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汪曾祺小说的“中国味儿”研究摘要:本文主要对汪曾祺小说中的“中国味儿”进行发掘和解读。具体体现在:小说的题材与主题的中国味儿;叙事特点与方法具有中国味儿;语言具有中国味儿。同时具有以下特点:语言源于地域风俗,淳实、厚重、凝练;内在潜藏的文化成就了语言的外在张力;语言注重本色呈现,本色、自然、纯净;自然而恰当的修辞凸显了个性语言特点。希望借助该篇文章的研究,进一步发掘中国传统文化与文学之间的联系,从而在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的同时,加深对文学艺术的领悟与鉴赏,同时也加深对汪曾祺个人及其学术的相关思考与理解。关键词:汪曾祺;小说;中国味儿;叙事目录绪论 31汪曾祺短篇小说的题材与主题的中国味儿 31.1朴素的题材:平凡人平常事 31.2温情的主题:小说观念和中国传统思想 42小说生活方面的中国味儿一一汪曾祺短篇小说的叙事特点与方法 52.1叙事特点 52.2叙事方式 53小说语言中中国味儿一一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语言 63.1自然简短 63.2平中见奇 74汪曾祺短篇小说中国味儿的特点 94.1语言源于地域风俗:淳实、厚重、凝练 94.2内在潜藏的文化成就语言的外在张力 104.3语言注重本色呈现:本色、自然、纯净 114.4自然而恰当的修辞凸显个性语言特点 12结论 12参考文献 13 绪论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熏陶的汪曾祺,对中国的传统文化由衷地热爱,所以他的作品往往蕴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的内涵,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作为当代文坛的一位风格鲜明的作家,汪曾祺注重地域风情的描写,注重挖掘平民生活中蕴含的人性美和人情美,追求在融合古今中外精华的基础上书写“中国味儿”,源于对传统文化的至爱。汪曾祺在创作和语言上都有其独到之处:在创作上追求回归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中去,在语言上他则着力强调运用“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艺术追求的方向,也是他小说的灵魂。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品味语言,我们可以触及充满张力的文学空间,可以感受彰显个性的情感世界。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滋养的汪曾棋,其作品弥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他,在创作上,从现实中回归传统,这种回归体现在他在语言上的主张—“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追求,也是他特有的语言艺术的体现。1汪曾祺短篇小说的题材与主题的中国味儿1.1朴素的题材:平凡人平常事汪曾祺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复出文坛后,他的作品一直保持朴素、清淡、真诚、真实的文风,得到文学界的重视,受到越来越多的读者的欢迎。新时期以来,中国文坛新潮迭起,口号频繁,“城头变幻大王旗”,而汪曾祺却总是以不变应万变。重出文坛后不久,他就强调“回到现实主义,回到民族传统”,这个主张一直未变。他的作品常以清淡的文笔感人地写出平常的人情,人们不难发现其中不时泛起归有光以及桐城派诸大家散文的流韵,其作品中的人和事,总能让我们获得重温世界的美感,那一个个呼之欲出的平常的人物总是使我们如见故人,这些都是现实主义文学作品特有的魅力。坚持将故乡的父老乡亲作为自己作品的专注的表现对象,不但反映了汪曾祺对故乡的一往情深,也是对英雄史观的有力批判。他让众多名不见经传的平民成为作品的主角,这不仅因为他熟悉这些人和事,也因为他从心底感到,这些平民自食其力,看上去平常,也似乎没有什么远大的理想和高雅的情调,但恰恰在这些引车卖浆者身上,保留着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诸如:仁爱、同情、互相帮助、相濡以沫、扶危济困等。汪曾祺不刻意关注大事,但也不是冷漠的旁观者,他对生活有着独特的人性理解和道德关怀。《八月的骄阳》叙述的是“文革”中老舍被逼投湖的悲怆故事,外面的世界正轰轰烈烈地开展着残酷的运动,凡俗百姓却没有深刻的体会,他们交流的多是家常话语,这话语中透露出对荒唐时事的难以理解和惧于理解。“文革”本是一个重大严肃的历史性的题材,但汪曾祺并没有描写宏大的场面、深重的灾难,而是把历史长河中的一段悲剧隐藏在普通百姓的日常生活下,表面上流动着平和温情,遮蔽的却是邪恶人性的伸展、被侮辱被摧残的生命。1.2温情的主题:小说观念和中国传统思想汪曾祺是高邮历史悠久蕴藏丰厚的地方传统文化哺育成长起来的一代文学大家。他以自己一生创作的在当代中国文坛独领风骚的优秀作品,表现了他对故乡高邮始终如一的依恋和深爱,回报了家乡对他的哺育培养之恩。家乡人民同样深爱着汪曾祺,并把他在文学上取得的杰出成就视为家乡的光荣与骄傲。汪曾祺辞世后不久,高邮地方政府就在当地著名的风景区文游台内建立了“汪曾祺文学馆”,此后,又陆续成立“汪曾祺研究会”,建立“汪曾祺文学基金”,还多次组织关于汪曾祺的研讨活动、纪念活动等。汪曾祺和他的作品已经成为发展中的高邮地方文化新的重要组成部分,高邮的地方文化定将因为汪曾祺而不断开拓新局面,跃升到新高度。《受戒》这篇小说,以明子和小英子为主角,叙事风格也显示出了孩子的纯洁无邪、玩耍嬉戏的心态,孩子们的价值判断标准主宰了整个故事。孩子顽皮爱玩的情状,以及无功利的、真诚的价值观真真切切地流露出来,代替了大人们世俗的价值标准,也就更多地展现了纯洁、欢快、健康的人性和美好、理想化的境界。小说《求雨》同样讲述了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栽秧时节因缺雨无法栽秧,一个名叫望儿的孩子,带领一群孩子,四处走着,唱着求雨的歌谣。走累了,就睡了。夜里望儿被雷声惊醒――下雨了。望儿相信,这雨是他们求来的。《求雨》虽然是一个平淡的故事,然而却是用孩子的逻辑,以孩子对世界的想象讲述。人在童年时期,是以直观感受到的简单的联系――而非科学规律――来想象世界的。这种逻辑,虽然看起来不免可笑,却表现出一种纯粹的美的情调,生发出一种质朴的诗意。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童年视角,为我们展示出一个简单、美好、充满着希望的世界。2小说生活方面的中国味儿一一汪曾祺短篇小说的叙事特点与方法2.1叙事特点从《徒》里面的句子直接可见汪曾祺回忆的内容:“这是一支了不起的歌,但很贴切,朴朴实实,平平常常,和学校很相称。一个在寺庙的废基上改建成的普通的六年制小学,又能写出多少诗情画意呢?人们有时想起,只是为了从干枯的记忆里找回一点淡淡的童年,在歌声中想起那些校园里的蔷薇花、冬青树,擦了无数次的教室的玻璃,上课下课的钟声,和球场上像烟火一样升到空中的一阵一阵的明亮的欢笑……”从生活心理和情感归宿层面上看,汪曾祺把小说视为回忆并不令人费解。一个人在现实生活中无法寻求到足以使自己感到满足的情感空间时,寻找其他精神寄托也便成为必然。经历了解放后各种政治运动并深陷其中,遭遇了几番沉浮的汪曾祺,对严酷而无可改变的现实,唯一的出路是“逃”,“逃”向何处呢?他的气质及经验和文化情结为他指明了方向,即“逃”向魂牵梦绕,曾给了他太多温情与关爱的“故乡”,逃向原来未被“社会化”时代的回忆中,以上例举的《徒》就是明证。古往今来,因对现实的不满而选择逃避的人物有很多:有的选择虚空的想象世界,如屈原、李白;有的遁入山林与自然为伍,如王维、孟浩然;有的逃离本行,选择与政治无任何瓜葛的行业,如沈从文……凡此种种,不一而足,具体的路径不尽相同,相同的是他对知识分子立场和操守的坚立态度。2.2叙事方式汪曾祺在叙述上的一个突出特点,便是对环境、风物、风俗、风情的细致描写。环境就是环绕着人物一切外部境况的总和,汪曾祺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既是风景画,又是风情画、风俗画。他的小说,很少采用开门见山的写法,作品的开头总有大段的关于环境、植物、风俗、典故等描写,比如:《冬》“冬天的荒野一片白,就只有一个字:雪。要那样才叫雪,什么都没有,都不重要。只有雪,天白亮白亮的,雪花绵绵的往下飘……”《翠子》“夜,刚才还藏在墙面的青苔深处,这时偷偷地溜出来,占据了空空的庭院,天上黑漆漆的,星星一个一个地挂起来……”《鸡毛》中关于西南联大校院的描写,《戴东匠》那间小店所处的方位,及其左邻右舍的描写,《职业》关于文林街从早到晚各种吆喝声的描写;尤其是《大淖记事》的开头,从对“淖”字的考证,写到淖中的沙洲,及沙洲上的茅荻和四周的炕房、浆坊、鲜货行、轮船公司、码头……然后又写到四连接锡匠和东边的挑夫,而人物的出场还在后边,他总是通过风土人情(环境),尤其是通过人物的谋生方式(劳动)表现存在的空间,给人物展示广阔的生活天地,从而使人物左右逢源,处处触到生活,不容置疑地宣告自己的真实性。内陆的人物总是融汇在作品中,诸多风俗画所集成的背景氛围之中洋溢着浓郁的乡俗风情和民间信息。3小说语言中中国味儿一一汪曾祺短篇小说的语言3.1自然简短汪曾棋小说中流溢出的美质,不但在于我们民族心灵和性灵的发现,而且还在于他总是以近乎虔敬的态度来抒写民族的传统美德。他说“我写的是美,是健康的人性。”而美与健康的人性,不论在多么古老的民族传统中,永远是清新得如同荷风露珠一般。从这个角度出发,他把“人性”作为形形色色的故事和人物的轴心,按照生活的本来面目塑造一个个人物形象,栩栩如生,表现了人情的率真自然,反映了他们的喜怒哀乐,写出了生活本真的滋味。汪曾棋的小说大多描写的大都是人和人关系的融洽和睦、人与人交往的率直坦诚,人物也大多是一些质朴宽厚、平和仁爱的下层百姓,例如《羊舍一夕》中的四个小工团结友爱,《安乐居》中的酒友们亲密共处,《大淖记事》中锡匠与挑夫们的睦邻友好,《岁寒三友》中重义轻利、患难与共的三个好友等等,都展示出真率的人性,质朴的人情。汪曾棋笔下的人性美真率而质朴,而在表现形式上,他的语言又克服了晦涩与孤高,回到扰攘庸俗的现实中来。在对人物的描写上,他首先欣赏人物的外在美,其次才去挖掘人物情感的美、品德的美。汪曾棋总是用画家的眼光描写人物巧云十五岁,长成了一朵花,身材、脸盘都像妈瓜子脸,一边有个很深的酒窝。眉毛黑如鸦翅。长入鬓角。眼角有点吊,是一双凤眼,睫毛很长,因此显得眼睛经常眯缝着忽然回头,睁得大大的,带点吃惊而专注的神情,好像听到远处有人叫她似的。《大淖记事》细致的外貌描写,给人一种“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美的感觉。巧云不仅长的美,她不畏强豪、不惧困苦的韧性精神,更让人体会到中华民族数千年文化积淀下的美好品德。渗透到民族骨子里的东西,汪曾棋把它溶化到笔下的人物中。汪曾棋表现最好的还是人类最美好的情感—爱情。他的代表作《受戒》写的就是一对少男少女初恋的故事。小英子无疑具有大无畏的精神,在那么庄严肃穆的地方,她依然大喊大叫,象征着不受羁绊的人类自然天性,象征着在自然田园中生长生活的自然之子蓬勃的生命力。一对活泼可爱的小儿女之间萌发的天真无邪的朦胧爱情,蕴含着对生活和人生的热爱,洋溢着人性和人情的欢歌。在歌颂人性美的同时,作者也不忘鞭挞人性的丑恶。如《大淖记事》里为非作歹、仗势欺人、偷鸡摸狗的刘号长,《鸡毛》里缺德透顶的金昌焕,《陈小手》中忘恩负义、凶残贪婪的团长等都是作者批判的对象。对人性恶的鞭挞也就是对人性美的反衬。对于自卑、平庸、麻木的心理状态,作者也有所针贬,但毕竟同情与悲悯要多于批判。因为在作者看来,今天写过去的事,需要经过反复沉淀,除净火气,特别是除净感伤主义。所以即使在《八月骄阳》中写老舍之死时,也只是将一腔愤慈深藏在凄清和冷寂中。除净火气、感伤,达到恬静、淡泊,可说是汪曾祺小说的主要风格,也是他自己饶有特色的“抒情现实主义的心理基础。”但也诚如林斤澜所说“`除净火气',也可能除净了`血气'。`除净感伤,'也可能除净了`创伤'。”他不习惯用政治群体意识观察、表现生活,而是钟情于个人的经历与命运,个人的性格特点、操行品德甚至个人隐私。3.2平中见奇汪曾棋的小说,“所关注的往往是小事,生活的一角落,一片段”,从他对寻常人生现象的兴趣中,我们看见的是作家质朴而脱俗的性情。他描写的对象大多是俗世生活中的凡人琐事,但他津津乐道的不是俗世生活中的“俗气”,而恰恰是俗世生活中、普通人身上那脱俗的、蕴含哲理的东西。小说《大淖记事》展示了为正统社会不屑一顾的一个贫民区淳朴自然的风俗。大淖的姑娘不请媒人,自己找男人女人们刁蛮泼辣,对轻桃的老色鬼,当众将他脱个精光……这些“不文明”的举动,在作者看来,绝不是人性的堕落,恰恰是人最自然的生活形态。社会将这些衣食不保的人群抛入“自生自灭”的苦难中,他们为维护自己的生存与尊严,坚韧挣扎,不屈从命运。他们的行为方式不合道德,却超越了道德,是顽强进取,不敢堕落的精神,在作者看来,这就是人性的尊严。大淖人在生存的泥沼中不是相互的争斗、暗算,而是相携相助,在作者眼中,这是比子曰诗云更可贵的人来的同情与宽容。《鸡鸭名家》则在一个普通的炕蛋工人的普通工作中,发现了生命诞生的神奇与神圣。炕蛋,就是用缸烘烤鸡蛋鸭蛋孵小鸡小鸭的过程。炕房师傅的职责是掌握火候温度,温度不能太高,否则蛋全熟了温度太低,则热度透不进去。在没有任何计量调谐的科学手段的原始作坊里,炕蛋师傅的本领就在于他的感觉的准确。所以,作者超越了对这一纯粹挣钱吃饭的职业的关注,眼光专注的地方,是在具体操作过程中体验到的对生命的神圣而神秘的感觉余老五这两天可显得重要极了,尊贵极了,也谨慎极了,还温柔极了。他花很少,说话声音也是轻轻的。他的神情很奇怪,总像在谛听什么似的,怕自己轻轻咳嗽也会惊散这点声音似的。他聚精会神,身体各部全在一种沉酒,一种兴奋,一种极度的敏感之中。熟悉炕房情况的人,都说这行饭不容易吃。一炕下来,人要瘦一圈,像生一场大病。吃饭睡觉都不能马虎一刻,前前后后半个多月他也很少真正睡觉。总是躺在屋角一张小床上抽烟,或者闭目假寐,不时就着壶嘴喝一口茶,哑哑的说一句话。一样借以量度的器械都没有,就凭他这个人,一个精细准确而又复杂多方的“表”,不以形求,全以神遇,用他的感觉判断一切。炕房里暗暗的,暖洋洋的,潮濡濡的,笼罩着一种暖昧、缠绵的怀春似的异样感觉。余老五身上也有着一种“母性”母性。他身验着一个一个生命正在完成。《鸡鸭名家》作者从一个看似简单的职业出发,用直白的语言表达了这样的哲理生命诞生的伟大与神秘以及人们对生命应有的尊重,虽然作者没有明说,但是对余老五的行为描写能够看出炕蛋师傅的敬业精神以及对生命孕育的敏感与关注。汪曾棋说“我的作品缺乏崇高的、悲壮的美”,“不是悲剧”“我是一个乐观主义者。”他的小说,不渲染苦难,有时甚至避免对苦难、悲剧作深入的表现,而努力在艰难的人生中发现诗意,表现人的乐观、坚韧品性饭能像一顿饭那样开出,破旧的藤箱里还有一件毛衣,就允许人们对未来作一点梦。《老鲁》中的这段话,基本上代表了汪曾棋的人生态度—一种乐观而自适自由的态度。当然,汪曾棋也有“一部分作品感情是忧伤”的,我们可以从中感受到作者心中对于人生忧患的悲哀。例如作品《天鹅之死》,因年北京玉渊潭公园白天鹅被枪杀事件,联想到文革对芭蕾舞演员的摧残,小说本来满含悲愤,但汪曾棋用“孩子们的眼泪”及一串轻灵的想象—他们的眼睛发光,像钻石他们的眼泪飞天上,变成了天上的星《天鹅之死》—将自己强烈的悲愤节制和疏散。作品落款处注明的“一九八七年六月校,泪不能禁”,使我们感受到作者的感情原来是如此激动。汪曾棋对人生的忧郁感受与他对人生的旷达乐观一样真实朴素,二者都使他的小说在平淡中蕴含着丰富的诗情。4汪曾祺短篇小说中国味儿的特点4.1语言源于地域风俗:淳实、厚重、凝练《受戒》中的语言,洋溢着浓郁的地域风情,毫无造作呆板之感。透过这充满地域风情的语言,我们感受到的是汪曾祺先生语言的厚重、淳实和凝练,是传统文化对汪曾祺先生的熏陶渐染。观览《受戒》其文,如入画境,汪曾祺以文字作彩,为我们描绘出一幅绝佳的民俗画卷,清新、淳朴的民风从文字中扑面而来,这正是作家在地域风俗上描写的成功。虽注重地域风俗的描写,但他在作品中并不是刻意在“写景”,而是自然的呈现,自然的“写意”。汪曾祺师从沈从文,沈从文先生为我们创造文学上永远的“湘西世界”,汪曾祺也用自己特有的文字写着自己的家乡,写着自己的世界。初读《受戒》,或许你会觉得文章在语言上很通俗,并不雅致,而当你静静地品味之后,你就会发觉这并不“华丽”的语言,却十分淳实、自然,张力弥满,会让你感受到整部作品在艺术上的“真”,这正是汪曾祺淳实无华的语言的独特魅力。“尚真”是文章的语言生命,有了源于生活而艺术化的“真”话,文章才会鲜活,令人真实可感。汪曾祺在创作上追求回归现实主义,到传统中去,《受戒》就是一篇典范之作,一部从现实复归传统、体现地域风情的小说,这其中,自然呈现符合其地域和民俗风情的语言。作品中淳实真挚的语言与那种地域淳朴的风俗相契合,这种艺术上的和谐之美展现了《受戒》这部小说的艺术上的“真”。当然,淳实的语言不等于俚俗和一味的粗直,它有其前提条件,那就是真实、至情。《受戒》之所以耐人品味,就是因为其在地域描写上体现“真”,在民俗风情上达到“至情”。正是因为作者以淳实的语言作为思想意识的外衣,才会让你品味后感受到作品的“真”和“中国味儿”的“浓”。4.2内在潜藏的文化成就语言的外在张力语言是文章的载体,好的文字应当是真实、鲜活且具张力的。读《受戒》其文,我们在感受文字张力的同时,深感文字内在潜藏的文化因子,这与汪曾祺从小所处的传统文化浸染的成长环境是分不开的。《受戒》中围绕明子“当和尚”和“受戒”,突出了对“一庵一寺”的描写:“荸荠庵的地势很好,在一片高地上。这一带就数这片地高,当初建庵的人很会选地方。门前是一条河。门外是一片很大的打谷场。三面都是高大的柳树。善因寺是全县第一大庙,在东门外,面临一条水很深的护城河,三面都是大树,寺在树林里,远处只能隐隐约约看到一点金碧辉煌的屋顶,不知道多大。树上到处挂着‘谨防恶犬’的牌子。这寺的狗是出名厉害,平常不大有人进去。”以上的描写自然、朴质,自有一种文化意味。语言淳实、凝练,恰如鲁迅先生谈到的关于白描语言要“有真意,去粉饰,少做作,勿卖弄”的要求。稍加注意的读者会发现作者对“一庵一寺”的描写有共同之处:门前同有一条河,三面都是树木。笔者认为在这淳实的语言背后,正体现着中国千百年来寺庙那种封闭守旧。这部作品中虽然写到庵,写到佛,但是并不意味作品中就有佛性意识,并不意味着作者受佛教意识影响,相反作者不被佛性意识所束缚的观点正在淳实的语言中得以显现。《受戒》中荸荠庵的和尚不忌杀猪吃肉,打麻将打牌,抽水烟,更有甚者,有妻子并住在庵内,这一切都违反佛教宣扬的“五大戒律”。从这里我们就可以看出,这里的“和尚”不是真正人佛出家,而是渴望过正常人的生活。在朴实充满张力的语言之下,汪曾祺为我们揭示的是正常的、健康的人性与人情。“语言是思想的直接现实。”小说中灵活多变的语言运用,能把艺术家的审美认识和情感态度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在内容上看,《受戒》通过对可爱的小男女天真朦胧的爱情的描写,向我们展示的是人类对生活对人生的一种热爱,洋溢着对人性与人情的欢歌。由此看来,在淳实的语言外表下面往往是深蕴着传统文化和人情的宣扬。汪曾祺不仅仅在《受戒》等小说中运用淳实、朴素的语言去表达深厚的文化内蕴,在他的散文中也是如此。如《胡同文化》一文中,普普通通的胡同,在作者笔下生辉,洋溢着浓郁的文化气息。作者借淳实、朴素的语言来向我们展示北京悠久的胡同文化,平中见奇,小胡同中体现大文化。如“睡不着,别烦躁,别着急,眯着北京人,真有你的]就很有意味,令人回昧叫绝。这正体现了汪曾祺语言的一大特色——朴实、淳厚,不浮华,不浮躁,极少诡谲奇幻之景,极少惊世骇俗之言,极少气冲牛斗之语;文如清泉,出自深井,流经幽谷,平平和和,清清秀秀,但却深深浅浅、明明暗暗地潜藏着文化意蕴。这也是汪曾祺作品在外化的语言张力下有内在潜藏的文化的明证。4.3语言注重本色呈现:本色、自然、纯净戏剧作品的语言注重本色当行。汪曾祺小说中的语言也是注重本色呈现。正如作者说的“语言和人物贴近,这是作家用语言造气氛的妙诀”,汪曾祺的语言重本色,当他写贩夫走卒的事,多用俚俗之语,写文人学士之事,则杂以少许文言。然而其本色语言不是一味地俚俗和一味粗直,而是像徐大椿在评戏曲语言本色时说的一样:“直必有至味,伸必有实情,显必有深意。”凌宇曾对汪曾祺的语言作过评价,他说,“读作者的小说你会为他的文字的魔力所倾倒,句子短峭,很朴实像在水里洗过,新鲜,纯净”。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每句拆开来看,实在很平常,没有华丽辞藻的堆砌,也没有格言的锻炼,但是合起来,却神气全出,一句句向前推移,意象一层一层荡漾开去,构成形象鲜明神气凸现的意境”。l1l_由此看来,汪曾祺作品中的语言在重本色的同时,又融入新鲜、纯净的话。语言重本色的特点在《受戒》中很多地方都体现出来,如明子在小英家门口抓铜蜻蜓时,小英的娘骂道:“要死了!儿子!你怎么到我家玩铜蜻蜓了!”还有当家的和尚打牌输的时候气得鼓鼓:“×妈妈的!又输了!下回不来了!”这两处生活化的语言与人物角色相符合,说出来,虽俗,但你却会感到这很真实。全文中又不乏新鲜、纯净之语,用得最巧妙的当属文中的结尾,小说这样写道:“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6。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青浮萍,紫浮萍。长脚蚊子,水蜘蛛。野菱角开着四瓣的小白花。惊起一只青桩(一种水鸟),擦着芦穗,扑鲁鲁鲁飞远了。”“]《北京文学》的负责人李清泉在读过《受戒》的结尾后,更是击节赞赏:“太美了,简直是一尘不染我想大家在读后也会有同感。在每次读到结尾时,我都有一种如沐清风之感,这种感觉恰如李清泉的评价“一尘不染”,让你在文字的流淌中,感受到一种清新、自然与纯净。4.4自然而恰当的修辞凸显个性语言特点能够自然而恰当地运用修辞是汪曾祺作品语言的又一特点。也正是这巧妙的修辞,加强了作品的感染性和可读性。汪曾祺在修辞上的运用与语言表达相契合,给人一种朴实、清新之感,犹如幽谷见翠竹,古井出清泉,那么美好,那么自然。就《受戒》而言,修辞虽不多,但可以说处处精妙。如文中对大英、小英的描写:“眼睛长得尤其像,白眼珠鸭蛋青,黑眼珠棋子黑,定神如清水,闪动时像星星,浑身上下,头是头,脚是脚。”这段文字可谓精彩洗练,给人春风清水之感,修辞连缀得非常自然,句无可削,字不得减。这其中“白眼珠”与“鸭蛋青”、“黑眼珠”与“棋子黑”两组联系十分自然,形象,生活化的比喻,在此处活化了人物;“清水”和“星星”更是给人清新和灵动之感。两组比喻前者静,后者动,形神俱活。最后再用“头是头,脚是脚”这一短小、整饬的句式结束,朴实无华之中,含不尽之意。“芦花才吐新穗。紫灰色的芦穗,发着银光,软软的,滑溜溜的,像一串丝线。有的地方结了蒲棒,通红的,像一枝一枝小蜡烛。”又是一组以常见之物作比的精彩而鲜活的句子。这里的比喻,正如“芦花吐新穗”一般的清新、纯净,引人进入一方独具魅力的清凉界。寻常的事物,常见的比喻,在汪曾祺的笔下,平中见奇,摇曳生辉,去除了艳丽与浮华,幻化的是天然与清新!语言是文章的第一要素。品味语言,我们可以触及充满张力的文学空间,可以感受彰显个性的情感世界。从小深受传统文化精神滋养的汪曾祺,其作品弥漫着深厚的文化意味。作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的他,在创作上,从现实中回归传统,这种回归体现在他在语言上的主张——“中国味儿”的语言,这是他文学创作的追求,也是他特有的语言艺术的体现。结论本文阐述了汪曾祺短篇小说题材和主题的中国味儿,从其朴素的题材和温情的主题出发,分析其小说的叙事特点和叙事方式,接着通过语言来分析汪曾祺小说中的中国味儿及特点。研究发现,汪曾祺小说在生活、语言等方面都具有浓厚的中国味儿,深刻结合了中国人的生活,具有中国人的色彩。参考文献[1]鲍远航.论汪曾祺小说的儒家文化底蕴[J].连云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1,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八项规定手写承诺书范本
- 手足口病防控培训课件
- 2025-2030全球等离子处理设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医用无纺布电极片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锂电池用隔膜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发泡奶精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油炸方便面生产线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超薄壁PET热缩管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2030全球耐高温耐火绝缘砖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卫星锂离子电池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房地产调控政策解读
- 产前诊断室护理工作总结
- 2024-2025学年八年级数学人教版上册寒假作业(综合复习能力提升篇)(含答案)
- 《AP内容介绍》课件
- 医生定期考核简易程序述职报告范文(10篇)
- 市政工程人员绩效考核制度
- 公园景区安全生产
- 安全创新创效
- 《中国糖尿病防治指南(2024版)》更新要点解读
- 初级创伤救治课件
- 2024年社会工作者(中级)-社会综合能力考试历年真题可打印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