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说阅读精讲精练之过关检测
一、(2021年八省联考重庆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16分)
秋雨
川端康成
我的眼睛深处,映出火团降落在红叶山上的幻影。
与其说是山,莫如说是山谷更贴切。山高谷深,山峦紧迫溪流两岸,巍峨地
雄峙着。不抬头仰望,是不易窥见山之巅的苍穹的。天空还是一片蔚蓝,却已微
微现出了暮色。
溪流的白石上,也同样弥漫着薄薄的暮霭。红叶的寂静,从高处笼罩着我,
渗透我的身心。莫非要让我早早地感受到日暮之将至?小溪的流水一片湛蓝,红
叶没有倒映在溪流的蓝色中。我怀疑起自己的眼睛来。这时,在蓝色的溪面上却
看见火从天而降。
仿佛不是在降落火雨或火粉,只是小小的火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但从天上
降下则是无疑的。那小团的火球落在蓝色的溪面上旋即就消失了,火从山谷降落
的瞬间,由于红叶的缘故,看不见火的颜色。那么,山巅上又是什么情况呢?抬
头仰望,只见一团团小火球以想象不到的速度从上空降落下来。大概是火团在动
的缘故吧,以雄峙屹立的山峰为堤岸,看起来狭窄的天空好像是一条河在流淌。
这是我在去京都的特别快车上,入夜刚要打盹儿的时候所泛起的幻影。
十五六年前,我住院做胆结石手术时,同我邂逅的两个女孩子总是留在我的
记忆里。这次去京都,就是为了到京都的饭店去看望其中一个女孩子的。
另一个女孩子生来就没有胆液输送管,据说顶多只能活一年,所以必须接受
手术治疗,植入人造管,将肝脏和胆囊联接起来。母亲抱着幼儿站在走廊上,我
走近看了看,说道:
“多好啊,这孩子真可爱。”
“谢谢。恐怕今明两天就不行了,正在等家里人来接呢。”母亲平静地回答。
孩子静静地入梦了。她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大概是术后胸前缠着绷带,衣
裳宽松而臃肿。
我对那位母亲说出这种唐突的问候,也是因为住院患者之间的互相体贴而疏
忽了的缘故吧。这家外科医院来了许多做心脏手术的孩子。手术之前,他们有的
在走廊上东奔西跑,有的乘电梯上上下下,嬉戏喧闹。不觉间,我也同这些孩子
打起招呼来。他们都是五岁到七八岁的孩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心脏手术最好
在幼儿期进行,否则可能夭折。
这些孩子当中的一个特别引起我的注意。每次乘电梯,我几乎都看见她也在
电梯的椅角。这个五岁的女孩子独自一人蹲在站着的大人的腿脚后面,总是闷不
作声。她那双不和悦的眼睛射出强烈的光芒,那张倔强地嗽起的嘴紧闭着。我向
我的贴身护士探听,据她说这女孩子几乎每天都要花上两三个小时这样独自乘电
梯上上下下。就是坐在廊道的长椅上,她也是绷着脸,不吭一声。我试着同她搭
话,她的眼睛却一动不动。我对我的护士说:
“这孩子很有出息啊!”
后来,这女孩子不见了。
我问护士:“那孩子也做了手术?术后情况好吗?”
“她没做手术就回家了。她执拗地说:看到贴邻病床的孩子死了,我就不愿
做手术,要回家,不愿做手术,要回家。谁劝说她都不听。”
“唔……但是,她会不会夭折呢?”
这回我到京都,就是为了去看望这个如今已经成人的二八妙龄的姑娘。
雨敲打在客车车窗上的声音,把我从朦胧的梦境中惊醒。幻影消失了。我又
快栗打盹儿的当儿,就听见雨点打在车窗上的声音,转眼间,风雨交加,雨点敲
打着车窗的声音越来越激烈了。打在窗玻璃上的雨点,一滴滴地顺着窗玻璃斜斜
地流落下来。有的雨点从车窗的一端流到另一端,流着流着,短暂停住,接着又
流动起来。流流停停,停停流流,显得很有节奏。一滴滴水点,后面的赶超前面
的,上面的低低地落到下面,画出一道道交错的线。我从流动的节奏中,听到了
音乐。
我觉得火降在红叶尽染的山上的幻影,是静谧无声的。然而,敲打在车窗玻
璃上流动着的一滴滴雨点的音乐,却又变成了那降火的幻影。
后天,在京都某饭店的大厅里将要举办新年和服表演会,我应和服店老板的
邀请前往参观。服装模特儿当中有一个叫别府律子的,我忘不了她的名字。但是,
我不知道她当了服装模特儿。我没有去欣赏京都的红叶,宁可来观看律子的表演。
翌日,依然秋雨绵绵。下午,我在四楼的大厅里观看电视。这里像是宴会大
厅的休息室,已有两三对婚宴的客人,显得十分拥挤,打扮好了的新娘子也从这
里经过。我偶尔回头,看见排号早的新郎新娘从会场里走出来,站在我的身后拍
摄纪念照片。
和服店老板就在那里致辞。我询问别府律子来了吗?老板立即用眼睛指了指
近旁。原来律子正用不和悦的目光,凝望着站在被秋雨打得朦朦胧胧的玻璃窗前
拍纪念照的新郎新娘。她紧闭双唇。这位亭亭玉立的美丽姑娘还活在人世间,我
本想驱前探问:还记得我吗?想得起来吗?可我终究还是胸蹋不前。
“明天的表演会,我们请她穿上新娘礼服,所以……”和服店老板在我的耳
边悄声说了这么一句。
1.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我”眼中的幻影,火团降落红叶山,白的石、蓝的水。火
团在溪面上闪闪烁烁,暗示了一种生命之美。
B.“我”再次看到律子时,“本想驱前探问”,却“终究还是跑躅不前”,
表现了“我”既想见她又不忍心面对她病况的心情。
C.小说再次出现律子“不和悦”的目光,第一次写的是她害怕做手术,第
二次写的是她没能提前一天穿上和服的情绪。
D.这篇小说很简短,故事也简单,不以人物性格的独特与情节的曲折取胜,
整篇小说有一种含蓄美和朦胧美。
2.文中画线部分在小说结构上有重要作用,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对举秋雨和火团,上承“我”在火车上的所思所见,下启对律子生活现
状的描写。
B.通过写音乐变成幻影,凸显律子故事和生命理解的关系,使小说的层次
更加丰富。
C.以“我”的感受来写秋雨和火团的变换,使小说的抒情结构具有虚实相
生的特点。
D.通过写“我”的情绪变化和对“幻影”的强调,扭转了小说故事情节的
进展方向。
3.小说写到小姑娘身裹山茶花图案和服的细节,又写律子作为模特参加新年和
服表演会,这样写暗示了什么?请简要分析。(4分)
4.这篇小说体现了什么样的情感氛围?作者是如何表达这种情感氛围的?(6分)
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8题。(16分)
龟又来
张炜
很早以前,海边上常有一些孤寂的独居老人,这些人一般都是以海为生的人,
上了年纪不能出海了,就专门留下来看守渔铺。
这个营生年轻人做不了,因为他们熬不得这份孤寂。在春夏秋三个渔季,海
边上热闹,吃的东西也多;到了漫长的冬天和初春这一段就不好过了,大雪封了
海滩,这里除了个别禽鸟什么活物都没有,守铺的老人就得学会自己打发时间了。
他们要赶在入冬前准备大量的柴火和吃的东西,还有其他一些杂七杂八的物件,
因为大雪封地以后想出门都难。
这些看渔铺的老人大多是独身,也有的其实有老伴有儿女,只是不愿和家里
人掺和。他们都喜好海上生活,把耳根清净当成了一种福气,他们在海边听着海
浪,看着日出日落,这样一过就是几十年。
彼此相隔不过十里左右的他们,并不轻易出来串门,一到冬天都爱缩在自己
的火炉旁边。大概就为了保持一个完整的冬季吧,他们一个比一个更能熬得住。
这些人都有一身翻毛大皮袄,脚上穿了生猪皮缝成的草窝鞋,它的名字很怪,只
一个字:绑。穿了“绑”可以在冰天雪地里自由穿行,脚一点儿都不冷。大狗皮
帽子护住头脸,哈着白汽去海边捡些海浪冲上的蛤和虾,那就是一顿好生活。
有家口的老人,家里人少不了常来关照他们,送些吃的东西,走时却带走了
更多的东西,这都是老人平时积攒起来的。家里人一来,老人就驱赶,可是赶走
了又来。他们不放心让年纪大的人独守在大海边上。可是那些没有家口的人就没
有这些问题,他们仿佛不会生病也不会死,最后连多大年纪了也没人说得准。问
一个守铺子的老人多大了,他会装模作样地掐掐手指头,说出的却是二十年前的
年龄。
有个老人有家有口,年轻时打鱼,上了年纪不顾家里人劝阻,偏要留在海边
上守渔铺。当年的林子密野物多,半夜里只要海边没有打鱼人亮起的火把,就会
听到沿海传出的鬼哭狼嚎声。那其实不过是野狸之类追逐打闹,再加上林木呼鸣
的声音,是天籁的一种。有人就演绎说,这儿有一代代海上淹死的人,他们的魂
灵流连不去,到了夜里就此起彼伏地呼叫,一个个鬼都开始想念家乡了。这些恐
怖的情景在看守渔铺的老人那儿简直不值一提。只有冬夜,情形才为之一变:大
雪大霜一降,仿佛能杀百噪,所有的声音都突然消失了。只要不是大风天,大海
也会安安静静。老人说他们一辈子盼望的,就是这样的安静。这样的安静一年里
只有四分之一多一点,所以异常珍贵。老人喜爱下棋,冬天里没有对手,就一个
人在棋盘上摆弄子儿。
有一年秋末,几个年轻人在河口附近逮住了一只龟。这只龟中等大小,因为
受了伤,前肢左上方有一道深深的割痕,所以没有及时逃脱。就在他们要烹杀这
只龟时,老人赶到了。他劝说他们把龟放掉,却没有一个人听。没有办法,老人
就从铺子里取出了一大笔积蓄,将受伤的龟买下来,然后用大背篓把龟背回去。
一连多少天老人都照料它的饮食,还取了自制的草药给它疗伤。一个星期之后,
这只龟完全康复了。它离开时,朝老人深深地磕了几个头。
从那年冬天开始,无论是多么大的风雪,总会有一个黑衣老人赶来与他下棋。
这个黑衣老人看样子有七十多岁,长了一口细小坚硬的牙齿,能咬碎核桃壳。黑
衣老人的棋艺一般,但也足以陪他玩儿了。他们闲了就扯一些海上事情,守渔铺
的老人常常被对方异常丰富的海洋知识、五花八门的水上见闻所吸引。他们就这
样成了好友。黑衣老人对自己的来路遮遮掩掩,他也就不再打听。有一天黑衣老
人打起了瞌睡,不小心露出了左边肩膀,让他一眼看到了一处不小的伤疤。他马
上想起了那只老龟。
一连七八年,那个黑衣老人都来和守铺的老人一起过冬....这一年,守铺老
人的身体出了点儿毛病,从春天开始就剧烈咳喘,有人就通知了他的家里人。家
里人要把老人接回村子,可是老人一定要坚持过了冬再说。家里人明白,他这样
的境况,能不能过去这个冬天还是一个问题呢。他们差不多要抬上老人走了,老
人硬是不同意。
可是这一年冬天的雪太大了。也许就是因为大雪的阻隔,那个黑衣老人第一
次失约了,没有按时出现在渔铺里。老人病得不行了,他的老伴只好陪在这儿,
为他端水端药。老人常常让老伴为他去门口张望一下,问有没有一个黑衣老头正
往这边走。就这样整个冬天都过去了,那个黑衣老人却一直未出现……老人再也
挺不下去了,刚刚开春,老人就闭上了眼睛……这一天老伴正哭着,一个黑衣老
人一边大咳一边推开了铺门,然后一下跪在了地上,大声说:我来晚了!我来晚
了!我这个冬天害了一场大病,没能来陪你下棋啊……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删改)
5.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在海滩的这些老人在入冬前需要准备大量生活用品,尤其是大雪纷飞时,
冬天显得更漫长。
B.看渔铺的老人,喜欢并享受海上生活,把清净当作福气,愿听海浪拍打,
愿看日出日落。
C.有家口的老人,时有家人看望;没家口的老人,无家人烦扰,可见他们
比有家口的老人更幸福。
D.几个年轻人抓住海龟,准备烹杀。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老人拿出积
蓄,救下了海龟。
6.下列对这篇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前面交代海边独居老人的生活状态,冬天或是守在火炉旁,或是去
海边捡蛤和虾,都描写得细腻具体,叙述节奏张弛有度。
B.老人花积蓄买下受伤的龟并精心医治,龟离开时朝老人深深地磕了几个
头,为小说之后的情节叙述蒙上了一层神秘的面纱。
C.”他马上想起了那只老龟”,可谓神来一笔,此处暗示了黑衣老人的身
份,并照应前文写黑衣老人海洋知识异常丰富等情节。
D.这篇文章篇幅不长,故事情节也不复杂,却注重前后勾连,小说结尾巧
借黑衣老人的话语,揭示了他“第一次失约”的原因。
7.有人认为本文标题取“老人与龟”比“龟又来”更好。你是怎么看的?请结
合全文说说你的理由。(4分)
8.《聊斋志异》电视剧的主题歌唱道:“鬼也不是那鬼,怪也不是那怪,牛
鬼蛇神它倒比正人君子更可爱……”这些歌词准确地道出了《聊斋志异》原
著的主要特点。有人据此认为:“《龟又来》其实是一篇新聊斋!”试结合文本
分析《龟又来》是如何体现《聊斋志异》原著的这些主要特点的。(6分)
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9〜12题。(16分)
黔小景
沈从文
三月间的贵州深山里,雨总是特别多。
官路上,这时节正有多少人在泥里雨里奔走。有送递文件的公门中人,有向
远亲奔差事的人,有骑了马回籍的小官……最多的是小商人,长年从不休息,在
这官路上来往。
春雨一落后,路上就难走了。于是路旁的许多小客舍里,天黑前就有了商人
落脚。
客舍主人便忙碌起来,预备水,预备火,照料一切,客人好吃喝时,还得为
他们备酒杀鸡。客人把饭吃过后,就在火堆边烘着,谈到各样撒野粗糙故事。过
一会儿,有人想到明早赶路的事,打了哈欠,火光也渐渐熄灭了,外面的雨声或
者更大了一点,或者已经停了,于是这些人觉得应当到了睡觉时候了。
有一天,有那么两个人,落脚到一个孤单的客栈里。
他们因为在路上耽误了些时间,掉在大帮商人后面。落雨天气照例昏黑又极
早,所以不到黄昏,两人就停顿下来了。
主人是一个孤老,头发全是白的,走路腰弯弯的如一只白鹤。今天是他的生
日,这老人白天一个人还念到这生日,想不到晚上就来那么两个客人了。
两个客人一面洗脚,一面问有什么吃的。
这老人站到一旁笑着说:“除了干虹豆,什么也没有了。”
年轻的那个商人说:“你们开铺子,用虹豆待客吗?”
“平常有谁肯到我这里住?到我这儿坐坐的,全是借一个火吃一袋烟的过路
人。我这干虹豆本来是留着自己吃的,你们是我这店里今年第一批客。对不起你
们,马马虎虎凑合吃一顿吧。我们这里买肉,远得很,隔寨子还有二十四里路,
下了雨路也走不得。”
门外边雨渐渐止住了,天上有些地方云开了眼,云开处皆成为桃红颜色,在
黄昏里明媚如画,看那样子明天会放晴了。
坐在门边的主人,好像十分快乐,用小孩子的神气自言自语:“晴了,晴了,
我昨天做梦,也梦到天会晴。”
他望着客人把脚洗完了,赶忙走到房里去,取出两双鞋子来。那个年轻一点
的客人,一面穿鞋一面说:“怎么你的鞋子这样合我的脚!”
年长商人就笑了:“这兆头是你要讨媳妇了,我应当喝你的喜酒。”
“我媳妇还不知道在哪儿呢!”两人于是大声笑着。
那老人在旁边听到客人的大笑,也笑着。但这两双鞋子,是他在冬天刚死去
的儿子的。两个商人正谈到家庭儿女的事情,年轻人看到老头子孤单单地在此住
下,生了好奇的心。
“老板,你一个人在这里住吗?”
“我一个人。”说完又自言自语似的,“暧,就是我一个人。”
“你儿子呢?”
这老头子正因为想到死去的儿子,有些地方很同面前的年轻人相像,本来要
说“儿子死了”,又改口说:“儿子上云南做生意去了。”
两个商人穿了鞋子,到门边凳子上坐下,望到门外的黄昏景致,望到路旁的
一些小小菜圃,油菜花开得黄澄澄的,好像散碎的金子,踏得稀烂的那条山路,
怕是晴过三天还不会干。
这时老板在屋里,本来想走出去,望到两个客人用手指点对面的菜吐,以为
正指到那个土堆,就不出去了。那土堆下面就埋着他的儿子。
慢慢的,夜就来了。
屋子里已暗得望不分明物件,在门外边的两个商人,回头望到灶边一团火光,
老板却痴坐在灶边不动。年轻人就喊他点灯。这老人近来一到夜晚就睡觉,不用
灯火有两三月了。
吃过晚饭后,老人就在锅里洗碗,两个商人坐在灶口前,把干松枝塞到灶肚
里去,看那松枝着火时,旬然一轰,觉得十分快乐。
洗完了碗,只一会儿,老头子就说,若客人不睡,他想先睡。说是要睡,已
走到自己房里睡去了,不一会儿,却又走出来,说是不想现在就睡,便傍着两个
商人一同在灶边坐下了。
几个人谈起话来。他们问他有六十几,他说应当再加十岁去猜,又问他住到
这里有多久,他说并不多久,只二三十年。他们问他还有多少亲戚,他就像在哄
骗自己,把一些多年来已毫无消息的亲戚——数着,且告诉他们,这些人在什么
地方,做些什么事。他们问他那个上云南做生意的儿子,要多久回来一次,他顿
了一下说:“冬天快过年了回来一次,还送了云南出的大头菜。”
说了许多他自己都不甚明白的话,为什么有那么多话可说,他自己也觉得今
天有点奇怪。平常他就从没有想到那些亲戚熟人,也从没想到同谁去谈这些事,
但今天是不必谈到的也谈到,近于自我安慰的谎话也说了很多。
夜深了,两个商人先后睡去了。老头子一面答应着明天喊他们早起,一面还
是坐在灶边,望着灶口的闪烁火光,没有起身。
第二天天明以后,他们起来时,屋子还黑黑的,到灶边去找火煤燃灯,稀奇
得很,怎么老板还坐在那凳上,什么话也不说。开了大门再看,才知道这人半夜
里死了。
这两个商人跑到最近的小村子里,把这件事告诉了村里人。那么老的一个孤
人,自然也很应当死掉了,幸好有人知道,不然死后全身爬满蛆时,恐怕还不会
被人发现。村里人这么打算着,这两个商人自然就不会再有什么理由被人留难了。
在路上,他们又有其他新事情,很自然地也就把这件事忘掉了。
一九三一年十月十日
(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为“黔小景”,作者只叙写了贵州深山一个小客栈里发生的故
事,意在借此表现当时贵州特定人群的生活面貌。
B.年轻商人问老人是不是独居时,老人先说“我一个人”,接着又说“暧,
就是我一个人",这一回答反映出他内心的悲凉。
C.当屋子里已经非常黑暗时,老人却还坐在灶边不动,没有起身点灯,这
主要是因为他的生活过于拮据,早已用不起灯火了。
D.老人本想早睡,却又想和客人聊天,但最终并未如实说出自己的情况,
这说明他既想把心中苦痛倾诉出来,又不想博取同情。
10.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多处写到春雨,但它并没有给人们带来希望与惬意,而是使故事一
开始就带着阴沉的色调,而且它是老人内心世界的折射。
B.小说在主要情节展开之前,先介绍贵州三月深山官路上往来奔走的各色
人等,为后面两个商人的见闻设置了一个比较明晰的背景。
C.小说写商人看门外的黄昏景致时,说盛开的油菜花像散碎的金子,既贴
合商人的视角,也寄寓了对他们漠视老人不幸遭遇的批判。
D.小说通过客栈老板的悲剧,体现了人们面对死亡的漠然,同时传达出人
们需要彼此关爱并以此来对抗孤独的主旨O
11.文中的老人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4分)
12.有人认为小说写到客栈老板深夜死去时,故事已经结束,最后一段是画蛇添
足之笔。你是否同意这一说法?请结合小说内容简要说明理由。(6分)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16题。(16分)
青春之歌(节选)
杨沫
第二天大早,她就被海浪拍打着岩石的声音催醒了。那有节奏的雄伟的浪涛
声,有力她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她匆匆吃过看门老头端
来的早饭,就一个人跑到海边去。
早晨,天气晴朗,天边淡淡地飘着几朵白云,海水就像天色一样蔚蓝、明净,
锦缎般闪着银色的光辉。远远的,就在这样平静的沉睡般的海面上,许多只挂着
白帆的渔船随风荡漾,对着这雄伟辽阔的大海,林道静几天来紧紧压缩着的痛苦
的心,渐渐舒展开来了。
她站在一个小山的顶端,默默地对这些绮丽的景色望了一阵,接着一种年轻
人好奇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向紧靠海边的一个个的红色小木屋奔去。
一片平坦的海滩上,游泳者的笑声、闹声和娇声娇气地呼喊什么的声音,清
晰地传到了她的耳朵里。这时,她才知道自己已经走进了有钱人避暑的海滨区。
她站在稍远的一棵老松树下好奇地观望着。一群群的外国人和中国的少爷、
小姐,穿着各式各样颜色鲜丽的游泳衣,有的躺在海滩上,有的好像白鹅张着两
臂,嬉笑着扑到海水里。停在岸上的只有少数外国老太婆,和中国的太太们。她
们撑着洋伞,有的还带着小狗,悠然地坐在铺着洁白被单的沙滩上,欣赏着海景、
谈着闲话。还有一个女人把一杯白色的乳汁,可能是牛奶,倒在一只洁白的盘子
里喂给小狗吃。忽然听见一个女人尖声地喊叫起来。她向那边一望,这是个年轻
的中国女人,正跳着脚大声叱骂着什么人:“小挨刀的!洋伞这半天还没拿来呀!
晒死人,你这小贱货赔得起命吗?”
这时天色已将近中午,炎热的沙滩上,一个短衣女孩子正向这个骂人的女人
跟前急步跑着。女孩子跑到女人跟前了,喘吁吁地正把一把粉红色的绸伞递给她
——啪、啦两个耳光打在女孩子的脸颊上……
道静不看了,她扭身向回走。出来了这半天,该是回去的时候了。
她的心情已经不如出来时那么轻松愉快。
“绕过去!这里不能走!”突然,一个男子粗野的喊声把她吓了一跳。她抬
头一看:山崖上矗立着一幢巍峨而富丽的洋楼,楼周围是一堵坚固的围墙。一个
好像镖客模样的男人在围墙外雄赳赳地站着。他瞪着眼睛对闯到这儿来的道静挥
着手,并且指指一旁墙上钉着的大木牌。
道静站住脚,心里又气又恼。可是她还是好奇地随着镶客的粗大手指看了看
那块木牌:华人与狗不得通过……她这时才看清一面美国国旗正在这幢楼前的高
高的旗杆上迎风飘舞着。她向这木牌,向这旗杆和旗子使劲瞪了两眼,二话没说,
扭头就走。
“什么狗世界!外国人在中国耀武扬威……”她心里突然像堵上了一块铅板。
她没有心绪再看下去,只想赶快回到杨庄。
她大步走着,远远她望见有几个灰色的帐篷孤岛似的立在沙滩上,忽然,挨
着帐篷不远的一块岩石后面传来了小孩子的哭声。道静惊异地听了一下,就急忙
朝那里跑去。
一个中年的、脸色好像黄蜡般的瘠瘦的女人,坐在一块岩石旁边的柳树底下,
她一边给一个瘦小的婴儿喂奶,一边还拿着细绳补缀着破烂的渔网。孩子吃两口
奶又哭起来,她还是不停地补。道静走到她跟前,她紧蹙着双眉,并不觉得有人
在跟前。
小孩吐出了奶头,哇的一声哭得更凶了。显然因为瘦弱的母亲没有奶水,饥
饿折磨着这像小柴棍一样的孩子。母亲一见这情景,把没有补好的渔网一扔,突
然向张着小口干号的孩子生起气来:“小要命鬼,你死!死!跟你那穷爹一起死
去吧!老天爷呀!……”母亲猛地把头伏在孩子的脸上,轻声她啜泣起来了。
她不知道说什么好,只想用手去扶起那个压在小孩胸上的头发蓬乱的头。小
孩子是这样瘦弱,大哭了两声就只能轻轻喘着,张着小嘴不出声了。
女人受惊似的抬起了头。一看是个年轻的姑娘站在面前,她怔怔地望着道静
嗫嚅着:“你……你……要干啥?”道静这时才听出这女人是山东口音,她的声
音里带着惊慌和恐怖。
女人两眼是枯涩的,好像鱼眼一样的暗淡。她呆呆地瞅着道静,半天才自言
自语似的喃喃道:“俺老家是山东的。年景不好跟男人逃荒到这里。有人说在这
里给洋人做工挣钱多,俺一家三口就来了……不到三个月,他……他给洋人盖避
署的洋楼,就,就摔死啦!……”女人的手不动了,她直直地瞪大眼睛瞅着道静,
木然的没有表情的神情,反而比哀哭更凄惨。“老家也回不去,要着饭,给打鱼
的补网……”这女人喘了口气,轻轻摇晃着将要睡着的孩子,无力地说:“小姐,
俺也活不长啦,孩子也快啦——病,没的吃……早知道,一家子死也死在老家呀。”
“唉,死了好,省得活受罪。叫洋人、有钱人享福去吧!唉,小姐,您是避暑来
的吗?看,那边海滩上他们玩的多乐和呀。”
“不,不是!”这女人最后的两句话,像针似的刺了道静一下子,她顾不得
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
破旧的帐篷,起伏的沙丘,咆哮的海涛,飒飒的杨叶,海滩上的小狗和洋伞,
美丽得像仙宫一样的避暑别墅,别墅跟前“华人与狗不得通过”的木牌,……金
闪电似的在她脑际旋转,她心慌意乱、急急忙忙地跑回了杨庄。
【注】《青春之歌》是杨沫以亲身经历为素材创作的半自传体小说,小说以
20世纪30年代日本侵华过程中发生的“九•一八事变”到“一二•九运动”的
爱国学生运动为背景,讲述了主人公林道静走上革命道路并成为无产阶级战士的
曲折过程。
13.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力地诱惑着年轻的、对人生充满着幻想的林道静”“一种年轻人好奇
的冲动,使她跑下了山巅”,这表明此时林道静对大海的向往。
B.“绕过去!这里不能走!”粗野的喊声刻画出了镶客模样的男人盛气凌人
的形象,这使得林道静心理“像堵上了一块铅板”。
C.“唉,小姐,您是避暑来的吗?看,那边海滩上他们玩的多乐和呀”,表
明这个女人把林道静看成了跟那边海滩上玩耍的人一样的人。
D.“她顾不得再说什么赶快走开了”,面对凄惨的母子,林道静选择“逃
离”,这是因为林道静觉得这个瘠瘦的女人对自己不友好。
14.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淡淡的白云,蔚蓝、明净的海水,随风荡漾的渔船……文章开头的景物
描写,衬托出此时林道静内心的短暂欢愉。
B.对海滩上的场面描写采取了点面结合的方式,既描绘了海滩上游泳、嬉
闹的欢快场面;又突出描写了用牛奶喂狗的细节。
C.选文采用第一人称与第三人称相结合的方式叙事,自如地展现人物的内
心世界,表现人物内心情感的变化。
D.选文通过林道静所见所闻所感串联故事情节,以林道静流动的视线带领
读者感知小说中的一个个场景,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15.结合节选部分的情节,简要分析小说反映了怎样的社会现实。(4分)
16.请结合林道静到海边后内心变化过程,分析选文中林道静的形象特点。(6分)
五、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20题。(16分)
俄罗斯性格
[苏联]阿•托尔斯泰
当德国鬼子已经被打得落花流水、溃不成军的时候,我的朋友叶戈尔•德略
莫夫的坦克在小山冈上的一片麦地里中了弹,机组有两名战士当场牺牲。中了第
二弹后,坦克着起火来。驾驶员丘维略夫拖着他爬过一个又一个弹坑到救护站去。
叶戈尔•德略莫夫活了下来。他在医院里躺了八个月,做了一次又一次整形
手术,医生给他重新做了鼻子、嘴唇、眼睑和耳朵。八个月之后拆掉绷带的时候,
他看见了自己的面孔。那个把一面小镜子递给他的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
起来。他立即把镜子还给了她。
他说:“这还不算是最糟糕的事。就这副嘴脸也一样能活下去,一样能回到
战场。”
他被批准休假二十天,为了彻底养好身体,他动身回家探望父母去了。
他下了车后步行了十八俄里。四面是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周围阕无人迹。
冰冷的风不停地吹开他军大衣的下摆,在他耳边孤独凄凉地呼啸。等他进得村来,
已经是傍晚时分了。他忽然停下脚步,把手插在大衣兜里,摇了摇头,转过身斜
插着走到父母住的房子侧面,站在齐膝深的雪里弯下身子往窗里探望。叶戈尔•德
略莫夫隔着窗子看着母亲,心里明白:绝不能让母亲受惊,不能叫她苍老的面孔
由于绝望而抽搐。
他打开篱笆门进了院子,走上台阶敲起门来。母亲在门里应声问道:“是谁
呀?”他回答说:“是苏联英雄格罗莫夫中尉。”
他的心剧烈地跳出来,使他不由得一肩头靠到了门框上。是呀,母亲并没有
听出他的声音来,就连他自己也好像是头一回听到自己的声音。动了多次手术之
后,他的嗓音变了,变得嘶哑不清了。
“玛利娅•波莉卡尔波芙娜的儿子德略莫夫上尉托我给他母亲捎口信问好来
了。”
母亲立即打开门,扑到他跟前,握着他的双手问道:“我的叶戈尔活着吗?
他身体好吗?您这位大哥请进屋去吧!”
叶戈尔•德略莫夫在桌子旁边的长髡上坐了下来,他开始对母亲讲她儿子的
情况,也就是讲自己的情况,讲得很详细:讲他吃得怎样,喝得如何,什么也不
缺,身体一直很好,总是快快活活;同时也讲了他和他那辆坦克参加过的战斗,
但是讲得很简单。
“请您告诉我,打仗是不是挺可怕的?”母亲打断他的话这样问道,一面用
那双黑黝黝的、急切的眼睛直盯着他的脸。
“是的,老妈妈,当然是挺可怕的。不过我们已经习惯了。”
他的父亲叶戈尔•叶戈罗维奇回来了。他对客人瞧了几眼,在门槛上跺了跺
已经穿破了的毡靴,不慌不忙地解下围巾,脱掉短皮大衣,然后走到桌子跟前和
客人握手问好。啊,这是他多么熟悉的手啊,这就是他小时候每当犯了错误父亲
用来惩罚他的那只又宽又大的手啊!父亲什么也没有问便坐了下来,半闭着眼睛,
也开始听着他讲的那些事。
德略莫夫上尉坐的时间越长,把自己的事当成别人的事讲得越多,就越是没
有办法把真相和盘托出,坐在父母的桌子面前,他既觉得幸福温暖,又感到委屈
心酸。他们就像当年那样坐下来吃晚饭,在吃饭的时候,德略莫夫上尉才发觉母
亲特别留神地盯着他握勺的那只手。他苦笑一下,这时母亲抬起头来,脸上的肌
肉痛苦地抽动着。
父母在火炕上腾了一个地方给他睡。在隔扇的那一边,父亲不时轻轻地打着
鼾;母亲翻来覆去,唉声叹气,睡不着觉。上尉用双手捂着脸趴在那里,心里想
道:“妈妈呀,我的妈妈呀!难道到这会儿你还认不出我来!难道你就认不出这
是我?……”
就在这一瞬间他下定决心要走,而且明天就走。
他回到了原来所在的团队。战友们怀着由衷喜悦的心情迎接他归队,这就使
他卸下了那个把他折磨得吃不下、睡不着、喘不过气来的精神包袱。
大概过了两个星期,母亲来了一封信:
“你好,我最最亲爱的儿子。我真怕给你写这封信,因为我不知道该怎么去
想才是。有一个人从你那儿到咱家来过,这个人好极了。他本来打算要住几天的,
可不知为什么收拾起东西说走就走了。打那以后,我就一宿一宿的睡不着觉,总
觉得那是你回来过。你爹为了这个尽骂我,他说:'你这个老婆子发疯了吧,要
是这个人是咱们的孩子,难道他不会明说吗?……他干嘛要瞒着呢?如果他的脸
变得和来过咱家的这个人那样,咱们该感到自豪才对。‘你爹老是想要把我说服,
可是我这颗做娘的心呀,却还是一个劲地认准了,小叶戈尔呀,你给我写封信来,
告诉我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莫非我真是疯了不成?……”
叶戈尔•德略莫夫把这封信给我看了。我对他说:“傻瓜呀,你这个傻瓜!
快给你母亲写封信请罪吧!别把她折腾疯了……她就那么稀罕你的脸蛋子了?!
因为你的脸变成了现在这个样子,她还会更疼你哩!”
他当天就写了这样一封信:“亲爱的双亲:请原谅我糊涂不懂事,回过咱家
的那个人确实是我——你们的儿子”
过了几天,我和德略莫夫正站在靶场里,一个士兵跑来对他说:“大尉同志,
有人找您。”这个士兵虽然站得规规矩矩,可是脸上那副表情好像打算去喝二两
庆祝什么喜事似的。我们动身回镇上去,当走近我和他合住的房子时,我看见他
六神无主,无缘无故地一个劲儿地清嗓子……我想:"坦克手呀,你这个坦克手,
怎么还会这样紧张!"我们走进屋去,他走在我的前面。我听见他说了一声:“妈
妈,你好哇!这是我呀!……”于是我看到一个瘦小的老太太扑上去紧贴在他的
胸前。
是啊,这就是俄罗斯性格!看来,一个人是平凡的,但是,当严峻的灾难降
临的时候,他的心中会产生一种伟大的力量……
17.下列对小说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德略莫夫回家时,“厚厚的积雪,空气潮湿”“冰冷的风”等内容既交代
了当时的环境,也暗示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B.为了不让父母受到惊吓,也为了他们的尊严,德略莫夫假称自己是苏联
英雄格罗莫夫中尉,以他的身份来看望自己的双亲。
C.回到家的德略莫夫只呆了一个晚上,就下决心要离开温暖幸福的家回部
队,因为他为父母认不出自己而感到心酸。
D.这篇小说以时间为线索,按照“受伤——回家——归队—相认”组织
情节,情节没有巨大的波澜,却有感人至深的力量。
18.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护士“把身子转了过去,抽泣起来”,作者运用侧面烘托的手法写德
略莫夫受伤后的相貌,给读者留下了想象空间。
B.吃饭时母亲留神盯着德略莫夫提勺子的那只手,表明母亲对这个动作的
熟悉,为下文猜测来访者是自己儿子埋下了伏笔。
C.“父亲打鼾”与“母亲翻来覆去”形成鲜明的对比,表现出两人对于“客
人”身份不同的态度,突出了母亲的复杂心情。
D.作者运用细节、心理、语言、肖像等多种描写手法去刻画德略莫夫这个
人物形象,使其形象饱满而鲜明,富有艺术性。
19.文中的叙述视角富于变化,请指出并说明这样做的好处。(4分)
20.小说的结尾处“伟大的力量”包括哪些具体内容?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6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4题。(16分)
吉米•海斯和缪里尔
[美]欧・亨利
吃过晚饭,营地上安静了下来,只有用玉米皮卷烟草的窸窣声。草原狼在嚎
叫。得克萨斯边境营的半个骑兵连分散在篝火周围。
营地北面茂密的丛林里传来了熟悉的声音J、榔树枝碰到马镒时的颤动
和刮擦声。游驯■兵们细心倾听。一个愉快的声音安抚地喊道:”打起精神来,缪
里尔,好姑娘,我们快到啦!别再吻我啦!别把我的脖子搂这么紧,我们可能摔
下来。”
两分钟后,一匹累得够呛的枣红马跑进营地。一个瘦长的、二十来岁的年轻
人懒洋洋她跨在鞍上。他刚才与之谈话的“缪里尔”,连影子都没有。
“嗨,弟兄们!"骑马人快活地嚷道,“这儿有一封给曼宁中尉的信。”他下
马卸鞍,把拴马索扔到她上,从鞍头取下马脚绊,细心地蹭掉脚绊圈里的干泥巴
疙瘩。
“弟兄们,”中尉朝游骑兵们挥挥手说,“这位是新来的海斯先生,我们的新
队员。海斯,弟兄们会替你弄一点吃的。”
游骑兵们热诚地接待了新伙伴。但是他们并不马上做出判断,而是冷眼观察。
在边境选择伙伴,审慎的程度比选一个姑娘当恋人还要高出十倍。
海斯饱餐一顿后,来到火堆边,游骑兵们看到的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轻人,
亚麻色的头发,黝黑天真的脸上带着善意的微笑。
“弟兄们,”新来的游骑兵说,“我给你们介绍我的女友,从没听谁说她长得
漂亮。出来吧,缪里尔!”
他解开蓝色法兰绒衬衫的前襟。一只角蟾④爬了出来。细长的脖子上系着一
个漂亮的、大红色的缎带结。它爬到主人的肩头,一动不动地坐着。游骑兵们咧
嘴笑了。
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受欢迎的人物,但并没有立刻获得同伴们的信任。他
们爱他的幽默和滑稽,但是逗乐并不是游骑兵的全部生活内容,他们还要追踪盗
马贼,镇压杀人越货的罪犯,同亡命徒交火。吉米说自己在巡逻作战方面没什么
经验,游骑兵们心里不免有点嘀咕。众所周知,连队的荣誉和骄傲取决于它的个
别成员的英勇。
两个月来,边境相当平静。游骑兵们没精打采地闲待在营地里。接着,使人
高兴的是,萨尔达,有名的墨西哥土匪,带了一帮人渡过格朗德河,骚扰得克萨
斯一带。吉米•海斯很快就有机会显示他的勇气了。
一天下午日落时分,游骑兵们长途奔驰后停下来吃晚饭。马匹没有卸鞍,站
着直喘气。骑兵们在煎咸肉,煮咖啡。萨尔达那帮人突然从灌木丛里出现,呼叫
呐喊,开着六响手枪冲过来。游骑兵们骂骂咧咧,纷纷拿起温彻斯特连发枪。但
这次突击纯粹是墨西哥式的耀武扬威,来犯者随即后撤,呼啸着朝河下游跑去。
游骑兵们上马追赶,没跑两英里,那些本已疲惫的马就难以坚持,曼宁中尉便下
令返回。
那时发现少了吉米•海斯。第二天早晨,他没有回来。他们在附近搜索,没
有结果。接着,他们继续追踪萨尔达匪帮,可是那帮人似乎也失踪了,再也没有
消息。
他们相信吉米•海斯在呼啸的子弹下成了懦夫和逃兵,没有其他解释。有人
指出,见到海斯朝他的马跑去后,那帮匪徒没放过枪。他不可能被杀。
曼宁支队十分沮丧。这是它名誉上的第一个污点。
几乎过了一年,曼宁支队去离他们营地几英里远的地方执行任务。一天下午,
他们穿过茂密的牧豆树丛,来到一块洼地,他们见到了一幕悲剧场景。
一个大坑里有三具墨西哥人骷髅。最大的一具肯定是萨尔达,因为他的宽帽
檐上有许多金饰,赫赫有名。现在上面有三个弹孔。坑边的几支枪已经生锈,指
向一个方向。那是一场殊死的战斗。
游骑兵们朝那个方向走了五十码。发现小凹洼里另有一具骨骼,他的来复枪
指着三具骨骼的方向。没有什么能辨别那个孤独的防御者。
就在那时候,死者久经风吹日晒的破衣服底下,扭动着爬出一只角蟾,脖子
上系着褪色的红缎带结,它坐到早已无声无息的主人肩上。
角蟾无言,但仿佛讲述了那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的故事——为了连队的荣
誉,他献出了生命。
(有删改)
【注】①角蟾,一种形如蛤蟆的蜥蜴。
21.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游骑兵们对新来的伙伴持审慎的态度,吉米•海斯一开始给游崎兵们的
印象只不过是一个瘦长懒散的年轻人而已。
B.吉米•海斯成了营地里的正式一员后,他的幽默和滑稽虽然受到了大家
的喜爱,但要想被大家接纳还要看他的英勇。
C.吉米•海斯在战斗中失踪了,大家相信他成了逃兵,因有人见他朝他的
马跑去后匪徒没放过枪。
D.游骑兵们久经战阵,在受到萨尔达匪帮突然袭击时,他们从容迎战,因
为担心遇到埋伏,所以停止了追击。
22.下列对小说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吉米•海斯的出场,运用了“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的写法,这与《红
楼梦》中王熙凤的出场方式类似。
B.小说中吉米•海斯形象性格鲜明,作为初出茅庐的游骑兵,幽默风趣,
英勇过人,无所畏惧,珍惜集体荣誉,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C.小说中作者的情感倾向非常明显,既表达了对吉米•海斯这么一个好士
兵牺牲的惋惜悲伤,又暗示了吉米•海斯有个人英雄主义倾向。
D.欧•亨利的这篇小说构思精巧,讲求技巧,直到小说结尾故事才真相大
白,结局既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带有鲜明的“欧•亨利”式的风格。
23.请简析小说首段环境描写的作用。(4分)
24.小说中的“角蟾”有什么作用?请从故事情节设置方面简要分析。(6分)
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5〜28题。(16分)
文明
西元
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头顶上有月光,王尽美和布宁头对头坐着。
这已经是小战士王尽美接受押送战俘任务的第三天,离二。九四号高地指挥
部还有最后一段山路。布宁试探着说,我去过中国,而且曾经和中国人一起,跟
日本一O三师团在湖南打过仗。对面的中国人说,我是南京人,见过你们。在我
很小的时候,还看过美国的宣传画。那画上说中国人善良勇敢,正在被日本侵略,
应该毫无保留地都助他们。你的英语很好,让我很吃惊!
我小时候上过英国人办的教会学校,所以对英文很熟悉。但为什么你会吃
惊?
因为,因为,你看你们的军队,你知道的,有点,有点像一群不太文明的野
蛮人。
呵呵,那是你还不太了解我们。
无论如何,布宁觉得这个中国人正在变得熟悉起来,陌生的世界被撕开了一
道裂缝,可以从缝隙里面一窥究竟。布宁道,王先生,老实讲,我特别地困惑。
过去,我以为我很了解中国人,可现在又发现你们很陌生。美国军队,你要知道,
很少打败仗。可是,这一回,我们的一个军竟然要向南逃几百公里,要一直逃到
海边去。
布宁接着说,讲心里话,我们的人真的有点被吓坏了!你们的脸总是面无表
情,成百上千的同伴死了不害怕,受了重伤不惨叫,像影子一样。我总是在不停
地问,这些中国人脚踩无数战友尸体向前冲锋时,心里在想些什么?
我不想激怒你,但我给自己的答案是,你们是不太文明的野蛮人,人的生命
最重要,这是文明人的共识,只有野蛮人才会不吝惜生命,无论是自己的还是别
人的。所以,你们的勇敢是野蛮人的勇敢,或许不能叫勇敢,而只能叫疯狂。
对面的中国人一直低着头,像是冬天里冻硬了的麦秆。许久,他说,参加这
支军队的人,都是些没过过一天好日子的人,我们经过大灾大难,九死一生,才
活到了今天。我们比谁都想活着,为了活得更好,我们可以付出一切!
他又说,被叫作文明人或野蛮人有那么重要吗?我们的苦难你们经受过吗?
你们理解吗?我们为什么要在乎你们的看法呢?
布宁说,可无论如何,野蛮人终究是过不上好生活的呀!就算你们打赢了这
一仗,好日子能自己来吗?说到底,只有让人们都接受了文明人的共识,这世界
才有希望。
对面的中国人说,可你们是怎么让别人接受的呢?用的是刺刀炸弹。我是南
京人,小的时候,亲眼看见日本军队在南京屠杀了几十万人。我脑子里的记忆只
有滴血的刺刀!十几年来,我的梦里也都是各种各样滴血的刺刀!南京城外的长
江里漂着密密麻麻的尸体,一眼望不到头,比蚂蚁还多。这个景象就连一个疯子
都不敢去想。所以,别用武力恐吓中国人,这会让我们不顾一切的。
是的,你们可能没想到中国人会来到朝鲜,因为我们根本没有实力和你们打
一仗。依你们文明人的共识,我们就应该投降,因为我们在冰天雪地里还穿着薄
衣服、单胶鞋,我们不是在打仗,而是在送死。我们投降过,跟俄国人投降过,
跟英国人投降过,跟八国联军投降过,跟日本人投降过,可是,投降有用吗?投
降换来了生存吗?投降换来了更好的生活吗?你理解一个总是被抢掠、总是被屠
杀的民族的心吗?中国人骨子里头是很善良的。可是善良人只有流泪,泪流干了,
也就清醒了,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
布宁有些失望。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
不进去。美国就像个拿着刀的猎人,想让一头野牛驯服下来,可偏偏这头牛彻底
被激怒了。我们该怎么办呢?从精神上沟通看来是办不到了,我们和他们之间似
乎隔着一道厚厚的墙,不仅是思想的,还是历史的,凡人的智慧无法穿过这道墙,
只有上帝办得到,继续用武力?像对待德国人和日本人那样?可是,他们并不是
狼,而只是一头红了眼睛的牛,过去,他们总是被人推进屠宰场,现在,只想保
住属于自己的草,说到底,如果我们没做错什么,那他们又有什么错呢?
布宁有些伤感地说,前几天,我看到一个死去的美国士兵的头盔写着:“War
ishell"(战争就是地狱)。当时我的脑子好像被硫酸洗了一样。我在想,成为
一名职业军人这么多年,我竟然一次也没在清晨惊醒过。你看看,在战场上,除
了仇恨还是仇恨,到处是以血还血,以牙还牙,今天你用子弹打死了我,明天,
我用匕首割断你的喉咙!在太平洋战场上,我们的士兵会把日本人的脑袋割下来,
晒干,直到只剩下焦黄的头骨。他们还会在上面签自己的名字,以及战友们的名
字,并且带回家乡,给亲友们看。你能说他们做错了吗?日本人不也是这样残忍
地对待我们的吗?可是,这样的战争难道不是噩梦吗?
布宁停顿了一下,说,过去,我总是在想,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更多的人
可以在战争之外得到福祉。挨揍的那些国家本来就是强盗,那是他们应得的,他
们应该受到教训,然后改过自新。可是,我却从来没想过,有没有一种比战争更
好的方法?春天里的风可以让枯树长出绿叶子,可枪炮能做得到吗?
对面的中国人似乎没听懂他的话,当然,他觉得这个美国人也同样没听懂自
己的话。他说,你们怎么就不明白,中国人要的很简单,那就是过上好日子,但
这好日子可不是你们嘴上讲的那些好听的话。什么是好日子?只有经过大灾大难
的人才知道!
说完,王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能发热的纸袋凉透了,再没有一丝热量。他
看了眼头顶的月亮一狠心,说,咱们得赶路了。他站起来,阵阵眩晕,身体像块
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
(摘编自《解放军文艺》2018年第7期,有删改)
25.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描写了在抗美援朝战斗中,中国战士与美军战俘之间的一段对话,
透过美国人的视角表达了对在天气极度严寒、缺乏战斗装备的情况下依然顽强战
斗的中国战士的崇敬之情。
B.小说中的对话描写,让我们能清晰感受到这位志愿军战士对和平幸福生
活充满了憧憬与向往,但他更明白争取这样的生活必须靠中国人的自立自强。
C.一无所有的中国人在坚守高地,而装备精良的美国人却在“逃亡”,这一
对比尤为鲜明地突出了中国军人意志上的坚不可摧,深化了小说的主旨。
D.王尽美说“我们投降过”是指中国因为自己的孱弱而在曾经经历的那些
侵略战争中受尽屈辱和欺凌,而“现在把善良收起来了”则是指中国再也不会软
弱地把希望寄托在“投降”上了。
26.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注重使用生动形象的修辞格来增强小说的艺术性,比如“像是冬天
里冻硬了的麦秆”“身体像块干透了的黄泥,稍一用力就会碎掉”使用比喻来说
明年轻战士的身体已经疲惫虚弱到极点。
B.小说多处使用心理活动描写,比如:“布宁有些失望”“布宁有些伤
感”“他想对这个中国人说点什么,可对方太情绪化了,什么也听不进去”等等,
增强了小说的真实感和感染力。
C.小说善用细节呼应,开头的“身子热了,反倒发起了抖”和结尾的“王
尽美又开始发起抖来”,再比如首尾出现的“头顶上有月光”和“头顶的月亮”,
在形成了首尾照应的同时,也渲染了战地环境的恶劣。
D.小说开始交代了对话双方的姓名,但是后文展开故事情节时却多次使用
“对面的中国人”来指代王尽美,这样故意制造抽象称谓,暗示了两个士兵背后
国籍、阵营、立场等方面的差异和对立。
27.小说中处处充满战争的“野蛮”与残酷,却以“文明”为题,请简要分析“文
明”与“野蛮”的内蕴。(4分)
28.小说以对话展开情节,却以谁也“没听懂”对方的话作结,这样写有何效果?
请结合全文简要赏析。(6分)
八、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9〜32题。(16分)
初雪(节选)
路翎
司机刘强和他的助手王德贵所在的汽车连,奉命从前线附近的地区往后方运
送一批朝鲜老百姓。这些朝鲜人在敌人的炮火射程内顽强地生活了好久了,他们
是因为紧急的军事情况而疏散的。刘强和王德贵的车子排在最后一辆开出,因为
他们这一车全是年老的和年轻的妇女,带着一群孩子和很多的零碎东西。在十一
月末的严寒的黄昏里,天色很快地黑下来了,前沿的炮声激烈起来了,山谷里震
荡着一阵阵巨大的、单调的回声。妇女们的这些零碎的日用的东西,引起刘强许
多感触。一九三七年,日本侵略者来到他家乡上海附近的时候,他的母亲和姐姐
带着她们的篮子、罐子、大包小包爬上一辆拥挤的汽车,那时候他才十七岁,他
讨厌这些破旧的东西,觉得它们没有价值,但是妇女们绝不肯丢掉它们。那时候
他还不懂得在那些残酷的年代里人民生活的艰难。朝鲜妇女们的这些旧包裹,这
些帘子、草席,这些盆子、罐子,在他心里唤起了温暖的感情。这些东西仿佛在
对他讲述着艰苦和贫穷,讲述着妇女们一两年来在炮火下的流血奋斗。放到车子
上去的任何一件小东西,都叫他觉得这是对敌人的一个胜利。车上装得差不多了,
他却继续在那里一件一件地往上搬着。看着这种情形,年轻的助手王德贵有些焦
急了。
“不行啦,再耽搁咱们要赶不过去啦。”
“行!”刘强决然地大声说,接着他用愉快的鼓动的口气说,“来吧,小王,
想个办法替这位阿妈尼把背夹绑在车子后边……这样那两床炕席也放的下啦。”
“这破炕席有什么用呀!”
“老百姓过日子什么都有用的,——哪怕是破炕席,能丢在这里叫敌人一炮
打掉么?”
他的愉快而活泼的声音忽然变得严厉了,并且那闪耀的眼光向着王德贵瞪了
一眼。从来不发脾气的刘强,个性其实是非常刚强的。王德贵本来想说:“叫炮
打掉的东西多着呢!”可是说不出口了。
终于把所有的比较大的东西都安置好了。助手王德贵已经跑去发动了马达,
他担心着,迟了公路上车多,赶不过封锁线。听见马达声,刘强就很沉重地向着
司机台走去了,但走了几步又停下来,因为听见了车上面传出来一个婴儿的啼哭
声。
那孩子就在母亲的胸前愤怒地哭着。刘强叫那母亲把孩子给他,他说,可以
把这婴儿带到司机台里面去。做母亲的迟疑了一下,但这时刘强已经伸手把孩子
抱过来了。
“辛苦啦,谢谢的……”那母亲激动地说。
“不谢!小王!”刘强喊着,为了免除那母亲的不安,他特别用一种愉快的、
幽默的腔调大声喊道:“来,小伙子,咱们找到一个活儿干啦!”
“这活主要是你的!”刘强愉快地说,不由分说地把孩子塞在王德贵的手里
了。“这怎么好弄呢,我不会抱孩子呀!”那十八岁的青年助手说。“咄!”他说,
“做这么回妈妈不委屈你,将来你还不是得有儿子!”
王德贵很不满意——这老司机今天太婆婆妈妈了,妨碍完成任务怎么办呢
——然而他仍然羞怯地笑了。他捧着孩子的那姿势实在笨拙,就像捧着一盆热水
似的,车上的妇女们也都笑起来了。王德贵很不满意这些笑声,浑身热辣辣的。
敌机临空了,照明弹一直从前面挂过来了。刘强的脸上马上有了凛然的、严
肃的神气,司机台的门砰的一声关上了,迎着寒风,这台嘎斯车投入了公路上的
激烈斗争。
大雪纷飞……天渐渐地亮起来了。周围的景色,覆盖着雪的土坡、田地,大
雪中倔强地弹起来的弯曲的黑色的树枝,可以模模糊糊地看见了。离目的地只剩
下了十里路。车上的妇女们都醒着。她们披着被单和旧衣,默默地承受着这场大
雪。这里就要到她们新的家了。忽然地那个用花格子头巾包着头的、浓眉毛的姑
娘唱起歌来。几个年轻的妇女跟着唱起来,最后全车的妇女,都唱起来了。
这一车冻僵了的、疲困的妇女,整夜都一声不响,顽强地抗击了那向她们袭
来的敌机和严寒,现在唱起来了。她们就要到达她们新的家,她们欢迎这场雪,
听着司机台里那个孩子的哭声,唱起来了。于是一下子这台车从困顿和沉默里醒
来,被一种青春的、欢乐的、胜利的空气鼓舞着,——最后这几里路,是载着歌
声飞驰着的。
人们开始下车,被歌声和大雪所激动。司机和他的助手走了出来,在迷茫的
大雪中笑着;司机的手里,捧着那个又睡熟了的孩子。
沉默了,站在纷飞的大雪中。王德贵抱过了孩子并且把他高举了起来。大家
看着王德贵手里的孩子,又看到刘强的染着血的大衣和苍白、微笑的脸。那个做
母亲的奔上来接过她的孩子,眼泪流出来了。她抓住了王德贵的手,把她的头在
他的肩上靠了一靠,又跑向刘强,把头靠在他的没有负伤的结实的右肩上。
忽然地王德贵走向那个母亲,问着:“阿妈尼,这孩子他的姓名?"母亲来
不及回答,有七八个声音叫起来了,说,这孩子叫金贵永!“金贵永,记着了!”
王德贵红着脸说。
“金贵永,再见吧!”刘强说,显出了王德贵先前见过的那种严肃的、沉思
的、父亲般的神情,俯下头去,在那母亲的臂弯里吻着孩子的脸。
迎着这飘落在她们的土地上的今年的最初的雪,妇女们静静地站着。大雪无
声地、密密地降落着,这台车后面的那两条很长的黑色的车迹很快地就被大雪盖
住了。
一九五三年十月十六日,北京
(有删改)
29.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插叙了刘强对日军侵略的记忆,既巧妙交代了刘强今天“婆婆妈妈”
的原因,又控诉了战争的罪恶。
B.小说写王德贵担心因收拾“破炕席”而耽搁行程,说明王德贵比刘强对
此次运送任务有着更清醒的认识。
C.小说写朝鲜妇女们在纷飞的初雪中激情高歌,表现了她们即将平安抵达
的喜悦和对志愿军战士的由衷感激。
D.小说写刘强“俯下头去”亲吻小男孩的脸,“一吻见真情”,流露出刚强
严肃的刘强那父亲般的温暖柔情。
30.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陕西省西安市未央区浐灞区小学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上学期期中英语试卷
- 林木育种的抗念珠菌选择与策略考核试卷
- 森林改培的生态效益评估与监测考核试卷
- 新高考历史三轮冲刺过关练习专题09 选择题(解析版)
- DB11T 762-2010 电子政务业务描述规范
- DB11∕T 1814-2020 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红线展宽和切角规划设计规范
- 我们祝福课件教学课件
- 周文强课件教学课件
- 淮阴工学院《建设工程成本控制与规划》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2024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论证分析主观题(练习)(解析版)
- 2024至2030年高分子吸水树脂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期中测试卷(1-5单元)(试题)-2024-2025学年三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DB11T 731-2010 室外照明干扰光限制规范
- 学校食堂消毒记录
- 塔吊使用安全协议书
- 地 理气温的变化和分布课时1课件-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人教版2024)
- Unit4+My+space++Reading++The+1940s+House+课件高中英语沪教版(2020)必修第一册
- 4.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课件高中政治统编版必修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1
- 人教版(PEP)小学六年级英语上册全册教案
- 海淀区高一年级第一学期期末数学试题含答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