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双碑西立交缺陷整治工程施工图设计PAGEPAGE1设计说明一、设计依据及采用主要规范(一)设计依据4、《关于对独柱墩桥梁进行全面复核排查的工作通知》(重庆市城市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2019年11月)5、《双碑西立交桥梁安全隐患排查报告》(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9年11月)6、《重庆双碑隧道工程双碑西立交桥梁设计图》(中铁二院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10年10月)(二)采用的主要规范1、《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2、《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05MR601)3、《道路交通标线质量要求和检测方法》(GB/T16311)4、《道路标线涂料》(GA/T298)5、《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6、《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D60-2015)7、《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8、《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G3363-2019)9、《公路桥涵养护规范》(JTGH11-2004)10、《公路桥梁技术状况评定标准》(JTG/TH21-2011)11、《城市桥梁设计规范(2019年版)》(CJJ11-2011)12、《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2016年版)》(CJJ37-2012)13、《公路工程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JTG/T3310-2019)二、主要技术标准(一)道路等级:城市快速路(二)设计速度主线:60Km/h立交匝道:30~40Km/h(三)路面类型:沥青混凝土(四)设计荷载:汽车:公路—Ⅰ级人群:根据桥梁功能与跨度按相应规范计算值采用(五)耐久性设计环境类别:Ⅰ类(六)设计基准年限:100年(七)桥梁设计安全等级:一级(八)防撞护栏设计等级:SS级(九)设计洪水频率:本段桥梁均为谷架桥式立交桥,不受水文控制(十)抗震设防本工程范围地震基本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规范及相关要求,桥梁按Ⅶ度构造设防。(十一)桥面宽度A、B匝道桥:0.5m(防撞护栏)+7.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8.0m;E匝道桥(半幅):0.5m(防撞护栏)+7.0m(车行道)+0.5m(防撞护栏)=8.0m。三、对上阶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2020年05月22日下午,重庆市城投路桥管理有限公司在城投路桥公司306会议室组织召开了三桥等独柱墩桥梁缺陷整治工程方案设计专家评审会,形成了评审意见。我公司对双碑西立交桥梁缺陷整治工程方案设计评审意见的执行情况如下:(一)双碑西立交应结合城市品质提升及桥梁自身缺陷整治进行方案比选。执行情况:根据本桥实际存在的问题并充分结合重庆市城市品质提升总体要求增补“适当改变桥面既有交通标线,导引车辆行驶,以期尽量消除支座脱空现象”的方案设计并作为设计推荐方案以达到该桥缺陷整治的目的。(二)对双碑西立交支座脱空进行针对性处理。执行情况:通过适当改变桥面标志标线导引车辆行驶后,双碑西立交各匝道桥支座在各种不利荷载作用下均不再出现脱空现象,满足《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G3362-2018)第4.1.8条第1款“在作用基本组合下,单向受压支座始终保持受压状态”的要求,达到了该桥最终缺陷整治的目的。四、匝道桥纵横断面设计情况A匝道桥平面位于R=30m的圆曲线上,纵坡为2.79%和4.1%的下坡。B匝道桥平面位于R=60m的圆曲线上,纵坡为4.1%和2.61%的上坡。E匝道1号桥平面位于R=33.5m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和直线上,纵坡为4.1%的下坡和4.85%的上坡;E匝道2号桥平面位于R=33.5m的圆曲线及缓和曲线和直线上,纵坡为0.9%和4.5%的下坡。五、设计范围六、交通标线设计本次交通标线设计包括匝道车道边缘线和道路出入口标线。1、立交匝道路段道路车行道边缘为白色实线,线宽20cm。2、道路出入口标线由三角地带标线与纵向标线两部分组成,三角地带标线为白色实线,由外围线和内部填充线组成,外围线线宽20cm,内部填充线为V字型,间距100cm,线宽45cm;交通标线要求:标线尺寸、颜色及布设间距按《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1999)的规定执行。1、普通标线涂料:标线采用热溶型涂料,厚度为1.8mm,材料的软化点为90~120℃,逆反光系数白色≥200、黄色≥100,涂料的耐磨耗性、耐碱性、耐气候性必须满足规范要求,涂料的玻璃珠含量为20~30%。玻璃珠指标应符合《路面标线用玻璃珠》(JT-T446-2001)规定,玻璃珠密度2.4~2.6g/cm3,折射率≮1.9;玻璃珠要求光圆整洁,内无杂质,成圆率≮70%。振动型反光道路标线涂料的组成(成分和热熔标线涂料相差无几,只在热熔标线涂料配比的基础上加入部分成型剂)。2、导向箭头、减速标线视觉过渡措施标线、减速让行标线及各种路面文字标记、图形等均采用颜色为白色或黄色防滑标线。防滑材料应采用无味无毒的溶剂型(或热熔型防滑标线涂料),厚度不得大于3mm,抗防滑摆值应不小于45BPN,有效使用寿命不得低于36个月。七、路面抗滑设计为保证行车安全,在A匝道AK0+100~AK0+155,E匝道EK0+000~EK0+100右幅路段的下坡表层进行间断性地加铺一层薄层抗滑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左右,铺筑间距5m,宽度2m,铺筑范围为A匝道和E匝道,其平面布置及铺装结构如下图所示。①耐磨骨料(3~5mm);②树脂薄层胶结料(2~3mm);③沥青砼内聚树脂薄层结构示意图间断性薄层抗滑层平面布置图1、内聚树脂薄层,由胶结料(A组份,B组份)及骨料组成。A:B按2:1比例搅拌,所得树脂薄层胶结料指标如下表所示。胶结料指标测试项目技术指标测试标准粘结力(与沥青路面)≥1.0MPa,且沥青破坏ASTMD-4541(25℃)粘结力(与钢板)≥4MPaASTMC882(25℃)拉伸强度(25℃)≥7MPaASTMD638-82断裂延伸率(25℃)≥20%ASTMD638-82吸水率≤0.2%ASTMD-570热老化(23度下固化7天后放置在80度烘箱中烘烤2天)与未烘烤前相比断裂伸长率降低不超过10%ASTMD638-82骨料指标要求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骨料外观黑色2骨料莫氏硬度≥63骨料粒径(3mm~5mm)含量,%≥90%为保证工程质量,所选内聚树脂薄层产品应取得《建设领域新技术认定证书》。2、施工技术要求(1)对天气及气温的要求施工时的天气必须是晴天或阴天,气温必须在5℃以上。(2)对基面的要求施工前,使基面具有一定的粗糙度,且基面一定要保持干燥。(3)薄层抗滑层材料施工工艺及技术要求在沥青砼路面上加铺一层薄层抗滑层材料,厚度控制在5mm左右。施工之前先将需要铺装薄层抗滑层的沥青砼面层清理干净。将A、B、C组分在规定的容器中混合并搅拌,搅拌的时间为2~4分钟,不能超过5分钟;立即添加填料,搅拌的时间为3~5分钟,不能超过7分钟;马上进行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摊铺,薄层抗滑层材料的施工时间一般不能超过10分钟,并且薄层抗滑层材料施工完毕之后,须马上撒上耐磨碎石,撒满为止。当一段时间之后,对于部分泛油的地方,需补撒耐磨碎石,直到不再有泛油现象发生为止。(4)对胶结料及骨料颜色的要求胶结料与骨料颜色最好达到通体一致。例如;做红色的抗滑薄层,则抗滑层胶结料为红色,骨料为建议为红色。(5)施工验收技术要求施工前,对内聚树脂薄层胶结料性能及防滑骨料的检测,指标满足设计图纸要求。施工完毕48小时之后,薄层抗滑层与沥青混凝土基面的粘接强度≥2.0MPa,纹理深度≥2.0mm,摩擦系数≥60。八、施工注意事项1、交通标线施工时应严格按照《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2009)的规定执行,各变换车道应顺接、美观。2、交通标线的涂敷必须利用专用设备,且涂料的技术要求应符合JT/T280、GN47GN48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教学内容持续更新计划
- 个人建房建筑合同样本
- 出售器材合同标准文本
- 供门窗合同标准文本
- 入职协议合同范例
- 企业与学校合同样本格式
- 上海预售合同标准文本
- Epc合同样本 课程
- 庭院花卉草坪施工方案
- 电池设计仿真考核试卷
- 公文写作第六章请示、批复
- 三级人工智能训练师(高级)职业技能等级认定考试题及答案
- 医疗设备(耗材)配送整体计划方案投标方案
-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件-第一章
- 小学生中医药文化知识科普传承中医文化弘扬国粹精神课件
- GB/T 19822-2024铝及铝合金硬质阳极氧化膜规范
- 2024离婚不离家的协议书
- 幼儿园语言故事《阿里巴巴和四十大盗》课件
- RCEP对贸易的影响研究从关税削减的角度
- 【永辉超市公司企业绩效考核方法的案例分析(12000字论文)】
- 中华民族共同体概论课件专家版6第六讲 五胡入华与中华民族大交融(魏晋南北朝)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