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第1页
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第2页
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第3页
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第4页
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校管理研究的现状与思考

事物的性质、功能和功能都有两个方面:积极和消极。无论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事物内部都是固有的。它来自于事物内部的结构,这决定了事物的组成和作用方式。学校管理是学校为贯彻教育方针、实现培养目标而进行的计划、组织、控制等一系列有目的连续活动。这种活动本身也就必须存在着正作用积极影响和负作用消极影响。一、学校管理的作用负作用指在主要作用之外的作用,多指不良反应。(《辞海》缩印本)学校管理的负作用主要是指管理行为所产生的期望作用之外的消极作用。学校管理的绩效=正作用—负作用。“若负作用的坏影响超过正作用时,总的来说系统便在作负功了”。这里所说的负作用,不是指有意识地去破坏、抵制,而是指主观上想起正作用,但由于力所不及,考虑不周,管理失误或不可避免等原因,在客观上起到了与期望目的相反的作用。只要学校管理行为存在着,就必然会出现正作用和负作用。在一般情况下,学校管理者总是千方百计地发挥学校管理的正作用,控制负作用。因而学校管理的正作用的发挥,大多是人们努力的结果,它符合人们的主观愿望;而学校管理的作用是在无意中造成的,是管理者所不愿看到的,是与管理者的素质和管理方式密切相联系的。尽管学校管理的负作用是一种客观存在,但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对学校管理的研究基本上局限于正面作用的范畴,人们大多关注学校管理的积极效应,而忽视了其消极影响。这也就导致了我国教育理论界和教育管理者对学校管理作用在认识上的误区:一是使之带有价值取向判断,二是将之趋向理想主义。所谓使之带有有价值取向判断是指将作用的内涵理解为乃至规定为含有肯定评价意义的“贡献”,致使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成了正向作用的代名词。其实,在社会学理论中,作用本来只是一个中性的概念,它泛指构成某一社会系统的要素对系统的维持与发展所产生的一切影响。既然是影响,则既包括积极影响也包括消极影响,即是说,影响的性质并非只限于“贡献”,而是包括“贡献”与“损害”两种可能,具体为何种性质,当然需要根据要素对于系统的功能输出的实际状况而定。所谓趋向理想主义是指将作用理解为“社会期待”或“主体意愿”的等价物,致使作用这一概念实际上混同于“职能”的概念。必须指出,在社会学理论中,所谓作用只是就客观结果而言,并非指主观愿望(尽管客观结果有时会与主观愿望相符合),换言之,作为科学概念的作用所涵盖的并非主观乞求的应当发挥的效应,而是客观呈观的实际产生的效应。由于认识上的误区有些同志从“应然”状态审视学校管理的作用,认为:学校管理作为社会控制学校的一种工具和手段,本来就是为社会服务的,总得满足社会的期待,当然要从服务、从期待的角度来研究学校管理的作用,亦即我们这里所说的学校管理的正作用。如果我们仅仅以期待与应当为标准去研究学校管理的作用,那么这种研究充其量只能成为对于学校管理的社会期待的研究,研究也只能停留在“应然”层面上。这不仅无助于建立关于学校管理的科学理论,而且也无助于甚至有害于教育实践。因为人们对于学校管理作用的认识滞留于正向的范畴,则当学校管理未能实际产生正向作用时,学校与社会之间便难免出现失调。笔者认为,为了建立起真正科学的学校管理作用理论,以对当前我国学校管理状况做出中肯分析,我们需要进一步扩展思路,需要对学校管理的作用这样一个似乎已有肯定答案的问题进行实事求是的考察。为此,我们首先要审视学校管理的本然状态,在精辟地把握学校管理本源性的可能属性上,也就是在了解学校管理正作用的基础上,追问学校管理负作用及学校管理可能做什么。其次要核查学校管理的实然状态,在对学校管理在纵向(历史)和横向(现实)两个维度的实际表现深入探究的基础上,考证学校管理的实际作用如何。最后在对学校管理的本然状态和实然状态进行充分剖析之后,从应该状态深入探讨学校管理的负作用,以便构建完整科学的学校管理理论。鉴于学校管理是学校教育能否表现积极作用的关键。对学校管理负作用的把握有助于使我们对学校管理进行哲学上的反思及构建新的教育理论分析框架,并能在实践中帮助我们思考怎样的学校教育才能促进人和社会的健康发展这一实际问题。笔者欲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上对学校管理的负作用进行探讨,以求梳理出学校管理负作用的理论脉络。二、学习社会文化要素的本质属性是管理负作用非目的性的资作用是表征系统和事物与环境相互关系的范畴,它侧重系统事物对环境产生作用的可能性和现实性。概言之,作用是系统和事物对环境作用的反应能力和行为,它体现了一个系统或事物与外部环境之间的物质、能量和信息输出交换关系。系统和事物是作用的承担者,“环境”是作用的承受者。从作用的这一定义可以看到,系统和事物对环境的作用也是一向量,呈多方向性。也就是说任何作用的指向既有正的,也有负的。在社会系统内不存在单一的正向作用,也不存在单一的负向作用。在对作用的此种理解上,我们引入美国社会学家默顿的结构分析理论作为本文讨论学校管理负作用的理论前提。默顿(Meton,R.K),美国当代社会学家。他在对传统作用理论批判的基础上,提出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结构作用分析理论。默顿认为,传统作用理论的根本错误在于基本假设,即:“作用一体的设定”(Postulateoffunctionalofsociety),“泛作用主义的设定”(postulateofuniversalfunctionisn),“不可欠缺性设定”(postulateofindispenability)。默顿指出,“作用一体的设定”假设任何社会文化要素对所有社会成员都履行等值的作用,只适应于范围狭小,整合度较高的原始部落社会,而不适应现代工业化社会;“泛作用主义的设定”假设凡社会文化要素都具有正向功能,是由于忽视了即存文化形式具有非作用后果的缘故;而“不可欠缺性设定”假设某一作用的施行,必须有相同的文化要素则完全有违于理论推导且难于解释不同的文化群体的实践结果。基于对传统作用理论三项不当假设的批判。默顿强调,任何社会文化要素对不同的社会文化体系和不同社会成员的作用也不同。任何社会活动或文化事项对整个社会或文化体系的作用都呈三种作用形式,即,一社会文化要素对于某一社会文化体系而言,可能有正作用(function)、负作用(disfunction)与零作用(non-function)。正作用即有助于体系之顺应或适应的客观后果,负作用即削弱体系之顺应和适应的客观后果;零作用即与此一社会文化体系无关的后果。按默顿的假设我们来审视学校管理后发现,学校管理负作用的一个根本性质就是其非目的性。学校管理作为一项有意识的能动活动,是在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之下进行的。学校管理的根本目的就是要发挥其正向作用,使其具有更大的效益。但是,学校管理者有目的的管理活动在作用于被管理者之后,并不能完全如愿地实现预期目的,某一具体的管理活动结束之后必然会产生两种结果:其一,管理结果正如学校管理者所意图的而且是早已预料到的;其二,管理结果并不与学校管理者的目的预设相一致,这一结果即非学校管理者有意如此,亦非学校管理者预先知晓的。前者是学校管理的正向作用的发挥,后者是学校管理的负向作用的展露。学校管理负作用所展露出来的不可把握性即是其非目的性质的表现。管理负向作用正是以其非目的性的性质深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管理绩效。简括地说,管理的负作用不在人的预料之中,它隐含于学校管理的最后结果之中,它是管理活动之后的连带物,是学校管理这一文化活动或系统的属项。学校管理的负作用的非目的性质向我们表明,学校管理的负作用不会因人的正确恰当的运用而消失。正如默顿所指出的:“在社会结构中,既存要素的反作用后果逐渐积累所形成的紧张与压力,绝非任何社会计划所能压制的”负作用的存在是客观的,人们对学校管理的合理运用只可一定程度地限制或减弱学校管理的负作用而不能消除它。按管理心理学的理解,学校管理的作用是管理者、管理对象和环境的函数,即学校管理的作用=F(管理者、管理对象、环境)。学校管理是发挥正作用还是负作用、作用的程度取决管理者与管理对象以及发生作用的环境,这三者协调、平衡则表现出正作用,如果三者相矛盾不平衡则表现出负作用,如果三者的相互作用相抵消则会出现零作用。为此学校管理负作用的性质可简要地表达为:(1)学校管理的负作用掩藏于管理本身,且在管理系统活动展开中发生,并在管理结果中表现出来。所谓学校管理的负作用掩藏于管理本身是指学校管理的负向作用在一开始并不是显露地存在于学校管理本身的,学校管理总是以其夺目的正作用而展现在人们的意识之中的,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在理论形态的学校管理中并没有立足之地,它只呈现为一种人们无法预料的可能。只有当某一学校管理理论具有地运用于实践中,人们主观目的预设与最后的客观结果发生了部分扭曲,学校管理的负作用才得以表现。因此,一般来说,学校管理的负作用产生的根源在于学校管理的具体实践,而学校管理负作用的后果最终是在学校管理的结果中予以表现的。(2)学校管理负作用与学校管理的正作用同时发生,一般说来其在势能上小于正作用。自古至今,我们之所以一再强调学校管理对学校教育的巨大功用正是由于学校管理的正作用大于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学校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依照人的主观设计发生其正作用。从学校管理的本质上来看,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大大地弱于学校管理的正作用。这是学校管理正作用之成为人们热切追求的目标及学校管理的核心本性所在。(3)学校管理负作用的强弱依赖于外部环境,即在有利条件下趋于增大,在不利条件下趋于减小。有关这一点,我们从以往的教育史上能够非常清楚地看到。在中世纪,一切思想文化活动都围绕着上帝进行,教育以进行宗教观念灌输为主旨,结果使教育沦为宗教的附属品,教育变为极大地束缚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工具,学校管理也成了为宗教服务的附庸。文艺复兴之后,人性的解放成为人类所有精神文化活动的主题,在这一主题下,学校管理充分发挥了正作用,从而极为有效地推动了学校教育的发展、社会及人类自身的发展进步。(4)学校管理负作用的运作介质通常是潜在的管理行为。我们所有的管理目的都是建立在管理的正作用之上的,我们的一切努力和我们设置的所有管理内容都是为了实现管理的正作用。但是,我们在具体的管理活动中总会在无意识中施行一种潜在的管理行为,如某种情绪爱好,某种价值偏向,个人习惯等,由于这种潜在管理行为是在无意识中进行的,而被管理者也是在无意识中接受的,因此,这种潜在的管理行为在作用于被管理者时既可能促使被管理者进一步发展,同时也可能会对被管理者产生消极影响。学校管理的负作用正是以这一潜在管理行为为介质发生着作用。日本学者柴野昌山依照默顿的理论从总体上把教育的负作用分为显性负作用和隐性负作用。(p17)根据这些研究,笔者认为划分学校管理负作用的类型应从其本身质的规定性和表现着手似乎更合适。据此,学校管理负作用在本质上可分为两类:第一,常态负作用,即人们在正确运作教育管理时,学校管理活动本身所产生的负作用。第二,非常态负作用,也就是人为的学校管理负作用,即管理者有主观的故意或无意所产生的负作用。由学校管理负作用的性质可以看出,学校管理的负作用至少有以下三个特征:(1)学校管理负作用的难以消除性。借用默顿的话来说便是“现存文化形式对社会整体或对某一团体具有一种作用后果(functionconsequences)的净值(netbalance)(p51),”也就是说任何文化要素(如教育的结果)都是正负作用抵消后的结果,显然默顿此观点暗含着负作用的无法消除性。(2)学校管理负作用的延迟性。即通常情况下,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并不在管理的结果上立刻表现出来,它常常以一种令人难以觉察的潜在形式在管理结果中表现出来。(3)学校管理负作用的可减低性。这正是人们不断探究学校管理规律的理由所在。如能科学合理地进行学校管理可大大减低其负作用。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同正作用一样,乃是学校管理作为社会子系统而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尽管在许多情况下,学校管理的负作用具有隐蔽性与延时性,作为管理者来说,应当明确的是:第一,学校管理负作用的出现是客观的;第二,要加强科学的预见性,努力强化正作用,尽可能弄清负作用的作用程度及由此而决定的对于正作用的影响程度,并藉此而对管理目标的达成作出现状评价与预期估测。三、按负作用的类型进行分析学校管理中的负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几乎存在于学校管理的每个环节之中,学校在对人、财、物、事的管理时所产生的负作用,表现为人的积极性降低,财物的浪费,人际关系的不和谐和管理绩效的降低。为此,建议学校管理者应认真研究在学校中如何扩大正作用,削弱、抑制负作用,这是实现学校管理最优化的一个不可缺少的过程。学校管理中的负作用是普遍存在的,又是错综复杂的,但又是有规律可循的。负作用的现实表现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轻微型负作用。是指负作用强度明显弱于正作用。这种类型在学校管理中最为常见。如鼓励教师在职提高,有些教师要每周或是每学期外出几次学习。这就给排课、经费安排带来一定的困难。这种负作用相对于提高师资质量、进而提高教学质量来说是微不足道的。但有些负作用暂时看来很轻微,却有潜在的危害,应引起重视。如在一次重大活动中,几个教师与学校领导因某事产生了点隔阂,就应及时谈心解决,防止形成冲突潜势。2.中度型负作用。是指与正作用在强度上相当的负作用。产生这种负作用的管理行为往往是两难的。如,学校发放奖金。如平均发放,正作用是机会相等地改善教职工生活,可以避免评奖的精力消耗和矛盾的冲突;负作用是不利于激励教职工的积极性。从经验事实看,难区分这种管理行为的正、负作用的大小。反之,也如此。这就要从学校的具体情况出发来妥善处理。3.严重型负作用。是指负作用的强度明显高于正作用的强度。它使管理行为得不偿失或适得其反。这种负作用不但危害大,而且涉及面广,应引起高度重视。例如,现在不少学校围绕升学率转,其负作用是严重的。这样有害于学校的全面素质发展,与素质教育级道而驰。“大量的操练性题目训练弄得学生负担过重,非但不能促进这些儿童的发展,反而会使他们更加落后。”目前升学教育所造成的严重后果,就充分证明了这种负作用是客观存在的,而且强度是很大的。按负作用的显露程度可分为显露型和隐蔽型两种负作用。而隐蔽型负作用具有更大的危害性。1.学校里没有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