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博物馆藏《仲弓》考述
商鞅博物馆收藏了战国时期的楚竹书第三卷《中弓》。这是先秦和弟子中长期的儒家文献。它对理解孔子及其弟子的政治思想具有重要价值。整理者李朝远先生进行了开创性的工作1,后来陈剑、禤建聪等专家都对于简序调整提出了很好的意见。今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梳理工作,并且对于字辞考释和篇章意义,以及它与《论语》的关系等提出一些拙见,敬请专家批评。一《仲弓》篇中的讨论上博简《仲弓》一篇,计有28支简,整理者还将内容相近的一支简附列于后。其第16简北面有“中弓”二字,应当是为篇题。今为观察其全貌方便计,先将释读和调整简序后的文字完整地写在下面(括号内的数字为原简序号,所有文字皆以今字写出,通假字不另注),有歧义者在下面的分段、疏证研讨时再做讨论。《仲弓》全篇简文如下: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仲弓以告孔子曰:“季氏(1)……使雍也从於宰夫之后,雍也童(忡)(4)……愚(余)恐贻吾子羞,愿因吾子而治。”孔子曰:“雍,汝……(26)由于《仲弓》篇多残,所以语言亦多不大连贯(凡此皆以“……”表示)。重新编次以语意逻辑为主。依照新的编序,文章之意大体能够读出,可以较容易地理解孔子和仲弓讨论的问题。依孔子与仲弓所讨论的问题计,全文大体可以分为四个段落,分别讨论:一,仲弓从政为季氏宰;二,为政的首要任务与举贤才、民务、导民举德;三,为政时如何自理民众事务;四,如何对待狷介之士等四个方面的问题。今依次进行分析如下。二孔子植根于井中,任职于卿大夫之家《仲弓》篇先述鲁国权贵季氏任命仲弓为家宰之事,仲弓为此征求孔子意见。简文载:季桓子使仲弓为宰,仲弓以告孔子曰:“季氏(1)……使雍也从於宰夫之后,雍也童(忡)(4)……愚(余)恐贻吾子羞,愿因吾子而治。”孔子曰:“雍,汝……(26)子有臣万人道,汝思老其家夫(乎)(3)……舆闻之。夫季氏,河东之盛家也,亦(2)以行矣,为之!余悔汝。”1《仲弓》首段的大概意思可以略述如下:季桓子任仲弓为宰职,仲弓将这个消息报告给孔子说:“季氏让我任职,列于宰夫之后,我感到忧虑。我觉得自己假若干得不好,会给老师您带来不好的影响,所以特地请老师您指教办法。”孔子说:“雍,你要增强信心呀,你有治理万人的才能,你难道要终老于家中而不出仕吗?你是听说过的,季氏是大河以东地区显赫家族,是你施展才能的所在。快快接受季氏的任命,干吧!我劝告你。”这是《仲弓》篇的叙事部分,仲弓向孔子报告他得到了季氏任命其为“宰”的消息,向孔子请教自己该如何面对。从孔子的答语看,仲弓似有畏难之意,所以孔子给他以鼓励。简文的“为之”,其用法同于《论语·述而》篇的“富而可求也,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春秋后期,“三桓”是鲁国最为显赫的强宗大族,季氏又是三桓中因为势力最强而屡执国柄者,仲弓为季氏之“宰”,可见他是颇受季氏器重的。仲弓在孔门弟子中,为政能力十分突出,孔子曾经说“雍也可使南面”(《论语·雍也》),认为仲弓有南面称君的德才。上博简《仲弓》简文谓“子有臣万人道”,与“可使南面”之说相互印证。卿大夫的家宰,虽然地位并不太高,但是其权力却相当可观,由春秋后期的“陪臣执国命”之事即可窥见。《礼记·玉藻》谓:“凡献于君,大夫使宰;士亲,皆再拜稽首送之。”《礼记·曲礼》下篇谓“问大夫之富。曰:有宰食力”,皆可证东周时期,卿大夫之家已经有宰,这可能是与卿大夫势力的增长同步的。卿大夫之家政治与经济实力大增的时候,自然需要加强管理,其家的宰职官员即应运而生。卿大夫之家柄一国之政,其家宰自然非后世的“大管家”之类可比,虽然任职于卿大夫之家,但却有权有势,远远超过国家的普通官员。春秋后期的“陪臣执国命”,是卿大夫家宰权势炙手可热的一个有力证明。孔门弟子中任宰职者为数不少,子夏、子游、宓不齐等,皆为其例。学者或以为简文中的“宰夫”职位高于“宰”,所以仲弓才说自己要去季氏之家是“从于宰夫之后”。关于宰与宰夫的职务,可以据材料进行论析。《礼记·檀弓》下篇载春秋时晋卿知悼子丧礼期间晋平公饮酒作乐而失礼之事,小臣杜蒉自称“宰夫”,说自己的职责为“刀匕是共(供)”,是侍候主人饮食者。《礼记·杂记》上篇载卿大夫丧礼时,国君派员吊唁,“宰举璧与圭,宰夫举禭,升自西阶”,是皆可证宰夫只是宰的助手或下属。东周时期在宰职之上的应当是太宰(即冢宰),而非宰夫。愚以为宰夫之职当在宰之下,仲弓之语只不过是一种谦辞。另有一事当辨析者,即专家或认为仲弓早就有意为季氏之宰,好像唯恐孔子不同意他去为季氏宰似的,并举“思老其家”为证,以为“思老其家”之意,就是早就考虑要在季氏之家长期干下去,一直到老。其实,细绎首段简文之意,可以体会出孔子很鼓励仲弓前往任季氏之宰,说季氏为“河东之盛家”,是说仲弓于此可以大展身手,有一番作为。“行矣,为之!”之语,则是鼓励仲弓勇往直前。孔子的这种态度,与他强烈的从政情结有关。简文的“思老其家”的“其”字此处当作为语中助词读,杨树达先生曾经列出三类只表示语气而无实际意思的“句中助词”,举例证如《尚书·召诰》的“不其延”,《诗经·候人》的“彼其之子”,《国语·晋语》的“不其集亡”,《左传》僖公十五年的“秦不其然”等2。简文“思老其家夫”的“夫”,应当是表疑问的语末助词,与“乎”相近。此句意思应当是难道你想终老家中无所事事吗?实际上是鼓励仲弓将其“臣万人道”应用于从政的实践中去,而不要蹉跎岁月。这一点从《论语·雍也》篇的一个记载里看得也很清楚,是篇载孔子对仲弓的话语:“犁牛之子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其舍诸?”意即是你大展身手的时候了,就是你不想干,形势也不容许呀。可见孔子对于仲弓的从政才能是非常欣赏的。再从仲弓本人的意愿看,他并非一个热衷于功名利禄的人。据《论语·先进》篇载,在孔门弟子中,他和颜渊、闵子骞、冉伯牛同以“德行”著称,而颜渊僻居于穷巷,闵子骞则视从政仕宦为畏途。《论语·雍也》篇载:“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3可为其证。所以断言与闵子骞德行相同的仲弓热衷于从政,可能是不妥当的。仲弓从政可能是听从了孔子的劝告与鼓励,再加上他有从政的才能,才付诸实践的。孔子自己除了年轻时曾为“季氏吏,料量平”(《史记·孔子世家》)之外,他自己并不热衷仕于大夫之家,这应当与他的尊王、尊君的思想有关。然而,孔子并不反对弟子到大夫之家任职。他鼓励仲弓为季氏宰就是一例。在理想与现实之间,孔子取了自己坚持理想,而容许弟子谋求现实出路的态度,应当是他豁达通融的人生观念的表现。三第21号简中的“科技”如何做?《仲弓》篇的第二段文字,讨论为政的首要任务何在以及举贤才的问题,是本篇的纲领。简文如下:仲弓曰:“敢问为政何先(5b)……?”曰:“雍,古之事君者,以忠与敬,唯其难也,汝惟以闻,[老老慈幼,先有司,举贤才,改过举](21)罪,政之始也。”仲(8a)弓曰:“若夫老老慈幼,既闻命矣。夫先有司为之如何?”仲尼曰:“夫民安旧重举(8b),……老老,慈幼,先有司,举贤才,改过举罪(7),……上下相复以忠,则民懽承教,曷为者不(22)有成?是故有司不可不先也。”仲弓曰:“雍也不敏,唯有贤才弗知举也,敢问举才(9)如之何?”仲尼:“夫才不可掩也,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之者?”4这段简文大意是:仲弓说:请问为政要将何种事情摆在首位?孔子说:雍呀,古代事奉君主的大臣,将忠和敬放在首位。实际上是很难做到的,这是你所听说过的,这里就不多讲了。我强调的是,为政时要敬老慈幼,先选拔有关的职司官员,从其中发现和举荐贤才,让职司官员们改正错误,并举发其中有罪过的官员进行处罚。这些就是为政者首先要做到的。仲弓说:敬老慈幼这些事情,我已经听过您的教诲了。我还要请教的是,为政时要先选拔有司,这事为什么要摆在首要的位置呢?孔子说:民众安于旧的职司官员,也重视新举荐的官员。如果能够做到敬老慈幼,先选拔有司并且从中举荐贤才,让有过错的官员改正,举发有罪的官员,那么,上下官员都能够以忠君为重,民众就会乐于承教,如果做到了这些,为政者还有什么做不到的呢?由此看来选拔有司之事是不可以不把它放在首位的。仲弓说:我是个不聪敏的人,如果下面有贤才我还不知道举荐,请问我该怎么样举贤才呢?孔子说:贤才是不会被埋没的,举荐你所了解的贤才就可以了,你不知道的贤才,难道别人就会置之不理而不举荐吗?关于这段简文的简序调整,主要是将21号、22号简分别置于第8号、9号简之前,方括号中的文字系据下文以及第8号简首的“罪”字拟补。孔子于此回答仲弓关于为政的首要任务何在的问题,应当是全篇的主题。孔子既然说到“政之始也”这样总结性的词语,那么他其前所言者该是全面的纲领性的言论,不应当是只言片语,因此于此处拟补了见于后面的第7简的13字。这样拟补之后,虽然表面看来语言有些重复,但既为纲领,重复应当是可以的,也是必须的。之所以补在第21简之后,是因为如此整理之后,第21简和第8简的字数皆合于常例。这里将第22号简置于第5b号简之后,是因为从内容上看,仲弓问为政的首务,而孔子的回答必然要说明如何“事君”的问题,因为以忠与敬的态度“事君”正是“为政”的最重要的任务。在这里,孔子没有展开来说,而是用自古以来做到忠敬事君都是困难的这一点略微提及,最重要的任务不一定摆在实践中的首位,所以孔子主要论析了“政之始”的问题。仲弓在下面的问题中说了“若夫老老慈幼,既闻命矣”一语,可见在此之前,孔子应当是说过这些内容的,由此在第21号简末拟补的十三个字,也就有了比较充分的根据。关于“先有司”的问题,仲弓请教的问题是,为什么要将选拔职司人员之事看得非常重要呢(“先有司为之如何”)孔子回答指出,这是因为民众既习惯于故旧之人(“安旧”),还重视新选拔出来的人(“重举”)。“为政”者应当任用那些熟悉传统的故旧之人,也要选拔那些有能力的新人,这样才能够使民众与“为政”者“上下相报”5,意即上下相亲近。这样就可以使民众乐于“承教”,听从教化,如此说来,“为政”者还有什么举措能不获得成功呢(“曷为者不有成”)之所以把选拔有关职司人员之事作为“为政”者的首务,是因为他们是和民众直接接触的人,与民众的利益直接相关,所以民众的意愿也就显得特别重要。尊重民意是孔子仁学理论的重要内容,于《仲弓》篇里亦可得到印证。简文“改过举罪”的“改”字,整理者认为当通赦,依据是“‘赦’,铎部书纽,‘惑’,职部匣纽:职铎对转”,并引《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篇“民有小罪,必以其善以赦其过”为旁证。此字陈剑先生释读为“宥”,然而,由古义求之,亦未必合适。赦与舍弃之“舍”互训,有置而不论之意,而孔子所讲对于过错并非置之不理,也非宽宥不记,而是认为有过错就要改正6,所以读简文“惑过”为“赦过”抑或是“宥过”,皆不大妥当。《说文》训惑为“乱也”,段玉裁注曰:“乱者,治也”,亦即惑有“治”之义。简文“惑过”即“治过”,也就是改正过错之意。由古音求之,简文“惑过”的惑当读为与其同属之部的“改”。《说文》云:“改,更也。”“更,改也”。改与更两字互训。如果迳读为“惑”,只要断定其古意为“乱(治)也”,亦可通顺。如果以今意读之,可能读其为“改”更合适些。另外,“改过举罪”的主体何在,也是一个问题,让谁来“改过”,又是举谁之“罪”呢?从上下文意看,只能是有关职司官员之过与罪,而不会是民众。这也应当是读其为“改”要胜于读为“赦”或“宥”的一个重要理由。这段简文的重要之处还在于它可以与《论语·子路》篇的记载对读,是篇载:仲弓为季氏宰,问政。子曰:“先有司,赦小过,举贤才。”曰:“焉知贤才而举之?”子曰:“举尔所知,尔所不知,人其舍诸?”两者对比,可以看出,《论语》所载实即这段简文的简化。由于经文过于简略,所以有的地方就让人费解。当时编纂《论语》的孔子后学觉得不是问题的地方,就让后人理解时歧义叠出,例如“先有司”,是先举贤才为有司,抑或是先为有司做出榜样,抑或是为政者要以先任命有司为首务,从短短的经文里,实在找不出确切的答案。如果硬说,那就是每一种解释都可以自圆其说。上引简文里面,仲弓请教“夫‘先又(有)司’为之女(如)可(何)”,表明仲弓不大理解孔子提出的为政时应当“先有司”的意义,所以引出了简文下面的孔子的回答。孔子语谓“是古(故)又(有)司不可不先也”,表明,此前的孔子语(“上下相复以忠,则民懽承教,曷为者不有成”),即为“先有司”的具体解释。孔子之语的主旨是为政者选拔职司人员必须顺从民意,这样才会“民懽承教”,也才会无往而不胜(“曷为者不有成”)。顺民意而选拔有司以行政,哪有不成功的呢?孔子所谓“先有司”的含意,就是为政者必须先顺应民意而选拔“有司”。《论语·子路》篇所说的“先有司”的含意,得简文佐证,可以说有了接近孔子原意的解释。这段简文对于我们全面理解孔子的从政思想很有意义。在孔子的政治思想中,“事君”被置于很重要的地位。这从他对于鲁君一贯的敬重态度中可以明确地看到。然而,他也清醒地看到鲁君的地位不可挽回下跌的现实,所以他才对仲弓说事君之举“以忠与敬,唯其难也,汝惟以闻”,既然仲弓是要到季氏之家任职,那么事君之法宝也就用不着多讲了。但是,孔子还是提出来,意思是让仲弓不要忘记这是从政的首务。但要任季氏之宰职,若要干得好,则又不能过分强调此点,所以孔子将主要的告诫,放在如何敬老慈幼,如何选拔有司等问题上。《论语》的编纂者将“事君”的内容略去,就显得不大全面了。今得简文之证,才可以恢复孔子为政思想的主要面貌。关于仲弓问举贤才之事,还有一段学术公案。宋儒程颢、程颐兄弟曾经指责仲弓所谓“焉知贤才而举之”,只是他的一个藉口,并推衍说:“仲弓与圣人用心之大小,推此义则一心可以兴邦,一心可以丧邦,只是公私之间尔。”朱熹解《论语》时曾引用程氏此说,并谓“仲弓虑无以尽知一时之贤才,故孔子告之以此”(《论语集注》卷七)。清儒毛奇龄《四书改错》为仲弓辩护说程氏与朱熹“贬抑圣门之大无理者……,竟从无可詈处,必凭空造捏,使其无所容于天地之间而后已”(程树德《论语集释》卷二十六引)。宋儒的指责集中到一点,就是说仲弓为私而不举贤才。这个指责是否正确呢?简文载仲弓语“雍也不敏,唯有贤才弗知举也”,说明他不是为私而不举,只是看不清楚贤才而无法举,所以孔子才回答他说“举而所知”,即举荐你所看清楚的、可以认定的贤才。这只是一个认识问题,并非人品问题。因此,程氏之指责确属无理,简文所提供的内容可以为此之证。四正确处理好德和孝德之间的关系简文的第三部分以说明“民务”(即民众的事务)为中心,并且分为几个层次展开讨论。简文如下:仲弓曰:“改过举罪,则民何后?”(10)仲尼(28):“山有崩,川有竭,日月星辰犹差,民亡不有过。贤者(19)毋自惰也。昔三代之明王,有四海之内,犹来(赉)(18)……。”仲弓曰:“敢(27)问民务?”孔子曰:“善哉问乎,足以教矣。君(15)刑政不缓,德教不倦。”仲弓曰:“若出三(17)者,既闻命矣。敢问导民举德如何?”孔子曰:“举之(11),服之,缓弛而劳。顺之,唯有孝德,其(13)雍,汝知诸?”仲弓答曰:“雍也弗闻也。”孔子曰:“夫祭,至敬之。(6)学,本也。所以立生也。不可不慎也。夫死(23b),至爱之卒也,所以成死也,不可不慎也。夫行,顺柔(23a)之一日,一日以善立,所学皆终;一日以不善立(24),所学皆恶。可不慎乎?”7这段简文大意是:仲弓请教说:如果强调了让有关的职司官员改正过错,还要举发有罪过的官员,那么他们的威信就会降低,民众怎么跟从他们前进呢?孔子说:就像山会崩坍、河会断流,日月星辰的运行会出现差错一样,民众没有不出现过错的。贤良的统治者在治理民众的时候不可自己懒惰。从前的三代明王,他们拥有四海之内的广大区域,但却还要招徕民众。如今治理民众的官员们也应当有这样的态度。仲弓说:你所说这三项,我已经知道了。但是我还想请教如何引导民众重视德呢?孔子说:要将德放在重要位置,让民众信服,让民众劳逸结合。如果要真正让民众顺服,那就只有贯彻孝德这一条途径了。雍呀,你知道吗?仲弓回答说:我还没有听你详细说过。孔子说:孝德的表现是多方面的。就拿祭祀来说,必须特别恭敬。学习是人的立身之本,这是生活于社会所必须的准备。不可以不慎重呀。说到亲人死后的丧葬,那是让亲人得到最后尊荣的事情,所以说不可以不慎重呀。说到孝的行为,那就是要时刻不懈地顺柔地对于父母,这样才能一刻不懈地立于善,所学习的才会有好的结果。如果时刻立于不善,那么所学习的皆是恶,自然也就不会有好结果。这样的事情难道能不慎重吗?简文“约”字不清,原释为幼,陈剑先生释为后字之省去彳旁者,申红义先生读为畜,杨泽生先生读为后,作随从讲,“民可后”意即民可跟从8。愚按:读后之说为优。这里可以补充说明的是,句中的“可”字,当读为疑问词“何”,这句话应当读作问辞,意即让有司官员改正错误,并且要举发其罪,那么民众怎么跟从其前进呢?仲弓之意是说“有司”的“改过举罪”,表明他们有过错或有罪,威信就会降低,民众便无所适从。针对仲弓的这个认识,孔子集中说明过和罪如同山崩川竭、日月星辰会出差错一样是经常出现的,贤者应当勤奋努力不可怠惰。过去三代的明王有了四海之大的统治区域,还要招徕广大民众,而不计较其是否有“过”、“罪”,何况今日之统治者远远赶不上明王呢?更不应当苛求于人。因为此处谈到了徕民之事,所以仲弓接着询问“民务”。孔子赞赏仲弓将“民务”放在重要位置(“善哉问乎,足以教矣”)9。从仲弓“若出三者,既闻命矣”的说法看,孔子的回答应当有三项内容,但此段仅见“刑政不缓,德教不倦”两项,另一项内容因简文缺失而不知。“导民举德”意即引导民众将“德”放在重要位置,这应当是孔子所说的“德教不倦”的具体内容。所言“举之”,犹今语之高举某某旗帜之类。“服之”,是指让民众信服。“缓弛而劳”,指对于民众的使用,应当劳逸结合。“德”的内容广泛,要让民众顺服,最主要的是贯彻“孝”的德行。孔子于本段简所论的中心便是孝德。孔子所论孝德要点有四。一是祭祀先祖,应当“至敬”。二是学习先祖的德操业绩,这是安身立命的根本。这与孔子所云“三年无改於父之道,可谓孝矣”(《论语·里仁》),是完全一致的。三是谨慎地完成父母的丧葬之礼(“成死”),此即孔子所云“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论语·为政》)。四是以“顺柔”的态度对待父母,如果能有一天这样做了,那么,这一天就会得到善良的品行与德操,所学习的东西才会有结果,“所学皆终”的“终”,犹《论语·尧曰》篇的“天禄永终”,指福禄绵长。从另一个方面看,假若“以不善立”(即不顺柔于父母),那么所学得的必然是“恶”的德行。所以说对待父母必须顺柔,而不可违拗。仲弓本来是请教为政的道理,为什么孔子却大讲孝德呢?原来在孔子的理论中,孝与政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它是政治的基石,也是一个人立足于社会的根基。《礼记·中庸》篇载孔子谓“舜其大孝也与!德为圣人,尊为天子,富有四海之内。宗庙飨之,子孙保之。故大德必得其位,必得其禄,必得其名,必得其寿”,此处所说的“大德”亦即孝德。它与从政的密切关系之重要,已经强调到了极至。明乎此,孔子于此大讲孝德的原因也就不难悟出。五“今之君”与“近事”《仲弓》篇最末一段主要是分析如何对待狷介之人。简文载:仲弓曰:“今之君子,事人不尽其悦(25)也,定(交)不及其成(诚)。独独狷人,戁(难)为从政。”孔[子曰]:(12)“早(皂)使不行。妥(绥)仁(14)宜道之者,教而使之,君子亡所服狷人。含(今)女(汝)相夫……(16)其咎。”仲弓曰:“今之君子愎过悍析,难以纳谏。”孔子曰:“今之君子所竭其情、盡其慎者三,曷近务矣(20)。”10这段简文大意是,仲弓说:如今那些“君子”,与别人共事不能够坦诚直言,跟人交往表现不出诚意。独来独往,荦荦寡合,很难让他们从政。孔子说,对于这些狷介之士,像皂役那样使唤他们做事是不行的。只要他们向往仁的道理,就应当引导他们,教育他们,然后再使其从政。对于真正的君子来说,没有不能使其顺服的狷人,你要帮助他们才是。仲弓说,这些人往往刚愎自用,夸大其辞,语气强硬,矫情偏颇,很难听得进别人的劝谏。孔子说:那些号称“君子”的人,如果能够竭诚尽情地与人交往,并且多取慎重态度,庶几就会近于正确的方向了。这段简文的“说”字原作从兑从辶之形,专家多读为悦,或阙而不释。这个字还见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第27号简。愚以为读为“说”较为合适。此简内容见于传世本《老子》第五十二章和五十六章,此章载“塞其兑,闭其门”,其中的“兑”字,前人解释,或读为“空穴来风”的“穴”,或读为《左传》文公元年“大风有隧”的“隧”,或引《淮南子·道应训》高注“兑,耳目鼻口也”,指出凡有孔窍者皆可谓兑。所谓“塞其兑”,犹今语之闭目塞听。《说文》训“说”字谓“说释也,从言兑声。一曰谈说也”。简文此处的用法即说字的“谈说”之意,而非悦怿之意11。简文的“定”字,依《广雅·释诂》“交,定也”的解释,这里当用如“交”,指交往。简文的“狷”,指狷介之士,他们的特点是性情正直高洁,不入流俗,略有狂傲之风,所以孔子曾称其为“狂狷”。简文的“今之君子”,应当是对于号称“君子”者的讽刺性质的用法12。简文“愎过悍析”,当读若“愎(刚愎)、过(夸大)、悍(强悍)、析(诡辩)”,是仲弓眼中那些号称“君子”者的四种不良态度。这种强悍之风与扭扭捏捏的“事人不尽其说”形成了两个极端,都是不正确的。简文“务”,其本意为勉力、事务,引伸可以理解为任务、目标。“近务”,即近乎要求。简文这段文字从表现上看与前面几段距离较远,实际上有着深层的逻辑联系。《仲弓》篇的主旨是讲如何从政与选拔官员的问题,而这段简是强调如何看待那些号称“君子”的狷介之士,《孟子·尽心》下篇引孔子语:不得中道而与之,必也狂狷乎!狂者进取,狷者有所不为也。……过我门而不入我室,我不憾焉者,其惟乡原乎!乡原,德之贼也。孔子对于貌似忠诚恭谨而实则欺世盗名的“乡原”之人则深恶痛绝。狷介之人虽然没有达到中庸的标准,但能够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保持自己的高雅洁净,实属不可多得的优秀的品质。所以孔子实际上认为尽管狂狷之士常令人难以接近,但却不必排斥他们。虽然仲弓批评他们“愎过悍析,难以纳谏”,但是孔子还是主张引导他们从政。孔子之意是说,只要他们能够将不正确的态度端正过来,就会近于要求,似乎是认为对这样的人也不要苛责。仍然贯穿着孔子所提出的“改过举罪,上下相复以忠”的基本思路。六《数值说》所载《部分文本朝述的内容是由参与而成的在理解简文意义之后,我们可以进一步分析《论语》成书的一些问题。《论语》之称最早见于《礼记·坊记》。后来,《汉书·艺文志》载“《论语》古二十一篇,齐二十二篇,鲁二十篇”,而《论衡·正说》篇则谓“数十百篇”,此论前人或以为“骇听”,不信此语。今得《仲弓》篇可以推测,它很可能就是当时“数十百篇”之一。孔门弟子记载孔子言行甚伙,后来选编《论语》一书时加以删削,上博简《仲弓》很可能就是删削而不存之篇,但其重要内容则保存于《论语·子路》篇中为一章。近人或认为,“《论语》之名初甚广泛,凡记孔门言行者,如《三朝记》及《仲尼闲居》、《孔子燕居》之类,以及《家语》二十七篇、《孔子徒人图法》悉以为称,故王充言《论语》有数十百篇”13。其实,王充已经明谓“数十百篇”是孔门弟子初记师语之篇,将《三朝记》等列入《论语》之列,是不妥当的。《仲弓》第16号简背面载有“中弓”二字,是为《仲弓》篇名。这应当才是“数十百篇”之列的内容之一。我们做出这个推测的理由在于,第一,《仲弓》篇只载仲弓与孔子的对话,与《汉书·艺文志》所言《论语》一书“孔子应答弟子时人及弟子相与言而接闻于夫子之语”的性质是吻合的。第二,关于《论语》的成书,前人多谓仲弓是其中的重要参与者,较早的如郑玄《论语序》即谓《论语》一书“仲弓、子游、子夏等撰”14,后来,《昭明文选·辩命论》注载:“《傅子》曰:‘昔仲尼既殁,仲弓之徒追论夫子言,谓之论语。’”可见晋代傅玄不仅承继了郑玄之说,而且特别突出了“仲弓之徒”在编定《论语》一书时的作用。这些说法虽然未必尽是,但还是值得重视的。上博简《仲弓》与《论语·子路》篇相关内容对读的现象出现,表明仲弓一系弟子可能参与了编定《论语》之事。专家多据孔门弟子在《论语》一书称“子”的现象,断定它出自曾子、有子二者的门人,此说虽然不可废,但时代较早的郑玄的说法因为上博简《仲弓》篇的印证,而值得注意。上博简《仲弓》篇的发现对于说明《论语》成书的一些问题提供了很重要的材料。就“论语”一词的“论”字看,前人解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运输管理实训课程实施合同3篇
- 新学期教师工作计划范文10篇
- 2022年《春节的习俗》6年级作文
- 2021公司员工个人述职报告大全三篇
- 简历自我评价集合15篇
- 航天火箭公司评估报告(上网)
- 大学金工实习报告模板汇编9篇
- 商务会议邀请函范文集合八篇
- 社会实践的自我鉴定集锦15篇
- 人民日报评论网络暴力素材-人民日报评治理网络暴力
- 小学生主题班会:热爱科学探索未知
- 股权分配协议书范本
- 钢结构安装工程旁站监理记录表
- 人教版英语五年级上册 Unit 2 Part A
- 售后服务培训资料
- 网购案子起诉书范本
- 常见中药价格表
- 水力发电公司设备评级标准
- IDC云数据中心机房运维服务解决方案
- 维西县城市生活垃圾热解处理工程环评报告
- 售后维修服务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