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审计在经济生活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但是,随着市场经营风险的加剧,审计风险日益突出。因此,注册会计师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加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经济发展中起到相应的作用。本文详细介绍了审计风险的三种类型:固有风险、控制风险、检查风险。并针对这三种风险分别提出了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改大部分论文针对审计风险的原因提出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的套路,为本文的一大创新点。关键词:审计风险;注册会计师;防范ABSTRACTAuditriskistheaccountingstatementsfreeofmaterialmisstatementoromission,inappropriateauditopiniononthepossibilityoftheCPAAudit.Inrecentyears,withChina'srapideconomicdevelopment,theauditisbecomingincreasinglyimportantineconomiclife.However,withthemarket,theintensificationofthebusinessrisk,auditriskisbecomingincreasinglyprominent.Therefore,thecertifiedpublicaccountantshouldbeacorrectunderstandingofauditrisk,toincreaseawarenessofauditrisk,positiveandeffectivepreventionandcontrolofauditrisk,audittoplayacorrespondingroleineconomicdevelopment.
Thispaperdescribesthethreetypesofauditrisk:inherentrisk,controlrisk,detectionrisk.Forthesethreeriskauditriskpreventionmeasures,achangemostofthepapersforthereasonoftheauditrisk,auditriskpreventionmeasuresroutineforamajorinnovationinthisarticle.Keywords:Auditrisk;CPA;Prevention;Toprevent导论中国注册会计师协会在2007年最新公布的《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101号财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一般原则》,第十七条中对“审计风险”的定义:审计风险是指财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而注册会计师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2001年的银广夏、黎明等上市公司的审计失败,美国安然的会计丑闻等国内外一系列的会计事件再次为审计风险敲响了警钟,同时也使审计人员应有的职业谨慎、职业道德等成为法律关注的焦点。如何加强审计风险管理,有效控制和规避风险,提高审计质量,是当前审计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审计的范围逐渐拓宽,人们对审计的期望越来越高,审计职业的责任也越来越大。社会经济生活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了审计的难度,相应产生了一定的审计风险。为此,人们应正确认识审计风险,增强审计风险意识,积极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审计风险,使审计在维护市场经济秩序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本文拟就审计风险的含义及其形成原因,特征,控制与防范等方面的内容加以探讨。选题背景与研究意义注册会计师审计起源于公司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它是市场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注册会计师审计作为第三方审计,在审计抽样的基础上对财务报表的合法性、公允性发表意见,为社会公众和财务报表使用者提供可靠的财务表报信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注册会计师审计已经成为市场经济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维护市场秩序、优化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不断出现的“ST郯百文”、“银广夏”等事件,却无异于一颗颗地雷,在让投资者血本无归的同时,纷纷把指责投向了会计师事务所,上述事件的发生,尽管存在许多其他方面的原因,但提供审计、验资服务的注册会计师仍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这一系列事件本身看是消极的,但对整个业界乃至社会的震动和影响却是积极的,它促使业界从中吸取教训,提高了对审计风险的认识程度,因此应充分认识审计风险的特征、具体表现及形成的原因,并在实务操作中寻找出防范审计风险的有效途径和措施。文献综述1.国内相关文献综述张伟在《论审计风险及其防范》一文中提出了审计风险的含义。审计风险,是指审计单位通过审计没有正确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发表了不恰当的审计意见,做出了不正确的审计决定的可能性。叶雪芳在《CPA审计风险与其职业责任承担之研究》中讲到了审计风险包括的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审计人员认为公允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却是错误的,即已经证实的会计报表实际上并未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公允反映被审计单位的财务状况、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变动情况,或以被审计单位或审查范围中显示的特征表明其中存在着重要错误而未被注册会计师察觉的可能性;二是审计人员认为的错误的会计报表,但实际上是公允的。陈正林在《审计风险、审计师风险及制度风险》一文中提出了企业审计风险的一般分类:第一,固有风险,是指企业在进行经济业务处理过程中,由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差错的可能,是由于企业本身的会计核算工作不完善而形成的审计风险。第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因为企业的内部控制体系不完善,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某项经济业务发生的差错不能进行及时的发现和纠正而产生的审计风险。第三,检查风险,主要是指审计人员在进行企业的经济业务审计检查的时候对于企业的财务报表或企业的内部控制中出现的漏洞、问题未能及时发现或发现后未予以重视,未予以处理而带来的风险。瞿君民在《企业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与防范措施》中提出了影响或形成审计风险的因素有:(1)审计方法选择不恰当。由于审计内容的广泛性和复杂性,受审计成本限制,不可能把所有审计事项全部查清。因此,在审计方法上一般采用抽样审计,这就加大了审计的潜在风险。(2)审计人员自身素质差。由于我国审计机关组建时间不长,审计人员业务素质总体上尚不能适应当前市场经济条件下现代企业发展的要求。同时,审计职业道德建设也仍处在初创阶段。由于审计人员业务素质不高、职业道德不良,很有可能引起审计风险。张华的《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文中讲到了审计风险的两个特征:(1)客观性。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无论审计人员如何努力,审计风险发生是必然的。不可避免的,人们只能认识和控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2)普遍性。审计风险存在于所有审计项目和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任何一个环节出现失误,都会导致最后的审计结论与预期出现偏差,形成审计风险。谢荣在《论审计风险的产生原因、模式和控制措施》中提到了审计风险的潜在性。审计风险的发生是以审计责任的存在为前提,假设审计人员在执业过程中,没有任何约束,也不须对审计结论与客观事实的背离负任何责任,那么,就不会出现审计风险。审计责任决定了审计风险在一定时期内具有潜在性。王耀民在《审计风险防范与控制》一文中写到了审计风险的可控性。虽然审计风险是客观存在的,并且贯穿于所有审计项日和整个审计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审计人员在审计风险面前无能为力,只要审计人员保持职业谨慎,运用职业判断,对审计风险进行评估,制定并实施合理的审计程序和方法,就可以将其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张光辉在《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成因及应对措施》中提到了引起注册会计审计风险的两个原因(1)注册会计师未能有效遵循独立审计准则,审计方法存在一定的缺陷。由于审计内容的复杂性和内部控制的固有限制,考虑到审计成本的制约,注册会计师在审计过程中不可能对所有的审计项目进行全面的审计,在审计方法上一般均选择抽样审计,这必然会增加审计的风险。(2)注册会计师职业道德缺失。任水林在《CPA审计风险成因及防范措施研究》认为要提高从业人员素质来防范审计风险。首先,注册会计师应当强化风险意识,保持较高的职业道德水准,树立严谨踏实的工作作风,认真负责地对待每一件审计业务,严格依照独立审计准则进行审计,以确保审计质量。其次,注册会计师要定期接受培训,不断更新知识,提高分析、判断、解决问题的能力,以造就一批同审计工作相适应的具有一定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和文化水平的审计人员,从而达到主动控制审计风险的目的。马迎春在《保持职业谨慎应贯穿审计全过程》中还提到了注册会计师要借鉴别人的经验和教训,慎重考虑出具何种意见的审计报告,千万不可草率出具无保留意见的审计报告。2.国外相关文献综述(1)自2000年起国际审计准则委员会专门成立了审计风险分委员会(AuditRisksubcommittee),负责对审计风险模型及现有的国际审计准则进行修改。2003年10月,国际审计与鉴证准则理事会在东京召开的会议上对审计风险准则征求意见稿进行了最后修订,获得准则委员会通过。2004年12月15日之后新的国际审计风险准则正式施行。修订后《会计报表审计的目标和基本原则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作出重大变动: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审计风险模型修改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认为审计风险由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来确定。准则认为,重大错报风险的评估要分为两个层次:财务报表整体层次与交易类别、账户余额、披露和相关陈述层次。准则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保持职业怀疑态度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充分考虑可能存在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形。(2)克里斯托弗·诺比斯在《比较国际会计》中提到了美国会计学会(AAA)的审计基础概念委员会(CommitteeonBasicAuditingConcepts)曾在1973年发布的《基础审计概念说明书》(AStatementofBasicAuditingConcepts)中对“审计”下过如下定义:审计是一个客观地获取和评价与经济活动和经济事项的认定(assertion)有关的证据,以确认这些认定与既定标准之间的符合程度,并把审计结果传达给有利害关系的用户的系统过程。基于以上的论述,把国际审计定义为:国际审计是一种新的专门的审计学的分支,它涉及到进行审计的国际比较,研究建立于推广国际审计标准以协调各国审计实务,处理跨国公司特殊审计问题;它是面向国内的审计向国际经济领域的逻辑延伸,应与审计学的其他分支如财务审计、管理或绩效审计以及社会审计等并列。审计国际化已成为审计事业发展的必然结果,导致审计国际化的因素包括:跨国公司的出现;资本市场的日益国际化;国际会计师事务所的成长等。国际化业务的拓展对会计师事务所是十分重要的,除了要建立国际通用审计程序外,会计师事务所还要开发开展国际业务要使用的软件,建立了国际网络和工作方法,如能够为上市公司客户提供有关国际股票交易的建议、为国际并购提供咨询等。国际审计质量控制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专业人员进行国际培训。为了更好的引进新技术和新的支持系统,同时保证对跨国客户采用的重要的会计制度有足够的了解,会计师事务所必须进行大量的内部教育和培训(三)研究的主要内容及方法本文主要研究审计风险及其防范措施和方法,着重介绍了审计风险的成因和防范控制。审计风险形成的原因有很多,本文从客观原因和主观原因上进行分析然后针对原因提出了防范和控制审计风险的方法。整体上分三个部分,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行文。研究方法是规范研究法,查阅大量的相关资料和相关文献,借助这些文献和资料对课题进行了充分的研究和分析,对相关的文献和资料进行了精心的分析,课题的研究充分的借鉴了这些资料的研究成果。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及其形成原因(一)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概述1.审计风险的定义在现实生活中,人们对审计风险的认识还缺乏统一性。国际审计准则第25号《重要性和审计风险》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对实质上误报的财务资料可能提供不适当意见的风险。”《美国审计准则说明》第47号则认为:“审计风险是审计人员无意地对含有重要错报的财务报表没有适当修正审计意见的风险。”而在我国近年发布的《独立审计具体准则第9号——内部控制与审计风险》第三条中指出,审计风险是指会计报表存在重大错报和漏报,而注册会计师审计后发表不恰当审计意见的可能性。一般而言,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发表了一个不适当的审计意见的风险。这里的不适当的审计意见包括两层含义:一是财务报表公允的反映了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而审计人员认为没有公允的反映(误拒风险);二是财务报表并没有公允的反映而审计人员做出了其公允反映的结论(误受风险)。综上所述,审计风险是指审计主体由于种种因素造成审计结论与事实不一致,这种结论会造成有关方面的损失且审计主体必须要对此承担责任的可能性。2.审计风险的特征(1)审计风险的客观性
通过审计风险的研究,人们只能熟悉和控制审计风险,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和时间内改变风险存在和发生的条件,降低其发生的频率和减少损失的程度,而不能,也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2)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审计风险的不确定性也是审计风险的潜在性,是指审计风险给审计主体造成的损失或不利只是一种可能性。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中可能存在重要错误报告或漏报;也可能不存在重要错误后漏报;即使存在错误或漏报,他可能会也可能不会被注册会计师发现;或对已审计财务报表使用者造成损失,从而可能会也可能不会使审计人员受到追究。因此,审计风险对注册会计师具有相当不确定性(3)审计风险的偶然性审计风险是由于某些客观原因,或审计人员并未意识到的主观原因造成的。即并非审计人员故意所为,审计人员在无意中接受了审计风险,又在无意中承担了审计风险带来的严重后果。(4)审计风险的可控性
审计风险虽然是客观存在的,但是审计人员可以采取有效的审计方法,通过有效的审计程序去抑制、降低或控制审计风险。(5)审计风险损失的严重性审计风险客观地存在于审计活动中,它总是与损失相联系在一起,由于审计风险不同于企业的经营风险,一旦审计损失产生,它不像经营损失那样仅仅在一个企业范围内直接产生某方面的负面影响,而审计损失将会触及社会上各方企业会计报表使用者的利益,严重时可导致会计师事务所的破产倒闭,损失将是惨重的。(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形成原因1.客观原因(1)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制度是否健全及会计工作是否规范是固有风险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为审计主体的审计机构或审计人员,并不直接参与被审计单位的经济活动,对于被审计单位提供的会计资料(凭证、账簿、报表)和其他资料(计划、协议、内部控制制度等)是否真实可靠,不十分清楚,往往是事后以这些资料为媒介进行间接审计。因此,审计主体在以会计资料作为主要审计对象时,其审计的质量完全依赖于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问题在于,一些所谓的会计资料极有可能是被审计单位为了应付外界机构和人员而精心炮制的。审计中常常发现这样的问题,一些长期亏损、经营状况较差的企业,为了某种需要或达到经营过程的一定目的,虚报企业财务状况,人为调节某些资产和费用账户,导致企业资产不实。如:由于企业管理混乱,内控制度难以正常发挥作用,一些潜亏隐藏在账户中:“白条子”顶库,有账无物,账账、账实不符;一些费用该摊不摊,应提不提;多转、少转产品成本等等,从而使会计信息失真,导致审计人员产生错判,做出偏离事实的审计结论。(2)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是否完善、经营状况是否稳定是控制风险形成的主要原因。被审计单位内部控制制度是审计机关实施审计监督的基础,如果没有内部控制制度,或内部控制制度形同虚设,或者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都会直接导致控制风险水平增高。在这种情况下开展真实性审计等审计项目,得出客观公正的审计结论简直是不可想象。如果内部控制制度较健全,执行较严格,就可以真正起到内部监督的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控制风险。影响控制风险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被审计单位的经营管理状况。企业经营方式越复杂,内部管理层次越复杂,意味着对其审计的难度也越大,其审计工作面临的失误与差错会相应增大,其审计风险也会越来越大。企业经营状况越稳定,管理越健全,内部机构设置越透明,其经济活动就越规范,由此引申出来的控制风险就相对较低;反之控制风险就相对较高。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审计人员只能采用在财务收支审计中使用的原始审计方法,即依靠判断抽样法对查出的问题得出审计结论,同时,由于缺乏完整的权威的内控制度标准,使审计评价失去科学依据。(3)审计活动所处的不断变化的法律环境。审计活动所处的法律环境、经济环境不理想是形成审计风险的一个客观原因。《独立审计准则》的颁布,一方面确立了独立审计的合法地位,另一方面也明确了注册会计师的法律责任。但是,我国的注册会计师的恢复和发挥毕竟只有20多年,同国外300多年发展历史相比,既缺乏成熟的理论、更缺乏实践经验,加之法律、法规不健全,惩戒配套制度不到位、规范力度不够,致使审计独立性差,审计人员风险意识差、抗风险能力差。2.主观原因(1)审计人员的职业道德、工作的责任心及职业关注。在实施审计的整个过程中,审计人员保持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注册会计师的审计过失中,由于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高度责任心,盲目接受委托、未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审计人员的职业品德低下。通常表现为:注册会计师未能以维护社会公共利益为执业目标,单纯追求其自身收益的最大化;与客户存在利害关系,不能保持应有的独立性;根据个人感情、推测或偏见执行业务、表达意见;缺少一丝不苟的工作精神。(2)审计人员的专业胜任能力和执业水平。众所周知,审计风险与注册会计师的实际执业水平成正相关关系.即注册会计师的执业水平越高,专业经验越丰富,则被审计单位存在重大错报或漏报而未被发现的可能性就越小,审计风险越能得到合理的控制。现实生活当中,另外。有些注册会计师虽然通过了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取得执业注册会计师资格,但缺乏相应的实践经验和专业胜任能力,更何况在一个项目的审计从业人员中助理人员远多于注册会计师。另外,相当数量的注册会计师将大量精力放到繁忙的工作当中,不能按时参加每年的后续教育,更谈不上钻研新技能、学习新法规,所有这些,必将导致更多的审计风险的产生。(3)审计主体所选择的审计方法本身存在缺陷。当前,被审计单位的会计工作逐步电算化,而审计工作大量地采用抽样方法。抽样方法的运用使审查的结果必然带有一定的误差。随着被审计单位会计资料的复杂、庞大,其审计取证的难度越来越大,审计成本越来越高。由于抽样水平受到审计人员自身能力、水平以及审计经验的限制,很容易判断失误,基于这种方法本身存在遗漏问题,不可避免地潜存和增大了检查风险。这也为审计主体如何避免因技术进步及审计方法的革新而导致增大检查风险提出了新的课题。对审计主体来说,如何鉴别被审计单位利用计算机人为进行财务造假,是目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审计人员即使具备了传统意义上较高的业务能力和职业道德等综合素质,如果计算机运用水平不高,同样面临着较高的检查风险。二、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类型审计风险是由固有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三部分组成的。审计风险要素是风险产生的因素,分布于审计过程中和审计过程之外,从细化的角度而言,它包含的内容很多,但科学研究的目的在于应用于实践中去,能解决实践中的问题。(一)固有风险审计风险因素之一的固有风险在审计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暗示着审计人员应该试图去预测企监在财务报表中存在多少镨报或漏报的可能性。我国独立审计准则对固有风险的定义是:假定没有相关的内部控制时,某一账户或业务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业务类别产生重大错报或漏报的可能性。通常风险的存在是由于企业的错报或漏报,而错报或漏报的产生足以使其它相关人员对此产生误解。这种错报或漏报可能是无意的,也可能是有意的。它们都由此影响了财务报表数据和附注披露的正确性。由于固有风险是由被审计单位及其各个账户或业务类别本身固有的情况和特点所形成的审计风险,其影响因素或形成原因是多方面的,十分复杂。而其水平高低主要取决于被审计单位及其各个账户和业务类别本身的特点以及所处的环境。因此,审计人员应当含理运用专业判断,考虑下列事项,评估固有风险:1.企业业务性质。固有风险必定受企业业务性质的影响。固有风险随着业务性质的改变而发生变化,其中影响可能最大的账户如,存货、应收账款和固定资产等,而企业业务性质的变化对应付票据和应付账款等账户的固有风险影响较小。2.客户的动机。在许多情况下,企业管理层认为错报或漏报的财务报表是有利的。比如,企业管理层是根据企业利润进行分红的话,他就有一种多报利润的倾向。而为了少交企业所得税,他又会故意低报企业财务数据。3.企业非常规性交易。对企业来说,非常规性交易比常规性交易更易发生错误,可能是由于企业缺乏这方面的经验。像企业发生火灾,取得重要资产,签订租赁合同等非常规性交易都比较容易发生记录错误。4.相关的合作者。如栗企业交易是在与母公司或子公司之间进行,由于它们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一些本来在独立的两个实体之间不会发生的交易而在它们之闻发生了,因此,这就会加大错摄的可隧性,相应趣,固有风险就会增加。5.需要主观判断的交易和事项。许多会计报袭项目需要运用主观判断。比如,应收账款坏账准备的计提,存货的计价等,而像大修理、资产的部分替换等需要主观判断的事项则需要正确记录这方面的信息。(二)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是指某一账户或交易类别单独或连同其它账户、交易类别产生错误或漏报,而未能被内部控制防止、发现或纠正的可能性。它首先体现在是对企业内部控制结构能否有效地防止或检查错报的一种评估;其次,审计人员试图把控制风险设置为低于最大水平100%而作为审计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建立内部控制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防止差错和舞弊,如果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存在重要的缺陷或者不能有效地工作,那么差错和舞弊就会进入企业的财务报表系统,由此产生了控制风险。如何建立恰当的内部控制制度,如何保证内部控制制度有效地发挥作用,这是被审计单位管理当局的一个重要任务,审计人员对于内部控制制度除了提出适当的改进意见外,无能为力。因此,控制风险只与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对差错和舞弊的防止和察觉能力有关。(三)检查风险一般认为,检查风险是指被审计单位财务报表中存在的未能被内部控制所防止、发现和纠正的重大错报或漏报,也未能被实质性测试所发现的可能性检查风险受制于审计风险和审计风险中的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当审计人员改变其它因素中的任何一个时,必将导致检查风险的变化。而同时检查风险的变化又影响审计证据数量的收集,检查风险的降低需要审计人员收集更多的证据来证实。被审计单位存在的差错和舞弊通过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或者绕过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直接进入了被审计单位的财务报表,审计人员就有责任采取必要的审计方法和审计程序来发现这些差错和舞弊,并把它们从财务报表中剔除出来,以保证财务报表的真实性和公正性。审计人员在整个审计过程中的任何一个审计方法或审计判断的失误都会使审计人员不能发现这些差错和舞弊。固有风险及控制风险的评估对检查风险有直接影响,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水平越高,审计人员就应实施越详细的实质性测试试程序,并着重考虑其性质、时间和范围,以将检查风险降低至可接受的水平。但不论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的评估结果如何,均应对各重要账户或交易类别进行实质性测试。三、注册会计师审计风险的防范审计风险的类型分为固定风险、控制风险和检查风险。针对这三种风险提出了以下审计风险的防范措施。(一)固定风险的防范措施1.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沟通审计风险的防范与控制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审计单位的各种因素,因此与客户保持良好的沟通是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重要因素。首先,审计人员在发表审计意见,出具审计报告之前,如何与被审计单位进行充分的沟通非常重要。如与被审计单位充分协商,解释有关的会计政策和财务策略,尽量让被审计单位充分尊重审计人员的意见和建议,并对重要交易和事项的财务会计记录进行调整,其次,审计人员在与被审计单位的日常交流中,应对企业的经营状况及财务状况予以关注。客户的日常经营活动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实际困难,如为扩大市场占有率而降低价格、增设分支机构,增加银行贷款等使经营风险加大,从而导致财务风险增加的经营活动,审计机构和人员可以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实际情况,开展各种形式的咨询业务,如税务代理、管理咨询、财务会计顾问等。通过这种方式,与被审计单位保持良好的信息沟通,及时化解客户的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解决了客户的实际困难,也控制了审计风险。2.谨慎选择委托单位,严格签订审计业务约定书要审慎选择客户及其业务,即对客户品质的选择和客户业务的选择。CPA要采取措施了解客户的历史情况,包括是否存在法律诉讼案件,是否存在特别企图;客户对其职工、行业主管、金融、财税、工商等部门是否有不正当行为,以免陷入客户设定的圈套,或受到客户已有诉讼的牵连;对企业经营的集权程度,下年度企业组织结构的预期变动情况以及企业与CPA业务关系的亲疏情况;企业外部债务的多少等,企业有争议的会计问题的多少。CPA对陷入财务困境的客户要特别注意,以免成为面临破产客户的替罪羊而涉及法律责任。严格签定业务约定书,这也是CPA避免法律诉讼风险的关键一环。业务书应当列明服务事项、目的范围、应负责任的程度、报告形式及其他要求和条件,同时表达要清楚、严谨。(二)控制风险的防范措施1.建立健全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直接影响到审计工作质量,它是决定审计工作是否顺利进行的重要因素。它与审计风险成反比。如凭证和记录的控制程序会影响三种认定的控制风险,即:适当保持的记录,如永续存货记录、应收账款记录、职工工资收入记录等,同“存在或发生”的认定有关;使用预先编号的凭证并按其编号进行会计处理,同“完整性”认定有关;原始凭证,如销售发票或支票等,提供了交易记录的金额,直接和“估价或分摊”认定相关。因此,健全的内部控制制度能够降低审计风险。2.了解被审计单位的控制环境控制环境包括治理职能和管理职能,以及治理层和管理层对内部控制及其重要性的态度、认识和措施。控制环境设定了被审计单位的内部控制基调,影响员工对内部控制的意识。良好的控制环境是实施有效内部控制的基础。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是被审计单位治理层和管理层的责任。在评价控制环境的设计和实施情况时,注册会计师应当了解管理层在治理的监督下,是否营造并保持了诚实守信和合乎道德文化,以及是否建立了防止或发现并纠正舞弊和错误的恰当控制。实际上,在审计业务承接阶段,注册会计师就需要对控制环境做出初步了解和评价。(三)检查风险的防范措施1.运用科学审计的方法,充分运用现代审计技术和工具为有效地规避审计风险,每个审计人员都要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而要真正防范和化解审计风险,关键是提高审计质量。审计人员要从思想上、观念上深入理解审计风险,改进审计方法,规范审计程序,监督评价并重,寓监督于服务之中。在审计方法上,可以引进目前最先进的以风险为导向的风险基础审计模式,以风险的分析与控制为出发点,以保证审计质量为前提,统筹运用各种测试方法,综合各种审计证据,以控制审计风险。2.加强审计内部控制管理建立和完善审计机构良好的运行机制和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减少舞弊、防范控制审计风险的有力保障。质量控制是审计机构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内部控制体系中居于核心的地位。提高审计工作质量是防范和降低审计风险的关键。审计工作质量与风险成反比关系,审计质量越高,风险越小。反之,质量越低,风险就越大。而要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必须坚持四个原则:一是规范化原则,即审计工作应严格按照审计规范、范围和审计程序的要求进行操作,二是真实性原则,即审计人员在审核被审计单位资产负债和损益的情况时,形成的审计证据材料必须是真实可靠的。三是合法性原则,即针对审计查证的问题,必须做出客观公正的处理和评价。四是谨慎性原则,即审计人员在审计工作中应坚持科学、严谨、公正、真实的工作作风和态度,保持高度的责任感,始终树立风险意识,始终保持独立性的审计原则。3.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审计人员的素质和思想道德在审计人员执业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审计人员高度的责任心和职业关注可以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审计风险。纵观所有审计人员的审计过失中,由于审计人员缺乏谨慎的工作态度和思想道德不健全,盲目接受委托、来严格按照《独立审计准则》执行公务,擅自缩小审计范围,简化审计程序导致审计结论错误的不在少数。由于审计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审计人员必须有扎实的会计、审计,统计、电子数据处理系统、法律知识和审计基本技能,具有敏锐的分析能力和准确的判断能力。因此,审计人员素质影响审计质量,又影响审计风险。只有提高审计人员的业务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牢固树立审计人员的廉洁自律意识,恪守审计规范,倡导敬业精神,审计工作才能不断提高审计工作质量。同时还要培养审计人员良好的审计风险意识,提高其在繁杂的企业审计中灵活正确地对待来自各方面的干扰和压力,经常更新知识,掌握新会计准则知识,灵活运用审计方法,不断降低审计风险。结束语现在我国审计界所面临的不再是一个对审计风险观念上的改变问题。而是一个如何以审计风险为基础形成一种系统的审计方法的问题。只有解决审计风险控制的技术并使得以审计风险控制为基础的审计模式在审计实务中得以运用,我国的审计实务才会产生一个新的飞跃。其次《行政诉讼法》、《行政复议法》等民可告官的法律法规相继出台,人们运用法律保护自身的合法权益的观念日益增强,审计监督经济,社会监督审计的局面也逐渐形成。一旦审计组织或审计人员出现闪失,损害社会或他人合法利益,审计结论就会被要求复议,或者审计组织就要被推上法庭。审计人员必须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尽量规范审计行为,努力提高审计质量,这样才能真正达到防范审计风险的目的。由于本人能力的有限,对审计风险理论方面的研究实在太浅薄;而对实证方面的研究由于条件有限使得研究中有相当的不足,因此说服力不是很强。希望以后能改进所用方法,使其更具说服力。对文中的不足,甚至有可能是错误希望得到各位老师和专家的指正。致谢我首先要感谢的是我的论文指导老师陈国英。本文从选题到最终定稿,自始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劳动派遣合同范例
- 道路冠名合同范例
- 防汛租船合同范例
- 采购合同的调解与仲裁流程
- 影视拍摄合作协议文本
- 监护委托合同范例
- 驾校培训合同范本样本
- 精湛换热站运维服务合同团队
- 船运代理托收合同范例
- 临时演出人员招募合同
- 高级微观经济学
- 听力障碍随班就读学生个别辅导记录
- 乌鸦喝水(绘本)
- 沟拐加油站试生产方案
- 山东省烟台市2023-2024学年三上数学期末含答案
- 幼儿园毕业纪念册PPT模板
- 主体幸福感模型的理论建构
- 观察记录那些事儿-走进经典阅读《聚焦式观察:儿童观察、评价与课程设计》优质课件PPT
- 浙教版小学人·自然·社会四年级第17课 走近王安石 课件
- QC小组(提高维修效率)课件
- 火成岩岩石化学图解与判别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