中认识的不良青年刘某、梁某等9人,堵截在朱某必经之路上,对其进行了暴力殴打,使得朱某下肢骨骼断裂,伤势较为严重。这一事件中校外不良青年后续被法院以寻衅滋事罪判处了相应的刑罚,而王某因为是未成年,所以刑责相对较轻,虽然霸凌者受到了应有的惩罚,但对受霸凌者的身心都受到了难以磨灭的伤害。2.2.3校园霸凌往往伴有高频性和长期性校园霸凌并非偶发的事件,当受霸凌者不采取实质性的反抗,霸凌者就会长期性并且反复地进行霸凌行为。校园霸凌的手段具有多样的,大致包括:言语霸凌,包括语言上的戏谑、讥笑和谩骂等;肉体霸凌,包括围殴、推搡和拳打脚踢等肢体行为;网络霸凌,包括利用网络散布不实言论、诋毁他人等。其中,网络霸凌是顺应科技网络发展的现状而产生的,它的消极影响和破坏力也是不容忽视的,尤其是针对部分具有一定名气的学生而言,所受到的网络霸凌频率相对较多,所遭受的网络霸凌程度也更为严重。例如以扮演小“白素贞”成名的少年演员陶奕希,成名之后她也并未放弃自身的学业,但在学校之中却遭到了来自同学们的抵制,原因是同年级的学生认为陶奕希仗着自身明星的光环,在日常学习及生活中被老师以及校长特殊照顾,引发了同学们的不满。部分学生不敢直接采取肉体霸凌的方式,便通过在互联网中不断散布谣言来对其进行诋毁,使得陶奕希心理遭受了极大的创伤。2.2.4校园霸凌多发于隐秘场合校园霸凌在进行的过程中,霸凌者都会选择比较隐秘的巷子、胡同或是远离校园等人流量少且没安装摄像头的地方实施霸凌。若不是拍摄的视频的流出,一般人也难以发现。这也加大了治理的难度。例如2013年11月16日,在清水县西关中学外的一处隐秘巷口,马某、张某以及李某强行对受害人刘某进行搜身,共搜得现金12元和两张银行卡,在对刘某实施了暴力殴打之后,成功获取了银行卡的密码,马某自告奋勇去银行取出了1300元现金,后续逃离现场。在体验了校园霸凌所带来的“成就感”之后,马某、张某以及李某并未认识到自身行为的错误,反而变本加厉,连续在隐秘巷子中作案多起,造成了恶劣的舆论影响。第3章校园霸凌存在的原因分析3.1个人因素3.1.1心理障碍校园霸凌者,无论是霸凌者、受霸凌者、附和者、保护者还是局外人均存在一定程度上的心理障碍。一方面,青春期的青少年在独立意识和认知能力方面,前者发展得比较快,但后者却跟不上。另一方面,青春期的青少年在树立正确的三观的过程中,有时候爱说反话、好恶颠倒和容易受欲望驱使,而不能理智的控制,导致容易感情用事。总之,“青少年攻击性强,情绪控制能力差,当遇到挫折事件时,易诱发承受力差的青少年产生攻击行为。”彭瑾瑜:政府家庭学校携手应对“校园欺凌”[N].中国教育报,2017年3月2日.具体而言,主要存在着以下几个方面的心理障碍:第一,大部分学生抗压能力不足,压力无法得到有效的释放。一般而言,参与到校园霸凌中的学生往往以中学生居多,基于其年龄特征,他们正处于一个青春叛逆阶段,在社会经验还是抗压能力方面严重缺乏,他们面临着来自中高考等升学方面的压力,很容易产生烦躁、焦虑、紧张这类情绪,加之自身并未具备良好的自我调节能力,如若所承受的压力累积时间较长很容易达到峰值,此时学生就会采取相应的方式来进行发泄,这样一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部分微小的事件都能够成为燎原的导火索,点燃学生的不良情绪,进而产生相应的校园霸凌行为。根据《2018年教育年鉴》显示,约有53.8%的学生表示自身具备较大的压力,24.7%的学生认为自身压力适中,13.5%的学生认为自身仅有一点压力,只有5.6%的学生认为自身并未承受压力,剩余2.4%的学生并不清楚自身是否承受了压力。由此能够看出,当前大部分学生都具备较大的压力,因此做好情绪的调控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二,通过实际调查研究显示,大部分被霸凌者往往具备较为内向的性格,主要体现为孤独、低自信心、低自尊心、人际交往薄弱、胆小怕事,当这类学生遭受到了校园霸凌行为时,往往无法做出正确的回应,基于心理障碍的影响,大部分学生会表现出焦虑、抑郁、进食障碍,部分学生会通过酒精来麻痹自己,情况严重时会进行自杀。当前绝大多数被霸凌者在遭遇了校园霸凌行为时,因为自身性格较为怯弱,往往会选择忍气吞声,并未将事实的真相告知给家长及老师,更遑论用法律的武器来对自身的权益进行维护。这样一来霸凌者并未获得应有的惩罚,那么就会加剧其心中的罪恶快感,更为变本加厉,这也就导致了校园霸凌事件数量不断上涨。第三,根据相关数据信息显示,校园霸凌者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执心理障碍,他们往往有着极度过敏的感觉,行为较为死板,心胸较为狭隘,特别容易记仇,钻牛角尖。这类学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经常会由于琐事与同学之间产生一定的纠纷,受到其偏执心理的影响,往往在事后难以释怀,始终抱着睚眦必报的态度,进而通过校园霸凌行为的方式来寻求报复。3.1.2法律意识淡薄青少年发生校园霸凌的行为,无论是在校园霸凌中扮演什么角色,就是青少年法律意识薄弱的直接体现。法律约束着人的行为,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霸凌者在校园霸凌的过程中,已经丧失辨别是非的能力,行为越轨,无视法律的存在。而受霸凌者却不知道该如何用法律这个最好的武器来保护自己不受伤害,在受霸凌过程中的懦弱更是助长了霸凌者嚣张的气焰,使自己显得更加孤立无援。青少年“个人的奋斗”行为是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霸凌。政府在对未成年人保护方面出台法律法规的滞后性也是越来越凸显,使得校园霸凌的事件无法得到有效性地遏制。陈某是某中学的一名学生,其学习成绩常年位居年级第一,多次被评为三好学生,且有着出众的英语水平,在日常生活中尊敬师长,团结同学,孝顺父母,称得上是一名品学兼优的好女孩。但就是这样一个如花般灿烂的天之骄子,却因为难以忍受校园霸凌而自杀身亡。在其自杀后所留下的遗物之中,发现了数量众多的小纸条,全部都是同学对其所进行的威胁,据当事人回忆,陈某太过于善良,往往会为他人承担相应的责任,进而被相关同学所殴打辱骂。能够看出造成陈某自杀的导火索是校园霸凌事件,虽然和其心理承受能力有一定关系,但最重要的还是她法律意识较为淡薄,当前已经是法治社会,如果她具备一定的法律常识,敢于拿起法律的武器来对自身的合法权益进行维护,那么这出悲剧也就能够避免。因此学校及政府部门应当认识到开展法治宣传与教育的重要性,让学生能够充分利用法律所带来的便利,勇敢地对校园霸凌说不。3.1.3道德观念的薄弱道德是受社会制约人们进行共同劳动、共同生活的社会关系的产物。信息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生活提供了很大的便利,但是面对虚拟网络世界的形形色色,却在看沿着青少年的鉴别能力和抵抗诱惑的能力。青少年在青春期一方面好奇心和求知欲比较强烈,另一方面道德观念还属于形成阶段。如果在缺乏教师或家长的正确引导下,网络上的无拘无束的社交状态,最容易让青少年忽视道德观念的约束力量,体现出薄弱的道德意识。3.2家庭因素3.2.1过于强调家庭的生产作用家庭中,父母为家庭提供经济支撑,把认为最好的物质提供给孩子,重视自己的生产作用却忽略了对孩子的教育作用。父母是孩子人生中第一任启蒙老师,对树立真正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有重要的影响。靠学校老师单方面教育的,没有父母的言传身教给孩子做表率,学校的教育也就失去了根基和依托。当父母把时间都花在生产经营上,忽视对孩子的人格培养和管教,以至于不了解孩子的言行举止和孩子接触到的社交圈。在“出轨”时父母没有及时拉回正常的轨道并予以正确的指正,久而久之,双方就仅限于经济物质上的交流,也增加了发生校园霸凌的概率。因此,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现象中,有七成的失足少年都是成长中缺少父母有效的陪伴教育监管的。3.2.2家庭消费的病态模式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不把物质消费定义为满足日常生活所需,而是通过追求病态消费来满足自己内心的欲望。这种满足通常是满足内心的虚荣、提高社会地位或者是彰显自己的财富和权力。而有些家长也是通过用物质来弥补无法陪伴孩子,满足孩子的虚荣心,造成孩子的功利心理。当部分青少年无法得到满足的时候,就会想方设法(例如勒索、抢夺同学财物)来满足自己的欲望。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养育方面,仅重视“养”而忽视了“育”,家长的过度溺爱使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经受不起生活中的挫折,间接影响孩子的性格冲动、任性和暴躁。3.2.3家庭氛围不和谐家庭是孩子成长和教育的关键场所。家庭氛围的不和谐是影响青少年性格和行为的主要因素,从而导致青少年出现心理精神问题,诱发校园霸凌的原因之一。据统计,大部分的失足青少年都是家庭结构不完整所导致的。所谓家庭结构不完整分为三种类型,主要包含了单亲家庭、离异家庭以及再婚家庭,根据相关资料显示,这类家庭中成长的孩子往往在校园霸凌事件中占据了更高的比例。其中成长于单亲家庭环境之下的孩子,往往具备较强的敏感性,如若在日常学习生活中和其余同学发生了冲突时,很容易产生极端的心理,进而选择不科学的方式来对问题进行解决。成长于离异家庭的孩子,父母离婚会对其心理造成较为严重的创伤,并且在父母离婚之前必然存在着周期较长的家庭风波,部分父母很有可能会因为矛盾日益激化而大打出手,整个家庭氛围显得极为恶劣,基于孩子的年龄特点,他们对于事物的认知并不成熟,很有可能对父母的攻击行为进行模仿。而在学校中这部分孩子又会担心其余同学嘲笑自身的家庭情况,长此以往各类社交障碍问题就会显现,当这类问题阻碍了这类孩子的正常生活及学习时,矛盾就会越来越尖锐,直至演变为校园霸凌。而再婚家庭的孩子在心理方面所承受的创伤则更多,这主要是因为在组建一个全新的家庭之后,会产生相应的冲突与矛盾,他们必须对父母的新配偶在心理方面进行接受,并且还要处理好于继父或继母之间的关系,使得再婚家庭子女所承受的心理负担更为沉重,严重制约了其身心的良好发展,如若不采取合理的方式进行疏导,那么各类心理健康问题就会产生,进而给校园霸凌埋下较为严重的隐患。3.2.4家庭成员之间缺乏交流良好的家庭教育,对青少年的成长中带来的影响是终生难忘的,而父母对孩子的教育往往可以影响他们一生。由此可见家庭教育作用的巨大。家庭成员之间的交流也是家庭教育中主心骨,父母通过交流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而孩子也愿意倾诉自己在学校遇到的各种事情,双方在沟通中达到舒适的状态,在沟通中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间接的影响孩子的对事物正确的认知。良好的家庭氛围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也塑造孩子活泼开朗的性格。当家庭成员之间缺乏沟通和交流时,相当于连接河流两岸的桥梁断开了,父母无法帮助孩子树立正确的三观,及时予以帮助。孩子也不肯跟父母倾诉自己内心的想法,害怕被责骂甚至责罚。3.3学校因素3.3.1教育意识薄弱现在的学校重视升学率,却轻视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甚至还有重点与非重点班来人为地为学生划分界限。学校在校园霸凌方面的预防缺乏主观能动性,很少主动去了解学生,预防校园霸凌的发生。而对于已经发生的校园霸凌事件,一方面学校为了维护学校的声望,另一方面老师也想避免自身绩效受到影响,所以通常采取的解决方法就是通知双方家长协商解决,以批评教育为主。学校在相关方面的培训也是接近空白,在缺乏日常规范体系的基础上,加上处理过程过于简单,无法从根本上解决校园霸凌的现象,激化矛盾的升级,这也是霸凌行为广泛产生的重要因素。3.3.2学校管理方式有待提升韩愈曰:“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教育的功利性使得教师更喜欢用成绩来评价学生,一味地追求成绩而忽视了排第一的“传道”。目前,学校支撑性的资源匮乏,也缺乏必要人力资源和物质的支持。教师更愿意到条件好的学校任教,而每个学校的编制有限,在聘请编外制老师的同时,有些校领导还要兼职授课,使得学校现有的师资力量严重匮乏。教师的管理方式与态度也是产生校园霸凌的影响因素。青少年在青春期都是比较敏感的,几乎所有的老师也喜欢认真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而成绩差和违纪的学生,往往会被老师予以“区别对待”,这也加重“问题学生”的逆反心理。所以,教师自身素质水平不高,无法通过自身的言行举行给学生树立榜样,无法正确地教育和引导学生,无法维护和谐的校园环境,在一定程度上更容易促使校园霸凌事件的发生。3.4社会因素3.4.1社会不良风气德国刑法学家李斯特认为,特定的犯罪行为是个人素质与社会环境的共同产物。在承认个人生理因素对犯罪行为的产生有重要的影响的同时,该理论重点指出了社会因素对犯罪人行为的决定性因素。[[日]大谷实:《刑事政策学》,黎宏译,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第43页。3.4.2社会不良文化的传播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信息社会的高速发展也对校园霸凌有着很大的影响。一是互联网的出现,在没有正确的引导下让青少年接触到各种宣扬暴力的视频和游戏等不良文化,这种具体直接的危害致使青少年将成为不良文化的牺牲品。二是新闻的过度发酵。校园霸凌的曝光,一方面会引起政府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新闻媒体通过“标题党”吸引网友关注转发,却忽略了事件的真实性和围观网民的不当言论会对受霸凌者造成二次伤害。3.4.3反霸凌制度不够完善当前,校园霸凌的事件呈高发的趋势,但我国现行的《未成年人保护法》中还是没有专门针对校园霸凌主体,也没有很明确的行为界定,相关的条例的出台又没有法律效力。法律是保护青少年最强大的武器,在遭遇校园霸凌事件时,青少年可以得到最及时有效的支持和帮助。国家政府颁布校园霸凌的法律法规时,可以起到以儆效尤的目的,一方面对学校、家庭、社会和青少年都提到警醒的作用,另一方面也在国家的重视下为青少年的成长环境加上一层保护膜。因此,法律法规出台的滞后,在侧面地助长了校园霸凌的风气。第4章校园霸凌治理的对策建议4.1完善学校反霸凌制度建设,加强反霸凌教育学校应该完善反霸凌制度的建设,在无现有的法律法规之前,注重反霸凌制度的建设,以预防为主,教育优先,把校园霸凌扼杀在校园的摇篮里,更能防患于未然。国家实行“依法治国”,法制教育对于青少年是必不可少的。预防校园霸凌最根本的路径就是学校的有效教育,学校应该主动承担起这份责任。同时,学校也应该改变原本的教育模式与管理制度,改变只关注知识灌输和人才输送的现状,更多的是要回归“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的本质。因此,学校应当构建“基于学校”的相应预警机制。“预警”的目的是为了对校园霸凌事件的产生进行有效的监测、预防以及警示,通过预警机制的建立,能够避免校园霸凌事件的产生频率,有效防止其产生恶劣的舆论影响。一般而言,大部分校园霸凌事件都发生于学校内部以及周边环境之中,这一预警机制主要是以学校作为中枢,对学生的日常行为活动进行精准地检测,能够有效预判霸凌行为的产生。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加强防范校园霸凌事件的教育宣传工作。学校作为校园霸凌事件的主体,可以采取专题讲座、课堂教学以及班会团会等方式来针对学生开展相应的反校园霸凌教育,以此来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校园霸凌问题所具备的危害性,使其自我防护意识得以增强,从而能够在日常学习生活中严格遵循相应的法律法规,对自身的言行举止进行有效的规范。同时也要对全体教职员工进行以反校园霸凌事件为主题的教育培训,让其能够认识到自身所具备的责任,严格遵循教师职业道德操守,避免在日常教学中对学生施以行为及语言方面的暴力,使得学校能够和家庭通力协作,从源头上扼杀校园霸凌现象的滋生。第二,利用信息技术来对学生的日常行为适当进行监控。当前我国信息技术水平有了长足的进步,给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提供了较大的便利,电子监控手段在各行各业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学校应当充分利用这类技术,在诸如小巷角落、学校树林等人烟稀少的地方进行电子监控系统的安装,不但能够在处理校园霸凌事件时为其提供证据,还能够在学生群体之间产生一定的威慑力,让其意识到校园霸凌行为会被学校甚至社会直接监控,进而对自身的行为进行有效的控制。同时针对校园中所存在的监控死角,学校应当组织相应的人员定期对其进行巡查,从而最大化地降低校园霸凌事件产生概率。需要注意的是,电子监控主要是针对校园肉体霸凌行为进行监控,诸如关系霸凌、语言霸凌这类隐性校园霸凌无法进行监控,这就需要教师深入到学生日常学习生活中才能够有所了解。第三,做好学校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各类中小学应当针对校园霸凌事件做好学校暴力安全控制方面的规划,明确规定校园不同部门在该工作中所具备的职责,并采取相应的奖惩机制,对校园安全计划完成成绩突出的个人或部门进行物质和精神方面的奖励,相反进行相应的惩罚或者批评。同时也要做好校园霸凌事件的早期预警机制,早发现、早预防以及早治理校园霸凌事件。诸如定期排查所有学生群体,严令禁止学生携带危险物品进入校园,如若发现就应当进行深刻的教育。挑选行为反常的学生,对其具体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及时和家长进行交流和沟通,真正做到防患于未然。4.2构建多层式立法模式,设立相关专门机构2017年12月,教育部等11部门联合合出台了《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首次以官方文件的形式界定了校园霸凌的概念,一方面政府提供了相关的政策支持,另一方面也地方也有可以在这基础建立一定的机制防治校园霸凌。但目前中国各地区发展不平衡,也给新法律的出台增加了一定的障碍。所以各地学校应该联合地方政府、社会组织等因地制宜,制定相关的方针政策,实现资源、信息和机制的共享,形成家庭、社区、学校、政府一体化的协作机制。学校拓宽校园霸凌的反应渠道,设立应急专项小组,责任到教师身上。让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都有责任意识,调动学校的所有教职员工的整体的主观能动性。社区应该设立未成年人普法小组。通过在社区街道的图书馆、文化宫等青少年经常进出的公共场所进行法制宣传,让青少年加入社区志愿者的队伍中,调动青少年对法律有更深的认知性。公检法部门应应联合成立应对校园霸凌的法律社会组织,利用自身的专业性和针对性,例如“驻校法律人”,为校园霸凌的主体提供最有效的帮助。构建多层式立法模式,将学校、社区和公检法部门联合在一起,形成一个信息收集和共享的模式,从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阶段进行分析解决追踪,遏制校园霸凌的再一次发生。4.3建立健全多元式主体的共同管治体系“国家治理并非国家包办”,宋雁慧:《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防治研究》,宋雁慧:《国家治理视角下的校园暴力防治研究》,《中国青年社会科学》2017年第1期,第33页刘坤亿:《政府课责性与公共治理之探讨》,《研考双月刊》2009年第5期,第60页学校应该与家长、社区和政法机关联合制定和规划针对校园霸凌的策略。首先,学校是学生生活和学习的地方,也是校园霸凌发生的主要地段。校园霸凌的发生,学校的相关管理人员也是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所以学校的管理者首当其冲就要从提升自己的法律意识,才能加强学校的法制化管理。一方面面对已经发生的校园霸凌时间应该采取法制化的手段解决,而不能草草了事。另一方面,在宣传法制教育的同时,应该多举行一些法律知识竞赛等主题活动,提升学生的法制知识,共同抵制校园霸凌。其次,家长是家庭教育的主体,以“血缘和亲情”为纽带,加强亲情之间的日常沟通,了解孩子的真实情况,良好的家庭环境可以潜移默化影响孩子的担当和社会责任感。无论是霸凌主体中的哪个角色,在父母作为学校和社区沟通的桥梁,很多校园霸凌发生在校园外的那些没有监控或是比较隐蔽的角落里。这就需要社区加大日常巡逻的力度,净化校园周边环境,不要放过任何街边死角,让校外霸凌有机可乘,保护青少年校园的人生安全。最后,政法机关一方面要加快针对校园霸凌的立法工作,利用法律的强制力规制校园霸凌的发生。另一方面要加强学校法制教育的宣传工作,让青少年知法懂法并且学会用法保护自己,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可以有效地减少校园霸凌的发生。在面对校园霸凌发生的同时,应该有所作为,敢于担当,不能徇私放纵。学校和家长从源头解决,再有社区和政法机关进行跟进,形成多方位的保护伞,将校园霸凌与现有的法律进行有机结合,让校园霸凌主体意识到大家对校园霸凌的重视程度。共同应对校园霸凌,实现共同行动,以最低成本实现公共价值和长远利益。高晓霞:《日本校园欺凌的成因、治理及其启示》,《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4期,第107页4.4营造和谐家庭氛围,加强沟通家长应该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有助于青少年在青春期的成长过程中树立正确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孩子的性格也会在和谐的家庭氛围中变得活泼开朗。家长应该多跟孩子沟通,在沟通的过程中了解孩子在校的动态和孩子看待事情的想法是否正确。要让孩子知道什么样的底线是不能被别人触碰的。一旦触碰到底线,应该如何解决,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面对事情的能力。家长对孩子充分的关爱、有效的沟通、恰当的引导是减少校园霸凌的重要因素之一。家是爱的港湾,温暖和谐的家庭氛围,才会让孩子愿意敞开心扉,在面对问题时及时父母沟通,因为父母是孩子背后最强大的支柱。同时父母应当认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针对子女的实际情况采取合理的教育方式,持有正确的教育态度,这样才能够有效引导子女心理能够健康发展。具体而言,父母在进行家庭教育时,一方面应当秉承“严慈相济”这一原则,不对子女过分溺爱,也不对子女过分严厉,要把握好严厉与慈爱之间的平衡。产生校园霸凌现象的原因有很大一部分是由于过于严厉的家庭教育,大部分子女在犯错之后家长往往会直接选择打骂的方式,或者是放任不管,不论是过度严厉还是过度放纵,都为校园霸凌事件的产生埋下了隐患。另一方面家长也应当始终坚持公平这一原则,每一个子女在家庭中具备同等的被爱以及受教育的权利,家长不能够厚此薄彼,不能够根据自身的喜好来对子女的权利随意进行剥夺。如若子女所遭受的不公平待遇情况较为严重,那么就会让其产生一定的自卑感,这类群体往往也是被霸凌者的主要群体,故而家庭教育中的教育公平性也显得至关重要。第5章结论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终将在广大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校园是充满阳光,哺育祖国未来的花朵健康成长的地方。但近年来,校园霸凌的事件的频发,给学校、青少年甚至对社会治安都有一些动荡的影响。校园霸凌的现象并非一朝一夕就能彻底解决的,只有不断加强校园教育和管理,营造和谐的家庭氛围,强化社会的法制宣传,政府加速出台相关法律政策,四者形成强大合力,各司其职,让霸凌主体得到及时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