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_第1页
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_第2页
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_第3页
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_第4页
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疆医科大学维汉大学生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患病状况调查

下颌关节疾病(tcd)发生在年轻患者,发病率和治疗率最高。颞下颌关节紊乱病是指病因尚未完全清楚而又有共同发病因素和临床主要症状的一组疾病的总称。1974年,Helkimo将症状和体征用指数来计算,用来评估此类疾病的发生率,并对不同临床研究进行比较,便于统计学处理和分析不同的致病因素,为流行病学调查提供了症状和体征的标准。至今,由于研究者检查对象的民族、社会背景、阶层及年龄等方面的结构差异,以致对我国颞下颌关节紊乱病的流行病学的研究结论存在较大差异,特别是关于少数民族TMD的研究较少。2008年3月-4月,作者调查新疆医科大学812名维汉在校医学生的TMD患病情况,旨在探讨不同民族背景下的TMD的发病状况是否存在差异,以期为TMD的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1对象和方法1.1tmd患者预后试验2008年3月-4月,对新疆医科大学4个年级在校住宿的维、汉医学生进行了颞下颌关节疾病及咬合情况的流行病学调查。先抽取一个班的维汉学生63名,进行预试验。TMD患者27例,患病率42.86%,样本估计1000名。以宿舍为单位进行整群抽样,按随机表抽查206个宿舍,共1007名,失访及不合格人数(其他民族)共195名,失访率19.36%。本组有效受检者812名,其中男343名,女469名;汉族472名,维族340名,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1.22岁。1.2u3000常见损伤的检查先开展宣教活动,使被调查者了解TMD的病因、症状及危害,取得他们的重视和配合,相对提高阳性诊断率。调查采用问诊与临床检查相结合的方法,调查材料包括3方面:一是调查对象的主诉,二是同室同学的代述(如有关夜磨牙的调查),三是专科人员的检查。问诊:包括关节弹响、运动障碍、疼痛情况、其他关节肌情况、不良习惯(包括磨牙及紧咬牙、大开口习惯、偏侧咀嚼等)以及精神因素(包括睡眠差、记忆力下降、工作压力等)、外伤史和治疗史等。临床检查包括:下颌边缘运动(包括最大开口度、最大前伸运动距离和最大侧方运动距离)、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咀嚼肌疼痛(咀嚼肌触诊包括嚼肌深、浅头、翼外肌、翼内肌、颞肌前、中、后部)、关节疼痛(关节触诊包括关节外方和关节后方)。最大开口度的测量为上、下中切牙切端之间的垂直距离+覆ue40a;最大前伸运动距离为最大前伸运动时上、下中切牙切端之间的水平距离+覆盖;最大侧方运动距离为最大侧方运动时上、下中切牙之间的水平距离。嘱患者下颌后退至牙尖交错位,检查咬合关系。1.3诊断标准1.3.1临床表现及诊断诊断标准按Helkimo指数进行评价,分为既往功能紊乱指数(anamnesticdysfunctionindex,Ai)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指数(clinicaldysfunctionindex,Di)。根据病史及症状程度,将Ai分为3级:Ai0表示无下面所提及的任何症状之一;AiⅠ表示有轻度症状,即有下列症状之一或1个以上者:关节杂音、肌疲劳、晨起时或运动时肌僵硬;AiⅡ表示有重度症状,即有下列症状之一或1个以上者:开口受限、下颌绞锁、下颌脱位、下颌运动痛、颞下颌关节区或咀嚼肌痛。Di的分级是依5种体征以0、1、5记分,然后累计相加作为分级。(1)下颌边缘运动指数:(1)最大开口度≥40mm为正常,以“0”记;30~39mm为轻度受限,以“1”记分;<30mm为重度受限,以“5”记分。(2)最大前伸度,(3)最大向左动度及,(4)最大向右动度。>7mm为正常,以“0”记分;4~7mm为轻度受限,以“1”记分;<4mm为重度受限,以“5”记分。以上各项运动的总分((1)+(2)+(3)+(4))作为下颌边缘运动指数的计分。总分为0,以“0”记分;总分1~4,以“1”记分;总分5~20,以“5”记分。(2)关节功能障碍:无关节杂音、偏斜≤2mm者以“0”记分;单侧或双侧杂音、偏斜>2mm者以“1”记分;关节绞锁或脱位者,以“5”记分(由调查人员在自然光下用游标卡尺测量)。(3)肌疼痛:无触痛以“0”记分;1~3处触痛以“1”记分;4处或4处以上触痛以“5”记分。(4)关节疼痛:无触痛以“0”记分;关节外侧触痛以“1”记分;关节后侧触痛以“5”记分。(5)下颌运动痛:无疼痛以“0”记分;一个方向运动痛以“1”记分;2个或2个以上方向运动痛以“5”记分。本次调查疼痛值均以视觉模拟尺(visuaanalogscale,VAS)测量。以上5项症状相加为0~25分。Di记分为4级:0分为Di0,1~4分为DiⅠ,5-9分为DiⅡ,10~25分为DiⅢ。1.3.2前、后牙切深覆持续到55个别牙错ue40a—以前牙舌向错位为主;前牙拥挤—指中度以上拥挤,即超过5mm者;深覆ue40a—II以上记为深覆ue40a,即上前牙冠覆盖下前牙冠超过1/2者;深覆盖—Ⅱ以上记为深覆盖,即上、下前牙切端的前、后距离超过5mm以上者;反ue40a—包括前牙、后牙和前后牙3种情况的反ue40a。1.4对权的调查培训调查人员为3名新疆医科大学在读口腔专业医学生,调查前统一检查标准,并在一个班的学生中进行统一调查培训学习。采用SPSS13.0软件包对所得数据进行χ2检验。2结果2.1维汉性别差异汉族472名(男249名,女224名),患病199例,患病率42.2%;维族340名(男104名,女236名),患病122例,患病率35.9%。维汉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年龄处于同一年龄段,两者具有可比性。经统计学检验,χ2=3.25,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2发病率共调查812名学生,其中男343名,女469名,年龄17~28岁,平均年龄21.22岁。检出TMD患者321例,患病率39.5%。2.3女性患者性别、年龄分布男性患者197例,患病率42.57%;女性患者175例,患病率37.30%。经统计学检验,χ2=2.286,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主诉症状的分配主诉症状Ai在青年中以Ai0最多,占73.4%;AiⅡ最少,占2.2%;AiⅠ居中,占24.4%,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1)。2.5临床症状ii2.5.1临床症状si的分布无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0)占60.5%,临床检查功能紊乱者(DiI-Ⅲ)占39.5%,男女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表2)。2.5.2级的人数成本制和被调节级的人数比较表2临床症状均以“0”人数最多,各症状的不同分级的人数百分比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下颌边缘运动指数和关节功能障碍异常高于TMJ触痛、肌痛、下颌运动痛(表3)。2.5.3下颌后部运动指数2.6主诉与临床症状主诉症状为Ai0的596例中,70.8%同时为Di0,其余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相关分析表明,主诉与临床症状相关。密切程度分析结果提示,两者呈正相关(rs=0.38),但密切程度不大,即主诉症状不能完全反映临床症状(表5)。2.7疾病原因研究2.7.1两组患者ue40a发生率比较共检出ue40a异常者433例,其TMD患者210例,占48.5%;正常ue40a379名,其中TMD患者111例,占29.3%,χ2=42.74,P<0.05,异常ue40a组患病率与正常ue40a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表6显示,错ue40a患者中,深覆ue40a、个别牙错位、前牙拥挤患病率较高,深覆ue40a、前牙拥挤、个别牙错位、反ue40a在患病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非患病组,而前牙深覆盖、对刃ue40a在两组中的检出率无显著差异。锁ue40a者因例数较少,未统计在内。2.7.2咀嚼、牙和紧牙的关系按临床检查划分的TMD组和非TMD组与大开口习惯、偏侧咀嚼、磨牙和紧咬牙以及精神因素的关系见表7。表7显示,在不良习惯(大开口习惯、偏侧咀嚼、磨牙和紧咬牙)中,只有偏侧咀嚼在TMD组与非TMD组之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3讨论3.1青年人群的性别、年龄和tmd发生率国内外学者对不同人群TMD的调查显示,青年人TMD发生率较高。Solberg等(1979)调查739名青壮年,年龄19~25岁,平均22.5岁,患病率为76%。Shiau等(1992)调查2033名台湾大学生,平均年龄20.2岁,患病率42.9%;罗宗贵等(1985)对2695名16~25岁学生进行调查,患病率23.59%;徐樱华等(1989)对1321名15~38岁学生进行调查,患病率75.77%。王艺等调查1006名北京市青壮年,患病率23.59%。本调查显示青年人中汉族患病率42.2%,维族患病率35.9%,维汉两族患病率差别无统计学意义。男性患病率42.6%,女性患病率37.3%,差别无统计学意义。TMD患病率为39.5%,显示本病在青年人群中的高发性。关于TMD与性别的关系尚无一致观点,多数学者认为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也有学者认为性别与本病无直接关系。本研究显示,男女患病率无显著差异。3.2tmd患者的临床表现本调查显示,患者既往功能紊乱和临床检查功能紊乱的患病率分别为26.6%和39.5%,两者间存在较大差异,后者明显高于前者。提示在非患者人群中,TMD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只是许多被调查者并未感觉到不适。本研究调查对象为17~28岁的青年,已完成ue40a的建立和机体生长发育,其关节、肌、韧带渐有的功能失代偿,对错ue40a的适应能力减弱,部分颞下颌关节功能紊乱症状已开始出现,故DiI指数较高。本组TMD患者中,5大症状(下颌边缘运动、关节功能障碍、下颌运动疼痛、咀嚼肌疼痛、关节疼痛)中,关节功能障碍出现率最高,“1”、“5”分分别占总数的25.5%和2.5%,其次为下颌边缘运动异常,有关节、肌压痛症状者分别仅占2.1%和3%。关节功能障碍包括关节弹响、杂音、下颌偏斜、绞锁和脱位。本调查中,弹响占关节功能障碍的第1位,这一结果与以往的调查一致。弹响在患病症状中总占第一位,这就使人们产生了弹响是否为正常现象,或者说弹响是否应该治疗的疑问。Gross和Gale虽然认为TMJ弹响不属正常现象,但指出“其患病率高的原因是它离我们的听力系统太近,假如我们把耳朵贴近膝关节或其他关节,也会听到更多的弹响”,并认为治疗弹响应该慎重。作者的临床经验也表明,在临床上并非所有弹响均需治疗。颞下颌关节弹响的自然结果可为无变化或减轻、消失或导致下颌运动受限、疼痛和退行性改变。本调查中,肌压痛漏诊率较高。因为本次调查采用扪诊颞肌区,颞肌区的触痛不容易与颞下颌关节本身的触痛混淆,但扪诊翼内肌和翼外肌,触痛有可能与颞颌关节本身的触痛混淆,因咀嚼肌深层纤维在颧弓内面后份与包绕关节的关节囊的前外侧壁紧密相连,常与关节区本身的痛反射混淆。3.3深覆及前牙复位本调查显示,异常ue40a组TMD患病率显著高于正常ue40a组,证实ue40a异常是导致本病发生的重要因素。在各类ue40a异常中,以深覆ue40a、前牙拥挤最常见,个别牙错位次之。从表7可看出,深覆ue40a、前牙拥挤、个别牙错位、深覆盖在患病组出现的频率显著高于非患病组,说明其与TMD发病有关。有研究表明,深覆ue40a可使下颌前伸及侧方运动受限,并可致髁突位置改变,关节也因之产生适应性改建,甚至产生退行性变。前牙拥挤者可出现早接触或ue40a干扰,形成异常的牙尖交错ue40a。个别牙错位可造成ue40a创伤,影响下颌运动,进而引发颞颌关节疾病。因此提出,临床应重视对异常ue40a的矫治,这对防治颞下颌关节紊乱疾病具有重要意义。3.4.4tmd患者夜嘴唇相关病变的原因见表1本调查显示,在不良习惯(大开口习惯、偏侧咀嚼、磨牙和夜磨牙)中,偏侧咀嚼在TMD组与非TMD组存在显著性差异。有偏侧咀嚼者与无此习惯者患病率分别为55.8%和3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此种习惯可能与发病有关。TMD在有偏侧咀嚼习惯者中的患病率很高,因为偏侧咀嚼习惯使惯用侧嚼肌纤维密度增大,关节盘与髁突、关节窝三者正常的解剖结构遭到不同程度破坏,两侧关节运动及咀嚼肌的不平衡,导致TMD发生。单侧咀嚼是两侧不对称的运动,久之,则形成咀嚼肌功能失调和颞下颌关节病变。本调查发现,有夜磨牙习惯的44例调查对象中(为调查人群的5.3%),27例患病(患病率为61.4%),说明有此习惯的人易患本病,这与其他研究的结论相符。本调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