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_第1页
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_第2页
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_第3页
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_第4页
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意识的传达与生态哲学的世界观贾平凹《带灯》的生态反思主题

贾平凹是一位具有自觉生态意识的作家。他的生态意识是建立在追求现代物质文化和社会保障的基础上的,在对社会发展的日益关注下,他逐渐得到改进和意识的丧失。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江浙日记》,贾平凹反思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问题,贾氏认为经济要发展,必然破坏生态环境,只有用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物质财富,才能保有或再造生态平衡。《废都》和《怀念狼》,贾平凹从人性反思的角度,深层次的传达他的生态理念,建立和谐社会,必须以自然健康的人性完善为基础。新作《带灯》,其对生态观念的理解更加具体,从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等多个层面,系统地传达他的生态理念。中国生态哲学的先驱余谋昌认为,“地球生态是自然生态、社会生态和精神生态三者相互作用统一的整体过程,我们需要从三者的相互作用中去理解和认识世界,这是一种生态哲学的世界观”。(1)在中国社会的最基层,物质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造成的自然生态和政治生态以及人的精神生态问题,是当下中国最急迫的问题。作为一个具有时代敏感的作家,贾平凹从基层社会诸多矛盾中,从基层政府和老百姓的关系维系中,探寻人们精神生态失衡和政治生态问题背后的文化渊源,这或许是思考和探寻发展瓶颈的一个突破口。《带灯》的故事背景发生在樱镇,但这个樱镇不是贾平凹早期作品中有着优美自然风光未经开化的山野之地。它是“开发的年代”的中国的山乡僻壤,在这里我们也能见证历史“发展”的印记。在80年代改革初期,贾平凹在商州这块山野之地写人们观念领域里的变化,那时是带着欣喜的热情去记写时代变革中的声浪。如今,改革开放三十年过去了,与樱镇隔着一条莽山的华阳坪趁着改革之风发展了,但同时也带来发展的危机。华阳坪成长为一个大矿区,数不清的“劳力和资金往那里潮”。华阳坪的经济是发展了,可是原本的青山绿水,却变成了如今的残山剩水。华阳坪发展的缩影,引发了作者对自然生态问题的反思。在物质文明飞速发展的当代背景下,工业文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滋生了人类绝对中心主义的思想观念。在“人们都发了疯的要富裕的”(2)发展进程中,“美丽与富饶”(3)这一相反相成的辩证观念说明:人愈是想要改变自然和现实,愈是脱离原本的自然和现实。“人类越是扩大自己的知识和力量,其危险程度愈大”(4)。在过度开发的年代,从华阳坪到樱镇,人们在开发的浪潮中,逐渐远离身处的自然,远离原本依存着的民间文化,甚至失去自我,发展带来了自身的发展困境。正是在对这一切事实的近乎实录的描述中,贾平凹通过《带灯》提出疑问:“不发展是不是最大的开发呢”?(5)这并非一个作家冲动的情绪表达,而是具有鲜明生态观念的知识分子在现阶段中国发展背景下对发展引发的诸多社会问题的反思。在作品中,“樱镇的开发问题”,在表面的自然生态危机的背后,是人的精神生态的变异;而社会生态和政治生态问题的背后,则是文化生态的失衡。如何更好地开发,如何既能提高人们的生活水平,又能最大利益的保护社会整体生态的平衡,是贾平凹在现代背景下关怀人类,关注生态的一个重要方面。具体在作品中,贾平凹通过诸多的文学隐喻,形象的传达他对生态问题的反思。在《带灯》中,樱镇东岔村十三户人家的男劳力到华阳坪打工,回来后都患上了矽肺病。矽肺病是因吸入大量含结晶型游离二氧化硅的岩尘所引起的尘肺病。东岔口的矽肺病患者要么丧失劳动能力,要么瘫痪在床。原本打算挣钱盖房的毛林,现在却需要卖房看病。贾平凹在《带灯》中关于矽肺病的事实说明,人们破坏自然生态平衡的同时,自然生态会以更大的破坏力反射到人们身上。同时,毛林等十三户人家的事实其实也是一种隐喻,人们可能需要更加惨重的代价和巨大的物质财富才能保有原本被破坏了的生态平衡,破坏容易,但在破坏的基础上重建会更难。樱镇镇西街的村长元老海曾带领村民阻止经过樱镇的高速隧道的开凿。高速路线路的改变并没有阻止樱镇“开发”的大局势。在小说中有颇富象征意味的一个情景,“在元老海带领几百人阻止开凿隧道时,皮虱飞到了樱镇”(6)。至此以后,樱镇中人,不论干部,还是老百姓,都身受皮虱瘙痒之苦。皮虱暗含隐喻。皮虱是从经济蓬勃发展着的华阳坪飞过来的,皮虱的本性是吸食人的精血的,所以,从华阳坪飞过来的皮虱就隐喻着发展所带来的看不见的却使人人深受其害的负面因素。皮虱是发展的病灶的隐喻。发展既可以使人物质富裕,但同时,伴随发展而来的是人人摆脱不了的痛苦。随着镇政府经济发展方向的转移,樱镇也开始引进大的工厂,伴随着樱镇的开发,“毁掉了梅李园,连着梅李园一直到坡跟的那些杨树林子,柳树林子,樱树林子都毁掉了”,这个被称为“秦岭樱驿玉井莲,花开十丈藕如船”(7)的地方再也不复旧时的容貌。二、叙事结构的对比社会越发展,人的内心越恐慌不安。单凭财富的积累、社会的繁荣,以及技术的进步都不足以解决人类社会的根本问题。“一切不安的根源在于人缺乏对自己身内价值的认识,人类应该由‘外部空间’的开拓转向‘内部空间’的探索”(8)这是说,人类的幸福问题,除了物理和物质的外部尺度,还有一个属于精神和心理领域的内在尺度。精神价值和精神取向是人的内在规定性,财富、物质是人得以存在的外部条件。人的存在本质上是属于精神的,也就是说,人应调整自己的精神取向,开掘自己的精神潜能。这就是在生态观念中所谓的“人的革命”。用人自身所具有的精神的正能量来抵御工具理性下人的精神世界的变异,或可推动世界的进步。如若精神的提升落后于物质的繁荣,或是物质的强大力量成为统治人、压抑人的工具,人的精神世界就会变异,人的精神生态就会失衡。带灯是贾平凹在现代背景下塑造的贴近现实,又具文学想象的农村基层干部形象,也是作品中唯一一个近乎理想的人物,但正是这一理想人物,在强大现实的压抑之下,导致了人物的精神分裂,成为夜晚里的梦游者。小说围绕带灯从两个层面展开,一是带灯写给元天亮的信件,透露带灯作为知识分子的精神追求;另一方面是以综治办主任的身份,围绕带灯的日常工作展开,透露出樱镇在发展过程中的种种社会世相,原生态的揭示基层政府与老百姓之间的关系存在。在作品的叙事结构中,我们能感受到两种不同的叙事风格,一种是抒情的,通往的是主人公的精神世界;一种是笔记体的,近似于工作日志的方式。两种不同的笔法,展示一个人的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歧。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交合,呈现的是健康的人生状态和生命存在,精神世界和现实世界的分道扬镳,我们感受到的就是充满苦楚的分裂的生命存在。因此,我们也能感到贾平凹在这个作品中为什么会用两种笔法的良苦用心,在他的小说世界中,不论《秦腔》,还是《带灯》,其叙事与叙事背后的精神意蕴都是重合的。具体到带灯身上,我们可从带灯给虚拟的精神恋人元天亮的27封短信看到主人公的精神诉求(只是手机短信,并不祈求回复,更加说明,写信其实只是一种精神或情感的抒发)。在这些短信中,我们看到的是带灯对大自然的向往,对田园闲适生活的渴望:“人多了不嫌多,人少了不寂寞,经营家园拂尘扫地。院里落几枝枯叶,屋里放一杯茶水,正午你推门进来,咱们相视如太阳展眉。傍晚你依火坐在小屋,吊罐里的蘑菇汤咕咕嘟嘟讲述着这一天的故事,而从你指间和唇间飘出的香烟是我长夜的食味”(9),恬淡的心态,宁静的画面,带有知识分子的田园、浪漫的情怀抒发。这背后是现代重负之下知识分子逃离现实生存的精神诉求。带灯注定不可能从现实中逃潜,现实对于带灯来说,是一个必然的掣肘,她具有综治办主任的身份,主要工作是维稳。既要维护政府在基层的政策,又要处理和平息老百姓对政府政策的不满。政府制定各类政策本就是为老百姓的利益,是维持稳定的,可现实的农村,上访又是老百姓自己维系权益、获取社会公正的手段。正是在这一老百姓和基层政府的矛盾中,允许上访,就有违稳定的秩序,压制上访,又压抑老百姓的权益。而这一中国农村的普遍现实并不是个人的力量所能解决的。作为最基层的政府人员,她看到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但她的力量是有限的,不能及时解决矽肺病人的生活补助;她能想到引资带来的发展危机,但她也无力阻止;看着和自己多年的老伙计贫病而死,却只能伤心;最后在阻止因引资而发生的村民之间的暴力冲突中,悲剧性的成为官场的替罪羊。带灯,其经历和其姓名一样,具有隐喻性。带灯,原名是萤,夜里自带小灯夜游。带灯最后也患上夜游症。“带灯夜游”本身就是精神分裂的一种说明,正如贾平凹在小说的扉页概括的:“火焰向上,泪流向下”(10),带灯的精神世界是澄明的,但却只能在暗夜里带灯夜游,这是在现实世界中压抑和无奈的表现。如果将带灯和引生作比,不论是自断尘根还是带灯夜游,在文化溃败、人性毁坏,生态环境问题频出的当代背景下,如果说,阉割是一种抗争的话,那么“带灯夜游”,突显精神清醒者抗争无力后逃避现实的无奈。带灯的精神分裂包含着贾平凹在当下中国农村过度发展的背景下,突出时代和体制对人精神压抑所造成的人性变异的思考。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经济本身所具有的巨大吸引力也激发了政府官员和老百姓的贪欲思想。算计、利己和贪欲,是与传统礼俗制度下的仁义礼智是相违背的。贾平凹在《带灯》中,第一次逼近底层权力拥有者的精神世界的异化。镇党委书记,处于樱镇权力顶尖的位置。他“抓大事、谋大计,大事是坚决‘维稳’,大计是引进因污染严重而被发达地区否决的‘大厂’,不是干出一般的政绩,而是干出轰动全县、影响樱镇全局和未来政绩”..(1.1)。这种不顾地方发展的需要,打着“开发”的大旗,通过权力来满足个人的政治野心,从乡长秘书到如今执掌一镇之权的书记,其仕途的发展就辩证的说明权利与野心的辩证关系:权力催生个人野心,野心激发起谋权的欲望,并在更大权力下满足更多的欲望。当权力成为谋私的手段,权力的异化,首先是唯权者精神世界的异化,其对人民对社会的危害将是触目惊心的。拥有权力者没有获得更大的权力,对权力的不满足也会使其精神异化。马副镇长也有对权力的野心,在权力面前的焦灼和无奈使其内心变态,马副镇长治疗焦灼欲望的手段是熬煮胎儿。这一情节背后的隐喻,恰恰将欲望与“吃人”联系起来。其在现代背景下,欲望的怪诞化其实正是这一荒诞社会现实的真实隐喻。在触及底层官员的内心世界时,作者将其放在“权力”欲望下剖露其精神世界的异化。作者笔下的老百姓的贪欲也是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被催生和激化的。“昆虫才是最凶残的”..(1.2),在小说中,作者记叙蚰蜒吸食瓢虫的经历,蜂肢解小青虫的事实。作者虽在写昆虫,但何尝不是在映射人间之事呢!官员对权力的欲望和野心,不就像蚰蜒的贪婪吗?普通人欺强凌弱的现象,不就似青峰般霸道吗?元斜眼专寻在大矿区打工的人来赌博,在其赌输之后,找包工头强行霸占其工资,贪欲在个人身上以强取豪夺的方式呈现。贪欲极端表现在元老大弟兄和换布兄弟为在引资建设上多挣钱,最后发生群众性的械斗事件。不仅小说作品,其实在现实生活中,因贪欲而引起的争斗和暴力,是发展的最大威胁。贪欲造成人们精神生态的失衡。三、文化的发展与法制的健全《带灯》集中反映了基层农村发展过程中所带来的不平衡和不公正的社会现实。乡村社会秩序之下公平、正义的缺失,引发了现代中国农村非常普遍的社会现象——上访。上访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个人与政府的对话方式。老百姓上访的诉求在于个人不相信基层政府的执政能力和公正水平,企图得到更高一级政府行为的干预。上访现象映射当下中国社会的制度隐忧和文化缺失问题。与《秦腔》《古炉》不同的是,贾平凹在《带灯》中不是通过村民的视角反映当下农村的自然生态与精神生态问题,而是通过基层政府工作者的视角,将农村、农民命运写作延伸到与基层政府的联系中,但贾平凹并非要去批判政府,而是借助基层政府工作者的视角,发现问题,反映现实。综治办是基层政府机构,综治办的主要工作就是联络和协调上访人员,维持社会稳定,但却并非法律机构,没有全权的法律裁定能力。“综治办就是国家法制建设中的一个缓冲带”..(1.3),说明在中国当代背景之下,法制还未得健全,导致社会不公正之风的盛行;当代社会,私欲的膨胀,又加大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冲突,而这种利益冲突没有相对合理的法制解决,或人们的法制意识又比较薄弱,导致人们对政府的诉求增多。上访事件频发,引发社会不安定因素。在小说中,作者借带灯之口,说出了上访背后的文化渊源和文化冲突。中国传统上是乡土社会,“乡土社会是礼治的社会”,“礼”是社会公认的行为规范,已成为一种根深蒂固的传统和仪式。“维持礼俗的力量不在于身外的强制,而在于身内的良心”..(1.4)。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的认同感成为一种在社会更替中礼教延续下来的方式,从而将道德安置于每个人的内心。现代社会,是法治社会。法治和礼治的不同在于“礼治是对传统规则的服膺”,“法律规范是一种公共约束力”..(1.5),要靠国家政治权力来约束人的行为。在快速发展的年代,社会需要法治,需要强有力的外在社会规范约束人的思想和行为,现代法治可以催生更加平等和民主的现代社会环境。在樱镇快速发展的进程中,“礼治”遭到破坏,“法治”未得健全,综治办作为政府的行政机构,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