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传播的贫者更贫、富者更富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_第1页
信息传播的贫者更贫、富者更富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_第2页
信息传播的贫者更贫、富者更富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信息传播的贫者更贫、富者更富中国大众传播媒介与知沟现象初探以上海和兰州为例

一、“马太效应”的“知沟”模型自1978年中国开始改革开放以来,大众传播业取得了很大进步,促进了经济和社会发展。一般预想,在这一态势下,无论东部、西部地区,抑或各区域内部,传播媒介设施(硬件)均得到相当普及,为大多数人所享用,从而明显缩小了地区、阶层、个人之间的差距;在此基础上,由媒介机构传播的各种内容即信息,亦相应地大量流通、被广泛知晓,从而使信息接受过程中的“贫”、“富”差距有所消减。然而,根据美国传播学者蒂契纳等(1970)提出的“知(含“知识”、“知晓”两层意思)沟”理论假设,在此过程中,有可能产生一种“马太效应”,即差距并非无条件地消失,相反,在一定条件下,却可以观察到在信息传播方面“贫者更贫、富者更富”即所谓“知沟”现象。我们要探索的是,这一假设对中国是否适用?如是,原因何在?又如何克服?为此,我们于2001年12月,采用随机分层抽样方法,分别对上海(代表东部)、兰州(代表西部)各400名受访者进行实地(入户)调查,通过社会科学统计软件(spss10.0)处理、分析后,形成了若干初步结论。二、主要发现1.全面的接触状况从上海、兰州两地的媒介设施(以及随之而来的媒介接触行为)看,确如预料的那样,皆十分普及。但超出我们想象的是,两地的差距竟已缩小到近乎于无的程度。以传统媒介为例,如表1所示,上海和兰州的媒介接触状况非常相似。无论“读报纸”、“看电视”的比率,均接近或超过了90%;“读杂志”、“读书籍”的比率,也都达到75%以上,而且从“经常”接触的比率看,兰州竟高于上海;如此,上海明显高于兰州的指标,就只有“听广播”一项。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就连最新潮的互联网,两地的接触率(按每周接触一次以上的样本计算)也相差不多(上海22%、兰州18%)。但需要指出,在“网民”中,两地“经常”和“不经常”上网的比率,尚可见一些差距,大致为:上海1:2(7.5%、14.3%);兰州1:3(4.2%、13.5%)。很明显,前者的“热心网民”多于后者。2.两地受众对于媒介的偏好特征,总览表1上述两地的趋同走势,并不限于媒介的普及过程,而同时见之于受众对信息的接受姿态,包括动机、取向、需求、趣味等。以报纸、电视为例(参见表2)———无论“国际新闻”、“国内新闻”的接触率,兰州都只略低于上海;与此不无关联,双方消费“电视剧”、“电影”的比率,也大同小异。换言之,上海和兰州虽远隔千里,但两地受众对于各种信息的偏好特征,却相当一致(即趋于均衡)。另有一项指标,即“看电视的动机”,进一步印证了这一事态。在人们接触媒介内容的各种取向中,首选(可多选)“获取信息”、“积累知识”、“愉悦身心”的比率(%),上海和兰州分别为:64.8/60.0;51.0/47.0;49.5/44.5。由此可见,两地只是在强度上略有差别,而排序完全一样。曾有许多研究发现,新闻接触的频度与个人现代性的增长显著相关如陈崇山等据此可以推论这意味着西部在观念上的进步。3.“w”、《婚姻法》关于“知识”的测量在上述条件下,一个合乎逻辑的推理是,上海和兰州市民之间的“知沟”———即在信息(特别是有关科学技术、公共事务内容)的知晓、知识方面的差异,并不明显。对两地受众进行调查的结果表明,事实正是如此。我们选取了当时国内外的四个重大、重要话题,即9·11(美国遇袭)事件、中国加入WTO、防治艾滋病、实施新《婚姻法》,进行测量。果然发现:上海和兰州市民之间的知晓状况,非常相似。如表3所示,“9·11事件”、“艾滋病”基本一致,而“WTO”、《婚姻法》略有差异、此消彼长。这里需要说明,知识水平的测定,可细分为“简单知识”与“深度知识”两种。前者指关于一个事件或人物的浅层认知,后者涉及事件或人物的关系、原因及更为广泛的背景。表3所举,只是“简单知识”的例证。事实上,我们为上述每一条重大、重要信息,都设计了一组由浅入深的问题(如“9·11事件”相关问题包括:世贸大厦、本·拉登、炭疽病、塔利班总部、阿富汗临时政府等方面的知识),最后综合计分。据此,就可以测量出每一位受访者对上述4条重大、重要信息的知晓度的总得分。为便于分析、比较,如表4所示,还可以把每一个受访者的得分都换算成0-1分形式(即以1分为满分)。结果如何?仍以“9·11事件”为例(参见表4),上海、兰州及为对照而加上的北京三地之间,差异很小(图1给出了更为直观的印象)。而且,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另外三个重大、重要议题的情况也大致相同。怎样解释这一事实?这里的一个关键因素是:教育程度。从表5可知,三地社会经济状况很不相同,但就教育程度(学历)而言,却十分接近。由此,再一次证实了社会科学界一向对所谓SES,即社会经济地位指标中的“教育程度”给予特别重视的正确性、普适性(尽管SES指标包括:教育程度、职业、收入,但一般来说,三项是联动的关系,即教育程度越高,职业的社会声望和收入水准也越高。在本次研究中,上海、北京都呈现出这一规律,唯兰州仍可见“脑体倒挂”迹象)。诚然,如前所述,媒介接触的影响也不应小看,后面将就此略加分析。4、“不同学历、单炮研究中”的知晓率,是一个跨文化的视角,主要表现为然而,毫无疑问,“知沟”现象确实存在,并且相当严峻,不容忽视!———它普遍存在于各区域内部。表4和图1其实已经告诉了我们这一事实。无论上海、兰州、北京,在教育程度不同的人群之间,“知沟”都相当明显。再举两个例子上海市民中对于龙永图中国加入谈判首席代表)、“安南”(联合国秘书长)这两个人物,不同学历(高、中、低)人群的知晓率分别为:54%、28%、4%和83%、52%、10%,差距悬殊。至于媒介接触因素,确实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人们的知识水准,但其显著程度不如学历因素。在各种媒介中,相比而言,电视不如报纸,报纸不如网络(参见表6、表7)。以“安南”、“龙永图”为例,网络受众的知晓率达73.6%、46.0%,即使与报纸的热心受众的知晓率(63.9%、34.8%)相比,也分别高出9.7和11.2个百分点。对比电视,就超出更多了。三、当代中国面临的挑战和制约因素经过20多年的改革开放,至少就大城市而言,中国东、西部在传播媒介设施方面的差距明显缩小。但不可忽视的是,“知沟”仍广泛存在于各区域的强势群体和弱势群体之间。究其缘由,首要因素是教育程度,其次是收入,再次是媒介接触。根据这一初步结论,可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