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_第1页
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_第2页
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_第3页
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_第4页
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关于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若干问题

1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问题中国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越来越受政策决策者和管理者的影响。2001年7月,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强城市绿化建设的通知。各大、中城市再度掀起了以细化绿地控制、提高生态质量、综合经济效益为特征的新一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编制工作的高潮。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际工作中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难题。其中,观念误区和规划指标是两大基本难题。就观念误区问题笔者已有所叙述。在此基础之上,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问题更是绿地规划的重中之重。中国建设部对于绿地指标的规定目前包括人均绿地面积指标和绿地占城市用地的百分比两类,分为人均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绿地率、绿化覆盖率四项,而且千城一律,统一定额。然而,作为因地脉、史脉、人脉综合形成的一座座城市,则应因城而异,就算人口规模、社会、经济发展可以划一,其各自的自然背景、地理地貌,对于城市绿化,也将起着相差悬殊的正负作用。因此,单以四项定额指标评定一座城市绿化的水准,缺乏科学理性、难以反映真实。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实际工作经验中,笔者深刻体会到:绿地规划指标是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目标、定位、水准、实施的集中体现,在城市绿化规划建设管理整个过程中,是一个无处不在,首要面对的难题。确有必要扫清误区,加强理论研究,以景观环境规划设计三元论为出发点,从生态效益、经济效益、景观效益三方面建立一套系统完整的指标体系,从而解决上述问题。2?问题和错误2.1生态环境管理近两年里,在确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总目标时,经常看到“达到国家园林城市、国际花园城市或可持续的生态城市标准”之类的术语。在规划指标上,三者究竟有何异同?《国家园林城市标准》中,从组织管理、规划设计、景观保护、绿化建设、园林建设、生态建设、市政建设等七个方面内容作为国家园林城市的评价标准,以提高城市生态环境质量,调动全社会力量参与城市园林绿化建设,实施城市可持续发展和生物多样性保护行动计划。“国际花园城市”是近两年内新兴的国与国之间自发形成的一种尚未形成法定程序的内部协定与评比标准,主要从景观改善、遗产管理、环保措施、公众参与、未来规划这五项内容作为考核因子,以展示城市在社区建设中的综合水平。“可持续的生态城市”,其建设包括经济、社会的发展、文化遗产保护、环境保护、保证城市的多样性和公众参与城市管理五个方面内容。从评价三者的主要内容方面可以看出,不论是我国的国家园林城市,还是国际花园城市的新提法,或是《人居宣言》提出可持续发展概念之后引出的可持续的生态型城市的概念,根源都是解决世纪面临的生态环境问题。国家园林城市标准更多地评价城市绿化建设达到的水准;而“国际花园城市”和“可持续的生态型城市”则从更广的角度扩展了绿化规划的理念和影响因子。至于具体的指标,尚未做出明确的定论。但就城市发展的目标而言,可以认为是一种更为理想的城市目标水准。其指标体系尚待研究确定。2.2从规划时限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时间尺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是针对一定的时限制定的。因而,规划的时限是绿地系统规划指标必须考虑的要点。规划人员考虑时限往往只是一个分期界限,每个规划都是为摆摆样子,确定一个持续增长的发展指标就行了。其实,笔者认为规划期限与规划指标的确定,其关系极为密切,应慎重对待。规划中,要预测城市发展的诸多因素的变化,综合评价影响因子的权重,最终确定每个规划时限中城市可能达到的规划指标。另一方面,规划时限的确定有时间尺度的问题,如5年、10年、20年或50年。对于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其时限应考虑选择什么样的时间尺度。这更是一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城市绿地系统是生态绿地系统的子系统之一,涉及到的是生态景观的演替规划。一个生物群落的生态功能的完善、生态过程趋于稳定平衡,非短期完成。生态景观生长的时间尺度要大于城市发展的时间尺度。因而,与城市总体规划的分期时限相比,作为衡量规划指标的时间尺度,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期限一般应更加长远。在兼顾城市总体规划的前提下,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时限可考虑自成体系。2.3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体系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空间范围有三个界限;一是市域;二是市区;三是城市建成区及分区。前几轮城市绿地系统规划重在城市建成区,忽视市域层面、城市建成区与绿地系统规划的关系。1980年代以来,中国的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虽然在整体结构方面扩大到市域规划,但规划指标尚未反映市域市区共同的绿化整体效应。目前,市域绿地规划的指标只是提及绿地规划面积达到多少,占整个市域面积的百分比是多少,仅此而已。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正从环境型规划转向生态型规划。城市绿地系统生态效益的发挥与其所在区域背景的区域绿化有着整体的关联性。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包含多层面的不同空间尺度、时间尺度的规划。因而,作为宏观导控、自上而下的作用,市域绿地规划布局结构与评价指标体系的作用越来越为重要。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指标体系也应包含三个层面的指标体系(图1)。笔者呼吁,市域绿地系统规划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势在必行。2.4绿化覆盖率的概念城市绿地系统规划的目标层次单一。目前,考核指标一直限定在二维空间量的计算。这一类指标未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城市绿化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以及景观效益。吴翼在“绿地率——值得提倡的园林绿化指标”一文中指出,“‘绿化覆盖率’从词意上看,表达城市绿貌的量的概念。绿色植物是有生命的机体,在正常情况下,绿化的覆盖率作用在不断增长;另一方面,由于植物寿龄限制或管理上的不善,也必然出现部分植物的衰亡,以至有损有效的覆盖率。因而,‘覆盖率’在量的概念上始终呈不稳定状态。”城市绿地系统评价指标体系在空间层次上提倡三个层面界限指标并重的同时,也应考虑指标的目标体系的多元化,要能够真实而确切地反映城市绿化总貌的量化概念,反映绿地功能在生态、经济及文化景观价值方面的多样性特征。3各城市目标导向权重的比较分析评价城市生态绿地系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层次、多目标。由于区域、气候、风俗习惯诸多因素的不同,各城市对各指标项目体系中的权重数值要求不同。在城市绿地系统规划实践中,要相对准确地评价城市绿地系统,笔者采用的方法遵循了以下原则:3.1系统原则把评价项目放在系统内分析,全面反映评价项目的综合情况,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全面性和可信度。3.2多层原则所设立的项目体系要层次清楚,逻辑关系明确,既便于抓住主要因素,又兼顾次要因素,以保证评价的有效性。3.3定性与定性相结合的原则既有定性描述,又有定量分析。尽可能使定性问题数量化,便于用数学模型处理,以保证综合评价的客观理性。3.4操作原则在实际中,能较易地实施。评价体系应具有一定的普遍性,且评价的数据收集方便、计算简单、易于掌握,以保证评价的可操作性。3.5可预测原则既要能够反映系统的静态状况,又要能反映系统的动态状况,具有可预测性。4评价指标的选择。根据对于国家的各分城市绿地系统指标体系应分为两级指标控制,一级是总体控制指标,二级是分区控制指标,如居住区、工业区和专业区的绿地指标。同时,从生态、环境、园林、城规等多学科多角度,定性与定量相结合提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总体指标可采用国家标准规定办法和定额指标数值,分区指标各城市可因地制宜地制定。具体指标评价项目见图2所示。4.1绿地空间可到达性和景观多样性绿地的生态功能是从改善居民生活质量的角度评价绿地系统规划。绿地整体效益需要考虑绿地系统的连续性,绿地系统的连续性也是为居民活动提供条件,它同时也是发挥绿地系统生态环境效益的一个因素,最终达到改善居住环境质量。绿地的可到达性是评价城市生态绿地对于城市居民生活的便利程度的一个指标项目,因此,绿地的分布应具有合理的服务半径。从景观生态学角度分析,绿地空间的异质性和绿地景观的多样性反映出绿地绿化生态环境质量状况,也可反映出绿地的组成三维空间状态,包括垂直绿化和屋顶绿化等。绿地斑块形状、大小与边缘面积以及绿地廊道宽度与连通性是反映绿地生态效益的分析评价指标。4.2城市绿地系统的生态效益绿地的生态过程评价是从改善环境质量的角度评价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以达到绿地能流、物流的动态平衡。城市绿地系统调节微气候、减少大气污染和净化空气的作用是其生态效益的主要体现。这一类指标的总量值体现为绿量最低阈值,即估算并确定城市生态环境所要求的最小绿化量值,这是确定一系列规划指标的基础和依据。4.3结构形态的作用绿地的结构、形态评价是从绿地与外界关系等整体关系以及绿地组成结构和绿地形态的方面对城市绿地系统规划进行分析评价。城市绿地与周边或外界的关系是反映绿地结构合理性的一项指标。绿地的区位条件是确定绿地适宜度与生态位合理性的定性化的指标。对于一座城市的用地而言,绿化用地面积多,其它类型的城市用地面积就少,缺乏绿地不行,但亦非绿地越多越好,只有两者达到一个相对平衡状态才能发挥城市最大的综合效益。因而,城市生态绿地的结构形态组成反映绿地生态作用发挥的程度。群落层次、绿地空间郁闭度及树种的配置状况都影响着生态环境效益。4.4绿地的经济效益绿地评价还应满足经济要求,尽可能少投入、多产出,发挥绿地资源优势。绿地的经济效益直接与绿地投入的维护费用和建设费用、苗木的产值、增益值以及公园、风景区的经营收入相关。地方树种和适生树种比例及合理的经济林木种植比例的合理确定,可节省投资,有效回报。4.5评价因素城市绿地的景观价值是评价绿地景观形象、大众使用的一项重要指标,其潜在的评价因素包括文化价值。视线的干扰程度是反映绿地布局的位置而造成居民愿意使用的程度。一般情况下,绿地空间位置所受到的视线干扰少,居民在其中活动的频率和密度大,绿地的使用较充分。绿视率是评价视野感受到的绿色的一项指标。4.6绿量率的确定和复层绿色量、均这类指标是在上述定性以及数据化分析评价的基础上最终应确定的具体量化指标。它是数量化了的,便于控制和操作。绿地面积、人均绿地面积、公共绿地面积、人均公共绿地面积、防灾疏散绿地面积及绿地率是从城市绿地空间二维平面角度分析确定的指标项目。复层绿色量、人均复层绿色量,绿化三维量,人均绿化三维量是从立体空间角度分析绿地的指标项目。复层绿色量是各层面(乔、灌、草)绿化面积统计之和,是反映叶面总覆盖面积的一项指标。绿化三维量是从植物空间占据的体积来反映绿化结构形态的生态作用。城市绿量率是研究过程中笔者提出的新概念,即城市用地范围内总绿色量与城市用地的比值,意在反映城市绿化开发的强度。笔者在这里试图取缔绿化覆盖率,代之以绿量率。因为,前者仍然是二维的平面绿化概念,后者则是三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