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_第1页
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_第2页
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_第3页
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_第4页
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美国炼油行业发展状况分析

一、美国为我国油气行业更广泛的出口,在世界上最大的测定a美国的第一个采矿中心建于1862年,第一个采矿中心主要生产煤。随着汽车工业的发展,1911年汽油需求首次超过了航煤。1920-1940年是美国炼油行业高速发展的阶段,从炼厂数量到成品油产量都有显著增长。在随后的30年里,美国炼油行业布局逐渐形成,也建成了较为完善的原油和成品油管网。美国最后一座复合型炼厂建于1976年,为马拉松石油公司(Marathon)位于路易斯安那州Garyville市的炼厂。上世纪70年代至今,美国炼油行业主要以技术改造和环保升级为主要发展方向。美国是世界上炼油能力最大的国家,约占全球原油一次加工能力的20%。截至2012年,美国运营中的炼厂共有134座,总计加工能力8.37亿吨/年。美国最大的炼厂是Motiva公司(壳牌和沙特阿美的合资企业)在得克萨斯州亚瑟港的炼厂,年加工能力达3000万吨。美国炼油厂整体装置复杂程度是世界上最高的,以尼尔森复杂性系数(NelsonComplexityIndex)衡量,美国最复杂的炼厂是马拉松公司位于得克萨斯城的炼厂(马拉松公司于2013年2月1日从BP公司收购该炼厂),复杂性系数为15.3。1.美国地区一个多元化炼厂(1)炼油布局:五个炼油区域按照国防区域石油管理局(PetroleumAdministrationforDefenseDistrict,PADD)的划分,美国炼油布局共分为五个区域(见图1)。其中PADDⅠ为美国东北部区域,有8座炼厂,总加工能力5050万吨/年;PADDⅡ为中西部区域,共有25座炼厂,总加工能力1.81亿吨/年;PADDⅢ为墨西哥湾区域,共有54座炼厂,总加工能力4.27亿吨/年;PADDⅣ为山地区域,共有17座炼厂,总加工能力3110万吨/年;PADDⅤ为美国西部(含阿拉斯加州和夏威夷州),共有30座炼厂,总加工能力1.47亿吨/年。PADDⅢ是美国炼油业最为集中的区域,将近一半的炼油能力位于该区域,也是世界最大的炼油中心。美国五个炼油区域的炼厂工艺流程和加工复杂程度不尽相同。PADDⅢ和PADDⅤ区拥有世界上最复杂的炼厂,其中80%以上的炼厂具备高度复杂的加工能力,包括多重升级装置和深度处理装置,因此可以加工更重和含硫量更高的原油(见图2)。PADDⅡ和PADDⅣ区的炼厂大多具备中度复杂的加工能力。PADDⅠ区中超过一半的炼厂只有简单的炼制流程,因此相对其他区域的炼厂面临更大的挑战。(2)炼厂数量下降,但炼油能力增加自1976年以来,美国没有再新建复合型炼厂。2003年以来,美国各炼油区域中PADDⅡ、PADDⅢ、PADDⅣ区炼厂数量变化不大,但位于美国东北部(PADDⅠ)和西部地区(PADDⅤ)的炼厂近三年来关停较为明显,导致美国炼厂数量由2008年的146座降至2012年的134座(见图3),而且这种趋势将在2013年延续。虽然近几年美国关停或闲置了一些炼厂,但总体炼油能力并未显著下降。年加工能力维持在8.4亿吨左右,总加工能力甚至有所增加,2012年约为8.7亿吨/年(见图4)。主要原因是现有炼厂经过扩建后提升了产能。美国历史上最大的一次炼厂扩建是Motiva公司在亚瑟港的炼厂扩建,该项目投资70亿美元,于2012年5月完成扩容,年加工能力从1375万吨增加至3000万吨。(3)原料成本下降使炼厂开工率提高美国炼厂的整体开工率呈周期性变化,2-4月为主要检修期,开工率为85%左右;进入夏季后,成品油消费量逐渐达到高峰,炼厂开工率也相应上升至90%左右,随后逐渐下降,到秋冬季后再次上涨(见图5)。在过去5年中,美国最大的一次炼厂开工率下降出现在2008年,主要是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上涨,WTI原油在2008年7月份达到历史高点145.31美元/桶,炼厂进料成本增加,导致开工率下降。受益于本土原油产量的迅速增加和原油外输受限等因素制约,2012年美国炼油业原料成本相对下降,炼厂毛利上升,尤其是PADDⅡ和PADDⅣ两个区域的炼厂,在毛利上升阶段增加开工率,使2012年炼厂开工率明显高于2011年。在本土廉价原油不断增产和运输瓶颈尚未完全消除的双重因素作用下,美国炼厂高开工率的趋势将继续保持一段时间。2.美国最大的回收炼厂规模美国一共有超过50家各类公司参与炼油行业的直接运营,包括综合性能源公司、独立炼油商、仓储物流公司和投资企业,其中一半以上的炼厂为跨国石油巨头所掌控。美国最大的炼油公司是瓦莱罗(Valero)能源公司,截至2012年其在美国共有13座炼厂,总加工能力为9300万吨/年,约占美国全部炼油能力的11%。美国前10大炼油公司加工能力占全美总加工能力的70%,图7为美国前10家公司的炼厂数量、年加工能力及炼厂平均规模(即图中圆球面积)。从图中可见,大多数公司的炼厂平均规模在800万〜1400万吨/年,其中特索罗(Tesoro)公司炼厂平均规模最小,埃克森美孚公司的平均规模较大。二、储层及原油加工区和管理美国炼油行业的原油供应虽然偶有调整,但整体格局基本保持稳定。美国五个炼油区域根据地理位置的不同,加工的油种也有较大差异。PADDⅠ附近没有较大规模的油田及管线,主要通过水路进口欧洲、北非及中东等地生产的原油,以布伦特原油计价;PADDⅡ和PADDⅣ为内陆区域,主要接收美国原油集散地库欣的管道原油和加拿大原油,以WTI原油计价;PADDⅢ位于墨西哥湾,传统上以加工WTI原油为主,但随着大多数炼厂增设焦化装置,对重质原油的需求不断上升,近年来重油加工比例已超过60%,因此以WTI和墨西哥玛雅原油计价;位于美国西海岸的PADDⅤ,受落基山脉的纵向隔断,成为相对独立的区域,没有原油管道连接,油源主要为当地油田自产和水路进口的阿拉斯加北坡原油,计价通常参考阿拉斯加北坡原油。近年来,美国炼厂炼油加工总量保持稳定,除2009年有显著下降外,2005-2012年基本处于1500万桶/日(约合7.5亿吨/年)的水平。在整体加工量没有显著变化的前提下,美国炼油行业却经历了较为显著的结构性调整,主要体现在原油来源、原油品质和运输方式等几个方面。1.有机质原油消耗量降至零的能力近年来美国国内油田上产迅速,以北达科他州的Bakken油田和得克萨斯州的EagleFord油田为代表,生产了大量轻质原油,部分取代了此前从非洲等地进口的轻质原油。以PADDⅢ为例,轻质原油进口量从2010年的120万桶/日降至2012年的70万桶/日。随着美国本土由北向南原油管线的新建和扩建,美国自产原油取代进口原油的趋势将继续保持,这有助于维持WTI相对于布伦特原油的价格优势。炼厂在降低原油进料成本的同时,也增加了原材料供应的灵活性。本土轻质原油逐步替代进口原油,也造成了美国炼厂加工原油品种的变化,2009-2012年,美国整体加工原油的含硫比例并未改变,维持在1.4%,但原油API度逐渐变轻,由30.25升至31。2.美国对美国的原油出口和出口增长缓慢由于美国本土自产原油的增产,从2003年以来,美国原油进口量逐步下降,由高峰时的1000万桶/日降至2012年的800万桶/日;而且进口原油的主要来源也发生了较为显著的变化。在美洲主要原油供应国中,加拿大对美国的原油出口量逐年上升,委内瑞拉和墨西哥对美国的出口量逐年递减(见图8)。出现这种现象是两方面因素造成的:一是近年来加拿大重质原油的产量显著增加,对美国PADDⅡ区域的供应较为充足,PADDⅡ逐渐改变了从美国墨西哥湾进口南美原油的局面,并在2012年开始从位于中西部的库欣向墨西哥湾供应原油。二是近年来墨西哥和委内瑞拉重油价格不断上涨,与加拿大重油价格差距加大,因此美国PADDⅡ、PADDⅢ炼厂增加了对加拿大重油的进口量。3.更多的原油运输运输方式的调整也是美国原油供应的主要变化之一。与PADDⅢ相比,PADDⅠ的炼厂以加工轻质原油为主,原油仍主要来自欧洲、非洲及中东,也有以汽车和火车运送的少量原油来自中部地区。这是因为美国东北部(PADDⅠ)的炼厂目前仍没有管线可以直接与中部(PADDⅡ、PADDⅢ)管网相连。2006年和2011年美国的原油加工总量接近,但2011年比2006年的原油进口量显著下降,这在船运和管道两种运输方式上均有所体现(见图9)。另一个变化是更多原油通过管道运输而不是通过海运进入美国炼厂,2011年管道运输比例比2006年整体增加了3个百分点,其中国内管道油增加了5个百分点;2011年海运原油比例比2006年整体减少4个百分点,全部体现在进口原油上。三、产品的双向流动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石油消费国,也是最大的成品油生产国,其生产的产品以满足自用为主。其中PADDⅢ产能最大,全国近45%的汽油供应来自该区域的炼厂,汽油和柴油等轻质产品通过管线运输并销售至PADDⅠ、PADDⅡ和PADDⅣ区域,形成了产品的单向流动。另外几个区域则根据地理位置形成互补供应的关系。在成品油的进出口流向上,PADDⅢ和PADDⅤ主要面向南美市场,PADDⅠ则主要面向欧洲市场。1.美国现行对石油产品的进口需求得益于强劲的成品油需求和相对较低的原油价格,美国炼油行业在2004-2007年经历了所谓的“黄金时期”,炼厂的利润较为可观。受宏观经济不景气的影响,美国的成品油需求及消费量自2008年开始逐年下滑,而同一时期的炼厂成品油产量并未下降,因此美国对成品油的进口需求有所下降。2011年,美国成品油的进口量少于出口量,净出口量约为877万吨,这是自美国1949年以来首次由石油产品净进口转变为净出口(见图10)。2011年美国油品出口总量比2005年增长150%,占当年美国国内成品油产量的15%。2.从汽车市场的角度而言,消费者对于汽油的需求更加显著近年来,美国炼油行业的成品油生产比例也出现了一些变化,比较显著的变化是汽油比例下降,柴油比例上升(见图11)。汽油生产比例下降的原因:一是汽车行业不断降低油耗水平,消费者更加青睐低油耗汽车,导致对汽油整体需求下降;二是为减少温室气体排放,从2007年开始,美国政府对车用汽油标准进行了严格的规定,在绝大多数地区要求掺混不少于10%的乙醇,从而减少了对汽油的需求。此外,由于销售汽油的利润空间相比中间馏分油要小,美国炼厂在工艺流程范围内调整产品比例,在清油生产过程中最大化中间馏分油的比例,导致2012年柴油产出率较2003年高出5个百分点。在美国国内市场,中间馏分油整体需求量下降,便得部分过剩的柴油从PADDⅠ、PADDⅢ和PADDⅣ出口至欧洲和南美国家。四、混合能源检测近几年,全球炼油行业都承受了较大的压力,尤其是在欧洲、日本等成熟市场,炼厂关停压力尤为明显。在这次关停浪潮中,美国炼油行业的应对是比较有效的,一方面炼厂关停并不严重,另一方面充分展现了美国炼油行业在全球的竞争实力,因为美国已经成为世界上炼油产品出口量最大的国家。在整体平稳的宏观形势下,美国炼油行业所面临的竞争压力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形势最严峻的是PADDⅠ区的炼厂,由于该区主要加工轻质原油,并依靠欧洲、非洲等地进口原油,由于以布伦特原油计价,与加工以WTI原油计价的炼厂相比,该区炼厂毛利存在较大差距。尤其是从2010年底开始,这种差距逐渐拉大,最高时毛利差距接近30美元/桶(见图12),在美国国内处于竞争劣势。加之欧洲地区成品油需求不足,且炼油能力过剩,导致PADDⅠ地区成品油销路不畅。在这种不利的内外部环境下,PADDⅠ炼厂于2010年关停两座炼厂(Yorktown炼厂、EaglePT炼厂),2011年闲置两座炼厂(MarcusHook炼厂、Trainer炼厂),总产能达2800万吨/年,占整个PADDⅠ地区炼能的一半以上。相比而言,PADDⅡ和PADDⅣ的内陆炼厂以WTI原油计价,自2011年以来赚取了较高的炼油毛利,也使得该区域炼厂开工率一度高达98%。PADDⅢ的炼厂加工部分WTI原油,还有一部分进口南美原油,且逐步被价格低廉的加拿大原油取代,因此炼油毛利也较为可观。位于西海岸的PADDⅤ炼厂情况则较为特殊,由于原油、成品油进出流向相对固定,该区域产品主要以区内销售为主,几乎没有受到PADDⅢ、PADDⅣ毛利优势的影响。但由于加州等PADDⅤ主要消费地成品油需求下降,近年来该地区炼厂毛利水平稳中有降,2011年和2012年维持在17美元/桶左右。五、美国以碱为原料的优势综合近年来美国炼油行业的发展并结合主要行业动态,在未来几年内美国炼油行业将延续此前的趋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保持优势并寻找新的增长点。在市场结构方面,得益于大量的国内自产原油及丰富的加拿大进口原油,美国炼厂在原料供应上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虽然国内需求并不强劲,但南美市场的快速增长和炼厂建设的严重延期,未来美国炼厂尤其是美国墨西哥湾炼厂会继续保持较为稳定的毛利空间。廉价天然气也是美国炼厂竞争力增长的原因之一。美国仍处于天然气相对低价的时期,且行业预测未来5〜10年的产量将继续增加,无论是作为化工原料还是炼厂能源,低价的天然气供应都为其炼厂发展带来较大的优势。近年来美国和加拿大管道公司改扩建,并计划建设多条原油运输管线,旨在将丰富的原油资源和炼油中心连成一体。虽然新建管线需要较为严格的审批和耗时较长的流程,但是为确保美国能源安全和提升能源自给程度,原油管网的优化将是大势所趋。(4)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美国炼油行业注重炼化一体化发展,超过半数的炼厂具有化工品生产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