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23-2024学年化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综合测试试题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实验装置原理正确且能达成实验目的的是()A.制SO2B.分离乙醇和水C.收集NO2D.制作喷泉2、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则可以断定该物质是一种纯净物C.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聚沉性质3、下列有关物质的量的叙述,错误的是()A.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B.物质的量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C.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的一个基本单位D.摩尔是计量原子、分子或离子等微观粒子的“物质的量”的单位4、除去混在碳酸钠粉末中的少量碳酸氢钠,最合理的方法是()A.加热 B.加入氢氧化钠溶液C.加入盐酸 D.加入CaCl2溶液5、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g,完全反应,消耗氯气71g,则合金的可能是()A.Cu和Zn B.Na和Hg C.Fe和Cu D.Cu和Ca6、下列氧化还原反应中,水只作为还原剂的是()A.3Fe+4H2O(g)Fe3O4+4H2 B.2H2O2H2↑+O2↑C.2Na2O2+2H2O═4NaOH+O2↑ D.2F2+2H2O═4HF+O27、下列属于氧化还原反应的是A.CaO+H2O=Ca(OH)2 B.2NaOH+MgCl2=Mg(OH)2↓+2NaClC.SO2+H2O2=H2SO4 D.Cu(OH)2CuO+H2O8、下列实验中,不能观察到明显变化的是(
)A.把一段打磨过的镁带放入少量冷水中B.把Cl2通入FeCl2溶液中C.把绿豆大的钾投入少量水中D.把溴水滴加到淀粉KI溶液中9、将Na2CO3固体加入含下列离子的溶液中,溶液中原离子还能够大量存在的是A. B.C. D.10、铁和不锈钢(铁合金)都是生活中常见的材料,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铁和不锈钢都能与盐酸反应 B.铁是纯净物,不锈钢是混合物C.铁和不锈钢都只含有金属元素 D.不锈钢比铁更耐腐蚀1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两种微粒,若核外电子排布完全相同,则其化学性质一定相同B.凡单原子形成的离子,一定具有稀有气体元素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C.两原子如果核外电子排布相同,则一定属于同种元素D.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上一周期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12、下列实验符合操作要求且能达到实验目的的是()A.I可用于制备氢气并检验其可燃性B.II可用于除去CO2中的HClC.Ⅲ可用于配制一定物质的量浓度的NaOH溶液D.IV可用于制备氢氧化亚铁并长时间保存13、下列反应中,水作还原剂的反应是()A.CaO+H2O=Ca(OH)2 B.Na+H2O=2NaOH+H2↑C.2F2+2H2O=4HF+O2↑ D.Na2O2+2H2O=2NaOH+O2↑14、坩埚是实验室用于灼烧或熔融固体物质的常用仪器,材质种类很多,实验时应根据物质的性质加以选择。熔融烧碱应选用A.石英坩埚 B.普通玻璃坩埚 C.瓷坩埚 D.铁坩埚15、常温下,有c(H+)=0.1mol/L的某溶液中可能有Na+、Fe3+、Fe2+、I﹣、Cl﹣、CO32﹣中的某几种,现取100mL该溶液进行如下实验:已知氧化性Fe3+>I2,根据实验结果,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Fe3+、I﹣、Cl﹣三种离子一定存在B.不能确定Na+和Cl﹣是否存在,CO32﹣一定不存在C.Fe3+与Fe2+至少有一种D.该溶液中c(Cl﹣)≥0.3mol•L116、某溶液中可能含有大量的Mg2+、Al3+、H+、Cl-,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0.5mol·L-1NaOH溶液,生成沉淀的质量和加入NaOH溶液的体积之间的关系如图所示,则可判断原溶液中A.有Mg2+,没有Al3+B.有Al3+,没有Mg2+C.有Mg2+和Al3+D.有大量的H+、Mg2+和Al3+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A、B、C、D、E、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此外B还生成一种可燃气体。而C、D还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D和A可反应生成C,F和H也可反应生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请回答下列问题:(1)写出A、C、的化学式:A、___________C、___________(2)写出F和H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写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D+盐酸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B+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8、在下列曲线中,纵坐标表示生成氢氧化铝的量,横坐标表示加入试剂的体积。从下边图中选出选项:(1)向盐酸酸化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至过量__________。(2)向氢氧化钠与偏铝酸钠混合液中通入二氧化碳过量__________。(3)向氨水中逐滴滴入氯化铝溶液至过量__________。(4)向氯化铝溶液中滴加氢氧化钠至过量__________。(5)向偏铝酸钠溶液滴加盐酸至过量______________。(6)向氯化镁和氯化铝混合液中加氢氧化钠至过量____________。19、某兴趣小组制备氢氧化亚铁沉淀。实验1实验现象液面上方产生白色絮状沉淀,迅速变为灰绿色,振荡,试管壁上有红褐色沉淀生成。(1)实验1中产生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2)为了探究沉淀变灰绿色的原因,该小组同学展开如下探究:①甲同学推测灰绿色物质为Fe(OH)2和Fe(OH)3混合物。查阅资料后根据调色原理认为白色和红褐色的调和色不可能是灰绿色,并设计实验证实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方案是__________。②乙同学查阅文献:Fe(OH)2在大量SO42存在的情况下形成Fe6(SO4)2(OH)4O3(一种氧基碱式复盐)。并设计对比实验证实该假设:向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_,再往试管中加入____________,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结论是该假设不成立。③乙同学继续查阅文献:Fe(OH)2沉淀具有较强的吸附性能,灰绿色可能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推测所用的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应越小越好;氢氧化钠溶液浓度应越大越好。设计了如下实验方案:试管中10mLNaOH溶液滴加FeSO4溶液实验现象实验26mol/LNaOH溶液0.2mol/L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实验36mol/LNaOH溶液0.1mol/LFeSO4溶液产生悬浮于液面的白色沉淀(带有极少量灰绿色),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能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证据是____________。丙同学认为该实验方案不足以证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还需补充的实验是________________,证明该假设成立。(3)丙同学探究温度对氢氧化亚铁制备实验的影响:取少量灰绿色沉淀,在水浴中加热,颜色由灰绿变白,且有絮状白色沉淀下沉,原因为_____________。(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____________。20、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实验装置研究气体X的性质。气体X的主要成分是氯气,其中还含有水蒸气。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实验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与实验目的直接相关的实验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图中所示的实验设计还存在不足。请根据相关物质的性质,在图中的D处画图补充有关实验装置和所用试剂。_______21、现有下列七种物质:①铝、②蔗糖、③CO2、④H2SO4、⑤Ba(OH)2、⑥红褐色的氢氧化铁胶体、⑦HCl、⑧冰水混合物、⑨碳酸钙、⑩CuSO4·5H2O。(1)上述物质中属于电解质的有__________(填序号)。(2)向⑥的溶液中逐渐滴加⑦的溶液,看到的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上述物质中有两种物质在水溶液中发生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H++OH-=H2O,则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书写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①将NH4Cl溶液和NaOH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②醋酸溶液和NaHCO3溶液混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D【解析】
A、Cu与浓硫酸反应需要加热,图中缺少酒精灯,故A错误;B、乙醇与水互溶,不能分液分离,故B错误;C、二氧化氮与水反应,不能排水法收集,故C错误;D、氨气极易溶于水,可形成喷泉实验,故D正确。2、B【解析】
A.胶体能够发生丁达尔效应,溶液不能发生丁达尔效应,因此可以利用丁达尔效应可区分胶体与溶液,A正确;B.某物质经科学测定只含有一种元素,该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如氧气和臭氧等,B错误;C.胶体粒子和溶液的微粒均可以通过滤纸缝隙,因此用过滤法无法除去Fe(OH)3胶体中的FeCl3,C正确;D.向豆浆中加入硫酸钙制豆腐,是利用了胶体的微粒遇电解质发生聚沉现象,D正确;故合理选项是B。3、C【解析】
A.物质的量、质量、长度等,都是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物理量,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故A正确;B.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表示的是一定数目的粒子的集体,故B正确;C.物质的量为基本物理量,不是单位,物质的量的单位为mol,故C错误;D.摩尔为物质的量的单位,故D正确。故选C。4、A【解析】
A、碳酸氢钠受热分解生成碳酸钠和水和二氧化碳,不引入新的杂质,碳酸钠的量增多,所以最好,选A;B、加入氢氧化钠与碳酸氢钠反应生成碳酸钠和水,可能会引入氢氧化钠杂质,不选B;C、加入盐酸,碳酸钠先和盐酸反应生成碳酸氢钠,不选C;D、加入氯化钙,与碳酸钠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和氯化钠,错误,不选D。答案选A。5、B【解析】
假设金属与氯气反应都为+2价,两种金属组成的合金65g,与氯气完全反应,消耗氯气71g,,则生成氯化物为1mol,金属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5,A.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Zn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5,二者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介于64∼65之间,小于65,A错误;B.若Na为+2价,则相对原子质量为23×2=46,Hg的相对原子质量为200.6,可满足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5,B正确;C.Fe与氯气反应生成,若化合价为+2价,则相对原子质量为56×=37.3,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均小于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5,C错误;D.Cu的相对原子质量为64,Ca的相对原子质量为40,均小于金属混合物的平均相对原子质量为65,D错误;故答案选B。6、D【解析】
A.3Fe+4H2O(g)Fe3O4+4H2反应中,水中H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作氧化剂,O的化合价不变,与题意不符,A错误;B.2H2O2H2↑+O2↑反应中,水中H的化合价由+1价变为0价,作氧化剂,O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作还原剂,与题意不符,B错误;C.2Na2O2+2H2O═4NaOH+O2↑反应中,水中H、O元素的化合价均为变化,既不是氧化剂,也不是还原剂,与题意不符,C错误;D.2F2+2H2O═4HF+O2反应中,水中H的化合价不变,O的化合价由-2价变为0价,作还原剂,符合题意,D正确;答案为D。【点睛】水只作为还原剂,则只能为水中氧元素的化合价升高为零价。7、C【解析】
A项、CaO+H2O=Ca(OH)2为化合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A错误;B项、2NaOH+MgCl2=Mg(OH)2↓+2NaCl为复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B错误;C项、SO2+H2O2=H2SO4为化合反应,SO2中的S元素化合价由+4价升到+6价,化合价升高作还原剂被氧化,故属于氧化还原反应,C正确;D项、Cu(OH)2CuO+H2O为分解反应,元素化合价没有发生变化,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D错误,故本题选C。8、A【解析】
A、因镁与冷水反应比较缓慢,现象不明显,故A正确;B、因Cl2与FeCl2溶液反应:Cl2+2FeCl2=2FeCl3,溶液由浅绿色变为棕黄色,现象明显,故B错误;C、因钾与水剧烈反应:2K+2H2O=2KOH+H2↑,钾迅速熔化成一小球,四处游动,发出嘶嘶的响声,有火焰产生,现象明显,故C错误;D、因单质溴与KI溶液反应:Br2+2KI=I2+2KBr,I2遇淀粉变蓝,现象明显,故D错误;故选A。9、A【解析】
A、四种离子之间不发生反应,也不与钠离子、碳酸根离子反应,离子在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选项A正确;B、钡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钡沉淀,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选项B错误;C、氢离子与碳酸根离子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水,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选项C错误;D、钙离子与碳酸根离子能够发生反应生成碳酸钙沉淀,所以在溶液中不能够大量共存,选项D错误;答案选A。【点睛】本题考查离子共存问题,熟悉习题中的信息及离子之间的反应即可解答,注意晶体中含有的离子是解答本题的关键,离子之间不能结合生成水、气体、沉淀、弱电解质等,不能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等,则离子能大量共存;Na2CO3中含有钠离子、碳酸根离子,据此分析。10、C【解析】
A.铁与盐酸反应,铁合金和盐酸也可以反应,Fe+2HCl=FeCl2+H2↑,故A正确;B.铁是纯净物,不锈钢是铁碳合金,是混合物,故B正确;C.不锈钢是铁碳合金,碳为非金属元素,故C错误;D.不锈钢是铁碳合金,其中含Cr、Ni等,其抗腐蚀能力比铁强,更耐腐蚀,故D正确;故答案为C。11、C【解析】
A.Na+和Mg2+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但化学性质不同,互为同位素的原子,化学性质几乎完全相同,故A错误;B.Pb2+、Pb4+核外电子排布不同,它们不可能都和一种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故B错误;C.两原子核外电子数相同,则质子数相同,两原子是同一元素,互为同位素,故C正确;D.原子获得电子形成阴离子,最外层呈稳定结构,电子层数目不变,阴离子的核外电子排布一定与本周期的稀有气体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相同,不是“上一周期”,故D错误;故答案为C。12、B【解析】
A.装置I可用于制备氢气,但不能立即点燃氢气,应先验纯再点燃,否则可能发生爆炸,A不正确;B.装置II中往饱和碳酸氢钠溶液中通入混合气体,HCl可被吸收并生成CO2,CO2不会被饱和碳酸氢钠吸收,能够达到实验目的,B正确;C.不能在容量瓶中溶解固体来配制溶液,而应在烧杯中溶解固体,C不正确;D.在硫酸亚铁溶液中直接滴加NaOH溶液,生成的氢氧化亚铁会被氧化,无法达到实验目的,D不正确;故选B。13、C【解析】
A.CaO+H2O=Ca(OH)2是非氧化还原反应,故A不符合;B.2Na+2H2O=2NaOH+H2↑,水中氢元素化合价降低,水作氧化剂,故B不符合;C.2F2
+2H2O=4HF+O2
,水中氧元素化合价升高,水作还原剂,故C正确;D.Na2O2+2H2O=2NaOH+O2↑,水的化合价不改变,故D不符合;故选C。14、D【解析】
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而Fe与烧碱不反应,据此解答。【详解】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二氧化硅与烧碱反应,方程式为:SiO2+2NaOHNa2SiO3+H2O,而Fe与烧碱不反应,所以应用铁坩埚熔融烧碱,故答案选D。【点睛】本题考查二氧化硅的性质,能与NaOH反应,注意普通玻璃坩埚、石英坩埚和瓷坩埚中都含有二氧化硅是解题关键。15、D【解析】
溶液中已经含有0.1mol/L的H+,所以与其不能大量共存的一定不存在;由于加入适量Cl2的四氯化碳溶液后下层出现了紫色,说明有碘单质生成,那么原溶液中一定含有I-;由于氧化性Fe3+>I2,所以I-会被Fe3+氧化,所以原溶液中一定不会存在Fe3+;根据I2的质量为2.54g可知,100mL的原溶液含有I-0.02mol,所以原溶液中;对分液后的水层加入足量的氢氧化钠会生成沉淀,所以原溶液中一定有Fe2+,那么1.60g固体即Fe2O3,所以100mL原溶液中,Fe2+的量为0.02mol,即原溶液中;由于第一步中加入的Cl2会转变为Cl-,所以不能通过生成AgCl白色沉淀证明原溶液中含有Cl-;通过上述分析,原溶液中,,,电荷并不守恒,所以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由于上述检验过程并未证明溶液中一定不含Na+,所以;当,溶液中不含Na+,当,溶液中一定有Na+。【详解】A.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不含Fe3+,A项错误;B.通过分析可知,原溶液中一定不含;原溶液中一定还含有Cl-,且当,溶液中不含Na+,当,溶液中一定有Na+,B项错误;C.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含Fe2+,不含Fe3+,C项错误;D.通过分析可知,溶液中一定含有Cl-,且,D项正确;答案选D。【点睛】离子推断的问题,可以通过四个原则进行分析:肯定原则,指的是,由题干中给出的检验现象等信息判定某离子一定存在;互斥原则,指的是,在某离子一定存在的前提下,与之不能大量共存的离子,一定不能存在于溶液中;进出原则,指的是,在设计实验检验溶液中存在的离子时,前面步骤加入的试剂是否会对后面的检验造成干扰;电中性原则,指的是,若题干中有给出沉淀质量,气体体积等信息,那么要对溶液中一定存在的离子是否符合电荷守恒进行验证。16、C【解析】
根据图象可知,加入NaOH溶液即产生沉淀,所以原溶液中没有H+;随着NaOH溶液的增加,沉淀量增多,到沉淀量最大时,再加NaOH溶液,沉淀减少,说明原溶液中有Al3+,它和加入的NaOH反应生成Al(OH)3沉淀,当Al3+完全沉淀后,再加NaOH溶液,Al(OH)3和NaOH反应生成溶于水的NaAlO2,沉淀溶解;但最后沉淀没有完全溶解,说明原溶液中有Mg2+,Mg(OH)2不溶于NaOH溶液。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NaOHNa2CO32Na2O2+2CO2=2Na2CO3+O2HCO3-+H+=H2O+CO2↑2Na+2H2O=2Na++2OH-+H2↑【解析】
A、B、C、D、E、F五种物质的焰色反应均为黄色,则A、B、C、D、E、F均含钠元素;A、B、C、D与盐酸反应均生成E,E是NaCl;B与盐酸反应生成一种可燃气体,则B是金属Na;C、D与盐酸生成一种无色无味气体H,该气体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H是CO2,则C、D是碳酸钠或碳酸氢钠,D和A可反应生成C,则D是碳酸氢钠,A是氢氧化钠,C是碳酸钠;F和CO2可反应生和另一种无色无味气体,则F是Na2O2。【详解】根据以上分析,(1)A是氢氧化钠、C是碳酸钠,化学式分别是:A、NaOHC、Na2CO3;(2)F是过氧化钠,过氧化钠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2Na2O2+2CO2=2Na2CO3+O2;(3)①D是碳酸氢钠,碳酸钠与盐酸反应生成氯化钠、水、二氧化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HCO3-+H+=H2O+CO2↑;②B是钠,钠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钠和氢气,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2Na+2H2O=2Na++2OH-+H2↑。【点睛】本题考查无机物的推断,侧重于考查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掌握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解题时需要认真分析题目给出的条件,根据现象推断物质。18、BBACDE【解析】
根据离子反应的实质与用量关系,结合图像进行分析。【详解】(1)向盐酸酸化的氯化铝溶液中逐滴滴入氨水至过量,先发生中和反应,NH3•H2O+HCl=NH4Cl+H2O,无沉淀,后生成Al(OH)3沉淀且最终沉淀不溶解,反应方程式为AlCl3+3NH3•H2O═Al(OH)3↓+3NH4Cl,与图像B吻合,故答案为B;(2)向NaOH与NaAlO2溶液中通入CO2气体:先发生2NaOH+CO2=2H2O+Na2CO3;后逐渐产生沉淀,NaAlO2+CO2+2H2O=Al(OH)3↓+NaHCO3,对照图象应为B;(3)氨水是弱碱,不能溶解氢氧化铝,向NH3•H2O中逐滴滴入AlCl3溶液至过量:AlCl3+3NH3•H2O═Al(OH)3↓+3NH4Cl,对照图象应为A;(4)向氯化铝溶液,加入氢氧化钠,先是氢氧化钠和氯化铝之间反应逐渐产生沉淀直到沉淀量最大,AlCl3+3NaOH═Al(OH)3↓+3NaCl,后是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对照图象应为C;(5)向偏铝酸钠溶液中加入稀盐酸:NaAlO2+HCl+H2O=Al(OH)3↓+NaCl,Al(OH)3+3HCl=AlCl3+3H2O,先产生沉淀,后沉淀溶解,所用稀盐酸溶液体积为1:3,对照图象应为D;(6)MgCl2、AlCl3的混合液,逐滴加入NaOH溶液至过量,先是生成氢氧化镁和氢氧化铝沉淀,MgCl2+2NaOH═Mg(OH)2↓+2NaCl;AlCl3+3NaOH═Al(OH)3↓+3NaCl,后是氢氧化铝溶解,Al(OH)3+NaOH═NaAlO2+2H2O,对照图象应为E。【点睛】解答本题时首先要认真理解图像表达的信息,搞清发生的反应原理。铝相关图象中的反应原理归纳如下:1.向AlCl3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①AlCl3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Al3++3OH-=Al(OH)3↓;②继续滴加NaOH溶液沉淀溶解,Al(OH)3+OH-=AlO2-+2H2O;2.向NaOH溶液中滴加AlCl3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①NaOH溶液中开始无沉淀(或出现白色沉淀后迅速溶解),Al3++4OH-=AlO2-+2H2O;②继续滴加AlCl3溶液中产生沉淀达到最大值后保持不变,Al3++3AlO2-+6H2O=4Al(OH)3↓;3.向AlO2-溶液中滴加HCl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①AlO2-溶液中先出现白色沉淀,AlO2-+H++H2O=Al(OH)3↓;②继续滴加HCl溶液沉淀溶解,Al(OH)3+3H+=Al3++3H2O;4.向HCl溶液中滴加AlO2-+溶液至过量。实验现象:①HCl溶液中开始无沉淀(或出现白色沉淀后迅速溶解),AlO2-+4H+=Al3++2H2O;②继续滴加AlO2-+溶液产生沉淀至不变,Al3++3AlO2-++6H2O=4Al(OH)3↓。19、Fe2++2OH—=Fe(OH)2↓取一定量的灰绿色沉淀,加入盐酸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2mL0.1mol/LFeCl2溶液3滴0.1mol/LNaOH溶液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越小,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实验2中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或实验3中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向实验2(或实验3)的白色沉淀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Fe2+在加热时易发生水解,生成Fe(OH)2,因此颜色变白,同时沉淀的量增加,导致出现片状白色沉淀。隔绝氧气、硫酸亚铁少量(或氢氧化钠过量)、硫酸亚铁浓度小(或氢氧化钠浓度大)、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微热等。【解析】(1)实验1中产生的白色沉淀是氢氧化亚铁,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Fe2++2OH—=Fe(OH)2↓。(2)①要验证不存在氢氧化铁,只需要转化为铁盐,利用KSCN溶液检验即可,因此实验方案是:取一定量的灰绿色沉淀,加入盐酸溶解,再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不变红色,则证明灰绿色物质中不含有Fe(OH)3。②要验证该假设不成立,只需要向亚铁盐中加入少量的氢氧化钠溶液观察沉淀颜色即可,因此向试管中加入2mL0.1mol/LFeCl2溶液,再往试管中加入3滴0.1mol/LNaOH溶液,振荡,现象与实验1相同,证明该假设不成立。③根据实验现象可知在氢氧化钠溶液浓度一定的条件下,硫酸亚铁溶液的浓度越小,产生白色沉淀的现象越明显。实验2中沉淀下沉后,大部分灰绿色变为白色沉淀(或实验3中沉淀下沉后,底部都为白色沉淀),这说明灰绿色是由Fe(OH)2表面吸附Fe2+引起的;要证明假设正确,应该向沉淀中继续加入亚铁盐,即需要补充的实验是向实验2(或实验3)的白色沉淀中继续加入过量的硫酸亚铁溶液,白色沉淀变成灰绿色,这说明假设完全正确。(3)由于Fe2+在加热时易发生水解,生成Fe(OH)2,因此颜色变白,同时沉淀的量增加,导致出现片状白色沉淀。(4)根据以上实验探究,若尽可能制得白色Fe(OH)2沉淀,需要控制的实验条件是:隔绝氧气、硫酸亚铁少量(或氢氧化钠过量)、硫酸亚铁浓度小(或氢氧化钠浓度大)、将氢氧化钠溶液逐滴加入到硫酸亚铁溶液中、微热等。点睛:本题主要是考查化学实验设计与探究,综合性强,难度较大。明确相关物质的性质和实验原理是解答的关键。注意挖掘实验现象中隐含的信息,注意实验方案设计的合理性、可行性以及对照实验等。20、探究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的漂白性(或探究C12能与水反应)B中干燥的有色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有色布条褪色【解析】
根据实验装置,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氯气有毒,应进行尾气处理,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一般用NaOH溶液吸收尾气中氯气,据此分析解答。【详解】(1)本实验为对比实验,将氯气分别与干燥布条和湿润布条进行比较,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有色布条不褪色,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因此实验的目的是探究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的漂白性或探究C12能与水反应,故答案为探究干燥的氯气和湿润的氯气的漂白性(或探究C12能与水反应);(2)浓硫酸具有吸水性,常用作干燥剂,本试验中浓硫酸起到吸收气体X中的水的作用,干燥氯气不具有漂白性,氯气和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具有漂白性,B中干燥的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布条褪色,说明C12能与水反应或者湿润的氯气具有漂白性,故答案为B中干燥的布条不褪色,C中湿润的布条褪色;(3)氯气有毒,不能随意排放到空气中,应进行尾气处理,可用碱溶液来吸收,方程式为:Cl2+2NaOH=NaCl+NaClO+H2O,装置图为:,故答案为。【点睛】理解次氯酸具有漂白性是解题的关键。本题的易错点为(2),要注意要同时描述到BC中的现象,缺一不可。21、④⑤⑦⑧⑨⑩开始产生红褐色沉淀,后来沉淀溶解消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安装合同汇编3篇
- 摆脱缺陷责任书3篇
- 教育培训课程委托3篇
- 文明进步承诺3篇
- 工程小修施工协议3篇
- 教育机构培训师雇佣合同范本3篇
- 工伤保险授权委托书范本3篇
- 商业综合体幕墙改造合同
- 西安市精装房买卖合同样本
- 猎头合作协议书范例
-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叙述特色专题复习 课件
- 流行性感冒健康宣教
- 四川省普通高中2024届高三上学期学业水平考试数学试题(解析版)
- 超市外卖运营技巧培训方案
- 埋件检查及后补埋件方案
- 公司股权交接协议书样本
- 北京市石景山区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历史试题
- (人教版新目标)八年级英语上册全册各单元知识点期末总复习讲解教学课件
- 第12课 第二框 健全社会保障
- 常见症状的规范诊疗之一:胸痛课件
- 工程地质调查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