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理学》课件-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_第1页
《伦理学》课件-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_第2页
《伦理学》课件-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_第3页
《伦理学》课件-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_第4页
《伦理学》课件-第五章 道德选择和道德评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

道德价值

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

道德价值:指道德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意识现象对社会和个人所具有的意义。第一节

道德价值

一、含义

道德价值是人们的道德实践活动和道德意识现象对一定社会、阶级和个人所具有的积极意义。

主要强调道德实践活动,即道德行为。思考:

道德行为价值量的大小如何衡量?第一节

道德价值

二、道德价值的普遍性与特殊性

(一)普遍性1、道德价值的共同性;2、抽象的原则和概念。第一节

道德价值

二、道德价值的特点

(二)特殊性根源:

社会历史条件和各种复杂的利益关系,不同的社会历史存在和道德主体利益的需要。讨论:

是否存在永恒不变的、适用于一切民族和时代的“普世价值”?第一节

道德价值

道德价值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既不应片面强调道德价值的普遍性、永恒性,也不能片面强调道德价值的特殊性、相对性。第一节

道德价值

三、道德价值的多元取向与一元导向

(一)道德价值的多元取向

道德价值多元化的根源:社会现实生活的复杂性道德价值多元化的表现:道德规范层次的分化三、道德价值的多元取向与一元导向

(二)道德价值的一元导向第二节

道德行为

一、道德行为的含义

道德行为,是指个人在一定道德意识的支配下进行的具有道德善恶意义的活动,即对他人和社会有利或有害,并具有道德自主选择性的行为。二、道德行为的区分(一)道德行为与非道德行为

只有体现利害关系的行为,可以进行善恶评价的行为才称之为道德行为;不具有道德意义、不发生利益关系的行为,为非道德行为。二、道德行为的区分

(二)道德的行为与不道德的行为

道德行为分为道德的行为和不道德的行为,非善即恶,无中间地带。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一)道德行为是人的自知自觉的选择行为行为者基于清晰的行为目的和道德动机,并

对行为的结果和价值有明确的认识。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二)道德行为是自主自愿的选择行为行为者依据个人道德意志和意愿进行选择,非迫使行为。三、道德行为的选择性(三)道德行为与他人利益相关凡是道德行为都是有利于或有害于他人或社会集体的行为。(四)道德行为与社会道德要求相关联单选题1分不道德的行为也是一种道德行为。正确AB错误提交第三节

道德选择一、含义道德行为选择,是人们在一定的道德意识支配下,根据某种道德标准在不同的价值准则或善恶冲突之间所做的自觉自愿的选择。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第三节

道德选择二、道德选择的先决条件前提:客观存在的多种行为方案(可能性)基础:行为主体进行选择的能力(现实性)第三节

道德选择三、道德选择中的自由1、社会历史条件为人们提供的可能性即外在社会自由2、人们独立按照目的进行决定和行动的内在意志自由第三节

道德选择四、道德选择中自律和他律自律:指不受外界约束和情感支配,按自己颁布的道德规律而行事的道德原则。(自己的规则)他律:本体外的行为个体或群体对本体的直接约束和控制。(外加于人的规则)第三节

道德选择四、道德选择中自律和他律关系:自律性与他律性密切联系。社会道德规范是个体道德自律选择的外在依据;他律性道德规范可以内化为个人的自律能力,真正得到实现。第三节

道德选择五、道德选择中的冲突(一)道德冲突道德冲突是道德选择的一种特殊处境,是指人在道德行为选择中,面临着因道德境遇的复杂变化和主体自身的价值观、价值层次以及行为选择方式等差异变化,所发生的善恶矛盾以及善与善之间不可兼得的矛盾。第三节

道德选择五、道德选择中的冲突(二)道德冲突的类型

1.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相互对立的道德体系的原则、规范要求之间的冲突;

解决:坚持趋善避恶、扬善抑恶第三节

道德选择五、道德选择中的冲突(二)道德冲突的类型2.非对抗性的道德冲突,即同一道德体系内不同道德原则、规范要求之间的冲突非对抗性的道德冲突a.不同层次序列间道德冲突解决:较低层次的要求符合较高层次的要求,“两害相权选其轻,两利相衡取其大”“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孟子《鱼我所欲也》b.同一层次的价值冲突解决:靠主体具有的道德直觉能力,对特定道德境况做出判断,可能带来道德牺牲第三节

道德选择(二)道德冲突的类型3.选择方式上的冲突,即目的与手段的道德冲突讨论:

为了达到道德的目的,可否使用不道德的手段?第三节

道德选择3.选择方式上的冲突:解决:确立正确的道德目的选择正确有效的手段,必要时做出道德妥协第三节

道德选择正确处理目的和手段的关系:1、目的规定和制约手段,道德目的往往通过正当的手段可以实现;2、手段影响着目的的实现,手段正当与否直接关系到目的能否实现及实现的价值含量。《亲爱的小孩》剧照第三节

道德选择所谓道德妥协,是指主体在选择中有意识地放弃某些道德规范和准则,牺牲某些道德价值,以保持其他道德原则和规范,维护更高的道德价值。为了“最大的善的目的”,在较低程度上对“恶”的妥协、对“善”的牺牲是允许的,也将被认为是道德的。第三节

道德选择(三)道德冲突形成的原因1、社会道德水平的限制2、道德层次的不同及不同领域的道德要求所导致3、个人社会角色及社会责任的不同决定4、道德境遇的复杂性有关道德冲突的总结

一个道德价值的取舍,如果它是为了达到更高道德目的所必要的,而且本身又是道德的,那么就是合理的;如果当下的取舍迫不得已地带有不道德的性质,那么只要它与最高目的不矛盾,并且不改变目的的道德性,那么这种取舍也应被认为是合理的。

在道德选择中,应当做到既不随意逾越道德规范,又在持经执守中随宜权变,达到原则性和灵活性的统一。有一部外国电影《丛林兄弟情》,通过讲述主人公如何完成一项艰难的救助,向我们展示了一幅幅道德冲突的场景。影片的主人公是一只可爱的小狗。这只小狗为一富豪所豢养,一天,当富豪在山野游玩时,小狗不慎与主人失散。在流落中,小狗目睹了一只生育不久的母狮被猎人打死的景象。猎人将母狮的尸体扛走了,但没有发现不远处还有六只嗷嗷待哺的幼狮。小狗萌发了为幼狮觅食的想法。它先试图抓捕兔子,但当它将一只兔子逼到绝路时,兔子绝望的眼神使它于心不忍,于是放弃了捕杀兔子。它只好去偷猎人挂在房外的烤肉。后来,它发现有一只母虎刚生下幼崽,奶水充足,于是它想方设法带领幼狮去母虎那儿。在此过程中,它受到一头狼的追杀,有几次被狼追逼到绝境,几乎丧命。最后它巧妙设计,使狼摔下悬崖。它还要时时提防老鹰的捕食。在与老鹰的搏斗中,出于无奈,它舍弃了一只幼狮的生命。它的主人好几次就在它的近旁急切地呼唤它,但考虑到没有完成自己的使命,它狠下心来没有应答。历经艰难险阻,它终于成功地把幼狮交托给了母虎。当主人又一次寻找它时,它怀着欣慰的心情与主人相见。问题:1、影片中出现了哪几种不同类型的道德冲突?2、为了解决这些道德冲突,主人公做出了哪些道德妥协?第四节

道德评价一、道德评价的涵义

道德评价,是在道德活动中,人们根据一定社会或阶级的道德规范体系,对他人或自身的道德行为和品质做出是非、善恶的价值判断。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一)标准善恶观念善恶标准既具有相对性,又具有绝对性。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善恶标准的相对性:善恶标准是历史的、发展的、变化的,其内涵随着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变化而变化。“善恶观念从一个民族到另一个民族,从一个时代到另一个时代变更地这样厉害,以至它们常常是互相直接矛盾的。”——恩格斯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善恶标准的绝对性:善恶作为社会存在的反映,以维护社会存在、推动社会发展为基本的价值依据。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二)根据:动机&效果1、动机论观点:认为行为的道德价值只存在于动机之中,与效果无关;代表人物:康德“善良意志”合理之处:强调人们的行为动机错误之处:一味追求动机的纯洁性而忽视实际效果,削弱了道德责任感;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2、效果论观点:认为决定道德行为性质的只有效果,与动机无关;代表人物:边沁、密尔合理之处:匡正了动机论者对效果的忽视错误之处:把行为的社会有益性与行为的道德性混淆起来,对复杂道德现象的评价缺乏公正性,打击道德积极性。二、道德评价的标准和根据对于救助落水者动机论者认为,只要有善良动机,并且尽力去救,及时没有救助成功,其行为仍然具有道德价值;效果论者认为,无论救助人的动机如何卑劣,只要救助成功,就是善行。思考:

在道德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动机和效果何者更为重要?如何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要进行科学的道德评价,必须正确认识动机和效果的关系,把动机和效果辩证地结合起来。首先,应注重行为的动机。动机决定着评价根据的性质,动机的价值高于效果;其次,行为的效果也应当合乎道德,合乎道德的行为才具有道德价值。道德评价在考查行为动机是否出于道德时,也要考查行为效果在客观上是否合乎道德。分

析“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围炉夜话》王永彬)“百行孝为先,论心不论迹,论迹寒门无孝子;万恶淫为首,论迹不论心,论心世上无完人。”(《围炉夜话》王永彬)主张孝不孝主要看动机,生活作风主要看效果,告诉人们在动机和效果的关系上要区别对待,要根据具体情况有所侧重。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一)道德评价的类型1、社会评价是指国家、社会、集体或他人对行为当事人的道德行为进行善恶判断和表明倾向性态度。主体:行为者之外的个人及社会组织、团体;客体:道德行为当事人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2、自我评价主体根据自身的价值标准和情感取向,对自身行为所做的道德反省和判断。也称为“道德反思”、“道德自律”。本人既是评价的主体,又是评价的客体。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二)道德评价的手段1、社会评价的手段口头议论

(非官方舆论)社会舆论大众传播工具(官方舆论)传统习惯弘扬劳模精神,激发奋进力量二、道德评价的类型和手段2、自我评价的手段内心信念自我道德评价的前提是主体具有良好的道德认知、情感取向和理性意志。三、道德评价的作用

(一)道德评价是培养道德品质的重要手段

道德评价既能激励人,也能规劝人,能帮助人们划清善恶界限,自觉调整自己的行为,逐步培养起高尚的品德。三、道德评价的作用

(二)道德评价是社会道德生活的调节器

道德评价将社会对个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