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1页
【语文】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2页
【语文】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3页
【语文】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4页
【语文】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试题(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广东省韶关市一中实验学校2022-2023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运用(30分)1.古诗文默写(1)人有悲欢离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水调歌头》)(2)溪云初起日沉阁,______________________。(许浑《咸阳城东楼》)(3)______________________,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其一)》)(4)张岱的《湖心亭看雪》中用听觉写冰天雪地,呈现出一股肃杀、冷寂的寒意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请把刘禹锡的《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默写完整。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答案】(1)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2)山雨欲来风满楼(3)欲渡黄河冰塞川(4)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5)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2.根据拼音写出相应的词语。(1)没有其他声音,天地又如此kōngkuàng(),因此,这叫声既让人觉得寂寞,又使人感到振奋。(2)我是你挂着眼泪的xiàowō()。(3)有人说:山穷水尽,zǒutóuwúlù(),陷入绝境,等死而已,不能创造。(4)孔乙己看着问他的人,显出bùxièzhìbiàn()的神气。【答案】(1)空旷(2)笑涡(3)走投无路(4)不屑置辩【解析】kōngkuàng——空旷:地方广阔,没有树木、建筑物等。xiàowō——笑涡:指脸颊上的小圆窝。笑时深而明显,故称。zǒutóuwúlù——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极端困难,找不到出路。bùxièzhìbiàn——不屑置辩:认为不值得分辩。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他就像一颗璀璨的钻石,出色到令旁人自惭形秽。B.对于那些能够踏踏实实工作的人来说,理想从来都不是可望而不可即的。C.创作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果能全情投入,矫揉造作,必然会有优秀的作品诞生。D.这家酒店的服务员个个彬彬有礼,服务热情周到。【答案】C【解析】A.自惭形秽:因自己容貌举止不如人而感到惭愧。后也泛指自愧不如别人。此处形容“他”的出撒让别人感到惭愧,使用正确;B.可望而不可即:看得见,但不能接近。形容希望达到而实际难以达到。此处形容理想,使用正确;C.矫揉造作:形容过分做作,极不自然。含贬义。此处形容创作优秀作品,使用不当;D.彬彬有礼:形容文雅有礼貌的样子。此处形容服务员文雅有礼貌,使用正确;故选C。4.选出没有语病的一个句子()A.大量地阅读优秀的文学作品,不仅能增长人的知识,而且能丰富人的感情。B.目前,我国各方面人才的数量和质量还不能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C.实验中学积极推进课程改革,开展多项综合实践活动,学生非常受欢迎。D.江南药业集团采取积极有效的节水措施,用水量由去年同期的四十吨下降为现在的十吨,下降了三倍。【答案】A【解析】B.缺少宾语,可在句末加“的要求”;C.请客颠倒或主语前后不统一,“学生非常受欢迎”修改为“非常受学生欢迎”;D.“下降”不能用倍数,将“下降了三倍”改为“减少了三十吨”;故选A。5.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宋代孕育了中国文学发展史上第一个抒写多样情感的专门文体——词。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在自己的词篇中表达了忧虑国家分裂、呼唤国家统一的意识。婉约派代表人物李清照的《永遇乐·元宵》,通过物是人非、不堪回首的故国家园之思,将个人的不幸与民族的灾难紧紧联结在一起。豪放派忧国情怀题材的词篇如陆游的《诉衷情·当年万里觅封侯》,他的阑干老泪中融汇了对祖国炽热的感情,所以词的情调体现出幽咽而又不失开阔深沉的特色。(1)请用一句话概括上述材料的主要内容,不超过20个字。(2)学校的宋词社团和唐诗协会联合举办创作活动,请你代表唐诗协会,以宋词为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补写完下面的小诗。柔美含蓄千回百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豪放寄忧国之情。【答案】(1)宋词里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①慷慨悲壮开阔深沉②婉约诉故国之思【解析】(1)本题考查对材料的概括。作答此类题目,先迅速浏览材料,获得整体印象,再找出材料中关键性的句子或词语,最后将提炼的信息整合,用恰当的句子把它表达出来。依据材料内容,文段主要对象是“宋词”,结合“不管是婉约派,还是豪放派,都在自己的词篇中表达了忧虑国家分裂、呼唤国家统一的意识”,表明宋词里蕴含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2)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能力。本题是一道开放性的题,围绕题干要求“以宋词为内容,运用对偶的修辞”展开即可。示例:①慷慨激昂雄浑豪壮。②温婉诉哀国之忧。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今虽耄老,未有所成,犹幸预君子之列,而承天子之宠光,缀公卿之后,日侍坐备顾问,四海亦谬称其氏名,况才之过于余者乎?6.解释文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不敢出一言以复()(2)寓逆旅,主人日再食()(3)左佩刀,右备容臭()(4)门人弟子填其室()7.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2)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乙】刘恕笃好史学,无所不览,上下数千载间,钜微之事,如指诸掌。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殆忘寝食。偕司马光游万安山,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宋次道知亳州,家多书,恕枉道借览。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二百三》,有删改)8.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刘恕笃好史学/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B.人所不知名者/名之者谁C.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具答之 D.殊废吾事/百废具兴9.请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10.请根据【甲】【乙】两篇选文回答问题。(1)宋濂和刘恕在求学方面有何相似之处?(2)哪些地方体现了刘恕对读书的热爱?【答案】6.(1)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2)供养、给……吃(3)香气(4)挤满7.(1)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生活在他们当中,一点不羡慕他们。(2)仆役拿热水来给我浇洗,用被子给我盖上,很久我才暖和过来。8.A9.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10.(1)①刻苦好学:两人都有抄书读书的经历。(或求书之难)②不注重口体享乐:两人都不关注日常饭食的好坏。(2)①对各类公事文书,都仔细分析,认真求证。②博览群书,对别人不知道名字的历史人物也了如指掌。③到宋次道家中借阅书籍,拒绝了主人的佳肴,埋头读书,以致患了眼疾。【解析】【6题详解】本题考查重点文言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解释词语要注意理解文言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通假字、词性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1)句意:不敢说出一句话来辩解。复,回答,答复。这里是辩解的意思。(2)句意:住在旅店里,主人每天提供两顿饭。食,供养、给……吃。(3)句意: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臭,香气。(4)句意: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填,挤满。【7题详解】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则,却;缊袍敝衣,破旧的衣服;略无,一点也没有;慕艳,羡慕;(2)媵人,服侍的人;持,拿着;汤,热水;沃灌,浇洗;以,用;而,表修饰,不译;乃,才。【8题详解】A.爱好,嗜好\爱好,嗜好;B.名字\命名;C.准备\详细;D.耽误,荒废\荒废的事业;故选A。【9题详解】考查断句。句意:独自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离开了。可根据句意断句为: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10题详解】(1)考查比较阅读。根据甲文中的“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和乙文中的“求书不远数百里,身就之读且抄”可知,两人都有抄书的经历。根据甲文中的“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和乙文中的“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可知,两人都不注重日常饮食的好坏。(2)考查筛选信息。根据“恕为学,自历数、地里、官职、族姓至前代公府案牍,皆取以审证”可得:对各类公事文书,都仔细分析,认真求证。根据“道旁有碑,读之,乃五代列将,人所不知名者,恕能言其行事始终,归验旧史,信然”可得:博览群书,对别人不知道名字的历史人物也了如指掌。根据“次道日具馔为主人礼,恕曰:‘此非吾所为来也,殊废吾事。’悉去之。独闭阁昼夜口诵手抄留旬日尽其书而去,目为之翳”可得:到宋次道家中借阅书籍,拒绝了主人的佳肴,埋头读书,以致患了眼疾。参考译文:甲:我年幼时就非常爱好读书。家里贫穷,无法得到书来看,常常向藏书的人家求借,亲手抄录,计算着日期按时送还。冬天非常寒冷,砚台里的墨汁都结了冰,手指冻得不能弯曲和伸直,也不放松抄录书。抄写完毕后,便马上跑去还书,不敢稍微超过约定的期限。因此有很多人都愿意把书借给我,于是我能够遍观群书。成年以后,我更加仰慕古代圣贤的学说,又苦于不能与学识渊博的老师和名人交往,曾经赶到数百里以外,拿着经书向乡里有道德学问的前辈请教。前辈德高望重,门人弟子挤满了他的屋子,他的言辞和态度从未稍有委婉。我站着陪侍在他左右,提出疑难,询问道理,俯下身子,侧着耳朵恭敬地请教;有时遇到他大声斥责,我的表情更加恭顺,礼节更加周到,不敢说一个字反驳;等到他高兴了,则又去请教。所以我虽然愚笨,但最终获得不少教益。当我外出求师的时候,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行走在深山峡谷之中。隆冬时节,刮着猛烈的寒风,雪有好几尺深,脚上的皮肤受冻裂开都不知道。回到客舍,四肢僵硬动弹不得。服侍的人拿着热水为我洗浴,用被子裹着我,很久才暖和起来。寄居在旅店里,旅店老板每天供应两顿饭,没有新鲜肥嫩的美味享受。同客舍的人都穿着华丽的衣服,戴着用红色帽带和珠宝装饰的帽子,腰间挂着白玉环,左边佩戴宝刀,右边挂着香囊,光彩鲜明,像神仙一样;我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处于他们之间,但我毫无羡慕的心。因为心中有足以快乐的事情,所以不觉得吃的、穿的享受不如别人。我求学的辛勤和艰苦就是像这个样子。如今我虽已年老,没有什么成就,但所幸还得以置身于君子的行列中,承受着天子的恩宠荣耀,追随在公卿之后,每天陪侍着皇上,听候询问,天底下也不适当地称颂自己的姓名,更何况才能超过我的人呢?乙:刘恕十分爱好史学,没有不读的,上下数千年间,无论大事小事,都了如指掌。刘恕做学问,从历法、地理、官职、族姓到前代的官府公文,都拿来考证。为求一本书不惜远走几百里,亲自到那里去读并且手抄,几乎废寝忘食。刘恕曾和司马光一起游万安山,道旁有个石碑,读那碑文,竟然是记载五代许多人们不知道的将领,而刘恕能说出他们的生平事迹,回去查验古时的史料,刘恕所说的都是真的。宋次道做亳州知府,家里有很多书,刘恕绕道去他家里借阅,宋次道每天为他准备饭食,以主人的礼节待他,刘恕说:“我不是为了这个来的,很耽误我读书啊。”刘恕全都拒绝了宋次道的招待,独自关在书阁里,白天晚上诵读抄写,留了十日,看完了宋次道的书然后离开了,眼睛因此而生病。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材料一:中华文化与外来文化从来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季羡林先生曾说,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敦煌处在丝绸之路的咽喉之地,才使得其在千年的风云际会里,留下了数不胜数的文化瑰宝。讲好敦煌故事,就是要讲好中国文化的自信力和包容性。而善讲故事又是一种高明的对外传播手段,也是外界理解中国的一把钥匙。所以讲述好敦煌故事,对于支撑中国文化“走出去”意义非凡。文化的传承不是空泛的,也不一定要高端、抽象。对于大众来说,他们更需要一种容易理解且愉快轻松的传播方式。所以文化传播和故事叙述要剥离复杂和抽象的部分,让大众在一种更易接受的体验中去认知。古老的文化就放在这个地方,不同的人可以从不同角度去挖掘它,如此就会呈现出不同的文化生态。而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摘编自陆玄《让敦煌文化在自信和包容中更具活力》)材料二:在敦煌考察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对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弘扬要给予支持和扶持,保护好我们的国粹。敦煌文物种类繁多,莫高窟更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世界艺术宝库”,虽然历经几代人的努力坚守,但长期保护仍然任重道远。一方面,要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对敦煌文物进行监测保护,让文物“延年益寿”;另一方面,要有效处理文物保护和旅游开发的关系,合理控制参观游客的人数,不断提高人们的文物保护意识。文物被保护好了,才能更好地“诉说”曾经的沧桑和辉煌。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讲好敦煌故事,需要继续挖掘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不断满足群众需要和高标准的审美需求,开发丰富的文化创意产品,创作多彩融合的文艺作品,增强敦煌文化的艺术吸引力。同时,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摘编自孟庆川《把敦煌故事越来越自信地讲给世界》)材料三:自敦煌学兴起百余年来,学界从社会、历史、宗教、考古、艺术等角度对敦煌进行持续研究,成果卓著,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但是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层面的内容没有给予足够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是丝绸之路的“咽喉锁钥”,也是东西方各民族相互交流的通道。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在敦煌文化的发育过程中,社会变迁十分复杂,有过战争和杀戮,也有过贫穷和饥饿,但是敦煌文化的基调一直是崇德向善、从容乐观、积极向上。不管洞窟外的自然环境多么单调、严酷,洞窟里总是色彩万千、活力无限。千百年间,这种价值取向一直得以坚守。从敦煌的典籍、壁画中可以明显看出,敦煌文化积累和展现的永远是向上向善的正能量。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敦煌文化中处处体现着对现实世界的关怀。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一直关注人的生存和生活,以对现世幸福的追寻为最终归宿,对“此岸”的肯定和重视替代了对“彼岸世界”的玄想,从而凸显了人自身的现实感与现实生活世界的重要性。此外,敦煌的文学作品和绘画艺术也大多聚焦人的生存和生活问题,在这里,现实的生存和生活是具有头等意义的内容。可以说,敦煌的文化精神包含着关于生活实践的思想主张,也在向人们倡导一种过好当下的生活方式。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敦煌本土文化、中原传统儒家道家文化、各民族文化、西域文化等宗教文化和世俗文化,共同形成了多元融合的敦煌文化。值得关注的是,敦煌文化并不是将各种文化简单相加,而是将这些文化有机结合,形成相互依存、多元统一的文化整体。这种综合性和整体性正是敦煌文化的独特优势,我们应从整体上理解敦煌以及敦煌文化。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敦者,大也;煌者,盛也。”敦煌虽偏居一隅却气度极大、气象极大。敦煌文化是融合、吸收了各种文化营养而形成的“美美与共”“和谐共在”的文化。其因融而通,因通而盛,因盛而大,既是中华民族优秀历史文化的杰出代表,又是人类文明交流互鉴和多元融合的东方典范。敦煌文化对人类文明进步的影响经久不衰、历久弥新,其中蕴含的交流、理解、包容、共赢等价值共识,对当前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具有重要意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为服务共建“一带一路”等时代课题提供支撑和帮助。(摘编自黑晓佛《弘扬敦煌文化的精神传统》)11.下列对上述材料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讲好敦煌故事,需要挖掘和整理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人文价值和现代精神,在讲述的过程中体现中国文化的自信和包容。B.敦煌文物的长期保护任重而道远,但并不意味着只进行保护,还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将敦煌故事打造成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C.材料一和材料二均提到敦煌文化的博大精深,材料一重点论述讲好敦煌故事的意义和如何讲好故事,材料二则重点论述文物保护问题。D.材料一和材料二侧重讲我们应如何传承敦煌文化,材料三则侧重从四个角度阐释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12.材料三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13.三则材料均谈到敦煌文化的传承问题,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才能更好地传承敦煌文化。【答案】11.C12.①材料三按照“总一分一总”的结构方式展开论述,结构严谨,层次清晰;②采用例证法和引证法,使文章具有说服力且富有文化内涵。13.①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②保护好敦煌文物;③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④重视和系统阐释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解析】【11题详解】本题考查内容理解。C.理解有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敦煌文化瑰丽奇特、博大精深。除了要加以保护,还要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可知,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是论述的重点之一。故选C。【12题详解】本题考查论证特点。根据材料三第一段“在这种环境下形成的敦煌文化,一方面保持着中原传统文化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又不断在开放纳新中进行文化再创造,逐渐形成了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可知这是本文的中心论点;根据第二段“崇德向善的价值取向”、第三段“观照现实的人本情怀”、第四段“多元一体的发展格局”、第五段“大盛融通的精神气象”可知从四个方面论述了敦煌文化的丰富内涵和独特性格;最后一段总结全文,告诉我们转换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让敦煌文化为共建“一带一路”服务。可见,全文的结构是“总一分一总”。根据材料三第三段“例如,唐宋时期的敦煌佛教壁画……”可知运用了举例论证的方法,根据第四段“敦者,大也;煌者,盛也”可知运用了引用论证的方法。【13题详解】本题考查见解和看法。根据材料一“文化的删繁就简,就是让人看得见,也让人看得懂,如此才更能激发人们了解一种文化的兴趣,也更便于人们去探寻敦煌与众不同的美”,可谈,删繁就简,用大众更易接受的方式讲好敦煌故事;根据材料二“要借助数字化、互联网等现代技术,开发更加多样的传承载体,拓宽传播渠道,将敦煌故事打造成世界独树一帜的文化品牌”,可谈,应用现代技术拓宽传播方式和渠道;根据材料三“对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人文精神进行深入挖掘和思考,有助于我们接受历史启迪,增强文化自信”,可谈,从宏观角度深入挖掘敦煌文化和历史遗存中蕴含的哲学思想和人文精神;根据材料三“我们应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从宏观和精神的层面入手,揭示敦煌文化中蕴含的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胸怀”,可谈,转换研究视角,拓宽研究领域,做好现代化的传承和弘扬。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岁安脱微娜①“哎呀,我的手镯!”伴着一声脆响,腊梅的心被甩出去老远。万万没想到,在腊月这个扫尘日,那对珍爱的祖母绿玉镯,被她失手打翻在地,断成了几截。②她懊悔不已,都啥年代了,还搞什么腊月扫尘。③现代装修齐整的家,真没有什么好扫的。可是,腊梅心里盘桓着一道过不去的坎,老一辈人留下的规矩已在头脑根深蒂固,不扫,总觉得心里不踏实。④扫尘日这天,她起了个大早,戴上帽子哼着小曲,操起鸡毛掸子,在墙壁和家具上轻轻画着弧线,像一个人在跳舞。⑤都怨自己太显摆。若不是昨天参加朋友聚会,她也不会把玉镯拿出来。出席这样的场面,腊梅很在意自己的形象。她精心做了发型,化了得体的淡妆,穿了白底淡蓝色碎花的小旗袍,再戴上那对玉镯,整个人立刻有了气场。她袅袅娜娜地走进餐厅,一股清新的气息立时征服了在场的朋友,大家对她品头评足,争相看那玉镯,啧啧称赞,夸玉镯的好成色。聚会回来已经很晚,玉镯随手放到床头柜上,结果……⑥玉镯是三年前丈夫从外地买来的。那天,丈夫让她闭上眼睛。睁开眼时,她的心一下子被点亮了:手腕上两只透着梦幻般色彩的玉镯熠熠闪光。随着光影的移动,一会儿是翠绿、一会儿是蓝绿,一会儿又变成了黄绿。她喜滋滋地问多少钱?丈夫沉吟了片刻,说你喜欢就好。她感觉价格不菲,几次到大商场比对,发现一款和她的相似的玉镯,竟然标价3.8万。她像被烫了似的张大了嘴巴。⑦腊梅蹲下身子,默默地捡起残镯,感觉心也碎了一地。她蓦然想起腊月打碎东西的禁忌,(1)想起母亲和小哥,不禁浑身打了个寒噤。⑧那时,一进入腊月,人们似乎看到了年的匆匆脚步,孩子们眼里放光,喜气洋洋盼过年;大人们整天忙碌着,做着过年的各种准备。刚进腊月头,母亲照例对她和小哥叮嘱着各种禁忌。在诸多的禁忌中,让她记忆深刻的是腊月里不能打碎东西,比如饭碗、玻璃器皿、花瓶等。她曾经问过母亲为什么,母亲没有回答,只说记住就行。⑨那年腊梅12岁,小哥16岁。临近腊月底的一天,母亲叫小哥去粮站把积攒了一年的10斤豆油买回家,那时粮油还是定量供应。一下子有这么多油,过个肥年,是让全家高兴的事。⑩那天早晨,太阳出来只点了个卯,便躲在云层藏了起来,很快,天纷纷扬扬下起了雪。腊梅看小哥身体不舒服,便一个人拎着大玻璃瓶去买油。小哥头疼得厉害,说一会儿去接她。买好油后,腊梅等得心焦,也不见小哥人影,便吃力地提着10斤油往家走。外面北风嘶鸣,风卷起雪片不时向她扑来,她的手冻得不好使。走走停停,脚下不停打滑。就在她千小心万小心担心摔倒的时候,不料一个趔趄跌坐在地上,油瓶颠掉了底,眼看着黄澄澄的油汩汩地流在雪地上,洇成了一大块黄毯子。⑪她懵了,不敢回家,一直躲在外面哭。当母亲找到她,得知油瓶打翻了,10斤油一滴不剩时,母亲疯了似的回家把小哥从床上揪起来,连打带踹。母亲不知道小哥正在发高烧,病程凶险,这一顿胖揍让她犯下了终生难以承受的错误,小哥落下了残疾……⑫“你怎么哭啦?”丈夫不知什么时候回来了,站在她面前,她想掩饰,但满是泪痕的脸暴露了一切。她扑到丈夫怀里,抑制不住地放起声来:“对不起,我把你给我的玉镯打碎了。”⑬“没关系,老婆,碎碎平安。”⑭“可是,老人讲腊月打碎东西是不吉利的。”⑮“别信那些讲究。过去是穷怕了,讲究多:现在我们赶上了好时代,日子一天比一天好。”⑯腊梅没想到丈夫这样通情达理,没有丝毫怪罪她,眼泪更加汹涌了,肩膀一抖一抖的。⑰“实话告诉你吧,那玉镯是个合成品,不值钱的,过几天再给你买个好的。”⑱(2)“什么?”她停止了哭泣,狠狠地剜了丈夫一眼。⑲晚上,17岁的女儿悄声问爸爸:“怎么能给妈妈买假货?”⑳“假作真时真亦俱,货假情不假呀!现在这样不挺好吗?至少不用心疼。”14.选文第⑫段和第⑯段中腊梅两次哭的原因各是什么?15.有同学认为,第⑥段删去后不影响内容完整,且行文更流畅。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观点及理由。16.按要求完成下面的题目。(1)结合上下文,揣摩下面的句子反映了腊梅怎样的心理,并用第一人称描写出来。想起母亲和小哥,不禁浑身打了个寒噤。腊梅心想:(2)同桌李林觉得下面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很精妙,但说不出所以然来。请你给她解答。“什么?”她停止了哭泣,狠狠地剜了丈夫一眼。17.在小组讨论时,有同学认为,选文结尾换成下面的文字更好,请谈谈你的意见和理由。“我不那样说,你妈心疼个没完,咱们这个年能过好吗?!”【答案】14.第⑫段:为自己打碎了价值3.8万的玉镯而痛心自责,为自己腊月打碎东西将会导致的不吉利而焦虑;第⑯段:为丈夫出乎意料的通情达理而感动,为丈夫不责怪自己可能导致的不吉利而欣慰。15.不能删去。因为第⑥段以插叙方式补充交代了玉镯的来历、价值及重要意义,为下文腊梅打碎玉镯后几次哭、丈夫宽容地安慰等情节埋下伏笔,使文章情节更加丰富和自然。16.(1)我怎么这么不小心啊!腊月打碎东西是不吉利的啊!如果真的给家人带来厄运我该怎么办?我怎么向丈夫交代呀?我真该死!(扣住腊梅为自己将会给家人带来不吉利的命运而焦虑和自责即可。)(2)“剜”在这里是“用力地瞪”的意思传神地表现了丈夫的话让腊梅感到非常的震惊、愤怒的心理。17.示例一:原文结尾好。这个结尾交代了丈夫不仅不责怪腊梅在腊月打碎东西不吉利,与第⑥段“丈夫沉吟了片刻”相呼应,使文章结构严谨。还幽默地表达了丈夫对亲情的呵护,富有生活气息。示例二:更换结尾好。这个结尾揭示了腊梅丈夫善意地欺骗她说玉镯是假货的真相,且解释了丈夫说谎的用意在于维护家庭和睦。篇末点题,使文章更加曲折波澜,更有可读性,突出了关爱家人、呵护亲情的主题。(言之成理且自圆其说方可。)【解析】【14题详解】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