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网络公众话语权滥用的危害及完善措施摘要:自媒体时代的到来,为公众话语权的回归提供了渠道支持,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信息源和信息发布途径垄断的局面,公众表达的愿望得以充分实现,但活跃的公众话语权的行使,暴露了公众话语权存在的问题。本文从公众话语权出发,分析网络公众话语权的特点,阐释滥用公众话语权的危害,探究进一步规范网络公众话语权的对策。关键词:网络公众话语权;言论自由;规制;新形势下,传统的话语权体系被打破,传统媒体垄断媒介和信息资源地位丧失,网络工具的出现与普及使话语权的主体转向公众,我国《宪法》赋予公民的言论自由权有了实现的有效途径。“话语”作为一种符号化媒介,在人际交往和互动中起到重要作用。“权”则具有“权力”和“权利”的意思。作为权力的话语权,它是信息、舆论和支配力量统一的集中表现;作为权利的话语权,是人们为了维护或是获得自身利益而具有的天然的说话表达的权利,即发言权或表达权[1]。话语权是民主政治的组成部分,是言论自由的内在要求。在新闻传播学中,公众话语权是指公民运用媒体对其关心的国家事务、社会事务及各种社会现象提出建议和表达意见的权利[2]。网络时代,人们发表言论的主要阵地是虚拟网络空间。一、网络公众话语权的特点网络打破了传统传播生态,网络具有及时性与速度快、平等性、互动性、隐蔽性等特点,无疑给网络公众话语权赋予了同样的特点,但事物是有双面性的,网络话语权还具有以下特点:(一)信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但质量不齐公众对社会事务的各个方面都可以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内容包罗万象,表现的形式可以是文字的、图像的、视频的等,网络的互动性使得信息获取、分享、转载等更便捷,“一键生成用户内容”使信息出现倍增现象。由于社会公众缺乏专业知识和受教育水平各不同等因素,导致信息的质量参差不齐,真假难辨,谣言滋生等问题。(二)信息数量巨大,选择范围增加,但造成信息过载出现大量垃圾信息自媒体时代,“人人都是公民记者”,每个公民都可以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目前,我国网民基数巨大,并且出现逐年上升的趋势,庞大的网民基数,必然造成巨大的信息量,受众在享有更加广泛的选择权时,信息过载,碎片化的传播方式与阅读方式,使得公众在有限的阅读时间里很难筛选出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大家只能通过关注、订阅等方式简化信息甄别过程。(三)情感体验多情绪化,审美泛娱乐化网络匿名的特点使公众不必忌讳现实的“关系网”等牵绊,并且提供了一个平等交流平台,每一个人都可以充分行使自己的话语权。然则在后真相时代,情感先于事实,感性先于理性。加之我国处于社会转型期,诸多社会矛盾导致的负面社会心理折射到网络,使非理性的负面情绪大量充斥着互联网空间,情绪化传播或情感发泄成为话语权的色彩之一,很多议程设置涉及的内容也过于偏激。使用媒体的目的之一是舒缓压力,因此,公众自己生产娱乐化的内容,面对所谓的公众审美疲劳,出现网络“审丑”狂欢者,媒体等为了吸引公众的眼球另辟蹊径炒作、打造如“凤姐”和“芙蓉姐姐”掀起这一狂潮。这些“丑角”采用通过奇葩造型或滑稽可笑的语言等方式迎合公众的猎奇心,同时成为公众娱乐、宣泄的对象。(四)语言表达轻松诙谐,符合大众心理,同时草根话语解构主流话语近几年,每年都会产生网络流行语,语言朗朗上口,“选材”且具有“贴近性”,如“蓝瘦,香菇”等是情感表达,“一切都是浮云”是释放压力的调侃。公众是普通的社会群众,反映的问题接地气,情感上更容易与人民群众连接在一起,语言的使用符合大众心理,容易被接受,并广为流传。但草根话语试图对主流舆论移植、套用、修改或是歪曲,或带有明显主观色彩地对史实和历史观点进行重新发现和修正,这种解构和重读消解了主流话语的公信力[3]。二、滥用网络公众话语权的危害从表哥、房姐的出现,自媒体在国家反腐败斗争、打击拐卖儿童犯罪中曾经发挥了重大作用,是舆论监督和打击犯罪的有效渠道、有力保障。但同时我们也要看到滥用话语权,发表不当言论的社会危害。(一)人肉搜索等网络软暴力,侵害公民隐私权言论自由具有双面性,不当限制会危及网络公众话语权,反之则危害公民私权利。个人数据不当使用,直接侵犯公民隐私权。有的网民使用人肉搜索等手段,对当事人造成生活困扰,乃至身心伤害。任何权利的行使都是有限制的,没有不受限制的权利,公众行使话语权时注意“度”的把握,而互联网上出现公民私人领域与公共领域界限模糊现象,这使寻找两者之间的平衡点更为困难[4]。另外,网络水军受雇于他人,为了金钱而出卖自己的公众话语权。这些网络水军被郭芙蓉副教授称为“职业哄客”,在娱乐圈里,这种商业炒作的网络民意伪装者大量存在。(二)网络审判等网络群体事件,破坏社会秩序网络群体事件是网民群体围绕某一主题,基于不同目的,以网络聚集的方式制造社会舆论、促发社会行动的传播过程[5]。公民以自认“公平正义”的标准衡量现实案件的司法审判结果,当结果不一致时,便在网络空间聚集,用暴力语言对行为人实施惩罚,出现网络审判现象。网络审判的实质是公众追求的一种道德审判,但从结果来看,网络审判不过是公众用“网络语言暴力”惩罚现实暴力,即以暴易暴,其行为本身又是不道德的,参与网络审判的公众恰恰使自身沦为现实“审判”的对象,进一步破坏社会秩序。另外,司法独立原则一般被网民所左右,我国法治社会的进程将出现倒退,法律的威胁或保障作用形同虚设,社会秩序和国家安全都将受到威胁。(三)群体极化污染网络舆论环境群体极化现象更容易在网络空间发生。群体极化导致群体讨论后的个人决定更偏激,群体立场更极端。在网络社会,偏激性的表达和言论不断强化的后果是点燃群体参与者的情绪,使网络空间生态恶化,污染网络舆论环境[6]。(四)历史虚无主义消解主流价值观,危及主流意识形态近年来,我国出现一些消费英雄、娱乐乃至歪曲历史的历史虚无主义政治思潮,误导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历史认知。西方势力通过优势的信息传播技术也将其意识形态强加给我国,使我国群众陷入西方的意识形态“趋同论”等陷阱。多元化的价值取向也冲击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威胁着我国主流意识形态。三、对网络公众话语权的规制问题(一)培养理性公民网络媒介传播使公众表达言论缺失把关人,对言论内容的管控只能落实在公众个人,因此,也只能从加强公民的素质入手。对公民进行道德素质和法律素质的教育宣传,我们一直提倡终身学习,这种教育学习也应该是终身的,知识更新加快使知识半衰期变短,公众必须紧跟时代步伐,成立理性公民,加强自律,更好地行使自己的权利。(二)加强舆论引导政府针对社会热点问题开展议程设置,巩固自己的话语权,宣传社会正能量;政府转变对舆论的管理理念,从传统的控制转为引导,利用技术手段完善舆情预警机制,落实预警责任人制度。重视意见领袖的作用,做好与现有网络意见领袖的沟通,并培养自己的意见领袖。(三)完善法律法规针对自媒体立法滞后的问题,一方面国家加快其立法,约束公众在自媒体上的话语权,明确各方主体的权责利等关系,制定可行的追责机制;另一方面,国家还有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3年-2024年公司项目部负责人安全教育培训试题附答案【黄金题型】
- 立秋文化在新媒体的传播
- 《材料工程原理绪论》课件
- 《监督培训材料》课件
- 激光打标机打标软件与PLC通信稳定性的研究
-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复习专题课件2024版
- 云安全隐私保护机制-洞察分析
- 营养产业可持续发展-洞察分析
- 外观模式可维护性-洞察分析
- 稀有金属国际市场动态-洞察分析
- 2024-2029年中国IP授权行业市场现状分析及竞争格局与投资发展研究报告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期末英语试题
- 2024年湖北省汉江国有资本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广州市九区联考2023-202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数学试卷(原卷版)
- 西方国家的量刑建议制度及其比较
- 游戏方案模板
- 幼儿园大班数学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测试
- 地震预警安装方案
- 汽车产品定义 培训课件
- NICU患儿常规监测和护理要点
- 数字工程勘察信息平台构建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