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论审判权独立的价值要素
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一把双刃剑,它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经济利益,也给人类带来了自由、正义、正义和道德等普遍价值的巨大损害。西方社会学家弗洛姆指出,资本主义社会的发展是基于破坏和破坏道德、自由和正义的价值。如果道德、自由和正义的价值逐渐被破坏,社会就会面临解体的可能性。当然,一个社会进步必然会消耗道德、自由和正义的资源。[1]但是如何促进这些资源的再生,审判权给出了答案,审判权的独立是社会道德、自由、公平正义的再生机器,审判权的独立与否也关系到这些价值的实现程度。一、独立行使审判权原则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是指,非经司法机关的审判,不得剥夺任何人的生命财产和自由。这一原则起源于资本阶级反对君主专制的资产阶级革命时期。商品经济的发展要求市场和人身的自由,但是封建君主仍然可以通过权力肆意剥夺臣民的生命财产和自由,独立行使审判权是反对君主专制的一个有力武器。随着资产阶级革命的胜利,独立行使审判权这一原则,在西方得到了确立。这一原则,主要包括两个价值要素,一是法院独立,二是法官中立,其中法院独立是审判权独立的初级形式,而法官中立是审判权独立的高级形式。[2](一)权分立,制衡以保证行政权合法性审判权是和行政权、立法权相并列的权力,三权分立和制衡,才能保证行政权合法的活动边界,不侵害公民权利。。法院独立又可以分为内部独立和外部独立。1.审案法官的独立性内部独立是指司法体系内部运行的独立,具体包括法官独立和法院之间的独立。法官独立是指法官依据法律的规定,对于审判的案件,有独立行使审判权的权力,不受其他法官的态度和行为的影响。在实践中,在法官之间可能因为同事关系或者亲戚关系等各种关系,给正在审案的法官打招呼和送礼等手段,使审案法官不能公正的审案。内部独立的第二层意思是法院之间的独立。法院之间的独立是指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到上级法院、同级法院和下级法院的影响,我国法律明确规定各级人民法院之间的关系是监督和指导的关系,而不是领导和被领导,命令和被命令的关系。[3]具体而言,最高人民法院监督和指导地方各级人民法院包括专门人民法院的审判业务工作,而高级人民法院监督和指导下级人民法院工审判业务工作,层层而下,依次类推,各级人民法院在行使审判权的时候不受其他法院的影响,同时各级法院之间在进行审判工作要维护自觉审级独立。2.影响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的因素外部独立是指人民法院只依据宪法和法律的规定审理案件,不受到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行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基于某一特定的目的,也可能会通过自己的影响力向法院施压,特别是官员运用手中的权力,通过胡乱指示等手段向法院施加压力,还包括商业资本家通过金钱贿赂收买等手段影响司法审判,此外对于社会影响重大的案件,一般会经过新闻媒体报纸的报道,形成巨大的舆论压力,法院和法官都要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这些都是对法院独立行使审判权受到的外部影响因素。(二)对当事人保持诉讼距离的要求法官中立是指法官在原告、被告发生的争执之间保持一种超然的、无偏私的态度和地位,与各方当事人保持同等的诉讼距离。中立不仅是对法官能力的一种要求,也是对法官道德品性的一种要求。法官中立包括主观上的中立和客观上的中立,主观上的中立是指法官不因个人利益等事项而对诉讼的一方当事人进行偏袒;客观上的中立是指法官的言行在客观上能够让人感受到中立。[4]1.诉讼回避的情形主观上的中立就是指回避制度。回避是指当案件的当事人和承办案件的法官存在某种关系,而这种关系可能会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判,故该法官应该回避,回避的方式有当事人申请回避和承办法官主动申请回避两种方式,回避制度主要为防止法官偏私而进行不公正的审判,按照我国的法律回避包括3种情形,一是因特定关系的存在而回避的情况;二是因审判人员的不正当行为引发的回避情形;三是重审回避。为保证法官主观上的中立和案件的公正审理,我国法律做出了充分的规定。2.不能发表声明进行偏执法客观上的中立是指言行中立。言行中立是指法官在案件判决作出前和判决作出后,不得发表言论进行偏袒。言行中立可以分为未决案件的中立和已决案件的中立两种形式。(1)判决呈现出当事人达成调解意愿并以信任权在未决案件中,案件正在审理当中,法官如果做出相关评论,说明法官已经形成了某种预断,丧失了法官审判的中立性,同时也损害了当事人得到公正审判的权利,因为法官发表言论只能在经过审理和评议后,在判决书上呈现出来。最高人民法院2010年《法官行为规则》第40条规定:“在调解过程中与当事人接触,应当征询各方当事人的调解意愿;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可以分别与各方当事人做调解工作;在与一方当事人接触时,应当保持公平,避免他方当事人对法官的中立性产生合理怀疑。”同时第84条规定:“接受新闻媒体与法院工作有关的采访,要接受新闻媒体采访必须经组织安排或者批准;在接受采访时,不发表有损司法公正的言论,不对正在审理中的案件和有关当事人进行评论,不披露在工作中获得的国家秘密、商业秘密、个人隐私及其他非公开信息。”(2)重新解释判决不充分的原因在已决案件中,如果法官对已经审结的案件进行评论,将产生重大的影响。首先,对已决案件进行评论,表明该案判决不够充分,需要再行补充说明理由,给人以不信任感,间接损害了法院的权威;其次,对已决案件的评论,就是间接的支持一方当事人,成为事实上的诉讼辩护者,可能引起当事人的上诉;最后,这种言论可能会影响到二审或者再审法官的判断,从而影响到下一审判程序中法官的独立性。二、司法部门在法律上是独立的(一)诉讼成本过高、国家权力缺失按我国现在的政治体制结构,司法机关是依附于行政机关的,司法机关的财政拨款和人事安排权由行政机关掌握,这种机构模式产生的影响是当司法机关不听命于行政机关时,司法机关将很难获得财政拨款,难以生存,同时法官升迁也没有希望,为了对自身有利,处于服从地位者将不断的逢迎掌握其命运者,完全听从后者的命令,历史的经验不断的说明,当一个人必须听命于另一个人,前者惧于的淫威,会慢慢的养成服从的品质。这种司法机关受制于行政机关的政治体制的构造反映在法院内部的表现是上一级法院领导下一级法院,上级法院通过指示建议监督等方式形式实质的领导权,同时法院的领导掌握下层职工的升迁和福利,所以下层不得不听命于上层领导的意见。没有经济和身份上的独立就没有法官人格的独立,也没有司法的独立。(二)审判权不受公权机关的干涉我国宪法第一百二十六条明确规定:“人民法院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审判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除此之外,如果一个经过相关媒体报道而引起社会轰动的案件,法官是否能够完全忽视社会舆论的巨大压力而保持公正审判呢?法律明确规定了法院审理案件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这属于列举法,暗含着可以受到党委、人民代表大会和政协机构的干涉,宪法和法律是法官最高的上帝和唯一的信仰,除此之外,其他机构都不得干涉法院的审判权,虽然人大是法院的产生机关,法院对人大负责,但是这也仅限于定期的咨询和汇报之时,当人大代表在非定期的期限内对于某个案件的质询则是对法院审判权的干涉。另一方面,党委的职能是政治领导和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对法院的干涉不属于这3大方面,政协的职能是参政议政,对法院审判权的领导也不属于参政议政。面对外界舆论的巨大压力,法官一方面应当自觉接受法律监督和社会监督,但是也应当避免司法审判受到舆论的绑架,从而影响到案件的公正审判,法官审理案件的依据只能是宪法和法律。(三)双方当事人是否在承包地成立法院,其法官的隐秘性当存在法官应当回避的情形,法官应当回避,前提是如何发现这种应当回避的情形呢?由于一方当事人对另一方当事人的信息不对称,想要知道另一方当事人是否和承办案件的法官具有关系,存在很大的困难,及时发现也有很大的交易成本。比如说,一方当事人原先和法官是没有什么关系的,但是当事人为了打赢官司,私下会见承办案件的法官,向其提供某种物质利益,比如请客吃饭送礼等,由于是在私下场所,其隐秘性使得另一方当事人很难得知,即使知道也会付出很大的交易成本。是否具有相应制度来避免当事人和法官发生某种关系呢?或者能够让一方当事人及时准确地知道当事人和法官之间有没有这种关系?(四)审判限制的限制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和在案件审理完结后,法官的的言论自由的界限和尺度是什么?法官是否有权在判决书没下来之前在微博上,家里面等各种场合发表对正在承办案件的看法?法官是否有权在审判结束后在相关研讨会,论文学术上发表对此案的看法?这需要一个标准,没有标准则可能越界,有越界则有违法和不公正的审判。三、在中国,司法部门独立行使专法权的方式(一)把审判权收归国家鉴于现行体制使法院在人事任免权和财政经费上受制于地方,故改革的重点是突破地方保护主义的限制,使审判权真正成为国家的权力而不是地方的权力。根据我国《宪法》和《人民法院组织法》的相关规定,法院院长由地方人大选举,而法官则有院长提名,由地方人大常委会任命,而实践中的情况是地方党委起了决定性的作用,由地方党委酝酿提出院长和法院候选人选,然后向人大提名任命。鉴于此,有必要把属于国家主权的司法审判权收归国家,由全国人大常委会任命,但目前全部实现这一目的还有一定的困难,可以把省一下的法院院长和法官的任免权给省级人大,由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人民代表大会大会行使法官任免权。等条件成熟了再收归全国人大。另一方面,我国从90年代开始实行分税制改革开始,地方和中央开始“分灶吃饭”,地方法院的经费由地方政府的财政保证,这样地方政府的财政情况好坏直接关系到法院工资福利的发放,使得地方法院主动保护地方利益,因为只有先保证了地方利益才能实现自身利益,使本该独立行使的审判权受到地方主义的限制。故有必要实现地方法院的经费有中央保证,具体的做法是最高人民法院汇总全国法院的经费预算,然后提交全国人大审议通过后,由中央财政部门拨款给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法院再逐级下发。但实现这一点尚有困难,可以从省一级做起,地方法院的经费由省级财政负责,在积累经验和条件成熟时收归中央,由中央财政统一负责,摆脱地方保护主义对审判权的干预。[5](二)加强对法官的监督,让法官成为环境的环法官的独立首先是人格的独立,这需要一些制度来保证。首先,实行严格的法官任用制。一方面,各级法院的法官均由中央任命,从而保证法官不受到地方干涉和影响。另一方面要求法官精通法律,熟悉业务。其次,实行法官职位终身制和惩戒制度,除非受到弹劾或者依法被判定有罪时才可以罢免。法官在贪赃枉法,徇私舞弊,失职渎职的时候,对其进行严格的惩罚。第三,实行法官任职专职化和中立制度,法官已经录用,不得在其他部门从事职业,比如行政机关,立法机关等。第四,实行法官高薪制度,包括退休前的高薪福利和退休后的高薪福利两个部分,优厚的待遇使法官不为物欲所动,专心一致努力工作,所谓高薪养廉。第五,法官不受民事起诉的豁免权,对于法官在审判中所发表的言论以及所做的一切行为,均不追究法律责任,以免除他的后顾之忧,便于他放心地行使独立审判权,不受到外界的影响。[6]最后,实行自由心证制度,法官必须根据自己的良知和经验作出判断,这是实现法官独立审判的重要条件。(三)法院内部设立机构进行审判权案件力司法实践中,一方当事人和承办案件的法官之间的关系另一方当事人难于发现,或者发现了也会承担很高的发现成本,对于此,可以设计一定的制度来减少偏私造成不公正的审判。可以在法院内部设立一个机构,专门负责调查当事人和法官的有没有足以影响案件审判的某种关系,当有这种关系时,法院必须另换法官,当没有这种关系时,则书面对申请的当事人作出回复和拒绝的理由。也可以设计一种制度,由一方当事人自己调查另一方当事人和承办案件的法官有没有某种足以影响案件公正审判的关系,如果发现有,则当事人的调查费用由另一方当事人和承办案件的法官承担。[7](四)影响判决的审判基于法官言论可能对案件的公正判决有重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对法官言论作出一定的限制。首先,在案件审理过程中,当判决书尚未出来之前,法官不得发表有关对本案看法的言论,因为这些法官如果在案件判决尚未作出前就作出评论的话,就是对案件的一种预判,形成一种先入为主的偏见,在案件的后续审理中会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赡养老人健康监测合同3篇
- 2024年度租赁合同招投标管理3篇
- 2024版医疗设备采购供应商服务与技术支持合同2篇
- 心理干预效果评估-第4篇-洞察分析
- 2024版仓储物流场地租赁及仓储管理服务协议3篇
- 2024年度台球俱乐部知识产权保护合同:俱乐部与权利人之间的保护协议3篇
- 2024年度区块链应用平台建设合同2篇
- 高校中标合同范例
- 个人窗帘合同范例
- 厨房设备采购合同
- 七十周岁及以上老人驾照年审,“三力”测试题库-附答案
- 沪科版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预测卷(二)(含答案)
- 四川成都工业地产分析
- 外购外协管理制度
- 大庆医学高等专科学校单招参考试题库(含答案)
- 国家开放大学(山东)《财税法规专题》形考任务1-3+终结性考核参考答案
- 2024-2030年中国集中供热行业供需平衡与投资运行模式规划研究报告
- TCSRME 034-2023 隧道岩溶堵水注浆技术规程
- 2024年全国普法知识考试题库与答案
- 桂枝颗粒营销策略与品牌定位
- 2023年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卷(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