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的麻醉_第1页
老年患者的麻醉_第2页
老年患者的麻醉_第3页
老年患者的麻醉_第4页
老年患者的麻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老年患者的麻醉讲课人:朱翔主任医师目录01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02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03

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04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镇痛目录01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02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03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04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镇痛

我国人口老龄化情况日益严重,截止2020年年处,中国65岁及以上人口达到1.76亿,占总人口12.6%。预计到2030年,>65岁人口比例将增加到20%,且高龄人口比例不断增加。依据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2018年统计数据可知,60~80岁者占手术患者比例27.79%,这批患者的麻醉与围术期管理需要投入更多的人力和物力。我国老龄化现状中枢神经系统1、年龄超过60岁的记忆力下降者超过40%。2、随着衰老会出现脑萎缩,表现为脑灰质和白质体积的减少。灰质体积减少被认为是继发于神经元的皱缩,而非神经元丧失;而白质神经元的丧失却可能高达15%。3、神经递质,受体减少(来自非人类的灵长类动物的资料研究)4、大脑的储备功能下降,表现为日常功能活动减少、对麻醉药物的敏感性增加、围术期谵妄危险以及术后出现认知功能障碍的风险增加。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心血管系统1、心脏形态改变,如心肌细胞数量减少、左心室壁肥厚、传导纤维的密度和窦房结细胞数量都在减少;功能上,心脏收缩力降低、心肌僵硬度增加、心室充盈压增加以及对β-肾上腺素能递质的敏感性降低。2、血管形态学可见弹性大血管直径增加、僵硬度增加;功能上,平均动脉压升高和脉压增加。3、老年人除窦性节律外经常不能耐受心脏节律改变的现象。4、自主神经系统:β受体刺激的反应下降和交感神经系统活性增加。5、老年人心脏收缩功能受损可导致舒张功能不全,严重时表现舒张功能不全。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呼吸系统1、肋骨、胸骨、肋软骨变性,呼吸肌萎缩,胸廓顺应性下降。2、肺实质弹性组织减少,表面活性物质的生成发生改变,导致肺顺应性下降。3、老年人在麻醉及手术后对缺氧的保护性反应下降。4、肺活量(VC)减小,残气量每10年增加5%~10%。5、FEV1下降,每10年减少6%~8%。6、老年人对缺氧性肺血管收缩反应迟钝,单肺通气困难。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肾脏与容量调节1、到80岁时,肾脏组织可能减少达30%。肾血流量每年减少10%左右,肌酐清除率也在逐渐降低。2、功能上包括电解质调节功能、尿液浓缩稀释功能以及肾保钠能力的减弱。肝脏系统1、肝重量减少,肝血流量每10年减少10%左右。2、肝脏本身对药物的代谢能力也不同程度的下降。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药理学1、大多数吸入麻醉药的肺泡最低有效浓度MAC每10年减少约6%。2、大脑对硫喷妥钠、依托咪酯的敏感性并未随年龄增长改变,而需要量减少,主要是因为年龄引起的药代动力学的改变(清除率和首次分布容积减少)。3、随年龄增长,大脑对丙泊酚、咪达唑仑敏感性增加,清除率亦降低,丙泊酚敏感性增加30%~50%,上腹部胃肠道内镜检查应用咪达唑仑时,剂量减少约75%左右。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药理学4、舒芬太尼、阿芬太尼和芬太尼在老年人中的效力接近成人的两倍,主要因为大脑对阿片类药物作用的敏感性增加,而非药代动力学改变所致。衰老以后的大脑对瑞芬太尼作用的敏感性增加,接近成人两倍,加上中央室容积减少和清除率减少,只需约1/3的输注速率即可。5、总的来说,年龄对肌肉松弛药的药效动力学无明显影响,如果药物依靠肝、肾代谢,其作用时间将延长。顺式阿曲库铵通过Hofmann降解,不受年龄影响。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目录01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02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03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04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镇痛术前评估意义老年患者术前访视与评估是实施麻醉手术前至关重要的一环,其目的是客观评价老年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及其风险,同时对患者的术前准备提出建议,包括是否需要进一步完善检查、调整用药方案、功能锻炼甚至延迟手术麻醉,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提高患者对麻醉手术的耐受力,降低围术期并发症和死亡风险。评估内容

老年患者术前应当根据ASA分级、代谢当量水平、营养状况、是否可疑困难气道、视力状况、精神/认知状况、言语交流能力、肢体运动状况、是否急症手术、近期急性气道疾患、过敏史、脑卒中病史、心脏疾病病史、肺脏病史、内分泌疾病病史、用药史(包括抗凝药物等)、头颈部放疗史、既往外科病史等对患者进行评估,以期全面掌握患者的身体状态。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风险评估在65岁及以上年龄的患者,手术的风险和结局主要受四个因素影响:1、年龄2、患者的生理状况和合并症(ASA分级)3、是急诊手术还是择期手术4、外科手术的类型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ASA分级

ASA分级及患者年龄可以初步预测围术期死亡率,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见右图。文献报道大于80岁的患者接受大中型非心脏手术时,年龄每增加1岁,围术期死亡率增加5%。

ASA分级与围术期死亡率之间的关系手术危险性评估高危因素:急症大手术、心脏瓣膜手术、大血管手术、长时间手术(>3h)、大量失液和失血中危因素:动脉内膜剥脱术、头颈部手术、腹腔手术、大关节置换术低危因素:内腔镜手术、白内障手术、乳房手术、电休克治疗、体表手术、前列腺活检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Goldman心脏风险指数(见下图)是预测老年患者围术期心脏事件的经典评估指标。对疑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酌情行心脏超声、冠状动脉造影、心导管或核素等检查,尤其是低心排(EF<50%)的患者,术前建议进行冠状动脉造影筛查,以明确诊断并评估心功能。对于高血压病患者宜行动态血压监测,检查眼底并明确有无继发心、脑、肾并发症及其损害程度。对心率失常或心肌缺血患者应行动态心电图检查。室壁瘤的患者,术前应该根据超声检查筛查是否真性室壁瘤。另外应根据AHA指南对合并有心脏病的患者进行必要的处理。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心功能及心脏疾病评估呼吸系统的功能随年龄增长而减退,特别是呼吸储备和气体交换功能下降。胸壁僵硬、呼吸肌力变弱、肺弹性回缩力下降和闭合气量增加是造成老年患者呼吸功能降低的主要原因。术前合并COPD或哮喘的患者应当仔细询问疾病的类型、持续时间、治疗情况等。老年患者肺泡表面积、肺顺应性以及呼吸中枢对低氧和高二氧化碳的敏感性均下降,因此在围术期易于发生低氧血症、高二氧化碳血症和酸中毒,另外老年患者呛咳、吞咽等保护性反射下降,易发生反流误吸性肺炎。对于合并肺部疾病的患者,术前应做肺功能和血气分析检查。如患者处于急性呼吸系统感染期间,如感冒、咽炎、扁桃体炎、气管支气管炎或肺炎,建议择期手术推迟到完全治愈1~2

周后,因为急性呼吸系统感染可增加围术期气道反应性,易发生呼吸系统并发症。术前呼吸系统有感染的病例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可较无感染者高出4倍。戒烟至少4周可减少术后肺部并发症,戒烟3~4周可减少伤口愈合相关并发症。肺功能及呼吸系统疾病评估对于合并或可疑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应行头部CT、核磁共振、脑电图等检查。以下情况需术前申请神经科医师会诊:为明确术前神经系统征象,如头痛、阵发性短暂无力、运动障碍、神志异常或慢性局灶症状等的诊断;对存在的慢性疾病进行术前评估,如无法控制的癫痫、重症肌无力、帕金森病、阿尔茨海默病、多发性硬化症、肌营养失调、症状性颈动脉病等。目前认为高龄、教育水平低、水电解质异常、吸烟、苯二氮卓类药物应用、抗胆碱药物应用、术前脑功能状态差以及大手术等是影响围术期谵妄的危险因素,因此在危险因素多的老年患者术前用药应当酌情进行调整。脑功能及神经系统疾病评估肝功能损害程度,可采用Child-Pugh分级标准(表1.3.4-1)加以评定,按该表计算累计分:A级为5~6分;B级为7~9分;C级为10~15分。A级手术危险度小,预后最好,B级手术危险度中等,C级手术危险度大,预后最差。肝脏及肾脏功能评估老年患者肾组织萎缩、重量减轻,肾单位数量下降,肾小球滤过率降低,肾浓缩功能降低,保留水的能力下降,最终导致需经肾清除的麻醉药及其代谢产物的消除半衰期延长。麻醉药对循环的抑制,手术创伤和失血,低血压,输血反应和脱水等因素都可导致肾血流减少,并产生某些肾毒性物质,由此可引起暂时性肾功能减退。大量使用某些抗菌素,大面积烧伤,创伤或并发败血症时,均足以导致肾功能损害。如果原先已存在肾病,则损害将更显著。对慢性肾功能衰竭或急性肾病患者,原则上应禁忌施行任何择期手术。近年来,在人工肾透析治疗的前提下,慢性肾功能衰竭已不再是择期手术的绝对禁忌症,但总体而言,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力仍差。肝脏及肾脏功能评估目录01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02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03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04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镇痛①老年患者潜在的智力减退,给病史采集带来困难;②多数老年患者都有复杂的药物治疗史;③存在年龄相关性器官功能下降;④术前器官储备功能未知;⑤多种疾病和慢性并发症并存;⑥生理年龄和实际年龄存在差距;⑦手术过程中突发事件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和并发症发生率。老年患者的麻醉管理特殊性尽管既往研究认为全身麻醉与椎管内麻醉对于患者的转归没有差别,但最近的国际共识认为,出于对于老年患者脆弱脑功能的保护,推荐在能够满足外科麻醉水平的条件下,优选使用神经阻滞技术,包括椎管内麻醉,外周神经阻滞麻醉等方式。对于术前服用抗凝药物的患者,如果没有时间进行抗凝治疗替代转化,可以优选外周神经阻滞技术实施麻醉。如果选择全身麻醉,不断累积的证据表明全凭静脉麻醉在老年患者的术后认知保护方面具有优势,某些特殊手术使用适当浓度的吸入麻醉药物具有脏器保护效应。老年患者麻醉方式选择常规监测应该包括心电图(ECG)、心率/心律、无创血压/连续无创动脉血压/有创动脉血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体温、呼吸频率/节律、尿量等。如果实施全身麻醉,应进一步监测吸入氧浓度(FiO2)、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气道压力、潮气量等;麻醉镇静深度与术中肌松状态监测为非必要性监测,如果具备监测条件,强烈建议监测。老年患者的常规监测老年患者循环管理目标术中循环管理常用麻醉药物对循环系统的影响术中循环管理(1)对于术前伴有哮喘病史,近期上呼吸道感染(2~3周内)等高气道反应性患者,麻醉诱导前可经静脉滴注甲基强的松龙1~2mg/kg,

或者琥珀酸氢化可的松100~200mg,预防术中支气管痉挛发生有效。(2)机械通气患者实施低潮气量+中度PEEP(5~8cmH2O)策略;(3)FiO2不超过60%,以防止吸收性肺不张;(4)吸呼比例1:2.0~2.5;(5)术中实施目标导向或者限制性液体管理方案。(6)患者苏醒期防止镇静、镇痛以及肌松药物残余;(7)存在术中外科相关急性炎性反应状态的患者,应该积极给予抗炎治疗;(8)术前合并严重左心室舒张功能障碍的患者,术中需维持较慢心率(参照术前平静状态下心率值)。(9)术前合并严重心肌收缩功能障碍(EF<50%)的患者,术中通过监测每博量(SV)以及心输出量(CO),维持其正常。术中呼吸管理与肺功能保护由于老年患者脑功能减退,特别是脆弱脑功能老年患者的增加,肝肾功能减退导致药物代谢功能降低,这些综合因素使得老年患者术中对于镇静镇痛药物的敏感性显著增高。加强麻醉镇静深度监测,对于避免患者过度镇静以及麻醉过浅所致的术中知晓至关重要。过度镇静可能导致的潜在风险,如术中血流动力学不稳定,苏醒期延迟,术后谵妄,术后认知功能障碍(POCD),甚至远期死亡率升高等。术中麻醉深度监测针对性地进行液体治疗,方可达到维持有效血容量。同时,确保氧转运量、凝血功能和水电解质正常及酸碱的平衡,并控制血糖于正常范围。缺失的液体补液类型推荐1.每日正常生理需要量 晶体液 2.术前禁食所致的液体缺失量或手术前累计缺失量晶体液3.麻醉手术期间的液体再分布(第三间隙丢失量)晶体液4.麻醉导致的血管扩张 晶体液或胶体液5.术中失血失液量 晶体液和/或胶体液及血液制品中华医学会麻醉学会分会《麻醉手术期间液体治疗共识(2014)》.晶体液是液体治疗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胶体乳酸根晶体不平衡液体平衡液体无糖含糖醋酸根补液选择术中输液输血管理不同类型的特殊人群需要各自的合适的晶体液。对于老年患者、肝功能障碍、儿童、颅脑手术患者和糖尿病及术中应激血糖升高患者来说,无糖等渗醋酸盐溶液,如勃脉力A是适用于所有特殊人群液体治疗需求的优选晶体液。由于低渗和乳酸蓄积风险,乳酸钠林格是不适合这些特殊人群的,而含糖的醋酸盐,如乐加,是不适合颅脑手术及糖尿病及术中应激血糖升高的患者的。术中输液管理在输注异体血的决定作出前,进行血红蛋白浓度监测。在术中大出血状况下,容易因过度依赖输注压缩红细胞和晶体、胶体溶液而致稀释性凝血病的发生,新的凝血管理指南推荐输注红细胞与输注新鲜冷冻血浆(FFP)的比例为2:1,在条件允许时进行实时凝血功能监测。在血容量急剧改变的状况下,患者的血温会出现急剧下降,因此如果有条件应该对输血以及输液进行加温处置。低体温会导致患者凝血酶原的活力降低以及纤维蛋白原的合成功能抑制,由此增加患者的出血量以及异体红细胞的输注量。术中输血与凝血管理(1)术前充分的脑功能以及相关疾病状态评估,并告知家属以及外科医生麻醉风险;(2)将围术期患者的血压保持在平静状态血压基线水平~+20%范围;(3)术中调整通气参数维持PaCO2在40~45mmHg;(4)术中需进行常规麻醉深度监测,以防止镇静过度导致术后谵妄。(5)如果条件允许,推荐使用近红外光谱无创脑氧饱和度监测;(6)循环稳定为确保脑氧供需平衡的前提,加强心功能监测可对血流动力学的精确管理提供保障;(7)术中确保适当动脉血氧饱和度和血红蛋白浓度,防止氧含量过低;(8)有效防止围术期外科相关炎性反应对血脑屏障的进一步损害,应用抗炎药物可能使此类患者受益。(9)术中积极保温,维持体温在36℃以上;(10)如果可能,尽量在手术结束后拔除气管插管导管,回PACU或者ICU继续观察;(11)术后提供有效的术后镇痛,防止循环剧烈波动。近期(<3个月)脑卒中患者的麻醉管理(1)术前充分的心功能评估,并向家属交代麻醉风险;(2)加强心功能监测,可采用功能性血流动力学监测设备(APCO监测,LIDCOrapid监测系统等)对心脏前负荷,心脏收缩功能以及心脏后负荷进行实时动态精确监测,并给予针对性处理,以确保脆弱心肌的氧供需平衡;有条件单位可以考虑实施TEE监测。(3)脆弱心功能围术期容易导致全身氧供需失衡而发生全身组织低灌注性代谢性酸中毒,如果有条件可以实施连续上腔静脉血氧饱和度(ScvO2)监测,以确保ScvO2>70%;血气以及血乳酸监测也可为全身氧供需平衡监测提供指导;(4)脆弱心功能不能很好耐受术中过度输液,因此限制性或者目标导向液体管理为此类患者的优选策略,机械通气患者可以使用SVV、PPV等指标,非机械通气患者可以考虑使用液体反应性指标如DSV等;(5)外科方式最好采用微创,或者相对低创伤性操作,防止血容量的严重波动,以利于循环功能管理。近期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麻醉管理(1)术前对呼吸道疾病进行充分评估,并向家属交代麻醉风险;(2)避免使用能够诱发过敏性介质释放的麻醉药物以及其它药物;如吗啡,阿曲库铵等;避免使用增加迷走神经张力的药物,如硫喷妥钠等;尽量减少血液制品以及输注异体血液或者血浆;(3)在麻醉诱导开始前,连续静脉滴注给予糖皮质激素,起效后开始麻醉诱导。(4)麻醉监测应该包括气道压力,潮气末二氧化碳波形监测,压力-流量环监测,SpO2等,肺部听诊也为最重要支气管痉挛诊断措施之一;(5)麻醉方式依据手术方式以及气道发生支气管痉挛的风险程度而定。(6)如果术中出现支气管痉挛,应该首次静脉推注肾上腺素5~10µg

,可以重复,或者连续输注肾上腺素,必要时可以追加糖皮质激素,直至支气管痉挛得到有效控制。(7)此类患者需要优化肌松药物使用时机以及剂量,避免术后给予新斯的明拮抗,以免诱发支气管痉挛;(8)此类患者术后尽早拔除气管插管导管,并送PACU或者ICU做进一步观察。合并哮喘或近期急性上呼吸道感染疾病患者的麻醉管理(1)在拔管前,观察潮气末二氧化碳波形图可以更好判定镇静、镇痛与肌松有无影响拔管的综合残余效应,规律的呼吸节律和足够呼吸频率能够使PETCO2达到正常范围35~45mmHg才可以拔管。(2)拔管前应该进行充分的气道吸痰,以及肺复张手法。(3)难于短时间拔管及出现纠治严重心脏并发症需要将患者送至ICU做进一步诊断与处置。气管插管或者喉罩拔除的管理

1苏醒延迟2恶心呕吐3低体温4肌松残留作用5术后疼痛苏醒期常见并发症(1)术中镇静过度,没有进行麻醉深度监测。(2)术中没有进行体温监测以及很好的保温,导致低体温状态。如果存在低于360C的状况,需尽快给予复温处置。(3)有无术中导致潜在脑损伤或者急性脑卒中的医疗事件?需要请神经内科专家会诊以除外,神经外科手术需要与神经外科医生一起以排除外科相关脑损伤。(4)术中使用中长效镇静药物,老年患者对镇静药物的敏感性会随年龄增加而增加。(5)有无苏醒期循环不稳定的状况?特别是低于患者术前平静血压水平20%~30%以上的低血压存在?需要进行病因分析,并提升血压。(6)术前合并代谢及内分泌疾病诱发的术后苏醒延迟;特别是术前合并糖尿病行急诊手术的老年患者,更应注意代谢及内分泌疾病相关苏醒延迟的病因诊断,以便做出及时处置。(7)内镜手术的不断普及(二氧化碳气腹),以及老年患者肺功能衰退和可能合并的呼吸系统疾病,均可能在拔管期间出现严重二氧化碳潴留,甚至二氧化碳昏迷。(8)其它原因,血气以及电解质、血糖检查对于快速诊断苏醒延迟病因可提供帮助。老年患者苏醒延迟的可能原因老年患者转出PACU的标准目录01老年患者的生理学改变02术前访视与风险评估03术中监护和麻醉管理04术后并发症与术后镇痛认知功能障碍1、术后认知障碍发生率术后一周为26%,术后3个月为10%,多数患者术后认知功能下降是可逆的,但约有1%的患者持续存在。2、危险因素为:①年龄。②受教育程度。③术前认知功能损害。④焦虑和特殊的手术过程等。术后并发症术后谵妄1、老年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为15%~25%。2、危险因素:功能损害;认知损害;失眠;不能活动或身体条件较差;视力损害;听力损害;脱水;高龄;血清白蛋白水平低;酗酒;术前血钠、血钾、或血糖水平异常;有合并症,ASA评级Ⅲ或Ⅳ级;抗胆碱能药物;抑郁;美国心脏协会指南列出的高危手术。3、术后谵妄的诊断:评估谵妄四个方面的特征:①急性发生的精神状态改变或波动;②注意力不集中;③思维无序;④意识水平改变。患者必须同时出现特征①、②和③或④才能诊断谵妄。术后并发症术后谵妄4、术后谵妄的防治:①预防性治疗措施,包括纠正代谢和电解质紊乱以及治疗神经精神疾病。②消除所有诱因,如药物(抗胆碱能药等)或镇痛不充分。③用标准方案控制谵妄已知因素(认知损害、失眠、制动、视力损害、听力损害和脱水)。术后并发症术后高血压1、术后高血压(或术后急性高血压)是指术后出现的血压明显升高,其特点是术后早期发生(通常2h之内)、持续时间不长(一般<6h,也可持续24~48h)。常用静脉抗高血压药物见右表术后并发症临床上常用的评估方式均可用于老年患者术后疼痛的评估,其中,语言等级评定量表是最敏感和可靠的方法,数字等级评分接受度最高。对完全无法交流的老年患者目前尚无国际公认的术后疼痛评估方式,面部表情、声音和肢体动作等可作为疼痛评估的参考指标。术后疼痛评估1.全身给药镇痛法:如静脉或口服镇痛药物,应用术后镇痛泵等2.局部给药镇痛法:局部浸润、外周神经阻滞和硬脊膜外隙阻滞技术可有效用于老年患者术后镇痛。3.多模式镇痛:联合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镇痛药物或镇痛方法,由于作用机制不同而互补,镇痛作用相加或协同,同时每种药物的剂量减小,不良反应相应降低,从而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