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_第1页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_第2页
3.1重力与弹力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物理人教版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力与弹力一、教学目标1.物理观念(1)了解力是物体对物体的相互作用,知道力能使物体发生形变或使物体运动状态发生改变(2)知道重力产生的原因及其定义,会求重力的大小并能确定重力的方向。2.科学思维学会观察和分析生活中有关物理知识的实例与实验现象,具有初步的观察能力、分析概括能力。3.科学探究通过实践和探究,让学生感觉科学就在身边。培养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的精神,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唯物主义观。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勇于发现乐于探究的学习习惯,以及应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学生首次运用等效、统一的思想。掌握找重心的方法和影响重心的因素分析。教学难点:理解物体的重力为什么可以集中在重心及重力的方向。三、教学分析力的概念既是本节的重点,又是一个难点。重力是学生比较熟悉的,重力概念理解的难点是对重心的理解。本节课教学中采用“引导探究”式教学法,该教学法以解决问题为中心,注重学生的独立钻研,着眼于创造思维的培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其主要程序是:提出问题→科学想象或体会→探索研究→再创情境→得出结论→深刻理解、指导实践。它不仅重视知识的获得,而且更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及方法,更加突出了学生的学,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崂山北九水潮音瀑视频和王亚平太空挤水滴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为什么地球上的水总是往低处流,而在太空会悬浮呢?投影展示重力的概念、符号、单位等环节二:合作学习,探究新知1、重力大小(1)感受重力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哪些物体所受重力大,哪些物体所受重力小。增强对重力的感性认识,为下一步猜想重力的影响因素打下基础。(2)实验探究引导学生大胆猜想,重力的大小与哪些因素有关?然后指导学生分组对这些猜想进行实验探究,看是否科学合理,并把结果记录下来,最后指导学生利用测力计和钩码探究“重力大小与质量的关系”,并完成表格。(3)数形分析(绘制G—m图像)指导学生以质量为横坐标,重力为纵坐标,完成G—m关系图像并计算G与m的比值,用g表示,约为了牛/千克,由此得出G=mg这一公式。(通过建立G—m关系图像,可以更加直观形象的表达二者关系。)(4)应用练习指导学生参照例题,畅言互动全班作答完成反馈练习一2.重力的方向(1)观察重力方向展示细线指示了前端受力的方向,然后用细线悬挂重物,待物体静止后观察细线下垂的方向即重力的方向。(2)应用:铅垂线、水平仪指导学生利用铅垂线、水平仪,检测桌棱否竖直,桌面是否水平(3)区别“竖直”和“垂直”讨论竖直向下和垂直向下的区别。3.重力的作用点(1)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使学生认识形状规则、质量分布均匀物体的重心,在物体的几何中心。(2)引导学生思考:形状不规则、质量分布不均匀的物体重心怎么确定呢?展示悬挂法找重心的方法。(3)应用练习:完成反馈练习二,教师巡视指导,畅言拍照对比讲解。4.重力的由来教师展示:用一根细线栓一块橡皮,甩起来,使橡皮绕手做圆周运动。这时,你会觉得橡皮要用线拉住才不会跑掉。引导学生思考:月亮也绕着地球转动,它们之间有没有力呢?由此引入万有引力:牛顿研究后提出:宇宙间任何两个物体,大到天体,小到灰尘之间,都存在互相吸引的力,这就是万有引力。而重力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