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小学课题申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_第1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_第2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_第3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_第4页
中小学课题申报:《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课题申报范例精选【导语】课题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充分体现中央有关精神和要求,具有鲜明的问题导向和创新价值。应用对策类选题要有现实性、针对性和前瞻性;基础理论类选题要立足学术前沿,具有原创性和开拓性;跨学科类选题要体现学科交叉渗透的属性和特点。选题文字表述科学、严谨、规范。以下是课题优秀成果,是各类教师进行课题申报、开展课题研究、撰写研究报告的参考模板和范例。《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课题名称:《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关键词: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融合申报级别:省级课题课题类别:重点课题学科分类:信息技术研究类型:信息技术预期研究成果:立项号:164223939课题设计论证

一、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1、问题的提出、课题界定课堂教学是师生生命活动的过程,是师生教学相长的生成历程,我们研究的课题是探索利用信息技术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一是如何利用现代信息技术让学生在思维情境中学会思维,在探究问题中学会探究,在课堂教学中学会学习,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二是如何提升教师信息技术素养,关注教师亲身体验,使教师真正成为研究者、创造者,促进教师专业的成长,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三是通过课题研究,关注学生的学习,促进合作、探究的教研文化的形成。2.与本课题有关的国内外研究现状世界上关于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研究,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美国于1985年在一份国家长期战略计划中提出关于把信息技术应用于课堂教学的思想。90年代中期,加拿大开始了关于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研究。日本在90年代后期课程与教学改革中强调在各学段的各个阶段各个学科中积极应用计算机等信息设备进行教学,也突出的显示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作用。近两年来,我国香港、台湾也积极进行把信息技术应用于学科教学中的实验研究工作。原教育部部长陈至力在2000年的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会上指出:“在开好信息技术教育课的同时,要努力推进信息技术和其他学科的整合”“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就是通过课程把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教和学的观念以及相应的学习目标、方法和评价手段”,这也体现了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的应用要求。我国近几年还开展了诸如“学科„四结合‟教学改革实验”、“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学与教的理论与实践”、“网络教学的设计与评价”等课题的研究,取得了一批有价值的成果。3.本课题选题的意义与研究价值。由于理论和实践上的差距,尽管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研究已有多年,然而,一些学科融合的有效性不尽人意。如教师用于制作课件、学习专题网站的时间太多,从教学设计、课件制作、课前准备费时费力,课堂形象效果不错,但整体效益不高。且图片、视频、声音、动画等教学媒体占用课堂太多的时间,学生对丰富的多媒体素材应接不暇,有视觉疲劳的现象,甚至信息技术手段成了课堂教学的独占媒体,挤占了学生思考、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的时间与空间。课件过多地将抽象的内容形象化,过度形象化教学不利于学生理性思考能力的培养,会束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导致教学综合效益下降。由于不同的教学媒体有不同的优势、有不同的适用性和局限性,相互间有互补性,因此适时适度地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并与其他教学媒体共同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是当前教学研究的现实问题。教师对多媒体教学的理论认识、多种教学方法的灵活应用、多种教学媒体素材的有效使用,都还有许多操作层面上的问题需要研究。因此需要对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课堂教学有效性进行认真的实践研究,使课堂教学显示出系统的整体效益。为此,我们尝试着进行“利用信息技术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以期实现课堂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二、课题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1、研究目标(1)树立综合运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开展学科教学的意识,优化教学手段,创设适合的信息化学习环境,改进教学方法,提高课堂教学有效性,探索新的教学规律;(2)探索学科教学中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综合运用的环境下,实现教师教与学生学的有效结合,面向广大学生,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有效性的基本途径。(3)掌握各种现代多媒体信息技术教学的基本方法,具备教育教学科研能力的新型教师。(4)探索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评价课堂是否有效性的标准和评价条例。(5)探索现代教育技术对于课堂教学有效的负面作用,并探索出屏蔽这些负作用策略和基本途径。(6),探索出依据现有的信息技术条件,有效促进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机整合的策略和基本途径,提升课堂教学有效性。2、研究内容(1)基于现代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教学基本途径、方法、策略的研究。遵循教学规律,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探索出可以培养教师有效教学、学生有效学习的教学途径、方法、策略,教会教师有效组织学生在团结协作、和谐温馨的环境下学会学习。(2)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学生自主学习模式研究。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在多元化智能理论的支撑下探究出适合学生自主学习模式,让学生学会学习。(3)、基于现代信息技术对课堂有效性的评价的研究。立体而动态的评价机制对于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可以起到激励与促进的作用。(4)、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与一般环境对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培养影响的对比性研究。通过访谈与调查问卷形式,对比分析不同环境对于课堂有效性的影响,更容易凸显信息技术环境对于课堂有效性的作用。(5)、现代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研究。通过不同信息技术手段和学科课堂教学的整合研究,探索出信息技术和学科课堂教学的有效整合,梳理出整合的方法、途径和策略。3、创新之处本课题的创新之处在于如何将信息技术有机地融入课堂教学与学科课程之中,探索创新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科特点和信息技术功能的结合,可行性强。体现在以下三方面:1、示范性:本课题涉及的内容为教育教学改革的热点、难点,是推进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具有很好的示范作用和推广价值。2、创新性: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是一个充满想象、不断创新的过程,同时又是一个科学严谨、有计划的动手实践过程,它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主体性:建构“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结构的重要突破口之一是信息技术与各学科课程的有效整合。在整合的教学模式中,强调学生的主体性,要求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同时,在整合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和咨询者,教师的主导作用可以使教学过程更加优化,是教学活动中重要的一环。三、本课题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和实施步骤1、研究思路进行教学设计、案例教学,在实践基础上进行反思、修改,摄录案例教学课录像、录音,并进行网络实时传送、存储,撰写教学体会、教学论文、教学评点。建立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课的教学效果评价系统。2、研究方法行动研究、课堂教学分析研究、课堂教学效益评价研究等。研究教学的时间主线、问题主线、活动环节、技术手段、多媒体素材的应用、研究开放性的不同学科不同课型的课堂教学评价方法。3、技术路线A、将教学过程存储为视频或音频文件,与教学设计、课件、教学反思、教学评点、论文等资料汇总形成课题研究的专题网站,也可制作成教学博客网站,形成教研资源,便于同行学习、交流。B、多元智能理论与教师课堂教学、学生课堂学习的评价相结合。课堂教与学的评价要体现出该差异性,评价要点有开放性、有可选项,教师可依据自身的教学设计案例、教学思路、教研思路,来设计教与学实效性评价表,进行评价,可定性,亦可定量、还可有点评,这样老师设计的思路开阔、评价也多元化、多形式,更符合各学科教学实际,可能产生有创意的课堂教学实效性评价方案。4、实施步骤第一、申请阶段:(2016年6月—2016年8月)申请立项,做好开题的准备工作,进行开题论证,确定课题组人员,明确分工,撰写课题方案。根据方案工作落实到人。第二、准备阶段:(2016年9月—2016年12月)这一阶段主要做两个方面的工作:一是对本校教师学科运用信息技术的情况进行调查,撰写调查报告;二是阅读大量文献,进行文献分析,加强理论学习。第三、研究阶段:(2017年1月—2017年6月)以有效教学为载体,探索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效整合的方法途径。结合学科特点,着重研究信息技术如何促进教师教学,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完成资料积累,撰写论文、经验总结、研究报告;组织研究交流。第四、总结阶段:(2017年7月—2017年12月)根据实施情况,全面评价课题研究的成果,总结成败得失,上升为经验理论,撰写研究报告。通过成果展示向有关部门汇报,申请结题。课题可行性分析

一、相关课题研究1、理论研究经验课题《农村留守儿童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己结题课题《535高效课堂模式运用》受到市教育局高度评价2、实践经验作为农村学校,我校数字化校园建设成型,有完善的校园网支持下学校门户网站系统、成绩管理系统、学籍管理系统、图片管理系统、团员管理系统、监控管理系统等于一体的数字化校字化校园。3、学习经验学校订有《中国电化教育》、《中国信息技术教育》、《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等多种国家级杂志,校图书馆现有图书8万余册,并且每年保持一定的更新比例。教师能在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源,以先进的教育理论为指导,运用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为基础,运用行动研究法、经验总结法等开展科研实验。4、主要参考文献:【1】王吉庆、黄钢《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2】祝智庭、钟志贤《现代教育技术-促进多元智能发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3】李克东《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何处是通途》【4】祝智庭《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作用模式:理论框架与案例研究》【5】蒋鸣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新探索》2004二、主要参加者的学术背景和研究经验、组成结构1、课题研究组:组

长:孙华

课题主持人,负责课题研究的组织、管理工作。副组长:齐成制定有关课题研究的具体操作方案,组织协调实验班级的管理,整理课题相关资料,撰写阶段性研究报告。组

员:付海霞刘娟等全体课题成员负责课题实践研究,设定子课题,制定题研究操作方案,收集整理相关课题研究资料,并负责撰写收集本课题的研究论文或案例。三、完成课题的保障条件(1)硬件保障:我学校已经实现了多媒体“班班通”,为我们的课题“农村学校信息技术环境下提高课堂有效性的研究”奠定物质基础。我们学校有的图书馆和校领导的支持:学校将为每一个申报通过的课题提供一定的研究经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