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1页
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2页
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3页
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4页
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道路施工图设计说明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程概况1.1项目区位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位于沙坪坝区西永微电子产业园区和西永综合保税A区之间,西永石柱安置房西南侧,共计A、B、C三条道路。 项目位置项目位置项目地理位置图1.2工程规模及设计范围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共计A、B、C三条道路。其中A线为次干路,设计时速40km/h,双向四车道,规划标准路幅宽度26米;B、C线为支路,设计时速30km/h,双向两车道,规划标准路幅宽度16米。A线道路起于规划道路,由西向东延伸,实施范围终点接中柱立交设计交叉口,道路全长约591米;B线道路起于规划道路,由西向东,终点接道路C线,道路全长约155米;C线道路起于规划道路,由南向北延伸,终点接道路A线,其中K0+566~K0+630段为地下通道,由坪山大道项目设计,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C线道路设计范围总长约922米。三条道路共计长约1.668km。1.3主要设计内容设计内容包括道路、结构、照明、交通、绿化及给排水综合管网等配套工程。设计图纸共分为三册,第一册:道路工程,结构工程,绿化工程;第二册:排水工程,电力工程,给水工程,照明工程;第三册:交通工程。本册为第一册道路工程部分。2、设计依据2.1设计依据1)业主的设计合同2)业主提供的控规资料3)业主提供的土地利用规划图4)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管线图5)业主提供的坪山大道设计资料(施工图)6)业主提供的华润置地·润西山一期(施工图)、二期(施工图)设计资料7)建设工程规划许可证8)《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版)》9)《关于进一步加强全市高切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10)《重庆市城市规划管理技术规定》渝府令第259号)11)陈家桥500kV变电站二期扩建220kV送出工程:陈梨南线220kV线路增容工程路径图12)陈家桥500kV变电站二期扩建220kV送出工程:陈梨南增容改造平断面图13)《沙坪坝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工程岩土工程勘察报告(详细勘察正式资料)》(重庆市勘测院有限公司,2019.8)14)《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高边坡、深基坑支护方案评估报告,2019.8》15)《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沙坪坝区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2019.9.4》(渝发改投[2019]1119号)16)《重庆市沙坪坝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关于沙坪坝区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项目建设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2019.9.25》(沙住建委初审〔2019〕39号)17)业主提供的其他资料2.2采用施工规范、规程和工程验收标准《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37-2012)(2016版)《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城市道路工程技术规范》(GB51286-2018)《城市地下道路工程设计规范》(CJJ221-2015)《城市道路交通规划及路线设计规范》(DBJ50-064-2007)《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规程》(CJJ152-2010)《城市道路路基设计规范》(CJJ194-2013)《城镇道路路面设计规范》(CJJ169-2012)《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公路软土地基路堤设计与施工技术细则》(JTG/TD31-02-2013)《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GD50-2017)《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188-2012)《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GF10-2006)《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细则》(JTG/TF20-2015)《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F40-2004)《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规范》(JTGD81-2017)《公路交通安全设施设计细则》(JTG/TD81-2017)《路面防滑涂料》(JT/T712-2008)《公路土工合成材料应用技术规范》(JTG/TD32-2012)《玻璃纤维土工格栅》(

GB/T21825-2008)《道路用抗车辙剂沥青混凝土》(GB/T29050-2012)《公路工程土工合成材料土工格栅第1部分:钢塑格栅》(JT_T925.1-2014)《路面裂缝贴缝胶》(JT∕T969-2015)《沥青加铺层用聚合物改性沥青抗裂贴》(JT∕T971-2015)《重庆市城市道路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T-078-2016)《重庆市市政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编制技术规定》(2017年版)《道路工程制图标准》(GBJ50162-92)3、对上阶段设计意见及执行情况3.1高边坡专项设计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项目于2019年7月16日完成了高边坡专项方案审查,对高边坡专项设计审查意见的执行情况如下:审查意见执行情况1完善边坡稳定性分析,尤其是边坡沿土岩界面的稳定性、岩质边坡沿不利裂隙面的稳定性(箱涵部分区段),并根据稳定性复核结果,完善场地稳定性治理设计内容。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完善边坡稳定性分析,复核箱涵部分区段的稳定性。2较高的边坡采用坡率法设计时,宜分级放坡,建议分级高度不大于8米,同时应分析放坡后的边坡稳定性,并根据分析结果完善设计。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施工图阶段采用分级放坡处理,每级高度不超过8m每级之间设置两米宽马道,坡顶设置截水沟和防护网。3核实C线边坡与相邻“华润置地”建筑物的相互关系,充分考虑其与边坡的相互不利影响。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华润置地”与道路C线的高差由“华润置地”解决,故道路不考虑边坡。4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下阶段设计中完善场地截排水设计、坡底、坡顶安全防护措施等内容。5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工艺施工等要求。回复:同意审查意见,在下阶段设计中完善边坡施工顺序、方法和施工工艺等要求内容。3.2初步设计阶段道路专业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审查意见执行情况初设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B、C线沿线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2.0~9.0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设计时考虑对路床顶面以下3m范围土层进行翻挖回填,处置措施应根据粉质粘土的含水量进行针对性设计。回复:根据地勘报告显示粉质黏土可以作为路基填筑土使用,但应严格控制好土体含水量,不可在雨季进行施工。根据以上原则,施工过程中应做好排水措施,如遇粉质黏土达不到路基填筑质量要求时,应由参建各方共同确认是否进行换填施工,本次设计暂按路床顶面以下3m换填范围考虑,具体方量按施工中实际情况计量。2.道路设计图人行道基层应与LID低影响开发设计一致采用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回复:同意专家审查意见,人行道基层采用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初设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无施工图阶段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纵断面图绘制涵洞位置及高程。回复:同意审查意见,施工图阶段纵断面图中绘制涵洞位置及高程。2.人行道宽度5.5m的盲道与污水井盖位置有少量重叠,宜调整。回复:全线复核盲道与污水井盖重叠位置并进行相应的调整。3.3初步设计阶段审查意见及执行情况序号初设批复意见执行情况原则同意该工程设计方案1根据相关规范要求进一步完善道路无障碍设计。在施工图阶段已补充人行道平面布置图,对盲道和树池位置指导施工。2结合场区内道路规划,做好道路标高及道路交叉口设计,优化道路交叉口的渠化设计。A线TP1、TP2交叉口作了展宽设计,其余交叉口采用无渠化的平交口,交叉口采用减速让行或停车让行标志管制。另外范围内所有的交叉口均进行了竖向设计。3应控制好道路与周边高压线、铁塔线路标高的关系,在设计中应采用相应保护措施,减少施工对铁塔基座产生的不利影响,确保施工安全。设计中充分考虑了道路和陈水南北线、陈梨一、二线的标高关系,前期报送电力部门的电力专篇也得到了批准。本项目B、C线道路中线设计标高与两条220KV高压线走廊的高差都在26m以上,满足架空电力线路导线与建筑物之间的垂直距离。另外C线K0+190处为保护右侧的电力铁塔也设计了约36m长的桩板挡墙进行保护。4应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城市排水管网工程建设质量管理工作的通知》(渝建发[2019]10号)要求,排水管网应采用球墨铸铁管,或钢带增强波纹管等高环刚度管材。排水管道除陡坡段外采用球墨铸铁管管材,其余段已更新为全部使用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5放坡线超越了用地范围线,应与周边地块协商好关系。本项目道路与华润地块有高差位置的处理方式双方已达成一致意见,由地块和道路标高高的一侧负责支挡结构修建;B线道路两侧、C线和地块以外的放坡均为业主自己的储备绿色用地;A线左侧放坡已和西永地块方协商好关系。6进一步加强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边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对有关高边坡管理的规定,确保工程安全。同意审查意见,在施工图阶段进一步加强、优化基坑边坡支护设计,严格执行《关于进一步加强高边坡、深基坑和高填方项目勘察设计管理的意见》(渝建发【2010】166号)对有关高边坡管理的规定,确保工程施工及后期安全。4、沿线自然地理概况(摘录自地勘报告)4.1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1)气象勘察区气象特征具有空气湿润,春早夏长、冬暖多雾、秋雨连绵的特点,年无霜期349天左右。A气温:据重庆市气象局资料:调查区多年平均气温18.3°,极端最高气温43.0℃(2006年8月15日),极端最低气温-1.8℃(1955年1月11日)。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7.7℃,最冷月(一月)平均最低气温5.7℃。最大平均日温差11.9℃(1953年7月)。B降水量:区内多年平均降水量1082.6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日最大降水量192.9mm(1956年6月25日),雨季平均起讫日期为5月2日~9月27日。一次连续最大降水量190.9mm(1956年6月24日21时00分~6月25日15时46分),经历时间长18时46分。C湿度:多年平均相对湿度79%左右,绝对湿度17.7Hqa左右,最热月份相对湿度70%左右,最冷月份相对湿度81%左右。D风:全年主导风向为北,频率13%左右,夏季主导风向为北西,频率10%左右,年平均风速为1.3m/s左右,最大风速为26.7m/s。2)水文勘察区为丘陵地区,属嘉陵江水系,区内无大型地表水体,仅在A线里程K0+150.000~K0+210.000段及C线里程K0+390.000~K0+470.000段存在2个鱼塘。其中A线里程K0+150.000~K0+210.000段鱼塘水域面积约9588m2,塘内水深度0.5~2.50m;C线里程K0+390.000~K0+470.000段鱼塘水域面积约4556m2,塘内水深度0.5~2.00m。4.2地形地貌拟建场地宏观上属构造剥蚀浅丘地貌,大部分为原始地貌,部分区域正在进行平场施工,地形总体西高东低,地面坡角一般为2°~10°,局部陡坡地段可达45°,区内高程在291~312m间,相对高差约21m。4.3建设场地地质条件4.3.1地质构造沙坪坝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位于川东南孤形地带,华蓥山帚状褶皱束东南部;构造骨架形成于燕山期晚期褶皱运动。勘察区场地地质构造隶属北碚向斜东翼。岩层呈单斜产出,产状240~280°∠8~10°,其优势产状约275∠11°,区内无断层,地质构造简单。场区岩体中主要可见2组构造裂隙:J1:倾向50~80°,倾角70~75°,其优势产状约65∠75°,张性,裂隙面平直,宽度1~3mm,裂隙间距2~5m不等,延伸数十米,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J2:倾向180~200°,倾角65~70°,其优势产状约190∠70°,裂隙面较直,宽1~3mm,局部有泥质、岩屑碎石或方解石充填,裂隙间距5~8m不等,延伸8~10m,结合差,属硬性结构面。场区岩性为砂泥岩互层,砂岩与泥岩之间的层面往往被黏泥充填,尤其是上部砂岩下部泥岩的情况,层面结合很差,属软弱结构面。4.3.2地层岩性地表分布第四系全新统(Q4)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淤泥质土,下伏基岩为侏罗系沙溪庙组(J2s)沉积岩层,沿线的岩层以砂岩和泥质泥岩为主。现依据地层的新老关系对岩性特征作简要介绍:1)第四系全新统(Q4)(1)素填土(Q4ml):场地素填土主要为施工平场形成,褐红色,主要由砂、泥岩块石、碎石夹粘性土组成,局部夹建筑生活垃圾,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55%,粒径20~400mm,局部大于800mm。结构以松散为主,交叉路口填土路基为中密,稍湿,回填时间约1~3年,钻探揭露厚度0.0~23.60m,道路沿线均有分布。(2)粉质粘土(Q4el+dl):褐色、灰褐色,局部包含砂岩碎、块石,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口无光泽~稍有光泽,局部有摇振反应。主要为残坡积成因,厚度约0.0~9.0m,该层在沿线均有分布。(3)淤泥质土(Q4el+dl):该类土存在于A线里程K0+150.000~K0+210.000段和C线里程K0+390.000~K0+470.000段处鱼塘,鱼塘因长时间及肥料、饲料浸染而呈流塑~软塑状,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无光泽,有刺激性气味,为灰黑色,通过现场麻花钻探测,厚度一般0.5~1.5m。2)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砂质泥岩:褐红色、紫红色,粉砂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表层强风化带厚度1.0~2.6m,强风化岩芯呈碎块状,风化裂隙发育;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较好。饱和抗压强度在1.4~6.0MPa之间,标准值3.6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其属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2)砂岩:褐红色、灰色,细-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泥钙质胶结,局部含泥质较重。主要矿物成分有:石英、长石。砂岩强风化层厚度0.4~0.6m,强风化岩芯多呈黄色、黄灰色,碎块状、短柱状;中风化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裂隙不发育,完整性好,含泥质重。饱和抗压强度在19.9~33.1Mpa之间,标准值23.9Mpa,结合场地该层整体的实际情况,综合判定其属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Ⅳ级。强风化层岩体破碎,风化裂隙发育,多呈土状、土夹石状和碎块状,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钻孔揭露厚度约为0.4~2.6m。4.4水文地质条件沿线地表大部分被素填土和粉质粘土所覆盖。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地下水富水性受地形地貌、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控制,为大气降雨和地面水体渗漏补给,水量大小与降水因素关系密切,受气候和季节性变化较大,在雨季松散层孔隙水量相对较大。沿线无统一地下水位,场区地下水主要为松散层孔隙水以及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层孔隙水主要分布于第四系松散层中,该类型地下水水量大小受地貌和覆盖层范围、厚度、透水性制约,水质成分由含水介质的性质决定,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受季节、气候影响大。场地土层中无统一地下水位,分布不连续。该类水在土层裸露区接受大气降水入渗补给,在有条件的切割区排泄。场地内松散层地下水水量不大,因此范围地下水补、径、排相对简单,仅在地势低洼的沟谷地带出露松散层地下水。勘察期间降水少,在钻探深度范围内未见明显地下水赋存,只有鱼塘和少数低洼地段的水田存在集水。通过对部分钻孔做简易抽水试验,钻孔一抽既干,静置24小时后,未见明显地下水位回升;但雨季原始地形沟槽地带及填土内部将存在较多地下水,施工和设计时应注意。(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砂质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水量小。在场地内主要表现为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范围小,表层土体较薄,松散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不发育;在地势较低的斜坡地段,地表水迳流条件一般,地下水补给主要来源于地势较高地区的裂隙水及大气降水,地下水较少。4.5不良地质作用及特殊性岩土根据地表地质调查,勘察区未发现滑坡、危岩、崩塌和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无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根据勘察,场地特殊性岩土为人工填土、强风化岩和软土。场地人工填土主要由平场施工形成,褐红色,以素填土为主,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砂泥岩碎块石组成,含少量砼块建筑垃圾。砂、泥岩块碎石含量25%~55%,粒径20~400mm,局部大于800mm。结构以松散为主,稍湿,回填时间约1~3年,钻探揭露厚度0.0~23.6m,道路沿线均有分布。其厚度变化较大,均匀性差,级配一般。人工填土在工程上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它的非均质性和湿陷性;其块石粒径大小不均,分选较差,土体内局部存在大块石架空现象,其整体均匀性较差,其物理力学等性质差异较大;人工填土在地下水的浸泡渗透下,还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强风化岩分布于整个场地基岩表层,风化裂隙发育,岩质软,岩体破碎,力学性质较差,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V级。场地软土主要为淤泥质土,分布在A线里程K0+150.000~K0+210.000段鱼塘和C线里程K0+390.000~K0+470.000段鱼塘,塘内水深度0.5~2.50m,淤泥厚度0.5~1.5m。淤泥质土承载力低,不均匀变形大,变形稳定时间长,道路填筑易产生不均匀沉降。另外,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0.5~9.0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大部分为干田,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侵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4.6工程地质评价4.6.1场地稳定性与建筑适宜性评价拟建工程场地处于构造剥蚀浅丘地带,上覆土层厚度0.0~23.6m,下部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砂岩,岩、土体层序正常;通过本次勘察在拟建工程场地内未发现影响场地稳定性的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和不利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不利的埋藏物。场地南部存在多处填方边坡,多为素填土随意抛填,边坡倾角约20~25°,经现场调查,边坡未发现开裂、变形等迹象,边坡现状整体基本稳定因此拟建工程场地整体稳定,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沙坪坝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工程建设。4.6.2地震效应和地震稳定性评价参照《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进行评价。拟建场地覆盖层厚度较大,上覆土层由素填土和粉质粘土组成。根据现场剪切波速测试成果并结合区域经验及相关规范规定:场地内填土结构松散,素填土等效剪切波速建议取值134m/s,为软弱土;粉质粘土多呈可塑状,剪切波速建议取值163m/s,为中软土;中等风化基岩剪切波速值>500m/s。填土考虑到作为路基使用,填土质量未知,未来填土按照松散考虑,若回填质量达到中软土要求,则应重新复核地震效应评价。场地内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不存在地震作用下液化的砂土和湿陷性的黄土,地震作用下,场地内岩土体处于稳定状态。未经合理支护的边坡岩土体会在地震作用下崩塌滚落,在边坡体经有效支挡处理后,边坡岩土体在地震作用下处于稳定状态。由于场地填土为抛填新近填土,应考虑地震时地基不均匀沉降、地基失效或其他不利影响对公路工程构筑物可能造成的破坏,并应采用相应措施。4.6.3工程地质分段评价(1)A线A线K0+000~K0+116.900段路堑,本段上覆填土层厚度约为0.0~8.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砂质泥岩。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1°,设计标高302.50~303.70m,地面高程300.60~312.50m。该边坡坡向181°,坡长约116.8m,坡高0.0~9.1mm,其上部土层厚约0.0~4.5m,下伏基岩为砂质泥岩,砂岩,地形坡度4~10º。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对下部岩质边坡,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对坡高大于10m的边坡建议按8m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该边坡坡向1°,坡长约116.8m,坡高0.0~7.8m,其上部土层厚约0~4.4m,下伏基岩主要为砂质泥岩,岩土界面较缓,土体不易出现沿岩土界面滑动。本侧边坡上部土层较薄建议对土体进行清除,对下部岩质边坡,设计拟对该侧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建议采用锚喷支护,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对坡高大于10m的边坡建议按8m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A线K0+116.900~K0+591.585段路堤:本段道路跨越原始地貌和施工区,末端接已修筑完成的一纵线,场地地势平坦,上覆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厚度约为2.5~10.7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地形坡度5~8º。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91°,设计标高291.52~302.50m,地面高程291.25~300.6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填方路段。按设计标高填筑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0.0~11.5m的填方路堤边坡。由于路堤位于原始地貌平坦的农田,岩土界面平缓(3~8º),路堤形成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但由于本段边坡规模较大,在暴雨、久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极易沿地形坡度较陡处的内部出现剪切变形,局部产生滑移或突然垮塌,设计拟对两侧边坡按1:1.75的坡率分阶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建议边坡高度小于8m按1:1.5放坡处理,大于8m部分按1:1.75进行分阶放坡处理,并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由于该侧边坡坡脚处于场地雨水排水汇集区,易受雨水排水冲蚀,建议本段道路跨越一鱼塘,跨越里程K0+150.000~K0+210.000,鱼塘面积约9588m2,水深0.5~2.5m,淤泥厚度一般为1.0~3.0m,建议对鱼塘进行清淤处理。另外,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0.5~4.8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大部分为干田,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应先清除地表植物、腐殖质,再对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2)B线K0+000~K0+591.585段路堑:根据32-32、34-34、36-36和38-38剖面图和平面图可知,本段道路跨越原始地貌和施工区,场地地势平坦,上覆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厚度约为6.5~9.2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地形坡度2~5º。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89°,设计标高289.512~294.906m,地面高程292.67~297.2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1.9~4.3m的挖方路堑边坡。通过剖面图可知,道路两侧边坡岩土界面平缓(2~6º),路堑形成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但由于本段边坡规模较大,在暴雨、久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极易沿地形坡度较陡处的内部出现剪切变形,局部产生滑移或突然垮塌,设计拟对两侧边坡按1:1.75的坡率分阶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建议在坡顶和坡角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另外,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4.7~7.5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大部分为干田,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路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应先清除地表植物、腐殖质,再对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3)C线K0+000~K0+986.835段路堑:根据15-15’~32-32’、39-39’~48-48’剖面和平面图可知,本段道路跨越原始地貌和施工区,场地地势平坦,上覆填土层和粉质粘土层厚度约为0.0~15.5m,下伏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地形坡度3~10º。线路沿线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场地内岩土体现状整体稳定。本段线路总体走向356~89°,设计标高288.69~300.45m,地面高程291.90~310.50m。按照设计方案可知,本段为挖方路段。本段道路按设计标高开挖后,将在道路两侧形成高约1.0~18.3m的挖方路堑边坡。通过剖面图可知,道路两侧边坡岩土界面平缓(2~9º),路堑形成后整体稳定性较好。但由于本段边坡规模较大,在暴雨、久雨、地震等不利工况下,极易沿地形坡度较陡处的内部出现剪切变形,局部产生滑移或突然垮塌,设计拟对两侧边坡按1:1.75的坡率分阶放坡处理的方案可行,建议在坡顶和坡角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本段道路跨越一鱼塘,跨越里程K0+390.000~K0+470.000,鱼塘水域面积约4556m2,塘内水深度0.5~2.0m,淤泥厚度一般为1.0~2.5m,建议对鱼塘进行清淤处理。另外,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2.0~9.0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大部分为干田,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拟建道路里程K0+210.000附近为陈梨南线220KV高压输电线铁塔,根据平面图可知,拟建道路距离铁塔最近距离为22米,道路标高为292.90m,铁塔底标高为301.80m,道路按设计开挖后将在道路右侧形成高3~5m的岩质边坡,边坡坡向与层面小角度相交,但层面倾角较小(11°),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控制,边坡破裂角可取61°,铁塔基础在破裂角影响范围之外,道路的修筑对陈梨南线220KV高压输电线铁塔的影响较小。建议此段道路施工时采用非爆破开挖,并加强支挡措施和监测。路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和压实填土作为路基持力层,回填前应先清除地表植物、腐殖质,再对填料进行分层碾压,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道路路基干湿类型为干燥。4.7地基评价4.7.1地基均匀性评价拟平场场地较平坦,场地内广泛分布素填土,厚约0.0~23.6m,结构呈松散~稍密状,抛填,骨架结构为砂岩、砂质泥岩块(碎)石,夹粘性土、建筑垃圾,素填土均匀性较差;场地内素填土下部广泛分布粉质粘土,厚约0.0~9.0m,可塑状,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包含物,均匀性较差;强风化基岩厚度差异较大,承载能力差别较大,整体均匀性较差;中风化基岩分布规律性较好,连续稳定,但由于砂泥岩强度差异较大,因而地基整体均匀性较差。综上,场地地基均匀性整体较差。4.7.2地基及基础类型评价根据设计方案平场后,挖方路段中风化基岩出露,强度相对较高,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路基持力层;部分粉质粘土出露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填方路段回填前应先清除地表植物、腐殖质,并对跨越鱼塘区段进行清淤处理,再进行分层碾压回填,压实填土密实度和地基承载力应满足设计要求,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其地基承载力。4.8地下水作用评价勘察区地下水补给条件良好,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A线里程K0+150.000~K0+210.000段鱼塘和C线里程K0+390.000~K0+470.000段跨越现有鱼塘,场地内广泛分布农田,鱼塘和农田随着道路的修建填筑后,在拟建排水箱涵未有效使用时,暴雨季节可能会导致鱼塘和水田排水不畅,在雨季施工时,场地可能会出现蓄存积水,并迅速下渗进入强风化基岩内,影响施工、导致超挖。场地内广泛分布粉质粘土,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因此,应做好场地积水渗水的导流、引排工作。根据室内水质分析试验结果可知;场地水对混凝土结构、钢结构、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有微腐蚀。4.9工程地质勘察结论及设计建议4.9.1工程地质勘察结论(1)本次详细勘察工作严格按照相应规范和勘察大纲执行,相关人员资质符合国家规定,勘察重点突出,报告的结论正确,查明了场地区域的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条件,建议合理可行,可供设计与施工使用。通过本次详细勘察工作,拟建道路沿线地段未见断层、滑坡、泥石流、塌岸等不良地质作用;斜边坡现状总体稳定,水文地质条件简单;道路施工形成的填方路堤、挖方路堑边坡易于防治,场地内地层层序正常,岩土体总体稳定性较好,适宜沙坪坝西永中柱村M40-1-1等地块周边路网工程建设。(2)勘察场地中等复杂,场区地貌构造剥蚀浅丘地貌;沿线岩体结构面一般为二组,岩层受构造应力作用轻微,构造裂隙不发育,基岩完整性较好。(3)全线地层由第四系全新统土层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质泥岩和砂岩组成。砂岩透水性相对较高,为基岩裂隙水的主要含水层,粘性土、砂质泥岩、则为隔水层。沿线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除国家特别规定外,可采用简易设防。(4)基础持力层选择:基岩出露地段可直接作为路基和箱涵的持力层;部分粉质粘土出露区,可采用下部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填方路段应以经检验符合规范要求的压实填土作为路基。4.9.2工程设计与施工建议(1)拟建道路的岩质挖方路堑边坡,设计拟对该类边坡按照1:0.75的坡率进行放坡处理,并对坡高大于10m的边坡建议按8m进行分阶放坡,采用锚喷支护,设置宽2m的平台,设计可行,建议在坡顶设置截排水沟,对坡面进行防护处理,施工中采用逆作法施工,加强监测,对坡面松动易落块体进行锚固或清除处理,开挖后基岩出露段可直接采用中等风化基岩作路基。(2)填土路堤边坡,设计拟对该类边坡按照1:1.75的坡率进行分阶放坡处理,每8m高设置边坡分级平台,平台宽2m的方案可行,在边坡范围内地形坡度较陡处(横向坡比大于1:5)错台施工,台阶宽度不应小于2m,并清除表土层。回填前,清除原有地面植物根须及淤泥质土,斜坡挖成逆坡台阶状,分层压实回填。(3)部分路段边坡坡脚处于场地雨水排水汇集区,易受雨水排水冲蚀,建议在坡脚设置护脚挡墙,挡墙基础应进入基底中风化岩层中。宜选用级配较好的粗粒土作为填料,分层填筑,均匀压实,建议对跨过路基部分的鱼塘进行清淤处理,回填前应先清除地表植物、腐殖质,再进行分层碾压回填,压实度达到相关规范及设计要求后方可作路基。拟建箱涵可采用下部基岩或粉质粘土作为基础持力层,宜通过现场载荷试验确定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4)线路路基段应设置有效的截、排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在挖、填方边坡段,应设置相应坡面防护措施,并应在边坡坡顶、坡面、坡脚设置排水系统,在坡顶外围设置截水沟,防止地表水下渗对路基产生危害及影响线路稳定性,施工前应对地表水进行有效排放,清除有机质土层;挖方边坡应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跳槽开挖,及时支护的施工方式,严禁无序大开挖、大爆破作业,并应保持两侧边坡的稳定,保证弃土、弃渣不会导致边坡附加变形或破坏。边坡应采用动态设计法,信息法施工,施工中加强边坡稳定性监测。(5)据渝建发〔2010〕166号、建安发〔2016〕22号、渝建发[2014]16号、住房城乡建设部令第37号、建办质[2019]39号和建安办函【2019】12号”文件,拟建道路部分路段存在超限高填方、高挖方边坡,拟建箱涵为深基坑工程,应对上述边坡的支护方案设计安全以及箱涵基坑施工进行专项论证。严格按设计、施工方案进行,应采用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若遇未预见事宜,应及时通知参见各单位相关人员,并加以解决。(6)拟建场地范围内存在大量水田,水田中分布厚度在0.5~9.0m的可塑性粉质粘土。勘察期间雨水较少,大部分为干田,若在雨季施工时,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不易保护,建议施工期间结合场地实际情况采取排水措施避免粉质粘土雨水浸泡,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7)本工程沿线基岩为陆相碎屑沉积层,岩石强度变异大,报告所提岩土参数值系在概率统计的基础上的标准值,在实际工程采样检测时,不可避免地会出现实测值与报告建议值的差异;本报告所列岩层及裂隙产状为地表调查的优势产状数据,与实际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应加强验槽,重点检校岩质边坡路段的岩体结构面产状及力学性质,及时反馈,作到信息法施工,动态设计,以便及时对出现的异常情况做出合理调整。(8)合理组织箱涵与路基的施工顺序,箱涵设计考虑道路加载。(9)施工开挖过程中若遇报告未述及的地质问题,请及时通知我院有关人员进行验槽处理。5、设计概要5.1主要设计技术标准1)道路等级:A线:城市次干路B、C线:城市支路2)设计行车速度:A线:40km/hB、C线:30km/h;3)最小停车视距:A线:≥40mB、C线:≥30m;4)标准路幅宽度:A线:26mB、C线:16m;5)设计荷载:汽车荷载:城市次干路-A级城市支路-B级路面设计轴载:BZZ-1006)地通道净空标准:C线:4.5m7)设计年限:交通量饱和设计年限:15年;沥青路面设计年限:次干路15年支路10年8)道路设计技术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对比:A线设计技术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对比表项目A线规范指标设计指标道路等级次干路次干路设计速度(km/h)4040最小圆曲线极限半径(m)70/圆曲线最小长度(m)35/最小缓和曲线长度35/最小平曲线长度70/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4002000凹曲线450800最大极限纵坡(%)75.6坡段最小长度(m)110168.459竖曲线最小极限长度(m)3557.36注:以上规范技术指标均采用《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B、C线设计技术指标与规范技术指标对比表项目规范指标B线C线道路等级支路支路支路设计速度(km/h)303030最小圆曲线极限半径(m)40/57圆曲线最小长度(m)25/59最小缓和曲线长度25/40最小平曲线长度50/139竖曲线极限最小半径(m)凸曲线2502400800凹曲线250/800最大极限纵坡(%)836.9坡段最小长度(m)8587.337124.734竖曲线最小极限长度(m)256051.258注:以上规范技术指标均参考《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中的支路标准。5.2平面、纵断面、横断面设计5.2.1平面设计A、B、C三条道路全长约1.668km,A、B线为东西方向的直线,均起于西侧的规划道路,由西向东延伸,A线终点接中柱立交设计交叉口,B线终点接道路C线。C线整体线形由南向北,最小圆曲线半径为R=57m,最小缓和曲线长度Ls=40m,最小平曲线长度L=139m,满足相应规范要求。A、C线平面设计中所有道路的车行开口由华润置地提供的华润一、二期的施工图确定。经业主和坪山大道设计单位沟通,A线实施范围终点与中柱立交车行道开口宽度不符部分由坪山大道设计单位根据我方最终施工图进行变更。本次道路范围内还涉及凉水井沟及其支流,由于目前该片区正在进行开发建设,原有天然河道大部分已被回填或堵塞,乱挖乱填致使部分建筑弃渣堆积于河道之内,再加上局部建筑物对原河道的侵占,使得凉水井沟的泄洪能力大大的下降,且河道尚无工程治理措施,当洪水流量较大时,泄水宣泄不畅,对工程区建筑物将产生不利的影响,使得片区的防洪形势更加的严峻。为缓解该项目片区的泄洪和防洪压力、提高城市防洪标准,并有效解决河道周边环境和水土流失问题,设计在B线道路和C线道路穿越现状凉水井沟及其支流处采用路涵形式,两端采用明渠与坪山大道旁现状凉水井沟、凉水井沟支流和华润改道段明渠接顺。靠近明渠路段,道路与明渠间土体开挖至道路标高,采用2.0%排水坡度,坡向明渠。5.2.2纵断面设计A线道路纵断面设计主要结合规划标高、华润地块标高进行设计,道路起于规划南北向次干道(H设=303.8m),为东西向道路,中间接C线终点标高(H设=300.5m),止于中柱立交设计标高(H设=291.526)。道路全线共设2个变坡点,最大纵坡5.6%,最小纵坡1.06%,最小竖曲线半径800m,最小坡长168m。起点至终点纵坡依次为-1.06%、-5.60%、1.57%。B线道路起于规划南北向次干道,东西方向走向,终点止于拟建C线道路(H设=289.564),起点与规划标高保持一致。道路全线共设1个变坡点,最大纵坡3.0%,最小纵坡0.5%,竖曲线半径2400m,最小坡长87m。起点至终点纵坡依次为-0.5%、-3.0%。C线道路起于规划南北向次干道(H设=294m),为避免过大开挖右侧现状高压铁塔基座边坡,道路C线K0+190处高程采用现状高程295m;后道路以6.9%的坡度下降在桩号K0+250~K0+530段与右侧华润二期地块衔接良好;在K0+560~K0+630段下穿坪山大道后,道路以5.5%的纵坡抬升接华润一期地块,终点接道路A线标高300.5(H设=300.5)。道路全线共设4个变坡点,最大纵坡6.9%,最小纵坡0.45%,最小竖曲线半径800m,最小坡长124.7m。起点至终点纵坡依次为2.0%、-6.9%、0.45%、5.5%、0.8%。C线在桩号K0+560~K0+630段下穿坪山大道,道路纵坡与坪山大道地通道路面设计高程有最大11.7cm的高差。经业主和坪山大道设计单位沟通,C线该位置地通道路面结构标高由坪山大道设计单位根据我方最终施工图进行变更。陈水南北线220KV高压线由西北向东南方向走线,从道路B线起点位置及C线桩号K0+90上方跨越,B线K0+10处设计标高与陈水南北线高差约为28m,C线K0+90设计标高与陈水南北线高差约为27.14m。陈梨一、二线220KV高压线同样由西北向东南方向延伸,在C线K0+423处为高压线最低点,C线在该处的设计标高与高压线高差约为28.96m。5.2.3横断面设计三条道路标准横断面具体分配如下:1)A线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26m,具体分配如下:5.5m(人行道)+7.5m(车行道)+7.5m(车行道)+5.5m(人行道)=26m2)B、C线道路标准路幅宽度为16m,具体分配如下:4.25m(人行道)+3.75m(车行道)+3.75m(车行道)+4.25m(人行道)=16m道路路拱横坡为双向坡坡度为1.5%,人行道横坡采用2.0%。本次拟建道路A、B线均为直线道路,设计时速分别为40km/h、30km/h。C线设计速度为30km/h,共有三处圆曲线,曲率半径依次为R=57m、R=155m、R=155m。按照《城市道路路线设计规范》(CJJ193-2012),根据圆曲线的半径,C线只有第一处圆曲线需设置超高。C线所有的加宽段均采用道路两侧加宽。加宽渐变段设计:道路全线有多处车行道加宽渐变段,车行道宽度变化均采用三处抛物线线形过渡,公式为:Ex=(3K2-2K3)*EEx-任意一点加宽值,E为加宽总宽度差,K=Lx/L,Lx-任意一点到加宽起点的距离,L为三次抛物线渐变段总里程长度。5.3路基设计5.3.1路基概况A线桩号K0+250.000~K0+533.233段左幅为10m宽的华润一期施工道路,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其标高较道路设计标高有高有低,A线K0+412.000~K0+533.233段右幅为华润售房部11m宽进出道路及停车场,其路面为沥青混凝土结构,其标高均高于道路设计标高。C线K0+677.000~K0+963.000段为华润约7m宽的施工道路,其路面为水泥混凝土结构,其标高均高于道路设计标高。征对A、C线范围内的现状的水泥和沥青混凝土路面进行拆除外运处理。道路A线右侧红线紧邻华润一期的居住地块,C线桩号K0+660之后两侧同样紧邻华润一期居住地块,道路除与地块开口良好衔接外,受道路纵断面设计的限制,部分路段与地块地坪标高不能完全顺接。经业主与华润沟通,确定以下原则:采用支档结构物的方式来消化地块与道路之间的高差,若道路标高高于地块,则挡墙由道路修建,若地块标高高于道路,则挡墙由地块修建。目前华润一期地块已在建设,本次设计按照华润地块的支挡结构不晚于道路修建的原则进行计量。路基加宽:由于A线K0+193.200~K0+238.2段为公交停车港、A线TP1交交叉口右转拓宽一个车道,本次设计对A线TP1~TP2交叉口段道路左幅全段统一加宽一个车道。导致在A线K0+120.000~K0+180.000段左侧人行道宽度缩减至2m,考虑A线左侧的用地性质均为居住用地,后期建成后对人行的需求较大,所以在A线K0+86.000~K0+200.000段左侧进行路基加宽至5m,保证人行道的通行需求,加宽部分不属于道路永久红线占用范围。A线桩号K0+000~K0+116.900段左侧为挖方路基,桩号K0+116.900~K0+K0+533.233段左侧为填方路基;B线全线为挖方路基;C线桩号K0+0.000~K0+566.000、K0+630.000~K0+660.000段道路两侧为挖方路基。考虑到场地内人工填土堆填年限为1-3年,已有一定程度的自然沉降,结合了地勘报告和现场踏勘情况,含有建筑垃圾及生活垃圾的人工填土、粒径大于15cm的石块不得作为路基填料使用,大于10cm石块不得用于路床填筑,具体施工过程应严格控制含水量。5.3.2填方路基本次设计道路填方边坡主要位于A线桩号K0+116.900~K0+591.585段左侧。填方边坡上部8m坡率为1:1.75;8m~16m为第二级,坡率为1:1.75。两级边坡间留2.0m宽护坡道,护坡道采用2%的排水缓坡。在填方路段,路堤边坡高于2m的人行道外侧需设置人行道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2m外设截排水5.3.3挖方路基结合地勘资料,堆填土路段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2,土质和强风化岩质挖方边坡坡率采用1:1.5,中风化岩质边坡坡率采用1:0.75。挖方边坡高度大于8m时,采用分级放坡,每8m高差设置一道2m宽的碎落台,碎落台采用2%的排水缓坡。A线起点~K0+116.900段为挖方段,该段左侧采用自然放坡,右侧全线根据前期与地块协商,道路与地块土石方开挖同步实施,土石方分界线位于人行道边线处,人行道外侧的土石方开挖及结构支挡工程由地块实施。B线全线均为挖方段,局部路段由于距离明渠较近,道路与明渠间土体开挖至道路标高,采用2.0%排水坡度,坡向明渠,具体位置详平面图。C线全线均为挖方路段。K0+000~K0+660段:靠近明渠路段,道路与明渠间土体开挖至道路标高,采用2.0%排水坡度,坡向明渠,具体位置详平面图;局部条件受限路段采用结构支挡(K0+190右侧受现状铁塔限制,地下通道两端接线处),其余路段均采用自然放坡的方式。K0+660~K0+986.835段:经前期与地块协商,道路与地块土石方开挖同步实施,土石方分界线位于人行道边线处,人行道外侧的土石方开挖及结构支挡工程由地块实施。对于挖方边坡高度≥2m的路段,在坡顶线1m外设置防护网,阻止动物误入跌落,防护网设置路段为道路A线K0+0.000~K0+120.000段左侧、B线K0+0.000~K0+123.484段两侧、C线K0+0.000~K0+120.000段左侧、C线K0+148.000~K0+220.000段左侧、C线K0+260.000~K0+545.000段左侧、C线K0+0.000~K0+92.79段右侧、C线K0+128.000~K0+240.000段右侧,C线K0+630.000~K0+660.000段两侧。5.3.4清表及填方路基基底处理清表包括路基范围内所有垃圾、灌木、竹林及胸径小于150mm的树木、石头、废料、表土(腐殖土)、草皮的铲除与开挖,清表厚度为30cm。清除的表层腐殖土如可用作绿化种植土,可选用一处临时场地堆填,以备绿化使用,绿化未使用完及不可利用部分必须外弃。填方区地面自然纵、横坡陡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5.3.5陡坡路堤及路基填挖交界处理(1)斜、陡坡路基当地表坡度陡于1:2.5且路堤边坡高度大于8.0米时,为避免路基不均匀沉降过大造成路面拉裂破坏,除要求开挖台阶外,还应在床铺设2层土工格栅。陡坡路基处理工程量序号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路基处理面积(m2)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层)土工格栅

工程量

(m2)备注路堤底部路床路堤底部路床1K0+151.500K0+217.52020331980023960A线(2)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为土质或软质岩石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范围不符合要求的土质或软质岩石进行超挖换填或改良处治;填方宜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当挖方区为硬质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基。为减小路基不均匀沉降,需在路床范围铺设土工格栅,具体要求如下:1)横向填挖交界处理当i≥1:2.5(i为填方区地表横坡)且填方高度≥8m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进行超挖,超挖深度为80cm,并在路床范围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为填挖界处两侧各不小于8m,当填、挖区路幅宽度小于8m时,应满铺土工格栅,并对其边缘进行反包处理。其余半填半挖路基,在填挖交界结合部路床顶面铺设单层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为填挖界处两侧各不小于8m,当填、挖区路幅宽度小于8m时,应满铺土工格栅。2)纵向填挖交界处理纵向填挖交界处,应设置过渡段,过渡段长度不小于10m,且应采用渗水性较好的砂砾、碎石土(粒径大于2mm的颗粒含量超过总质量的50%的土),当挖方区为强度较高的石质时,也可酌情采用填石路堤。为避免孔隙水或基岩裂隙水渗入填方区软化路堤,纵向填挖交界处应酌情设置横向排水渗沟,并于适当位置引出。当i≥1:2.5(i为填方区地表横坡)且填方高度≥8m时,应对挖方区路床进行超挖,超挖深度为80cm,并在路床范围设置两层土工格栅;其余情况,在填挖交界结合部路床顶面铺设单层土工格栅。挖方段土工格栅铺设长度不小于8m,填方段土工格栅长度应覆盖过渡段,延伸至一般填方区的长度不小于5m(即填方区铺设长度不小于15m)。路基填挖交界处理工程量序号起点桩号终点桩号路基处理面积(m2)路床超挖回填面积(m2)(厚0.8m)路床超挖回填工程量(m3)土工格栅铺设层数(层)土工格栅工程量(m2)备注1K0+100.000K0+123.00059824019221196A线路基处理具体详陡坡路堤或填挖交界处理设计图。土工格栅采用整体性和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整体双向钢塑格栅。5.3.6特殊路基处理1)清淤换填处理根据地勘报告,A线K0+151.500~K0+217.520段跨越一鱼塘,鱼塘面积约9588m2,水深0.5~2.5m,淤泥厚度一般为1.0~3.0m。A线在该段左侧填方边坡坡脚线已侵入鱼塘范围,需对填方边坡范围内鱼塘进行清淤换填处理。处理方法:坡脚线外修筑临时围堰,采用土石回填,压实及填筑要求可参照路基回填,临时围堰高度以高出水面1m为准。排干水后对鱼塘边线至路基方向5m范围内基底土方进行清淤换填至土石分界线,采用土石混合料换填,最大粒径不超过400mm,粒径5mm以下含量不大于15%,土石混合料中石料比例不小于60%,渗透系数不小于7×10cm2/s,填筑碾压分层厚度不大于0.5m,每层压实度不小于0.93,压实干容重不小于18.5KN/m,最大粒径及碾压分层厚度根据试验确定。土石换填高度至295.000,然后对换填的边坡进行格构护坡,在换填区域和原始路基的台阶上铺设防渗土工布,换填后的路基上方铺设一层砂砾石垫层,后再进行路基填筑。待填筑完成后对临时围堰拆除处理。具体设计详道路一般横断面图。清淤换填工程数量表序号桩号范围位置处置措施工程量备注1K0+151.500~K0+217.520左侧清淤换填至土石分界线10380m3A线鱼塘临时围堰2074m3防渗土工布1118m2换填路基临水面格构护坡389m22)粉质黏土换填处理根据地勘报告,“雨季施工时的粉质粘土含水量增大,施工机械扰动后,土体易变成流塑~软塑状,性状变差,必要时可采用清除换填等工程措施进行处理”。本段道路的设计标高低于现状地面标高3~4m,为加强路床粉质黏土的强度,减少沉降,在B、C线路床下的粉质黏土进行换填处理。B线K0+90.290~K0+123.484段和C线K0+390.000~K0+563.17段为积水低洼地段,路床以下的粉质黏土天然含水率>30%,对其进行块片石+砂砾石垫层+素土换填处理,C线K0+248.200~K0+390.000段路床下方同样存在粉质黏土,根据地勘报告,其天然含水率<30%,对其进行素土换填。具体设计详道路一般横断面图。换填工程数量表序号桩号范围位置处置措施工程量(m3)备注1K0+90.290~K0+123.484两侧换填至土石分界线块片石:1559砂砾石垫层:387素土:1134B线2K0+390.000~K0+563.17两侧换填至土石分界线块片石:5775砂砾石垫层:1880素土:5127C线3K0+248.200~K0+390.000两侧素土换填2m7524C线B、C线的换填范围在开工前需参建各方确认后方可施工。5.3.7路基排水设计当挖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挖方边坡坡顶5m外设置截水沟。当填方路基外侧地表水往路基汇集时,在坡脚2m外设临时排水边沟,在低点位置接入市政雨水系统或现状河沟,具体详道路平面分图。截排水沟为0.5m×0.5m梯形排水沟,墙身及沟底尺寸为0.25m,采用C25水泥混凝土砌筑,具体设计详路基设计图。5.3.8道路防护构筑物设计1)边坡防护道路周边规划用地主要分为居住用地和绿化用地两类。边坡形式一览表序号桩号范围边坡位置边坡形式备注1K0+0.000~K0+120.000左侧临时挖方边坡A线2K0+120.000~K0+533.233左侧临时填方边坡3K0+0.000~K0+155.181两侧永久挖方边坡B线4K0+0.000~K0+535.577左侧永久挖方边坡C线5K0+0.000~K0+240.000右侧永久挖方边坡6K0+240.000~K0+566.000右侧临时挖方边坡7K0+630.000~K0+K0+657.594两侧临时挖方边坡注:其余路段不形成边坡。根据业主要求,道路和明渠边坡护坡从考虑成本的角度出发,所有的临时和永久挖方边坡采用有机基材护坡,临时填方边坡采用喷播植草护坡,本项目无永久填方边坡。具体工程量详绿化工程。2)支挡结构在路基边坡条件受限的位置采用支挡工程,具体设计详结施。路基边坡主要技术参数表挡墙序号挡墙位置使用年限挡墙性质安全等级重要性系数挡墙类型挡墙高度破坏后果1C线道路桩号K0+630.000~K0+655.000道路左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11.0m严重2C线道路桩号K0+630.000~K0+K0+657.594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8.0m严重3C线道路桩号K0+535.577~K0+566.000道路左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8.0m严重4C线道路桩号K0+526.573~K0+566.000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9.0m严重5C线道路桩号K0+166.880~K0+203.260道路右侧50年永久挡墙二级1.0桩板挡墙临空H≤5.0m严重注1、破坏后果很严重、严重的下列边坡工程,其安全等级应定为一级:

(1)由外倾软弱结构面控制的边坡工程;

(2)危岩、滑坡地段的边坡工程;

(3)边坡塌滑区内或边坡塌方影响区内有重要建(构)筑物的边坡工程。破坏后果不严重的上述边坡工程的安全等级可定为二级。

2、永久性边坡的设计使用年限不低于受其影响相邻建筑的使用年限。5.4、车行道路面设计5.4.1设计参数土基回弹模量:30Mpa;路面设计荷载:BZZ-100标准轴载;设计年限:次干路-15年;支路-10年;交通等级:A线:中交通(632×104次);B、C线:轻交通(349×104次);设计弯沉值:28.1(0.01mm);设计方法:1)以轴载100KN的双轮组单轴为标准轴载,采用双圆均布垂直荷载作用下的弹性层状连续体系理论进行分析计算,以设计弯沉、容许拉应力为控制指标。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改性沥青玛蹄脂碎石混凝土SMA-13上面层厚40mm改性乳化沥青粘层(用量0.3L/m2~0.6L/m2)改性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厚60mm改性乳化沥青稀浆封层厚8mm改性乳化沥青透层(用量0.7L/m2~1.5L/m2)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基层厚200mm4%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底基层厚250mm碾压密实路基5.4.2抗车辙剂为了提高沥青混凝土的抗车辙性能,在沥青混凝土AC-20C下面层中添加抗车辙剂。抗车辙剂的掺量约为沥青混凝土重量的0.4%,即每吨混合料掺加4Kg。5.4.3路面防滑为保证行车安全,在急弯、陡坡、视距不良路段等路段设置环氧抗滑薄层。环氧抗滑薄层工程数量表序号桩号范围位置铺设长度(m)铺设间距(m)工程量(m2)备注1K0+360.000~K0+530.000右半幅2020927A线2K0+158.000~K0+283.000右半幅2010384C线3K0+627.000~K0+787.000左半幅2020329C线合计1640具体作法详见大样。5.4.4防撞护栏根据重庆市安全生产委员会办公室文件(渝安办【2007】23号)的精神,为增强高路堤的行驶安全性,对6米以上高路堤设置防撞高路缘;此外,为保证车辆行驶及行人的安全,道路纵坡≥6%的路段以及急转弯路段也应设置防撞路缘及防撞栏杆。具体设置路段:B线K0+40.000~K0+93.000左侧、K0+80.000~K0+117.000右侧、C线K0+110.000~K0+153.000、K0+220.000~K0+274.000、K0+630.000~K0+756.000左侧、C线K0+88.000~K0+256.000右侧、C线K0+272.000~K0+284.000右侧。具体设计详大样。5.5、公交及人行系统设计5.5.1公交停车港设计本项目在A线设置一对公交停车港,K0+193.173~K0+238.173段左幅为划线式公交停车港,停车港宽度为3.5m,长度为45m;K0+388.705~K0+433.705段为右幅港湾式公交停车港,公交停车港位于5.6%的纵坡上,停车港宽度为3.5m,长度为30m,其中K0+359.842~K0+389.842段为右幅公交停车港的减速段,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5.5.2人行系统概述交叉口采用信号灯控制,斑马线过街的方式。目前华润二期开口还不能完全确定,按施工图时获取的资料做开口考虑,如华润图纸产生变动,以业主通知为准。5.5.3人行道铺装及结构设计1)人行道铺装本次设计结合沙坪坝区市政设施相关要求,采用普通透水砖人行道铺装结构。人行道路面结构从上至下依次为:人行道砂基透水砖200×100×60(海绵城市专用)粗砂干拌厚40mmC20无砂大孔混凝土厚150mm级配碎石垫层厚150mm粘土封层100mm碾压密实路基2)人行道栏杆填方路段,路堤边坡高度≥2m的人行道外侧或者挡墙上方均需设置人行道栏杆,以保证行人安全,栏杆采用加强型镀锌钢栏杆,具体设置路段为A线K0+120.000~K0+296.000、K0+314.787~K0+533.233左侧;B线K0+40.000~K0+93.000左侧、K0+80.000~K0+117.000右侧;C线K0+110.000~K0+153.000、K0+220.000~K0+274.000左侧、C线K0+88.000~K0+133.000、K0+230.000~K0+250.000右侧。具体设计详大样。3)路缘石、路边石、树圈石人行道路缘石采用机制C30砼立式路缘石150×500×750mm,出露车行道高度为0.2m,缘石顶部外边缘设置20×20mm倒角。人行道路边石采用120×200×750mm机制C20砼路边石。行道树树圈石采用1240×120×100mm机制C20砼树圈石。5.6无障碍设计盲道本工程根据《无障碍设计规范》(GB50763-2012)进行无障碍设计。1)盲道应符合以下规定①盲道按其使用功能可分为盲道和提示性盲道;②盲道的纹路应凸出路面5mm高;③盲道铺设应连续,应避开树木(穴)、电线杆、拉线等障碍物,其他设施不得占用盲道;④盲道的颜色宜与相邻的人行道铺面的颜色形成对比,并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与周围景观相协调,宜采用中黄色;⑤盲道砖材质与人行道铺装一致。2)行进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行进盲道应与人行道的走向一致;②行进盲道的宽度宜为300~600mm③行进盲道宜在距围墙、花台、绿化带250~500mm处设置;④行进盲道宜在距树池边缘250~500处设置;如无树池,行进盲道与路缘石上沿在同一平面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500mm,行进盲道比路缘石上沿低时,距路缘石不应小于250mm;盲道应避开非机动车停放的位置;行进盲道的触感条要求部位面宽底宽高度中心距尺寸要求(mm)2535562~753)提示盲道应符合下列规定①行进盲道在起点、终点、转弯处及其他有需要处应设提示盲道,当盲道的宽度不大于300mm时,提示盲道的宽度应大于行进盲道的宽度;②提示盲道的触感远点规格应符合下表提示盲道的触感远点规格应符合部位表面直径底面直径圆点高度圆点中心距尺寸要求(mm)2535550残疾人通道1)所有道路交叉路口及路段人行横道均应设置供残疾人通过的缘石坡道,供以手摇三轮车及轮椅为工具的残疾人通过。2)三面坡缘石坡道适用于无设施带或绿化带处的人行道,人行道与缘石间有设施带或绿化带时,设单面坡缘石坡道。3)平面布置根据道路平面图中人行道、人行横道线的设置及各路口的实际情况确定。4)在人行横道与缘石坡道处不得设雨水口,如有冲突,可稍微移动缘石坡道的位置或雨水口的位置以错开。5)缘石坡道处车行道、人行道的路面结构及做法与路段上相同。6)缘石坡道路面结构组合与人行道相同,坡面转折处人行道砖须切割齐整。6、施工要点6.1路基6.1.1质量标准土质路基经压实后,不得有松散、软弹、翻浆及表面不平整现象,土、石路床必须用12~15t振动压路机碾压检验,轮迹不得大于5mm,土质路床不得有翻浆、软弹、起皮、波浪、积水等现象。每种填料的松铺厚度通过试验确定,施工过程中,每一压实层均应检验压实度。土质路基压实度标准如下,路基压实采用重型击实标准:路基填料最小强度和压实度要求A线B、C线A线B、C线填挖类型路面底面以下深度(cm)最小强度(CBR)(%)最小强度(CBR)(%)压实度(%)压实度(%)填方路基上路床0~3065≥95≥94下路床30~8043≥95≥94上路堤80~15033≥94≥93下路堤150以下22≥92≥90零填及挖方路基0~3065≥959430~8043——填方高度小于80cm,原地面以下0~80cm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零填及挖方路基”一栏的要求。纵断高程:+10mm,–20mm中线偏位:≤30mm平整度:≤15mm宽度:不小于设计规定+施工时必要附加宽度横坡:±0.3%,且不反坡弯沉值:不大于设计要求值(详“路面结构及缘石大样图”)6.1.2挖方路基开挖前应将适用于种植草皮和其他用途的表土储存起来,用于绿化填土。可作为路基填料的土方,应分类开挖分类使用。路基开挖必须按设计断面自上而下开挖,不得乱挖、超挖及欠挖,开挖至路基顶面时应注意预留碾压沉降高度。开挖至零填、路堑路床部分后,应尽快进行路床施工;如不能及时进行,宜在设计路床顶标高以上预留至少30cm厚的保护层。挖方路基路床顶面终止标高,应考虑因压实而产生的下沉量,其值通过试验确定。本项目所有挖方严禁爆破开挖施工。6.1.3填方路基(1)填料要求土质路基路基填土不得使用泥炭、淤泥、冻土、强膨胀土、有机质土及易溶盐超过允许含量的土以及液限大于50%、塑性指数大于26的细料土等,含草皮、生活垃圾、树根、腐殖质的土严禁作为路基填料。应选用级配较好的砾类土、砂类土等粗粒土作为填料,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路床填料最大料径应小于100mm),且在最佳含水量时压实。土石路基(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的土石混合材料修筑的路堤)膨胀岩石、易溶性岩石等不宜直接用于路堤填筑,崩解性岩石和盐化岩石等不得直接用于路堤填筑。且石料强度大于20MPa时,石块的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3,当石料强度小于15Mpa,石料最大粒径不得超过压实层厚。(2)基底处理路堤修筑内,原地面坑、洞、穴等,应在清除沉积物后,用合格填料分层回填分层压实,路堤基底为耕地或松土时,应先清除有机土种植土、树根、杂草后,再压实,其压实度(重型)不应小于85%,路基填土高度小于路面和路床总厚度时,压实度不得小于零填及挖方路基的要求。当填方路段的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时,应在斜坡上分级挖成宽度不小于2.0m,并向内倾斜2~4%的台阶,并用小型夯实机加以夯实后方可进行分层碾压。当基岩面上的覆盖层较薄时,宜先清除覆盖层再挖台阶;当覆盖层较厚且稳定时,可予(3)填筑土质路基性质不同的填料,应水平分层、分段填筑,分层压实。同一水平层路基的全宽应采用同一种填料,不得混合填筑。每种填料的填筑层压实后的连续厚度不宜小于500mm。填筑路床顶最后一层时,压实后的厚度应不小于100mm。对潮湿或冻融敏感性小的填料应填筑在路基上层。强度较小的填料应填筑在下层。在透水性不好的压实层上填筑透水性较好的填料前,应在其表面设2~4%的双向横坡,并采取相应的防水措施。不得在由透水性较好的填料所填筑的路堤边坡上覆盖透水性不好的填料。土石路基(石料含量占总质量30%~70%的土石混合材料修筑的路堤)土石路堤不得倾填,应分层填筑压实。碾压前应使大粒径石料均匀分散在填料中,石料间孔隙应填充小粒径石料、土和石渣。压实后透水性差异大的土石混合材料,应分层或分段填筑,不宜纵向分幅填筑;如确需纵向分幅填筑,应将压实后渗水良好的土石混合材料填筑于路堤两侧。土石混合材料来自不同料场,其岩性或土石比例相差较大时,宜分层或分段填筑。填料由土石混合材料变化为其它填料时,土石混合材料最后一层的压实厚度应小于300mm,该层填料最大粒径应小于150mm,压实后,该层表面应无孔洞。中硬、硬质石料的土石路堤,应进行边坡码砌,边坡码砌应采用强度大于30MPa的不易风化的石料,码砌石块最小尺寸不应小于300mm,石块应规则。压实机械宜选用自重不小于18吨的振动压路机。管径顶面填土厚度必须大于30CM,方能上压路机辗压。管道沟槽、检查井、雨水等周围的回填土材料及压实要求详水施。6.1.4路基填挖分界处理对于半填半挖路基,当挖方区为土质时,填方区应优先采用渗水性好的材料填筑,并应对挖方区进行超挖回填碾压,当挖方区为坚硬岩石时,填方区宜采用填石路基。路基应从最低标高处的台阶开始分层填筑,分层压实;填筑时,应严格处理横向、纵向、原地面等结合界面,确保路基的整体性;路基填筑过程中,应及时清理设计边坡外的松土,弃土。6.1.5土工格栅土工格栅采用整体性和耐久性好,强度高,变形小整体双向钢塑格栅,极限抗拉强度≥50KN/m,2%伸长率时的抗拉强度≥20KN/m,纵横向极限抗拉强度下的伸长率≤3%,连接点极限分离力≥300N。土工格栅上下应设保护层,土工格栅上下8cm以内的填料,最大粒径不得大于6cm。土工格栅铺设完毕未填料前,严禁机械设备在其上行驶,填筑时不得直接将填料卸在土工材料上,纵向填挖交界处填筑时,应从低处往高处分层摊铺碾压,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