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研究_第1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研究_第2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研究_第3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研究_第4页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摘要:探讨家庭环境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为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发生率提供依据。运用案例分析的方法从影响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因素家庭环境因素的家庭关系(亲子关系)、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结构等,分析出家庭环境对小学生的心理健康有着十分重要的影响,改善家庭环境可能增进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这也充分体现了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重要性。关键词:小学生心理健康家庭措施小学生作为一种特殊的社会群体,现在正处于生理、心理迅速发育的关键时期,容易出现各种心理健康问题。近年来,大量的研究和调查表明,心理问题的“低龄化”趋势明显,小学生的整体心理健康水平令人担忧[1]。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严峻现实,反映了在小学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必要性与紧迫性。为了有目的、有计划地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降低小学生心理问题的发生率,提高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实效性,而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诸多因素中,家庭环境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必须关注影响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家庭环境因素。只有了解了这些影响因素,才能很好地利用或控制这些因素,开展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小学生心理健康发展。一、家庭因素及其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一)家庭因素家庭环境在个体心理发生、发展中起决定性作用,良好的家庭环境包括家庭的经济状况,及给子女所提供的教养、教育条件,父母亲的教育思想,教育,教育方式,家庭成员之间心理气氛等等均会影响个体,特别是心理方面的发展方向级水平。发展心理学大量研究表明在家庭中实施的早期教育及个体获得的早期经验队个体、心理健康的影响是不容忽视的。(二)家庭因素在人生发展中的作用1.家庭环境是教育人的起点和基石教育的重点是以品德教育为主,培养孩子良好的道德品质和养成良好行为习惯为主,行为习惯包括:生活习惯、劳动习惯、学习习惯等,教会孩子如何学“做人”。家庭教育由于发生在家庭之中,与幼儿园、学校教育、社会教育有所不同。这些不同之处使家庭环境成为教育人的起点与基点,具有其他教育所没有的优势。2.良好的家庭环境是造就21世纪人才的必要条件福禄贝尔还说过:“国家的命运与其说是掌握在当权者的手中,倒不如说是掌握在母亲的手中。”这句话很有哲理性,它深刻地挑明了家长在教育子女中所起到的作用。21世纪的人应该是具有良好的思想意识、高尚的道德情操、健全的心理品质、积极与他人合作的精神、较强的应变能力、吃苦耐劳的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如果21世纪没有这样一批高素质的建设者是很难完成此大任的,具备这样的素质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得到的,而良好的家庭教育正是培养高素质人的必备条件。3.良好的家庭环境是优化孩子心灵的催化剂孩子从婴儿期步入幼儿期,随着年龄的增长,由家庭这个小环境终将步入大社会,接触家庭外的人群、事物。社会中那些真善美假丑恶不时地进入孩子的视野,大人采取隔离手法是行不通的。只有良好的家庭环境才能催化出一个美好的心灵。家庭环境各个要素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2]二、家庭因素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一)家庭结构和家庭氛围家庭结构主要指家庭的人口结构,家庭结构的稳定状况对小学生的成长起着重要作用。离婚问题是当代儿童面临的最严重、最复杂的精神健康危机问题。儿童心理学家李•索克说:“对于孩子来说,父母离婚带来的创伤仅次于死亡。”[3]生活在离婚家庭的儿童将面临着学业、情感及社会的诸多困难与障碍。在我国,有许多研究证实了家庭结构异常对学生行为问题的影响。王玉凤等发现:在不同家庭类型中以单亲家庭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最高(19.4%)[4],差异显著。张玲玲[5]发现家庭结构健全和谐的家庭,有利于小学生身心健康成长,而破裂家庭或父母不和谐、经常争吵、以及单亲家庭,对儿童身心健康成长明显不利,使儿童产生躯体疾病、心理障碍比例较高。家庭氛围即指家庭的环境气氛和情调。良好的家庭氛围,可使小学生活泼、开朗、诚实、谦逊、合群、求知欲及好奇心强;相反,不良的家庭氛围则会使孩子胆怯、自私、嫉妒、孤独、懒惰、行为放任、不讲礼貌。(二)亲子关系据国内外一些研究表明在个体的早期发展中,父母对子女的态度如充满爱,能给予信任、鼓励和支持则容易使个体在与人初次接触时产生信任感安全感。,相反缺乏父母的疼爱、关怀与照顾,信任、鼓励与支持,不仅会在儿童智力方面,造成一些难以挽回的不良后果,还会使儿童产生孤独、无助的性格特征,甚至导致难于与人相处等人际交往方面的障碍。亲子关系对小学生的影响不仅在双亲关系,还体现在父母双亡或父母离异或单亲死亡等环境。生活中父母如果双亡或离异父母不和等家庭环境中的中小学生比生活在健全家庭环境中的小学生在成长中会遇到更多的麻烦如比较多出现对未来担心被遗弃感,易激怒,孤独悲伤等消极的性格特征,还常常表现出对学习对社会不感兴趣等。[2](三)教养方式父母养育子女是一种社会责任。父母应该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父母对子女的教养方式不同对子女心理健康影响也不同,一些父母对子女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忽视子女精神需要的满足及独立性。甚至个人的设想强加给子女。父母的冷漠、忽视常常使子女产生无价值感、自卑感不信任感与不安全感,并在其以后与人交往中表现出紧张、彷徨、犹疑或者退却。一些父母对子女持有一种专制态度。专制的父母常常运用自己的权威,而无视子女的权利与自尊。这种专制教养态度和方式常常会造就顺从型的子女,而顺从型子女有的在与人交往中表现出被动、自卑,独立性差,过分小心谨慎等消极的性格品质。大量的研究与调查表明,在民主的家庭教养态度与方式环境下成长的中小学生具有较强的独立性,善于与人相处并能取悦于人,其情绪、情感是健康的,个性发展也是较全面、正常的。[2](四)家长的榜样家长对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除了通过口头教育外,更重要的是通过“身教”,即通过儿童模仿的心理机制发生作用。模仿是小学生心理的一个显著特点,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正是按照榜样来检验和调整自我意识和行为倾向的。美国心理学家班杜拉和麦克唐纳通过实验证明[6],儿童社会行为的成熟模式的学习受儿童可引的榜样的影响多于强化方面的影响,换言之,儿童更倾向于注意成人做什么而不注意成人在说什么。作为家庭中权威人物的家长能够给孩子提供什么样的榜样,会直接影响孩子的行为方式与心理健康。(五)家长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父母亲的受教育程度,个人的兴趣、爱好对子女的心理与行为有重要影响。若父母的文化素养高,会用自己的知识和强烈的求知欲去影响和教育子女,培养他们顽强的进取精神。王玉凤等[5]对2432名学龄儿童的调查发现,父母文化水平与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呈负相关,父母受教育程度愈高,儿童行为问题检出率愈低,反之,父母受教育程度愈低,儿童行为问题的检出率愈高。就心理素质而言,父母对孩子影响最大的是行为和与之密切相关的心理状态,父母的心理障碍也会毫无例外地影响到孩子的心灵,很难说心理不健康的父母会培养出心理健康的孩子。个性健康的父母能给子女以正确的模仿榜样,并能创造出一个和谐家庭气氛,从而有利于子女心理的健康发展。父母情绪稳定,尤其是对子女怀有深厚的稳定教育情感,处理问题耐心、细致性格开朗大方;与人交往充满自信等等,这些积极的个性品质均能给子女以正向的潜移默化影响。[2](六)家庭成员间的关系及气氛的影响家庭关系主要由父母之间的关系(夫妻关系)和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构成。家庭不和与心理疾病、行为障碍之间的关系,无论是流行病学调查还是临床研究都已多次被证实。父母经常争吵、亲子关系差、家庭婚姻状况不良等与儿童行为显著相关紧张的家庭关系会给小学生造成极大的心理负担,成为心理创伤的背景,从而使小学生的性格带有一系列消极特点。有一些家庭成员都是属于内向性格,在这样的家庭中成长的儿童因为家庭成员之间的影响也会形成这种内向的性格,而这种性格的儿童会对外界产生防御,使他们不愿意与外界人交往,久而久之会形成孤僻,自卑等性格。这样也会对儿童的心理健康产生一定的影响。相反,家庭成员都是外向或者大多数都是外向性格,那么,每个家庭的成员均能使情感得到充分交流;彼此能体验到体贴和关心,互相之间能得到尊重、理解、帮助并接受各自的差异,也能很好的与外界交往,这样家庭下成长的孩子即会与家庭内部成员相处融洽,也能够很好的与外界交往,这样能够创造融洽的家庭氛围以供孩子更健康的成长。除此之外,家庭的经济生活有保障,家庭成员遵循一定的生活原则这也是必不可少的。这种健康的家庭即是家庭成员共同努力的结果,又是小学生健康成长的不可缺少的基本气氛。三、创立良好的家庭环境措施(一)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家庭氛围家庭成员相互尊重、理解、信任和关心是治家、教子的基本条件。家庭和谐的关键是居于核心地位的父母双方。许多家庭破裂或重组家庭结构发生变化对子女的心理造成的影响是很大的。在家庭生活中,父母对子女既是长辈,也是教师和朋友,要学会理解和尊重子女,站在子女的角度,换位思考解决问题,不能按家长自己的主观意志随心所欲,家庭内出现矛盾和分歧时,不要急躁、粗暴,尽可能热心肠、冷处理,把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因此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家庭结构环境和家庭氛围。(二)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王键慧说“孩子虽小,但他们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体,是一个有思想、有头脑、四肢健全的人”[7]所以父母要尊重孩子的人格、个性和思想。了解孩子内心的发展及需求,与孩子活动和交流要表现出真实的兴趣;能成为孩子的知心朋友,给他们期望与鼓励,单亲或重组家庭更要给予孩子更多的爱,不仅要向孩子提供物质上的需要,还要提供行动上和精神上的强大支持,让孩子在家庭中生活得快乐。(三)树立正确的教育观父母对孩子的期望不仅要符合她们的个性特点,还应该联系孩子的现在和未来。父母对孩子的期望要分阶段提出,不能一味的追求高分和名次。要根据孩子的兴趣爱好来培养孩子,不要只是尊求家长的意见来培养孩子。如有的孩子想长大了当科学家,那么父母就应该让孩子知道要实现这一目标现在就要做一个好孩子或者好好学习等近期目标。然而为实现近景性目标,就要在体、智、德、美诸方面提出具体要求,这要求可以由低到高,低要求实现后给予鼓励,让其体验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再提出高要求。然后逐步升级以实现预期的目标,并且将父母的关心、爱护渗透其中,不要专制独裁,尊重孩子的想法这样就会使孩子从父母的正确的教育方式中吸取力量,不断进取,从而促进和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四)提供良好的行为榜样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可见父母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最直接地影响着儿童的心理健康。因而父母时刻要意识到身旁有一双天真无暇的眼睛在瞅着自己,所以父母在生活和工作中处处以身作则,凡要求孩子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多示范,少说教。(五)提高文化修养树立良好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父母乐观、镇定、愉快的情趣对孩子可以产生巨大的影响。父母应自觉克制来自各方面的烦恼、伤感和忧郁,控制自己的不良性格,以乐观向上的精神风貌让孩子感到家庭是温馨安全的。父母应该知道自己的一举一动孩子都看在眼里,自己处理问题的方式,文化修养,知识积累都会对孩子造成影响,所以父母也应该提高自己的文化修养。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关系,家庭成员之间要和谐相处,父母要友爱包容。许多父母会因为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小事而发生争吵,严者则会改变家庭结构,对子女造成心理和生理上的影响。所谓家和万事兴,家庭成员之间的小吵小闹,或者和谐互助对子女的影响是相反的。和谐民主的家庭能带来正能量,有利于子女的成长。所以创造一个良好的家庭关系是必要的。通过对影响小学心理健康的家庭因素分析,想信大家能充分了解到家庭因素多小学生的影响,小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重要阶段,家庭的因素对小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作用。只有处理好家庭各成员之间的关系创造良好的家庭结构和气氛,给小学生一个和谐快乐的家庭氛围,并且家长要做好正面的示范、榜样作用,正面的榜样作用和和谐的家庭氛围能够使小学生心理发展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还要运用良好健康的教养、教育方式,使小学生在正确的教育方式下成长。家长在教育学生的同时也要增强自己的文化素质和心理素质以便于更好的以身作则,做一个子女心中的好榜样。想要小学生有一个健康的心理就应该重视家庭因素的影响。由此来更好的培养健康的小学生心理,让她们健康成长。参考文献:[1]李建军.青少年自杀行为的低龄化问题研究[J].贵州大学学报(社科版),2006(6).[2]何艳茹.心理卫生与心理辅导[M].辽宁大学出版.1999年版25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