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地理学的回顾与展望
就像一门基础科学一样,地理在技术实践的基础上是建立起来的。因此,地理的价值是毋庸置疑的。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历史阶段,它把社会的需求和国家的发展作为研究内容和方向的散步,并根据社会的利益发挥自己的作用。当然,它的主题是科学地科学地。本文件对中国地质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希望。它不仅是地质发展的需要,也是地质相关人员的责任。“从回忆中发现问题,从长远来看解决问题”(第三组)。1中国古代地理1840年以前1.1西汉经济着力著作“我国地理学的发展,历史悠久,古代地理名著,代有其作.”如公元前5世纪出现了第一部区域地理著作《禹贡》;公元前2世纪出现了世界上最早对未知世界探索的旅行记著作《穆天子传》;(p73)公元前1世纪西汉司马迁编著第一部经济地理学著作《史记·货殖列传》;公元3世纪西晋裴秀提出了《制图六法》,公元6世纪北魏郦道元发表了第一部水文地理名著《水经注》;公元11世纪北宋沈括所著《梦溪笔谈》,对流水地貌和海岸变迁的考察;17世纪徐霞客的《徐霞客游记》对溶岩地貌进行考察,直到明末清初,中国的地理学都一直处于世界的领先水平.到了清代,由于乾、嘉两帝时代的“文字狱”和清朝政府的闭关锁国政策,地理学的发展逐渐没落,在整个清代近300年中,只有以地理考据为主的两部名著,即清初胡渭的《禹贡锥指》和清末民国初年杨守敬的《水经注疏》.1.2对地理成因的认识由于人类认识能力的渐进性和相对有限性,人们对地理学内容的研究也是渐进深入的.历史上,唐代以前的地理著作,多以观察为手段,对地球上个别事物进行状态性描述,《水经注》是集大成者,记载大小水道1000条,一穷源竟委,“详细叙述了水道所经地区山陵、原隰、城邑、关津的地理情况、建置沿革和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甚至神话传说”,无不繁征博引,是6世纪前我国最全面而系统的综合性地理著作.(p55)到了宋代,开始出现对地表事物的空间关系及其地理现象的发生学探究的尝试,其中沈括的《梦溪笔谈》便是代表,在此著中“他用化石和遗迹的方法科学地揭示了海陆变化的规律”.(p124)而裴秀的《禹贡地域图》及《地形方丈图》和徐霞客的地理考察则建立了地理学以地图表示和实际考察的方法论基础.1.3关于服务社会的宗旨中国古代对地理学的研究与世界上其它国家一样,走的是“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道路,即既注重书斋式的资料查阅,又结合实践探索,进行实地考察,致力于把地理学发展成一门“经世致用”的科学.终结起来,中国古代地理学研究牢牢把握服务社会的宗旨,始终以人的生存和环境的关系为基本研究方向,具体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对未知世界进行探索,转变成已知世界,扩大人类生存空间,满足当时社会发展需要.如汉张骞、晋法显、唐玄奘、明郑和七下西洋等,探索出的陆上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加强了我国与世界各民族睦邻友好,繁荣了两国间的贸易往来,发展了我国古代经济;二是揭示地理现象规律.根据规律尽可能地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人制宜地改造自然,影响自然,指导生产和生活.如沈括在《梦溪笔谈》中以辩证的观点说明物候并不是不变的,植物的生长和发育,固然受气候的深刻影响,而有一定周期,但这种关系,人类可以用栽培技术加以改变,如引用新品种,提前播种,都可促使作物早熟.1.4科学还是学科?15世纪末地理大发现以前,地球的总貌一直都构成人们的悬疑,人类不断拓展空间将未知变成已知,以至于地理学的涵义——地理学是地球的描述,成为一个百科全书式的概念,研究内容和范围无边无际,包罗万象,所以人们把地理学称之为“科学之母”,可见地理学地位的显赫一时.到17世纪,人类科学文化知识也相应获得普遍进展,科学的粗糙已不能满足社会的发展,科学并出现分野,特别是以整个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地理学,更是出现学科分化,有的甚至独立出去,地理学的研究内容和范围渐渐限定在对地球表层的研究.但这些都无损于地理学在科学如林的世界古代科学中的地位.而我国古代的地理学以17世纪30年代为分水岭,之前中国古代地理学在世界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并独领风骚(地理大发现以前世界地理学的研究中心在古希腊和中国),因为“西方的地理学超过中国,只是由于最近二三百年的进步.”之后清朝的近300年间,地理学出现没落,地理学的学科地位也一落千丈.2中国现代地理学184019892.1国际地理专家提供了国内地理观的发展中国近代地理学时期历经87年,是短暂而艰难的.众所周知,1840年,鸦片战争打开了中国的大门,世界列强将中国置于半殖民地境地.以德、法、英、美、日为首的近代地理学发达国家,利用地理学思想,对我国进行别有用心的地理考察,以达到其将中国变成他们原料市场和商品销售市场的目的,考察人员中有国际地理大师李希霍芬和探险者普尔热瓦尔斯基、谢苗诺夫——天山斯基等,写出了关于近代中国自然和人文地理方面的不朽著作,在国内外广泛传播,这样也使得中国的近代地理学建立在一个较高的起点上,大大缩短了与先进国家的距离.而我国此时称得上地理学家的只张相文(1866—1933年)一人,孤独地进行着地理学的耕耘.他“积极引进西方地理学,并将中国传统地理学与西方近代地理学结合,实在可以说是中国近代地理学的萌发”(p256),他于1897年~1903年开创了中国近代初等地理教育,1909年成立中国第一个民间地学组织“中国地学会”,并与国际地学会建立联系,进行学术交流.同年出版发行《地学杂志》.竺可桢——我国近代地理学一代宗师,1921年开创中国高等地理教育,1934年,他与丁文江、翁文灏发起成立中国地理学会和创办《地理学报》.1940年,中国地理研究所在后方重庆创办,组织了汉中盆地地理考察、嘉陵江流域地理考察、西北史地考察.2.2近代中国近代中国近代中国近代中国近代地理学者2.2.1培养中国地理学人才.在中国17世纪30年代到清王朝统治近300年的漫长岁月里,中国的地理学落后了,“不得不从主角的地位降到默默无闻的境界”,(P246)此段时期的地理学主要由传教士和商人在中国传播西方地理学,到了近代,中国的地理学者严重匮乏.竺可桢先生呼吁道:“……但是,与大自然有密切联系的地理工作者现在发展却较落后.干部成长也迟缓……”(p347)因此,用世界地理学最新成就,来培养和造就中国地理学人才,缩短中国和世界先进水平之间差距,成为这一时期地理学发展方向之一.2.2.2将人口的土地承载力和资源开发作为中国地理学发展的主导方向,人口地理、农业区划、资源调查作为重点.主要依据是中国人口众多,资源不足、环境空间有限,经济社会发展极端落后的国情,力求地理学以国富民强、经济社会发展为宗旨,使中国地理学在极端困难条件下,得到迅速发展.2.3有机人与自然和客观事物相结合虽然,与古代地理学硕硕成果相比,近代地理学成就相形见绌,但也取得了不小的成绩:其一,在有些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探究,形成了有一定影响的著作.如张相文,1908年出版的《地文学》一书较法国著名的近代地理学大师马东男的《自然地理专论》早一年问世,内容包括星界、陆界、水界、气界、生物界五篇.生物界一篇把无机自然界和有机自然界结合起来,填补了地学史上的一项空白;其二,短期内培养和集聚了地理学各分支学科领域的高水平的地理学大师,如胡焕庸(1901年—)先生一生致力于人口地理和农业区划研究,著有《论中国人口之分布》(1935年),《中国人口密度图》(1935年),在国际上影响较大,被译成英文,转载于美国和其它国家,特别是他提出我国一条重要的人口地理界线:爱珲——腾冲线,一直被外国学者称为“胡焕庸线”,真实地揭示了中国人口分布的最基本地区差异.其三,由张相文和竺可桢分别创办了初、高等地理教育,开创了中国历史先河,培养了地理学有生力量,提升了地理学科地位,扩大了地理学的社会反响和公众知晓度.由他们创办的《地学杂志》和《地理学报》成为地理学研究的前沿阵地.但是,由于解放前连年内战,外强入侵,加之经费奇缺,预定的地理学研究方向最终未能顺利的圆满实现.而推移到解放后的50~70年代才完成,例如自然资源综合考察、自然区划等.2.4清代土地研究的历史地位中国近代史时期是西方国家地理学地位如日中天之时,我国的地理学受到清朝地理学研究步伐倒退的影响,加之解放前内忧外患的旧中国国情,其地位虽较清朝时期有所提升,但较之古代辉煌时期仍遥遥不及.3中国现代地理学1949-3.1理论与地理研究工作进展情况.我国地理地理3.1.1根据我国自然利用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建立了相当完整的学科体系.增加了地理学研究机构,人文地理得到复兴,应用地理、计量地理、旅游地理等学科建立和发展,初步建立一个地理信息科学基本体系.3.1.2“以任务带学科”,提高了地理学的应用价值.如20世纪50年代开展自然资源综合考察,60年代开始自然区划与农业区划,70年代开展海岸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80年代开始国土规划和城市规划,90年代开始国情综合研究和地区经济可持续发展研究.在此基础上相应地为政府和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建议和科学资料,在生产实践中产生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1.3理论研究在某些领域取得重要进展.20世纪50~60年代,提出了水热平衡、化学元素迁移和生物地理群落等自然地理学三个新方向,在青藏高原隆起及其影响,环境生物地球化学、环境背景值和环境健康、区位论和空间结构理论、城市与区域可持续发展、在专题地图学和综合制图的理论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近年来对地球表层系统理论、地理信息系统与地图图谱、城市与社会地理理论的探讨等方面取得突出进展.3.1.4学术科研上取得重大进展.编纂了一系列大型学术著作,如《中国自然地理丛书》、《中国自然地理图集》、《中国土地利用图》、《中国人文地理丛书》等;一批中国有特色的高等学校地理教材和专业理论著作也陆续问世;发表了一些在国际上有影响的论文,如竺可桢1972年在《中国科学》上发表的《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初步研究》,奠定了中国近代气候变化的基本框架,这一研究成果对于认识自然环境演化,第四纪环境变化、人类进化、生物变化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大意义,受到国际地理学界的高度重视,至今仍被广泛引用.尤其是近年来,在世界顶级刊物Science、Nature上频频发表创见,在其他有影响的国际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的数量也大幅度增长.3.1.5研究手段进行了巨大革新.中国地理学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开展了定位和实验研究,使地理学由定性的描述转向定量的观测分析.70年代末开展了卫星遥感图像农业应用实验研究,和航空遥感应用研究,开拓了我国的遥感应用事业之后,模型建立和空间分析在区域研究和城市发展规划中逐步推广.80年代,具有中国特色的地理信息系统作为传统科学与新技术相结合的产物,不仅推动了地理学的发展,也为各种涉及空间数据分析的学科提供了新技术手段.3.1.6对科学和教育作出突出贡献.地理学倡导、建设、发展了地球系统科学和可持续性科学.中国地理学主持了一系列重大研究项目,提出和解决国家面临的一系列重大科学问题和实践问题.3.2重新认识地形学科发展方向如前所述,自新中国成立以来,地理学在百废待兴的国家经济建设主战场中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地理科学地位得到了空前提高.但近些年来,作为地理学发展奶母的“地理考察”工作需求减少,致使最能体现地理学应用价值的优势锐减,加之地理学理论的先天不足及越来越多的新学科出现和参与我国资源环境发展问题研究,故地理学地位显现出下滑趋势,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从根本上找出学科发展的不足,正确确定地理学的发展方向.3.3中国调查地球表层研究存在的问题3.3.1基础研究薄弱.中国地理学研究在指向当前紧迫的经济和社会问题的同时,对基本概念和基础理论等学科基础的研究都出现了被削弱的趋势.作为地理学发展基础,通过实地调查和观测的定位台站观测,社会经济调查获取第一手科学数据的传统必不可少的手段越来越被忽视和怠慢.由于前沿理论研究的薄弱和方法技术的滞后,中国地理学的创新能力不能适应科学和社会发展的需要.3.3.2学科整合不足.地理学具有综合性和区域性两大特性,兼具自然与社会科学属性.中国地理学中自然研究和人文研究的交叉和融合显得不足,真正的综合性成果仍然乏善可陈.3.3.3学科行为离心.目前地理学的研究对象已被一些地理学者们“泛化”成无所不包的“大杂烩”,一些部门地理学的研究已严重偏离地理学的轨道,出现“泛化”、“离心”的学科行为.人地关系等地理学核心论据和基础理论的研究和教学被淡化.3.3.4竞争能力堪忧.随着人口、资源、环境等发生在地球表层的全球性问题日益重要,象经济学、生态学、环境科学、社会学、建筑学等开始向地球表层这个历来是地理学研究的领域扩展.地理学在相关领域中的基础理论、方法手段相对薄弱,其与其它学科竞争力堪忧.3.3.5全球视野欠缺.关注地方和区域问题的研究过多,关注全球性问题过少,造成研究结果更多地表达局部现象和规律,而不能形成具有普遍意义的地理学规律认识,对国家在全球背景下的重大决策所提供的依据不能满足需要.3.3.6应用技术落后.地理学研究方法陈旧,应用技术落后,效能不强,成果价值不高,很少能独挡一面地解决重大实际问题,更很少能输出自己真正的“实形产品”.3.4大文明视野下的发展方向中国地理学未来发展方向确立必须以“两个基本点”为前提.“两个基本点”一是以国家需要为导向,以国家建设政治、物质、精神三大文明的基本国策和“五个统筹”科学发展观精髓为准绳来厘定其未来发展方向;二是中国地理学发展必须与国际地理学发展走向相接轨,了解国际地理学发展方向,在确定本国地理学发展方向中融合、渗透国际地理学发展方向的基本理念.具体来说应从理论与应用两大块八个方面进行定位.3.4.1新方法的研究方法(1)创新理论体系.新时期,“我们面临的新挑战是在理论、方法上对区域可持续发展的机理进行深入探讨,这将有助于地理学理论体系的完善.”要以综合的观点和学科交叉的方式研究地球表层系统的演变及其动态机制,从系统的角度研究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深化的理论、原则与识别;人地关系地域系统演化过程中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影响、适应性、调整与改造..(2)发展方法论.一是地理学综合方法.要真正体现地理学综合性,即必须促进自然地理与人文地理研究的高层次综合,对现代自然过程进行大尺度或宏观尺度地理环境过程研究,对其界面过程进行研究,对自然过程的人类活动驱动力进行研究.二是区域研究方法:包括全球的概念、区域差异和区域相互依赖的概念.针对不同空间尺度界定不同的区域论题,研究发生在区域中的过程和演变规律.三是格局与过程耦合的观点和技术路线.在要素研究中建立格局-过程-机制的系统思维,在区域研究中建立格局与过程耦合的思路.研究技术路线有实地调查、区域比较、尺度转换等传统方法和新兴的空间分析、系统模拟等.四是地球信息科学与“数字地球”.研究地球信息的发生、传播、表达机理;通过观察到的地球信息反演各种地球时空过程的参数和机制;建立描述和解释地球时空过程的空间信息分析理论等,从经验科学走向实验科学,从对宏观格局的研究走向过程和机理与宏观格局相结合的研究,从要素和过程的分离研究走向综合集成研究.(3)组织科技攻关.如以新视角、新理论、新数据作新的中国综合区划,编著新的中国地理科学系列专著,强化某些弱势领域(如理论地理学、中国军事地理),填补某些空白.(4)加强第一手数据的获取.要以微观采样、实验和宏观考察、观测、综合相结合的多尺度、多层次信息采集网络,加强第一手数据获取.3.4.2注重国际关于国土整治、区域可持续发展、国际合作与新型空间的研究由科技部发展计划司资助并委托中国科技促进发展中心组织有关单位完成的一项前瞻性研究,揭示了我国未来十年社会经济发展将对科技产生的十大需求.这十大需求都与地理学密切相关.针对国家十大科技需求,中国地理学未来发展应在以下几个大方向上集中攻关:(1)国土整治研究.为满足资源综合利用、优化能源结构、改善环境、生态安全等国家重大问题对地理学的需求,应进一步开展国土整治研究.例如,区域性的资源开发利用、生态环境退化的监控与治理,山地、湿地、干地区、黄土高原等的生态保育和资源利用.对西部大开发区的生态建设和经济发展给予特别重视.(2)区域可持续发展研究.在全球宏观背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人教部编版四年级语文上册习作《写信》精美课件
- 【写作提升】细致状物(技法+素材+范文点评)(教案)四年级语文 部编版
- 福建省海滨学校、港尾中学2024年高三复习统一检测试题数学试题
- 2024年郑州客运从业资格证可以考几次
- 2024年湖南客运企业安全员考试试卷
- 2024年十堰道路客运从业资格证考试
- 2024年昆明客运从业资格证模拟考试试题题库及答案
- 2023年北京市初三一模道德与法治试题汇编:走向未来的少年章节综合
- 吉首大学《民间美术图形创新设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吉首大学《动物源食品加工专题》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第一单元(知识清单) 【 新教材精讲精研精思 】 七年级语文上册 (部编版)
- 部编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习作“漫画”老师》一等奖创新教案
- 小学生急救小常识课件
- TCPQS XF003-2023 灭火器产品维修、更换及售后服务
- 医院影像科医疗安全不良事件报告制度
- 内蒙古包头蒙中2022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模拟试题
- 五星级酒店市场营销部绩效工资方案
- 2015-2022年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数学/英语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产品定价管理制度:内部价格、价格策略制定、定价调价管理制度
- (完整版)电力行业常见的安全隐患
- 2022新版语文课程标准精编模拟测试题及答案 (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