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1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2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3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4页
第11课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解析版)学年九年级历史下册课后培优练(部编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装…………○……○…………内…………○…………装…………○…………订…………○…………线…………○…………※※请※※不※※要※※在※※装※※订※※线※※内※※答※※题※※…………○…………外…………○…………装…………○…………订…………○…………线…………○…………试卷第=page1010页,总=sectionpages1010页第11课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本课重点新经济政策的实施本课难点对斯大林模式的评价一、选择题1.观察下图,其中1921-1925年粮食产量迅速增长的主要原因是()沙俄[苏俄(联〕]粮食产量变化曲线图A.废除农奴制 B.“一五”计划超额完成 C.农业集体化的开展 D.新经济政策的实施【答案】D【详解】根据图片信息,可知1921-1925年苏俄(联)粮食产量不但增加,这一时期通过实行新经济政策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D项正确;1861年俄国通过农奴制改革废除了农奴制,排除A项;苏俄(联)“一五”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工业成就最突出,排除C项;农业集体化在一定程度上伤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不利于农业生产的发展,排除C项。故选D项。2.1921年,美国青年阿曼德哈默成为第一个获得苏俄石棉矿特许经营权的外国人。他获此经营权源于苏俄的()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 D.戈尔巴乔夫改革【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1921年推行的新经济政策明确规定经国家无力经营的行业通过租借制或租让制的形式让给有能力经营的主体,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在1921年截至,排除A项;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指的是斯大林模式,时间还没有到,排除C项;戈尔巴乔夫是在赫鲁晓夫打开改革大门之后,时间不符合,排除D项。故选B项。3.列宁指出:“商业不完全是资本主义的邪恶,它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同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我们今天还不能越过商品经济的发展。”集中体现列宁这一思想的政策是()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两个五年计划建设 D.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苏联模式)【答案】B【详解】三年国内战争时期,苏俄的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激化了国内矛盾。随着国内战争的结束,1921年列宁废除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新经济政策,把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同市场、商品货币关系直接联系起来,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巩固了政权,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在三年国内战争时期实行,排除A项;两个五年计划建设与斯大林有关,排除C项;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与斯大林有关,排除D项。故选B项。4.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苏联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到1927年俄罗斯联邦就有672所中等技术学校.此外还成立工农速成班,报收未受过中等教育的工人和青年农民。这种做法的主要目的是()A.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 B.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C.完善新经济政策 D.冲破西方技术封锁【答案】A【详解】根据材料提供时间“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1927年”可知,当时正处于斯大林时期;结合所学知识,斯大林时期,主张优先发展重工业,这一时期“大力发展中等技术教育”“成立工农速成班”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适应工业化建设的需要,A项正确。促进中等技术教育普及是材料中这一做法的目的,但不是主要目的,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在于20世纪20年代中后期逐渐瓦解,于1928年完全瓦解,排除C项;冲破西方技术封锁并不是材料中这一做法的主要目的,排除D项。故选A项。5.1918-1921年,为了保卫和巩固新性的苏维埃政权。布尔什维克党领导下的工农联盟,经历了“战时共产主义”时期的军事联盟和新经济政策时期的经济联盟两个阶段。这说明苏维埃俄国()A.国内主要矛盾发生变化 B.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C.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 D.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答案】A【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得,苏维埃俄国推行的政策由战时共产主义变成新经济政策,主要是因为国内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之前主要是针对战争而采取的非常政策,到新经济政策时主要是和平时期,主要任务是发展经济,A项正确;“意识形态对立正在消失”说法太绝对,排除B项;“政权拥有新的阶级基础”表述错误,前后的阶级基础都是一样的,排除C项;“建设道路探索有待突破”表述错误,排除D项。故选A项。6.1922年,政府通过《土地法令大纲》,允许农民自由使用土地和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这反映了当时苏俄实行()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 D.苏联模式【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和材料“1922年,在苏维埃监督下出租土地和雇佣工人”可知,这是社会主义和市场相结合,体现的是新经济政策,它使受战争破坏的国民经济迅速恢复,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排斥市场和货币,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是土地公有,排除C项;苏联模式在1936年而不是1922年形成,排除D项。故选B项。7.下表是苏联“一五”计划、“二五”计划时期工农业产值增长情况简表。它主要反映了苏联()A.商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 B.重、轻工业与农业协调发展C.生产的计划性明显提高 D.农业为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答案】D【详解】根据表格数据可知苏联两个五年计划优先发展重工业,农业为工业化建设做出贡献,D项正确;材料表格体现的是重工业、轻工业、农业的发展情况,排除A项;由表格数据可知重工业快速增长,农业出现负增长,没有协调发展,排除B项;材料不能体现生产的计划性明显提高,排除C项。故选D项。8.有学者分析某一经济政策时说:“农民们被准许在公开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私人可以经营小商店和小工厂。对列宁来说,这一政策只是暂时的退却。”这一政策指的是()A.战时共产主义 B.新经济政策 C.斯大林模式 D.社会主义工业化【答案】B【详解】依据所学知识可知,新经济政策用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允许市场流通,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是不允许有市场交易的,排除A项;斯大林模式涉及政治、经济模式,排除C项;社会主义工业化与市场上出售他们的农产品无关,排除D项。故选B项。9.1921年3月21日颁布实施的一项政策法令。法令规定“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这一政策是指()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 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运动 D.工业化运动【答案】B【详解】依据题干材料“1921年”“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允许使用雇佣劳动力和出租土地,农民可以自由买卖纳税后的剩余产品,实行自由贸易;允许私人经营中小企业;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可知,这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1921年,苏维埃政府开始实行新经济政策。注重利用商品和市场的关系发展经济,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于1918年,排除A项;农业集体化运动是在20世纪30年代初实行,排除C项;工业化运动是在斯大林上台后进行的,排除D项。故选B项。10.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某种政治经济模式,有学者认为,从富国强兵的角度来说,成绩是辉煌的,但从社会的全面发展来说,是不成功的。该“模式”的“不成功”是①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失调②生产产品品种少、质量差③损害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④浪费了资源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③④【答案】D【详解】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苏联的模式就是斯大林模式,该模式虽然起到一定的积极性,但是存在严重的弊端,主要是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重工业与农业发展比例失调;实行计划经济体制,生产的产品种类少,质量较差;由于苏联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模式,不仅浪费了资源,还损坏率农民的积极性,①②③④符合题意,D项正确;排除A、B和C项。故选D项。11.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苏联模式最终形成的事件是()A.1936年苏联新宪法颁布 B.斯大林成为苏联领袖C.工业化基本实现 D.农业集体化基本完成【答案】A【详解】根据题意可知,1936年,苏联通过新宪法,标志着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这一体制历史上被称为斯大林模式。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但存在严重的弊端,A项正确;斯大林在1924年成为苏联最高领导人,排除B项;1937年第二个五年计划完成,苏联工业化基本实现,排除C项;苏联基本上完成了农业集体化的时间是1937年,排除D项。故选A项。12.1921年春,面临严重的社会危机,苏维埃政府作出了政策调整,由此()A.苏维埃开始实施新经济政策 B.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C.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十月革命 D.苏联开展了农业集体化建设【答案】A【详解】1921年,为解决国内面临的严重社会危机,列宁领导的苏俄放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行新经济政策。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A项正确;俄国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在1917年,排除B项;在列宁领导下举行十月革命是在1917年,排除C项;苏联开展农业集体化建设是在1927年,排除D项。故选A项。13.抓住关键词是把握历史事件的重要方法。与“1921年”“苏维埃俄国”“列宁”“粮食税”“实行自由贸易”“巩固工农联盟”几个关键词直接相关的历史事件是A.斯大林体制 B.新经济政策 C.农业集体化 D.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答案】B【详解】根据所学,1921年苏俄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推行新经济政策,B项正确;1921年没有斯大林模式和农业集体化,排除AC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实行余粮收集制,排除D项。故选B项。14.下边是某次辩论中辩论双方的观点。双方辩论的是哪国经济体制的影响?()正方:它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反方:它造成该国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A.列宁领导下的苏俄 B.斯大林执政时的苏联C.罗斯福执政时的美国 D.卡达尔领导下的匈牙利【答案】B【详解】根据“使该国在较短时间内跻身于工业化国家的行列”、“造成该国经济部门发展的严重失调和农业长期停滞不前”并结合所学内容可知,这是对苏联斯大林模式的描述,B项正确;此时这种体制是在斯大林执政时期的苏联,不是列宁领导下的苏俄,更和美国、匈牙利无关,排除ACD项。故选B项。15."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以用来改善自己的经济,也可以用来提高个人的消费,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允许在地方经济流通范围内实行交换。"俄共(布)的这一决议()A.粉碎了外国的武装干涉,巩固了政权B.缓解了危机,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C.推动了两个五年计划的落实D.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形成了苏联模式【答案】B【详解】根据“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全权处理”可知,这是苏俄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新经济政策利用商品和货币关系来发展生产,促进了苏俄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B项正确;A项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影响,排除;CD是在斯大林时期,排除。故选B项。二、综合题16.了解社会主义发展史,对于我们更好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具有重要意义。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从空想到科学)材料一在《共产党宣言》中,马克思和恩格斯系统、集中阐述他们的观点:“消灭私有制”,“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由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然后“一步一步地夺取资产阶级的全部资本,把一切生产工具集中在国家即组织成为统治阶级的无产阶级手里,并且尽可能快地增加生产力的总量”;而且,共产党人不屑隐瞒自己的观点和意图。他们公开宣布:他们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摘编自秒懂百科《共产党宣言》(1)依据材料一,《共产党宣言》中指出无产阶级怎样才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宣言”的发表产生了什么历史影响?(从理论到实践)材料二列宁还看到,已经进行了三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深重灾难。从国际范围来说,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在战争中互相厮杀,削弱了彼此的力量,使得俄国无产阶级有可能突破俄国这个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取得革命的胜利。——摘编自陈之骅《纪念俄国十月革命90周年》(2)材料二中的“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是指什么?俄国十月革命与以往的革命相比,性质有什么不同?(在探索中前进)材料三社会主义究竟是个什么样子,苏联搞了很多年,也并没有完全搞清楚。可能列宁的思路比较好,搞了个新经济政策,但是后来苏联的模式僵化了。——邓小平材料四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对于绝大多数俄罗斯人民来讲,它是一场真正的悲剧。——俄罗斯总统普京(3)材料三列宁在建设社会主义探索时实行的新经济政策为什么说“思路比较好”?(4)材料四是针对哪一事件而说的?它与材料三中的“苏联的模式僵化了”存在什么关系?这对当时的世界政治格局带来了什么影响?(走出中国特色)材料五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习近平(5)依据材料五指出,我们现在走的正确道路是什么?在此之前,中国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存在什么失误?哪一事件开启了我国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伟大征程?(6)学习上述材料,结合你的见闻,请谈谈你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识。【答案】(1)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或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影响: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地发展。(2)同盟国与协约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4)苏联解体。苏联模式僵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美苏对峙局面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左”倾错误(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体实践相结合的产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在总结前人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为追求目标的美好社会。等等(自圆其说,言之有理即可)【详解】(1)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知,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或推翻资产阶级统治,进行无产阶级革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从此,无产阶级的斗争有了科学理论的指导,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兴起并蓬勃地发展。(2)第一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国家两大集团——同盟国与协约国之间为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和霸权而进行的首次世界规模的战争,所以“两个帝国主义国家集团”指同盟国与协约国。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3)十月革命后,在苏维埃俄国内忧外患,经济苦难的情况下,苏俄政府实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广大老百姓极其不满。后列宁同志经过充分考虑,在1921年3月开始实行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新经济政策。新经济政策的重要内容是以征收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并且允许外资企业和国家暂时管理无力经营的企业,恢复商品货币关系进行调节生产的作用。这使小农经济占优势的苏俄找到了向社会主义经济阶段过渡的道路。新经济政策从国情出发,调动了生产者的积极性,迅速缓解了危机,巩固了工农联盟,促使国民经济稳步发展。(4)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一夜之间分崩离析,这是20世纪最严重的地缘政治灾难”可知事件是苏联解体。第二小问,苏联模式的特征是:高度集中的经济体制——指令性计划有高度集中性、全面性和强制性的特点、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高度集中的文化和意识形态管理体制。这种模式在特定的历史条件下曾起过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以和平与发展为时代主题的条件下,从总体上看,已经日益不适应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需要了。苏联不能根据不断变化的条件完善和改革本国模式,兴利除弊,致使这种模式日趋固定化和僵化,直到最后丧失生命力。故苏联模式僵化是导致苏联解体的历史根源(或根本原因)。第三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苏联解体,美苏对峙局面结束,两极格局终结,开始向多极化趋势发展。(5)第一小问,依据材料可知,我们现在在走的正确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第二小问,依据所学知识可知,由于缺乏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经验,缺乏对经济发展规律和中国基本情况的深刻了解,党在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严重失误是“左”倾错误(或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文化大革命等“左”倾错误)。第三小问,1978年底,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这次会议彻底否定了“两个凡是”的方针,重新确立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停止使用“以阶级斗争为纲”的口号,作出把党和国家的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