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1页
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2页
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3页
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4页
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详勘)工号:目录1 勘察工作概况 21.1 任务由来 21.2 工程概况 21.3 勘察目的与任务 21.3.1 目的 21.3.2 任务 21.4 勘察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31.4.1 勘察工作依据 31.4.2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 31.4.3 前期工作资料 31.5 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及范围的确定 31.6 勘察工作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 41.6.1 勘察工作布置 41.6.2 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 51.6.3 勘察工作质量评述 52 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 62.1 自然地理 62.1.1 地理位置 62.1.2 气象与水文 62.2 工程地质条件 62.2.1 地形地貌 62.2.2 地质构造 72.2.3 地层岩性 72.2.4 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 72.2.5 水文地质条件 82.2.6 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 92.2.7 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 92.2.8 人类工程活动 93 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 93.1 岩土试验 93.1.1 重型动力触探试验 93.1.2 室内试验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 103.1.3 声波测试 113.2 岩体基本质量等级 123.3 土、石工程分级及土石比 124 工程地质评价 124.1 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 124.2 A线工程地质评价 124.3 B线工程地质评价 134.4 C线工程地质评价 144.5 拟建工程对环境的影响 155 结论与建议 155.1 结论 155.2 建议 16附图附图0工程地质图例附图1工程地质平面图附图2工程地质剖面图附图4钻孔柱状图附表附表1勘探点一览表附表2岩土物理力学试验成果统计表附件附件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附件2勘察任务委托书附件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附件4岩土试验成果报告附件5测量说明华南城巴南华府B10-1-01地块、B10-1-02地块三条市政道路及相关配套设施工程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勘察工作概况任务由来重庆华南城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南彭的重庆公路物流基地,东邻渝湘高速,西接渝黔高速,南至外环高速,北到内环快速路。重庆华南城规划建筑面积约1350万平方米,计划总投资超过200亿元,首期规划建筑面积超过400万平方米,首期计划投资超过100亿元人民币。重庆华南城建成后,将大大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和交易成本,将增加约5-10万个创业机会,20-30万个就业机会,形成一座商贸物流新城,助推重庆作为国家中心城市的竞争力和辐射力。图1.1.1项目区位图本项目为华南城巴南华府地块道路主要服务于小区,同时为公路物流基地路网结构中的一部分。目前基地正开发建设,道路周边配套居住用地(巴南华府)也已进入并准备施工,本项目作为配套工程,项目的实施迫在眉睫。受重庆鼎华隆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委托,我院(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承担该段路基病害治理工程的勘察设计工作。工程概况本项目包含三条道路,分别为A线、B线、C线。其中A线起点与观音山西路平面相交,终点位于地块东北侧消防车道出入口附近,路线全长400m,路幅宽度22m,设计速度30km/h,城市次干路;B线连接A线与C线,起点与A线平面相交,终点与C线平面相交,路线全长395.57m,路幅宽度16m,设计速度20km/h,城市支路;C线起点与观音山西路平面相交,终点位于地块东南侧,路线全长280m,路幅宽度16m,设计速度20km/h,城市支路。A线边坡类型以填方路堤边坡为主,边坡最高18.0m,为超限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B线边坡类型以填方路堤边坡为主,边坡最高12.7m,为高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C线边坡类型以岩质路堑边坡为主,边坡最高18.2m,为高边坡,边坡安全等级为二级。勘察目的与任务目的根据业主提供的《工程地质勘察任务委托书》及勘察工作阶段划分,本次勘察为一次性详细勘察,其目的是查明拟建道路的工程地质条件,为施工图设计提供地质依据。任务本次勘察的主要任务是:1在收集区域资料和场地周边房屋勘察报告的基础上查明场地的工程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紧密结合工程特点,针对路基及边坡进行重点勘探及测试;2查明道路范围内岩土的类别、结构构造、厚度、分布、工程特性,分析、计算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及承载力;3查明不良地质现象的分布、性质、规模、机制、稳定性及对拟建项目的危害、并提出治理方案及参数建议;4查明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和软土)的分布范围和物理力学性质,提出处理措施建议;5查明边坡的岩土组成、结构面特征,进行稳定性定性及定量评价,并给出治理措施建议及参数;6对拟建场地整体稳定性及建设适宜性进行评价。7查明场地地震基本条件,对拟建场地地震效应进行评价并提供相应参数。8给出施工建议及设计相关参数。勘察工作依据、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勘察工作依据1建设工程勘察合同2勘察任务委托书3工程地质勘察纲要4业主提供的带工程方案的1:500地形图5道路设计方案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1重庆市工程建设标准:《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T50-043-2016;2行业标准及国家标准:《公路工程地质勘察规范》JTGC20-2011;《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GB02-2013;《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2016版)。前期工作资料1《巴南华府项目(B9-4/02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年3月。2《巴南华府项目(B10-1/01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年5月。3《巴南华府项目(B11-1/02地块)工程地质勘察报告》,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8年5月。工程勘察等级、阶段及范围的确定本项目道路等级最高为城市次干路,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二级,拟建场地中等复杂,地基条件复杂,按《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规定,综合确定本工程勘察等级为甲级。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6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暂行规定》,本工程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本工程拟进行一次性详细勘察,符合规定。表1.5.1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选址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项目判定结果建设场地1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地震时可能发生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等抗震危险地段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建设项目1投资20亿元以上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2大型工矿企业厂区整体迁建。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3城市轨道交通线路、长度大于1000m的越岭隧道和跨越长江、嘉陵江、乌江等江底隧道和大型桥梁等需进行多方案比选的大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无不需进行选址勘察表1.5.2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阶段(初步勘察)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及工程指标判定结果场地及项目1在复杂场地上建设工程安全等级为一级的建设项目。项目安全等级为二级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场地1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岩溶塌陷等不良地质作用较为发育,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3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场地地形坡角大于30°的自然土坡或地形坡角大于60°的自然岩坡,且其影响面积占建设场地50%及以上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三峡库区175m蓄水位(吴淞高程)岸线外侧水平距离100米范围内的建设场地。场地不属于三峡库区范围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存在矿产采空区或地下洞室,且采空区或地下洞顶距离拟建工程最底面小于2倍洞跨的建设场地。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其他建设项目1总建筑规模大于50万m2且高层建筑规模占总建筑规模的比例超过70%的大型住宅小区。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2建筑高度大于200m的超高层建筑。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3总建筑面积超过10000m2的城市轨道交通地下车站或长度大于500米的隧道。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4主跨跨径150m及以上的斜拉桥、悬索桥等缆索承重桥梁以及拱桥,立体交叉线路为3层及3层以上(不计地面道路及地道)的大型互通立交桥梁。无不需进行初步勘察根据重庆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渝建〔2013〕345号《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暂行规定》,本工程勘察范围应包括环境挖方边坡及其影响的区域。本工程勘察工作布置,严格执行规定,满足要求。表1.5.3重庆市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勘察范围判定表判定款项判定条件对应判定条件的场地、边坡判定结果环境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对于无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倍边坡高度。C线路堑边坡满足勘察范围2对于有外倾结构面控制的岩土边坡,勘察范围线应根据组成边坡的岩土性质及可能破坏模式确定,且勘察范围不应小于外倾结构面影响范围。无满足勘察范围3对于可能出现土体内部滑动破坏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坡顶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1.5倍边坡高度。A、B线路堤边坡满足勘察范围4对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勘察范围线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后缘边界,且还应大于可能沿岩土界面滑动的土质边坡前缘边界(即剪出口位置)。无满足勘察范围基坑边坡及其影响区域1岩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1倍。无满足勘察范围2土质基坑边坡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3当需要采用锚杆(索)支护时,勘察范围线到基坑边线外侧的水平距离不应小于其基坑深度的2倍。无满足勘察范围勘察工作布置、完成及质量评述在参考区域及相邻场地地质资料的基础上,本次勘察采用了工程测量、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钻探、水文地质观测、室内试验等多种勘察手段。勘察工作布置1钻孔编号本次勘察钻孔编号以“LZK”前缀,钻孔编号从LZK1~LZK34。利用钻孔以“ZK”和“ZY”前缀。2工程地质测绘测绘比例尺1:500,主要进行地质界线勾绘,不良地质现象调查、产状测量、裂隙调查等,以查明地表反映的工程地质条件。3工程测量工程测量坐标采用重庆市独立坐标系,高程采用1956年黄海高程系,采用RTK定位放孔并测量孔口高程,测量成果及精度满足规范要求。4布孔原则本项目勘察首先尽量利用周边房屋勘察中的已有钻孔,在钻孔控制不足的地段补充勘探工作。填方段,横断面间距按35-40m进行控制,每条横断面布置3-4个钻孔;挖方段,横断面一般按30-40m间距控制,高边坡区域按15-20m间距布置。钻孔间距一般为15~40m;钻孔孔深一般进入中等风化基岩标高以下3-5m;边坡钻孔孔深一般进入潜在滑面以下3-5m。场地内控制性钻孔不少于钻孔总数的1/3。5采样及室内试验本次勘察根据规范要求、设计要求及评价需要,采集岩样12组进行物理力学性质试验,对土体,利用周边房屋勘察成果资料。勘察工作完成实物工作量我院于2018年5月20日对场地进行现场踏勘,后完成《工程地质勘察纲要》的编写,5月25日组织队伍进场施工,使用2台XY-100型岩芯钻机,6月1日完成外业工作,随即转入室内资料综合分析整理及报告编制工作。完成的主要实物工作量见下表。表1.6.2完成主要实物工作量一览表工作内容单位完成工作量工程测量勘探点定测组日1剖面测量km1.415工程地质测绘1:500工程地质测绘km20.19工程勘探钻探m/孔594.5/34利用钻孔m/孔1263.4/65原位测试重型动力触探m0室内测试土工试验组0岩石室内试验组12水文试验钻孔简易水位观测次/孔68/34勘察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钻孔定位采用RTK定位放孔并测量孔口高程,工程测量严格执行测量技术规程,其精度能满足本次勘察需要。钻探施工时,现场技术人员根据相邻位置的地形地貌和地面高程对所有钻孔实际位置和高程进行校核。通过校核,本次勘察钻孔孔和高程误差均满足规范要求。2工程地质测绘:工程地质测绘主要采取地面调查、收集区域地质资料,采用地质罗盘仪测量产状裂隙,对地质点采用RTK进行定位,成果及精度满足规范要求。3钻探:使用XY-100型钻机全取芯钻进,技术员跟班编录,钻孔开孔直径为110mm,终孔直径为91mm。钻探方法采用回旋钻进全取芯方法。回次进尺不大于2m,对土层采用了干钻或小水钻进。回次采取率:钻孔岩心回次采取率:钻探人工填土采取率大于65%,局部孔隙采取率低,粉质粘土表层为松土时采取率较低,下部原生粉质粘土采取率大于90%,岩芯采取率:强风化层大于65%、中风化层大于85%,钻探质量良好。钻进过程中严格按钻探操作规程进行,未发生质量、安全事故,钻探质量符合《建筑工程地质钻探技术规范》(JGJ/T87-2012)的要求。4取样、室内试验及原位测试:取样工作应保证每一地层均有足够的试验样品,各试验数据样本数应满足规范要求和数理统计要求,以保证所提出的岩土参数的可靠性和准确性,满足设计和规范要求。=1\*GB3①原状土样:本次勘察中未采集到原状土样。=2\*GB3②岩样:在预计持力层范围内采集岩样作室内抗压和变形试验,高边坡控制性钻孔的一半作为取样孔,在坡顶下1/3坡高处取岩样进行三轴剪切和物理性质试验。在预计采样位置若遇岩性变化分层,则每层均应取样。取样及测试钻孔总数为12个,超过全部钻孔总数的1/3。5室内资料整理:数据录入处理软件采用理正工程勘察软件8.5版重庆版,图形处理软件采用Autocad2008,文档编辑采用office2007。6外业工作:在重庆得武岩土工程有限公司全程见证及监督下较好地完成了外业任务。通过本次勘察工作,查明了场区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特征,很好的完成了勘察任务。勘察成果达到《重庆市建设工程勘察文件编制深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场地环境与工程地质条件自然地理地理位置 勘察区位于重庆市巴南区华南城内,紧邻新建的观音西路,与绕城高速相距约1km,交通较为便利。气象与水文勘察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无霜期长,雨量充沛,四季分明。具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的特点。根据重庆市气象台相关资料所记载的极端值引用如下:气温:年平均气温18~18.4℃,极端最高气温44.2℃(2006年8月23日),最冷月(1月)平均气温7.6℃,极端最低气温-2.3℃(1975年12月5日),最大平均气温差11.9℃(1953年8月)。蒸发量、湿度:年蒸发量1071mm,最大年蒸发量1347.3mm(1959年),年平均相对湿度79%,年平均绝对湿度17.7hPa。降水量:多年平均年降雨量1044.60mm,最大降雨量1267.20mm(1965年),年最小降雨量663.80mm(1958年),月最大降水量359.40mm(1996年7月21日),月平均最大降水量为167mm,日降雨量普遍大于50mm,多年平均日最大降雨量约96mm。雨季在5~9月,暴雨一般来势猛,强度大。根据现场调查,建设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水塘,其中一处位于A线K0+100右侧,面积705.5m2,平均水深1.6m,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另一处B线K0+155~K0+247m之间,面积7441.1m2,平均水深1.5m,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工程地质条件地形地貌勘察区原始地貌属构造剥蚀丘陵地貌,场地整体北高南低,地形起伏较大,地最高点高程387.50m,最低点地面高程333.50m,最大高差约54m。勘察区北西侧及西侧为原始地貌,多为斜坡地段,地形整体较陡,地形坡角10-40°;场地南侧及东侧已被人工整平,地形平坦,地形坡角一般0-10°。由于场地人类工程活动较多,在场地内局部形成边坡(多为岩质边坡),边坡最大高度约7m,多为素喷,现状稳定。勘察区勘察区图2.2.1勘察区地貌及范围示意地质构造场地地质构造属大盛场向斜西翼,岩层单斜产出,岩层产状岩层产状倾向65°~80,倾角12~15,优势产状70°∠14°。椐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勘察踏勘查明,未见断层及破碎带通过。从勘察区附近出露的基岩主要测得两组裂隙:(1)LX1:10°~20°∠75°~85°,优势产状15°∠80°。裂隙间距2~5m,延伸2~7m,宽0.3~0.5cm,裂面平直,表面有钙质沉积,有粘土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2)LX2:275°~290°∠70°~80°,优势产状280°∠75°。裂隙间距3~8m,延伸1~5m,宽0.2~0.2cm,裂面平直,表面粗糙,泥质充填,属硬性结构面,结合程度差。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表3.1.5,综合判定场地内裂隙较发育。图2.2.2勘察区构造纲要图地层岩性经现场调查并结合钻探验证,场地内上覆第四系土层为全新统(Q4ml)人工填土、残坡积层(Q4el+dl)粉质粘土,基岩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泥岩及砂岩,现由新至老描述如下:(1)人工填土(Q4ml):杂色,褐灰色,干~稍湿,结构多呈松散状态,局部稍密,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硬质物含量20~70%,碎块石直径2~100cm不等,主要为区内地块场平堆填,未经严格压实或强夯处理,回填时间小于5年。场地内房屋勘察钻孔揭露厚度0.50m~8.00m。(2)粉质粘土(Q4el+dl):呈黄褐色,红褐色,可塑,物质成分较均一,切面较光滑,有光泽,干强度和韧性中等,无摇振反应。该层主要场地的斜坡地带以及场平区人工填土层的下部,钻孔揭示厚度0.50m~5.50m。(3)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1)泥岩(J2s-Ms):紫色、褐红色,泥质结构,中~厚层状构造,偶见灰绿色斑团块,主要由粘土矿物和少量石英、长石组成。岩层整体含砂较重,并间断夹砂岩薄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土饼状,岩性较软,遇水易软化,锤击易碎;中等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呈短柱状、柱状,脱水后易开裂。该层连续、完整,为勘察区下伏主要岩体。2)砂岩(J2s-Ss):灰色、青灰色、中粒结构,中~厚层状构造,主要由长石、石英及岩屑组成。岩层局部含泥较重,并间断夹有少量泥岩夹层及透镜体。强风化带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短柱状,岩性较软,锤击易碎;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呈短柱状、柱状。该层仅局部夹层部分于泥岩体中,整个场地均有揭露。基岩面及基岩风化带特征1基岩面特征根据钻探成果,场地基岩面与原始地形起伏相近,局部陡坎段基岩面坡度较大,最大约50°,一般地段0-20°。根据钻探揭示,勘察区下覆基岩主要为泥岩及砂岩。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05)规范,将场地钻探深度范围内的基岩划分为强风化带和中等风化带。基岩强风化带:主要表现为物理风化作用,岩芯较破碎,呈碎块状、饼状,岩性较软,泥岩遇水易软化,锤击易碎,岩体力学强度明显降低。钻探揭示,场地内基岩强风化带厚度为0.50~4.00m。基岩中风化带:岩芯较完整,岩质较新鲜,呈短柱状、柱状,岩体力学强度较高(泥岩脱水易开裂),岩层连续。水文地质条件1、地表水拟建场地地表水总体贫乏,建设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水塘,其中一处位于A线K0+100右侧,面积705.5m2,平均水深1.6m,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另一处B线K0+155~K0+247m之间,面积7441.1m2,平均水深1.5m,主要受大气降雨补给。除两个水塘外,未见其他地表水体。2、地下水勘察区地下水按水理性质、水力特征、赋存条件可划为松散土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类;松散土类孔隙水主赋存于人工填土和粉质粘土中,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下伏砂、泥岩裂隙中,水量受地形地貌、构造和岩性控制。地下水补给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人工填土和砂岩为相对透水层,粉质粘土和泥岩为隔水层,雨水沿填土排泄径流条件较好,向地势低洼处排泄,故场地地下水赋存条件较差,地下水较贫乏。本次勘察过程中在钻孔施工结束后提干孔内积水,隔一天进行水位观测,未见地下水,形成“干孔”,说明勘察期间场区内地下水贫乏,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对工程建设的影响小,但在雨季在土层较厚和原始地形低洼地带中可能赋存孔隙水。3、水、土腐蚀性分析场地内B10、B11地块房屋勘察期间,在水塘内取得水样一件,分析成果见下表。表2.2-1水质简分析成果化验编号2018水气温24℃水温22℃收样日期:2018年5月10日送样编号1是否加大理石粉是分析日期:2018年5月11~5月14日取样地点水塘报告日期:2018年5月21日物气味:无总硬度185.42CaCO3(mg/L)总碱度:81.17CaCO3(mg/L)理味道:/永久硬度104.25CaCO3(mg/L)PH值:7.23性颜色:无暂时硬度81.17CaCO3(mg/L)游离CO2:7.82(mg/L)质透明度:透明负硬度0.00CaCO3(mg/L)侵蚀性CO2:0.00(mg/L)离子ρ(Bz±)/(mgL-1)c(1/ZBz±)/(mmolL-1)x(1/zBz±)/%阳K++Na+5.080.2215.63离Ca2+61.823.08578.58离Mg2+7.530.62015.79Na+///子子K+///合计74.443.926100.00分Cl-7.910.2235.68阴SO42-99.952.08153.01HCO3-98.971.62241.31析离CO32-0.000.0000.00OH-0.000.0000.00子NO3-///合计206.833.926100.00矿化度231.78mg/L按GB50021-2001(2009年版)判定:该水所测项目按I类环境SO42-、Mg2+、OH-、总矿化度对混凝土结构均有微腐蚀;在A类条件下对混凝土结构有微腐蚀(微pH值腐蚀,微侵蚀性CO2腐蚀)。Cl-在干湿交替环境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钢筋有微腐蚀。请相关专业设计人员根据具体情况和其它环境条件下腐蚀性等级综合评价。根据场地环境地质条件按《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附录G判定:场地环境类型为Ⅱ类,该场地地表水对对钢筋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钢结构具微腐蚀性;场地无地下水,结合邻近工程经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及混凝土结构中的钢筋为微腐蚀性。场区及周边工业不发达,没有化工、印染、冶金等污染源,场区内水、土没有受到污染。但考虑到人类活动影响,建筑垃圾、生活垃圾等随意堆砌,判定场地内土对建筑材料具有微腐蚀性。不良地质与特殊性岩土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可知,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未见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危岩崩塌、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场地内特殊性岩土主要为填土和软土。填土:在场地内大量分布,结构多呈松散状态,局部稍密,成分为粉质粘土夹砂、泥岩块碎石,未经严格压实或强夯处理,回填时间小于5年,厚度0.50m~8.00m。其中B线K0+30-K0+120m段,在部分钻孔中发现填土层中分布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宜直接作为道路地基使用,建议对该段填土进行换填;其余地段填土以素填土为主,碾压密实后可作为道路地基使用。软土:建设场地内分布有两处水塘,其中一处位于A线K0+100右侧,该水塘主要是由于平场时形成的低洼地段积水形成,覆盖层以填土为主,未见大量淤泥及淤泥质土;另一处水塘位于B线K0+155~K0+247m之间,面积7441.1m2,平均水深1.5m,原为鱼塘,覆盖层平均厚度4m,以淤泥及淤泥质土为主,饱和,软塑及流塑状,属软弱土。在该区域填筑路堤时,易导致工后沉降和路堤边坡失稳。场地和地基地震效应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15及《公路工程抗震规范》(JTGB02-2013):地震设计分组为一组,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根据《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相关规定和场地内实测剪切波速结果:场地内粉质粘土平均剪切波速值为161-162m/s(计算取值162m/s),为中软土;水塘内软土剪切波速值取130m/s,为软弱土;场地内素填土取142-144m/s,填土和后期填土的剪切波速值计算取值143m/s,为软弱土;强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值为>500m/s,属软质岩石;中等风化岩石剪切波速值>800m/s,属岩石。场地内地震效应评价见下表,其中覆盖层厚度按道路设计标高计算:表2.2-2地震效应评价匝道或线路土层类别覆盖层最大厚度(m)等效剪切波速(m/s)场地类别地段类别特征周期A线填土、粉质粘土14.7146Ⅱ一般地段0.35sB线(K0+155~K0+247m)填土,软土17.36140Ⅲ不利地段0.45sB线(其余地段)填土、粉质粘土17.41145Ⅲ一般地段0.45sC线砂岩、泥岩、粉质粘土2.8>500Ⅰ有利地段0.25s拟建场地内B线,K0+155~K0+247m水塘内分布有软土,若不加以处理,可能出现软土震陷问题;其余地段均无软土、液化土,不存在软土震陷、地震液化问题。按相关支护措施建议对场地斜(边)坡进行有效支挡、治理后,地震情况下场地岩土体及地基整体稳定。人类工程活动场地周边已经过大范围场平,表层均为填土覆盖,仅场地东侧为原始地形地貌,人类工程活动强烈。岩土物理力学性质指标岩土试验重型动力触探试验场地内上覆土层多为素填土,主要由砂、泥岩碎、块石及少量粉质粘土组成。素填土分布广泛,厚度较大。在道路相邻地块勘察中进行了重型动力触探试验。本次勘察利用其成果:表3.1.1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成果统计表试验孔号试验段厚度(m)修正后击数击数平均值标准差变异系数实测击数加权平均值ZK2550.90-4.203.33.96~14.687.993.270.417.02ZK2523.45-6.052.62.88~18.326.043.800.63根据素填土重型动力触探试验统计成果,实测击数平均值6.04~7.99,加权平均值7.02,素填土密实程度为松散~稍密,变异系数0.41~0.63,变异性很高,说明素填土的均匀性较差。室内试验及岩土物理力学参数1、取样本阶段勘察共取得6组泥岩样、6组砂岩试样进行室内测试。粉质粘土层物理力学参数利用相邻地块室内测试成果。2、统计方法本次勘察所得数据按《工程地质勘察规范》第9.1条要求进行。计算公式如下:式中:标准值算数平均值概率系数变异系数测定次数3、取值原则及参数建议值(1)人工填土根据重庆市地方经验,并结合场地内填土的土石含量,其天然重度取20.0kN/m3,饱和重度取20.5kN/m3,天然综合内摩擦角取25°,饱和综合内摩擦角取20°。压实后的填土基底摩擦系数取0.25,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4MN/m4。岩土界面参数取值在经验值基础上乘以系数0.8。(2)粉质粘土根据重庆市地方经验及土样试验成果,其天然重度取19.30kN/m3,饱和重度取19.80kN/m3。天然内摩擦角取11.3°,粘聚力取25.05kPa;饱和内摩擦角取9.87°,粘聚力取14.56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25。土体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取6MN/m4。(3)泥岩1)强风化泥岩根据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30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4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2)中风化泥岩泥岩天然重度:24.7kN/m3,饱和重度:24.9kN/m3。中风化泥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7.81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9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中10.4.2条规定,拟建场地中风化泥岩岩体较完整,泥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2.7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中风化带泥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2835.60kPa。岩体粘聚力=1.92×0.3(折减系数)×0.95(时间效应系数)=548.15kPa。岩体内摩擦角=34.86×0.9(折减系数)×0.95(时间效应系数)=29.8°。岩体破裂角取60°,泥岩水平抗力系数取60MN/m3,中风化泥岩基底摩擦系数取0.40。泥岩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取360kPa。(4)砂岩1)强风化砂岩根据经验,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取500kPa,极限侧阻力标准值取180kPa,基底摩擦系数取0.35。2)中风化砂岩砂岩天然重度:23.50kN/m3,饱和重度:23.70kN/m3。中等风化砂岩天然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3.71MPa、饱和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3.62MPa。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中10.4.2条规定,岩质地基极限承载力标准值等于岩石抗压强度标准值乘以地基条件系数,拟建场地砂岩岩体属较完整岩,地基条件系数取1.10。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BJ50-047-2016)4.2.7节,地基极限承载力分项系数取0.33,中风化砂岩地基承载力特征值为12205kPa。岩体粘聚力=8.21×0.3(折减系数)×0.95(时间效应系数)=2339.85kPa。岩体内摩擦角=45.56×0.9(折减系数)×0.95(时间效应系数)=38.95°。岩体破裂角取60°,砂岩水平抗力系数取550MN/m3,中风化砂岩基底摩擦系数取0.65。砂岩与锚固体的粘结强度标准值取1200kPa。(5)结构面:岩层层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9°;岩层层面粘聚力标准值:C=*16Kpa;Ⅰ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6°;Ⅰ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55Kpa;Ⅱ组裂隙面内摩擦角标准值:Φ=*18°;Ⅱ组裂隙面粘聚力标准值:C=*40Kpa。4、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汇总表表3.1.2岩土物理力学参数建议值岩土参数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强风化泥岩强风化砂岩中风化泥岩中风化砂岩天然重度(KN/m3)*20.019.3024.723.5饱和重度(KN/m3)*20.519.8024.923.7天然抗压强度(MPa)7.8143.71饱和抗压强度(MPa)4.933.7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130*300*3002835.612205粘聚力(kPa)天然25.05548.15饱和14.56内摩擦角(°)天然25°天然11.329.8饱和20°饱和9.87水平抗力系数(MN/m3)*60*55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MN/m4)*4*6与锚固体极限粘结强度特征值(kPa)*360*1200挡墙基底摩擦系数压实后*0.250.25*0.30*0.350.400.65备注1、带(*)为重庆地区经验值2、当岩体受水侵泡时,应采用饱和抗压强度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声波测试本次直接利用道理相邻地块中岩体声波测试成果:表3.1.3钻孔纵波速度测试成果表孔号测试范围岩性Vp速度范围(m/s)Vp平均速度(m/s)岩块声波速度(m/s)岩体完整性系数岩体风化程度ZK2402.00-3.70砂岩2012-26712425强风化3.70-9.30砂岩2900-4250350041600.71中风化9.30-16.00泥岩2660-3770300036400.68中风化16.00-25.30砂岩3030-4082350040350.74中风化ZK2518.40-10.00泥岩1790-29202610强风化10.00-25.40泥岩3270-4250370046300.63中风化ZK3103.00-4.20砂岩2087-36672826强风化4.20-22.30砂岩3175-3801310937700.68中风化根据测试成果,场区内强风化砂岩岩体声波速度范围值为2012~3667m/s,中风化砂岩为2900-4250m/s,完整性系数为0.68-0.74;强风化泥岩岩体声波速度范围值为1790-2920m/s,中风化泥岩为2660-4250m/s,完整性系数为0.63-0.68。该场地钻孔深度范围强风化基岩完整性差,中风化基岩完整系数为0.63-0.74,属较完整岩。波速测试成果与现场钻孔岩芯鉴别基本吻合。岩体基本质量等级根据《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043-2016),拟建场地内基岩裂隙较发育,岩体完整程度为较完整。所以中风化泥岩为极软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中风化砂岩为较硬岩,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Ⅲ级;强风化岩层的岩体基本质量等级为Ⅴ级。土、石工程分级及土石比土石工程分级根据《市政工程地质勘察规范》DBJ50-174-2014附录A土、石工程分级标准,本工程土石可挖性分级如下:1粉质粘土类别为普通土,土石等级为Ⅱ级;2填土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3泥岩强风化类别为硬土,土石等级为Ⅲ级;中风化泥岩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Ⅳ级;4砂岩强风化类别为软石,土石等级为IV级;中风化泥岩类别为次坚石,土石等级为V级;场地内填土本身的土石比约4:6;C线挖方路段按设计标高考虑,挖方土石比约2:8。工程地质评价场地稳定性及适宜性评价拟建场地属浅丘地貌,场地地质构造简单,无断层及破碎带通过。场地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除水塘区域存在少量软土外,拟建场地其他区域无软土、液化土,不存在软土震陷、地震液化问题,场地内不存在其滑坡、危岩及泥石流等不良地质作用。但水塘区域软土厚度不大,通过排水、翻挖晾晒和抛石挤淤等常规手段处理后可消除其影响。综上所述,拟建场地整体稳定,适宜工程建设。A线工程地质评价拟建A线K0+94.36-K0+400为填方路基段。其中K0+94.36-K0+207m场地现状地形平坦,以水泥硬化地面为主,地形坡角0-5°,覆盖层为素填土和粉质粘土,填土厚度0.5-8m,该区域原为堆砌场和建筑区,填土多为稍密状,局部可达中密,建议适当碾压密实达到设计标准后作为地基土使用。道路设计标高339.6-348.5m,该段线路左侧为巴南华府B9地块,设计环境标高338.6-346.5,该段线路右侧为巴南华府B10地块,设计环境标高340-349.4m,道路设计标高与两侧地块的环境标高基本一致,当先进行道路施工时,按现状地形标高将形成最高约7.7m的路堤边坡,建议按1:1.5放坡;当道路和两侧地块统一平场施工时,则道路两侧将形成高度不超过3m的环境边坡,建议按1:1.5放坡绿化或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K0+207-K0+400m段现状为自然地貌,以荒地和梯田为主,地形坡角5-30°,局部呈陡坎,覆盖层主要粉质粘土,厚度0.5-5.5m,可塑状,该段低洼地段由于排水不畅,地面有少量积水,表层土体含水量较高。该段道路设计标高348.5-361.8m,该段线路左侧将形成最高约10m的路堤边坡,建议按1:1.5放坡;该段线路右侧巴南华府B10地块和B11地块,设计环境标高349.4m-356.4m,当先进行道路施工时,按现状地形标高将形成最高约18m的路堤边坡,建议分阶放坡,上一阶按1:1.5放坡按,下一阶按1:1.75放坡,路堤可能沿底部的粉质粘土层滑动,对7-7’剖面、8-8’剖面和10-10剖面进行稳定性计算,边坡安全等级为一级,稳定安全系数1.35,计算成果如下:表4.2.17-7’剖面稳定性计算成果表天然工况滑体体积V1重度γ1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3/m)(KN/m3)(m)(º)c(KPa)φ(º)(KN/m)(KN/m)(KN/m)2.70202.8026.4025.0511.379.8024.010.003.32477.202018.6015.8025.0511.30.96762.80420.4035.331.81456.60208.7017.2025.0511.31.00434.02334.74151.051.17337.602014.608.6025.0511.30.97514.30112.450.001.982饱和工况滑体体积V1重度γ1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3/m)(KN/m3)Li(m)αi(º)ci(KPa)φ(º)(KN/m)(KN/m)(KN/m)2.7020.52.8026.4014.569.8748.6624.610.001.97777.2020.518.6015.8014.569.870.959532.53430.9135.861.23656.6020.58.7017.2014.569.871.003318.01343.11143.160.83937.6020.514.608.6014.569.870.969342.64115.260.001.349表4.2.28-8’剖面稳定性计算成果表天然工况滑体体积V1重度γ1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3/m)(KN/m3)(m)(º)c(KPa)φ(º)(KN/m)(KN/m)(KN/m)97.052015.841512.725.0511.3775.20426.740.001.817116.732010.544116.525.0511.31.0061711.43663.08215.401.073129.33209.677212.725.0511.30.989746.63568.67311.970.955135.682014.28737.425.0511.30.984895.60349.4992.931.36443.272012.40410.525.0511.30.951483.657.550.001.590饱和工况滑体体积V1重度γ1滑面传递系数抗滑力下滑力剩余下滑力稳定系数长度倾角内聚力内摩擦角ψRiTiPiFs(m3/m)(KN/m3)(m)(º)c(KPa)φ(º)(KN/m)(KN/m)(KN/m)97.0520.515.841512.714.569.87568.35437.400.001.299116.7320.510.544116.514.569.871.0076552.74679.66211.510.813129.3320.59.677212.714.569.870.988590.91582.88291.380.746135.6820.514.28737.414.569.870.982687.92358.2361.751.06843.2720.512.40410.514.569.870.946334.947.740.001.182计算结果表明,该段路堤边坡在天然工况下稳定,在暴雨工况下基本稳定,说明局部地形较陡的地段在暴雨工况下可能失稳,建议将斜坡上的粉质粘土清除,路堤底部开挖成台阶状。当道路和右侧地块统一平场施工时,则道路右侧不形成高边坡,且路堤不会产生滑移,道路与拟建地块之间的最大边坡高度仅5.4m,建议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道路左侧应做好截排水措施,避免积水。B线工程地质评价拟建B线全线为填方路基。全线地形总体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坡角一般0-15,局部可达20°以上,覆盖层为填土和粉质粘土。K0+30-K0+120m段,覆盖层主要为填土和粉质粘土,其中填土厚度1-10m,多为松散-稍密状,填土中分布有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不宜作为路基使用,建议对该段填土进行换填;粉质粘土层厚度0.9-2m,可塑-硬塑状。K0+155.4-K0+247.6m段为水塘,塘底平均标高366.11m,平均水深约1.5m,覆盖层为粉质粘土,平均厚度约4m,软塑及流塑状,属软弱土,路堤施工前,应排干地表水,对软弱土进行翻挖晾晒或抛石挤淤。由于横向上地形起伏不大,无陡坡分布,路堤不会沿原地面产生横向滑动。道路路面设计标高348.273-353.86m,该线路左侧为B11地块,设计环境标高351.65-353m,该线路左侧为B10地块,设计环境标高349.4-354.3m;当先进行道路施工时,按现状地形标高将形成最高约12.7m的路堤边坡,建议分阶放坡,上一阶按1:1.5放坡按,下一阶按1:1.75放坡;当道路和右侧地块统一平场施工时,则道路两侧不形成高边坡,道路与拟建地块之间的最大边坡高度仅3.3m,建议采用放坡绿化或采用重力式挡墙支挡。C线工程地质评价拟建C线全线以挖方路基为主。全线地形总体平坦,地形起伏不大,地形坡角一般0-20°,覆盖层主要为粉质粘土,可塑状,厚度0-2.5m。开挖后的地基主要为强风化、中风化泥岩和砂岩,分布稳定,力学性能较好;局部存在少量粉质粘土层,建议清除。K0+000-K0+220m段,开挖后,道路两侧将形成挖方边坡,最大高度约5.4m,主要为岩质边坡,建议放坡开挖,建议坡率:强风化1:1,中风化1:0.75,土层1:1.5。K0+220-K0+280m段,开挖后,两侧将形成挖方边坡,由泥岩和砂岩组成;其中左侧边坡最大高度7.8m,坡向133°,赤平投影分析如下:图4.4.1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层面与坡面大角度相交,两组构造裂隙均反倾,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建议放坡开挖,建议坡率:强风化1:1,中风化1:0.75,土层1:1.5,空间不足时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护,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等效内摩擦角52°,破裂角取60°。该段右侧边坡最大高度18.2m,坡向313°,赤平投影分析如下:层面反倾,两组构造裂隙均与坡面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体强度控制,两组构造裂隙可能形成楔形体,但由于裂隙陡倾,边坡主要破坏模式为掉块和崩塌,不会出现大规模滑移。建议放坡开挖,建议坡率:强风化1:1,中风化1:0.75,土层1:1.5,空间不足时建议采用锚杆挡墙支护,边坡岩体类型为III类,等效内摩擦角52°,破裂角取60°。图4.4.2右侧边坡赤平投影分析C线设计终点K0+280m以外不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