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第1页共12页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排水施工图设计说明1设计依据1.1设计规范、标准(1)《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6年版)(2)《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3)《城镇给水排水技术规范》(GB50788-2012)(4)《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5)《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6)《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2016)(7)《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2016)(8)《城市排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318-2017)(9)《城市防洪工程设计规范》(GB50805-2012)(10)《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11)《市政排水管道工程及附属设施》(图集号06MS201)(12)《埋地塑料排水管道工程技术规程》(CJJ143-2010)(13)《城镇给水排水构筑物及管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08-2010)(14)《城镇道路附属设施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DBJ50-128-2016)(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16)《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15)(17)《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50016-2014)(2018年版)(18)《消防给水及消火栓系统技术规范》(GB50974-2014)(19)《建筑灭火器配置设计规范》(GB50140-2005)(20)重庆市建设领域限制、禁止使用落后技术的通告(第一号至第八号)(21)《山地城市室外排水管渠设计标准》DBJ50/T-296-2018(22)《预制混凝土装配式检查井》DJBT50-1211.2设计基础资料、工程资料(1)与重庆两江新区龙兴工业园建设投资有限公司签订的本项目合同(2)《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关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立项的批复》(渝两江政务审[2012]44号)【重庆两江新区管理委员会2012.9.26】(3)《对<重庆市渝北区交通委员会关于配合调整两江大道终点位置的函>的复函》(2017年6月6号);(4)《重庆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5)《两江新区龙盛片区总体规划》【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6)《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阶段成果)【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7)《两江新区龙盛片区道路及场地竖向专项规划、泄洪通道及水系专项规划》现场调研报告【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2010.9】(8)《两江大道南北延长段(K12+860~K17+500)施工图》【机械工业第三设计研究院2011.04】(9)《两江大道南北延长段(石河立交)施工图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7.10】(10)《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工程施工图设计》【中机中联工程有限公司2018.05】(11)《重庆两江新区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土桥沟大桥涉河建设方案及防洪评价报告》(报批稿)【黄河勘测规划设计有限公司2018.04】(12)《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2018.06】(13)国家和地方相关的法律、法规、规范、标准和指令性规划文本等(14)甲方提供片区内1:500地形图(15)《重庆轨道交通四号线工程预可行性研究》【北京城建设计发展集团有限公司】(16)我司设计的本工程道路图纸(18)业主提供的其它资料(19)《重庆两江新区建设管理局关于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初步设计的批复》【渝两江建审[2018]149号】2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拟建场地位于重庆两江新区石船镇,经过乡村道路可直接到达拟建场地,交通较便利,拟建场地原始地貌单元为丘陵地貌,该场地均为原始地貌,本项目道路区主要为山地、水田及耕地。拟建场地K19+900~K19+980段为道路起始段,该段呈纵向斜坡地段,纵向地形倾角一般为8~20°,地形倾角大;K19+980~K19+110段为纵向缓坡地段,纵向地形倾角一般为5~15°,地形倾角较小;K19+110~K20+900段地形起伏大,道路纵向呈波浪状,纵向地形倾角一般为8~20°;K19+110~K20+900段地形起伏较小,大部分地段地形起伏小,仅局部存在小山坡,该段水田分布较密集,地形倾角一般为5~10°,地形倾角较小。勘察时测得各钻孔孔口标高介于195.29m(ZY19)~256.17m(ZY78)之间,高差约60m。2.2气象、水文该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具冬暖、夏热、秋长的气候特点。多年平均气温18.7℃,极端最高气温42℃(2006年8月31日),极端最低气温-2.5℃(1943年2月8日);多年无霜期314.9d,雾日平均30~40d;区内多年平均最大日降雨量93.9mm,最大日降雨量178.3mm(1971年6月2日,重庆),年最大降雨量为1357.7mm,年平均降雨日为168d,多年平均降雨量1050mm,近三年平均值1100mm,降雨主要集中于每年7~9月。主导风为西北风,风速17.5m/s~20.5m/s。拟建场地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仅拟建道路K20+20~K20+050段存在一条溪沟,勘察期间溪沟内积水不流动,下游已堵塞,水深约0.2m,主要由雨水补给,当水深大于0.9m时,溪沟内的水向下游汇出,拟建道路K20+320~K20+380段道路右侧存在鱼塘,鱼塘水深约0.7m,由雨水补给,另外,K20+720~K20+775段、K20+900~K21+030段、K21+030~K21+400段及K21+680~K21+730段多为水田,水田水深小于0.1m,由雨水补给,向地势较低洼处排泄,场地内未见其它地表水系。2.3地质构造根据区域资料和调查,本次勘察项目位于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产状倾向120°,倾角8°,呈单斜构造,岩层层面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经地面调查,各线段岩层产状基本一致,未发现其它断裂构造及褶曲。岩体内主要发育有如下两组构造裂隙:LX1倾向350°,倾角81°,裂隙间距1~3m,走向延伸5~9m,裂面平直,呈闭合状,无充填物,裂隙发育情况较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LX2倾向201°,倾角76°,裂隙间距2~4m,延伸5~8m,裂面平整,呈闭合状,无充填物,裂隙发育情况较差,结合程度差,属硬性结构面。2.4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揭露,场地内分布地层有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其岩性特征由上至下分述如下:2.4.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填土层(Q4ml)素填土:杂色,稍湿,稍密状态,堆填时间约5年,系人工堆填而成,经过初步碾压处理,主要由粘性土及强风化砂泥岩碎块石组成,硬杂质含量约18~30%,碎石粒径一般为2~15cm。该层主要分布于拟建场地内乡村道路及居民房周围,其厚度小,该层揭露层厚为0.3m(ZY112)~3.5m(ZY199),平均厚度约1.3m。2.4.2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Q4dl+el)粉质粘土:褐、褐红色,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区域,稍湿,可塑状态,韧性中等,干强度中等,摇震无反应,刀切面较光滑,表层含植物根系,水田内的粉质粘土表层约0.5m呈软塑状。该层层厚为0.3m(ZY119)~11.8m(ZY94),平均厚约2.5m。2.4.3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J2s)地层:由泥岩和砂岩不等厚互层构成,大部分地段层位分布较稳定,局部地段呈透镜体,岩性变化小。1)泥岩(J2s-Ms):紫红色、褐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少量砂质,泥质胶结,厚层状构造,偶夹薄层灰色砂岩条带,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该层分布于拟建场地大部分地区,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强风化泥岩:褐红色,紫红色,大部分矿物已被风化,岩芯破碎呈碎块、土夹碎块状,岩块手可折断。该层层厚0.6m(ZY182)~6.7m(ZY1),平均厚度为2.4m。中等风化泥岩:褐红、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局部含砂层带状物,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岩质较软,局部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柱长5-35cm。岩体较完整,各道路均有揭示,未揭穿。3)砂岩(J2s-Ss):灰白色、黄褐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细粒结构,钙质胶结,厚层状构造,节理裂隙不发育。分布于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按其风化程度可分为强风化、中等风化带:强风化砂岩:灰白色、黄褐色,大部分矿物被风化,风化裂隙发育,岩芯呈碎块状、薄饼状、砂状,岩块用手捏呈砂状。分布于拟建道路局部地段,该层层厚0.5m(ZY38)~5.5m(ZY195),平均厚度为2.1m。中等风化砂岩:灰白色、黄褐色,矿物成份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并含云母等。细粒结构,厚层构造,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50cm,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分布于拟建道路大部分地段。2.5基面顶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基岩面特征:拟建场地地貌为原始丘陵地貌,地形起伏整体较小,拟建道路南段多呈波浪状起伏,北侧地势较平整,结合钻孔勘探结果,可知基岩面埋深0.0~11.8m,土层较深地段大部分处于沟谷水田区,该处基岩面起伏小,基岩面与地形基本一致,拟建道路基岩面起伏整体较平缓,一般多为为5~15°,其中桥梁段起伏较大,纵向坡度为5~20。基岩风化特征:1)强风化带岩体:强风化泥岩呈褐红色,大部分矿物已风化变质,节理裂隙发育,岩芯破碎呈碎块状、土夹碎块状或短柱状。该层层厚0.6m(ZY182)~6.7m(ZY1)。强风化砂岩呈黄褐色,风化裂隙很发育,岩芯呈碎块状、博饼状及短柱状,岩块敲击易碎,钻探揭露该层层厚0.5m(ZY38)~5.5m(ZY195)。场地岩体整体基本呈均匀风化,但在拟建桥梁两侧的坡顶风化程度大,强风化层最大厚度达6.7m。2)中等风化岩体:中等风化泥岩呈褐红色,紫红色,主要成分为粘土矿物和石英、细碎屑,泥质结构,局部夹少量砂岩,厚层状构造,风化裂隙较发育,岩芯呈柱状~长柱状,节长5-45cm,岩芯较完整,岩质较软,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6MPa,岩质软,岩体较完整,属极软岩;中等风化砂岩呈灰白色、黄褐色,主要成分为石英、长石、岩屑等,细粒结构,厚层构造,钙质胶结,层理及裂隙均不发育。岩质较硬,敲击声脆,岩芯较完整,呈短柱状~长柱状,节长5-50cm。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9.5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23.1MPa,岩体较完整,属较软岩。岩体的完整性:根据声波测井结果可知,场地内强风化泥岩岩体破碎,中等风化泥岩及中等风化砂岩岩体较完整,另场地强风化砂岩岩体根据现场钻探揭露呈破碎状。2.6水文地质条件地表水及地下水:拟建场地地表水主要为土桥沟小溪,位于拟建道路K20+20段,勘察期间溪沟内积水不流动,水深约0.2m,主要由雨水补给,当水深大于0.9m时,溪沟内的水向下游汇入,勘察期间测得水位约为195.06m,常年洪水位约为196.37m,20年一遇洪水位约为197.82m,拟建道路K20+320~K20+380段道路右侧存在鱼塘,鱼塘水深约0.7m,K20+720~K20+775段、K20+900~K21+030段、K21+030~K21+400段及K21+680~K21+730段多位水田,水田水深小于0.1m,由雨水补给,场地内未见其它地表水系。拟建道路工程场地属丘陵地貌,本拟建场地整体地势较平整,拟建场地南侧地形起伏大,有利于地下水的汇集,但拟建场地土层以粉质粘土为主,基岩以泥岩为主,其透水性差,无大量富集地下水的地质条件,地下水不发育。现就地表水及地下水情况简述如下:拟建场地各道路沿线地势较低洼地段存在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场地内地势低洼地段的水田中,主要接受大气降水的补给,水量大小受季节、气候变化的影响大。赋存于下伏基岩的基岩裂隙水,一般埋藏在强风化岩层及中风化岩层节理发育地带内,主要接受大气降水补给。水量主要受裂隙发育程度、连通性及裂隙面充填特征等因素的控制,总体上看,该类水水量一般不大,且埋藏较深。勘察施工期间,在钻孔完成后清除钻孔内施工循环水,24小时后进行水位观测,在土桥沟小溪周边的ZY14~ZY21钻孔中发现有地下水,其余地段除水田和鱼塘中的钻孔外其余各钻孔水位不恢复。场地内素填土属于透水层,但在整个拟建场地内,其分布少,对地下水影响小;砂岩为相对透水层,粉质粘土和泥岩为隔水层,不利于地下水的汇集。因此说明场地内除地表水较丰富地段外地下水较匮乏,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在进行桥梁基础开挖时,如遇地下水汇集,建议采用适当的抽排水措施。水及土的腐蚀性评价:1)水的腐蚀性评价:为查明拟建场地地表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勘察期间共采取3件水样(地表水)进行试验,根据分析结果,并结合《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条,拟建场地按Ⅱ类环境考虑时,场地地表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具微腐蚀性。2)土的腐蚀性:拟建道路沿途无工业厂矿,目前未发现可疑工业污染源。本次勘察对场地内的粉质粘土进行取样作腐蚀性试验,详见附件1《水样、土样检测报告》。勘察期间共取得3组土样进行腐蚀性试验。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第12.2条,拟建场区土层按Ⅱ类环境判别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按强透水土层判定对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按A类土判别对钢筋混凝土结构具微腐蚀;对钢结构具微腐蚀。2.7不良地质作用经地表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揭露,拟建场地未见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也未发现断层、滑坡、地下采空区、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3初设审查意见执行情况一、总体评价:排水系统设计合理,计算基本正确,图纸表达清晰,达到初设要求;建议完善海绵章节内容和图纸二、意见及建议初步设计阶段设计须修改完善的意见:1、建议完善雨水水力计算表格中的相关参数,如汇水时间、粗糙率等,并复核雨水计算回复:在雨水水力计算表格中补充相关参数,详见设计说明第11.6.3节。2、文本中市政消火栓为DN150,但图纸为DN100,请调整;回复:说明中的管径有误,修改为DN100。3、建议按照重庆市海绵城市设计文件编制深度修改完善海绵章节;回复:已完善海绵城市设计的章节内容及图纸,详见海绵城市说明第3.3.2节及图纸L-01。初步设计阶段建议修改完善的意见:1、建议增加给水规划内容,并核实管材选择是否和其它区域衔接统一;回复:给水管道设计的管材根据《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三期工程综合管网专项规划方案》(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确定,并与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二期一致。2、建议在豁口处设置导流,引导雨水尽快汇入滞留带。回复:豁口处设置导流设置,将在下阶段设计中落实。4工程概况4.1工程基本情况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三期工程起于已设计北延段二期,以桥梁(桥长220m)跨越现状水系土桥沟后,由南向北延伸,与规划圣石路、规划月石路形成简易立交,终点与已设计两江大道石船段相接。其中圣石路立交为两江大道主线下穿平交层,近期实施;月石路立交为月石路主线上跨平交层,近期两江大道与月石路平交,远期修建月石路上跨桥,月石路上跨桥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道路起止桩号为K19+900.000~K21+856.099,全长1959.099m,为城市主干路,设计时速60km/h,标准路幅宽度66m,双向八车道。4.2设计内容范围本次设计范围为两江大道北延伸段三期(K19+900.000~K21+856.099)的排水施工图设计,包括沿线雨污水管道、下穿道的排水设计等,不包含电力隧道消防设计,电力隧道设计详见电力隧道工程(土建部分)。5排水系统概况5.1片区排水现状本次设计道路路基范围已完成平场,在道路桩号K20+000附近有现状土桥沟。在设计道路终点位置已设计有两江大道北延伸段(石船段)公路的雨水管道,两侧管径均为d600mm,接入本次设计道路雨水系统内。5.2片区排水规划根据《重庆两江新区龙兴片区污水工程规划——石船片区污水工程规划图》(重庆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在本次设计道路下沿两侧均敷设有d400mm重力流污水管道系统,最终排入沿河水沟两侧的规划截污干管中,规划截污干管规模为d600~d700mm;设计起点~K20+400段雨水就近排入河沟,K20+400~设计终点处雨水管道排入K21+609处规划道路规划3m×3m雨水箱涵。5.3水系水文概况本次设计建设场地主要位于御临河流域,主要地表水系为御临河主河道及其支流土桥沟。土桥沟百年一遇断面流量99.7m3/s,河底高程192.42m,百年一遇洪水位标高197.590m。5.4排水设计概况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和污水管道均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本次排水设计为长约2.0km的道路排水设计。雨水管道长约4.0km,管道管径为d400~d2000mm;污水管道长约4.0km,管道管径为d400~d500mm。5.5设计原则5.4.1符合规划原则。城市排水管道设计应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和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的基本要求。5.4.2满足需求原则。排水管道均按远期排水需求规模设计,即排水设计流量按设计范围内城市建设完成,人员及企业全部入驻后最大流量考虑。5.4.3满足从整体到局部的原则。道路排水设计不能单纯地从一条道路出发来考虑,从整个流域、排水分区和排水系统着手,根据其在排水系统中的位置来考虑排水设计,既要满足转输上游流量要求又要保证下游排水接口可靠。5.4.4满足技术经济的原则。从实际出发,在满足环境保护和设计标准的要求下,尽量利用或者改造现有的排水设施,将其整合发挥其工程效益。5.4.5满足现行政策的原则。认真执行和贯彻国家和地方的现行政策和规定,积极推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应用,不得使用淘汰产品及与国家产业政策不符的材料产品。6设计标准及基本参数6.1排水体制本工程排水体制采用雨、污水分流制。6.2基本设计参数·雨水管道按满流设计;·污水按非满流设计其最大设计充满度按下表:污水管道最大设计充满度管径(mm)最大设计充满度4000.65500~9000.70≥10000.75·本工程排水管道均采用管顶平接;·排水管道的最大设计流速:金属管道为10m/s;非金属管道为5m/s;·检查井最大间距一般按下表的规定取值:管径或暗渠净高(m)最大间距(m)污水管道雨水(合流)管道200~4004050500~7006070800~100080901100~15001001201600~2000120120·排水管道最小管径:污水管DN300mm,雨水管道DN300mm。重庆市的常规最小管径DN400mm。6.3雨水系统设计参数雨水设计流量公式:Q=qψF(L/S)·暴雨强度(q)采用重庆市渝北区暴雨强度公式:(L/S·Hm2)·设计暴雨重现期:道路排水系统P=5年,临时排水管P=1年立交、下穿道系统P=50年,内涝重现期P=50年·设计降雨历时:t=t1+t2(min)其中,地面集水时间:t1=5(min)管渠内雨水流行时间:t2(min)按计算确定。·综合径流系数:ψ=0.7。·汇水面积(F)分地块计算(Ha)。·雨水管沟断面的计算(雨水管道按满流进行计算)其断面计算如下:Q=V*AV=(1/n)*R(2/3)*I0.5Q:雨水设计流量(m3/s); V:雨水设计流速(m/s);A:过水断面面积(m2);n:粗糙系数,对钢筋砼圆管取n=0.014;对塑料管取n=0.011;R:水力半径(m);I:水力坡度。6.4污水系统设计参数本次设计道路综合用水量指标参照《城市给水工程规划规范》GB50282-98计算。根据片区控规,道路所在片区内以工业用地为主,其综合用水指标取20000m3/km2•d。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分流制污水管道设计流量计算公式:Qmax=Qave×Ks×Kz(L/S)式中Qmax:设计污水流量(L/S)——最高日最高时污水秒流量。Qave:平均日平均时污水流量(L/S),根据平均日综合生活用水定额q计算Qave=q×流域面积(hm2)/(24×3600)(L/S)q=单位面积用水量×85%(L/Cap.d)q=城市综合供水量标准×85%(L/Cap·d)Ks:雨水渗入量系数,取1.1Kz:总变化系数,按下表取值:污水平均日流量(L/s)5154070100200500≧1000总变化系数Kz2.32.01.81.71.61.51.41.37雨水系统设计7.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雨水管道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K20+150—K20+365段道路左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2.5m,右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3.3m;K20+365-K20+500段道路左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5.7m,右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3.3m;K20+500.000—K21+856.099段道路左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8.2m,右侧雨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6.3m。具体雨水管道情况如下:(1)K19+900~K19+920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两江大道北延长段二期转输雨水、周边地块及路面雨水后,在K19+950附近排入土桥沟;(2)K19+931~K20+151段为跨土桥沟大桥。(3)K20+150~K20+380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及道路雨水后,在K20+160附近排入土桥沟。(4)K20+150~K20+520段道路主线下穿圣石路,本段桩号K20+356附近为最低点,本次设计在下穿道K20+340~K20+520段两侧设置排水箅子沟,在最低点加密雨水箅,在下穿道K20+150~K20+340段两侧设置雨水管道,收集路面雨水后于K20+160处接入平交层雨水管道。(5)K20+350~K21+609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雨水及路面雨水后,在K21+580排入规划道路雨水系统;(6)K21+609~K21+878.609段设计雨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及路面雨水后,在K21+609排入规划道路雨水系统。(7)K21+609处为两江大道上跨规划道路,在该处预留B×H=3.0m×3.0m箱涵,收集两江大道三标段雨水和规划道路上游雨水,箱涵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规划道路进行设计。(8)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雨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雨水管道衔接。7.2纵断面设计雨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坡向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雨水管道流速大于0.75m/s并小于5m/s。雨水管道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1.8m。7.3水力计算控制管段水力计算如下表所示。非控制管段实际过流能力均大于控制管段,且大于不淤流速。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过流能力流速重现期径流系数(hm2)(m3/s)(mm)(‰)(m3/s)(m/s)(a)1SXY1~SXY50.90.25d400400.493.9250.72SXY6~SXY111.20.33d400230.493.9250.73SXY11~SXY165.11.39d800172.044.0550.74SXY16~SXY2412.93.42d1200155.644.9950.75SXY24~SXY3326.67.3d180059.614.9550.76SXY33~SXY4635.69.87d2000512.73.1450.77SXY47~SXY5719.35.14d160067.693.8250.78SDY2~SDY99.92.76d1000183.84.8450.79SDY10~SDY34133.22d140054.913.1950.710SDY34~SDY4822.56.21d180037.023.4950.711SDY50~SDY576.81.69d100062.192.7950.712圣石路东(左)2.70.79d600160.923.2550.713圣石路东(右)5.81.71d800161.983.9350.714凤翔一支路3.10.93d800151.913.8150.715凤翔二支路6.11.85d800252.474.9250.716启航支路12.13.66d1000193.914.9750.717月石路西(左)3.81.08d800202.214.4050.718月石路西(右)3.71.05d800202.214.4050.719月石路东(左)5.11.45d800202.214.4050.720月石路东(右)2.50.71d600301.264.4550.721规划道路西30.28.62d1600109.924.9450.722规划道路东114.427.73m×3m3.529.03.8050.77.4车行地通道排水及消防本次设计圣石路立交为车行地通道,隧道长约85m,根据道路专业确定,本隧道不通行危险化学品车辆,属于四类隧道,本次设计考虑双侧布设净空尺寸为BxH=0.40mx0.75m的排水沟,其盖板间隔10m采用成品球墨铸铁雨水箅。排水沟设计坡度为0.5%,在车行通道最低点K20+340附近汇入沉砂井内,用雨水管道接至雨水管道,最终排入土桥沟,排水出口可靠。本次设计圣石路立交为车行地通道,属于四类隧道,四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本次车行地通道消防采用双侧布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间隔约45m布置一组,每组4具。本次道路设计K21+609处有一规划支路下穿两江大道,该下穿道长94m,属于四类隧道,四类隧道可不设置消防给水系统;此车行地通道消防采用单侧布置磷酸铵盐干粉灭火器,间隔约45m布置一组,每组2具。8污水系统设计8.1平面设计本次设计污水管道双侧布置在人行道下,K20+150—K20+365段道路左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4.5m,右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5.3m;K20+365-K20+500段道路左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7.7m,右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5.3m;K20+500.000—K21+856.099段道路左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10.2m,右侧污水管敷设于人行道下距路缘石8.3m。具体污水管道情况如下:(1)K19+900~K19+920段设计污水管道转输两江大道二期污水后,在K19+950附近接入土桥沟规划截污干管;(2)K20+150~K20+350段设计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后,在K20+170附近接入土桥沟规划截污干管;(3)K20+550~K21+860段设计污水管道收集周边地块污水后,在K21+609附近排入规划道路污水管道系统;(4)K21+609处为两江大道上跨规划道路,在该处预留d800污水管道,收集两江大道三标段污水和规划道路上游污水,本次设计仅在地通道段预留d400~d500污水预埋管,污水预埋管接规划道路d800污水管,d800污水管道不在本次设计范围内,由规划道路进行设计。(5)预留接口:本设计在道路沿线预留污水支管,并设置支管与道路周边地块污水管道衔接。8.2纵断面设计污水管管道坡向与道路纵坡基本一致,最小坡度0.003,最大坡度0.047,能确保在设计流量范围内污水管道流速大于0.6m/s并小于5m/s,污水管起点覆土深度不小于2.5m。8.3水力计算序号计算管段服务面积设计流量管径坡度流速充满度(hm2)(L/s)(mm)(‰)(m/s)(h/D)1SXW1~SXW50.94.94d400401.260.072SXW5~SXW111.26.38d400231.120.093SXW11~SXW165.123.13d400171.480.184SXW16~SXW2412.952.82d400151.80.285SXW24~SXW3326.6100.58d40051.430.556SXW33~SXW4635.6130.36d50051.530.457SXW47~SXW5419.375.60d40061.430.448SDW1~SDW99.941.73d400181.80.249SDW10~SDW351353.18d40051.220.3810SDW35~SDW4922.586.66d40031.380.6011SDW50~SDW586.829.87d40061.10.2712圣石路东8.526.72d400161.510.2013凤翔一支路3.110.89d400151.130.1314凤翔二支路6.119.89d400251.620.1515启航支路12.136.59d400191.760.2216月石路西11.133.89d400502.430.1717月石路东7.624.19d400402.030.1518规划道路西30.282.59d400392.880.289管材、基础及接口9.1管材及断面形式(1)按照《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内工程项目设计的若干标准》(渝两件投发【2019】17号),本工程中排水管材采用以下管材,具体管道材质及型号如下:eq\o\ac(○,1)管径300mm≤d≤1000mm,排水管材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管道埋深小于等于6m,环刚度SN=8000N/㎡;管道埋深大于6m小于等于9m,环刚度SN=10000N/㎡;管道埋深大于9m小于等于12m,环刚度SN=12000N/㎡,管道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硬聚氯乙烯(PVC-U)结构壁管道系统》(GB/T18477.3-2009)第三部分: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材中的相关规定及要求。eq\o\ac(○,2)管径1200mm≤d≤1500mm,排水管材采用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管道埋深小于等于6m,环刚度SN=8000N/㎡;管道埋深大于6m小于等于9m,环刚度SN=10000N/㎡;管道埋深大于9m小于等于12m,环刚度SN=12000N/㎡。管道的制造及安装应符合《埋地排水用钢带增强聚乙烯(PE)螺旋波纹管》(GB/T225-2011)中的相关规定及要求。eq\o\ac(○,3)管径1600mm≤d≤d2000mm,管道埋深小于等于6m采用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埋深大于6m采用III级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制造及安装应符合《混凝土和钢筋混凝土排水管》(GB/T11836-2209)中的相关规定及要求。eq\o\ac(○,4)本次设计K21+609处地通道预埋污水管道埋深约12m,此段污水管道采用国标III级钢筋混凝土管满包加固。2)沉砂井连接至市政雨水系统管道均采用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雨水口连接管采用国标II级钢筋砼管,临时排水管道采用III级钢筋砼管,过街预埋管采用国标III级钢筋砼管。3)所选材料应为符合国家及省、市有关部门相关标准、规范的合格产品,优先采用具有国家通用标准的管材。4)非金属管道竖向变形小于0.05Do。9.2接口(1)排水管道接口均采用柔性接口;(2)PVC-U双层轴向中空壁管柔性承插密封圈连接,新型钢带增强聚乙烯(HDPE)螺旋波纹管采用承插式电熔连接;国标II、III级钢筋混凝土管采用钢丝网水泥砂浆抹带接口连接。(3)柔性接口的位置应设置在管道纵向容易出现不均匀沉降的部位,当管道纵向不均匀沉降的范围较大时,应在管段上连续设置一个以上的柔性接口。9.3基础(1)塑料管道基础采用砂石基础;钢筋混凝土管管道基础采用混凝土带状基。(2)覆土<0.7m或埋深>6m的钢筋混凝土排水管及车行道下的雨水口连接管基础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3)混凝土枕基:当管顶覆土厚度在0.7~5.0m时采用120°混凝土基础,做法参考06MS201-1,页17;当管顶覆土厚度在5.0~7.5m时采用180°混凝土基础,做法参照06MS201-1,页19;当管顶覆土厚度在小于0.7m或大于7.5m时,采用5.5%水泥稳定级配碎石满包加固处理。9.4检查井(1)管道交汇处、转弯处、管径或坡度改变处、跌水处以及直线管段上每隔一定距离设置检查井。(2)检查井统一采用防盗防沉降球墨铸铁井盖及盖座。按其承载能力,人行道上最低选用C250类型,车行道上最低选用D400类型。井座采用方形,井盖采用圆形。井盖盖座内空应与检查井砌块收口尺寸一致(700mm)。爬梯采用球墨铸铁成品。(3)根据最新规范要求,检查井需设置防坠落设施。本次设计采用井框铸有一体成型防坠落挂钩(用于挂防坠落网)的防沉降井盖,井盖材质为球墨铸铁,其标准需符合QT500-7的要求,井盖背面需铸有一体成型的三点固定式刚性弹簧臂锁定装置。(4)本工程中,排水检查井无特殊说明外,应优先采用装配式检查井,若不能采用装配式检查井则采用混凝土现浇检查井,禁止使用混凝土砌块及砖砌检查井。eq\o\ac(○,1)装配式检查井:管径d≤800mm且井深小于等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预制装配式检查井,具体情况如下:a直径10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400~500mm),参照DJBT50-121,页15;b直径12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600mm),参照DJBT50-121,页20;c直径1500mm圆形预制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700~800mm),参照DJBT50-121,页25;eq\o\ac(○,2)钢筋混凝土检查井,管径d>800mm且井深小于等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检查井,具体情况如下:a矩形直线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1000~2000mm)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页32;b矩形90°三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1000~2000mm)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页34;c矩形90°四通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900~2000mm)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页36;d扇形135°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1000~2000mm)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页61;e扇形150°混凝土雨水检查井(D=1000~2000mm)参照国标图集06MS201-3,页62;以上检查井做法参照06MS201-3,但需将该图集中的HPB235级钢改为HPB300级钢,HRB335级钢改为HRB400级钢,检查井垫层采用C30混凝土,其余做法参照06MS201-3相关图集。eq\o\ac(○,3)深型检查井本工程中,井深大于5.5m的检查井均采用深型检查井,具体做法详见深型检查井大样图。(5)检查井井盖采用具有防盗功能的井盖,井盖应有标识。位于路面上的井盖,宜与路面持平;位于绿化带内的井盖,不低于地面。人行道上井盖外观宜与人行道铺装相一致。在车行道下井盖基座与井体分离。9.5跌水井当雨水管道跌落水头大于1.5m、污水管道跌落水头大于1m时,管道穿越地下障碍物或管内计算流速超过最大设计流速需要采取跌水消能时,设置跌水井。跌水方式采用矩形竖槽,具体做法详见跌水井大样图。跌水井大样及深型检查井大样中增设有防人员跌落的措施。9.6沉砂井部分道路截、排水沟雨水需接入道路雨水系统,为防止泥沙阻塞管道,需要设置沉砂井。沉砂井在实施时应调整至该段水沟最低点。雨季时应及时清通沉砂井格栅,防止堵塞。9.7雨水口1)本工程采用C30砼砌块双箅雨水口,雨水箅为铸铁材料成品。本次设计按双箅雨水口泄流能力25L/s原则进行计算、布设雨水口。2)雨水口连接管管径为d300mm,以>1.0%的坡度接入临近雨水检查井。3)道路竖曲线最低点及道路交叉口附近的雨水口,在实施时应调整至实际路面的最低点。道路坡度特别平缓、道路陡坡变缓坡处、立交及道路变坡凹点处需要加密设置雨水口,以保证有效收水,雨水口标高比路面低3cm。4)雨水连接管如果位于车行道上,采用满包混凝土加固处理。5)设置生物滞留沟路缘石处设置雨水豁口,不再布设雨水口。9.8结构采用材料要求本工程所有现浇和预制混凝土构件均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配制;钢材采用普通热轧钢筋(I级钢筋为HPB300;II级钢筋为HRB400);石料采用微风化的砂岩,强度等级不下于Mu30。10过街共用管涵本次设计考虑到通信及燃气管线的埋设有可能滞后于道路实施,不与其同步完成,因此本次设计管线过街预埋采用钢筋混凝土III级圆管的结构形式(覆土不小于1m),用于将来各种市政管网穿线,避免将来破路。平面布置结合道路和排水管线进行合理埋设,详见平面图内容,断面及做法详见《综合管线过街套管大样图》。11沟槽开挖及回填11.1管渠沟槽开挖(1)管沟槽开挖放坡坡比根据所开挖的地质岩层情况和地勘报告确定,同时应满足《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3条的要求。排水管沟沟槽开挖要求及开挖时工作面宽度详见管道沟槽开挖断面图。(2)开挖时如发现不良地质,则需根据有关施工规范对沟槽作支撑处理,防止垮塌事故,同时应确保周边建构筑物的安全(3)沟槽开挖建议采用人工开挖,沟槽开挖应控制超挖。对于填方地段,填方应按道路路基要求进行,须在填方进行至管顶标高1.0m之上后方可开挖管道沟槽。11.2地基处理(1)排水管道布置在道路路基范围内,地基处理按道路路基处理执行。(2)管道及构筑物地基承载力不小于0.15Mpa。11.3沟槽回填(1)沟槽回填时,需对称回填并分层压实。管两侧及管顶以上1m范围内采用轻夯压实,管道两侧压实面的高差不应超过0.3m。回填必须在管及结构物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90%以后才可进行。(2)槽底至管顶以上1m范围内,回填不得含有机物及大于50mm的砖、石等硬块。在抹带接口处应采用细粒土回填。(3)排水管道沟槽回填时,柔性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详柔性管道沟槽回填大样图;混凝土排水管道管胸腔两侧及管顶回填土的压实系数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6条相关规定执行。排水管道沟槽回填的填料、回填方法及其他要求严格按照《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第4.5条相关规定执行。(4)检查井周围的回填要求:a现浇砼需达到设计强度后才允许回填。b井室及井筒周围的回填应与管沟槽回填同时进行。c井室及井筒周围回填压实时应沿井室中心对称进行,且不得漏夯。d井室及井筒周围0.5m范围内应采用砂卵石或碎石回填。(6)未尽事项按图纸及相关规范要求执行。12施工注意事项(1)施工单位在施工前,须复核上、下游市政排水管道(沟)接入处标高,避免水接不进来和排不出去的事故发生。如测量结果与本次设计标高相冲突,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施工单位施工前应复测现状地形,地基已形成部分应复测压实度及现状管线,复测后于设计不符处应及时与设计方联系,以作出调整,只有待设计方调整完后方能施工。(2)工程正式开工前,建设单位应组织一次图纸技术交底。施工单位在施工前请认真仔细读图,若本设计图中有实际情况与设计不符之处或错漏之处,请及时与设计单位联系作出调整后方能施工。(3)如果工程现场与设计基础资料有较大出入或者有障碍物影响施工,需要变更设计的,由施工方提出,监理同意,业主发送设计变更函件给设计单位,设计方调整变更完后,施工方根据正式的设计变更文件进行施工。(4)检查井井面标高应根据实际路面标高合理调整,保持与完成后路面齐平。当井面实际标高与设计标高有较大出入时,应及时通知设计人员进行复核确认。(5)过街预留管管端用砖封堵,并作好隐蔽记录,以利于支路的管道接入。过街预埋共用管沟处也应作好隐蔽记录,便于远期的穿管和接线。(6)沟槽开挖时应注意施工安全,开挖放坡坡度根据实际地质情况和地勘报告求严格按规范要求执行,防止跨塌伤人事故发生。同时开挖中必须严格注意开挖边线与周边现状建构筑物的关系,沟槽开挖不得影响建构筑物的结构安全。(7)混凝土及钢筋混凝土构筑物必须浇筑密实,不得出现蜂窝、麻面。在所有的钢筋混凝土构件上的预留孔洞、预埋套管及预埋件,在混凝土浇筑前必须由水专业的施工人员配合工作,并签署后方可浇筑,以免错漏和移位,严禁事后打孔凿洞。(8)施工过程中出现的实际问题,施工单位上报监理,会同业主、质检、设计协商处理,施工单位不得擅自处理,否则设计单位一概不认,对施工问题的处理,应以书面签署盖章为准。(9)塑胶管道须进行管道密闭性、管道变形及沟槽回填土密实度检验,管道初始变形需要满足技术规程的要求。(10)施工前必须做好防洪工作和施工组织计划,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组织施工。并组织材料进场,堆放,搞好临时排水。施工组织计划须经项目监理研究批准后才可允许进场施工。(11)所有的材料、产品均应有出厂检验合格证书,进场应按相关程序进行进场检验。HDPE双壁波纹管双橡胶圈承插接口在安装完毕后,须进行接口的水密性试验,试验方法按照各自相关专业规范进行。(12)施工中做好施工记录和资料整理,资料必须满足业主要求及国家规定。(13)排水管道必须做闭水试验,按照《给水排水管道施工及验收规范》执行。(14)工程施工中间验收和竣工验收必须严格按照国家及项目所在地的工程管理相关法规、规定程序进行。需要设计单位参加验收的分部工程,应在该分部工程按设计要求完成后,下道工序未进行之前及时通知设计单位。验收前施工单位应事先准备好必须的相关图表等技术资料,并有业主代表、监理、质监及相关部门共同参与进行。(15)其余未尽事宜按国家现行相关规范和标准执行。(16)沟槽开挖时,需对已形成路基及边坡采取相应保护措施。13管理维护建议(1)本工程建成后严禁雨污水管道混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安全管理制度
- 投资咨询与顾问管理制度
- 幼儿园食堂采购制度
- 《常见的动物》讲义
- 学习压力-主题班会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精美课件
- 2024年拉萨客运上岗证条件
- 2024年株洲公交车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孝感客运从业资格模拟考试
- 2024年湘西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题
- 5000吨每年聚丙烯酰胺工艺流程图
- DB64∕T 1754-2020 宁夏砖瓦用粘土矿产地质勘查技术规程
- PSUR模板仅供参考
- 火力发电企业作业活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参考)
- 《锅炉水容积测试技术规范》团体标准
- 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PPT幻灯片课件(PPT 24页)
- 子宫内膜息肉-PPT课件
- 桥梁施工各工序质量控制措施
- 保安队排班表
- 包头医学院新开课程申请表
- (精心整理)初中物理串联分压和并联分流精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