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病虫害防治_第1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_第2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_第3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_第4页
小麦病虫害防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麦病虫害防治1整理ppt第一局部小麦害虫

新疆属西北冬春麦混种虫害区,粮食作物主要害虫种类,大致可分属以下各目:1、直翅目:

蝗虫类(亚洲飞蝗、意大利蝗、新疆西伯利亚蝗等)。2整理ppt2、同翅目:叶蝉类〔大青叶蝉、条沙叶蝉、灰蝉等〕;蚜虫类〔麦二叉蚜、麦长管蚜、麦双尾蚜〕;第一局部小麦害虫3、半翅目:蝽类〔牧草盲蝽、苜蓿盲蝽;西伯利亚麦蝽等〕3整理ppt4、缨翅目:小麦皮蓟马4整理ppt第一局部小麦害虫5、鞘翅目:叶甲类〔麦颈叶甲〕金龟甲类〔锚纹麦穗金龟、农田麦穗金龟等〕5整理ppt6、鳞翅目:螟蛾类〔亚洲玉米螟、欧洲玉米螟、草地螟等〕夜蛾类〔冬麦沁夜蛾、棉铃虫〕第一局部小麦害虫6整理ppt7、叶螨类:麦长腿蜘蛛〔麦岩螨〕麦园蜘蛛第一局部小麦害虫7整理ppt小麦蚜虫8整理ppt四、蚜蚁共栖〔aphid-antcoexist〕蜜露蚜虫蚂蚁9整理ppt第一节麦蚜一、种类1、麦二叉蚜

Schizaphisgraminum

英文名

greenbug2、麦长管蚜

Macrosiphumavenae

英文名Englishgrainaphid,wheataphid3、麦双尾蚜

Diuraphisnoxio(Morevilko)

英文名Russianwheataphid

10整理ppt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为全球性分布种类,全国全疆均有发生。二、寄主

冬小麦是麦二叉蚜、麦长管蚜的第一寄主,春小麦、大麦、自生麦苗、高梁、糜子和水稻为侨居寄主。一、分布11整理ppt麦二叉蚜集中在苗期为害,主要在植株下部叶片的叶背取食,叶受害后,易产生黄色枯斑,黄斑连片易起全叶黄化枯死。麦长管蚜主要在小麦穗期为害,多在穗部取食,如在叶片上那么在叶正面,不易造成黄化现象。三、危害麦蚜主要以成、假设虫危害。因蚜虫种类不同,为害时期、部位及为害状也不同。12整理ppt三、危害由于受麦蚜危害,小麦常年减产3%,严重可达25%,个别地区达35%以上甚至颗粒无收,一般小麦抽穗后,蚜害造成减产更为严重,据资料如每株有蚜90头,干粒重降低20.8%。此外麦蚜通过传播病毒病〔小麦黄矮〕对产量和品质造成的危害更大。据测定,小麦三叶期感病减产达90%以上,植株明显矮化,一般不能抽穗;拔节至孕穗期感病,一般减产25~50%,抽穗后感病,一般减产15%。13整理ppt四、生活史及习性

麦二叉蚜和麦长管蚜一年发生10~20代以上,〔新疆喀什地区麦二叉蚜一年发生28~30代〕。在新疆,包括我国北部、西北部麦区以卵在麦苗枯叶、残茬、杂草上越冬,着卵率达85.8%,其次是当年麦苗,着卵率达11.8%,土缝内着卵率仅2.2%。14整理ppt四、生活史以冬麦为主的发生基地

5月底

春麦、大麦为主的过渡基地

6月初—6月中8月上旬

以冬麦秋苗为主的越冬基地

9月下旬

卵干母干雌有翅迁移蚜有翅迁移蚜侨蚜有翅迁移蚜雌性母性蚜卵场所顶峰时间虫态15整理ppt习性麦二叉蚜耐寒耐旱性强,一龄假设虫发育起点温度为0.15℃、5℃以上即能繁殖,最适温度为15~22℃,相对湿度为35~67%。麦长管蚜较喜温暖潮湿、发育起点为3.5℃、6℃以上开始活动,最适温度为12~20℃,相对湿度40~80%。两种蚜虫都可传播黄矮病毒,以麦二叉蚜能力最强,带毒蚜虫在健株上吸食20~30分钟后,就可使健株感染黄矮病,20~25℃条件下,经25~30天即可表现病症。16整理ppt习性麦蚜在小麦上的分布不同:麦二叉蚜怕光,拔节期多在植株下部叶背聚集为害,孕穗期多在旗叶下2、3叶背,很少上穗,致害能力最强,为害盛期主要在拔节至孕穗期,抽穗后虫口趋向消退;麦长管蚜喜光,拔节孕穗多在上部叶正面,抽穗后多集中于穗部为害,固此繁殖为害盛期在抽穗至乳熟期,故又称“麦穗蚜〞。17整理ppt习性

迁移习性:麦蚜均可产生有翅蚜进行短距离迁飞扩散或随气流作较远距离迁飞。

麦蚜繁殖率高,一头蚜虫可活30多天,每天平均产仔2~5头,条件适宜时,所产假设蚜经4~6天又能繁殖后代。世代重叠18整理ppt六、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气候:中温低湿〔二〕播期:冬麦早播〔三〕栽培条件:促苗健壮,灌好冬水特别是适当提早灌冬水〔四〕天敌:天敌单位数与麦蚜数量比达1:150左右19整理ppt瓢虫20整理ppt大草蛉草蛉21整理ppt食蚜蝇22整理ppt蚜茧蜂寄生蚜虫23整理ppt被寄生的蚜虫24整理ppt〔二〕预测方法〔1〕根据气象资料预测:如果5月上旬均温达22℃,5月中旬百蘖虫口达250头以上,5月中旬到6月中旬无大雨,可导致麦二叉蚜猖獗发生;如5月中旬均温达22℃,蚜群密度在100~250头,后期无雨,则麦二叉蚜也可猖獗发生;如5月下旬或6月上旬才到22℃,一般情况下不会大发生。

25整理ppt〔2〕防治适期预测:一般应有蚜株〔茎〕率超过25%,百株〔茎〕蚜量250头以上,气象预报短期内无中到大雨,应立即发出防治预报。三天后调查,如蚜量明显上升,百茎蚜量超过500头,天敌单位与蚜虫数比例小于1:150,应立即发出防治警报,迅速开展防治。26整理ppt八、防治方法

对麦蚜的防治指标,不尽相同。

一般认为如是病毒流行发生区,主要是做好苗期治蚜工作,如病毒非流行区,主要是控制穗期的麦长管蚜。

在吐鄯托盆地4月下旬~5月上旬,如平均气温达20℃以上,百株虫口达500头,小麦处于孕穗到抽穗初期,即标志麦蚜将进入大发生,应在短期内全面防治。27整理ppt第二节小麦皮蓟马一、分布国内最早发生于新疆〔南、北疆都有〕,近年来甘肃也有此虫危害的报道。

二、寄主

小麦皮蓟马寄主范围广泛,主要为害禾本科作物及杂草,还为害豆科、菊科、十字花科、茄科、旋花科等植物的花器。作物包括小麦、大麦、黑麦、燕麦、苜蓿、向日葵、芥菜等,杂草有看麦娘、狗尾草、芦苇、苦豆子、甘草等。

28整理ppt三、为害小麦皮蓟马以成、假设虫的锉吸式口器进行为害,不同生育期及不同部位的为害状如下:〔一〕为害旗叶及护颖、外颖,吸食汁液造成皱缩、枯萎,被害部位发黄发白,麦芒卷曲。〔二〕为害花器〔扬花期〕,破坏雌雄蕊,影响授粉,造成白穗。〔三〕为害籽粒〔灌浆期〕,消耗养份,造成秕籽,同时由于挫伤表皮细胞组织,使表皮增厚,麦粒上留下黄褐色斑痕,从而降低麦类品质及出粉率。29整理ppt三、为害由于该虫个体小,且隐蔽为害,往往不易为人所重视,但据国外资料:每小穗有假设虫1头,小麦减产3%;每小穗4头以上,减产10%。据新疆农科院研究:每穗有假设虫10~15头,穗重减少19%,千粒重下降3~6%,而北疆各垦区每穗小麦中的假设虫数往往超过此数,因此对小麦产量影响很大。30整理ppt四、形态31整理ppt

五、生活史与习性一年发生1代〔一化性昆虫〕。以假设虫在麦茬、麦根、麦场等地土壤下10~15cm处越冬,以1~5cm处密度最大。假设虫伪蛹成虫卵若虫钻穗初孵活动3-5天后钻颖壳为害越冬越夏返青拔节孕穗抽穗扬花孕穗始期破肚前防治成虫

扬花期防治初孵若虫

32整理ppt六、发生与环境的关系

〔一〕与开垦农田的关系:新开垦地或麦田附近有生荒地的那么发生量大,为害重。〔二〕与前茬、邻作的关系:重茬地、邻作是小麦等寄主植物地发生重〔三〕与品种、生育期的关系春麦比冬麦虫口密度大、受害重,同时春麦品种中,抽穗晚的虫口密度大、受害重,早熟品种受害轻。〔四〕与耕作的关系先浅耕灭茬后,深翻的防效好,虫口减少97.7%。33整理ppt八、防治〔一〕农业防治法:1、实行轮作倒茬,新老麦田尽可能远离。2、麦收后及时伏耕再秋耕,可有效破坏小麦皮蓟马的越冬越夏场所。3、选用早熟品种,春麦适期早播。4、清理麦场麦糠,消灭假设虫。〔二〕化学防治法:防治关键时期:小麦孕穗始期破肚前防治成虫,小麦扬花期防治初孵假设虫。34整理ppt第二局部小麦病害麦类锈病麦类白粉病小麦黄斑叶枯病小麦线虫子病鼠害35整理ppt麦类锈病锈病可分为条锈、叶锈、秆锈三种。为害:小麦被病菌侵染后,植株营养物质大局部被锈菌消耗,呼吸作用加强,光合作用减弱,增加水分蒸发,一般比健株蒸发量增加20%~60%,严重的到达200%~300%。发病轻时,小麦穗短而小,种子不饱满,千粒重降低;发病比较早而重时,不能正常抽穗。三种锈病以秆锈对产量影响最大,条锈次之,叶锈较小。

36整理ppt病症三种锈病的共同特点是在被害处产生夏孢子堆,后期在病部生成黑色的冬孢子堆。根据孢子堆的大小、颜色、形状、着生的部位、排列的情况和表皮穿透的特点区分三种锈病。诊断要点:“条锈成行、叶锈乱、秆锈是个大红斑〞。37整理ppt小麦条锈病叶片上

夏孢子堆和冬孢子堆38整理ppt小麦叶锈病病叶片上夏孢子39整理ppt小麦秆锈病叶鞘(左)和叶片(右)上夏孢子堆40整理ppt发病规律传播:气流是主要传播媒介。南山飞来的夏孢子。侵染:夏孢子萌发产生芽管侵入寄主,在寄主表皮下形成夏孢子堆。夏孢子成熟后突破表皮随气流传播,进行屡次再侵染,造成锈病流行。41整理ppt防治措施〔1〕农业防治①选用抗病品种是防治小麦锈病最经济而有效的方法;②精耕细耙,消灭杂草和自生麦苗,控制越夏菌源;防止过早播种,可显著减轻冬小麦幼苗发病,减少越冬菌源;③合理密植和适量适时追肥,防止过多过晚施用氮肥,增施磷、钾肥,促进小麦生长发育,适时收割;④锈病发生时,北方干旱麦区要及时灌水,可减轻产量损失。42整理ppt①在冬小麦苗期常发病区,可选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用种子重量的0.03%(有效成分)拌种,播种后45天仍可保持90%左右的防治效果。冬小麦苗期发病早的地区或地块,可用25%三唑酮可湿性粉剂〔有效成分〕60~120g/hm²喷洒幼苗。要根据品种的抗病性不同确定用药量。一般喷药1~2次,如果流行时间早,流行速度快,又是感病品种,那么喷药2~3次;43整理ppt③防治叶锈病可选用叶锈特1000倍液喷雾;②防治条锈病可选用萎锈散1000倍液喷雾;④防治三种锈病还可选用粉锈宁,用药量按有效成分123.75g/hm²。在田间初见病叶时进行喷雾。施药间隔期为3周。44整理ppt麦类白粉病病叶45整理ppt麦类白粉病病穗

46整理ppt麦类白粉病田间病症47整理ppt病症〔1〕病症小麦白粉病主要发生于叶片上,也可发生于植株叶鞘、茎秆和穗上。一般叶正面病斑较叶反面多,下部叶片较上部叶片病害重。病部外表附有层白粉状霉层,病部最先出现白色丝状霉斑,逐渐扩大并相互联合,呈长椭圆形较大的霉斑,严重时可覆盖叶片大部,甚至全部,霉层厚度可达2毫米左右,并逐渐呈粉状。后期霉层逐渐由白色变为灰色,上生黑色颗粒。叶早期变黄,卷曲枯死,重病株常常矮缩不能抽穗。48整理ppt发病条件小麦白粉病的发生开展与气象条件、品种抗性和栽培管理水平关系密切。当气温在15-20℃、田间空气相对湿度在70%以上时,病害开展迅速,凡雾大露重、早春气温上升病害严重,并且田间湿度大那么有利于侵染。肥水施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