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_第1页
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_第2页
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_第3页
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_第4页
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欢迎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感谢阅读本文档,希望本文档能对您有所帮助!浮顶罐事故预防与处理一、溢油

发生溢油事故主要原因是计量失误或油泵输转时间过长,油罐内油品超过安全储量,油品从泡沫发生器、呼吸阀等处溢出,内浮顶罐可从罐壁通气孔溢出,当浮顶进入上止点后,油泵继续输转将出现沉船事故。

一旦发生溢油事故,应立即停止油泵的输转作业,检查油罐区地沟地井、阀门是否可靠关闭,事故现场不能有任何产生火花的操作,同时拨打报警电话。

二、内浮顶油罐沉盘事故

1、发生内浮顶沉盘事故的原因(1)浮盘变形复盘在长期频繁运行过程,要受到油品腐蚀,油品温度变化、罐体变形浮盘附件是否完好等因素影响,使浮盘逐渐变形,出现表面凹凸不平。变形后浮盘在运行中,由于各处受到的浮力不同,以致出现浮盘倾斜,浮盘量油导向管滑轮卡住,浮盘运动倾斜逐渐增大。当浮盘所受浮力不能克服其上升阻力时,最后导致油品从密封圈及自动呼吸阀孔跑漏到浮船上而沉船。当浮盘密封圈局部脱落或压破后油品进入浮盘上的可能性增大,更易造成沉盘。

2、浮盘支柱松落失去支撑作用

内浮顶油罐浮盘上的支柱均匀分布在浮盘底部。当浮盘在上下运动过程中如支柱轴销安装不当或轴销滑落将导致浮盘支柱掉入罐底,当浮盘处于低位工作时,由于失去支柱支撑,使浮盘受力不均匀,浮盘变形,严重时浮盘部分或全部倒塌,造成沉盘。

3、维护管理不当

内浮盘导向轮要定期加油润滑、浮盘自动呼吸阀、复盘表面、浮盘密封圈、油罐内表面防腐情况都要及时了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否则操作不当很可能造成沉盘事故。另外进油速度过快,油品中含气量较多会导致浮盘受力不均匀,处于摇晃状态造成沉盘事故。

防范措施

1、操作上的防范措施内浮顶油罐实际储存油品高度严禁超过油罐的安全油高度。空罐进油时油品初速不得超过1m/s,油品浸没进出油管后油品流速不宜大于4.5m/s,发油时浮顶罐内存油量不得低于浮盘起伏点以下,否则在下次进油时如油品流速过快可能会因气体作用使浮盘各处受力不均,倾斜卡死而沉盘。

2、定期检查对内浮顶油罐应每月检查浮顶密封装置、导向轮完好情况、浮盘面的凹凸情况和浮盘平稳状况,发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检查时切记要制定严密可靠地的安全措施。

三、油罐吸瘪事故金属油罐发生局部吸瘪多发生在油罐顶部或上部圈板,且修复困难。再储油过程中,罐内的正负压有呼吸阀进行调节,油罐吸瘪是由于罐内真空度过大所致,事故通常发生在向外发油且速度过快时发生,偶尔在夏季雷阵雨过后发生油罐吸瘪事故。

1、油罐吸瘪原理油罐在出油过程中,如果单位时间内发出的油料体积大于经呼吸阀补充的进罐空气,罐内真空度就会增大,上述差值越大,罐内真空度也越大,当罐内真空度超过油罐工作负压时,很容易引起油罐吸瘪,甚至造成事故。

2、油罐吸瘪原因油罐吸瘪事故归根结底就出在呼吸阀上,呼吸阀阀盘卡死,冬天时被冻结或被雪封死,呼吸阀出入口阻塞,阻火器阻塞或气体流通阻力过大;另外油罐出油流量变化幅度过大,与呼吸阀呼吸量不匹配,进气量不能满足要求也是造成油罐吸瘪的主要原因。

3、防止油罐吸瘪事故的措施加强对呼吸阀的检查与维护,确保其安全并使其始终保持在完好的工作状态是防止油罐吸瘪的主要措施,要做到每月的定检查制度,特别大雪天气,发现堵塞物立即清理,严格控制作业流量也可防止油罐吸瘪事故发生

第二篇: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施工现场安全事故预防与处理

一、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类别与时间规律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的特点,决定了建筑施工中的危险因素多存在于高处交叉作业、垂直运输、电气工具使用以及基础工程作业中。伤亡事故主要有高处坠落、物体打击、机械伤害、触电事故,施工坍塌和中毒事故等类别,这几类伤亡事故是建设施工中的最主要伤害,死亡人数占每年因工死亡数的比例超过三成。

高处坠落以从脚手架上坠落、在拆除井架时、在临边和平台等作业场所、拆除塔吊时为主要类型。由于在脚手架上吵闹,休憩;悬空作业、探身作业身体探出度过大;饮酒高处作业和不使用安全带;扣件不符合规定要求;施工管理部门忽视安全防护用品的发放、忽视安全检查;施工安全制度不尽完善;没有及时排查安全隐患;恶劣天气作业等都可能造成高处坠落。

物体打击事故通常由高空落物、崩块、滚动体,硬物、反弹物、器具、碎屑和破片的飞溅造成。由于工人安全意识差、作业玩忽职守;施工人员违规操作、违章施工;在施工中精力不集中、操作不当、误操作;机械设备的安全装置失灵、安全装置不齐全或存在设计或制造缺陷;采光或照明不足导致的施工人员视角疲劳;施工场地狭小,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物体飞出,极易导致物体打击事故的发生。

机械伤害事故的原因主要有。施工人员业务技术素质低,操作不熟练;注意力不集中,导致误操作;施工或操作时未使用合适的防护服及工具,未能合理使用安全防护用品;机械设备老化并没有很好的履行保养维修制度;安全管理不到位,不能及时发现和排除隐患;另外还有照明、通风、温度、湿度等环境方面的原因。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事故。电击是指电流通过人体时所造成的内部伤害,电击会破坏人体呼吸、神经系统以及心脏,甚至产生生命危险。电伤是由于电流的热、化学以及机械效应对人体造成的伤害。施工人员缺乏安全用电知识;防护措施不到位、安全用电检查不到位、未穿戴防护用品;接错电线、相零反接;违章操作、麻痹大意;电气设备年久失修,破损设备线路未及时更换;潮湿的施工环境;紧邻高压操作等等都会引起触电事故。

施工坍塌事故包括边坡失稳引起土石方坍塌事故,拆除工程中的坍塌事故,现浇混凝土梁、板的模板支撑失稳倒塌事故,施工现场的围墙及在建工程屋面板坍落事故。

中毒窒息事故会发生在工人清理污水管时,在人工挖孔桩中、在顶管施工中,在室内取暖一氧化碳中毒等情形中。从时间上来看,上午6点到9点的时候事故比较多,工作分配、

安排任务后工人到各自的岗位上,7。30点以后工作会达到满负荷,但是这个时间段工人注意力不是很集中,容易出现伤亡的事故。而9点到12点的时候,工种交叉作业增多,工人手头的活越来越多,这个时侯只要稍微有点分心就会发生事故。下午将近6点快下班的时候,工人的注意力又开始分散,极易发生事故。晚上6点到9点,有时为了赶工期,晚上要加班,夜间灯光、环境等各种因素和个人体力、精神下降,也容易导致事故的发生。通过对伤亡时间分布的分析,提示我们可以在事故高峰期的时侯,加强安全管理和安全监督、检查工作,这样就可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二、施工现场安全事故的预防

在施工现场中,由于多单位、多工种集中到一个场地,而且人员、作业位置流动性较大,因此对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必须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健全安全责任制和群治群防制度,施工单位应按照建筑业安全作业规程和标准采取有效措施,消除安全隐患,防止伤亡和其他事故发生。

1安全教育

近年来,随着建设规模的逐渐扩大,建筑队伍也急剧膨胀,大批未经过安全培训教育的人员,尤其是来自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农民工,被补充到建筑的队伍中来。在新工人进入施工现场上岗前,没有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安全生产和安全技能的培训,在工人转岗时,也没有按照规定进行针对新岗位的安全教育。针对上述情况,当前急需对建筑施工的全体从业人员,尤其是新职工进行普遍的、深入的、全面的安全生产和劳动保护方面的教育,使他们掌握安全生产知识和技能,提高每个人的安全预防意识,树立起群防群治的安全生产新观念,真正从思想上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从实践中体验体验劳动保护的必要性。

(1)依法加强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意识我国安全生产管理的方针是“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安全生产教育培训工作必须建立在“安全第

一、预防为主”的基础上,这样才能使对工人进行的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落到实处。

(2)建立健全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加强安全生产培训教育制度的执行力度

(2.1)建立健全安全教育培训责任制,明确安全教育责任,落实安全教育培训制度。首先要明确施工现场各级教育培训的责任,确立安全教育培训的实施责任人,同时明确现场安全教育接受者的主体——施工现场全体人员;其次要加强对责任主体的监督和考核,对考核不合格的责任人进行换岗或清退;第三要注意培养安全教育实施责任人的职业素养和责任感。

(2.2)建立健全三级安全教育培训制度和安全技术交底制度,明确安全教育内容、学时,加强作业人员的教育培训,在每一位新工人入场(或转换工种)后严格按照《建筑业企

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做好每一级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真正做到先培训、后上岗。

(3)完善安全生产培训知识的内容,增强培训内容的针对性

新工人入场后,要严格按照《建筑业企业职工安全培训教育暂行规定》中相关要求做好各级培训教育工作和安全技术交底工作,同时,也要在施工过程中对工人进行经常性的安全生产教育,在教育的过程中,必须确保教育内容的针对性,真正达到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的目的。三级安全教育的内容主要包括:第一级公司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国家和地方有关安全生产的方针、政策、法规、标准、规范、规程和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度等。第二级项目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工地安全制度、施工现场环境、工程施工特点及可能存在的不安全因素等。第三级班组安全培训教育的主要内容是本工种的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案例剖析、劳动纪律和岗位讲评等。安全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施工项目的作业特点和危险点、针对危险点的具体预防措施、应注意的安全事项、相应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标准、发生事故后应及时采取的避难和急救措施等。

(4)在施工现场的安全教育中,我们要灵活运用各种方式方法对工人进行安全生产教育,特别是要在加强施工管理人员在现场对工人的不安全行为、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作业环境的不安全因素和管理缺陷等的整改,在整改过程中对工人进行现场对比教育,加深工人对教育内容的印象,提高工人对安全隐患危害性的认识,进而达到提高工人的自我保护意识和安全生产意识,最终实现安全生产。注重安全培训教育的效果,加强对作业人员的安全生产知识考核

(5)安全培训教育的目标是使工人充分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技术,自觉遵守工作纪律和安全操作规程,保证忙而不乱,最终达到“我懂安全、我要安全、从我做起、保证安全”的根本目的。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对作业人员进行安全知识考核十分重要,进场的每一位工人进行安全教育培训后,严格执行考核上岗制度,根据工种进行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注意事项等方面的考核,合格后方能上岗作业,提高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术水平、安全生产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做到规范化施工、标准化作业,确保最终实现安全生产。2安全措施检查、验收与改进

安全检查是发现并消除施工过程中存在的不安全因素,宣传落实安全法律法规与规章制度,纠正违法指挥和违章操作,提高各级负责人与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自觉性与责任感,掌握安全生产状态和寻找改进需求的重要手段,项目经理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检查制度。安全检查制度应对检查制度、方法、事件、内容、组织的管理要求、职责权限,以及检查中发现的隐患整改、处置和复查的工作程序及要求作出具体规定,形成文件并组织实施。安全检查

的要求:

(1)根据施工的特点,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和规章制度的要求,以及安全检查的目的确定

(2)安全检查的内容应包括安全意识、安全制度、机械设备、安全设施、安全教育培训、操作行为、劳动用品的使用、安全事故的处理等项目。

(3)根据安全检查的形势和内容,明确检查的参与部门和专业人员,并进行分工。(4)根据安全检查的内容,确定具体的检查项目及标准和检查评分标准,同时可编制相应的安全检查评分记录表。

(5)按检查评分表的规定逐项对照进行评分,并做好具体的记录,特别对不安全的因素和扣分原因做好记录。

安全验收:

为保证安全技术方案和安全技术措施的实施和落实,工程项目应建立安全验收制度。施工现场的各项安全措施和新搭设的脚手架、模版、临时用电、起重设备等,使用前必须经过安全检查,确认合格后进行签字验收,并进行使用安全交底,方可使用。工程项目专职安全技术人员应参与验收,并提出自己的具体意见或见解,对需要重新组织验收的项目要督促相关人员尽快整改。

安全隐患的处理。凡在安全检查中发现的安全隐患应按照“四定”的原则,既定整改责任人、定整改措施、定整改完成时间、定整改验收人,由安全检查负责人签发安全隐患整改通知书,落实整改并复查。重大安全隐患要在规定期限内百分百整改完毕。对查处或发现的重大安全隐患有可能导致人员伤亡或设备损坏时,安全检查人员有权责令其立即停工,待整改验收合格后方可恢复施工。检查出的违章、严重违章隐患及重大隐患,凡不按期整改销案者,依据有关规定给予处罚,由此引发的事故,可依法追究责任者的法律责任。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对纠正和预防措施的实施的过程和实施方案,进行跟踪检查,保存验收记录。

三、安全事故的处理

在施工现场一旦发生安全事故,事故的调查将是确定事故原因,定义事故性质以及事故处理的重要依据。

一般的事故调查的基本步骤包括现场处理、现场勘查、物证收集、人证问讯等主要工作。其中事故现场勘查是整个事故调查的中心环节。其主要目的是为查明当事各方在事故之前和事发之时的情节、过程以及造成的后果。通过对现场痕迹、物证的收集和检验分析,可以判明发生事故的主、客观原因,为正确处理事故提供依据。因而全面、细致地勘察现场是获取现场证据的关键。在事故现场,勘察人员到达后,首先向事故当事人和目击者了解事故发生时的情况和现场是否发生变动,如有变动,应先弄清变动的原因和过程,必要时可根据当事

人和证人提供的事故发生时的情形恢复现场原状以利实地勘察。

现场照相是收集证据的重要手段之一,其主要目的是通过拍照的手段提供现场的画面,包括部件、环境以及能帮助发现事故原因的物证等,证实和记录人员伤害和财产损失的情况。特别是对于那些肉眼看不到的物证、当进行现场调查时很难注意到的细节或证据、那些容易随时间逝去的证据及现场工作中需要移动位置的物证,现场照相的手段更为重要。

事故分析是根据事故调查所取得的证据,进行事故的原因分析和责任分析。事故的原因包括直接原因、间接原因和主要原因;事故责任分析包括事故的直接责任者、领导责任者和主要责任者。事故分析包括现场分析和时候深入分析。现场分析是在现场实地勘测和现场访问结束后,有所有现场勘查人员,全面汇总现场勘查和现场访问所得的材料,并在此基础上,对事故有关情况进行分析研究和确定对现场处置的一项活动。它既是现场勘查活动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也是现场处理结束后进行深入分析的的基础。时后深入分析则是在充分掌握资料和现场分析的基础上,进行全面深入细致的分析,其目的不仅在于找出事故的责任者并作出处理,更在于发现事故的根本原因并找出预防和控制的方法和手段,实现事故调查处理的最终目的。

在完成事故分析以后,事故调查和处理的最后一项工作就是事故的报告。事故调查报告是事故调查分析研究成果的文字归纳和总结,其结论对事故处理及事故预防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而,调查报告的撰写一定要在掌握大量实际调查材料的基础上进行研究而成。而且要求内容实在、具体,文字新鲜生动,较能真实客观地反映事故的真相及其实质。这样才能对人们起到启示、教育和参考的作用,从而搞好事故的预防工作。

第三篇: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电梯冲顶事故的分析与预防

XX省XX县区某宾馆有一台9层的客梯。2008年5月10日上午,1名乘客从宾馆1层乘电梯上8层。进入电梯轿厢后,他按下了“8f(8层)”的信号,电梯关门后向上运行,但到了8层后电梯并未停车,继续向上运行,越过顶楼9层后发生冲顶,直至电梯对重框压实在缓冲器上,轿厢瞬间下蹲引起安全钳动作刹车。电梯冲顶瞬间,该乘客因为受到向上的惯性作用,头部径直撞上了电梯轿厢的顶部,随后又由于向下的重力作用,人重重地摔在电梯地板上。事故发生后,这名乘客受伤严重,被宾馆紧急送往医院救治。而宾馆的电梯门系统、对重缓冲器也受到严重损坏,直接经济损失近2万元。

事故原因

接到事故报告后,XX省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验研究院检测人员立即会同电梯厂家及电梯维护保养单位工作人员来到事故现场,组成事故调查小组,展开事故调查。

调查人员首先对该宾馆的工作人员进行了询问,初步了解了事故发生的过程。根据事故现场电梯损坏的状况,调查人员基本判定这是一起电梯冲顶事故。所谓电梯冲顶,就是电梯轿厢越过顶层层站,冲向井道顶部。电梯发生冲顶的一般原因,无外乎电梯制动失效,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失效,电梯上行超速等。该电梯为2002年安装投用的,根据事故状况,调查人员先后在电梯机房和电梯井道内检查了电梯抱闸系统的工作状况,曳引轮与钢丝绳的配合情况和清洁状况,以及上行强迫减速开关、上限位开关、上极限开关、限速器电器开关、对重缓冲器开关、涨紧轮开关等安全开关的动作情况,一切均正常,只是该电梯没有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和防抱闸粘连功能。

常见的电梯冲顶原因都被排除了,那么这次事故发生的原因究竟是什么呢。调查人员回到电梯机房,仔细检查了电梯控制柜里的电脑板和电气元器件,发现控制柜中i/o板(主板,接口输入输出板)上行继电器触点动作不良,并且主接触器触点有烧灼现象,接触动作不良。这说明发生电梯冲顶的原因,有可能是抱闸打开着而电机却停止转动,电动机与电梯曳引轮直接相连,曳引轮上悬挂的钢丝绳,一边牵引着电梯轿厢,一边牵引着对重铁。由于电梯对重侧重量较重,对重侧受重力作用向下坠落,此时连接在曳引钢丝绳另一端的轿厢被迫向上提拉,直至冲顶。

电梯控制柜内变频器驱动马达运行的必要条件是enable信号(允许运行信号)和方向信号,而当上行继电器给变频器上行方向信号的触点动作不良时,变频器就接收不到主板发出的上行信号,从而无法驱动马达。但这种状态下变频器又不报故障,这就出现主板在接收到变频器无故障信号、门锁闭合信号、安全回路闭合信号、上行继电器反馈信号、上方呼梯信号后延时打开抱闸,导致电梯自由溜车。或者在电梯运行过程中,上行继电器的触点突然接触失效,但抱闸仍是打开状态,此时由于电梯轿厢里只有1人,对重侧比轿厢重,轿厢被继续向上提拉,最终发生冲顶。

为了核实这一原因,调查人员进行了模拟试验。先将电梯开到底层平层位置后,拆除了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并关闭所有厅轿门,恢复了安全回路,在切除外呼信号后,将电梯置于正常状态,然后,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9层)”的内呼指令,随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此时变频器无电流输出,而电梯空载向上(被对重牵引),发生自由溜车。综合宾馆工作人员口述的事故经过,调查人员分析推断出,当电梯在1层向上运行时,电梯控制柜内i/o板上行继电器的其中1个触点,即供给变频器上行信号的触点,发生了接触不良,导致变频器运行中上行信号中断,但抱闸还处于打开状态,所以电梯到了8层没有停车,又由于电梯轿厢比对重侧轻而继续向上溜车,直至发生冲顶事故。

查明事故原因后,调查组采取了相应措施,修理被损坏的电梯并预防同样的事故再次发生。首先更换了i/o板上损坏的上行方向继电器,防止上行信号异常中断,接着更换了主接触器,防止接触器发生粘连不断电、抱闸不合闸制动。此外,还增加了1个保护措施,就是取变频器抱闸输出信号,将其串入原抱闸接触器1的线圈回路。

抱闸控制回路更改后,调查人员进行了试验,以确认整改安全。

一是执行了之前模拟试验时的操作,即在电梯控制柜内登记“9f”的内呼指令后,主板输出上行方向指令,输出接触器吸合,i/o板上行继电器吸合,主板延时后打开抱闸,bkmag2(抱闸接触器2)吸合,但因为变频器未收到上行信号,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不吸合,致使bkmag1(抱闸接触器1)无法吸合,抱匣不打开,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二是在电梯满速运行时,一旦断开变频器上行信号输入口上的信号线,电梯立即减速,速度减到零后变频器抱闸输出继电器断开,使得bkmag1(抱闸接触器1)释放,同时抱闸关闭、电梯停止,这时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

同理,无论在电梯启动前还是电梯运行中,当切断变频器下行信号线进行试验时,仍然得到“主板报故障停止运行,需断电复位”的结果。这一系列试验说明,增加安全回路,能够有效预防同类事故再次发生。最后调查人员为这部电梯增加了一套夹绳器,它是一种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当上述防护措施都失效时,它能通过夹死钢丝绳来使电梯停止运转,从而防止冲顶事故的发生。

事故启示

虽然这起事故没有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但是调查过程中发现的一系列问题应该引起电梯安装及使用人员的足够重视。

一是该电梯是2002年安装并投入使用的,缺少上行超速保护装置及防抱闸粘连功能,这是该事故无法有效避免的关键所在。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的9.10条款中明确规定,曳引驱动电梯上应装设符合相应条件的轿厢上行超速保护装置,但是gb7588-2003《电梯制造与安装安全规范》是2004年1月1日起才强制执行,所以在此之前出厂的电梯绝大部分都没有此装置,这就提醒所有电梯使用单位,特别是2004年前出厂的老电梯及高楼层电梯的用户,应该及时添加这种装置及功能,保护自身安全。

二是我国电梯实行强制维保制度,维保单位、人员都必须具有相应的资质。维保人员在工作中应加强责任心,加强对电梯电气、机械部件的定期检查维护,特别是要严格参照技术文件,对已到使用寿命的电气原器件执行强制更换,不能仅仅从表面上来判断能否继续使用。该事故的直接原因就是上行继电器的接触不良,而该宾馆电梯的使用频率很高,一年平均达45万次,像这类电梯的维保就要特别重视,元器件的更换周期应该缩短,以提高安全系数。

三是作为特检机构的检验人员,除了充分熟悉和了解国家相关法规及标准、做好电梯检验工作外,还要向广大电梯用户做好宣传和解释工作,更好的管好用好电梯,使他们在乘坐电梯时更加舒心更加安全。

第四篇:溺水事故的预防与处理溺水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一、如何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对溺水事故,学校不应消极预防,而应积极应对。最好的预防是教会学生游泳,学会在突发事件发生时自救、自护。为此,学校一要加强管理;二要加强教育;三要采取必要措施,科学预防溺水事故发生。

1.加强管理

(1)学校要制定《溺水事故应急预案》,明确相关人员责任和分工。当事故发生时,能够迅速、果断处置。

(2)学校要与当地政府和社区一起积极创造条件,在学校周边不适于游泳的水域插上警示木牌,提醒学生不得下水。

(3)农村地区特别是山区,夏季暴雨季节易发生学生在上下学的路上被洪水围困或冲走的事故,学生家长与教师要了解学生所经过的道路存在哪些隐患,并采取有效的措施,防止学生不慎落水或被水冲走。

(4)加强学校与附近水域地区居民的联系,发放学校事故警报联系卡给居民,便于居民一旦发现异常情况马上告知学校。农村学校可以通过发放“告家长信”,在池塘边、江边等设警示性标志,实行学生放学“路队”制,聘请游泳安全巡视员或义务监督管理员,预防学生发生溺水事故。

2.加强教育

(1)学校可根据当地的季节变化,及时对学生进行防溺水教育。初夏与暑假前是防溺水教育的重点时间段。雨季教育重点是预防学生被洪水冲走,初冬与早春应提醒学生预防落入冰窟而溺水。

(2)学校要教育学生不得在没有成人带领的情况下私自游泳。更不许在上下学路上和节假日私自或结伴到非游泳水域(如水库、池塘、湖泊、河流、水坑等)游泳。

(3)学校要通过家长学校和家长会,向家长宣讲防溺水的知识,请家长与学校配合,共同做好学生工作。教育学生不去不明水域游泳,不在没有成年人带领的情况下游泳,提高防止溺水的意识和能力。

3.要教会学生游泳和自救

(1)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游泳时,除让学生通过大量的练习,熟练掌握游泳的基本技能外,还要训练学生在出现溺水的迹象时(如被水草缠住或腿抽筋),如何自救并进行相应的训练。在开设游泳课的过程中,也要做好相应的防范工作,以防发生意外。

(2)在正规游泳池和进行游泳训练的场所,要教育学生不得打闹,不得在水下拽腿,以防呛水。在不了解水域深浅的地方不练习跳水,以免造成危险和伤害。

(3)教师要教育学生,在水中发现有危险时,要沉着冷静,不要紧张,因紧张会使身体的密度加大,更容易迅速沉入水中;也不要乱扑腾,尽可能使鼻子露出水面呼吸,呼气要浅,吸气要深。因为深吸气时,人体密度减小,可浮出水面。

(4)中小学生属于未成年人,救助他人的能力有限。要教育学生,发现有人溺水时,不能贸然救助,防止在救助他人时自己溺水身亡。在这种情况下,要向四周大声呼救,请周围的成年人救助溺水者。当周围没有人时,可跑到距事发地点最近的村庄去求救。现场可用投木板、救生圈、长杆、绳子等方式,让落水者攀扶上岸。

二、发生溺水事故后如何解决

1.启动应急预案

当得知学生发生溺水的消息后,立即启动《溺水事故应急预案》。学校要立刻拨打电话110和120请求警务人员和医务人员迅速赶到现场救助。同时,学校领导要迅速赶到现场。

(1)快速了解落水的准确地点与基本情况。

(2)在迅速组织营救或拨打求助电话的同时,向上级报告。

(3)如事发时间属于学生在校时段,应迅速与家长取得联系。

2.组织抢救和治疗

(1)迅速组织现场救助工作,组织有经验的成年人抢救落水者。

(2)当把溺水者打捞上岸后,应先清除其口腔、鼻孔里的淤泥,清空肚子里的积水,再进行抢救。对心跳、呼吸停止者,应及时进行心肺复苏术,尽快使其恢复正常的心跳与呼吸。进行初步的现场救助后,应快速将溺水者送到医院进行进一步的救治。

3.需要注意的三点

在处理事故的过程中,要做到以下几点:

(1)要与有关部门配合,迅速抢救。

(2)要报告上级有关部门。

(3)要做好溺水死亡者家长的工作。

第五篇: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食物中毒事故的预防与处理

食物中毒一般分为微生物性、化学性、有毒动植物中毒。主要包括:误食有毒化学物质(如鼠药、农药、亚硝酸盐等)或食入被其污染的食物而引起的中毒,误食有毒动植物(如毒蕈、桐油、蓖麻子、马桑果等)或摄入因加工、烹调方法不当而未除去有毒成分的动植物食物(如四季豆、马铃薯、生豆浆、河豚鱼等)引起的中毒。

学校常见食物中毒事故的主要原因有。食品未烧熟、煮透;生熟食物没分开,导致交叉感染;食物过期变质;食堂从业人员因带菌污染食品;食用有毒、有害物质;食堂卫生管理不符合要求;饮用水被污染等。

一、如何预防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预防食物中毒的关键是食品本身无毒无害,储存方法得当,加工方法正确,处理过程无污染。

1.把好采购关

(1)不采购腐败变质的食品(如已酸败的油脂,霉变、生虫、污秽等不洁的食品),不采购未经兽医卫生检验或检验不合格的肉类及其制品。(2)不采购来源不明、食品标签不清、超过保质期限等不符合食品卫生标准和要求的食品。

(3)落实食品原料采购索证和进货验收制度,建立台账。

2.把好贮存关

(1)注意食品的贮藏卫生,防止尘土、昆虫、鼠类等动物及其他不洁物污染食品。

(2)食品贮存场所严禁存放有毒、有害物品及个人生活物品。鼠药、农药等有毒化学物要标签明显,存放在专门场所并上锁。加强亚硝酸盐的保管,避免误作食盐或碱面食用。

(3)建立严格的食堂安全保卫措施。严禁非食堂工作人员随意进入学校食堂的食品加工操作间及食品原料存放间。厨房、食品加工间和仓库要注意上锁,防止投毒。

(4)储存食品要在5℃以下,生、熟食品分开储存。

3.把好加工关

(1)蔬菜加工前要用食品清洗剂(洗洁精)浸泡30分钟后,再用清水反复冲洗;一般要洗三遍,温水效果更好;烹调前再经烫泡1分钟。水果宜洗净后削皮食用。(2)加工食品必须做到烧熟、煮透,需要熟制加工的大块食品,其中心温度不低于70℃。

(3)食品在烹饪后至出售前一般不超过2个小时,若超过2个小时存放的,应当在高于60℃或低于10℃的条件下存放。

(4)加工食品的工具、容器等要做到生熟分开。加工后的熟制品应当与食品原料或半成品分开存放,半成品应当与食品原料分开存放。

(5)剩余食品必须冷藏,冷藏时间不得超过24小时,在确认没有变质的情况下,必须经高温彻底加热后,方可食用。

(6)烹调四季豆时先将四季豆放入开水中烫煮10分钟以上再炒。

(7)不吃生芽过多、黑绿色皮的马铃薯;生芽较少的马铃薯应彻底挖去芽的芽眼,并将芽眼周围的皮削掉一部分。这种马铃薯不宜炒吃,应煮、炖、红烧吃。烹调时加醋,可加速破坏其中的有毒物质。(8)将豆浆彻底煮开后饮用,生豆浆烧煮时将上涌泡沫除净,煮沸后再以文火煮沸5分钟左右。应注意豆浆加热至80℃时,会有许多泡沫上浮,出现假“沸”现象。

4.做好食堂和饮水设施的卫生管理(1)食堂必须有有效的卫生许可证。

(2)食堂要建立卫生管理制度,设有专(兼)职食品卫生管理人员。食品加工操作场所要保持清洁。

(3)每餐要对供应的食品成品留样。留样食品应按品种分别盛放于经清洗、消毒后的专用密闭容器内,每餐的各种凉菜应各取不少于250克的样品留置于冷藏设备中保存24小时以上,以备查验。

(4)食堂应遵守国家制定的操作规范及卫生要求,对公用餐具、容器、用具应进行严格的清洗和消毒:第一步是用热水洗去食物残渣(水温以50℃~60℃为宜);第二步是温水清洗,去除残留油脂等(水温以30℃左右为宜);第三步是消毒,可采用物理法或者化学法杀灭餐具上的残留病原微生物(如病菌、病毒等);第四步是冲洗,即用清洁卫生的清水冲洗掉餐具上的残留药物;第五步是保洁,即将洗净消毒后的餐具、容器、用具移入保洁设施内备用,以防再污染。(5)学校自备水源(为解决学校用水而建的水塔、蓄水池、水井等给水设施)必须有卫生许可证,并定期请疾病预防控制部门进行水质检测。

(6)学校要建立自备水源卫生管理制度,包括水塔、蓄水池等二次供水设施的定期清洗制度,并安排专职(或兼职)人员负责管理。水源管理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体检,经体检合格者方能上岗。

(7)学校自备水源距离厕所、垃圾堆等污染源必须30米以上。水源周围环境必须保持清洁卫生。

5.做好食堂从业人员的管理

(1)学校每年必须组织食堂从业人员进行健康检查。凡患有痢疾、伤寒、病毒性肝炎等消化道疾病(包括病原携带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者渗出性皮肤病以及其他有碍食品卫生的疾病的,不得从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的工作。

(2)食堂管理人员每天要对食堂从业人员进行晨检,发现食堂从业人员出现咳嗽、腹泻、发热、呕吐等有碍于食品卫生的病症时,应要求其立即脱离工作岗位,待查明病因、排除有碍食品卫生的病症或治愈后,方可重新上岗。(3)食堂管理人员对食堂从业人员日常的卫生操作行为要进行指导和监督,食堂从业人员要做到:工作前、处理食品原料后、便后,用肥皂及流动清水洗手;接触直接入口食品之前要洗手消毒;穿戴清洁的工作衣、帽,并把头发置于帽内;不得留长指甲、涂指甲油、戴戒指加工食品;不得在食品加工和销售场所内吸烟。

6.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

学校每年要对学生进行食品卫生安全知识的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食品卫生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防止由于食用不洁食品或误食有毒、有害物质所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发生。

二、发生食物中毒事故后如何应对

在学校食堂就餐的人员中有2例或2例以上在进食相同食物后短时间内发生呕吐、腹痛、腹泻等症状,而未进食的同学没有发病症状时,应高度怀疑是否为食物中毒,并采取以下措施:

(1)启动应急预案。

(2)联系卫生部门(医院)组织救治。(3)追回已出售(发出)的可疑中毒食品或物品,或通知有关人员停止食用可疑中毒食品、停止使用可疑中毒物品。

(4)停止出售和封存剩余可疑中毒食品和物品。(5)控制或切断可疑水源。

(6)向中毒或患病人员家长、家属通报情况。(7)配合卫生防疫部门封锁和保护事发现场,对中毒食品、物品等取样留验,排查致病因素,对现场进行消毒和处理,对相关人员进行隔离。

(8)配合公安部门进行现场取样,开展侦破工作。(9)按照当地政府和卫生行政部门要求,落实其他紧急应对措施。

(10)对学校不能解决的问题请求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当地政府以及卫生行政部门支持和帮助。

(11)学校在适当范围内通报食物中毒事件的基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