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前言四湖流域是指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地处长江、汉水之间,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四大淡水湖泊而得名(其中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其中三湖、白露湖因人为、自然等因素已基本消失),面积11547.5km2,其中70%在荆州市境内。流域内荆州市境内共有耕地面积402.5万亩,现有人口398.19万。四湖流域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湖北省乃至全国重要的粮棉油水产品生产基地。流域水系复杂、河网纵横,人口密集,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和城镇环保基础设施建设薄弱,随着区域的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受工业污染源、生活污染源以及农业种植与养殖污染源的影响,流域内水环境污染呈逐年加重的趋势。省委、省政府对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问题非常重视,主要领导同志指出治理四湖流域水污染是我们联系湖北一个方面的实际、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举措,也是我省关于生态环境建设的重大任务,关系到这一地区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也事关这一地区民生的改善和奔小康目标的实现,意义重大,必须坚定不移的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抓好。为此,省委八届十一次全会确定将四湖流域综合整治列入全省“五个专项”治理工程之一。省、市两级领导多次深入到四湖流域所在县市乡镇调研,研讨流域地表水污染综合整治的对策,罗清泉同志在调研中指出要综合研究四湖流域治理方案,不仅治标还要治本,要从防洪、血防、环保等方面,分别拿出操作性强的具体措施。要科学地制定整体方案,分步实施,通过一段时间的努力,逐步解决四湖流域的水环境污染、行洪能力弱和血吸虫病感染等问题。荆州市委、市政府领导高度重视四湖流域治理工作,主要领导多次到四湖流域调研,召开相关会议部署工作,成立了由市委书记、市长和分管领导任组长、副组长、市直有关部门和相关县市区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领导小组,组建了工作专班。荆州市的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多次到四湖流域进行调研,提出很多关于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的提案和议案。荆州市政府责成市环保局组成了规划编制工作专班,市环保局组成基干的技术队伍,于2007年3月提出了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整治规划纲要,在缺乏工作经费和基础资料的情况下,深入流域进行现场勘察,收集了大量的数据,进行认真的研究,广泛征求相关专家及当地政府的意见,初步完成了《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荆州市人民政府于2007年8月10日在荆州市主持召开了《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的有荆州市发改委、市环保局、市建设委员会、市水利局及沙市区人民政府、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监利县人民政府、江陵县人民政府、洪湖市人民政府、荆州市环境保护科学技术研究所等单位的代表共30人,会议聘请5名专家组成专家组(名单附后)对规划进行评审。与会人员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关于《规划》重点内容的汇报,并就有关问题做了咨询,通过深入讨论和认真评审,形成专家评估意见,根据专家组评估意见,我们对报告书进行了认真的修改。2007年10月18日,湖北省环境保护局在武汉市主持召开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评审会,参加会议单位有荆州市、潜江市、荆门市环境保护局等单位,会议聘请了六位专家(名单附后)组成专家组,与会专家和代表认真听取了规划编制单位对规划主要内容的汇报,形成了评审意见。根据专家评审意见,我们对本规划与相关的农业、水利、林业、血防等规划相容性进行了补充分析,核实了水环境问题和有关数据,充实完善了各规划分区水污染防治要求,细化了生态恢复工程的内容,深化了湖泊水污染防治措施,完善了相关图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四湖流域水环境污染防治规划》(报批本)和简本,特提交给荆州市人民政府和湖北省环境保护局上报省人民政府。本编制工作得到了湖北省人民政府、省环保局、省水利厅、荆州市人民政府、市水利局、市发改委、市建设局、市农业局等各级领导、专家和广大公众指导和支持,在此深表感谢。1、总论1.1编制目的四湖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工作要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改变粗放生产经营方式、走生态经济型发展道路为中心,以改善四湖流域区域环境质量,维护环境功能为目标,把环境保护和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加强法制,严格监管,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控制富营养化趋势,改善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逐步恢复流域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实现区域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规划编制目的具体如下:①调查和掌握四湖流域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现状,包括社会经济总量、气候气象状况、水系分布、水文参数、水利设施等;②调查和掌握水污染物排放现状,包括污染源分布位置、污染物种类、污染物数量等;③研究和掌握四湖流域区域及相关河流水环境质量特征和现状,包括水质、特征污染物、浓度分布特征、以及水环境质量与污染物排放的相互关系;④弄清水域现有功能状况,核算四湖流域主要水体和主要污染物环境容量,制定总量控制方案;⑤研究和确定环境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功能区的调查和研究,建立科学合理的水污染防治具体指标;⑥提出和论证研究工作的方法、模型和技术支持系统,包括社会经济发展预测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方法、污染物排放预测方法、水质模型、生态环境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之间相互关系;⑦提出水污染防治工程项目尤其是必须优先实施的重点项目。1.2编制依据1.2.1法律、法规和政策1)《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2号令、1989年12月26日);2)《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66号令、1996年5月15日);3)《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实施细则》(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第284号令、2000年3月20日);4)《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25号令、2004年8月28日第二次修正);5)《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第74号令、2002年8月29日第二次修订);6)《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1995年10月30日颁布、2004年12月29日修订、2005年4月1日施行);7)《城市污水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5月29日);8)《城市生活垃圾处理和污染防治技术政策》(2000年7月13日);9)《中国21世纪议程行动计划》;10)《国务院关于环境保护若干问题的决定》(国务院国发[1996]31号);11)环发[2004]59号文关于发布《湖泊富营养化防治技术政策》的通知;12)鄂政办发[2000]10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13)鄂政办发[2003]101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分的通知》;14)湖北省人大常委会《湖北省环境保护条例(修正)》(1998年1月1日);1.2.2技术规范和相关文件15)《湖北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16)《荆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17)《荆门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18)《潜江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计划和2010年目标纲要》;19)《荆州市城市总体规划(2007-2020年)纲要》;20)《荆州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1)《荆门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2)《潜江市“十一五”环境保护规划》;23)《长江中上游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4)《洪湖湿地保护总体规划》;25)《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26)《四湖流域综合整治规划》(初稿);1.2.3环境标准27)《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8)《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1989);29)《景观娱乐用水质标准》(GB12941-1991);30)《农田灌溉水质标准》(BG5084-2005);31)《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149-1985);32)《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33)《地下水环境质量标准》(GB/T14848-93);1.3规划工作的原则和指导思想1.3.1指导思想四湖流域水污染整治工作是促进该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四湖流域综合治理的重要内容。其指导思想是:坚持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突出“以人为本”的思想,兼顾“五个统筹”,按照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坚持人与自然环境相协调,以生态学理论和环境系统工程理论为科学根据,遵循环境演变自然规律,综合协调污染防治和经济发展的关系,以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建设生态文明、维护生态环境、改善人民生活环境和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的发展为中心,实现环境保护和经济建设的协调发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建设生态文明服务。1.3.2编制原则(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要用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来统筹四湖流域治理工作,遵循环境保护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正确处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把环境保护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统一规划,统筹兼顾,水污染整治规划要与流域内水资源保护、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土地利用规划相协调。实现可持续的科学发展。(2)强化法治,综合治理。坚持依法行政,严格环境执法;坚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综合决策,科学规划,突出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源头上防治污染和生态破坏,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手段解决环境问题。(3)采取积极的综合防治措施,坚持污染治理工程措施和环境管理措施并重的原则。不欠新帐,多还旧帐,制定和落实流域内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所有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必须符合环保要求,做到增产不增污,努力实现增产减污。(4)坚持辖区负责、流域协调、政府牵头、部门配合的原则,明确流域内辖区政府为污染整治的责任主体,建立政府、企业、社会多元化投入机制和部分污染治理设施市场化运营机制,健全统一、协调、高效的环境监管体制(5)坚持遵循自然规律和科学决策的原则,扎实调查,精心策划,科学测算,充分准备,优化论证,依靠科技,创新体制。大力发展和应用先进的环境科学技术,以技术创新促进环境问题的解决。(6)总体规划,分步实施。1.4规划范围和规划水平年四湖流域水系主要湖泊包括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其中三湖、白露湖已基本消失。主要河流是四湖总干渠和西干渠,同时该地区河流纵横,大量的河渠形成了复杂的水网。本规划范围为湖北省四湖流域,面积11547.5km2,包括主要河流和湖泊。规划工作收集基础数据的年限为2001年、2002年、2003年、2004年,基准年限为2005年,规划水平年近期为2005年~2010年,水平年远期为2011年~2020年。1.5规划的主要内容及重点1.5.1规划的主要内容《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编制的主要内容包括四湖流域主要地表水体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四湖流域区域社会、经济和自然环境的调查分析,水环境质量发展趋势预测,输入四湖流域水体的污染物来源调查分析,水环境容量核算和分析,环境功能区划分及环境目标的确定,规划目标可达性分析,水污染防治措施优化论证等。1.5.2规划的重点规划编制的重点为输入四湖流域水体的污染物来源调查分析,水环境容量核算和总量控制方案论证,水污染防治措施优化论证等内容。1.6规划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1.6.1制定规划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的原则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标的制定应具有科学性、代表性、指标量化性和可操作性的特点。在遵循以上原则的前提下,还要考虑到水环境和生态系统整体性、统一性和可持续发展性。1.6.2制定规划总体目标和指标体系依据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和生态环境保护规划指标体系的制定依据见1.3节内容,主要依据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污染防治法》、《荆州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洪湖市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监利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江陵县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湖北省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和《湖泊富营养防治技术政策》。1.6.3规划总体目标近期(至2010年)目标:力争通过几年时间的努力,到2010年时对不能稳定达标的污染源实现限期达标治理,依法关停和取缔不符合产业政策、污染严重、治理达标无望的企业,确保四湖流域内重点工业污染源全部达标排放,进一步强化“三同时”制度执行力度,全面控制新污染源,实现区域工业企业增产减排降耗。流域内县级以上中心城市生活污水处理收集管网覆盖率75%,处理率达到7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65%,大幅度削减点源污染物的入河排放量。在四湖流域内推广绿色农业和生态种植养殖方式,合理使用化肥和农药,使主要湖泊围网养殖面积恢复到水面面积的10%以下,面源治理初见成效,基本控制住农业面源污染物入河排放量增长的趋势。主要地表水体水质恶化和富营养化的趋势得到遏制,水质总体好转,局部区域明显改善,使长湖、洪湖、四湖总干渠和西干渠水质由目前的Ⅳ、Ⅴ类基本恢复到Ⅲ、Ⅳ类标准水平,改善四湖流域水环境状况。远期目标(2011年~2020年):在流域社会、经济不断发展的情况下,重点工业污染源保持全面稳定达标排放,全面完成流域工业产业优化调整工作,建成产业链完整、耗能低、污染物排放负荷低、效益高的现代工业体系,全面控制工业污染物排放总量。大力推动乡镇生活污水的规范化治理工作,2020年建制镇以上的城区污水处理率达到80%,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到80%,同时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做好农村环保和村容村貌美化工作,实现生态种植养殖方式,有效地控制农村面源污染物。使污染物入河(湖)总量达到容量总量的要求,基本解决水体富营养化问题,恢复水环境规划功能,生态系统功能基本恢复到80年代初期的水平,将四湖流域建设成为水体水质清澈、水乡风景秀丽、人文社会和谐的美好家园,建设成为工业制造体系先进、优质特色农业发达的经济强势区域,实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和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1.6.4规划指标体系环境规划指标是直接反映环境现象以及相关的事物、并用来描述规划内容的总体数量和质量的特征值。为了全面、合理地评价规划区域环境的现状与未来,对区域性质、规模、结构、土地利用等进行定量或半定量的测定和预测,对区域发展作出科学的规划,实行准确的控制、调整与反馈,使区域社会、经济、环境协调发展,制定出一套科学地反映区域环境质量状况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体系是非常必要的。根据四湖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特征,参照有关文献资料,确定了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指标体系,包括综合指标和水环境质量指标。(1)综合指标根据不同的规划单元建立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综合规划指标体系,共5项,指标及指标值列入表1-1。表1-1指标体系和指标值规划区、规划单元和编号指标名称近期指标值远期指标值A、四湖流域上游水源控制区;B、四湖总干渠保留区;C、洪湖水域保障区。1、城市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县以上城区70%乡镇以上城区80%2、工业水污染源达标率100%100%3、城镇污水收集管网覆盖率县以上城区75%乡镇以上城区85%4、城镇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县以上城区65%乡镇以上城区80%5、湖泊水产人工圈养面积系数≤湖面面积的10%≤湖面面积的10%(2)水环境质量指标水环境质量指标是水环境规划指标体系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规定了5类水质标准24项污染因子,长湖和洪湖水面增加叶绿素a、透明度两项,共26项。重点考核高锰酸盐指数、化学需氧量(COD)、氨氮、BOD5、溶解氧、挥发酚、砷、六价铬、铅、镉、总磷、氮、总氰化物、石油类14项,指标值列入表1-2。表1-2水环境质量规划指标单位:mg/L序号规划单元指标洪湖湿地核心区长湖、荆门拾桥河、荆门西荆河、荆门二干渠、荆门总干渠、荆门三干渠、潜江东干渠、潜江兴隆河、东荆河、太湖港渠、潜江田关河、潜江万福河、潜江龙湾河、潜江西荆河、四湖总干渠、西干渠江陵段、熊河、十周河、五岔河、观南渠、排涝河、沙螺干渠、三湖、白露湖、监新河、中灌渠(朱河)、螺山干渠、洪湖湿地实验区、洪湖湿地缓冲区、蔡家河、黄牛湖总干渠内荆河西干渠城区段、豉湖渠1水温周平均最大温升≤1,周平均最大温降≤22pH值(无量纲)6~9*3溶解氧≥6532*4高锰酸盐指数≤461015*5化学需氧量≤152030406氟化物(以F-计)≤1.01.01.51.5*7氨氮≤0.51.01.52.08铜≤1.01.01.01.09锌≤1.01.02.02.0*10挥发酚≤0.0020.0050.010.1*11氰化物≤0.050.20.20.2*12砷≤0.050.050.10.1*13六价铬≤0.050.050.050.114BOD5≤34610*15总磷≤0.025河0.1(湖、库0.05)河0.3(湖、库0.1)河0.4(湖、库0.2)*16总氮≤0.51.01.52.0*17石油类≤0.050.050.51.0*18铅≤0.010.050.050.1*19镉≤0.0050.0050.0050.0120汞≤0.000050.00010.0010.00121阴离子表面活性剂≤0.20.20.30.322叶绿素a0.0040.01--23硫化物≤0.10.20.51.024硒≤0.010.010.020.0225透明度≥42.5--26粪大肠杆菌群(个/L)≤2000100002000040000备注GB3838-2002Ⅱ水域标准GB3838-2002Ⅲ水域标准GB3838-2002Ⅳ水域标准GB3838-2002Ⅴ类水域标准注:*重点考核指标1.7规划分区和控制单元1.7.1规划分区原则和方法目前用于环境功能区划分的方法主要有定性分析法,专家咨询法,生态图法,模糊聚类分析法,“Q分析”法和层次分析法(AHP)等,结合四湖流域水环境和生态环境状况、地理位置特征、环境保护总体目标,采用层次分析法(AHP)进行功能区划分。在划定功能区时,要认真贯彻“全面规划、积极保护、科学管理、永续利用”的自然区保护工作方针,要有利于保护好四湖流域区域的水环境和自然资源,有利于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规划区划分要体现以下几个方面要求:(1)以自然属性为主,兼顾社会属性。(2)突出主体功能,兼顾其他功能。(3)满足可持续发展要求,兼顾区域发展的动态性。(4)注重资源保护,着眼长远利益。(5)尽可能与行政辖区相协调。1.7.2划分依据根据上述规划分区的原则和四湖流域的自然环境、区域水系水文条件、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主要保护对象的空间状况,并依据鄂政办发[2000]10号《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和鄂政办发[2003]101号文《省人民政府关于湖北省水功能区划分的通知》有关方法和要求,对各水体功能区进行划分,使其达到布局合理、功能稳定、管理有效、保护得力的目的。1.7.3规划分区四湖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分区要充分落实科学的发展观,要根据资源禀赋、环境容量、生态状况、人口数量和水功能现状,科学划定规划分区,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方向,将区域水污染整治规划要求和环境保护目标有机结合起来。在环境容量有限、自然资源供给不足而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实行优化开发,坚持环境优先,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优化产业结构,加快产业和产品的升级换代,同时率先完成排污总量削减任务,做到增产减污。在环境仍有一定容量、资源较为丰富、发展潜力较大的地区实行重点开发,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科学合理利用环境承载能力,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同时严格控制污染物排放总量,做到增产不增污。在生态环境脆弱的地区和重要生态功能保护区实行限制开发,在坚持保护优先的前提下,合理选择发展方向,发展特色优势产业,确保生态功能的恢复与保育,逐步恢复生态平衡。根据四湖流域水域水系分布、自然环境特征和水文特征,将规划范围划分为四湖流域上游水源控制区(限制开发区域、编号A区)、四湖总干渠保留区(重点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编号B区)和洪湖水域保障区(限制开发区域和优化开发区域、编号C区)。四湖流域上游水源控制区流域范围北抵荆门市漳河总干渠,南至长湖南向围堤,向西沿太湖港渠延伸至沮漳河。向东顺田关河和308国道延伸田关河管理处,含拟建的引江济汉河道,包括了荆门市沙洋县、掇刀区的部分乡镇和潜江市的西北部部分区域,面积2972km2。四湖总干渠保留区北抵长湖南堤、田关河和太湖港渠,东至东荆河和螺山干渠,南抵长江,包括了荆州市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江陵县、监利县全部部、荆州区大部,面积6056.5km2。洪湖水域保障区东至新滩口、西抵洪湖分畜洪区西围堤和螺山干渠、北至东荆河、南临长江,包括了《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中划定的洪湖湿地水质保障区和水质保证区,含洪湖市全部,面积2519km2。在规划分区的基础上,根据各水体的主要功能和水系关系划分单元。规划分区参见附图一: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分区图,规划分区概况列入表1-3。表1-3规划分区和单元基本概况规划分区名称及编号主要地表水体和规划单元行政区域县级以上城市乡镇A、四湖流域上游水源控制区长湖、荆门拾桥河、荆门西荆河(上段、又名荆么河)、荆门二干渠、荆门总干渠、荆门三干渠、潜江东干渠(上段)、潜江兴隆河、东荆河(上段)。荆门市掇刀区南部、沙洋县南部、潜江市西北部沙洋县中心城区荆门10个乡镇、荆州区6个乡镇、潜江市7个乡镇,共23个乡镇。B、四湖总干渠保留区西干渠荆州城区段、豉湖渠、太湖港渠。潜江田关河、潜江东干渠(下段)、潜江万福河、潜江西荆河(下段)、潜江龙湾河。四湖总干渠(上、中段)、西干渠(中下段)、熊河、十周河、五岔河、观南渠、排涝河(监利段)、沙螺干渠、三湖、白露湖、监新河、中灌渠(朱河)、东荆河(中段)、螺山干渠。江陵县全部、监利县全部、荆州市中心城区(沙市区、荆州区江北部分、荆州经济技术开发区、潜江市西南部江陵县郝穴镇、监利县红城镇、荆州市中心城区荆州区2个、沙市区5个、荆州开发区2个、江陵县11个,监利县23个,潜江市9个,共52个乡镇。C、洪湖水域保障区四湖总干渠(下段)、排涝河(洪湖段)、内荆河、内荆河(老闸河段)、洪湖水面、蔡家河、黄牛湖总干渠、东荆河(下段)洪湖市全部洪湖市新堤办事处洪湖市20个乡镇。2、四湖流域地区社会、经济、自然环境总体现状调查分析2.1自然环境概况2.1.1地理位置四湖流域是指长江中游一级支流内荆河流域,地处长江、汉水之间,介于东径112º00′-114º00′、北纬29º21′-30º00′之间,因境内有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四大淡水湖泊而得名。流域地跨荆州、荆门、潜江三市,是江汉平原重要的组成部分。流域西以沮漳河下游左堤为界,北抵漳河总干渠、三干渠,东接汉江、东荆河右堤,南临长江。地势由西北向东南倾斜。2.1.2流域面积四湖流域包括荆门市(沙洋县和掇刀区)境内的京山余脉以南部分、潜江市的东荆河西岸部分和荆州市的长江以北部分。全流域自然地理总面积11547.5km2,其中内垸10375km2,外滩1172.5km2。内垸地形复杂,其中丘陵面积2360km2,占22.7%;平原面积6518km2,占62.88%;湖泊面积755km2,占7.3%;洼地面积742km2,占7.2%(见表2-1)。表2-1四湖流域自然地理面积情况单位:km2区域自然面积占比例%其中内垸面积外滩面积荆门市18.17沙洋县1538.513.321538.500.00559.504.85559.500.00潜江市1475.2012.78潜江市12.781356.5118.70荆州市69.05荆州区730.006.32699.5030.50沙市区433.103.75428.504.60荆州开发区64.200.5658.006.20江陵县1032.008.94978.5053.50监利县3027.0026.212500.00527.00洪湖市2312.0020.022256.0056.00合计11547.50100.0010375.001172.502.1.3地形、地貌四湖流域所在区域陆地为冲积平原,地势平坦。境内属故云梦东部的长江泛滥平原,地层以第四纪冲积、湖积物组成的土体为主,其分布面积占总面积的99%以上,海拔高度18-60m,大都在22.5-30.5m之间,高差7m左右。地势自西北向东南呈缓倾斜,形成南北高、中间低,广阔而平坦,地基承受力为6-10t/m2,属典型的平原地型。地表外围南、西、北三面隆起,中间低下,呈撮箕形状结构。由于千百年来,区域内民众挽堤束水、围垸造田,形成堤埂纵横,墩台错落,状如蜂窝。境内河网稠密,系冲积平原和湖积平原复合组成。四湖流域地势低洼,吴淞口高度24-32m。每逢暴雨,“汪洋一片”,渍水形成涝灾,若遇暴雨与洪水同期,通常长江水位高于地面5-8m,造成外洪内涝。地下水位偏高,离地面仅0.5m,极有利于钉螺孳生。四湖汛期时,长江常处于高水位,自排的机会少,提排是治涝的重要手段。水位不稳定,数旬不降雨,特别是盛夏数日不降雨,沟渠干涸,形成旱灾,必须引江河湖水灌溉。2.1.4地质背景四湖流域所在的四湖地区地质构造属于扬子淮地台区,为新华厦第三沉降带南延部分,是我国东部新华夏系第二沉降带的江汉沉降区,由燕山运动开始形成的内陆断陷盆地。整个构造体系由断块凹陷和几条相互平行的断裂带所组成,其构造格局受NW、NNW和NNE向构造线所控制,地震烈度为6级。燕山运动以来,本区以西黄陵背斜进一步上升,同时受西北向秦岭断裂带和东北偏北向郯庐断裂带的影响,形成区域内西北西—西北—北西北—和北东北—东北东两组基岩断裂,基岩断裂构成了盆地和凹陷的边界,并将边界切成许多块断体,从而控制上覆地层的发育。前第四系地层洼地接受了由四周隆起的高处冲刷下来的碎屑沉积和河湖相沉积,是一个巨大深厚的山麓相沉积和河湖相沉积。全新世以来,由于长江和汉水的多次决口分流,在江汉平原上形成了若干个河流洼地,其中之一就是长江和东荆河之间的河间洼地,即今天的四湖(长湖、白露湖、三湖和洪湖)地区。由于江汉平原的构造线呈北西—南东向,因而控制了平原上的水系发育,长江和汉水流经平原的流向大体与这组构造线一致,所形成的河间洼地也呈西北—东南走向。在洼地中,两侧为河流沉积物、天然堤或人工堆积,中间洼地处若潜水不畅,就易于形成壅塞。2.1.5气候气象条件四湖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湿润区,季风气候明显,近地层为季风环境控制,四季分明,雨量丰沛,阳光充足,气候温和湿润,时有旱涝、寒潮、大风、冰雹等灾害性天气发生。年平均降雨量约1200mm,平均径流深337mm,汛期一般发生在5-9月,其降雨量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6-7月是四湖流域降雨最多的月份。单站实测年最大降雨量2309.4mm(洪湖站1954年)。流域年均气温约16.3℃,7月份气温最高,极端高温达41℃,元月份气温最低,极端低温达-16.5℃。年均日照约为2000小时,无霜期约为260天,年蒸发量约为1300mm(系列内的最大蒸发量1465mm,最小蒸发量824mm)。流域年均径流量为35亿m3,其中5-10月为25亿m3,而同期最丰年份达67亿m3,最枯年份仅有5.5亿m3。2.1.6土壤条件四湖流域地区系河湖冲积、淤积物组成的低洼地、沼泽。土壤类型主要有水稻土和潮土,而在湖洲滩地有少量面积的草甸土分布。水稻土是现代沼泽化土经过自然演化和围垦在长期水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主要有潜育型水稻土和沼泽型水稻土,这两种土壤的形成主要受洪湖地下水位起落的影响,土壤剖面构型多呈AG型和APG型。潮土类主要分布在洪湖和长江之间的地势较高地带,是在长期旱耕熟化过程中发育起来的,水稻土土质肥沃,80%以上的土壤耕层有机质含量2~3.5%。在表层水稻土和潮土之下第二层为粉质粘土,为褐黄色,呈可塑状态,厚度在5.9~8.1m之间较均匀。第三层为粉质土厚度在2.8m,第四层为粉细砂,松散状,厚度为0.3~1.6m。该层具有较高的承载力。2.1.7地下水四湖流域区域地下水资源丰富,按其赋存条件和水力学特征可划分为三大类:即孔隙潜水、孔隙微承压水、孔隙承压水,孔隙浅水层含水层厚度为30~45mm,潜水层埋深小于2m,渗透系数小于1m/d,碎屑岩裂隙水压水和碳酸盐岩岩深水赋存于上第三系砂砾岩中,埋藏于孔隙承压水层之下,含水顶板埋深为50~120m。区域内大多数浅层潜水水质,不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除铁、氟化物、硬度与环境背景值有关外,高锰酸盐指数、氨氮超标均是人为污染造成的。农药、化肥的普遍施用造成对平原湖区、湖渠网水体的污染,这些受污染的地表水与浅层潜水直接水力联系,交替频繁、构成对浅层潜水水质的严重威胁,有机磷、有机氯在浅层潜水中时有检出。就水质成份而言,承压水属重碳酸钙型铁质水,其主要污染物是铁,次主要污染物是挥发酚、氨氮等,污染分担率分别为62.0%,7.6%和5.8%,承压水中的铁主要是由于该区域地处长江中游,是我国地下水源中富含铁锰的地区,与其环境背景值有关。2.1.8植被状况四湖流域区域属北亚热带落叶—阔叶—常绿阔叶混交林带,江汉平原栽培植被—水生湿地植被和沉水植被区。由于长期人类活动作用和境内水灾、旱灾频繁影响,原生森林植被早已遭破坏,各种覆盖草植被亦所剩无几,但水生植被及次生植被资源较为丰富,水生植被主要分布在湖泊、沟渠,次生森林植被主要分布在居民的房前屋后,江河两岸及滩地、沟渠道两旁,树种主要有马尾松、杉树、水杉、泡桐、杨树等。2.2四湖流域区域社会经济2.2.1行政区划本次规划的四湖流域范围为荆州市的沙市区、荆州开发区、江陵县、监利县、洪湖市、荆州区的大部(不含弥市镇)、石首市的江北部分和荆门市沙洋县与掇刀区、潜江市的东荆河西岸部分。共有94个乡(镇、办事处、农场),1973个行政村(居委会),国土面积11547.5km2,耕地面积530..33万亩,现有人口491.75万人(见表2-2),具体参见附图一:四湖流域行政区划图。2.2.2经济概况四湖流域是湖北省重要农业商品基地,2005年粮食总产量294.5万吨,棉花总产量8.5万吨,油料总产量41.5万吨.常年粮食总产占全省15%左右,成鱼总产占全省20%。为国家的农产品安全做了贡献。表2-2四湖流域行政基本情况(2005年)区域乡镇数(个)村数(个)国土面积(km2)耕地面积(万亩)现有人口(万人)荆州市荆州区8177730.038.756.57沙市区587433.112.145.70荆州开发区21864.21.64.80江陵县112171032.057.939.72监利县237993027.0172.9141.20洪湖市204952312.097.889.70小计6915607578.3381377.99潜江市152562034.669.0662.6荆门市101211538.680.27151.16总计94193711547.5530.331491.753、四湖流域水系、水资源和水文特征分析四湖流域水系主要湖泊包括长湖、三湖、白露湖和洪湖,其中三湖、白露湖已基本消失,主要河流是四湖总干渠和西干渠。四湖流域水系参见附图二:四湖流域水系及环境敏感目标分布图四湖流域为内垸水系,其水系复杂、河网纵横,根据其排灌特点分为上、中、下三大排区。其中上区包括长湖、田关河以北地区,汇流面积3240km2,主要河渠有太湖港、石桥河、观桥河、龙会桥、厂平港及夏家冲等,均汇入长湖调蓄。长湖洪水则通过刘岭闸经田关河入田关闸、泵站排入东荆河,或自习家口闸排入总干渠。长湖、田关河以下,洪湖、下新河、排涝河以上区域为中区,汇流面积5980km2。下区包括洪湖、下新河、排涝河以下地区,汇流面积1155km2。流域水系以四湖总干渠以及西干渠、东干渠、田关河、螺山干渠和排涝河为输水骨干,总干渠上承长湖来水,沿途接纳两岸洪涝渍水,后经洪湖调蓄,或经高潭口、新潭口、螺山等闸站排入东荆河或长江。流域内建有33个主要灌溉引水闸、4座排水闸、17座一级泵站和754座二级泵站,实行蓄、引、排结合,自流、机提并用,调蓄统一调度,互相控制。长湖、洪湖为流域固定调蓄湖泊,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长湖正常水面面积122.50km2,湖容积2.71亿m3(水位30.50m);洪湖湖面402km2,湖容积12.08亿m3(水位26.5m),两湖湖容14.79亿m3。长湖与洪湖闸的三湖、白露湖已基本消亡。3.1主要河流1)四湖总干渠四湖总干渠为四湖水系主体工程,起自荆州市西北部的长湖水域,自长湖习家口由西往东进入潜江市,后流入监利县、洪湖市,穿越三湖、白露湖、洪湖,沿洪湖边缘至小港,与原四湖河、老闸河、汉沙河等贯通达洪湖市新滩口汇入长江,是四湖区域最大人工河,总长185km。其中监利县境内长52km,由监利县的柳家湖入境,占全渠总长的28.11%,洪湖市境内长106km,占全渠总长的57.30%。在监利县福田寺镇与排涝河(上游段)汇合后,分为排涝河(下游段)、上内荆河和四湖总干渠(下游段),上内荆河在洪湖市沙口镇下新河闸口又汇入四湖总干渠。监利县和洪湖市境内四湖总干渠合计158km,占全渠总长的85.41%,由原老闸河裁弯取直,破湖破垸修建而成,合为上、下两段。上段由柳家湖至小港,设计流量20m3/s,设计水位26.5m。枯水期12月-次年2月,流量110m3/s,丰水期7-8月,流量310m3/s。四湖总干渠通过宦子口明口与洪湖进行水量互补外,还通过宦子口船闸、土地湖闸、小港湖闸与洪湖进行人为控制的互补。渠底高程16~22.5m,底宽40~70m,内坡1:3,平均流量为200m3/s;下段由小港至新滩口,长57.5km,对内荆河道(下段)进行整治,拓宽疏浚,截弯取直而成,底宽20~40m,平均流量40m3/s,据原坪坊水文站的资料,最大水面宽118m,最高水位26.33m,最低水位16.23m,最大流速1.72m/s,最大流量414m3/s。2)拾桥河拾桥河为内荆河的正源,发源于荆门的罗汉山,主流全长126km,于老关咀注入长湖,流域面积1293km2,占长湖汇水面积的60%。自1956年至1984年,江陵、荆门两地对下游河堤进行了多次加高培厚,并裁弯六处,缩短流程15km,则原底宽20m的老河扩宽到30-100m的新河道,堤顶高程在34.6m以上。3)东干渠1955年与总干渠同时开工,1960年春按规划要求基本开通。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东干渠起于荆门李市,止于潜江冉家集,全长60.256km。1989年11月进行疏洗扩挖,其底宽已达到设计要求(5~35.6m),是几大干渠中尾欠工程量最少的一个。东干渠与田关河相交于高场,设高场南闸和北闸控制。全长60.26km,流域面积335.4km2。东干渠在高场被田关河分为上下两段,高场以北干流约25km,流域面积213.6km2,高场以南干渠长约35km,流域面积121.8km2,上下两段由高场倒虹吸管连接。4)荆州护城河荆州护城河是环绕荆州古城的一条古人工河,全长10.8Km,现在为荆州城内外工业废水和居民生活污水的主要纳污水体和排放通道,河内积水经堤排站和柳门泵站定期排入太湖港渠,设计常水位28.71m,洪水位30.21m,河底宽25~50m,河面宽25~60m,排放量11m3/s(城东堤排泵站8m3/s,柳门泵站3m3/s)。5)西干渠荆州城区段西干渠是四湖(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防洪排涝工程的四大排水干渠之一。西起沙市区雷家垱,流经江陵县和监利县,在监利县的泥井口汇入四湖总干渠,全长90.5km。西干渠荆州城区段止于砖桥,全长15km,底宽18m,边坡1:1.5,设计底高程25.12~25.70m,常年水位26.98~26.78m。西干渠主要截四湖中区沿长江高地的涝水,汇流面积809.35km2,因沙市城区排水污染下游,于1981年在岑河镇伍家岗处筑坝,拦截城市污水。由于渠道上多处筑坝,已起不到防洪排涝作用,凡排入西干渠的污水均在沙市豉湖路口进入豉湖渠。6)豉湖渠豉湖渠是四湖防洪排涝工程的主要排水支渠之一,建于1960-1961年,起于荆州市江津路与豉湖路交叉处,自西南向东北流至朱郭台,然后折向正东,经沙市区岑河、观音垱,在何家桥附近汇入总干渠,全长约22km。豉湖渠沙市段流经三板桥、同心、边心、宿驾等村,止于锣场镇东港湖,全长10km,是沙市城区的主要排水渠道。7)太湖港渠太湖港渠西起荆州太湖农场,东止于海子湖(长湖),由西向东流入海子湖,全长29.5Km,为荆州城区北侧排涝灌溉渠,设计正常水位27.50m,洪水位28.50m,流量155m3/s,流域总面积552.06平方公里。上游来水可通过调节闸由沮漳河和太湖港水库补给。流域内耕地面积21.20万亩,人口18.15万。流域内主要排灌渠道有总干渠、红卫渠、纪南渠、纪北渠、金秘渠、太湖港南渠、港北渠、港中渠。8)田关河为四湖流域6大排水干渠之一。起源于长湖库堤上的刘岭闸,下至东荆河右堤上的田关闸,全长30km。1959年动工兴建田关河,1970年冬至1971年春,扩挖田关河,将河底由54m扩宽到84m。1995年再次扩挖、疏浚田关河,使之与上区排涝要求和田关泵站相匹配,但仍未达设计要求。沿田关河的其它工程设施还包括高场北闸和南闸等。田关河的主要作用是排湖和排田,解决上区3240km2的排水问题。其中长湖来水面积为2265km2,田关河南堤以北丘陵及平原湖区来水面积为975km2(现状情况下仍有153km2排入中区)。9)三湖位于现今的三湖农场,原有湖面122.2km2,湖容1.23亿m3,为四湖中区主要调蓄湖泊之一。1960年破湖开渠(总干),使该湖一分为二,潜江、江陵两地先后在总干渠两岸开挖运粮河、新干渠、渡佛寺、清水口等水渠,为垦殖三湖创造了条件,随后建起三湖农场和运粮湖农场,并进一步开挖大小支渠59条,筑围堤21.3km,建8处二级电排站,共开垦农田10.8万亩。10)白露湖位于潜江、江陵、监利三地交界处。原有湖面78km2,湖容1.23亿m3,为四湖中区主要调蓄湖泊之一。1960年破湖开渠(总干),三市县即开始了围湖造田,先后建起西大垸等农场,开挖排水渠57条,修建排水闸23座,涵洞86处,电力排灌站9处。原有的白露湖现已基本围垦完毕。11)监新河监新河起于监利县城区西南,流向东北进入四湖总干渠,全长27km,枯水期12月~次年2月,平均流量55m3/s,丰水期7月-8月,平均流量240m3/s。12)螺山干渠螺山干渠起自瞿家湾与周河乡分界上,自北向南与洪湖西部边界平行,全长221km,途中接纳沙湖干渠、前进河、新汴河、朱河、桥市河、木长河等十余条河流沟渠的水流,于螺山泵站汇入长江,设计流量120m3/s,丰水期最大流量为300m3/s,枯水期最小流量为2.45m3/s。螺山干渠通过监利县桐梓湖闸.么河口闸以及沿途各电排站(张家湖站.棋盘站、桥市站等)与洪湖水进行人为控制的互补。13)内荆河(老闸河)内荆河水系2000多年来变化很大。古代有夏水、漏水、沌水、下杨水等,港汊、湖泊,如藤蔓瓜,并受长江、汉江穴口的通堵影响,迁徒无定,节节淤塞,水不能泄。内荆河古称长夏河,民国时期亦称中襄河。1951年,荆州地区行署交通局将长江沙市以北经长湖而东南流出新滩口的河流统称内荆河。六十年代,荆州行署水利局对内荆河沿线的长湖、三湖、白露湖、洪湖进行统一水利建设,形成平安渠道网,内荆河干流也称为“四湖总干渠”。内荆河有两源:北源(主源)拾回桥河出自荆门市石宝山罗汉坡,南源是梅槐桥河,两河均汇入长湖。西通沙市,东经荆门、江陵、潜江、监利及洪湖。干流水程全长约300km,内荆河洪湖段从监利孔家湾入境,经瞿家湾、吴家新场至小沙口,向东北经苏公、熊家湾、孙家台至峰口,然后向东南经简家口、汊河口至小港,继续向东至黄蓬山,再折向东北经横墩、珂理湾、琢头沟、平坊至新滩口注入长江,全长123km。干流沿途汇集境内30余条中小河流,串通洪湖、大同湖、大沙湖等30多个大小湖泊,构成了错综复杂的水道网。据1949年调查,干流水面宽10~20m,水深1.5~2.5m,洪水期流速约0.7~0.44m/s,最大流量52.1m3/s,最小流量为0。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期开挖四湖总干渠,七十年代初期开挖洪排河,将境内上游内荆河截为瞿家湾至小沙口,苏公至峰口至万全、万全至汊河、汊河至小港5段,全长77km,水利部门统称为老内荆河。破湖开挖的力口堰港至小港新河道,与下段内荆河相接,水利部门统称为四湖总干渠洪湖段。上段新河道长18.6km,河底高程16~22.5m,底宽40~70m,流量为200m3/s;下段小港至新滩口长57.5km,流域面积1174.8km2,底宽20~40m,最高水位26.33m,最低水位16.23m,最大流速16.23m/s,最小流速1.72m/s,最大流量414m3/s.内荆河(老闸河段)起自洪湖市的小港河闸,穿过滨湖办事处、洪湖市城区至老闸,老闸河段15.6km,枯水期12月-次年3月,流量50m3/s,丰水期6-9月,流量80m3/s,丰水期最大流量407m3/s,枯水期最小流量1.28m3/s,设计流量118m3/s。3.2调蓄湖泊1)长湖长湖水面广阔,北部延伸至湖北省沙洋县西荆河边缘,南部抵达长江。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长湖湖底一般高程27.2~28.0m,相应水面面积122.50km2,总容积2.71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45.56万亩。现在长湖水面面积为122.50km2,湖底高程27.2~28.0m,水位最高34.0m,最低水位28.0m,正常水位30.5m,平均水深3.3m。长湖若发生一般洪水,可由刘岭闸通过田关河经田关闸或田关泵站向东荆河自排或提排;若发生特大洪水,经批准可由习家口闸向四湖总干渠渲泄。长湖防洪围堤位于长湖南岸,全长56.11km。区域内地形平坦,自西北略向东南倾斜,地面海拔为24~28m。湖区地面径流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汇入湖泊,再经过若干涵闸通过长江对湖内水量进行排蓄和调节,长湖因此常年具有调节作用。长湖年平均入湖水量为19.6亿m3,其水位的涨落变化主要取决于四湖流域降水与上游地区的来水,年平均最大水位变幅为24.0~26.5m,因江湖隔断,长湖水位变化趋向平缓,一般年份的水位差在2m左右,严重洪涝年份,水位差会超过3m。长湖地势低洼,每年5月为江水上涨期,大部分地面高程低于江河水位,其中5-8月大部分地面径流不能自排入江。江河涨水时期,恰逢流域雨季,常伴有大暴雨出现,而且,降水强度大、范围广、过程长、经常外洪内涝,是长江中游地区名副其实的“水袋子”。不同部门曾多次对长湖水体进行过检测,结果表明,长湖水感官性状良好,湖水清澈,无明显污染;一般化学性状指标均在正常值范围内,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总体水质达到国家地面水二类标准。近年来,长湖水受流域上游的污染,各项污染指数呈上升趋势,水质状况不断恶化,在一些船舶定居点以及水产养殖区,水质污染较为明显。2)洪湖洪湖在洪湖市和监利县之间,属河间洼地湖,湖底平坦湖泥深厚,水深适中,是荆州市境内最大的湖泊。根据水利部门提供的数据,洪湖正常水面面积402km2,最大容积为13.23亿m3,有效灌溉面积为34.06万亩。水位25.00m时,有效湖容6.78亿m3;高水位26.50m时,有效湖容12.08亿m3。一般情况下,中区来水经监利福田寺入洪湖或由高潭口泵站提排出东荆河。新滩口闸、新堤闸是洪湖水排向长江的出口,同时湖周围有渠道与高潭口、新滩口等大型电排站相连,统一进行排涝调度。洪湖防洪围堤全长149.125km,其围堤是新堤镇及监利、洪湖两市沿岸3766km2范围的重要防洪屏障,主要防御了洪湖1983年的26.92m,1991年的26.97m,1996年的27.19m的高水位。洪湖是我国第七大淡水湖泊,湖北省第一大湖泊,被国外专家称为“世界濒危物种的主要栖息地”,现列为省级保护区,湖北省水功能区划中将洪湖402km2水划作洪湖湿地自然保护区,水质管理目标为Ⅲ类水质标准。根据《水功能区管理办法》第九条:在水功能区保护区内禁止进行不利于功能保护的活动,同时应遵守现行法律法规的规定。遵照规定,原则不计算保护区的纳污能力,鉴于洪湖污染现状,水体污染物浓度已经达到和超过水功能区管理目标,规划中仍对洪湖的纳污能力予以分析。洪湖周围没有较大的工业及城镇生活排污口直接入湖,污染物主要通过四湖总干渠、下新河闸和子贝渊闸进入湖内。四湖总干渠上游接习家口闸,沿途流经潜江、沙市、江陵、监利等市(区、县),为流经地区的农业灌溉水源,同时接纳沿途农业灌溉尾水和部分生活污水,通过宦子口、子贝渊、柳口等总干渠南堤溃口汇入洪湖,是洪湖的第一大污染源。下新河闸是控制洪排河的水入洪湖,沿途有沙河镇等人口集中地区的生活污水和农业灌溉尾水通过小支流汇入。子贝渊闸是控制监北干渠及洪排河的水入洪湖,其间有瞿家湾镇的工业、生活污水以及闸、渠流经区域的农灌尾水汇入。4、四湖流域水质、水污染源调查及评价4.1四湖流域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4.1.1水质评价方法及标准四湖流域相关水体主要包括东干渠、西干渠、豉湖渠、四湖总干渠、螺山干渠、监新河、内荆河、长湖和洪湖,本次评价采用单因子指数评价方法(即最差的因子赋全权,又称一票否决法)进行水质评价。根据鄂政办发[2000]10号文《省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省环境保护局关于湖北省地表水环境功能类别的通知》的规定;西干渠和豉湖渠主要适用功能为农业灌溉用水,执行Ⅴ类水质标准;内荆河主要适用功能为一般工业用水,执行Ⅳ类水质标准;四湖总干渠、螺山干渠、监新河、东干渠、长湖为一般鱼类保护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西荆河荆门段执行Ⅳ类水质标准,潜江段执行Ⅲ类水质标准。东干渠未划定功能类别,参照执行Ⅲ类水质标准。上述文件的规定洪湖水体适用功能为珍贵鱼类保护区,执行Ⅱ类水质标准,2006年编制的《洪湖水污染防治规划》提出近期除洪湖湿地保护区核心区执行Ⅱ类水质标准外,缓冲区和实验区调整为执行Ⅲ类水质标准。2001年至2005年四湖流域各水体的水质监测结果列入表4-1至表4-9,监测断面和点位分布见附图四:四湖流域水系水质现状图。4.1.2西干渠(城区段)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近年来(2001~2005年)西干渠溶解氧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能满足Ⅴ类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超过Ⅴ类功能区规定的限值,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最大超标13.25倍;氨氮亦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超过Ⅴ类功能区规定的限值,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50倍。西干渠水质整体劣于Ⅴ类标准。污染状况呈逐年加重趋势。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趋势见图4-1。图4-12001~2005年西干渠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3豉湖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2001~2005年期间,来豉湖渠溶解氧呈逐年下降趋势,且不能满足Ⅴ类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超过Ⅴ类功能区规定的限值,最大值出现在2004年,最大超标3.17倍;氨氮亦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超过Ⅴ类功能区规定的限值,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21.45倍。可以看出豉湖渠水质整体劣于Ⅴ类标准。且污染状况呈逐年加重趋势。2001~2005年豉湖渠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趋势见图4-2。图4-22001~2005年豉湖渠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4四湖总干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2001~2005年期间,四湖总干渠溶解氧均能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在2004年和2005年出现超标的现象,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0.15倍;氨氮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在2005年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0.92倍,水质整体达到Ⅲ类功能区划的要求。2001~2005年四湖总干渠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趋势见图4-3。图4-32001~2005年四湖总干渠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5螺山干渠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近年来螺山干渠溶解氧呈逐年上升趋势,水质逐年好转,2005年有所下降,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但是维持在功能区限值之内;氨氮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没有超标情况发生,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螺山干渠水质情况良好,整体达到Ⅲ类功能区划的要求。2001~2005年螺山干渠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趋势见图4-4。图4-42001~2005年螺山干渠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6监新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2001~2005年期间,监新河溶解氧呈逐年下降趋势,2005年不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且不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倍数0.62;氨氮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2004~2005年已不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5.51倍。可以看出监新河水质整体劣于Ⅲ类标准,仅能达到Ⅳ类水质标准。图4-52001~2005年监新河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7内荆河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从图4-7和图4-6中可以看出,近年来内荆河溶解氧呈上升趋势,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逐年下降的趋势,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氨氮呈现出整体上升的趋势,不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最大值出现在2003年,最大超标4.59倍。可以看出内荆河水质整体劣于Ⅳ类标准,仅能达到Ⅴ类水质标准,主要超标因子是氨氮。图4-62001~2004年内荆河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8长湖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近年来长湖溶解氧变化平缓,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维持在标准限值之内;氨氮呈现出整体下降的趋势,能够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从以上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长湖水质情况良好,整体达到Ⅲ类功能区划的要求。2001~2005年长湖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趋势见图4-7。图4-72001~2005年长湖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4.1.9洪湖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评价从表4-9和图4-8中可以看出,近年来洪湖溶解氧在2001~2003年期间呈现逐年下降的趋势,在2003年已不能满足功能区划的要求,2003~2005年有所回升;高锰酸盐指数整体呈上升趋势,最大值出现在2005年,最大超标1.61倍;氨氮变换趋势平缓,在2005年出现超标现象,最大超标6.7倍。洪湖水质整体难以达到Ⅱ类规划功能标准,仅能达到Ⅲ类水质标准,随着2005年洪湖围网养殖的大面积拆除,洪湖水质呈现逐年好转的趋势。2001~2005年洪湖各主要污染因子浓度监测值变化见图4-8。图4-82001~2005年洪湖各主要污染因子变化趋势图表4-12001~2005年西干渠水质监测结果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总汞六价铬铅石油类2001样品数666666666666最大值9.281.6753.9892.538.310.0020.0590.0540.00003L0.0160.001L0.05L最小值7.210.2L16.5633.376.480.002L0.0490.0470.00003L0.004L0.001L0.05L平均值8.360.5430.9463.907.310.00130.0540.0500.00003L0.0070.001L0.05L超标率(%)16.71001001001002002样品数666666666666最大值8.604.0966.45159.719.590.0110.0600.0490.00003L0.004L0.001L0.05L最小值7.010.2L6.547.491.330.002L0.0060.0280.00003L0.004L0.001L0.05L平均值7.841.8524.1745.139.660.00450.0160.0390.00003L0.004L0.001L0.05L超标率(%)505083.383.32003样品数888888888888最大值8.171.7065.71106.439.80.1890.0090.0450.00003L0.0050.001L0.05L最小值7.210.2L16.4012.022.770.002L0.004L0.0370.00003L0.004L0.001L0.05L平均值7.740.3542.4762.3911.550.0370.0050.0420.00003L0.0030.001L0.05L超标率(%)10010010010012.52004样品数666666666666最大值7.970.40213.7261.0124.10.0340.0270.0440.00003L0.0060.001L0.05L最小值7.130.2L23.88.409.950.0250.004L0.0400.00003L0.004L0.001L0.05L平均值7.470.1563.1984.932.560.02730.0080.0420.00003L0.0030.001L0.05L超标率(%)10010083.31002005样品数666666666666最大值8.170.2043.16210.51020.0310.0080.2100.00003L0.0290.001L0.05L最小值7.100.2L22.6654.1012.80.0270.004L0.0030.00003L0.004L0.001L0.05L平均值7.550.1233.14121.450.920.02880.0040.0520.00003L0.0160.001L0.05L超标率(%)10010010010016.7表4-32001~2005年豉湖渠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总汞六价铬石油类2001样品数66666666666最大值7.902.5623.0449.3610.200.0020.0050.0350.00003L0.0110.05L最小值7.520.2L12.42215.620.002L0.0040.0080.00003L0.004L0.05L平均值7.640.6116.7131.78.720.00130.0050.0270.00003L0.0050.05L超标率(%)83.366.71001002002样品数66666666666最大值8.100.4125.9649.7936.600.0060.0080.0350.00003L0.0030.05L最小值7.500.2L8.7211.373.420.002L0.0050.0190.00003L0.0050.05L平均值7.740.1516.1327.1214.630.00250.0060.0270.00003L0.0040.05L超标率(%)100501001002003样品数88888888888最大值8.060.8856.27106.837.40.0160.0090.0360.00003L0.0040.05L最小值7.600.2L21.3018.607.090.002L0.004L0.0190.00003L0.004L0.05L平均值7.790.2032.0055.1817.970.0070.0040.0290.00003L0.0030.05L超标率(%)1001001001002004样品数66666666666最大值7.980.2062.5792.4044.900.0330.0230.0480.00003L0.0120.05L最小值7.870.2L17.5013.407.900.0060.004L0.0200.00003L0.004L0.05L平均值7.920.1234.6340.9217.570.02230.0090.0370.00003L0.0050.05L超标率(%)1001001002005样品数33333333333最大值7.910.2L18.8055.3026.800.0330.004L1.150.00003L0.0220.05L最小值7.600.2L14.5015.9010.300.0300.004L0.0020.00003L0.004L0.05L平均值7.710.2L17.2335.4718.730.0310.004L0.3970.00003L0.0150.05L超标率(%)66.710010033.3表4-42001~2005年四湖总干渠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六价铬2001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007.205.600.340.002L0.004L0.007L0.004L最小值6.504.204.050.170.002L0.004L0.007L0.004L平均值6.676.175.000.270.002L0.004L0.007L0.004L超标率(%)2002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008.805.760.210.002L0.004L0.007L0.004L最小值6.655.903.620.070.002L0.004L0.007L0.004L平均值6.777.204.830.140.002L0.004L0.007L0.004L超标率(%)2003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6.807.005.660.400.002L0.004L0.007L0.004L最小值6.206.304.200.080.002L0.004L0.007L0.004L平均值6.475.204.690.290.002L0.004L0.007L0.004L超标率(%)2004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8.1910.106.630.860.002L0.004L0.007L0.004L最小值6.505.004.600.410.002L0.004L0.007L0.004L平均值7.066.835.880.670.002L0.004L0.007L0.004L超标率(%)2005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505.806.871.920.002L0.004L0.007L0.004L最小值6.704.806.730.880.002L0.004L0.007L0.004L平均值7.105.306.801.400.002L0.004L0.007L0.004L超标率(%)表4-52001~2005年螺山干渠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总汞六价铬石油类2001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6.88.14.03-0.380.0020.0020.004-0.002最小值6.55.73.85-0.090.0020.0010.004-0.002平均值6.67.03.93-0.230.0020.0020.004-0.002超标率(%)2002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6.97.85.87-0.190.0010.0020.004-0.002最小值6.46.73.11-0.090.0010.0020.004-0.002平均值6.77.24.31-0.130.0010.0020.004-0.002超标率(%)2003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6.58.33.92-0.60.0010.0020.004-0.002最小值6.56.73.51-0.10.0010.0020.004-0.002平均值6.57.33.73-0.350.0010.0020.004-0.002超标率(%)2004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59.85.6-2.90.0010.0020.004-0.002最小值6.46.84.15-0.110.0010.0020.004-0.002平均值6.88.24.73-1.070.0010.0020.004-0.002超标率(%)2005样品数22222222最大值776.01-0.480.0010.0020.004-0.002最小值6.864.31-0.320.0010.0020.004-0.002平均值6.96.55.16-0.40.0010.0020.004-0.002超标率(%)表4-62001~2005年监新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总汞六价铬石油类2001样品数333333最大值6.8010.609.400.1800.0010.002最小值6.805.705.880.4300.0010.002平均值6.808.307.780.3430.0010.002超标率(%)000002002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6.85.87.7-0.480.0010L0.002L0.004L-0.002L最小值646.25-0.10.0010L0.002L0.004L-0.002L平均值6.35.177.18-0.2910.0010L0.002L0.004L-0.002L超标率(%)2003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96.2-1.050.0010L0.002L0.004L-0.002L最小值6.24.96.1-0.140.0010L0.002L0.004L-0.002L平均值6.56.66.270.680.0010L0.002L0.004L-0.002L超标率(%)2004样品数333-3333-3最大值7.38.88.79-5.40.0010L0.002L0.004L-0.002L最小值64.57.29-1.010.0010L0.002L0.004L-0.002L平均值6.56.07.87-2.540.0010L0.002L0.004L-0.002L超标率(%)2005样品数222-2222-2最大值7.54.39.74-6.510.0010L0.002L0.004L-0.002L最小值73.59.03-1.390.0010L0.002L0.004L-0.002L平均值7.253.99.385-3.950.0010L0.002L0.004L-0.002L超标率(%)表4-72001~2004年内荆河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砷化物石油类总氮总磷2001样品数222222最大值7.304.208.562.970.0010.002最小值7.103.807.762.970.0010.002平均值7.204.008.162.970.0010.002超标率(%)000100002002样品数2222222最大值7.602.908.403.260.0010.0020.073最小值7.302.907.443.260.0010.0020.054平均值7.452.907.923.260.0010.0020.064超标率(%)010001000002003样品数66666666最大值7.705.609.3813.840.0010.00210.250.575最小值6.901.202.963.020.0010.0022.750.214平均值7.403.136.118.380.0010.0027.0250.344超标率(%)050010000100502004样品数44444424最大值8.4010.807.524.490.0010.00222.400.463最小值7.802.206.160.4220.0010.00221.440.320平均值8.035.456.922.5460.0010.00221.920.411超标率(%)02505000100100*2005年内荆河监测断面被取消表4-82001~2005年长湖水质监测结果统计及分析年份指标项目PHDO高锰酸盐指数BOD5氨氮挥发酚氰化物石油类总氮总磷2001样品数12121212121212121212最大值8.6810.067.9310.230.730.002L0.004L0.05L2.820.368最小值854.230.430.20.002L0.004L0.05L0.610.013平均值8.37.7955.524.040.390.002L0.004L0.05L1.760.143超标率(%)16.6541.688.337591.682002样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学生每日一励志名言
- 水平二跨越式跳高教学设计
- 癫痫持续状态的处理幻灯片资料
- 卡通演唱会动态背景图片知识讲解
- 2024年浙江安防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职业技能测验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版)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苯板防火安全材料买卖合同4篇
- 2024年河南护理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2024年江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出纳责任风险分担协议书2篇
- 中医诊疗器具清洗消毒(医院感染防控专家课堂培训课件)
- 通风设施标准
- 酒店市场营销教案
- 宠物智能用品项目计划书【模板范文】
- 药厂生产车间现场管理-PPT课件
- 轴与孔标准公差表
- 防火门施工方案
- 你比划我猜题目大全
- 人教PEP版2022-2023六年级英语上册期末试卷及答案(含听力材料)
- 社区护理学教学设计教案
- (完整word版)师徒结对活动记录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