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届高考终极猜题卷语文试题(新高考版)(解析版)_第1页
2021届高考终极猜题卷语文试题(新高考版)(解析版)_第2页
2021届高考终极猜题卷语文试题(新高考版)(解析版)_第3页
2021届高考终极猜题卷语文试题(新高考版)(解析版)_第4页
2021届高考终极猜题卷语文试题(新高考版)(解析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年高考语文终极猜题卷新高考版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机器人新闻是使用算法自动从结构性数据中生成的新闻,这种依赖数据生成新闻的程序一旦开发出来

就可以高速生产出海量的内容。所谓机器新闻写作是一种自然语言生成引擎,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

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

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最后由机器自动生产新闻。由此可见,机器人新闻的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自动化,

因此也可以称之为自动化新闻。目前热度正居高不下的机器人以其强大的精准性、时效性和数据挖掘能力

在新闻领域中脱颖而出。通过“多、快、好”且本来就备受关注的新闻消息吸引并锁住大众,机器人新闻

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紧随着西方国家将机器人应用于新闻生产的成功实践,近几年来,把机器人撰写新闻稿件应用于新闻

生产过程也在国内新闻生产领域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领域取得了巨大

的成就,完成的报道也主要是那些标准化程度较高的消息、快讯等新闻题材。

(摘编自《机器人新闻:开启新闻生产模式新样态》)

材料二:

最先出现的腾讯梦幻写手,第一次将AI(人工智能)写稿机器人应用于国内新闻生产中;新华社推出

的“快笔小新”则是开启了央媒机器人写稿的先河;今日头条的“张小明”让写稿机器人的技术水平提升

到了2.0时代。其他的如阿里巴巴与第一财经、南方都市报等都争先恐后地加入到利用机器人生产新闻过程

的大潮中,并推出了自己的新闻机器人“DT稿王”和机器人“小南”。人工智能机器人可以促进传媒业传

统思维的转化、采编流程的优化以及内容结构的深化,日渐成为新闻生产过程的最佳触媒。

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但人工智能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处理速度上

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物联网时代的海量传感器可能使媒体面临更多的大数据挖掘报道,这将

使机器人新闻的优势持续犷大。

同时,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人工智能也能轻松地对每个用户的阅读习惯

进行分析,进而生产定制化的新闻产品。

那些重大的与人们切身利益相关又无法通过实时直播传输的讯息,比如突发地震、突发性洪涝灾害等

专业新闻媒体可能无法实时记录的场景,对于机器人新闻来说不值一提,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

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并且精准、有效。

材料三:

目前的AI写作还处于初级阶段,但是它背后的潜力依然让“靠写字谋生”的笔者不能平静。如今,业

内都在讨论AI的“奇点”,“奇点”可以理解为AI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变成强人工智能。李开复认为,

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1)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

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

虽然当下,写作者还可以惴惴度日,但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如果“奇点”真的来临,作

为写作者的人的价值真的毫无存在的必要了吗?

雨果科幻文学奖获得者、《北京折叠》作者郝景芳给出了她的思考:“在未来,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

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

流;人与人的依恋、归属感和协作精神;好奇、热情、志同道合的驱动力。”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

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使AI进行再多的训练,它

也只不过是更改一个个值对应的函数和概率,却理解不了这些值背后的含义,更不用说从海量信息中挑选

出有价值的信息来作为新作品的题材了。创造者的个性化思考才是文字作品的价值所在!

(摘编自《机器人书写时代到来,营销行业将被彻底颠覆》)

材料四:

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媒介具有社会功能,也肩负着社会责任,而媒介的社会责任

是媒介伦理的核心问题。

首先,对于机器人新闻写作来说,当机器人记者所写的新闻稿件出现问题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

定,无法对机器人进行追责,但是错误的新闻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不可弥补。

其次,机器人新闻写作程序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黑客随意修改程序发布内容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

机器人在抓取数据过程中,也会侵犯用户的隐私权和被遗忘权。

再次,新闻机器人写作利用大数据的精准化特点,可以构建出一幅受众个人的需求图景,实现新闻生

产的定制化。根据梅罗维茨的媒介情境论,情境就是信息系统,运用媒介所造成的信息环境如同地点场所

一样,都促成了一定的信息流通形式。机器人新闻写作可以从庞大的历史资料库中引出数据,形成大量不

同的主题,每个主题都提出不同的论点,得出不同的结论,并利用从社交媒体、在线购物和浏览历史中获

得的读者兴趣数据,向读者呈现他们想要的新闻阅读版本。个性化定制在满足受众需求的同时,也使受众

陷于信息茧房之中。自媒体时代,用户可以自由分享和获取大量信息,选择性接触自己喜欢的信息,机器

人新闻写作的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内容,用户越是喜欢就越是推荐。长此以往,用户就被桎梏

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而无法接触到圈子以外的内容,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将产生偏差,难以区分现实环境

和拟态环境,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

(摘编自《智能机器人写新闻,这场人机大战谁是炮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机器人新闻起源于西方国家,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俨然成为媒介抢占市场的一把利器。

B.人工智能的优势显而易见,尤其是在大数据时代,机器人新闻的优势还将持续扩大,但目前人工智能还

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

C.人工智能可充分利用其数据处理能力的优势,分析用户的阅读习惯,从而生产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

的阅读产品。

D.人工智能的出现意味着写作者高枕无忧的写作时代已经结束了,但写作者作为人,仍然可以凭借自己的

独特性与人工智能写作展开竞争。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和材料二中,都写到了国内媒体对机器人新闻的重视,但前者重在介绍机器人新闻写作新样态,

后者重在介绍新闻写作机器人的应用情况。

B.机器人新闻,具有“多、快、好”的特点,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正

在不断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求。

C.“奇点”的来临虽然对写作者产生了巨大的冲击,但人工智能并不理解那些数值背后的含义,更缺乏写

作者的个性化思考。

D.人工智能不仅可将人从日常繁重的写作流水线上解脱出来,而且还可以促进人以更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

流水线竞争。

3.下列说法中,不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四中的“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一项是()

A.机器人新闻写作的个性化定制根据用户的喜好推送内容,用户越是喜欢就越是推荐。

B.今日头条的“张小明”根据读者的浏览历史中获得的读者兴趣数据,不断向读者呈现他们想要的同一类

型的新闻阅读。

C.新华社推出的“快笔小新”通过实时数据检测和数据分析,算法会自动识别、筛选和数据处理,在几秒

钟的时间内将消息发布和传达给受众。

D.新闻机器人“小南”不断向之前在广东打工时关注过广东新闻的湖北小伙推送广东新闻、景点以及美

食。

4.简要分析材料四的论证思路。

5.如何克服机器人新闻的那些局限?请结合前面三则材料简要分析。

【答案】1.D2.B3.C

4.①材料四整体上是总分式的论证思路。第1段提出“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的观点。

②第2段从法律角度分析当机器人记者所写的新闻稿件出现问题时,我们无法对机器人进行追责。③第3

段从网络安全角度分析机器人写作新闻存在的伦理问题。④第4段从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角度分

析机器人写作新闻会让读者桎梏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而无法接触到圈子以外的内容。

5.①借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②推动人工智能技术

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值的能力;③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特性,

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广泛运用于国内新闻生产领域”错,材料一第2段说的是“得到了极高的重视和推广”。

B.“无法替代人类的创造力和鉴赏能力”错,材料二第2段说的是“思辨能力”而不是“鉴赏能力”。

C.“完全满足用户个性化需求”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机器人新闻可以用来满足受众的个性化阅读需

求”。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B.“主要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几个领域取得了巨大成功”错,原文是“并在体育、财经、地震报道等

领域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并未表明是“主要”“几个领域”。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不能作为论据来论证“拟态环境的环境化”这一论点,论证的是“新闻写作机器人在数据的处理能力和

处理速度上的优势是传统记者所无法比拟的”这一观点。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材料四共有四段,第一段为总说,提出观点“大数据分析带来了媒介伦理失范的问题”;第二、三、四段

分别以“首先”“其次”“再次”作段首语,领起三个论证角度:

“当机器人记者所写的新闻稿件出现问题时,由于没有明确的法律规定,无法对机器人进行追责”是从法

律的角度分析;

“机器人新闻写作程序容易遭到黑客的攻击,黑客随意修改程序发布内容可能会引发社会的恐慌”是从网

络安全的角度分析;

“用户就被桎梏在自己喜欢的世界里,而无法接触到圈子以外的内容,对真实世界的认知将产生偏差,难

以区分现实环境和拟态环境,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是从形成“拟态环境的环境化”的角度分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材料一“利用算法程序,通过采集大量的各种题材及高质量的数据,建立各种分类的庞大数据库,借

助人工智能(AI)实现从数据到认识、见解和建议的提升和跨越”概括出助人工智能,不断提升新闻选材

标准的精度,努力提高机器新闻的选材能力;

结合材料二“人工智能目前还没有办法取代人类的创造力和思辨能力”和材料三”从目前的弱人工智能到

强人工智能(如同人类可以推理和解决问题的AI)需要漫长的时间,但是从强人工智能到超人工智能(超

越人类的智慧)可能仅仅需要一天的时间”概括出推动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不断提升机器人判断信息价

值的能力;

结合材料三“工厂机器流水线留给机器人,人会以更加富有创造性的方式与流水线竞争。人的独特性会体

现出来:思考、创造、沟通、情感交流……”“人和机器人最大的差别不是计算能力和文字转化,而是人

的情感、道德内核以及对现实世界的观察与思索”概括出利用人在思考、创作、沟通、情感交流方面的独

特性,加强人机的协调合作。

(-)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常克

①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

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

②从雄奇峻峭的剑门关回到广元城区,朋友们决定去逛逛最热闹的老街。司机很热情地对我们说,这

个地方叫上下河街,广元的商业中心,就是这里了,现在才八点来钟,正热闹。

③人来人往,霓虹灯光芒四射,广元的老城闹市区,这个时间正欢快得手舞足蹈。转悠几条街,眼睛

渐渐有些倦怠。正想回宾馆,有朋友往前一指说,前面好像到嘉陵江边了,过去看看。我们漫不经心越过

街区,走下临江护堤的石梯。宽阔的嘉陵江奔涌而过,而我们第一眼看见的,居然是一片无边无际的芦苇

荡,黑压压的,在夜色中犹如浓墨泼洒,波澜壮阔,妙不可言。那一瞬间,我们都惊呼起来。

④那芦苇生得实在有气势,高出人大半头,估计得有一两公里长,顺着嘉陵江岸一直延伸。显然是经

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可以想象,逢入秋或春花烂漫,

这一片芦苇荡中,当有多少人流连,一拨拨来,一群群去,看花絮如雪,听江声杳渺,藏葭苍苍,在水一

方,何等闲适旷达!

⑤疑问也正在于此:这么好的芦苇荡,印象中应该生长在城市外围,或者乡村的湖塘、远山的田垄、

人迹罕至的荒郊……此时此刻,在城市的核心区,如此喧嚷的通衢,居然也能“遇见”,大感意外。

⑥再转念一想,城市芦苇荡,这个题材应该不止临江铺设景观那点事。貌似草叶几枝,实则四两拨千

斤,神来之笔。

⑦什么叫城市的情商?这就是!

⑧越来越多面貌雷同的都市,繁华无处不在,久之倒觉得乏善可陈。宝马香车高厦丽楼早就不是话题,

缺的是钢筋水泥之下的那份体贴,那种淡淡的笑意——姑且称作城市的情商吧。正如一个人,纵然锦衣玉

食雍容华贵,但老正襟危坐,也就索然无味矣。

⑨体现城市情商者,不一定浓烈惊艳,也不一定成为地标,但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入

则芳草萋萎,别时落霞与孤鸯齐飞,求的就是那种意境。

⑩城市情商对应出城市格局。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到底,讲的

是亲和力,讲的是以点带面,讲的是对他人的接纳和激励。城市有情商,才会让人觉得日子越来越滋润,

心里头多半都月色溶溶或者遍地阳光。

⑪回到家乡后专门查资料,才知我们眼里那一湾芦苇,应该叫巴茅,只是和芦苇长得极像。巴茅居然

可以变身为城市景观!难以想象,2014年5月长廊竣工之前,那一带曾是荒芜的河滩,乱草丛生,一地垃

圾。建一处临江长廊,本可以有更多奇花异木的选项,但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就是选择

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商。

⑫府情商,是城市之幸。到过重庆的人,会觉得重庆地铁和轻轨特别好玩,它们在山峦起伏的城市中

纵横裨阖,或上天,或瞬间入地,被形象地比喻为三百六十度立体魔幻现实主义效果,已成为外地游客玩

转L城的必修课。让人觉得特别贴心的是,每条线路的颜色都有对应表现和形象命名,比如三号线是琉璃

蓝,五号线是浅葱蓝……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也各有表现的主题,比如牛角沱站是时光隧道夜景主题,

江北机场站是青花瓷中国风主题……坐一趟地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心灵总有几分

得了抚慰的感动。

⑬被一种城市的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

城市便可暗含情商。一场全民阅读活动,湖北十堰市从2000年坚持至今。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

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这座城市也许没有想到,不经意间,他们同样诠释了城市的情

商。

⑭让城市温暖起来,无须轰轰烈烈。每一种安顿都来自家园的呼唤,那些让人嫣然一笑的都市情愫,

无论白天黑夜,会在心头热乎乎地弥漫。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生在闹

市区,那就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第①段中说“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第②〜⑤段写了芦苇荡的波澜壮阔令人惊呼、

芦苇荡的精心布局令人产生美好的想象、芦苇荡地处城市核心区的构思如神来之笔令人意外,从而回答了

为何“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

B.文章最后三段写了无须高大上,只要用心,极简的创意也能让城市有情商;设计城市设施时,贴近人的

心灵,分享城市特有的文化;用心让城市有家园的温暖,城市便暗含情商,交代了一座城市怎样才能具备

情商。

C.广元城建造临江长廊时,抛弃了“雍容华贵”“浓烈惊艳”的奇花异木,而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

这一举措表明保持自然、因地制宜,体现了城市的情商。

D.作者将广元热闹非凡的老街与妙不可言的芦苇荡、荒芜河滩与充满诗意的临江长廊做对比,把重庆、十

堰与广元相提并论,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作者离开广元后的心头回味写起,强调了芦苇荡给作者留下的深刻印象,并借以暗示他对广元历

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设下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B.文章第④段句式整散结合,灵活自由,很符合广元城市特色,同时运用比喻等修辞手法,描述了芦苇是

何等吸引人。

C.文章叙述作者一行在老城闹市区闲逛时,强调“眼睛渐渐有些倦怠”“漫不经心越过街区”,目的是为

下文写芦苇荡的波澜壮阔蓄势,更好地表达内心的震撼之情。

D.作家只有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才能够不断有所收获。这篇散文就是作家常克深入广元城市,通过写广

元城市的特色,作者表达了一个城市要有情商、要有自己特色的观点。

8.文章最后一段以芦苇(巴茅)结尾,有何作用?

9.如何做才能让一座城市情深意长?试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6.D7.A

8.①文章起于芦苇(巴茅),结于芦苇(巴茅),行文中写到芦苇(巴茅),使文章首尾呼应,结构严谨,完

整统一。②将生于水乡泽国深山老林的本色芦苇(巴茅)与生在闹市区情深意长的芦苇(巴茅)进行对比,

表现了情商在城市建设中化平凡为神奇的重要作用,深化文章主题。③运用拟人手法,将芦苇(巴茅)在

城市中的表现人格化,进而表现其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温暖、慰藉和快乐,更能引发读者共鸣。

9.①匠心独运,精心布局,铺设具有诗意的景观,带给人们闲适旷达的感觉。

②避免雷同,放大格局,富有人情味、亲和力,能够接纳和激励他人。

③确立文化主题,彰显文化意蕴,抚慰人的心灵。

④唤醒民俗民风,令人产生故土家园之感。

⑤开展可以提升人们幸福指数的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突显了人文景观在城市建设中的重要性”错,结合文本内容“有情商,是城市之幸”“被一种城市的

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只要用心,城市便可暗含情商”

可知,突显的不是“人文景观”的重要性,而是“城市情商”的重要性。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A.“并借以暗示他对广元历史古迹和繁华闹市的不屑”理解偏颇,结合“四川广元是历史文化名城,有剑

门雄关、昭化码头等古迹,也有现代化的闹市繁华,但我心头久留的,却是那片连绵的芦苇荡”可知,此

处只是因为那些历史古迹和繁华城市没有芦苇荡留给作者的印象深刻。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结构看,“就像芦苇或者巴茅”与文章开篇”离开广元,心头回味的是一片芦苇荡”形成呼应,使文章

结构完整;

从主题看,“就像芦苇或者巴茅,生在水乡泽国深山老林,那叫本色”与“生在闹市区,那就有了表情,

会笑,会唱歌,会舞蹈,会流露出一座城市的情深意长”这是对比手法,表现了情商在城市建设中化平凡

为神奇的重要作用,深化文章主题;

从手法看,“有了表情,会笑,会唱歌,会舞蹈”“情深意长”这里运用了拟人手法,将城市中的芦苇人

格化,形象生动地表现其给城市居民带来的温暖、慰藉和快乐,表达对它的喜爱之情。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中信息、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结合“显然是经过了精心布局,一条弯弯曲曲的木板栈道,就在芦苇丛中穿过,若隐若现”“何等闲适旷

达”“广元选择了长在山沟里的巴茅,实际上就是选择了诗与远方。这个创意足够‘极简',也足够有情

商”可知,要匠心独运,精心布局,铺设具有诗意的景观,带给人们闲适旷达的感觉;

结合“一定亲切柔软,能够让人放松下来”“有情商的城市,一定是有人情味的,格局断不会小。格局说

到底,讲的是亲和力”可知,要放大格局,富有人情味、亲和力,能够接纳和激励他人;

结合“不同站点外立面的设计也各有表现的主题……坐一趟地铁或轻轨,就是一次轻盈但熨帖的文化分享,

心灵总有几分得了抚慰的感动”可知,要确立文化主题,彰显文化意蕴,抚慰人的心灵;

结合“被一种城市温情折服,可能缘于某处景致,也可能得自重新唤起的某种民俗民风”可知,要唤醒

民俗民风,令人产生故土家园之感;

结合“通过各种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读书把越来越多人联结在一个幸福的点上”可知,要开展可以提

升人们幸福指数的接地气、聚人气的活动。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二世三年,楚怀王以沛公①为扬郡长,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与诸将约,先入定关中者王

之。...

汉元■义士月沌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生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至速节降轨道旁。诸将或言诛秦

王。沛公口:“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遂西入咸阳。

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召诸县父老豪杰曰:“父老苦秦苛法久矣,

诽谤者族,偶语者净事。吾与诸侯约,先入关者王之,吾当王关中。与父老约,法三章耳:杀人者死,伤

人及盗抵罪。余悉除去秦法。诸吏人皆案堵如故。凡吾所以来,为父老除害,非有所侵暴,无恐!且吾所

以还军霸上,待诸侯至而定约束耳。”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

士。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唯恐沛公不为秦王。……项羽遂西,

屠烧成阳秦宫室,所过无不残破。秦人大失望,然恐,不敢不服耳。

(选自《高祖本纪》,有删改)

春,汉王部五诸侯兵,凡五十六万人,东伐楚。项王……自以精兵三万人……大破汉军。汉军皆走……

而汉王乃得与数十骑遁去……汉王道逢得孝惠、鲁元②,乃载行。楚骑追汉王,汉王急,推堕孝惠、鲁元车

下,滕公常下收载之,如是者三。目:“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于是遂得脱③。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日:“今不急下,吾烹

太公汽”汉王曰:“吾与项羽俱生耳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

杯羹支”

(选自《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沛公:汉高祖刘邦。②孝惠:刘邦的嫡子。鲁元:刘邦之女。③本段史料在《高祖本纪》中没有

写双方军队的人数,第四处省略号后的故事在《高祖本纪》中没写。④太公:指刘邦的父亲•⑤本段故事

在《高祖本纪》中也没写。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轨道旁

B.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软道旁

C.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软道旁

D.汉元年十月/沛公兵遂先诸侯至霸上/秦王子婴素车白马/系颈以组/封皇帝玺符节/降轨道旁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封建制度五等爵位的第二等,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由高到低依次是:王、侯、伯、子、男。

B.符,中国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征调兵将的凭证,用铜、玉、竹、木等制成,双方各执一半,合二为一

方有效,如兵符、虎符等。节,缀有耗牛尾的竹竿,古代使者出使时用作凭证。

C.弃市,是死刑的一种,自商周时即有。古代在闹市执行死刑,并将尸体暴露街头示众,称“弃市”。

D.北面,面北,面向北,指臣服于人。古时君主面南而坐,臣子面向北方朝见天子,故以北面指称臣。

12.下列对原文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杀秦王子婴,说明刘邦宽厚仁德容人;但他也有极端自私、薄情的阴暗一面,比如为了自己逃命,几

次从车上推下自己的亲生儿女。

B.刘邦进入咸阳后,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封闭府库,还军霸上,这足以说明他的志向不在小的方

面。

C.与项羽的屠烧做法形成对照,刘邦入关后与民约法三章,废除秦朝苛法,秋毫无犯,赢得了秦地人民的

拥护,人心所向为他日后打败项羽奠定了基础。

D.就节选部分而言,《高祖本纪》对刘邦多有赞美,哪怕是顺手一笔写了刘邦的本性,也是淹没在刘邦能

从谏如流、宽政爱民的众多信息之中,而司马迁在《项羽本纪》中则毫不留情地揭示了刘邦冷酷无情的一

面。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日:“仓粟多,非乏,不欲费人。”

(2)如是者三。曰:“虽急不可以驱,奈何弃之?”

14.结合材料分析,刘邦性格中的哪些因素有助于他统一天下?

【答案】10.D11.A12.B

13.(1)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把牛羊酒食拿来慰劳(沛公的)士兵。沛公又辞让不肯接受,说:

“仓库里的粮食很多,并不缺乏,(我)不想让大家破费。”

(2)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对汉王)说:“即使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

们扔掉呢?”

14.①不肆意杀戮、宽厚仁德。②听从谏议、从谏如流。③善待百姓、深得民心。④善用谋略、巧言善辩。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首先把语句放入文本,结合上下文理解句子的含义,这句话的含义是: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

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软道

旁投降。

“素车白马”共同作句子的谓语,“素车白马”不能断开,所以可以排除AB两项。

“封”为动词,“皇帝符节”是其宾语,“封”不能放在前一句上,所以可以排除C。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能力。

A.“王、侯、伯、子、男”错,春秋战国时期的五等爵位是:公、候、伯、子、男。爵位高低分别为:王、

公、候、伯、子、男等。各朝代略有不同。秦以前君主称王,封爵中最高的一等为公。

故选A0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内容的能力。

B.“丝毫不为重宝女色所动”“直接”错。“欲止宫休舍”说明他还是觊觎秦宫中的财宝美色的,不是丝

毫不为所动;“乃”字说明“封秦重宝财物府库”并非刘邦本意初衷,是经过樊哙、张良劝谏后才采取的

举措。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得分点:飨,慰劳;让,辞让;非乏,不缺乏;费,使动,使……破费。

(2)得分点:如是,像这样;三,多次;虽,虽然;奈何,怎么可以;遂,终于。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结合“始怀王遣我,固以能宽容”“且人已服降,又杀之,不祥”“乃以秦王属吏"可知,刘邦对待秦

王之事上不肆意杀戮、宽厚仁德;

结合“欲止宫休舍,樊哙、张良谏,乃封秦重宝财物府库,还军霸上”可知,刘邦听从属下谏议、从谏如

流;

结合“与父老约,法三章”“余悉除去秦法”“秦人大喜,争持牛羊酒食献飨军士。沛公又让不受"“‘仓

粟多,非乏,不欲费人。‘人又益喜”可知,刘邦善待百姓、深得民心;

结合“诸将或言诛秦王。沛公曰:“……”乃使人与秦吏行县乡邑,告谕之”可知,刘邦善于笼络民心,

善用谋略、巧言善辩。

参考译文:

秦二世三年(前207),楚怀王任命沛公为扬郡太守,封为武安侯,封项羽为长安侯。和诸将相约,谁

先进入函谷关平定关中,就让谁在关中做王。……

汉元年(前206)十月,沛公的军队在各路诸侯中最先到达霸上。秦王子婴驾着白车白马,用丝绳系着

脖子,封好皇帝的御玺和符节,在轨道旁投降。将领们有的说应该杀掉秦王。沛公说:“当初怀王派我攻

关中,就是认为我能宽厚容人;再说人家已经投降了,又杀掉人家,这么做不吉利。”于是把秦王交给主

管官吏,就向西进入城阳。沛公想留在秦宫中休息,樊哙、张良劝阻,这才下令把秦宫中的贵重宝器财物

和库府都封好,然后退回来驻扎在霸上。沛公召来各县的父老和有才德有名望的人,对他们说:“父老们

苦于秦朝的苛虐法令已经很久了,批评朝政得失的要灭族,相聚谈话的要处以死刑,我和诸侯们约定,谁

首先进入关中就在这里做王,所以我应当当关中王。现在我和父老们约定,法律只有三条:杀人者处死刑,

伤人者和抢劫者依法治罪。其余凡是秦朝的法律全部废除。所有官吏和百姓都象往常一样,安居乐业。总

之,我到这里来,就是要为父老们除害,不会对你们有任何侵害,请不要害怕!再说,我所以把军队撤回

霸上,是想等着各路诸侯到来,共同制定一个规约。”随即派人和秦朝的官吏一起到各县镇乡村去巡视。

向民众讲明情况。秦地的百姓都非常喜悦,争着送来牛羊酒食,慰劳士兵。沛公推让不肯接受,说:“仓

库里的粮食不少,并不缺乏,不想让大家破费。”人们更加高兴,唯恐沛公不在关中做秦王。项羽于是向

西行进,一路屠杀,焚烧了咸阳城内的秦王朝宫室,所经过的地方,没有不遭毁灭的。秦地的人们对项羽

非常失望,但又害怕,不敢不服从他。

《高祖本纪》

这一年春天,汉王率领五个诸侯国的兵马,共五十六万人,向东进兵讨伐楚国。项王……自己率领精

兵三万人把汉军打得大败。汉军四处逃散汉王才得以带领几十名骑兵慌忙逃离战场汉王在路

上遇见了孝惠帝和鲁元公主,就把他们带上车,一块儿西逃。楚军骑兵追赶汉王,汉王感到情况危急,就

把孝惠帝、鲁元公主推落车下,滕公夏侯婴每次都下车把他俩重新扶上车,这样推下扶上有好几次。滕公

对汉王说:“虽然情况危急,马也不能赶得再快,可是怎么能把他们扔掉呢?”就这样,姐弟俩才得以脱险。

就在这个时候,彭越几次往返梁地,断绝了楚军的粮食,项王为此深感忧虑。他做了一张高腿案板,

把汉王父亲太公搁置在上面,向汉王宣告说:“现在你如果不赶快投降,我就把太公煮死。”汉王说:“我

和项羽作为臣子一块接受了怀王的命令,相约结为兄弟,这样说来,我的老子也就是你的老子,如果你一

定要煮了你的老子,就希望你能分给我一杯肉汤。”

《项羽本纪》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II喉©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螳(longso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

【答案】15.B16.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

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

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

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

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

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这两句描写的是初春美景。

鸟儿已开始鸣叫,而溪水还未开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鸟语”是声音,属于听觉,“鱼行”是视觉,

运用视听结合的手法;以“乐”“迟”形容鸟的欢快,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

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

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韩愈在《师说》中圣人孔子转益多师的例子论证“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对这种观点,

他给出的理由是:”—,一

(2)《琵琶行》中琵琶女的倾诉引发了诗人的强烈共鸣,诗人用“一,一”。这一句不无伤感地表达

了与陌生琵琶女相通的漂泊弃置之感。

(3)《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中写沙漠千里冰封,长空浓云罩顶的典型边塞苦寒景象的诗句是:“—,—”。

【答案】(1).闻道有先后(2).术业有专攻(3).同是天涯沦落人(4).相逢何必曾相识(5)

瀚海阑干百丈冰(6).愁云惨淡万里凝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文的背诵、理解、默写能力。要求学生平时注意记忆、积累,同时在此基础上

加以理解、应用和赏析。默写时的关键字有:术业、天涯、沦落、瀚海、阑干、惨淡。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怀着一颗至诚至信的心,从开凿第一个洞窟开始,窟檐下大小不一的空间里,有人把笔墨落在纸上形

成经卷,有人把颜料覆在墙上描出壁画,有人把色彩涂在泥像上形成彩塑。到此的修行者们、匠人们用善

良的举动、珍贵的孤独,用超凡脱俗的方式刻画人们世世代代朴实真切的生活,那些慈悲信仰、商贾往来、

安乐祥和、忘我追求、飞天神韵……全都凝聚成敦煌非凡之美的大作,伴随着鸣沙山被风扬起的沙子,共

同傲视日月轮转。

敦煌壮丽的历史和艺术,借着阳光雨在风吹黄沙发出绵缝不绝的召唤:,它要把自己千岁一生的历史脉

络、悠久文化、震撼艺术、灿烂文明留给后世,让后世带着虔诚来守护。所以,从“敦煌守护神”常书鸿

到''大漠隐士”段文杰,再到“敦煌的女儿”樊锦诗以及每一位研究敦煌学、保护敦煌的人,于他们而言,

静默传承祖先留下的瑰宝,守护世界珍视的唯一敦煌,就是大道至简。辽远天地之间,大漠孤烟直,长河

落日圆,正是这群赤子用赤诚的情感,()

18.下列各项中,和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A.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C.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

D.扪参历并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9.下面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千年敦煌的文化才能光亮耀眼,千年敦煌的生命才能延续至今。

B.让千年敦煌的文化光亮耀眼,让千年敦煌的生命延续至今。

C.千年敦煌的生命才能延续至今,千年敦煌的文化才能光亮耀眼。

D.让千年敦煌的生命延续至今,让千年敦煌的文化光亮耀眼。

20.文中画横线的语句有语病,请修改。

【答案】18.C19.B

20.到此的修行者们、匠人们用珍贵的孤独、善良的举动,用超凡脱俗的方式记录人们世世代代朴实真切的

生活。

【解析】

分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A.“何不”,为什么不,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吴钩”指武器,运用了借代的修辞手法。

B.“大珠小珠落玉盘”分别比喻乐声的重浊和清脆,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C.“桃花依旧笑春风”把花当人来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D.“扪参历井”意思是山高入天,由秦入蜀的人在山上,可以用手触摸到星宿甚至可以从中穿过,运用了

夸张的修辞手法。

故选C。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的能力。

括号前主语是“这群赤子”,补写的语句应保持主语一致,可排除A、C两项。根据逻辑顺序,应先说“让

千年敦煌的文化光亮耀眼”,再说“让千年敦煌的生命延续至今",可排除D项。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善良举动、珍贵的孤独,用超凡脱俗的方式”语序不当,应为“珍贵的孤独、善良的举

动,用超凡脱俗的方式”;“刻画……生活”搭配不当,应为“记录……生活”。

(二)语言文字运用n(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牛文化的产生大约始于原始社会时期,发展于奴隶社会时期。在母系氏族的新石器时代,牛已经是人

们驯养的主要牲畜。直到父系氏族公社,随着农业、牧业的发展,牛成为社会物质财富的主要标志,与人

们的生活密切相关。①,《礼记•曲礼下》记载:“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

索牛。”在农牧为主的中国古代社会,②。《风俗通义》记载:“牛乃农耕之本,百姓所仰,

为用最大,国家之为强弱也。”牛是农业之本,是古代影响国家强盛的重要因素。在风俗、艺术中,牛成

为文人墨客歌颂、赞美的对象,牛也被人们视为勤劳、善良等精神代表,由此,③。

牛身形庞大有力气,温顺乖巧易驯服,从古代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古往今来,辛勤的劳动人民,博学

的专家学者,才华横溢的文人诗者都无一例外地歌颂、赞美牛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2021年是农历辛丑

牛年,人们更是把中国梦与牛精神紧密联系起来,使得中国牛文化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

生辉。

21.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请用一个否定句概括第一段主要意思,用一个肯定句概括第二段主要意思。每句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①牛是古代重要的祭品;②牛亦是重要的力畜;③中国的牛文化便形成了。

22.牛在中国古代不可或缺;中国牛文化源远流长。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语段主要介绍牛文化的产生,第一处根据下文引用部分“凡祭……天子以牺牛,诸侯以肥牛,大夫以索牛”

可知,此处应填“牛是古代重要的祭品”;

第二处与前文第一处呼应,根据下文引文内容“牛乃农耕之本”可知,此处强调牛在农耕中的作用,应填

“牛亦是重要的力畜”;

第三处,由“由此”可知,此处是一个总结句,语段主要说的是中国牛文化的产生过程,应填“中国的牛

文化便形成了”。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

首先概括段意。

第一段,语段主要说的是牛文化的形成,根据“牛已经是人们驯养的主要牲畜”“牛是古代重要的祭

品”“牛亦是重要的力畜”“牛是农业之本”可知,语段强调的是牛在古代的重要性。

第二段,语段有两层意思,一是“从古代就是人类的好朋友”“古往今来”“都无一例外地歌颂、赞美牛

的任劳任怨、无私奉献”强调牛文化的历史传承,二是“把中国梦与牛精神紧密联系起来”“中国牛文化

在传承与创新的过程中绵延不断,熠熠生辉”强调牛文化的时代创新。结合起来就是“中国牛文化源远流

长”。

然后根据要求,分别用一个否定句和肯定句表述段意即可,注意字数的要求。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多国高中学生参加的“文化之旅•魅力中国”游学活动即将结束,中国学生文佳作为小组代表将在活

动分享会上发言,为此,他采访了小组的几位成员。

欧洲的欧文说,他印象最深的是敦煌。在莫高窟的壁画和彩塑中,他看到了多种文化的影子,不禁感

叹不同文化的汇聚交融成就了独具魅力的敦煌文化。

美洲的珍妮说,最让她震撼的是北京故宫。她看到了宏伟的皇家建筑、珍贵的中国文物,还碰巧参观

了由几家世界著名博物馆联合推出的“灵感中国”特展,她惊奇地发现,中国元素正成为世界时尚艺术的

流行素材和灵感来源。

非洲的西塞说,与中国同龄人一起生活是他最好的体验。打篮球,练武术,喝可乐,品中餐……共同

的爱好、新奇的感受让大家成了好朋友。

请结合材料内容和自己的体验,以文佳的名义写一篇发言稿,表达你对文化交流发展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例文:

文纳百川,亲历为佳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

大家上午好,非常开心在我们的国际游学即将结束之时,代表我的祖国一一中国,进行交流分享。听

了大家关于中国文化的各种思考,我想说:中国文化是世界文化的重要组成,在全世界都能与当地文化碰

撞出美丽的火花;同时,如果大家想要感受更深,来到中国去亲身体验,就是最好的选择。

中国文化足够友好宽和,与各国文化融合出更好的画卷。从小,我就爱喝可乐,长大些更是品尝到咖

啡的香醇。而近些年,我发现可乐的包装发生了变化,红色的罐子上描绘着“锦绣成都、欢畅青岛、醇厚

西安……”,包装上人物或吃着火锅,或身着旗袍。标准的“洋饮料”走起了中国风。而这,不仅没有影

响可乐的销售,反而人气大增。

很明显,越来越多的外国友人,发现了中国文化的魅力,发现了中国文化如水般的包容和融合能力,

也因此获得了更多收益。更巧合的是,当我将可乐罐秀给爸爸妈妈,也惊喜地发现,爸爸的国外品牌运动

服上绣着祥云,妈妈的国际大牌化妆品也换成了宫廷风的包装。

我坚信,中国文化能够与各国文化和谐共存,共荣互惠。也期待,更多的融合交流。

说起交流,中国文化也早就与各国文化交流千年,国内各地,满是交流的印记。

就在我发言前,欧文说自己最喜欢的是敦煌,那里是多种文化交流的见证。何止是敦煌,故宫里的钟

表、广州沙面的洋房、哈尔滨铁路博物馆中的老式火车……,中国的文化走了出去,而中国也是向来敞开

怀抱,期待着各类文化的到来。

我们期待的不仅是这些事物,更期待各位友人的到来。人,才是文化交流的最好载体。

在中国青年人中,有一个流行词叫做“亲测有效”。所以如西塞同学所说,来到中国的街头巷尾亲自

实践,就是最好的感知方式。其实,早在13世纪,马可•波罗先生就是文化交流的实践者。他在中国游历

了17年,实践了17年,因此《马可•波罗游记》才会传扬四海,流传至今。在这几年,中国有一个知名节

目叫做《汉语桥》,每年都有许许多多的“汉语达人”在汉语桥中比拼中文水平。当记者问起,你的汉语是

怎么学的?他们的回答总是说:“多跟中国人交流,了解文化,会学得非常快,会爱上中国。”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唐三彩载丝骆驼俑唤起丝绸之路的古老记忆,西方说唱混着古诗词唱出今日交流

的鲜活动力。感谢大家对中国文化的认可与称赞,欢迎大家对中国文化深入探索。

伸开双臂欢迎你,谢谢大家!

文佳

2020、5、1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写作能力。这是一则材料作文。

材料的第一自然段只有两句话,但是含意非常丰富。这一句话交代了写作的背景,设置了一个展开写作活

动的情境。这是一次国际文化交流活动,是“游学”活动,就是开展旅游开展学习的活动。活动有多个国

家的高中学生参加,这暗示了写作对象,发言要面对的是参加这次游学活动的多国高中学生•发言的主题

应该是跟游学的主题“文化之旅•魅力中国”相关的。这个活动主题,其实也有暗示作用,“魅力中国”,

中国的魅力在哪里?是应该回答的一个问题。第二句话交代了写作者的身份,名字叫“文佳”,是男性还

是女性,没有限定,你可以自由选择。他(她)参加了这次游学活动,是活动的直接参与者,不是旁观者。

这句话还交代了写作目的,写这篇发言稿是要在活动结束的分享会上作发言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