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_第1页
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_第2页
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_第3页
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_第4页
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发布日期:2003-2-128:56:00发布者:greatwall阅读次数:1610字数:3732地理活动化教学的几种模式

文/陈云奎

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实践与研究,并结合马克思主义有关实践论和认识论,经反复探讨,初步探索出以激发主体、引发主体到开发主体为核心的地理活动化教学基本模式,(如下图)

模式中的每个环节都包括“主体性实践”和“主体性认识”两个方面的内涵,形成独特的模式内部的组织结构。结合中学地理教学实际,可采取下列几种模式。

1区域地理的活动化教学模式

区域地理的研究对象是地球表面的某一地区,研究本地区的自然要素(气候、水文、地形、土壤、植被)和人文要素(居民、物产、经济活动等)。以及各要素间的相互作用、相互联系形成的区域性特征。其教学模式为:

(1)探其图,知其地:地图是地理事物的综合表现,是向学生传递地理信息的重要载体和媒介。通过读图,让学生获取该区域的位置、面积、范围、地形、江河、湖泊等地理信息。如讲“西欧”这一内容时,可给出下面一组题目,让同学读图:

①西欧有哪些国家?

②西欧有哪些地形,主要有哪些山脉?

③西欧有哪些大江大湖?

④西欧的海陆位置,纬度位置。

⑤西欧的矿产资源及其分布。

(2)凭其地,析其理:根据其地理事物的特点,分析各地理事物的变化及其内在联系。如通过下面题目,分析西欧相关地理事物的联系:

西欧的河流有什么特点?影响这些特点的因素有哪些?通过读图,探讨分析,同学们一般能得出西欧河流的三大特点及原因:A由东往西流,因地势东高西低;B流量稳定,温带海洋性气候;C水流平缓。流经地区大部分为平原。

(3)按其理,测其物:让学生分析地理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对感性材料加以分析、比较、综合推理,从现象到本质,分析其地理成因、地质特征、形成结论,从而实现从感性到理性的飞跃。如:(1)西欧气候的特点及其形成原因?学生可以从气候的因素,分析推测其气候特点的原因。

A.太阳辐射:地处中纬度、北温带。

B.大气环流:中纬西风带内,大陆西岸,终年受西风影响。

C.地面状况:①海岸线曲折,深受来自大西洋湿润气候影响;②多河流湖泊,植被好;③北大西洋暖流影响。

(4)用其资,求其发:通过分析区域的地理环境各要素间的关系,如:矿产资源、气候资源、地形、土壤、河流、经济等诸因素,精心设计创造性思维活动,唤起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区域内急需解决的地理和有待开发的自然资源,探索出既符合区域内地理事物发展规律,又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可持续发展战略。

2.自然地理活动化教学模式

自然地理主要是研究人类赖以生存的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的组成、发生、发展、演变等规律的科学。其教学模式为:

教师——激发情感→启发指导→及时评价→设计训练

学生——感性体验→设疑解疑→检验探索→问题深化

(1)激发情感,感性体验

在课堂教学中,要激发学生对教学强烈的参与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和主动情绪投入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去。这一环节,教师可以根据实际需要,或以形象,或以问题,或以游戏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教师也要以自己的精神,毅力和教学艺术来感染学生,使其对学习新内容有极大兴趣。我们要注重新课导入的艺术性,善于利用情景教学,巧妙地选择地理知识的结合点,用生动的描绘激发学生深厚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如在讲“大气的热力状况”时,出了以下几个问题,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①我们地球上一年中的冬夏季节,一天中的早中晚时段,气温相差很大,是太阳辐射因季节和时间不同的结果吗?为什么?

②假若地球上没有散射现象,我们的日出和日落会是怎样一种情景?为什么?通过这些问题激起学生对课堂教学强烈的欲望,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昂的主动情绪投入到教学中去。

(2)启发,指导,设疑解疑

我们要让学生“学”,就应给予其更多的自由和主动权。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看书,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学《常见的天气系统》一节时,学生先看这一节的内容,提出问题,然后大家展开讨论,一起分析、研究这些问题。

①夏天,空调在制冷时为什么会有水流下来?

②人工降水为什么要播洒“干冰”?

③为什么夏季下阵雨前特别闷热?

④为什么我校后面的窑山没有地形雨?而黄山的东南坡有地形雨?

⑤为什么南纬50度附近的降水量多于北纬50度附近的降水量?北纬80度至北纬90度的降水又多于南纬80至南纬90度?

(3)及时评价,检测探索

在同学们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要求学生善于把学到的知识融合进自己原有的知识体系中去,对原有知识进行检测,对所学的新知识进行探索,使之成为自己的东西并发表个人独特的见解。教师对学生的这一过程要及时给予评价。评价时,教师不能只评价其解决问题的结果,同时还要评价其解决问题,探索问题的过程。教师应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回答问题,都发表自己的意见,特别要重视性格内向和成绩比较差的两类同学,使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到活动中来,并从中看到自己的进步。体会成功的快乐,不断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设计训练,问题深化

其基本思想是巩固运用与知识延伸、知识深化相结合。其操作策略是课前教师设计一系列典型题例,课堂上让学生①完成巩固性作业,形成稳定的思维定势;②进行变式、联想、类比、引申等应用性、发散性训练活动。应用已获得的认识成果解决实际问题;③进行综合应用训练活动,提高学生的整体能力。课外参加一些社会实践活动,力争做到课内外相结合。如在学了第一单元《宇宙环境》第四、五节“地球运动的地理意义”这一内容时,给出了下面几个题目:

1.利用所学知识求出瓶窑地区太阳能热水器在春、夏、秋、冬四个不同季节的最佳角度以及四个不同季节的最佳朝向?

2.设瓶窑地区商品房的高度为H,求商品房的最佳间距,及最佳朝向?

通过练习,使学生的思维得以发散;课堂教学的活动化得以延伸,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3.人文地理活动化模式

人文地理主要阐述的是人类活动同地理环境的关系,人类要维持生存要发展,就需要从环境中获取各种资源,人类社会与地理环境是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其活动化模式如下:

教师→创设情况→探寻点拨→反馈信息→延伸提高

学生→发现问题→设疑解疑→多向交流→求异求新

(1)创设情景,发现问题

该阶段学生的认识活动以感性为主,情感体验活动处于启迪状态。教学时,教师要使用各种教学手段创设相应的典型化的地理情景,使学生充分经历感性认识活动,激发兴趣,启迪情感,唤起学生强烈的探究欲望。要因势利导,揭示探究的新问题,为新的地理知识的学习做好认知情感的定向准备。如通过多媒体展示大树参天、草木密布、细水涓涓的森林环境,以及大雨倾盆,黄土裸露,浊浪排空的水土流失环境等画面,创造一种新课导入的教学情境,让同学进入“意境”,展开联想,探求新知。

(2)探寻点拨,设疑解疑

当教师进入教学“意境”后,教师要及时点拨,可以由教师根据创设的教学情境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寻;也可让学生根据教学情境,联系课文内容,自己去探寻一些问题,然后把探寻的问题汇总后,再分组讨论,通过查资料,小组讨论,互相设疑解疑,充分展开其思维,全面提高学生各种素质,使其向自主地分析和解决新问题的方向努力。

如讲《森林资源》时,向学生提出了以下问题:

1.为什么说森林是一种环境资源?

2.世界自然带森林植被与世界降水分布的对应关系。

3.本地森林资源分布及存在问题。

4.我国生态林建设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5.一次性筷子使用的危害及对策。

问题提出后,再进行适当选择,联系课本,展开讨论。

(3)反馈信息,多功能相互交流

同学在讨论过程中,会提出自己许多新的不同的观点和意见。教师不要当旁观者,而要积极参与到同学的讨论中去,及时去发现问题,收集同学在讨论过程中的各种信息。部分问题可以在与同学的讨论中互相反馈;部分具有典型性的,全班交流,进行“互通有无”,让学生把获得的探究问题的方法,解决问题的结果,进行互相交流,互相学习,共同提高。

(4)延伸提高,求异求新

该环节是地理教学活动的巩固,发散阶段。在这阶段,情知到达动态交合点。教学时,教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