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_第1页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_第2页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_第3页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_第4页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3年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1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你喜爱哪首古诗?谁来背给大家听?今日,我们再学三首,这三首诗想像奇妙,你们肯定会喜爱。

板书课题:古诗三首

这节课,我们先学第一首《独坐敬亭山》,(板书诗题目)是唐代大诗人李白写的。

2、解题:

敬亭山:安徽省宣州市郊外的一座大山。

独坐:单独地坐。连起来题目意思是什么?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⑴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⑵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⑶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检查自学:

⑴指读全诗。(正音)

⑵流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

(师生评议)

尽:没有了。

孤云:孤寂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

闲:休闲,休息。

厌:满意。

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

(“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2、指读全诗,老师范读指导,学生练读。

3、背诵全诗。

四、扩展

1、你还喜爱我们以前没学过的李白的哪首诗?说说为什么喜爱它?

2、沟通。

(学生说)

3、把喜爱的李白的诗抄在摘抄本上。

五、布置作业

熟背《独坐敬亭山》。

古诗《独坐敬亭山》教学设计汇编2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的7个生字。

2.能通过朗读和想象,感悟诗的内容和意境,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独坐敬亭山》。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我国是一个诗的国度,古诗就像一颗绚烂的明珠,闪烁着光辉。同学们喜爱古诗么?假如喜爱古诗就应当对李白这个人不生疏了。关于他你们了解多少呢?(学生沟通收集的关于李白的资料)

李白的确是一个文学大家,今日我们就共同来学习他一个流芳千古的作品《独坐敬亭山》。(师板书课题,生齐读课题)

2.解诗题:对于问题你们是怎么理解的呢(生自由汇报)

师明确:敬亭山是一个山名。坐,对坐,意思就是诗人独自对坐在敬亭山。这首诗就是李白独自对坐敬亭山时的所见所感。

二、自学古诗

1.出示自学提示,布置自学。

①读诗、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②结合诗句,利用字典理解词意及诗句的意思。

③自己弄不懂的地方和别人沟通。

2.检查自学。

①出示生字生沟通学习状况

②指读全诗。(正音)

参考评价语:

你读得很精确,很有味道了!

你的声音真好听,就像一只小黄鹂!

你的朗读水平进步很大!

③沟通自己对词和句的理解。(师生评议)

同学们读得特别有感情!俗话说“书读百遍,其意自现”

老师信任同学们在读得过程中对诗已经有了自己的了解。

一、二句(尽:没有了。孤云:孤寂的云,也就是只有那一片云。闲:休闲,休息。厌:满意。)

师小结:前二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看似写眼前之景,其实,把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寥廓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渐渐地越飘越远,好像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尽”“闲”两个字,把读者引入一个“静”的'境界:仿佛是在一群山鸟的热闹声消退之后特别感到清静;在翻滚的厚云消逝之后感到特殊的清幽安静。因此,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孤独。这种生动形象的写法,能给读者以联想,并且示意了诗人在敬亭山巡游观望之久,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联“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句:诗句意思:后两句意思怎样说才通顺?(“只有敬亭山”放前面说语意才顺。这是理解古诗诗句意思的一种方法。)

(句意:一群群鸟全飞光了,天上的那片云独自飘来飘去,也找地方休息去了。只有敬亭山和我相互看着,谁也不厌烦谁。)

师小结:诗的下半运用拟人手法写诗人对敬亭山的宠爱。鸟飞云去之后,静静静地只剩下诗人和敬亭山了。诗人注视着秀丽的敬亭山,而敬亭山好像也在纹丝不动地看着诗人。这使诗人很动情-世界上也许只有它还愿和我作伴吧?“相看两不厌”表达了诗人与敬亭山之间的深厚感情。“相”“两”二字同义重复,把诗人与敬亭山紧紧地联在一起,表现出剧烈的感情。结句中“只有”两字也是经过锤炼的,更突出诗人对敬亭山的宠爱。“人生得一知己足矣”,鸟飞云去又何足挂齿!这两句诗所创建的意境仍旧是“静”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相对而视,脉脉含情。事实上,诗人愈是写山的“有情”,愈是表现出人的“无情”;而他那横遭冷遇,孤独凄凉的境况,也就在这静谧的场面中透露出来了。

3.这首诗描写了怎样的景象?表达了作者什么思想感情?

(全诗描绘了孤山凄凉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孤独孤独的思想感情。)

师:“静”是全诗的血脉。这首平淡安静的诗之所以如此动人,就在于诗人的思想感情与自然景物的高度融合而创建出来的“宁静”的境界,无怪乎沈德潜在《唐诗别裁》中要夸这首诗是“传‘独坐’之神”了。

三、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1.体会作者感情,自己练读这首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