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_第1页
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_第2页
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_第3页
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_第4页
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第一篇: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山东政法学院2011年度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自查报告2011年,在省委组织部、省教育厅的正确领导和大力支持帮助下,我校以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工作会议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大力实施人才强校战略,创造性地开展人才工作,学校的人才建设取得了良好成效。根据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1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通知》要求,我校对照《2011年度山东省高等学校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指标》,认真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一、提高思想认识,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工作,采取有力措施,不断统一思想认识,进一步加强组织领导,为人才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思想和组织保障。(一)切实统一思想,不断提高认识。2011年,我校继续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科学人才观,进一步强化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办学理念,不断提高对人才工作的思想认识。学校立足“错位竞争,特色发展”的发展战略和“建设特色鲜明的教学型大学”的奋斗目标,通过各种形式,认真学习党中央、省和教育厅的有关人才工作文件精神,进一步提高了对加强人才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明确了“人才培养是目标,办学理念是导向,教学工作是中心,学科建设是龙头,队伍建设是根本,制度建设是保障,文化建设是引导”的工作思路。2011年5月,学校制定了《山东政法学院教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把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十二五”期间学校事业发展的重点工作之一。学校领导在年度工作部署会议、中层干部会议、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不断强化人才立校、人才强校的理念,进一步统一了教职工的思想,形成了人人重视人才工作、人人关心人才工作、人人支持人才工作的共识。(二)领导高度重视,摆上重要议程。学校领导高度重视人才工作,坚持把人才工作作为“一把手”工程,党委书记、院长亲自抓人才工作,亲自参与制定、讨论、修订人才工作的政策文件,并经常督查工作的开展情况,帮助解决人才工作的困难和问题,有力推动了人才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党委、行政切实把人才工作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列入学校人才发展长期规划和年度工作要点,2011年以来多次在党委会、院长办公会上专题研究部署人才工作,做到了年初有部署、年中有检查、年末有总结。2011年,学校制定实施了《山东政法学院师资队伍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山东政法学院人才队伍建设“青年骨干521工程”实施计划》、《山东政法学院教师实践能力提升计划》、《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学科研人员聘任办法》、《山东政法学院中青年教师学历提升计划》等文件,把实施“521”人才工程、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作为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举措。(三)健全工作机构,形成工作合力。学校坚持统筹规划人才工作,不断完善人才工作的领导和协调机制,形成了学校人才工作领导小组领导,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抓总、各部门各司其职的人才工作格局。2009年,学校调整了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由党委书记张士昌同志任组长、院长李玉福同志任副组长,学校分管领导和有关职能处室负责同志任成员的领导小组,负责领导学校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人事处。为更好地协调人才工作,2011年学校专门下发通知,成立了由组织人事部门牵头,教务、科研、合作交流、学科、财务等部门密切配合的人才工作协调小组,具体负责人才工作的日常管理和协调工作,为学校人才工作提供了坚强的组织保障。二、强化措施手段,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工作制度建设,健全激励机制,加大经费投入力度,推进平台载体建设,为人才工作创设了良好的环境,推动了人才工作的全面顺利开展。(一)完善政策制度,健全工作机制。学校不断完善人才引进、培养、交流配置、激励保障和舆论宣传等方面的政策制度,进一步健全人才工作机制,为人才工作创造了良好的政策环境。1、完善人才引进政策,健全人才引进机制。学校高度重视人才引进工作,充分利用我省对高层次人才引进的优惠条件,坚持引才引智并举,进一步推进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2011年,根据学校的学科布局和专业发展,加大学科紧缺人才和学科带头人的引进力度,积极引进所需人才。同时为充分利用社会优质资源,学校还加强对校外兼职人员的规范管理,制定实施了《山东政法学院兼职教学科研人员聘任办法》,为学校的教学实践不断注入新的生机和活力。2011年初,由学校党委书记、校长牵头,各院(系)部协调行动,积极同国内外知名院校、科研院所联系,参加高层次人才洽谈会、博士专场招聘会、山东省海洽会,招聘引进高层次人才。通过为高层次人才提供住房补贴、安家费、科研启动费和积极协助解决职称、家属工作、子女入学等困难,吸引优秀人才来校工作。2011年共引进重点学科专业的博士研究生6名,紧缺专业的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1名,均已在各个岗位承担起了重要的教学科研工作任务,充分发挥了对学校专业建设和学科发展的引领带动作用。根据学校特色发展的需要,积极鼓励院系积极聘任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和高水平教授、博导作为我校的特聘教授;依托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积极聘请公检法机关、科研院所、知名高校、优秀企业中的高层次人才来校举办学术报告、开展学术交流。2011年,聘请日本九州大学、韩国大邱大学、台湾东吴大学等国内外知名高校的多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全年共聘任国内外兼职教授、客座教授37名,极大的活跃了学校的学术氛围,提升的教学效果。2、采取多种措施,健全和完善人才培养机制。学校深入实施人才培养发展战略,进一步完善人才培养的鼓励支持政策,不断加大人才培养经费投入,鼓励教师通过学位提升、短期培训、参加实践锻炼等形式,多渠道、多方式提高自身素质。2011年,学校制定实施人才队伍建设三项计划,整体提升人才队伍素质,优化人才队伍结构。实施“中青年教师高学历计划”。支持和鼓励重点学科、优势学科中的中青年教师提升学历学位层次,激励和扶持具有硕士学位的中青年教师攻读博士研究生,2011年共有9人考取了博士研究生,2人进入博士后流动站。实施“教师实践锻炼计划”。选派优秀骨干教师到各级政府机构、公检法司部门、会计师事务所、新闻媒体、证券所、公司企业等单位参与实践教学、科学研究、技术指导、基层调研等形式的社会实践锻炼,现已形成常态化的工作制度。2011年,共选派5名教师到济南市区法院见习锻炼,7名教师到电视台、报社等新闻媒体实践锻炼。实施“教师培训双百计划”。采取省、校两级培训和个人自学相结合的方式,对新进教师进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政策法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教学基本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对在职教师进行提高信息素养和信息化教学实践能力的培训,提高了教师适应现代化教学的能力。2011年学校共组织培训教师30余名。3、支持人才交流合作,健全人才流动机制。学校始终高度重视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等机构的联系,依托重大项目、重点学科和科研基地,通过各种形式的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进行深入广泛的教学科研交流与合作。学校依托省高校青年教师成长计划、各级政府资助访学项目,制定实施“教师访学研修计划”,有组织有计划地选派教师特别是中青年骨干教师赴国(境)内外访学研修,合作交流。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问学者和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项目的资助下,我校2011年派出了6名优秀青年教师国内访学、3名优秀骨干教师国际合作培养;在国家留学基金委的资助下,我校派出了1名青年骨干教师参加与加拿大政府的留学生交换项目。学校积极开拓渠道,加强校际合作,大力推进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建设,努力提升办学层次。继续深化与青岛大学、山东科技大学、山东师范大学等高校的联合培养工作,目前学校已有43名教师取得硕士生或博士生指导教师资格,并已承担硕士生或博士生的教学指导工作。继续加强与各级公检法机关的联系,2011年先后在聊城、东营、临沂、滨州、日照、青岛、威海、莱芜等8地市法院、检察院建立了71个法学实践教学基地,充分发挥学校理论师资优势,借助校外司法实践优势资源,促进学校法学教育与司法实践的衔接互补。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的建设,成立山东政法学院司法鉴定中心,面向社会提供文书司法鉴定及部分医疗事件鉴定服务;继续保持与澳大利亚查尔斯大学、韩国中部大学的友好合作关系,与韩国大邱大学签订了学术交流合作协议,建立了长期学术交流合作关系。4、推进人才梯队建设,促进人才合理配置。学校高度重视教学团队、学术梯队建设,不断加强团队建设的政策指导,建立健全团队协作运行机制,进一步加大资金投入,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不断推进人才梯队建设。学校制定实施了人才队伍建设“学术梯队521工程”。以2011年获批的省级点学科、重点实验室和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地为依托,以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为载体,发挥学科带头人的引领作用,整合校内资源,组建了2个创新力强、梯次合理、素质优良、水平突出的省级学术团队,并力争进入国家级创新团队行列。根据《山东政法学院关于加强教学团队建设的实施意见》,确定了《刑事诉讼法学教学团队》等3个教学团队为校级重点建设团队,确定《法理学教学团队》等7个教学团队为校级一般建设团队。根据学校教学、科研、管理队伍建设的需要,学校制定实施“青年骨干队伍建设521工程”,从2011年开始,用5年的时间,培养遴选50名优秀青年教学骨干、20名优秀青年科研骨干和10优秀青年管理骨干,作为教学科研团队的后备人才队伍,采取不同的培养方式重点培养,促进人才成长,优化梯队建设。5、完善激励保障机制,促进人才快速成长。学校积极探索岗位聘任管理政策,继续深化分配制度改革,加大教学科研项目的资助和奖励力度,打造人才优先晋升和发展的平台,激发广大教师尤其是中青年教师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一大批优秀人才脱颖而出,迅速成长。为进一步确立教学科研主导地位,学校加大教学科研项目资助、学术专著出版支持和教学科研成果的奖励力度,出台了《山东政法学院期刊分类办法》、《山东政法学院专业建设十年规划》,依照《山东政法学院科研工作考核办法》和教学管理方面的相关规定,对在教学、科研工作成绩突出的优秀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并确定了10个校级教学团队、37项校级一般科研项目予以资助。学校继续深入落实校内岗位津贴分配向教学一线、高层次人才、高职称教师“三倾斜”政策,严格执行《山东政法学院校内津贴实施方案》,鼓励能力突出、业绩突出、成果突出的人员跨岗晋级,充分体现多劳多酬、优劳优酬的分配原则。2011年共有30人实现了跨岗晋级。进一步完善修订职称评审政策,制定《山东政法学院专业技术职务评审办法补充规定》,进一步明确职称评审的教学科研条件,为教学质量好、科研能力强、工作业绩突出的教师打造职称优先晋升平台。2011年我校5人取得正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11人取得副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资格。学校为人才的发展提供积极的政策支持,在岗位聘用制定竞聘条件时,对博士研究生等高层次人才实行不受任职年限的限制规定。6、健全宣传工作机制,推进舆论环境建设。学校高度重视舆论宣传在人才工作中的重要作用,不断健全舆论宣传工作机制,充分利用校报、校园网络、广播站、宣传栏、报栏等校内媒介广泛宣传关于人才工作的方针政策、学校人才工作的思路、举措和优秀人才的典型事迹,并努力拓展宣传渠道,积极向《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大众日报》、山东电视台、齐鲁电视台、人民网、新华网、大众网、齐鲁网等校外媒体提供人才工作的新闻作品,努力营造尊重人才、促进人才工作的良好氛围。2011年,学校先后开展了2007—2010年学校科研工作突出人员和优秀人员表彰活动,第四届教师授课大赛优秀教师和先进单位表彰活动,2010—2011年优秀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评选表彰活动,首届网络课程大赛评选表彰活动,2010年度校级优秀教学成果表彰活动,2011年度优秀辅导员表彰活动,2011年暑期大学生社会实践优秀组织单位和优秀指导老师表彰活动,组织学校第三届师德标兵获得者赴日本考察学习,并对在亚洲以及国际性的乒乓球比赛中取得冠军的吕晓磊同志进行通报表彰,记个人一等功,为人才工作的开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宣传氛围。(二)加大资金投入,为人才发展提供经费保障。学校根据人才工作需要,不断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多渠道增加对人才工作的经费支持,充分调动广大人才的工作积极性,确保了人才工作健康快速发展。一是加大人才引进投入力度。根据引进人才的不同层次,提供不同标准的安家补贴费和住房补助。2011年为引进人才共发放安家补贴费等91.2万元,比2010年增长了近20万元。二是提高外聘专家经费额度,根据特聘教授在校工作时间和工作业绩,为兼职教授、客座教授等发放学术讲座费用、授课任务课时费、报销差旅费费,并对其开展的科研活动与科研成果发放配套经费。2011年,学校外聘专家发放经费57.9万元,比2010年增长40多万元。三是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对立项的科研项目实行配套资助,对省部级科研立项按到帐经费的100%匹配,国家级科研立项按到帐经费的150%匹配。省部级及以上科研奖励按上级部门奖励额度的200%匹配。对高水平学术专著进行基金资助。2011年,共配套科研项目资助经费116.6万元,比2010年增加35万元,科研奖励经费34.6万元,比2010年增加了9万元,高水平学术专著出版基金资助25.7万元,比2010年近10万元。四是加大教师在职取得博士学位的奖励力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的教师,学习期间享受学院在职人员的待遇,学习毕业后,发放2.5万元的学习补助。五是加大优秀人才表彰奖励力度,对获得上级表彰奖励的先进个人和优秀教师再进行表彰奖励,对学校评选出来的优秀教师、先进个人,优秀教育工作者、师德标兵等各类优秀人才,依照优秀类型的不同,给予不同额度的奖励。2011年,学校用于优秀人才的表彰奖励费用11万元。进一步激励了各类人才干事创业的热情。(三)推进平台建设,优化工作条件。学校积极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高层次人才的新要求,立足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依托高校科研创新平台建设,积极发挥教学实训中心、研究所、研究会的作用,切实推进学科和实验室建设,进一步强化平台载体建设。1、以“三重点”为契机,打造人才聚集高地。2011年我校刑法学获批“十二五”省级特色重点学科、经济法学获批“十二五”省级重点学科,证据鉴识实验室获批“十二五”省级重点实验室,民商事法律与民生研究中心获批省级人文社科研究基地,我校法学学科成为省属高校法学学科中首家全部拥有“三重点”建设项目的学科,学校法学学科已跻身省属高校前列,学校在“十二五”规划期间实现了省级重点学科建设的开门红。去年11月,学校召开“三重点”建设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建设项目的前期工作,并在经费、场所、人员配置等方面给予充分保障,后续将出台相关政策措施,将学校“三重点”建设制度化、规范化,确保“十二五”建设任务的圆满完成。同时要把“三重点”打造成我校组织高水平学科研究、聚集和培育优秀人才、开展学术交流的重要基地,进一步推进我校的人才工作建设。2、充分利用教学实训中心,搭建人才工作平台。依托我校法学这一优势学科,继续发挥教学实训中心的示范辐射作用,举办多种形式的教学实训和实训技能的培训,有力的推动了教改成果的实践应用,有效地提高了教学科研质量,极大地促进了学校的教学科研团队建设。实训中心已成为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的重要平台载体。目前,我校设有法学教学实训中心、计算机教学实训中心、外语教学实训中心、经济管理教学实训中心、新闻传播教学实训中心5个实训中心,其中,法学教学实训中心2009年被省教育厅评定为山东省高等学校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发挥中心基地优势,促进人才工作建设。学校立足学科建设和专业发展,积极寻求校外合作和支持。学校建有山东省社会稳定研究中心等20多个研究所,现已成为吸引集聚各类人才发挥作用,推动人才开展的重要平台,切实促进了我校人才工作的开展和各项事业的发展。在省委宣传部的大力支持下,山东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基地于2009年在我校挂牌成立,经过两年的努力探索,现已成为我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的重要载体;依托省级重点实验室证据鉴识实验室的建设,继续推动司法鉴定中心工作的开展,即将面向社会挂牌服务,对外提供文书司法鉴定及部分医疗事件鉴定项目。三、强化人才队伍建设,推动学校事业发展学校不断创新人才工作体制机制,积极探索人才工作新思路、新方法,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结构,提高人才工作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水平,有力的推进了我校的人才队伍建设,使得人才工作逐年得到加强,促进了各类人才作用的发挥,确保了学校各项事业的平稳发展。(一)人才结构逐步优化,教师队伍得到加强。2011年,我校共引进人才20人,其中博士6人,占新进人员的30%,进一步优化了人才队伍的学历结构。目前,我校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85人,占教师总数17%,比2010年增长了3%;具有硕士学位教师365人,占教师总数的71%,比2010年增长力2%,硕士以上学历的教师占教师总数的88%,比2010年增长了5%。学校充分发挥人才引领作用,为人才的成长发展提供优质的服务,使教师队伍整体素质得到全面的提高。2011年我校有1名教师获得省教学名师荣誉称号,实现了学校省级教学名师零的突破。1名教师荣获山东省第二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1名教师荣获济南市首届“十大优秀中青年法学家”荣誉称号。(二)科研工作深入开展,人才作用得到充分发挥2011年,我校人才取得了丰硕的科研成果。获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2项、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填补了学校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的空白;获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填补了学校在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上的空白。此外,还获得省部级科研项目立项26项;获山东省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山东省科技进步奖1项,山东省教育厅社科优秀成果奖二等奖4项、三等奖4项。校刊《政法论丛》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入围全国高校学报报刊资料转载率前100强,并在第二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中被评为RCCSE中国核心学术期刊(扩展版),学校的学术影响大幅提升,科研层次得到显著提高。(三)坚持人才工作引领,学校各项事业得到全面发展。2011年,学校以人才工作为引领的各项事业得到发展,重点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特色山政品牌效应日益彰显。一是学校获批法律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资格,办学层次五年实现两次跨越。二是获批省级“三重点”建设项目4项,法学学科跻身省属高校前列。三是开展专业建设年活动,专业建设科学化水平显著提升。四是科研项目立项填补学校空白,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为各学科协调发展提供重要支撑。五是校刊《政法论丛》入选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来源期刊(CSSCI),学校的学术影响大幅提升。六是山政特色人才培养体系建设进展顺利。在肯定2011年人才工作取得的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楚地认识到,学校人才队伍建设方面还存在许多差距和不足,突出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人才队伍的总量和结构上,现有的师资队伍与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大学需求还存在一定差距。二是在高层次人才队伍建设上,高层次人才还很匮乏,缺乏在国内外学术界有重要影响的学术带头人。三是我校对高层次人才的吸引还有局限性,还须进一步创造条件加大引进力度。我校将以这次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为契机,继续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的决策部署,按照省教育厅的要求,认真总结人才工作经验做法,查找存在问题和不足,理清工作思路,创新途径方法,切实采取措施,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为推动学校科学发展、特色发展,建设经济文化强省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山东政法学院二0一二年四月十七日第二篇: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汇报材料汇泰投资集团迎接滨州市省级开发区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汇报材料考核组各位领导:大家好!在此我向各位领导简要汇报介绍一下我公司发展的基本概况和人才工作发展建设的相关情况,汇泰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位于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山东省滨州市北海新区内,主要经营业务涉及海盐、水产养殖、化工、物流、机械工程、房地产开发等,集团公司下设山东埕口盐化有限责任公司、山东埕口盐化贸易有限公司、无棣金盛化工有限公司、滨州市金水源航运有限公司、山东汇泰置业有限公司等十八个子公司。2009年投资3亿元新上年产4万吨硫酸钾、8万吨磷铵、10万吨硫酸及海水养殖标准化示范基地建设等项目。集团公司近年来在北海新区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从服务于新区经济发展,打造中国海盐基地出发,围绕建立“人才洼地”为目标,以建设高技能人才队伍为统领,扩大职工教育培训领域,创新职工教育培训新机制,强化职工教育培训基础,提高人才储备质量。在2010年被山东省职教系统评为企业实训基地先进单位。我企业还被设立为职业教育示范企业,自被设立以来先后与中国海洋大学、河北工业大学、天津科技大学、滨州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合作,开拓了校企合作的新模式,并与中国海洋大学就海水淡化签订了技术合作协议;于河北工业大学进行技术交流,签订了海水提钾技术合作协议;与天津工业大学就卤水蒸发试验进行技术合作;与滨州学院、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就磷化项目、热电项目学生实习达成了共识。近年来共接受680余名学生来公司参加实训,其中有350名学生经过实训被我公司聘用。我企业在人才工作中主要做了以下几个方面:一、着眼未来切实加快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多年来我们始终把实训大学生和员工培训工作放在重要位置予以重视,把实训工作作为企业发展的动力,纳入目标考核和经济责任制,同生产经营目标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制定了长远的培训教育计划,建立实训培训考核办法和奖惩制度,确保了培训教育工作协调、稳定、健康的发展。新形势下如何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实训培训工作,加强职业培训工作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重要课题。按照ISO9000标准,我公司将实训教育培训工作编入了“公司程序汇编”,人事管理中心认真执行“实训教育培训管理程序”。根据此程序,进一步修改和完善了“实训教育培训管理办法”,使我公司的实训培训工作有章可循、有法可依,迈上了一个新台阶。人事管理中心作为公司实训教育培训工作的综合行政管理部门,实行分层次管理,凡综合性强、难度较大的由人事管理中心和有关部门负责组织承办,做到选题、组织、计划、措施四落实。二、开拓进取渊源不断创新人才教育培训机制目前,我公司人才实训工作正处在一个新的起点上,只有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才能开创实训培训工作的新局面。省委、省政府《关于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和《大力加强职业教育的决定》是实训大学生培训工作的纲领性文件,也为做好实训培训工作指明了方向。我公司抢抓机遇,不断创新职业教育培训机制,努力营造有利于实训培训工作健康发展的良好局面。公司树立了“抓经济必须先抓教育,企业振兴,教育培训必须先行的指导思想。”近年来在上级的统一布置和规划下,公司有计划地以各分公司、车间、部门为主,开展了对员工各类技术业务岗位培训;重点抓好中、高级技工,特殊工种和重点工序的培训。我公司目前拥有高级工程师含高经、高管、高工60余人,经无棣县评选的技师60余人,这些高技能人才为企业带来了高额的利润和丰富的实践实训经验。我们在做好以上工作的同时,按照国家有关政策规定,足额提取职工教育经费并做到专款专用,保证了教育培训的正常有序、健康开展。三、采取多种形式建立高技能人才库经济界学者认为公司员工作为生产者,作用于企业生产经营,而且在生产经营中继续接受教育,再结合其它条件,表现为生产的高效率,产品的高质量,经营的高水平,从而赢得市场,实现商品的使用价值,为企业带来经济效益。根据这一科学论点,公司实训培训工作遵循“把提高从业人员本岗位需要的工作能力和生产技能作为重点”,这是争取实训效益最直接最明确的途径。自被设立职业教育示范企业和评为企业实训基地先进单位以来,在盘活本地人才的基础上,抓住北海新区建设的伟大机遇积极引进人才、留住人才、发挥人才的最大作用,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为公司项目建设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智力支持。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挥好高技术人才传播现代知识作用。突破地域条件限制,借助流动的智慧和科技,积极邀请来实训的学生开展技术交流洽谈会,及时给广大青年员工进行充电,提升他们对高新科技的认识与理解。通过传帮带作用发挥,为本公司培育出一批优秀的青年技术骨干。二是实训为媒介,实现与科研院校的长期合作,初步签订了一系列技术合作协议,有效解决了各类科研项目中存在的技术难题,为项目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以上是我公司在人才工作中的一些作法和经验。由于受当前金融危机的影响,人才招聘工作陷入了困境,但是,我们对于招收高技能型人才和大学生的重视程度没有丝毫减弱,也十分重视人才储备的和培养。希望政府在促进人才就业上给予企业一些政策上的支持。尽管我们在人才工作中取得了一点成绩,工作上得到了上级有关部门的认可,但是如何进一步把该项工作做深、做细、做实,与先进单位相比仍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和不足,恳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和指导,以使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加快新区建设事业的发展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第三篇:2008—2009白云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分解表2008—2009白云区党政领导班子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评估分解表填报单位:填报人:单位领导签名:说明:1、存档资料中没有列出的项目,各责任单位根据实际情况可以自行添加报送;2、佐证材料,包括会议纪要、政策文件、工作制度、调研报告、统计报表、新闻信息、照片、各类刊物以及网站媒体发表的人才工作相关文章、信息等;3、报送材料要求另见报送材料说明。如不是原件的,统一使用A4纸,复印件加盖单位公章。总结及其他非复印件材料连同目录、电子版一起报送考核小组办公室。第四篇:教育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教育局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实施意见各乡镇(街道)中学、中心小学(园),县直各学校(园),各民办学校(园),局各科室(站):为了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关于实行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意见》(××[2011]40号)精神,切实加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大力实施科教兴×战略,结合教育系统实际,特制定如下考核实施意见。一、总体要求考核工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进一步强化学校领导干部的人才观念和责任意识,切实加强教育系统人才队伍建设,积极营造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为我县经济社会跨越发展提供坚强的人才保证和广泛的智力支持。二、考核对象全县各中小学、幼儿园。三、考核内容考核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切实加强对教育人才工作的领导。坚持党管人才原则,把人才工作列入党组织工作的重要内容,及时解决人才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工作有安排、有督促、有落实;建立健全人才工作责任制,做到制度健全、职责明确、人员落实,形成一把手亲自抓、副职配合抓、主要职能处室具体抓、其它职能处室协同抓的工作格局。(二)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人才工作政策。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积极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良好环境;认真落实县委关于人才工作重大政策及会议精神,行动迅速,措施有力,制定具体的措施或办法;采取灵活有效的方式,定期听取和收集学校师生对教育人才工作的意见和建议,努力拓宽为人才服务的渠道和提高为人才服务的质量;建立健全学校领导联系学校骨干教师的工作制度,依法保护他们的合法权益,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三)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人才队伍建设和人才发展计划,并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使计划落到实处;切实抓好干部职工的继续教育、学历教育和各种形式的知识更新培训;遴选掌握学校重点人才名单,并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措施;制定和落实各种激励政策和保障措施,努力为人才成长搭建平台,充分发挥人才作用。(四)加大人才工作经费投入。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做到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培养等投入得到保障。(五)加强人才档案建设。不断完善学校人才档案,积极推进教育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建设人才资源信息库,及时报送人才工作重要信息。四、考核目标及分值设置人才工作考核主要是指:人才工作机制、人才工作载体、人才成长环境、人才工作投入、人才工作满意度等五个方面。满分为100。如有学校涉及不到相关内容,则以考核的实际项目来折算分值。1、建立健全人才工作机制(40分)。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形成规范有序的组织领导机制(5分)。重视人才和智力的引进工作,建立名师培养计划,形成重点突出的人才引进、培养和开发机制(10分)。树立新型的人才观,知人善任,唯才是举,形成科学的人才选拔和使用机制(5分)。工作有计划、有总结、有考核,形成良好的管理机制(6分)。人才档案建设规范,建有人才资源信息库(10分)。积极推进人才工作信息化建设,针对人才工作新情况、新问题,结合实际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及时报送人才工作信息(4分)。2、积极创建工作载体(20分)。注重人才作用发挥、知识更新和技术创新的各类平台建设(10分)。开展各种学术交流、业务培训活动,搞好继续教育工作(10分)。3、注重人才工作资金投入(10分)。将人才工作经费列入经费预算,做到人才工作经费落实、人才培养等投入得到保障。4、努力营造良好的人才成长环境(20分)。制定并落实管理服务措施、兑现相关待遇和奖励政策(5分)。注重宣传人才及人才工作,及时树立典型,开展表彰奖励活动(6分)。为优秀人才办实事,解决后顾之忧(5分)。建立领导联系优秀人才制度(4分)。5、加强对人才工作的监督评价(10分)。建立本单位人才工作科学评价机制(5分)。组织师生开展人才工作满意度评价(5分)。另设附加分:人才工作成效显著,受到市及市以上表彰的(市级加2分、省级3分、国家级5分);工作经验和做法在市及市以上会议交流或得到省及省以上媒体作为典型宣传的(市级加1分、省级2分、国家级4分)。五、考核办法通过听取汇报、查看台帐、实地考察、座谈交流、问卷调查、个别走访等形式进行考核。六、考核结果及运用1、根据考核小组的考核意见,进行材料汇总,综合各方面情况,向县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报告考核情况,由领导小组审定考核结果。考核等次设优秀、合格和不合格三档。90分及以上者为优秀、75—89分为合格、75分以下为不合格。有下列情况之一者当年考核不定等次:①领导班子成员严重违纪、违法,受到党纪、政纪处分的;②考核材料弄虚作假的。2、考核结果纳入年终督导成绩并与学校领导政绩相结合,作为干部提拔、任用的重要依据之一。××教育局第五篇: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中国大东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汇报(2013年4月11日)省国资委考核组:按照省国资委党委关于开展省管企业2012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的通知要求,现将中国大东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工作情况汇报如下。一、树立科学人才观,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2012年,集团公司在省国资委党委的正确领导下,把人才工作做为企业的重点工作,在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建设、战略性人力资源规划、市场化选聘、人才培养教育和全员业绩考核等方面做了大量积极有效的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一是进一步加强人才工作组织领导和工作机构建设,为人才的发展提供坚强的组织保证。按照省国资委党委的工作部署,集团党委研究制定了《中国大东集团有限公司人才工1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成立了人才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领导小组,由集团人力资源部具体组织实施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工作。二是突出人才工作核心作用,实施人才强企战略。集团公司始终把人才工作作为重点工作来抓,把人才工作列入党委和董事会的重要议事日程。三是建立完善党管人才工作格局,探索党管人才的有效途径。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管人才原则,切实加强党对人才工作的领导,集团党委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决策部署,牢牢把握人才工作方向,把党管人才原则贯彻落实到各项具体工作中去。二、创新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构建有利于人才施展才能的工作机制集团公司经营管理涉及酒店、生物制药、典当、房地产等多个行业,根据集团发展要求,我们完善了企业人才培养体系,制定了企业人才培养计划,针对不同类型、不同梯队人才,采取差异化培训模式,分层分类培养开发。一是创新人才培养教育机制。集团每年均制定培训计划。为提高员工接受在职教育的积极性,集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