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排水施工设计说明_第1页
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排水施工设计说明_第2页
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排水施工设计说明_第3页
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排水施工设计说明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1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PAGE51、设计依据及规范1.1设计依据(1)业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改造工程方案审查批复【渝规两江新区方案函[2017]0004号】(3)重庆市北部新区礼嘉平场工业区控制性详细规划(4)《北部新区道路交通优化规划》(重庆市交通规划研究院2014.7)(5)业主提供的现状1:500地形图及管线测量图(6)《礼嘉组团平场片区道路路网及工业用地平场工程》竣工图(7)《大竹林横六路道路及配套工程》竣工图(8)《礼嘉组团平场片区道路路网及工业用地平场工程-L10路》施工图(9)《礼嘉国际商贸中心区基础设施工程-龙塘立交工程》施工图(10)北部新区L9路竣工图(11)《平场工业区L11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17.8)(12)《现状高压线标高测量》(重庆市勘测院2017.8)(13)《平常工业区L11道路与L10南段、L9路交通节点工程220kV礼龙线迁改方案咨询报告》(国核电力规划设计研究院重庆有限公司对原批复方案中高压线净空进行安全评估,2018.4)(14)国家颁布的有关标准、规范、规程及其他有关规定(15)《建设工程设计方案审查意见函》(重庆市规划局)1.2主要规范及规程(1)《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2)《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3)《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7)《给水排水构筑物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41-2008)(8)《室外给水排水和燃气热力工程抗震设计规范》(GB50032-2003)(9)《埋地塑料排水管道施工》06MS201-2(10)《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重庆市地标(2018.7.1正式执行)(11)《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12)《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T50805-2012)2.2现状管线根据现状管网探测资料,工程范围内现状管网描述如下:(1)交通导改路A道路K0+040~K0+095段,北侧道路下有一根DN219的燃气管线,一根d600的雨水管道,一根K11的电信管线,一根d400的污水管道以及一根DN400给水管道。道路K0+125~K0+155段,北侧道路下有一根d400的污水管道,一根K12电力管道以及一根d1000的过街雨水管道。(2)交通导改路B道路K0+045处有一根DN219的燃气过街管道,一根d600雨水过街管道以及一根K11电信过街管道,K0+053处有一根DN400给水过街管道,K0+100处有一根K12电力过街管道,K0+110处有一根d1000雨水过街管道。K0+045~K0+115段,道路南侧车行道下有一根12孔电力管道。3、设计范围及原则结合设计道路修建,新建雨、污水管道,确保工程范围内的雨、污水分流。新建雨水管道,主要收集道路两侧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雨水管道的布置充分考虑片区地形特点,保持原有雨水系统排水畅通。设计排水体制采用雨、污分流制。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和产品。4、工程设计4.1技术标准及参数表1技术标准和设计参数分类分项技术标准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制,雨、污水管网分别自成体系。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排水管道采用管顶平接粗糙系数n塑料排水管道取0.010雨水系统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设计暴雨重现期P本次设计为临时转换道,暴雨重现期取0.5年综合径流系数ψ0.7地面集水时间t1根据汇水面积和地形计算取得汇水面积F(ha)分地块计算4.2平面布置由于该工程为交通导改路修建,道路导改后,部分人行道下现状管线位于导改路车行道下,结合现状管线埋深情况,对工程范围内的现状管线进行迁改及保护。(1)交通导改路A1)根据现状管线资料,在导改路A路K0+040~K0+095段,北侧道路下有一根DN219的燃气管线,平均埋深1.0;一根d600的雨水管道,平均埋深2.5m;一根K11的电信管线,平均埋深1.0m;一根d400的污水管道,平均埋深2.5m;以及一根DN400给水管道,平均埋深1.5m。各个管网的埋深均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所以对现状的燃气、雨水、电信、电力、污水及给水管线进行保护。保留现状道路中的所有雨污水管道,对现状保留的检查井进行提升改造,更换检查井井盖为车行道下检查井井盖。2)沿道路两侧布置一条排水边沟BxH=0.3mx0.5m,由东向西汇流,接入现状PS226雨水检查井内。(2)交通导改路B1)根据现状管线资料,道路K0+045处有一根DN219的燃气过街管道,平均埋深1.0m;一根d600雨水过街管道平均埋深2.5m,以及一根K11电信过街管道平均埋深1.0m,K0+053处有一根DN400给水过街管道平均埋深1.5m,K0+100处有一根K12电力过街管道平均埋深0.9m,K0+110处有一根d1000雨水过街管道,平均埋深2.5m。K0+045~K0+115段,道路南侧车行道下有一根12孔电力管道,平均埋深1.6m。各个管网的埋深均能达到相关规范要求,所以对现状的燃气、雨水、电信、电力、污水及给水管线进行保护。保留现状道路中的所有雨污水管道,对现状保留的检查井进行提升改造,更换检查井井盖为车行道下检查井井盖。2)沿道路两侧布置一条排水边沟BxH=0.3mx0.5m,由东向西汇流,接入现状PS326雨水检查井内。4.3水力计算根据排水水力计算公式:式中,V——流速(m/s);R——水力半径(m);I——水力坡降;n——管道内壁粗糙系数,暂按塑料管考虑,取0.01。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表4.3.1设计管道水力计算表管段编号服务面积(hm2)设计流量(l/s)过流能力(l/s)管径(mm)坡度流速(m/s)充满度雨水边沟0.193031BXH=0.3x0.50.022.08满流雨水边沟0.230.231BXH=0.3x0.50.022.08满流Y-1-1~Y现状-2260.230148d4000.0031.18满流4.4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道路上排水管道坡度能确保雨水管道设计流速大于0.75m/s。在综合管网设计中已充分考虑了各类综合管线的竖向交叉。4.5管材、基础和接口(1)管道断面形式工程范围内雨水管道均采用圆形断面。(2)管材管径小于等于d1000的雨、污水管道均采用埋地用国标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材质为PE,环刚度应不小于8KN/m2。排水管质量应符合《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相关规定。(3)管道基础管道基础做法详本工程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大样图。雨水管道地基处理应满足排水管道对压实度和承载力的要求,且应同时满足道路工程的要求,并压实度不小于90%,尽量减小不均匀沉降。填方路段应按道路压实度要求回填至管顶以上1.5m后,再开挖管槽施工管道;且管道基槽应超挖0.5m,再回填0.5m厚的砂卵石或级配碎石加固,并敷设0.2m厚的C30钢筋混凝土底板进行基础加固,最后施工管道基础;管道施工回填压实后,再分层回填压实至设计路面高程。当开挖沟槽基础为岩石时,槽底应超挖0.2m,采用粒径<40mm碎石加砂(6:4)回填至设计高程后,再施工管道基础。顶管部分施工详见顶管施工部分。(4)沟槽回填管道及构筑物沟槽回填必须在混凝土及砂浆达到80%以上设计强度后方可进行。回填要求分层压实、对称均匀回填,密实度不小于95%。回填材料详大样图;在道路范围内,压实度应达到道路路基密实度要求,同时必须符合《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相关规定。管区(沟槽底至管顶以上1.0m范围内)禁止采用推土机等大型机械进行回填。管顶严禁使用重锤夯实。车行道检查井井周1.0m宽范围内路面结构层以下1.0m的回填材料,采用5.5%水泥稳定碎石。雨水口砌体外的回填,采用合理的级配砂石料回填充实。(5)管道接口埋地用国标聚乙烯双壁波纹管根据产品技术要求采用橡胶圈承插接口,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螺旋波纹管采用新型预埋承插电熔连接,做法详04S520/54。排水管与检查井连接时,应在井壁预埋短管,做法详04S520/59。柔性接口设置条件详04S516总说明,做法详04S516/23、24。柔性接口处的混凝土基础应采用变形缝分离。4.6附属构筑物(1)沉砂井在雨水边沟接入市政雨水管道出布置一座沉砂井,具体详见本册大样图。(2)车行道下检查井加固检查井位于车行道下,需要对检查井进行加固,详见本册大样图。5、其它施工注意事项(1)图中标注的雨管线长度为理论平面长度,施工时应以实测为准。(2)管道纵断面中所示的检查井设计路面标高若与道路标高不吻合,以道路标设计高为准。沟槽开挖边坡放坡坡率应根据地质实际情况按照本工程大样图取值。边坡坡度可参照地勘报告,且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的规定。(3)若无特别注明,管道及构筑物基础的承载力应不小于200Kpa,若不能满足要求,则应对地基进行处理。(4)浆砌条石排水构筑物及沟道其迎水面应扁光,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5)施工前应校测已建各种管道的断面、高程和位置,确保满足接入条件后方可施工。若开挖中发现图中未示意的排水管道,应通知业主和监理,并联系设计人员共同研究解决。(6)管内底标高是排水管道施工的主要依据,检查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7)预留支管应尽量设预留检查井。当无条件设置预留检查井时,预留管管端应采用砖块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起用。(8)沟槽回填应在水泥砂浆和混凝土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80%后进行,并要求对称进行,其密实度与路基要求一致。回填材料和回填方式应符合上述GB50268-2008规范和CJJ143-2010规程的要求。(9)排水管道施工过程中需与其它综合管线施工密切配合,确保所有管线平面和竖向布置合理。(10)污水管道应根据GB50268-2008规范按无压管道进行严密性试验,排水管的密闭性检验还应符合CJJ143-2010规程的要求。(11)凡接入本工程的污水应在进行了预处理并达到城市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后方可接入。(12)本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