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1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2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3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4页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2-2023学年辽宁省沈阳市第三十五中学高三生物上学期摸底试题含解析一、选择题(本题共40小题,每小题1.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在高倍镜下观察细胞有丝分裂装片,辨认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的最佳时期是

A.间期

B.前期

C.中期

D.后期参考答案:答案:C2.二倍体生物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的DNA含量变化及核DNA含量的变化如图甲、乙、丙所示。图中的①②③④均涉及DNA分子数目减少,其原因完全相同的是()A.①②B.①③

C.②④

D.③④参考答案:C3.潮间带常见的浜螺捕食多种藻类,尤其喜食竞争力强的浒苔。据图1判断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浜螺捕食浒苔,其它藻类能获得更多的生存空间

B.浜螺的种群密度越大,越容易维持藻类的多样性

C.若潮间带没有浜螺,其藻类多样性会下降

D.浜螺的种群密度对藻类的多样性有调控作用参考答案:答案:B4.下列关于植物激素及其类似物在农业生产实践上的应用,符合实际的是

A.黄瓜结果后,喷洒一定量的脱落酸可以防止果实脱落

B.利用低浓度的2,4-D作除草剂,可抑制农田中的杂草生

C.用一定浓度的赤霉素处理黄麻、芦苇等植物,使植株增高

D.番茄开花后,喷洒一定浓度的乙烯利,可促进子房发育成果实参考答案:C5.浸泡在一定浓度KN03溶液中的洋葱表皮细胞发生了质壁分离后又出现质壁分离复原,与质壁分离复原相关的细胞器有A.液泡

B.线粒体、液泡

C.线粒体

D.细胞膜、液泡膜参考答案:B6.下列不属于细胞间信息交流实例的是

(

)A.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通过血液运输到肝脏,与肝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B.吞噬细胞对抗原处理后,以直接接触方式将抗原呈递给T细胞C.高等植物细胞之间通过胞间连丝进行物质运输和信息交流D.细胞内通过蛋白质纤维组成的网架结构进行物质运输、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参考答案:D7.用32P标记的噬菌体侵染未标记的大肠杆菌,经培养、搅拌、离心。检测,上清液的放射性占15%,沉淀物的放射性占85%。上清液带有放射性的原因可能是

A.噬菌体侵染大肠杆菌后,大肠杆菌裂解释放出子代噬菌体B.搅拌不充分,吸附在大肠杆菌上的噬菌体未与细菌分离C.离心时间过长,上清液中析出较重的大肠杆菌D.32P标记了噬菌体蛋白质外壳,离心后存在于上清液中参考答案:A8.在一个密闭的容器里,用含有同位素13C的脱氧核苷酸合成一个DNA分子,然后加入普通的含12C的脱氧核苷酸,经n次复制后,所得DNA分子中含12C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数与含13C的多脱氧核苷酸链数之比是

(

)

A.2n:1

B.(2n-2):n

C.(2n-2):2

D.(2n-1):1参考答案:D9.若将3H—TdR(一种3H标记的脱氧核苷酸)加入细胞培养液中,正在进行DNA复制的细胞就会立即摄取。在相同的条件下,向连续培养的两组细胞培养液中同时加入3H—TdR,定期取样,检测被标记细胞所占的百分比如下表所示,据此推断正确的是:

取样时间

%组别t0t1t2t3t4t5……甲255075100100100……乙255075808080……A.两组都有25%的细胞不在细胞周期中B.两组细胞复制所用时间大致相同C.甲组的细胞周期时间比乙组长

D.乙组约有20%的细胞在细胞周期中参考答案:B10.雌性哺乳动物在胚胎发育早期,体细胞中的X染色体会有一条随机失活(部分基因不表达),从而造成某些性状的异化,玳瑁猫即是典型的例子,其毛色常表现为黄色和黑色(相关基因分别为B、b,在X染色体上)随机嵌合。下列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玳瑁猫一般是雌猫,雄猫很罕见B.玳瑁猫皮肤不同毛色的区域,毛色基因的表达情况不同C.玳瑁雌猫的子代雄猫中黄色和黑色两种毛色大约各占一半D.玳瑁雄猫(XBXbY)的产生都是由于初级卵母细胞在减数第一次分裂时同源染色体未分离造成的参考答案:D11.下列场所一定不能合成酶的是A.细胞核

B.溶酶体

C.叶绿体

D.线粒体参考答案:B酶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或RNA。RNA以DNA的一条链为模板通过转录过程形成,转录的场所有细胞核、叶绿体、线粒体。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综上分析,B正确,A、C、D均错误。12.在实验课上比较H2O2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我们在以下4只试管中分别加入3ml新制的体积分数为3%的H2O2溶液,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

)编号操作现象①常温下较少观察到气泡的产生②90℃水浴分解速率加快,有大量小气泡产生③常温下加入质量分数3.5%FeCl3与2号试管相比,有更多的气泡产生④常温下加入质量分数20%鲜肝研磨液与3号试管相比,气泡大并且产生速率快

A.上述对各试管实验现象的记录是正确的

B.②③④加快H2O2分解的原理是相同的

C.试管①在这个实验中是用来做对照的

D.本实验因变量的检测还存在其他方法的参考答案:B13.一对夫妇生了一个双胞胎,一个男孩一个女孩。不幸的是,两个孩子都和父亲患有同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只有母亲表现正常。不考虑基因突变,据此可得出的结论是A.该病致病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B.该病可能为伴X显性遗传病C.母亲和女孩必有一个为杂合子D.因为是双胞胎,所以两个孩子的基因型相同参考答案:C根据题干信息分析,父亲和儿子、女儿都患有同一种单基因遗传病,只有母亲表现正常。该病可能在常染色体上,也可能在X染色体上,A错误;若该病是伴X显性遗传病,则正常的母亲不可能生出有病的儿子的,B错误;若常染色体或伴X染色体隐性遗传病,母亲是杂合子,女儿是隐性纯合子。若为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母亲是隐性纯合子,女儿是杂合子,C正确;该双胞胎的性别不同,说明是由两个受精卵发育而来的,基因型不一定相同,D错误。14.下列关于真核生物生命活动发生场所的叙述,正确的是A.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线粒体B.乙烯合成的部位是植物体成熟部位C.淋巴因子作用于B细胞发生在内环境D.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在细胞质参考答案:C【命题立意】本题考查细胞代谢知识,难度中等。丙酮酸产生的场所是细胞质基质;乙烯在植物体的任何部位都可产生;胰岛素基因转录的场所发生在细胞核。15.如图为人体细胞正常分裂时有关物质或结构数量变化曲线,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若曲线表示减数分裂每条染色体上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1B.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46C.若曲线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核DNA分子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3D.若曲线表示有丝分裂染色体组数数目变化的部分曲线,则n等于2参考答案:C【考点】有丝分裂过程及其变化规律;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和DNA的规律性变化.【分析】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和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结

构时

期染色体数染色单体数DNA分子数染色体组数有丝分裂间期2n0→4n2n→4n2分裂期前、中期2n4n4n2后期2n→4n4n→04n2→4末期4n→2n04n→2n4→2减数分裂间期2n0→4n2n→4n2减Ⅰ前、中期2n4n4n2后期2n4n4n2末期2n→n4n→2n4n→2n2→1减Ⅱ前、中期n2n2n1后期n→2n2n→02n2末期2n→n02n→n2→1【解答】解:A、减数分裂过程中,每条染色体上DNA数目为1或2,因此n=1,A正确;B、人体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最少时为46个,最多时为92个,因此,n=46个,B正确;C、人体细胞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核DNA分子数目均为92,因此n=46,C错误;D、人体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组数为2或4(后期),因此n=2,D正确.故选:C.【点评】本题结合曲线图,考查细胞有丝分裂和减数分裂过程及变化规律,要求考生识记细胞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核DNA分子数及染色体组数变化规律,能结合曲线图作出准确的判断,属于考纲理解层次的考查.

16.下列关于蓝藻的叙述中,错误的是A.蓝藻与小球藻都有核糖体、细胞膜B.遗传物质是DNAC.含有藻蓝素和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D.发生“水华”的某湖泊中的全部蓝藻属于一个种群参考答案:D【分析】原核细胞(如细菌、蓝藻)与真核细胞相比,最大的区别是原核细胞没有被核膜包被的成形的细胞核(没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原核生物没有复杂的细胞器,只有核糖体一种细胞器,但原核生物含有细胞膜、细胞质等结构,也含有核酸(DNA和RNA)和蛋白质等物质。【详解】蓝藻是原核生物,小球藻是真核生物,两者都具有细胞膜、核糖体,A正确;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的遗传物质都是DNA,B正确;蓝藻没有叶绿体,但是有叶绿素和藻蓝素,可以进行光合作用,C正确;蓝藻是一类生物,包括发菜、颤藻、念珠藻等,因此发生“水华”的某湖泊中的全部蓝藻属于多个种群,D错误。【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识记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的形态和结构的异同以及常见的真核细胞和原核细胞,明确蓝藻属于原核生物,是一类生物的总称。17.下列各选项描述的科研方法、试剂使用、观察现象、实验条件等,与相应的实验不符合的是A.采用同位素标记法

B.实验中使用酒精

C.观察颜色变化

D.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①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②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实DNA的复制方式①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②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①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②用重铬酸钾检测无氧呼吸酒精的生成

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②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

A.A

B.B

C.C

D.D参考答案:D①鲁宾和卡门研究光合作用释放O2中氧原子的来源,②科学家以大肠杆菌为实验材料,证实DNA的复制方式,这两个实验均采用了同位素标记法,A正确;①用苏丹Ⅲ染液检测花生子叶切片中的脂肪,使用50%的酒精洗去浮色,②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的实验,使用95%的酒精洗去卡诺氏固定液,B正确;①用溴麝香草酚蓝检测酵母菌呼吸作用中CO2的生成,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②检测生物组织中的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在水浴加热的条件下产生砖红色沉淀,C正确;①观察线粒体和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生活状态,②观察根尖分生区细胞有丝分裂,在解离时细胞死亡,D错误。18.下图示细胞中所含染色体,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A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一条染色体

B.B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C.C代表的生物可能是二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三条染色体

D.D代表的生物可能是单倍体,其每个染色体组含四条染色体参考答案:答案:B19.某种着色性干皮症的致病原因是由于相关染色体DNA发生损伤后,未能完成下图所示的修复过程。下列相关说法不正确的是A.该病是由于染色体结构变异所致

B.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C.完成过程③至少需要2种酶D.该修复过程的场所是在细胞核中参考答案:A【试题解析】该病是由于基因结构改变引起的,属于基因突变,A错误;由图可知,该DNA的修复需要酶Ⅰ和酶Ⅱ,因此酶Ⅰ或酶Ⅱ功能异常或缺失都可导致患病,B正确;完成过程③需要DNA聚合酶将脱氧核苷酸连接到DNA片段上,之后还需要DNA连接酶将DNA片段连接起来,C正确;染色体位于细胞核中,因此修复染色体DNA损伤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中,D正确20.原核生物的mRNA通常在转录完成之前便可启动蛋白质的翻译,但真核生物的核基因必须在mRNA形成之后才能翻译蛋白质,针对这一差异的合理解释是A.原核生物的tRNA合成无需基因指导

B.真核生物tRNA呈三叶草结构C.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进入细胞核

D.原核生物的核糖体可以靠近DNA参考答案:D21.某人右侧下肢因受外伤造成运动障碍,但有感觉。该病人受损伤的部位可能是在反射弧的①传入神经②传出神经③感受器④神经中枢⑤效应器A.②④

B.①④

C.①②

D.②⑤参考答案:D22.某学生为了验证唾液的功能,做了如下一组实验:取甲、乙两试管,分别加入等量的淀粉糊(2mL),甲试管内又加入了2mL唾液.两试管同时在37℃的温水中保持10min后取出,各加入0.5mL碘液,发现只有乙试管内呈蓝色反应。此学生的实验程序上有一个错误,请你指出A.乙试管应置于低温或室温

B.乙试管应加4ml唾液C.乙试管应加与唾液等量的清水

D.应再加一个试管,内加些酸或碱参考答案:C解析:本题以对照实验为考查背景考查的酶的功能、酶的活性受其他因素的影响。对照实验中要求单一变量,酶发挥催化作用需要适宜的温度酸碱度。但在不同的温度、酸碱度条件下,酶催化的效果虽有所改变。但这些都是探究的是影响酶催化活性的条件。所以AC不能选,B项中加入4ml唾液,一违背了试剂量的等量,二违背了没有变量。所以应该选C。错题分析:本题容易出错的地方是对设计实验的对照原则的理解和应用。认为只要加了唾液了,那个就不用加了。甚至有些同学认为应该改变条件来检验一下酶受其他因素的影响。违背了对照实验的原则。23.右图中a、b分别表示物质通过细胞膜的两种运输方式,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脂溶性小分子物质不能通过方式a运输B.与方式a有关的载体蛋白覆盖于细胞膜表面C.方式b的最大转运速率与载体蛋白数量有关D.抑制细胞呼吸对方式a和b的转运速率均有影响参考答案:C24.在真核细胞中,下列物质都需要以RNA作为模板的是

)A.性激素和淋巴因子

B.胰岛素和细胞骨架C.胰蛋白酶和tRNA

D.神经递质和磷酯分子参考答案:B以RNA作为模板,翻译的产物为蛋白质。性激素属于脂质,A项错误;胰岛素和细胞骨架都是蛋白质,B项正确;tRNA是DNA转录形成的,不属于蛋白质,C项错误;神经递质中的乙酰胆碱、多巴胺、5-羟色胺、氨基酸类、一氧化氮等以及磷脂分子都不是蛋白质,D项错误。【点睛】解答本题需抓住问题的实质:以RNA作为模板合成的物质是蛋白质,据此分析各选项的化学本质是否为蛋白质,进而作出正确的判断。25.右图表示以洋葱表皮为材料,0.3g/mL蔗糖溶液、0.5g/mL蔗糖溶液、0.3g/mL尿素溶液及清水进行相关实验(时间m表示开始用四种溶液分别处理洋葱表皮;时间n表示开始用清水处理洋葱表皮),测得该细胞原生质体体积变化,图中代表尿素溶液处理结果的是(

)A.a

B.b

C.c

D.d参考答案:B26.下列过程与转录所用原料相同的是

A.DNA的复制

B.RNA的复制

C.逆转录

D.翻译参考答案:B27.下列有关种群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这一特征能反映出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B.利用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可以破坏子代的性别比例C.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D.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是固定不变的参考答案:C种群密度是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年龄组成能反映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A错误;利用人工合成的性引诱剂诱杀某种害虫的雄性个体,破坏了亲代的性别比例,子代的性别比例正常,B错误;种群数量的“J”型和“S”型曲线均为描述种群数量增长的曲线,C正确;同一种群在同一环境中的K值不是固定不变的,会因环境变化而改变,D错误。28.右图为某细胞正在进行减数分裂过程(仅画出部分染色体),图中的现象及若该细胞产生的配子参与受精,会发生的情况分别是

A.交叉互换

囊性纤维病

B.同源染色体不分离

先天性愚型C.基因突变

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D.姐妹染色单体不分离

性腺发育不良参考答案:B29.关于下列图解的理解,正确的是A.图中发生基因重组的过程是①②④⑤B.③⑥过程表示减数分裂过程C.图一中③过程的随机性是子代中Aa占1/2的原因之一D.图二子代中aaBB的个体在aaB_中占的比例为1/16参考答案:C30.下列与人们饮食观念相关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脂质会使人发胖,不要摄入B.谷物不含糖类,糖尿病患者可放心食用C.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D.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更益于健康参考答案:C【详解】脂质对人体有重要作用,应适量摄入,A项错误;谷物的主要成分是多糖淀粉,B项错误;食物中含有基因,这些DNA片段可被消化分解,C项正确;肉类中的蛋白质经油炸、烧烤后,可能产生有害于人类健康的物质,D项错误。31.下列关于染色体组、单倍体和二倍体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一个染色体组中不含同源染色体

B.由受精卵发育成的,体细胞中含有两个染色体组的个体叫二倍体

C.单倍体生物体细胞中不一定含有一个染色体组

D.人工诱导多倍体的唯一方法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参考答案:答案:D32.某50肽中有丙氨酸(R基为—CH3)2个,现脱掉其中的丙氨酸(相应位置如右图)得到几种不同有机产物,其中脱下的氨基酸均以游离态正常存在。下列有关该过程产生的全部有机物中有关原子、基团或肽键数目的叙述错误的是A.肽键数目减少4个

B.氨基和羧基分别增加4个C.氢原子数目增加8个

D.氧原子数目增加2个参考答案:D33.如果用15N、32P共同标记噬菌体后,让其侵染用35S、14C标记的大肠杆菌,在产生的子代噬菌体中,能够找到的标记元素为A.在外壳中找到14C和35S、32P

B.在DNA中找到15N和32P、14CC.在外壳中找到15N、14C

D.在DNA中找到15N、35S、32P参考答案:B子代噬菌体的繁殖需要细菌提供原料,大肠杆菌中有35S和14C,所以子代噬菌体外壳中含35S和14C,而不含32P,A错误;由于15N在亲代噬菌体的DNA与蛋白质中都有,而32P只存在于亲代噬菌体中的DNA;噬菌体侵染细菌时,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其DNA进入细菌,以自身DNA为模板,利用细菌提供的原料合成DNA,所以可在子代噬菌体的DNA中找到15N、32P、14C,B正确;由于利用细菌的原料合成蛋白质外壳,所以不能在外壳中找到15N,C错误;由于蛋白质外壳没有进入细菌,且35S不标记DNA,所以不能在DNA中找到35S,D错误。【点睛】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的相关知识,解答本题关键是:噬菌体侵染时只注入DNA,蛋白质外壳留在外面;15N、14C既标记DNA又标记蛋白质,32P只标记DNA,35S只标记蛋白质。据此答题。34.下图表示构成细胞的元素、化合物及其作用,a、b、c、d代表不同的小分子物质,A、B、C代表不同的大分子物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在动物细胞内,与物质A作用最相近的物质是糖元B.若B代表的物质能降低血糖浓度,则与其合成、分泌密切相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和高尔基体等C.b→B的生理过程完成的场所在核糖体,且有水的产生D.a、b、c、d分别为葡萄糖、氨基酸、脱氧核苷酸和促性腺激素参考答案:D35.脂质在人体的生命活动中有多种功能,以下哪项不是脂质的生物学功能

A.构成生物膜

B.调节某些代谢过程

C.协助物质的跨膜运输

D.储存能量参考答案:C36.回答下列有关神经系统中信息传递与调节的问题。神经递质在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的过程中起到关键作用。如图是正在传递兴奋的突触结构的局部放大示意图,据图回答问题。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情感性精神障碍疾病,患者脑神经元兴奋性下降。近年来,医学研究表明,抑郁症与单胺类神经递质传递功能下降相关。单胺氧化酶是一种单胺类神经递质的降解酶。单胺氧化酶抑制剂(MAOID)是目前一种常用抗抑郁药。24.图中,①是突触_____膜,其正以________方式释放神经递质至___________。25.神经递质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图所示方式释放,其意义是_________(多选)。A.短时间内可大量释放B.避免被神经递质降解酶降解C.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D.减少能量的消耗26.若图中的神经递质释放会导致细胞Y兴奋,比较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变化和电位的变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神经元之间兴奋传递易受多种因素影响,根据图推测,会阻碍兴奋传递的因素有_________(多选)。A.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B.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C.某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D.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28.结合图分析,MAOID改善抑郁症状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参考答案:24.

(1).前

(2).胞吐

(3).突触间隙

25.AC

26.膜内Na十浓度由低变高,膜内电位由负变正

27.ABC

28.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神经元之间的结构为突触,包括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据图分析,细胞X是突触前神经元,细胞Y是突触后神经元,①表示突触前膜,通过胞吐释放神经递质;蛋白M表示神经递质的受体,能够与神经递质特异性结合,同时还是钠离子通道;突触间隙中的神经递质降解酶可以将神经递质降解,使得神经递质灭活。24.根据以上分析已知,①是突触前膜,其以胞吐的方式释放神经递质到突触间隙,再作用于突触后膜上特异性受体。25.物质神经递质X为小分子化合物,但仍以胞吐的方式释放,其意义是胞吐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释放神经递质,有利于神经冲动快速传递,故选AC。26.根据题意分析,图中的神经递质释后作用于突触后膜,引起突触后膜钠离子通道打开,钠离子内流,产生兴奋,因此神经递质释放前后细胞Y的膜内Na+浓度增加、并由负电位变成正电位。27.体内产生蛋白M抗体,会与蛋白M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A正确;某药物与蛋白M牢固结合,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B正确;某毒素阻断神经递质的释放,则神经递质不能发挥作用,因此也不能引起突触后膜兴奋,C正确;某药物抑制神经递质降解酶的活性,则神经递质不会被降解,会持续性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引起突触后膜持续性兴奋,D错误。28.根据题意和图形分析,MAOID能抑制单胺氧化酶活性,阻止脑内单胺类神经递质降解,增加脑内突触间隙单胺类神经递质的浓度,起抗抑郁作用。【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突触的结构,分析图中数字和字母代表的结构的名称,明确神经递质的作用机理以及作用后会被降解。37.在欧洲人中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5万分之一,患者无生育能力。现有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后因丈夫车祸死亡,该妇女又与一个没任何亲缘关系表现正常的男子婚配,则这位妇女再婚后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A.1/1001 B.1/250000

C.1/1002

D.1/1000参考答案:C【知识点】遗传的基本规律的综合应用根据题意分析可知:在欧洲人中有一种罕见的遗传病,在人群中的发病率约为25万分之一,说明a的频率为,人群中正常个体AA的比例为,Aa的比例为,因此,正常个体中Aa的概率为.由于一对表现型正常的夫妇,生了一个患病的女儿和一个正常的儿子,所以该妇女的基因型为Aa.与一个没任何亲缘关系表现正常的男子婚配,则这位妇女再婚后再生一个患病孩子的概率是38.为研究根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关系,将水稻幼苗分别培养在含不同浓度生长素或适宜浓度NPA(生长素运输抑制剂)的溶液中,用水平单侧光照射根部(如图),测得根的弯曲角度及生长速率如下表:

处理方式测定指标外源生长素(mg/L)NPA(μmol/L)00.0010.010.13弯曲角度α(度)3740312216生长速率(mm/天)151713118根据此实验的结果,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根向光一侧的生长速率大于背光一侧B.生长素对水稻根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C.单侧光对向光一侧生长素的合成没有影响D.单侧光照射下根的背光生长与生长素的运输有关参考答案:C39.用生长素类似物除草,其原理与下列实验相似的一项是(

)A.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涂在未受粉的蕃茄花蕾上,培育出无子蕃茄B.用一定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处理扦插的枝条生根C.植物的顶端优势现象

D.茎的背地性生长参考答案:C40.下列有关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可能出现在同一视野中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C.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D.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根尖,可诱导洋葱根尖伸长区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参考答案:D考点:观察细胞的有丝分裂;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低温诱导染色体加倍实验.分析: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的步骤为:解离、漂洗、染色、制片和观察,最后观察时先用低倍镜观察后用高倍镜观察,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可能出现在同一视野中.酶具有专一性、高效性和作用条件温和的特性,其中专一性可以通过两种底物和一种酶或一种底物两种酶来验证;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和pH等因素的影响,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时,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但是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时,不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因为温度本身会影响过氧化氢的分解.据此答题.解答:解:A、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时,处于各时期的细胞可能出现在同一视野中,其中处于间期的细胞最多,A正确;B、用淀粉、蔗糖酶和淀粉酶探究酶专一性时,可用碘液代替斐林试剂进行鉴定,看淀粉是否被水解,B正确;C、可利用过氧化氢和过氧化氢酶探究pH对酶活性的影响,但是不能用于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C正确;D、秋水仙素能抑制纺锤体的形成,导致染色体数目加倍,根据分生区细胞处于分裂状态,而伸长区细胞已经失去分裂的能力,因此用秋水仙素处理洋葱根尖,可诱导洋葱根尖分生区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而不能诱导根尖伸长区的细胞染色体数目加倍,D错误.故选:D.点评:本题考查观察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实验、探究酶的特性、探究影响酶活性的因素、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加倍实验,对于次离开试题,需要考生注意的细节较多,如实验的原理、实验选择的材料、实验采用的试剂及试剂的作用、实验现象等,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积累.二、非选择题(本题共3小题,共40分。)41.乙肝病毒是由囊膜和核衣壳组成的病毒颗粒,其DNA分子是一个有部分单链区的环状DNA。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是将微环DNA导入肝脏细胞,在细胞核内与非密闭环状DNA重组为“微环DNA—重组cccDNA”,并长期表达干扰RNA,进而破坏病毒的RNA,以达到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效果。下图是抗乙肝病毒基因治疗的模式图,请据图回答:

(1)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是在人体肝细胞的_________上合成的。(2)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来源是_________。(3)该基因治疗方法是通过产生_________与病毒mRNA进行_________,抑制病毒mRNA的_________过程来干扰乙肝病毒的表达来实现的。(4)微环DNA导入细胞的载体为经处理过的乙肝病毒,其原理是利用病毒的_________性。参考答案:

(1).核糖体

(2).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时遗留在细胞之外的、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出来的、乙肝病毒裂解肝脏细胞后释放出来的

(3).干扰RNA

(4).碱基互补配对

(5).翻译

(6).侵染试题分析: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和DNA,在宿主细胞合成自身的DNA和蛋白质。根据题干信息和图像分析可知,将微环DNA导入肝脏细胞,在细胞核内与非密闭环状DNA重组为“微环DNA—重组cccDNA”,并长期表达干扰RNA,进而破坏病毒的RNA。

(1)乙肝病毒没有细胞结构,其外壳蛋白颗粒是在宿主细胞即人体肝细胞的核糖体上合成的。(2)乙肝患者血液出现的乙肝病毒外壳蛋白颗粒可能来自于乙肝病毒侵染肝细胞时遗留在细胞之外的,也可能是效应T细胞裂解靶细胞时释放出来的或乙肝病毒裂解肝脏细胞后释放出来的。(3)据图分析可知,该基因治疗方法是通过产生干扰RNA与病毒mRNA进行碱基互补配对,形成杂交区,进而抑制病毒mRNA的翻译形成蛋白质的过程。(4)乙肝病毒具有侵染性,因此可以作为微环DNA导入细胞的载体。【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掌握病毒的结构和代谢特点,判断其DNA和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并能够根据结合图形判断通过形成干扰RNA治疗乙肝病毒感染的机理。42.生长素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细胞纵向伸长,其作用机理如图所示(1)组成细胞膜的氨基酸约

种,他们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

的不同.(2)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

功能,组成受体的元素主要有哪些?

.(3)被激活的“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

.实验发现,细胞在持续生长过程中,细胞壁的厚度能基本保持不变,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和

(填细胞器)的功能密切相关.参考答案:(1)20

R基(侧链基团)(2)信息交流(信息传递)

C、H、O、N(3)液泡

高尔基体【考点】C4:生长素的作用以及作用的两重性.【分析】分析题图:图示表示生长素的作用机理,首先生长素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受体复合物”,被激活的“激素﹣受体复合物”能引起内质网释放Ca2+,Ca2+促使细胞内的H+运往细胞外,增加了细胞壁的延展性,使细胞壁对细胞的压力减小,导致细胞吸水、体积增大而发生不可逆增长.【解答】解:(1)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约20种,氨基酸的结构通式为,可见氨基酸之间的差异主要体现在R基(侧链基团)的不同.(2)生长素作用的第一步是与细胞膜上的受体结合,形成“激素一受体复合物”,这一过程体现了细胞膜的信息交流(信息传递)功能;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因此组成受体的元素主要有C、H、O、N.(3)细胞在生长过程中体积变化最大的细胞器是液泡;高尔基体和细胞壁的形成有关.43.流行性感冒(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传播速度快、波及范围广,严重时可致人死亡。(1)流感病毒必须在________内增殖,当侵染人呼吸道上皮细胞时,会经过________、穿入、脱壳、生物合成和成熟释放等几个阶段。(2)流感病毒的抗原刺激人体免疫系统,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________细胞,后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3)HA和NA是流感病毒表面的两种糖蛋白,甲型流感病毒的HA、NA氨基酸序列的变异频率非常高,导致每年流行的病毒毒株可能不同。每年要根据流行预测进行预防接种的免疫学原理是_______。(4)研究者通过实验观察NA抗体对病毒侵染细胞的抑制作用。主要实验材料包括:感染流感病毒后63天、21天的两位康复者的NA抗体(分别为D63、D21)、对照抗体、流感病毒和易感细胞。①实验的主要步骤依次是:培养易感细胞、________(选择并排序)等。a.将抗体分别与流感病毒混合b.将各混合物加入同一细胞培养瓶c.将各混合物分别加入不同细胞培养瓶d.检测NA抗体与易感细胞的结合率e.检测培养物中病毒增殖量f.检测细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