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_第1页
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_第2页
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_第3页
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_第4页
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I对建立我国会计目标问题的探讨摘要:本文分析了不同国家或地区会计目标之间的差异,通过比较,得出这些差异是源于会计环境的不同会计目标应随着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充实、完善。对于我国来说,也应根据目前的会计环境建立我国新环境下的会计目标。关键词:会计目标;建立;会计环境Abstract:thispaperanalyzesdifferencesbetweendifferentcountriesorregionsaccountingobjectivesthroughcomparisonshowsthatthesedifferencesoriginatedfromaccountingenvironmentdifferentaccountingobjectivesshouldcontinuetoenrichandimprovealongwithaccountingenvironmentchanges.Forourcountry,weshouldestablishaccountingobjectivesunderournewenvironmentaccordingtocurrentaccountingenvironment.Keywords:accountingobjectives;establishment;accountingenvironment

目录1.前言 1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 1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 11.2.1国外研究综述 11.2.2国外研究综述 3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 52.会计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 52.1会计目标的概念 52.2会计目标的重要性 53.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 63.1会计目标由会计环境塑造和巩固 63.2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 64.建立新环境下的中国会计目标 74.1批判地继承西方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 74.2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气象、新问题,完善会计目标体系 84.2.1加入WTO后会计目标的改进 84.2.2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促进会计目标向多元化发展 84.2.3重视诚信因素在会计目标完善过程中的作用 95.结论 10参考文献 13致谢 14PAGE141.前言1.1本文研究的理论意义和实用价值会计目标研究为会计理论研究开拓出新的空间。传统的会计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会计的本质、职能、对象、要素、原则、方法等方面,而会计目标问题的提出,为会计理论研究拓展出新的空间,有的学者把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体系的逻辑起点。客观地讲,研究会计目标问题,为解决会计理论与会计实践相脱节问题找到了一条有效途径。会计目标研究可以大大提高会计实践水平,丰富实际会计工作,提高会计工作质量。而这些是单纯研究会计本质、职能、对象等难以解决的。1.2国内外研究现状综述1.2.1国外研究综述由于工业革命的影响,西方国家研究会计理论比较早。本世纪三四十年代,他们就已经开始系统地研究会计目标问题。美国会计学会在1938年发表的一份重要报告中开始使用财务会计目标这一术语,并对什么是财务会计目标加以阐述。同年美国会计师协会出版的研究报告《论会计原则》也提出了会计目标问题,他们认为会计目标最终是尽可能有效地分清某一特定企业的资本和收益。1940年,美国著名会计学家佩顿和利特尔顿在其所著《公司会计准则导论》中指出:会计目标是提供某一企业的财务数据,以满足管理人员、投资者或公众的需要。第一个将会计目标作为独立范畴加以深入研究的是美国著名会计学家斯朵伯斯。1953年,他在其博士论文中详细分析了各种会计信息需求者的要求,以及会计人员对这些要求可能作出的反应。提出了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投资人决策有用的信息,接着指出会计人员应如何为实现会计目标去开展卓有成效的工作。1955年,美国会计学会发表了《公开财务报告的揭示准则》,其中设专题讨论了财务报告的目标。但这时会计目标的研究并未引起会计界的重视。六十年代,西方会计界侧重于会计假设理论研究,希望建立起以会计假设为起点的,首尾一贯的会计理论体系,但结果未能成功。人们开始认识到应当首先研究会计目标,即在会计目标的基础上,再去研究会计准则。1966年美国会计学会出版的《论会计基本概念》,从会计目标出发,系统地研究了会计的一些基本理论问题,得出了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这样一个本质性定义。并认为会计目标有四个主要方面:1.为决策提供信息;2.有效地管理和控制一个组织的人力和物力资源;3.记录和报告资源的经营管理状况;4.更有利于加强社会控制。1970年4月,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所属会计原则委员会发表第4号公告,将会计目标分为三个层次:即特定财务报表的目标、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一般目标、以及财务会计和财务报表的质量目标。并对三个层次的目标展开了具体论述。进入七十年代以后,会计目标理论引起了西方各国的普遍重视,研究成果层出不穷。比较重要的研究成果是美国执业会计师协会的《财务报表的目标》,着重研究了:1.谁需要财务报表;2.他们需要何种信息;3.会计能提供多少信息;4.需要何种机制来提供所需信息等几个方面的问题。该报告还总结出12个财务报表的目标。这12个目标涉及的面相当广泛,既与企业管理当局有关,又与投资者、债权人、政府、社会公众相关;既着眼于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又关注社会效益;既着重考虑企业的会计目标,又涉及到政府部门和非营利组织的财务报表目标;既考虑用历史成本模式反应企业的经营业绩,又考虑市价变化较大后如何进行会计报告。与此同时,他们还出版了一本《财务报表目标论文集》,其中美国著名会计学家西尔特和井尻雄士的论文认为,财务报表目标可分为四个层次:1.基本目标;2.总目标,3.操作性目标,4.指令性目标。1976年英国会计准则筹划指导委员会发表了一份研究报告,该研究报告的内容主要关于公开性财务报告的目标,及实现这些目标的手段。研究报告得出如下结论:公司财务报告的目标是提供与有关方面有用的有关企业资源和业绩的信息。报告还认为公司会计目标是多元的,建议增加信息指标,尤其是非货币指标。还建议增加一些报表,如增值表、就业报告、与政府间货币交易表,外币交易表、未来展望表、公司目标表。1973年,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成立后,致力于财务会计概念体系的研究,从1978年到1985年,先后发布了1—6号《论财务会计概念》,系统论述了财务报表的目标等基本理论问题。他们认为财务报告的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受众多因素影响的产物。1978年颁发的第1辑《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高度概括了企业编制财务报告的三个目标:1.提供对投资和信贷决策有用的信息。2.提供对估计现金流转前景有用的信息。3.提供关于企业资源、资源上的权益和它们变动情况的信息。1980年6月加拿大特许会计师协会发布了一个研究报告。该报告对财务报表目标的论述有别于美国和英国的研究成果,而且显得比较抽象。它主要论述了四个会计目标:第一个目标是按某种形式和时间为各种潜在信息使用者提供与其需要相关的信息。第二个目标是使会计信息的不确定性极小,减少信息使用者评价企业的风险。第三个是会计应当留有充分的变革余地。第四个目标是应当能满足复杂信息需求者的需要。1982年,澳大利亚会计研究基金会出版了该国著名会计学教授艾伦.D.巴顿撰写的《会计目标和基本概念》一书。他认为会计的基本目标只有一个,即满足使用者有关企业经济业务的财务信息需求。1982年,美国全国会计工作者协会颁布了《管理会计公告:管理会计的目标》,该公告认为,管理会计目标不仅包括提供信息,而且包括参与管理。到八十年代,美国会计界对于会计目标的认识已经形成两大流派,即以井尻雄士为代表的“经管责任观”学派,和以斯普劳斯、索罗门斯等人为代表的“决策有用观”学派。前者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计量受托者的业绩。而后者认为,会计的首要目标是提供对使用者决策有用的信息。1988年3月,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发布了《编报财务报表的理论体系》征求意见稿。该文献—开始就指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向使用者提供与其政策有用的有关企业财务状况、绩效和财务状况变动的信息。与此同时,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跨国公司委员会国际会计和报告准则政府间专家工作组,写出了一份题为《编制财务报告的目标与概念》研究报告,认为编送公司财务报告的首要目标是披露有关经营、资源和义务等财务和非财务信息,以帮助使用者控制公司,作出有关该公司的经济和社会决策。1989年3月,联合国国际会计和报告标准政府间专家工作组于联合国总部举行了第七届会议。研究并通过了一份题为《财务报表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概念》的专题报告。该报告认为,财务报表的目标是为使用者提供有用的资料,因此要根据使用者的需要来确定。使用者应当是多方面的,既包括投资者、贷款人,还包括供货商、客户、职工、政府和一般公众,以及潜在的使用者。1.2.2国外研究综述我国会计界对会计目标的理论研究起步比较晚,五六十年代,一直到八十年代初期,会计基本理论研究主要是关于会议的含义、对象、性质、职能、任务、原则、方法等。可以把会计的任务近似地看成是会计目标。而当时研究的会计任务主要是指计划经济体制下会计的任务。葛家澍教授在1955年发表的论文中提出了社会主义会计核算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企业完成计划的实际资料,系统反映计划执行的进度及其结果,以便发掘和动员潜在力量,监督企业合理利用其内部资源,使国民经济计划化能够正确反映国民经济有计划发展法则的要求并在各方面适合社会主义基本经济法则的要求。这一论述可以看成是我国会计理论工作者研究会计目标理论的开端。1988年7月出版的权威著作《中国现代会计手册》还没有收录会计目标这一重要辞条。1991年4月出版的由龚清浩、徐政旦教授主编的《会计辞典》,也未收录会计目标辞条。1991年5月出版的由杨纪琬、娄尔行教授主编的《经济大辞典,会计卷》同样没有会计目标辞条。这说明直到91年会计目标理论尚未引起我国会计界的普遍重视。值得一提的是由葛家澍教授主编的《会计学导论》,1988年6月出版,该书第二章第二节较系统地介绍了会计的主要目标(基本任务),是我国较早研究会计目标的教科书。1989年11月出版的由刘恩禄、向泽生教授主编的《财会知识更新手册》收录了会计目标辞条,指出会计目标是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下,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达到的结果,是会计实践活动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并指出我国会计学界常把“会计目标”与“会计任务”视为同一意思。我国年轻学者较早系统研究会计目标的是张为国博士,1991年6月出版的他的博士论文《会计目的与会计改革》将会计目标理论与我国的会计改革结合起来研究,提出了一系列很有价值的理论与建议。我国会计界较早对宏观会计目标进行研究的学者是辛荣耀先生,他在会计研究1986年第5期上发表论文,将宏观会计目标概括为五个方面:1.社会资金的最优分配。2.进行宏观成本管理。3.提高国民经济效果。4.加强国民经济的宏观控制。5.建立和健全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制度。我国著名会计专家毛伯林教授较早地研究了会计目标与会计行为的关系。他在《会计研究》1987年第6期发表论文认为,会计行为受会计目标的制约,是会计目标的实现方式。会计目标理论研究在我国会计界受到少数专家重视应当说是在1988年前后,那时我国开始准备制定会计准则。在第一次全国性“会计原则专题理论研讨会”上娄尔行、葛家澍教授等在他们的论文中,都提到了会计目标问题,并进行了一些论述。这对我国以后的会计准则的制定及会计目标的深入研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娄教授主要分析了会计目标与会计准则的关系,并将会计目标分为基本目标和具体目标两个层次,将会计目标纳入到会计管理活动中来,认为会计目标和其它经济管理活动的目标并无二致。葛教授主要分析了财务会计目标的含义,即1.谁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2.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什么信息?3.财务会计可能提供什么信息?并认为财务会计目标代表会计信息使用者对财务会计的期望和要求,会计目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起着指引方向的作用。他认为,我国企业财务会计目标是什么?将成为我们今后研究的重要课题之一。对西方国家社会责任会计及其目标较早进行介绍和研究的是青年学者李皎予、宋献中同志。1989年他们联合发表论文《美国社会责任会计的广角透视》,指出社会责任会计的基本目标包括三个方面:1.确认和计量一个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净社会贡献。2.帮助决定企业的计划和经济运行是否直接影响相关的资源,是否与共同的社会准则全面一致。3.尽可能地以合理的方法获取一切社会义务、相应的企业目标、决策、执行计划以及对社会目标贡献的信息资料。从九十年代开始,以会计目标为命题的论文开始在我国的一些重要会计理论刊物上出现,对会计目标的研究越来越受到我国会计界的重视。通过初步研究,我国的一些学者已经知道会计目标是多元化的;既有企业“经济的”会计目标,又有“社会的”会计目标;既有一般的会计目标,又有具体的会计目标;既有财务会计目标,又有管理会计目标。而且随着会计工作的细分化,各种新的会计目标还会不断出现,如人力资源会计目标、金融工具会计目标、通货膨胀会计目标等。1.3本文要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厘清我国会计目标的相关研究现状、概念及其与会计环境间的关系,重点解决其改善措施。2.会计目标的基本理论问题2.1会计目标的概念所谓会计目标,是指在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制约下,会计实践活动所期望的结果,是会计实践所要达到的境界和标准它是会计实践主体对会计对象发生作用的内在动因的具体化和实现化,是会计实践者对会计对象作用的定向机制会计目标是一个具有层次结构性的系统,这种层次结构性既是客观存在的,又是通过人们认识的不断深化所体现出来的。2.2会计目标的重要性会计目标是会计想要达到的某种境地。它是会计实践活动的出发点和归属,也是会计研究的逻辑起点。然而,人们对会计目标的研究一直滞后于会计实践的发展。直至20世纪60年代,人们才开始重视对它的研究。20世纪70~80年代,西方对会计目标的研究形成了两大理论:“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但至今,人们对会计目标的认识仍未达成统一。由于安然事件等一系列会计丑闻的发生,再次引起了人们对会计的批评与反思,引发了一场“规则导向”和“原则导向”的激烈争论。由于会计目标的基础地位和重要作用,每一准则的具体目标都要服从和服务于会计的总体目标(或基本目标),因此,重新评价和认识会计目标显得尤为重要。对我国而言,如何准确地定位我们的会计目标,对会计准则的制定、会计实务的指导以及如何推进我国会计的国际化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基于此,笔者兹对其进行一点探索,以期抛砖引玉。3.会计环境对会计目标的影响及其相互关系3.1会计目标由会计环境塑造和巩固各国会计目标有许多共性的地力,又有各自的特点,没有哪两个国家的会计目标是完全一样的这种差异存在的基本原因是各国会计环境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会计存在于一定的环境中,并且在定的环境中得到不断发展会计在很大程度上说是环境的产物然而,现实世界中的各国环境是各不相同的,从经济力而来说,不同的国家处于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有的国家是自给自足、易货贸易经济,而有的国家则已进入高度发达的上业化阶段;小型独资企业对会计的要求显然不同于大型跨国公司对会计的要求。除经济方面外,各国会计环境的差异还表现在各国不同的政治制度、法律制度、教育制度、社会文化特征等。而会计是由一国的环境塑造的,它要反映该国环境所具有的特征并且还会巩固这种特征。3.2会计环境与会计目标之间的关系会计目标受会计环境中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它不是一成不变的,它随着会计环境的发展按有关力而的需求变化,它必须根据制约因素的情况适时修正,才能使会计职能与会计目标相匹配,更好地为企业所有者和管理者服务但应当明确,就各层次的会计理论来说,它在一段时间内具有相对稳定性,不可能是瞬息万变的。如果把会计目标分成不同的层次,可以包括会计根本目标、会计具体目标处于小同历史时期的会计,其会计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而会计具体目标则因历史环境的变化而小同,因会计主体的小同而发生差异;会计根本目标适合于所有历史环境下的所有会计信息使用者,而会计具体目标则仅仅适用于某一环境下某一具体会计信息使用者事实上,人们对会计目标的认识是从会计的具体目标开始的只有通过具体目标的分析研究,才能最终抽象出其中的共同点对于这些具体的会计目标,应当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不断发展和完善,以适应广大信息使用者的要求同时,在会计目标体系不断改进的过程中,也会促进会计环境向着更好的力向前进4.建立新环境下的中国会计目标4.1批判地继承西方关于会计目标的研究成果在我国制定、实施会计目标的过程中,也将会遇到西方国家在制定、实施会计目标时所遇到的许多问题,我国应当吸取西方国家的经验教训,未雨绸缪。在这一方面应看到我们有着两力而的优势:其一,我国长期以来注重会计基本理论的研究并取得了丰富的成果,从而为会计目标的研究提供依托,这是西方国家比较缺乏的;其一,我国有西方国家的研究经验教训及其研究成果可以借鉴当然,对于我国的利_会主义市场经济尚处在建立和完善时期,这就增加了我们开展适合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会计目标研究的难度,从而也要求我们在开展会计目标研究中应特别注重继承和发展的问题我国原有会计目标研究成果和西方国家的会计目标研究成果都存在,这两者对于我们今天的会计目标研究而言都有一个继往开来、批判地继承和发展的问题这个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否,将深刻影响甚至决定着我国会计目标研究上作的成败,决定着我国的会计理论研究能否良性发展可见,在我国会计目标制定的过程中,对会计环境的研究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照搬西方的会计目标概念和研究成果以及抛弃我国特有会计环境来研究会计目标都是既不合情,又不合理的。在会计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还应该注意内在的连贯性和一致性,势必要先研究建立一套科学的、首尾一贯的、相互关联的会计目标基本框架,并以此为指导来评价和发展会计目标否则,在发展会计目标时所依托的基本原则都不能前后一致而相互矛后,这样制定出来的会计目标缺乏内在一致性也就在所难免,而由此得出的会计信息就不能适应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难以保护信息使用者的利益。4.2根据我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气象、新问题,完善会计目标体系4.2.1加入WTO后会计目标的改进中国加入、WTO这一全球性经济组织后,将对中国经济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会计所而临的环境将发生前所未有的变化中国推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于市场经济初级阶段的资本市场欠发达,国有经济成分占绝对比例,企业资本来源的大部分来自政府投资或国有银行贷款,因而,会计目标首先满足政府的要求在这一受托责任观下,会计上作的出发点必然是承担社会责任,满足公众利益,由于社会利益实质上是通过国家利益体现的,这就必然形成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会计目标模式。然而,随着中国加入WTO,中国经济将进一步融于世界经济,中国的资本市场、证券市场将进一步开放,全球范围内的资本将更直接地流入中国市场经济全球化使中西方文化价值观念相互渗透,中国人的传统价值观念将发生一些变化。因此,满足投资者与债权人的信息需要就成为会计的一项重要任务,同时,兼顾受托责任观和决策有用观也成为现实的必然选择这样,我国的会计目标模式也在以国家利益为导向的基础上,逐步向以投资人和债权人为导向的会计模式偏斜因此,我国会计系统应根据我国加入WTO后社会系统需求,适时、可能地提供有关会计主体财务状况、经营成果与现金流量,企业管理决策,世界分上与合作,利一会绩效与社会所耗等定量化与定性化的会计资料,使之有利于强化我国企业经济管理和财务管理,有利于经济决策活动正常有序地进行,维护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秩序。4.2.2电子商务时代的到来,促进会计目标向多元化发展网络时代在中国的到来使会计环境、会计依赖的技术手段发生改变,会计目标也必然随之改变。由过去的“受托责任学说”逐步向“决策有用学说”倾斜这是因为远程通讯技术及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使代表资源所有权的证券在非常广泛的范围内交易成为可能大量潜在的交易买力的存在,使潜在的投资者和债权人等成为会计信息的使用者,要求企业提供对他们具有决策有用性的信息成为必然由于受托责任观所认定的两权分离是十分明确的,没有模糊缺位的现象,如果受托者不能完成既定的目标,所有者可以更换并寻找新的经营管理者。然而,网络发展后,资本市场介入程度加强,使得委托方变得模糊,不仅包括目前的还包括潜在的信息使用者,管理当局的绩效如果不能令潜在的投资者满意,他们一般不可能直接更换管理者,而是通过资本市场卖出这部分产权,转而购入他们认为有效的产权特别在当前,股份制已成为现代企业主要组织形式,在世界范围内被广泛采纳,使社会资源的所有权与经营权分离成为市场经济的主要特征之一后,为投资者和债权人提供决策有用信息更成为会计目标发展的趋势所在顺理成章,在网络时代,迅速的计算机处理速度、无处小在的互联网络以及更加动荡不安的宏观经济环境和灵活多变的微观经济环境,使“决策有用”将取代“受托责任”成为会计的首要目标。这也必然要求:一方面,会计信息的呈报应当更加及时,半午呈报或午度呈报已经不能适应网络时代下对会计目标的要求,实时联机报告系统既成为需要又成为可能;另一方面,呈报信息应扩展到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重、从着重呈报最终经营成果信息扩展到呈报企业的背景信息和前瞻性信息为主的信息呈报模式,实现资源的共享。在电子商务时代,社会经济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向知识经济、信息经济发展,在传统会计目标指导下,所能提供的真正有用的信息似乎越来越少,现代企业利益方、虚拟企业等对会计信息的需求千差万别,这些都对传统会计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因此,我们必须根据会计环境的变化,依托网络技术,对目前的会计目标进行不断的完善和修正,以期达到网络时代对会计目标的要求。4.2.3重视诚信因素在会计目标完善过程中的作用在以诚信为本的今天,会计目标还应把会计人员法律地位的重塑放到一个新的高度来看。除了真正赋予会计人员权利外,还应从法律的角度约束他们的行为。首先,通过会计人员资格制度的法律规定,提高会计人员队伍素质;其次,会计法应根据具体行业对会计人员的不同要求,提出会计人员从业的资格问题,既包括积极资格,如专业教育、工作经历、政治状况等方面,还包括消极资格,如劣迹表现、兼业禁止等,从而约束受托人的行为,使会计目标的实现更有保障。

5.结论(1)每个会计主体应当从实际到理论,对自身的会计目标作出实事求是的定位,即在广泛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明确自己的会计目标。首先应当弄清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包括哪些?会计人员既是会计信息的提供者,也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之一。其次应当弄清楚会计信息的使用者需要哪些信息,会计工作不应当花很多时间、代价去提供信息使用者不需要的信息。再次,应当对不同会计信息的重要性程度有所了解,以便更有效地加以提供。最后,应当对实现会计目标的可能性有把握,提高实现会计目标的经济性,即降低实现会计目标的成本,增加会计目标收益。大部分研究会计目标的学者认为会计目标在于向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他们需要的会计信息。笔者认为会计目标除了提供有价值信息之外,还应当有会计人员如何参与管理的目标,这样会计目标才比较完整,才能体现会计的管理职能,才能逐步将管理会计加以有效应用。会计目标应该是一种富有成效的行动纲领,如果反其道而行之,就不会成功。(2)会计目标应当具有客观性、可实现性和可操作性。会计目标作为会计工作应当达到的境界,不应当是会计人员单纯主观愿望的产物,而应当是会计信息需求者、会计人员本身针对会计工作本身的特点所提出来的具有客观依据的工作目标。会计目标是经过会计工作的行动纲领,会计任务是实现会计目标的手段。会计目标应当是可以具体操作、具体应用的。各个会计主体的会计目标不完全相同,在具体会计目标上差异有时还是非常明显的。会计工作作为一种人造系统,具有人的主观能动性。会计工作要有明确的目标作为其行动指南,不研究会计目标的会计工作是一种盲目的会计工作,也是没有前途的工作。(3)应当加强实现会计目标保障体系的研究。在会计目标已经比较清楚的基础上,为了更有效地实现会计目标,建立什么样的保障体系应当成为会计目标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因为如果保障体系不健全,要想实现会计目标有时是非常困难的,有时甚至是不可能的。比如如何才能保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果连这一点都做不到,会计目标的实现将从何谈起?再比如怎样才能提供相关的、可比的会计信息,也应该有各种保障措施。会计准则、会计制度、会计的其它法规是实现会计目标保障体系的一部分,即制度保障方面,但不是保障体系的全部。保障体系还应当包括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会计人员的素质教育,会计人员的管理体制以及与会计行为相关的其他各种因素,包括会计活动的技术手段保障等。(4)应当将会计目标放在整个经济管理的大的会计环境中加以研究,不要就会计目标论会计目标,也不要就会计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理论论会计目标。否则,会计目标理论及会计理论就不能得到有效的发展。会计目标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变化发展的观念体系。虽然笔者并不赞同以会计目标作为构建会计理论的逻辑起点,但是会计目标确实在会计工作中意义重大,是实现经济管理目标的重要条件之一。应当将会计目标与经济管理目标以及社会目标统一起来加以研究,这样会计目标体系才能更加完善。在会计目标研究中,应当避免过多的文字游戏,如有的学者花许多文字精力去区分会计目标与会计目的。(5)既要加强企业总的会计目标的研究,更要加强具体会计目标研究。在《企业会计准则》中对会计目标虽然有比较定性的阐述,但具体会计目标是什么,在我国的会计目标研究中尚不深入。笔者认为具体会计目标更值得深入研究,这是深化会计改革,提高会计工作质量的重要内容之一。只有把具体会计目标搞清楚了,而且会计人员都能自觉地去实现各项具体会计目标,会计工作才能再上一个新台阶。(6)会计目标应当划分为主要目标和次要目标。如果会计目标主次不分,会计工作也就失去了主攻方向,而且会丧失工作效率。西方国家把会计目标从提供“公允”的会计信息为主转向提供“决策相关性”信息为主,也说明了会计目标应当有主次之分。会计目标不仅仅有财务会计目标,而且应当有管理会计目标。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管理会计目标有上升为主要会计目标的趋势。(7)应当加强会计目标实现过程的实证研究。任何会计管理如果没有明确的会计目标,那么会计工作将失去应有的价值。会计目标是由问题产生的。什么是问题呢?问题表现为差距、困境、需求、危机、机会、挑战、竞争、理想、愿望等等,实质就是矛盾。会计目标是在社会实践中产生的,是客观世界中的矛盾在会计人员的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