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1页
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2页
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3页
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4页
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京十一学校2023年化学高一上期末质量跟踪监视试题考生请注意:1.答题前请将考场、试室号、座位号、考生号、姓名写在试卷密封线内,不得在试卷上作任何标记。2.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需将答案写在试卷指定的括号内,第二部分非选择题答案写在试卷题目指定的位置上。3.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符合下图中阴影部分的物质是A.NaOH B.Na2CO3C.NaHCO3 D.Na2SO42、某溶液中,只含有下表中所示的四种离子,则X离子及其个数b可能为()离子Na+Al3+Cl-X个数3a3a2abA.NO3-、4a B.SO42-、4a C.OH-、8a D.SO42-、5a3、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各项说法正确的是()A.1mol·L-1NaCl溶液含有NA个Na+B.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2、N2的混合气体体积约为22.4L,质量为28gC.2.4gMg与盐酸完全反应,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D.22.4LN2所含的原子数为2NA4、据报道,科学家通过对稻壳进行控制性焚烧热解,从中提取一种叫做生物质纳米结构二氧化硅的超高活性材料,将少量这种材料掺入混凝土中,即可轻易制备出超高强度和超高耐久性能的高性能混凝土。关于二氧化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二氧化硅溶于水显酸性,所以它是酸性氧化物B.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它不溶于任何酸C.二氧化硅是一种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D.二氧化硅能与烧碱和氢氟酸反应,它是两性氧化物5、下列实验装置图所示的实验操作,不能达到相应的实验目的的是A.除去CO气体中的CO2 B.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 C.容量瓶中转移液体 D.分离互不相容的两种液体6、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鉴别氢氧化铝胶体(无色)和食盐水,可以不用任何试剂B.鉴别白糖水和食盐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C.鉴别粉笔末与水、豆油与水组成的浊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D.鉴别氯化钠溶液与硫酸铜两种溶液,可以不用任何试剂7、下列实验操作正确或能达到目的的是()A.左右托盘各放一张滤纸,然后在右盘上添加2g砝码,称取2.0gNaOH固体B.将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C.向沸水中边滴加几滴FeCl3溶液边用玻璃棒搅拌,可制得Fe(OH)3胶体D.检验红砖中的红色物质是否是Fe2O3的操作步骤为:样品→粉碎→加水溶解→过滤→向滤液中滴加KSCN溶液8、向含有NaOH的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图中能正确表示反应产生沉淀的物质的量与加入硫酸体积的正确关系是A. B.C. D.9、小明在实验室中配制稀NaOH溶液,将浓NaOH溶液倒入盛自来水的烧杯中时,发现溶液变浑浊,由此推测自来水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Na+ B.Ba2+ C.Mg2+ D.Cl-10、在给定条件下,下列选项所示的物质间转化均能实现的是A.FeFe2O3FeCl3B.AlAl(OH)3Al2O3C.SiO2Na2SiO3H2SiO3D.HClOCl2NaClO11、先用特殊方法把固体物质加工成纳米级(1nm~100nm,1nm=10-9m)的超细粉末粒子,然后再制成纳米材料是制造纳米材料的一种工艺。下列分散系中的分散质的微粒直径比纳米材料中超细粉末粒子还要小的是A.悬浊液 B.乳浊液 C.溶液 D.胶体12、常温下,下列金属难与氧气反应的是()A.Na B.Mg C.Al D.Au13、在硫酸铝、硫酸钾和明矾的混合溶液中,硫酸根离子的浓度为0.4mol·L-1,当加入等体积0.4mol·L-1氢氧化钾溶液时,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则反应后溶液中钾离子的浓度约为()A.0.225mol·L-1 B.0.25mol·L-1 C.0.45mol·L-1 D.0.9mol·L-114、下列化学用语正确的是()A.次氯酸钠中氯元素的化合价:+1B.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C.明矾的化学式:KAlSO4•12H2OD.硫酸的电离方程式:H2SO4=H2++SO42﹣15、下列条件下,两种气体所含原子数一定相等的是()A.同质量、不同密度的N2和CO B.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C.同体积、同密度的C2H4和C2H6 D.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16、下列除去杂质(括号中的物质为杂质)的方法中,不正确的是A.FeCl3溶液(FeCl2):通入适量Cl2B.Fe2O3固体(Al2O3):加入足量的盐酸,过滤C.CO气体(CO2):通过NaOH溶液洗气后干燥D.Cl2气体(HCl):通过饱和NaCl溶液洗气后干燥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根据①~⑨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按题目要求回答:族周期IA01ⅡAⅢAⅣAⅤAⅥAⅦA2①②3③④⑤⑥⑦4⑧⑨(1)在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______(填元素符号)。(2)画出元素④的原子结构示意图______。(3)①与②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甲在大气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写出甲物质的电子式_____。(4)元素③④⑤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写出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5)元素⑦和⑨形成的化合物乙,请用电子式表示物质乙的形成过程_______。(6)②与⑥形成两种氢化物中,稳定性较高的是______(填化学式),请从原子结构的角度解释其原因:__________。18、A~G各物质间的关系如图,其中B为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态单质、D为黄绿色气态单质。请回答下列问题:(1)物质B和D分别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MnO2在反应①和②中的作用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新配制的F溶液应加入_____以防止其转化为G.检验G溶液中阳离子的常用试剂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9、甲、乙、丙三位同学分别用下图所示的三套实验装置及化学药品(其中碱石灰为固体氢氧化钠和生石灰的混合物)制取氨气。请你参与探究,并回答下列问题:(1)三位同学制取氨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2)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而不用排水法,其原因是__________(填序号)。A.氨气难溶于水

B.氨气极易溶于水C.氨气密度比空气大

D.氨气密度比空气小(3)三位同学用上述装置制取氨气时,其中有一位同学没有收集到氨气(他们的实验操作都正确),你认为没有收集到氨气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收集不到氨气的主要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__________(填序号)。A.闻到有氨气逸出B.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蓝C.棉花被气体冲出D.用湿润的蓝色石蕊试纸在试管口检验,发现试纸变红(5)三位同学都认为他们的实验装置也可用于加热碳酸氢铵固体制取纯净的氨气,你判断能够达到实验目的的同学是__________(填“甲”、“乙”或“丙”)。20、用18.4mol/L的浓H2SO4配制100mL浓度为1.0mol/L的稀H2SO4,其操作可分为以下各步:(1)A.用量简量取_____浓H2SO4缓缓注入装有约50mL

蒸馏水的烧杯中,并用玻璃棒搅拌;B.用约30mL蒸馏水,分成3次洗涤烧杯和玻棒,将每次洗涤液都注人容量瓶中;C.将稀释后的H2SO4小心转移到100mL

容量瓶里;D.检查100mL容量瓶口部是否会发生滴漏;E.加蒸馏水至容量瓶中液面接近刻度2cm

处;F.盖紧瓶塞,反复颠倒振荡,摇匀溶液;G.用胶头滴管向容量瓶里逐滴滴加蒸馏水至液面最低点和刻度线相平。(2)上述操作正确的顺序为(用字母填写)__________。(3)进行A步操作时,应选择下列量器_______(填序号)。a.10mL量筒b.50mL量筒c.100mL量筒(4)如果对装有浓H2SO4的量筒读数如右图所示,配制的稀H2SO4的浓度将_______(偏高、偏低、无影响)。(5)进入A步操作后,必须________后才能进行C操作。21、铁是人类较早使用的金属之一,铁及其化合物之间的相互转化作用可用下式表示:I.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向沸水中逐滴滴加1mol/LFeCl3溶液,至液体呈透明的红褐色,形成该分散系的微粒大小范围是______nm。(2)电子工业需用30%的FeCl3溶液腐蚀敷在绝缘板上的铜,生成FeCl2和CuCl2,制造印刷电路板。写出FeCl3溶液腐蚀铜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检验反应后溶液中还存在Fe3+的试剂是__________。(3)在下列化学方程式中:2Fe(OH)3+3NaClO+4NaOH=2Na2FeO4+3NaCl+5H2O还原剂是______.II.现有五种溶液,分别含下列离子:①Ag+,②Mg2+,③Fe2+,④Al3+,⑤Fe3+。(1)写出符合下列条件的离子符号:既能被氧化又能被还原的离子是______,加铁粉后溶液增重的是

_____________(填写离子符号)(2)向Fe2+的溶液中滴加NaOH溶液,现象是___________________

。(3)欲除去FeCl2中FeCl3选用的试剂是________,并写出相应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

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B【解析】

阴影部分物质属于正盐、碳酸盐、钠盐,A属于碱;B为正盐、碳酸盐、钠盐;C为酸式盐;D为硫酸盐,故答案选B。2、D【解析】

溶液呈电中性,则溶液中存在3a×N(Na+)+3a×3N(Al3+)=2a×N(Cl-)+nb×N(X),设X的电荷数为n,则A.3a×N(Na+)+3a×3N(Al3+)≠2a×N(Cl-)+4a×N(NO3-),电荷不守恒,故A错误;B.3a×N(Na+)+3a×3N(Al3+)≠2a×N(Cl-)+4a×2×N(SO42-),电荷不守恒,故B错误;C.3a×N(Na+)+3a×3N(Al3+)≠2a×N(Cl-)+8a×N(OH-),电荷不守恒,故C错误;D.3a×N(Na+)+3a×3N(Al3+)=2a×N(Cl-)+5a×2×N(SO42-),电荷守恒,故D正确;故选:D。3、C【解析】

A.1mol·L-1NaCl溶液的体积不确定,不一定含有NA个Na+,A错误;B.标准状况下,分子数为NA的CO2、N2的混合气体的物质的量是1mol,体积约为22.4L,由于CO2、N2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别是44和28,所以混合气体的质量大于28g,B错误;C.2.4gMg(0.1mol)与盐酸完全反应生成氯化镁,镁失去2个电子,转移的电子数为0.2NA,C正确;D.22.4LN2的物质的量不一定是1mol,所含的原子数不一定为2NA,D错误;答案选C。4、C【解析】

A.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但是二氧化硅不溶于水,故A错误;B.二氧化硅与氢氟酸反应生成四氟化硅和水,能够被氢氟酸腐蚀,故B错误;C.二氧化硅是原子晶体,原子晶体的熔点很高、硬度很大,则二氧化硅是一种熔点高、硬度大的固体,故C正确;D.二氧化硅是酸性氧化物,能与碱反应,只与氢氟酸反应,属于特性反应,与其它的酸不反应,故D错误;答案选C。5、B【解析】

A项,NaOH溶液能吸收CO2,不吸收CO,长管进气、短管出气可确保CO2被充分吸收,A项能达到目的;B项,分离沸点相差较大的互溶液体混合物用蒸馏法,蒸馏装置中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B项不能达到目的;C项,向容量瓶中转移液体时用玻璃棒引流,C项能达到目的;D项,分离互不相溶的两种液体用分液法,D项能达到目的;答案选B。【点睛】实验装置图是否能达到实验目的通常从两个角度分析:(1)实验原理是否正确;(2)装置图中的细节是否准确,如洗气时导气管应“长进短出”,蒸馏时温度计的水银球应在蒸馏烧瓶支管口附近,冷凝管中的冷却水应从下口进上口出等。6、B【解析】

A.氢氧化铝胶体和食盐水,分别为胶体和溶液,可利用丁达尔效应鉴别,A正确;B.白糖水和食盐溶液,虽然一甜一咸,但化学药品不能品尝,所以不用化学试剂无法鉴别,B不正确;C.粉笔末与水的悬浊液静置后可产生沉淀,豆油与水的乳浊液静置后可分为两层,C正确;D.氯化钠溶液没有颜色,硫酸铜溶液显蓝色,通过观察溶液的颜色便可区分,D正确。故选B。7、B【解析】

A.称量药品时遵循“左物右砝”原则,且称量强腐蚀性固体药品应该放置在烧杯中,NaOH具有强腐蚀性,所以应该放置在烧杯中称量,A错误;B.无水CuSO4遇水变蓝,则气体通过无水CuSO4,粉末变蓝,证明原气体中含有水蒸气,故B正确;C.制取氢氧化铁胶体时不能搅拌,否则易产生氢氧化铁沉淀,C错误;D.氧化铁不溶于水,应该将氧化铁溶于稀盐酸中过滤后再加KSCN溶液检验,否则不能检验红色物质中是否含有氧化铁,D错误。故答案选B。【点睛】本题考查化学实验基本操作,注意进行物质的检验时,要依据物质的特殊性质和特征反应,选择适当的试剂和方法,准确观察反应中的明显现象,如颜色的变化、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气体的产生和气味、火焰的颜色等。8、D【解析】

向含有NaOH的NaAlO2溶液中逐滴滴入稀H2SO4,依次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OH-+H+=H2O、AlO2+H++H2O=Al(OH)3↓、Al(OH)3+3H+=Al3++3H2O,根据各步反应消耗氢氧化钠的量与沉淀量的对应关系,D选项符合,故选D。9、C【解析】

镁离子能和氢氧化钠反应生成氢氧化镁白色沉淀,答案选C。10、C【解析】

A项、高温条件下,铁与水蒸气反应生成四氧化三铁和氢气,不能生成氧化铁,故A错误;B项、铝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偏铝酸钠和氢气,不能生成氢氧化铝,故B错误;C项、二氧化硅与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硅酸钠和水,硅酸的酸性比碳酸弱,硅酸钠溶液与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硅酸沉淀和氯化钠,故C正确;D项、次氯酸遇光发生分解反应生成盐酸和氧气,故D错误;故选C。11、C【解析】

由于纳米材料的微粒直径恰好介于1nm和100nm之间,所以纳米材料形成的分散系是胶体,由于溶液中分散质微粒小于胶体的,所以选项C正确。答案选C。12、D【解析】

A.Na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Na2O,A不合题意;B.Mg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MgO,B不合题意;C.Al与O2在常温下反应,生成Al2O3,C不合题意;D.Au与O2在常温下不反应,D符合题意。故选D。13、C【解析】

设溶液的体积都为为1L,则n(SO42-)=n(KOH)=0.4mol·L-1×1L=0.4mol,由于加入KOH溶液后,生成的沉淀恰好完全溶解,故根据反应Al3++4OH-=AlO2-+2H2O可以算出,n(Al3+)=0.1mol,则硫酸盐溶液中n(K+)=0.5mol,故混合后溶液中K+的浓度为=0.45mol·L-1,故选C。14、A【解析】

A.NaClO中Na的化合价为+1价,O元素的化合价为﹣2价,根据化合物中各元素的正负化合价的代数和为零计算得出Cl元素的化合价为+1价,故A正确;B.氟原子的核内有7个质子,核外有7个电子,故氟原子的结构示意图:,故B错误;C.明矾为十二水硫酸铝钾,化学式为KAl(SO4)2•12H2O,故C错误;D.硫酸是二元强酸,完全电离为2个氢离子和1个硫酸根离子,故其电离方程式为H2SO4=2H++SO42﹣,故D错误。故选:A。15、A【解析】

A.因N2和CO的摩尔质量均为28g/mol,则等质量时二者的物质的量相等,又都为双原子分子,则原子数相同,故A正确;B.由pV=nRT可知,同温度、同体积的H2和N2,压强与物质的量成正比,压强不确定,则物质的量不一定相等,二者都是双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B错误;C.同体积、同密度,则质量相同,若质量均为mg,C2H4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6,C2H6中原子的物质的量为×8,二者不相等,故C错误;D.由pV=nRT可知,同压强、同体积的N2O和CO2,温度与物质的量成反比,温度不确定,则物质的量不确定,二者都是三原子分子,含有的原子数目不一定相等,故D错误;故答案为A。16、B【解析】

A、2FeCl2+Cl2=2FeCl3,没有引入新杂质,故说法正确;B、Al2O3+6H+=2Al3++3H2O,Fe2O3+6H+=2Fe3++3H2O,把Fe2O3消耗了,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故错误;C、CO2是酸性氧化物,CO不属于酸性氧化物,通过NaOH溶液吸收CO2,然后干燥,得到纯净的CO,故说法正确;D、HCl溶于饱和NaCl溶液被吸收,Cl2在饱和食盐水中的溶解度很小,然后干燥,得到纯净的Cl2,故说法正确。答案选B。二、非选择题(本题包括5小题)17、KNaOH+Al(OH)3=NaAlO2+2H2OH2O氧原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元素的非金属性S<O,因此,H2S的稳定性弱于H2O【解析】

根据元素周期表得出①为C、②为O、③为Na、④为Mg、⑤为Al、⑥为S、⑦为Cl、⑧为K、⑨为Ca。【详解】(1)周期表中金属性强的是左下方的金属,因此在元素①~⑨中,金属性最强的元素是K;故答案为:K。(2)元素④为Mg,其原子结构示意图;故答案为:。(3)①与②形成的一种化合物甲,甲在大气含量过高会产生温室效应,甲物质为二氧化碳,碳与每个氧共用两对电子,其电子式为;故答案为:。(4)元素③④⑤对应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分别为NaOH、Mg(OH)2、Al(OH)3,NaOH与Al(OH)3反应生成NaAlO2,它们相互之间能发生反应化学方程式NaOH+Al(OH)3=NaAlO2+2H2O;故答案为:NaOH+Al(OH)3=NaAlO2+2H2O。(5)元素⑦和⑨形成的化合物乙为CaCl2,电子式表示物质乙的形成过程是两个氯原子和一个钙原子反应生成CaCl2,电子式表示物质乙的形成过程;故答案为:。(6)根据氧原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O>S,元素的非金属性O>S,因此,H2O的稳定性强于H2S;故答案为:H2O;氧原子与硫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电子层数S>O,原子半径S>O,得电子能力S<O,元素的非金属性S<O,因此,H2S的稳定性弱于H2O。18、O2Cl2催化剂氧化剂铁粉KSCN溶液【解析】(1)B为可使带火星木条复燃的气态单质,则B为氧气;D为黄绿色气态单质,则D为氯气,故答案为O2、Cl2(或氧气、氯气);(2)反应①为双氧水在二氧化锰作催化剂的条件下产生氧气,反应②为实验室用浓盐酸与二氧化锰加热制备氯气的常用方法,反应中二氧化锰做氧化剂,故答案为催化剂;氧化剂;(3)根据框图,G为氯化铁,则F为氯化亚铁,Fe2+具有还原性,易被空气中的氧气所氧化,因此新配制的氯化亚铁溶液需要加入铁粉防止被氧化;检验铁离子常用KSCN溶液,加入KSCN溶液,若溶液变成血红色,证明含有铁离子,故答案为铁粉;KSCN溶液。点睛:本题主要考查常见物质的性质、制备和检验。本题的突破口是氧气和氯气的描述,另一个突破口是MnO2,在中学化学中MnO2参与的反应主要是氧气和氯气的制备。本题的难点是A的判断,根据反应条件A应该是双氧水,不能判断为高锰酸钾,因为没有加热的反应条件。19、2NH4Cl+Ca(OH)2CaCl2+2NH3↑+2H2OBD乙氨气被浓硫酸吸收B丙【解析】

(1)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2)氨气极易溶于水,氨气密度比空气小;(3)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4)实验室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观察试纸颜色变化;(5)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浓硫酸吸收氨气,碱石灰吸收二氧化碳和水。【详解】(1)三位同学都是利用氯化铵与氢氧化钙共热反应生成氯化钙氨气和水制备氨气,其化学方程式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故答案为:2NH4Cl+Ca(OH)2CaCl2+2NH3↑+2H2O;(2)氨气极易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氨气密度比空气小,应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则三位同学都用向下排空气法收集氨气,故选BD;(3)氨气与硫酸反应生成硫酸铵,则乙没有收集到氨气,因为氨气通过浓硫酸会被吸收,故答案为:乙;氨气被浓硫酸吸收;(4)实验室检验氨气是否收集满的方法是将湿的红色石蕊试纸放在管口,若变蓝则已满,B正确,故答案为:B;(5)碳酸氢铵固体受热分解生成氨气、二氧化碳和水,甲装置分解得到的是混合气体,得不到纯净氨气;乙装置分解得到混合气体通过浓硫酸后,氨气被吸收得不到氨气;丙装置分解得到混合气体通过碱石灰,二氧化碳和水蒸气被吸收,得到干燥气体氨气,故答案为:丙。【点睛】氨气是碱性气体,密度比空气小,极易溶于水,能与浓硫酸反应是解答关键。20、5.4mLDACBEGFa偏高冷却至室温【解析】(1).设需要量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