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_第1页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_第2页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_第3页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_第4页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的实践与探索

重庆贫困地区主要集中在重庆东北部和重庆东南部的17个区县,其中14个是国家贫困地区。近年来,重庆市结合贫困地区旅游资源丰富的实际,把旅游扶贫作为贫困地区主要扶贫手段,卓有成效。一、重庆扶贫组织和扶贫机制(一)扶贫开发服务体系中的重要作用重庆市扶贫开发办公室是负责扶贫工作的政府机构,全面负责全市扶贫开发工作的统筹协调、资金筹集、服务指导和监督管理,在推动扶贫开发、扶贫资金技术信息服务、贫困地区劳动力培训和转移、扶贫开发国际交流与合作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重庆市扶贫开发协会是扶贫开发办公室指导下以扶贫济困为宗旨的社会组织,协会在动员社会力量,集聚有效扶贫资源方面做出了积极贡献。(二)“圈翼”帮扶型重庆市自开始扶贫工作以来,不断创新扶贫机制。2006年,首创18个市级部门对口帮扶贫困区县的集团式扶贫模式,成为全国的典型经验。2007年,创造了“一圈”经济相对发达区县对口帮扶“两翼”贫困区县的“圈翼”帮扶机制。2008年,启动高山移民生态扶贫工程,对生活在不宜人居的高山地区且自愿搬迁的群众,实施高山生态扶贫搬迁。2009年,开始启动千村脱贫工程,向纳入脱贫范畴的每个贫困村投入专项扶贫资金,帮助1000个贫困村按计划实现脱贫。二、重庆旅游扶贫政府措施(一)乡村旅游扶贫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2012年,重庆市扶贫办出台《乡村旅游扶贫产业项目实施意见(试行)》,使乡村旅游扶贫有了明确的管理办法和建设标准。2013年,制定《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发展规划》,把贫困地区发展和贫困农民增收作为主要目标,以武陵山、秦巴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和贫困村为主战场,对贫困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发展做出了明确的规划。(二)开展一系列扶贫示范工程1.打造乡村旅游扶贫示范区为形成乡村旅游扶贫示范效应,重庆市扶贫办将涪陵区、黔江区、武隆县、石柱县、云阳县、奉节县、巫山县命名为“乡村旅游扶贫市级示范区”,通过对示范区的扶持和重点打造,带动其他区县乡村旅游扶贫建设。2.阳县启动试验创业园强调旅游扶贫开发内容的原创性、系统性。2011年,重庆首个旅游扶贫创业园项目在酉阳县启动。该项目位于酉阳县后溪镇长潭村河湾山寨,立足于“生态文化、民俗风情”两大主题,推出了土家摆手舞、山歌对唱、木叶情歌、彩龙船等数十个特色民俗节目,开发西兰卡普、柚子龟等10余种特色旅游商品,延伸了旅游文化产业链,成为重庆市首个系统完整的旅游扶贫创业园。3.加快执行休闲乡村建设2011年开始,重庆市扶贫办已连续四年启动避暑休闲乡村建设项目,市财政每年拨付5500万元专项资金,直补贫困农户和贫困村,改善基础设施和接待条件。(三)信贷扶贫资金从2012年起,重庆市每年从财政扶贫资金中安排1亿元旅游专项扶贫资金(占2012年财政扶贫资金1/4),重点用于支持渝东南和渝东北两翼区县的旅游扶贫建设。每年安排5亿元信贷扶贫资金,用于发展贫困地区旅游企业。2012年实际落实信贷扶贫资金7.2亿元,17个贫困区县每个区县实际平均分配4000万元。高山移民资金也主要用于高山景区扶贫对象搬迁,2012年投入高山移民搬迁费7830万元。(四)开展旅游扶贫人才培训1.培训村村民到2013年,依托西南大学举办干部培训班6期,培训乡村干部和村民1000人。实施职教扶贫计划,依托各类职业学校完成10万人次职业技能培训。2.旅游专业人才实施“雨露计划·职教扶贫”项目,从2012年至2015年,依托重庆旅游职业学院连续4年在我市武陵山、秦巴山两个连片特困地区,定向招收农村低收入户家庭应届初中毕业生,连续5年免费接受旅游管理、导游、景区开发与管理、酒店管理、旅行社经营管理、烹饪营养与工艺等旅游专业培养,整个项目计划培养1500多名旅游人才,解决贫困家庭子女上学难的问题,为武陵山区和秦巴山区发展旅游培养专业人才,助推旅游扶贫产业发展。(五)开展主题宣传活动开展“1+17+9”的乡村旅游扶贫宣传计划,每年举办1次乡村旅游扶贫避暑休闲活动的开村仪式;在17个区县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宣传活动;编辑一本宣传画册、上一次阳光重庆专题节目、组织媒体开展一系列采访、召开一个新闻发布会、实施一批项目、召开一次研讨会、建立一个宣传营销平台、开展一次最佳避暑山村评选活动、发布一批标识标牌9项工作,扩大乡村旅游扶贫的影响力。三、重庆旅游扶贫成果与存在的问题(一)乡村旅游产业扶贫取得新突破重庆市高度重视旅游扶贫工作,旅游扶贫效果十分显著。近几年来,重庆市整合资金近10亿元,在贫困地区17个重点扶贫区县177个村发展了近10000户农户开展乡村旅游接待。仅2013年,累计接待游客超过60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达5.9亿余元,户均收入6万余元。乡村旅游扶贫产业已逐步成为重庆市乃至全国扶贫系统的一张品牌,也吸引城市投资、消费、文化三下乡,促进了乡村的发展。据统计,重庆市贫困村通过乡村旅游招商引资达到40亿元。至2012年底,全市1016个贫困村顺利实现脱贫。预计2014年底,全市2000个贫困村,118万户、426万人将实现脱贫。由于重庆市扶贫工作政策措施落实到位,机制创新成效突出,从2009年到2012年,连续四年获得全国扶贫工作一等奖。(二)解决旅游扶贫问题1.部门之间职责交叉旅游扶贫工作主抓部门是扶贫办,但旅游扶贫工作涉及旅游局、交通局等多个职能部门,部门之间职责有所交叉,需要明晰在旅游扶贫工作中各自的职责,在旅游扶贫工作方面形成合力。为此,相关部门应建立稳定有效的扶贫工作协作机制,形成一种长效合作关系,把发展贫困地区的旅游和扶贫工作形成为有机统一的整体。2.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在财政扶贫资金总额中的比例问题旅游扶贫特别是交通基础较差的贫困地区,投资额度需求巨大。尽管国家和重庆市不断加大扶贫投入,但投入与需求的矛盾较大。目前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专项资金仅占财政扶贫资金总额的四分之一,这与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产业的龙头地位是不相适应的,因此,调整增加旅游扶贫专项资金在财政扶贫资金总额中的比例十分必要。同时,多渠道整合各类资金用于旅游扶贫开发。3.旅游扶贫资金被侵占如前所述,重庆虽然有较多的扶贫管理制度,但由于过程监管难度较大,旅游扶贫资金管理仍然存在一些漏洞,乡镇、村社干部“集体腐败”,旅游扶贫资金被侵占截留时有发生。近3年重庆检察机关查办多起贪污惠农资金、旅游扶贫开发资金的案件。解决的关键是进一步加强对各类旅游扶贫专项资金的过程跟踪审计,严肃查办侵吞扶贫资金的集体或个人。4.帮扶落实不力,工作开展难“圈翼”、“集团”对口帮扶机制在重庆市扶贫事业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但对口帮扶落实情况不均衡,有的区县帮扶机构、人员编制和工作经费、帮扶计划衔接和组织协调有所欠缺,项目援建管理、监督有待进一步加强。解决的关键是市政府建立对帮扶区县和集团的评价激励机制。四、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工作建议(一)保护和恢复代表渝东南亚传统风貌的典型地段、地段充分利用渝东南复杂的地理环境要素,着力构筑环境景观的异质性和城镇形态的多样性,创造出具有“地域特征”、“时代特点”的小城镇;切实保护和恢复代表渝东南传统风貌的典型建筑和地段(如吊脚楼),依托西沱、濯水、龚滩、龙潭、洪安、郁山等恢复民族特色浓郁的风情古镇;充分挖掘内涵丰富的渝东南地域文化,如:黔江南溪号子、秀山花灯、渝东南民歌、土家摆手舞、酉阳面具戏和傩戏、石柱啰儿调等。(二)健全旅游综合接待能力有效整合独具渝东南特色的“民族风情、山水景观、红色旅游”三大资源,努力建成全国知名生态文化旅游区;以精品景区和乡村旅游为重点,发展休闲度假养生旅游、农业生态旅游、康体健身旅游、科普旅游和红色旅游,形成有效带动群众就业和增收的支柱产业;抓好道路、码头、宾馆等景区基础设施建设,尤其要抓好以小城镇建设为带动的新农村建设,努力提升旅游综合接待能力;培育渝东南特色生态旅游纪念品,如:花灯工艺品、扎染、蜡染服饰、民族用品等。(三)建立帮扶为脱贫提供“三位一体”的工作机制完善“一圈两翼”的对口帮扶机制,确保年度“帮扶政策、帮扶项目、帮扶实物量”落到实处;深化集团式对口扶贫,实行每个单位“包村联户”的工作方法,建立“帮扶村不脱贫、帮扶单位不脱钩”的工作机制;鼓励机构和个人“带任务、带课题、带培训、带经费”开展帮扶;探索武陵山片区湖北、湖南、贵州、重庆四省市参与的跨省市合作扶贫协作机制,加快构建行业扶贫、专项扶贫、社会扶贫“三位一体”的扶贫攻坚机制;建立跟踪监测、预警系统和评估体系,对扶贫攻坚工作适时评估。(四)旅游扶贫示范区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产业发展应充分结合区域特点,按照“特色发展”、“错位发展”的理念,集中打造三类旅游扶贫产业带:一是精品景区旅游扶贫产业带,主要依托高级别精品景区,包括涪陵、武隆、丰都在内的仙女山片区,奉节天坑地缝兴隆片区,巫山长江三峡和小三峡片区;二是避暑休闲旅游扶贫产业带,主要依托夏季凉爽的高海拔地区,包括黔江小南海片区、酉阳毛坝片区、彭水摩围山片区、石柱大黄水片区、城口黄安坝片区、巫溪红池坝片区、云阳清水片区;三是周末度假旅游扶贫产业带,包括南川、万州、忠县、开县、秀山等区县的休闲旅游。(五)强化交通枢纽网络建设,实现互联互通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发展交通等基础设施解决旅游可进入性是旅游扶贫的关键。依托渝鄂、渝湘线形成渝东北和渝东南区域对外联系的高速公路骨架,打造区域内部县际公路、乡镇公路和乡村公路,形成内部交通网络,加强巫山、万州、黔江、武隆交通枢纽建设,增强交通枢纽的“聚集力”和“发散力”,为重庆贫困地区旅游扶贫提供强力支撑。(六)新时代下大贫困地区休闲旅游产品供给侧重庆夏季炎热,重庆人到贵州、四川及湖北避暑的市民多达百万人次,按照每人每月1000元计算,避暑休闲旅游市场多达数十亿元。近几年到高山贫困村避暑纳凉休闲游客人次以每年41%的幅度增长。重庆贫困地区多位于海拔800-1000米以上高山地区,如巫山、巫溪、城口、武隆、石柱等地区,特别适宜重点打造旅游地产、农家乐等夏季避暑休闲旅游产品。此外,春季潼南油菜花、涪陵大木花谷,秋季巫山、城口红叶,冬季南川金佛山、武隆仙女山赏雪滑雪产品等,均有相当规模的旅游市场。(七)“六到私家车”建设合理引导有条件地区农民集中居住,因地制宜实施“五小水利”工程和水、电、路、气、房与环境改善“六到农家”建设;根据地形地貌特征,体现新村建筑的层次感,在突出新村整齐性的前提下彰显个性;实施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四改工程”,加强垃圾和生活污水无害化处理,积极推广使用太阳能、沼气等清洁能源;与森林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乡村旅游潮相结合,突出新村特色,提升乡村旅游环境质量。(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