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_第1页
地方高校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_第2页
地方高校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_第3页
地方高校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方高校差异化竞争发展战略的探索与实践

当地产业特色大学是指原纵向管理和工业指导部门的管理和指导。此后,由于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学校被转移到各省、区、市管理的主要大学。新中国成立以来,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科学研究、人才培养等方面对促进行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并在此过程中形成了一批优势学科,凝练了自身的办学特色。随着高等教育由量的扩张到质的提高的战略转移,以及《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了“高校要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如何获得政府和原行业部门的指导和支持,如何在日益激烈的竞争中强化办学特色、实现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就成为目前摆在众多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面前的严峻问题。笔者认为,“差异化竞争”战略应成为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必然选择。一、“差异化竞争”的含义哈佛大学商学院教授迈克尔·波特(MichaelPorter)在其经典著作《竞争战略》中首次提出了“差异化竞争战略”的概念。“差异化竞争战略”是指企业在其管理领域内,努力创造出独特的产品和服务,形成一些在全产业范围中具有独特性的东西。作为类似的竞争性组织,高校和企业在竞争战略方面具有一定的相似性,因此可以将企业的“差异化竞争战略”概念移植到高校,并将高校的“差异化竞争”定义为:高校努力保持、创造和进一步凸显自己在某一领域的独特竞争地位,并强化独特性,减少同质化竞争的威胁,从而形成相对的、持续的竞争优势。由于每一所划转地方的行业高校在其所处的办学历史、行业背景、行业文化等办学环境方面都有差异和独特之处,因此,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应通过理性分析原行业办学环境的独特性,与地方经济社会相结合,将行业特色融入地方高校的发展中,使之成为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资源。常州大学始建于1978年,原为江苏省与中国石化总公司(以下简称中石化)联合办学的一所本科高校,2000年全国部属院校管理体制调整,该校成为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以江苏省管理为主的普通高等院校,2010年正式更名为常州大学。建校33年来,常州大学找准自身定位,坚持走“差异化竞争”之路,紧紧抓住石化行业和常州地方产业的特色,凸显优势、扬长避短,实现了跨越性的可持续发展。笔者试以常州大学为例,从“创新人才的引进、使用和服务模式,实施特色人才强校工程”,“紧跟区域产业发展,产学研结合,引领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突破技术瓶颈,输送特色人才,增强行业国际竞争力”等三个方面阐述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实施“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从而为我国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实现可持续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经验。二、常州大学实施“差异化竞争”的策略(一)促进产教融合,构建创新平台高素质人才是促进科技进步和社会经济发展最为重要的资源。高校作为国家培养人才的重要基地,是否具有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和一批高精尖的创新人才,将决定其能否培养出大量高素质并且能够将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运用到经济、社会和各项事业中的高智能创新人才。常州大学在“大工程观”高级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指引下,实施“研究在常大、创业在常州”的人才强校工程。学校通过构建常州大学与常州科教城人才资源的共享机制,全职聘用或柔性聘用常州科教城的高层次人才,充分发挥常州科教城优秀专家、学者和杰出人才在学校教学、科研和学科建设中的作用。常州大学依常州科教城而建。常州科教城目前已吸引了220余家研发机构、高科技孵化企业、中介服务机构入驻,创造了“经科教联动、产学研结合、校所企共赢”的发展模式。常州大学作为科教城唯一一所本地本科高校,在学科建设、教育教学、科研创新和服务社会等方面都有引领作用。常州大学以跟进式理念为指导,对海内外符合学科发展的领军型、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做到了不遗余力、不惜代价、不留遗憾。目前已在常州科教城创业的海外人才,可以在不影响其创业的前提下,为常州大学的学科建设、青年教师指导、研究生培养发挥优势。实践表明,这一机制为常州引进大量高层次人才提供了良好的创新平台和优异的发展环境。引进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性地服务人才是关键。常州大学立足于让高层次人才获得最快、最大、最好发展的目标,在引进高层次人才的同时,全面启动“跟进式”人才服务,努力做到用事业留人、用感情留人、用环境留人、用文化留人、用制度留人、用发展留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总之,“研究在常大、创业在常州”人才强校工程,是常州大学在人才工作上的创新。目前,学校已经成为本地领军型人才的聚集地,是科技创新、人才发展的热土和跟进式人才服务的典范。通过实施人才强校战略,组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优良、专兼结合、适合学校未来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是加快提升学校办学水平和层次的有效途径。(二)促进产学研合作,学科结构优化地方高校既要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过程中寻找发展的切入点,又要在贡献中与地方(包括政府、企业、农村)互动、互惠和互赢,不断获得新的增长点和生命力,把地域优势转化为办学优势,把地方特色转化为学校特色,从而使高校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人才库”、“思想库”,成为科技成果的“孵化器”、“转化器”,成为创新经济的“催生地”、“试验场”,成为文化传播的“辐射源”、“助推器”。常州大学位于长三角经济发达地区,又曾是部属院校,在产学研合作方面,有成绩,有经验,更有传统。服务行业、服务地方、长期坚持产学研紧密结合是常州大学的优势所在。常州大学通过与企业、政府和常州科教城的科研院所实现资源共享、携手合作,建立了基于市场机制的产学研合作模式,产学研合作的能力、技术转移能力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学校通过构筑信息平台,及时公布企业技术难题、重大科技成果等信息,实现了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校着力解决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问题,为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提供了动力和保障。另外,学校也在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过程中,获得了持续的科技创新动力,优化了学校的学科结构。1.校企联合互动,创新产学研联盟形式走合作发展的道路代表了21世纪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只有在开放与合作中才能寻求自身突破。常州大学面对日益严峻的外部环境,紧密结合自身的石化特色和优势,围绕长三角地区产业结构调整的大背景,在专利实施、合作研究、技术咨询和转移等方面主动与区域经济、地方企业开展产学研合作,成效显著。目前,学校已有省市级工程中心20多个、产学研合作基地100多家,学校科研实力尤其在煤化工、新能源(风电、太阳能、水合物等方向)等领域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并形成了三种富有特色的产学研联盟形式。一是点对点校企联盟。常州大学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实现了与地方企业的科技合作,目前已建立校企联盟105个。二是点对线校企联盟。常州大学瞄准一个重大产业的发展前沿,组织一定数量的上、中、下游产品配套企业形成联盟,全面解决产业发展中的科技难题。三是点对面的校企联盟。常州大学通过建立产学研基地、重点实验室、工程试验中心等方式,与一批同类产品生产企业组成校企联盟,明晰产权和职权,实现共荣共赢。2.构筑信息平台,实现资源共享互补构建及时、有效的信息平台对促进产学研合作至关重要。常州大学建成了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中心、知识产权服务中心等科技服务平台,定期公布科技成果、科技攻关项目等信息,极大地方便了高校、企业和当地政府的科技对接。目前,学校已建成产学研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中心和研发中心等平台40余个,其辐射能力遍及全国,它们在产学研合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常州大学在2009年实施“111工程”,即建设100个企业研究生工作站,形成100支科技服务团队,创建100个学生创新基地和学生自己的科研工作站。学校紧密围绕行业和地方产业结构调整的步伐,将产学研合作这一特色向更高、更深、更精的方向推进;紧密围绕地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行业发展的需要,突出人才培养高质量、科学研究高水平、社会服务高效益。学校继续保持在绿色化工、现代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环境保护、生物医药等领域的特色,相继组建了校级新能源研究院、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化工设备设计研究院等7个研究院,组建了17个科技创新团队,形成了多学科集体联合攻关的态势。3.考评机制科学,成果孵化优先常州大学建立健全了产学研评价激励机制,将产学研项目与科研奖励、职称晋升、业绩考核等相配套,鼓励教师走出校门到企业中去,真正了解企业的所需、所想,将校企合作落到了实处,极大地调动了广大科研工作者的积极性,促进了科技成果的有效孵化和转移。实践证明,科技成果转化是产学研合作的重要目标,科技成果孵化是实现科技转化的必要前提和基础。常州大学拥有江苏省科技成果转化服务中心,为地方经济建设和行业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撑,一大批重大项目成果在企业遍地开花。例如,九江石化等企业使用了常州大学黄维秋教授研发的油气回收装置后,每年可以回收汽油400吨以上,价值高达200万元以上,为企业节约了成本,并解决了时刻存在的安全隐患,实现了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三)加快地方高校人才培养虽然地方行业特色高校随着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后已经划转地方管理,但学校仍有着深厚的行业色彩和行业情怀,加上对行业生产规律和操作流程的熟悉,其科学研究、技术研发仍紧紧围绕行业经济发展的需要而展开,并继续为行业科技进步、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坚实的技术支撑。常州大学自成立之初就有大批来自石油、石化行业工程实践背景的专家、学者担任学校的教育教学和科学研究工作,学校科学研究和产学研合作也一直都致力于为石油、石化行业解决技术难题。作为原中石化集团直属院校,常州大学源于石化、服务石化,依靠其在石化领域集聚的雄厚科技研发实力,与中石化、中石油所属的60余家特大型能源企业建立了良好的科研合作关系,帮助企业解决了一大批技术难题。地方行业特色高校是行业高素质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其培养的大量毕业生正日益成长为行业企业的管理中坚和技术骨干,成为学校与企业血脉相连的纽带。地方高校应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教育内容、方法和手段,增强人才培养的质量。在人才培养方面,常州大学密切联系行业的实际需要,瞄准石化行业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突出重点、打造优势,努力构建了以工学、理学、管理学为主要学科门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体系,为高素质、创新型人才的培养奠定了基础。同时,学校还定期通过深入行业企业、跟踪毕业生信息等方式,征询企业、毕业生等对学校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积极探索“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目前,学校石油、石化类学科与专业已成为毕业生成功进入行业企业的一张特色名片。这张名片彰显着贴近行业发展、服务行业需求的鲜明特色,更体现着常州大学想行业所想、培行业所需、与行业同步的实际行动、丰硕成果和优良传统。另外,地方行业特色高校在为行业提供科技服务、开展人才培养方面也有着责无旁贷的责任。同时,行业企业也迫切需要通过与高校的紧密合作,通过专业理论与实践两方面对新员工进行上岗培训,对技术研发和管理骨干实现再提高,从而实现企业的知识助推和可持续发展。在行业员工培训方面,常州大学通过系统性、针对性、操作性和前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