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1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2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3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4页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试卷(附答案详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20212022学年四川省德阳市高三(上)第一次诊断历史

试卷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24小题,共48.0分)

1.据《左传》记载,周公把“殷民”六族和七族以及方国“怀姓九宗”的贵族分别分

配给鲁、卫、唐三国,使他们带着宗氏和分族,统率着所属奴隶,随从封君迁到封

国,“职事”于封君。这一举措()

A.标志着分封制度的确立B.促成了集权国家的建立

C.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D.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

2.战国时代,“五谷”之说已相当普遍地使用,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无稻,

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据此可知,当时()

A.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方B.民众饮食结构发生根本变化

C.铁制农具得到普遍使用D.经济作物生产存在地区差异

3.汉代岁举孝廉本无考试之法,被举者经朝廷复察,无问题即加委任。从东汉顺帝时

起,对孝廉实行考试,定制:凡郡国举孝廉,被举者年须在40以上,“诸生试通

章句,文吏试笺奏”,及格方得应选。这些变化()

A.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B.兼顾了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

C.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D.打破了土族对选官权的垄断

4.如图可以用来说明当时山东地区()

山东滕县出土的汉代冶铁画像石刻图

A.盐铁官营的实施情形B.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

C.铁业作坊的劳作方式D.制铁工艺水准领先全国

5.投壶是春秋时期贵族土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由于只取“射礼”中繁杂程序

的一半,舍去了“武”的内涵,使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至魏晋南北朝

时期,投壶进一步娱乐化,出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法,连妇女也参与其中。投壶的发

展()

A.得益于政治局势的稳定B.导致了尚武精神的消退

C.提高了女性的社会地位D.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

6.唐前期实行食实封制度,皇室诸王派人直接到封户之州征取租庸调,分割国家税收。

唐中期以后,封户缴纳的封物改为由国家征收后送到京城,再由食封的皇室诸王领

取,庸调也降到以三丁为限。这说明()

A.贵族政治走向衰落B.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

C.政府财源发生改变D.君主专制制度得到加强

7.《四库全书总目》所收唐代著作作者分区(今地名)统计表,据表可知,唐代()

陕西山西河南河北北京天;¥山东总计

黄河文明带

163099691167283

江苏

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浙江总计

长江文明带(含上海)

74694271875

广西广东(含海南)福建与台湾总计

留力/口f母乂明市

23611

A.政府的教育政策南北有别B.文化重心的南移基本完成

C.黄河流域人口数仍占优势D.文化发展的区域不平衡性

8.唐长安内外城共二十门,没有俗称。北宋东京里外城共二十二门,有十七个城门有

俗名,多以所通往的重要地区命名。南宋临安城的有些城门甚至以民谚相呼应,如

东青门的俗名为菜市门。唐至宋的变化反映了当时()

A.坊市制度已被打破B.市民生活日益丰富

C.城市经济功能增强D.人口流动空间扩大

9.南宋末年,“垂髻挟卷者,非濂洛不谈;决科射策者,非《四书》不读”,类编“诸

儒”文章的科场用书大量出现,“书肆之书易得,有铜钱数百,即可得语录若干家”。

这一现象反映出当时()

A.印刷技术的进步B.理学影响的扩大

C.科举考试的僵化D.书院教育的发展

10.明嘉靖年间,世宗为达到“虽燕居,宜辨等威”的目的,接受阁臣张珊的建议,推

出了燕弁服,寓“深宫独处,以燕安为戒”之意。据此可知,明燕弁服()

第2页,共27页

A.适应了土人宴乐需求B.重塑了儒家正统地位

C.规范了百姓衣着服饰D.融入了统治者的意志

11.如图是清代前期粮食运输示意图,图中所示粮食运输状况反映出()

A.长途贩运贸易的繁荣B.区域经济的多样性发展

C.人口迁移方向的改变D.海禁政策开始有所松动

12.明清时期,地方官在处理民间诉讼时,普遍倡导“平情息讼”,告诫百姓“毋得动

辄兴词讼”;争讼一般交由家族内部自行调解,难以解决的最后才交给官府裁决。

这一现象反映出()

A.儒家思想影响司法实践B.宗族势力决定着治理成效

C.民间诉讼扰乱地方秩序D.官府与宗族职能趋于一致

13.1851年,清政府一改鸦片战争后对基督教弛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基督

教,在处理教案时对教会也持强硬态度。I860年后,清政府却删除一些禁教规定,

处理教案时更多的是偏袒教会。这一变化过程反映了()

A.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B.社会主要矛盾的迅速转换

C.传统外交体制在曲折中瓦解D.国内政治局势的复杂变化

14.据海关报告,1880年由天津进口的日煤为19409吨,1881年为17445吨,1882年

为5416吨,到80年代末天津已不再有洋煤进口。据此可推知()

A.中日关系持续恶化B.民族工矿业有所发展

C.抵制日货运动高涨D.天津由开放走向封闭

15.梁启超认为,议院虽然创立于西方,但“实为吾五经诸子传记随举一义,多有其义

者”,“《洪范》之卿土,《孟子》之诸大夫,上议院也;《洪范》之庶人,《孟

子》之国人,下议院也”。梁启超的论述()

A.使西学更容易被国人接受B.宣传了中体西用的理论

C.强调了政治革命的必然性D.揭示了西方议会的起源

16.1912年,临时参议员在讨论国会组织法时,曾有人提出蒙古、西藏、青海等边远

地区只需选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不必有其议员。但该提议遭到多数人的反对,最

后通过的法案规定,对这三个省区均设有参、众议员专额。这反映了当时()

A.议会政治得到社会认同B.近代民族意识增强

C.国家统一成为民众呼声D.民权观念深入人心

17.1925年,中共四大的决议用“民族革命”取代了“国民革命”,指出“民族革命

直接是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间接是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促进世界无产阶级革

命”。这一决议()

A.宣告了国共合作的实现B.表明新革命道路的开辟

C.体现了革命任务的转变D.强调了无产阶级的使命

18.1938年春节,战地记者周立波在晋察冀边区采访,看到春联大多是“驱逐日寇,

最后胜利”,横额多是“中华万岁”,门神变成自卫队队员,年画主要是“抬伤兵,

送茶饭”。这表明抗日根据地()

A.统一战线范围的扩大B.民众的抗战意识较强

C.民主联合政府的建立D.大生产运动成绩显著

19.1938〜1943年抗战后方工业生产指数表,据表判断,当时抗战后方()

年份

193819391940194119421943

项目

总指数100130.57185.85242.96302.17375.64

生产用品100129.66181.13230.61272.12316.07

消费用品100145.63306.27404.07685.771010.61

出口品100122.27115.41158.52119.6460.62

A.政府投资侧重于轻工业部门B.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

C.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势头良好D.工业建设为抗战提供了物质支撑

第4页,共27页

20.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扩大会议上阐述了党的经济纲领,强调要“保护

民族工商业”,指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所要消灭的对象,只是封建主义和垄断资本

主义,只是地主阶级和官僚资产阶级”。这一论述()

A.适应了民族战争发展的需要B.丰富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

C.表明党的工作中心发生转移D.旨在挽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

21.1954年,陈云在向中央汇报一五计划编制情况时说,“轻工业的增产,主要还不

是增加投资的问题,而是农业原料的问题。在这些原料不能大量增产以前,增加轻

工业的投资是没有多大用处的"。这一看法旨在强调()

A.农业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B.农业社会主义改造成果有限

C.我国已建立起计划经济体制D.农轻重的比例问题画待解决

22.1954年7月,中央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制定了“必须走出去”的方

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新中国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

边界问题、处理华侨双重国籍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这一

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

C.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展开D.朝鲜和东南亚问题的解决

23.如图所示漫画的作者旨在()

注:漫画《有了邓小平,我家才有大彩电》

J■

m4

,I

A.赞美国有企业改革取得巨大成就B.强调解放思想对深化改革的意义

C.肯定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追求D.说明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正确性

24.1984-2002年我国各类超级畅销书品种结构表(%),如表所示各类数据的变化表

明()

时期文学艺术政治理论文化教育科学技术经济法律日常生活

1984.11-1992.1022.018.126.813.411.08.7

1992.11-2002.1132.711.832.58.89.25.0

—易图强《新中国畅销书与时代变迁关系评析》

A.民众对精神生活的需求进一步扩大

B.国民的文化心理状态回归到理性发展

C.我国民众的文化教育水平得到提高

D.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得到不断地强化

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共5小题,共62.0分)

25.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20世纪初,国内博览会事业逐渐兴起。1906年,晚清农工商部在京师开设

劝工陈列所,“以调取全国工艺出品及天朝产物,供人观览”。稍后,各地举办各

种各样的展览会、劝业会,陈列本地区精良农工商品,主要有1906年的“天津劝

工展览会”和广东商会创设的商品劝工场。1908年江苏农工商务局创办商品陈列

所,以振兴实业。1909年,江南商务总局开设江宁商品陈列所,以搜集国内外商

品普及工商知识为宗旨。1910年在南京举办的“南洋劝业会”,是一次全国性的

博览会,参观人数达20万人。

一摘编自魏爱文《清末商品赛会述评》材料二1949-1957我国大型展览会统计表

时间名称简介

天津工业博参展工厂1700余家,展品有8000多种,参观人数约70

1949年9月

览会余万人,初步展示了我国工业的雏形。

北京抗美援

1950年12月以实物和图片展示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

朝展览会

城乡物资交全国各省市举办31起,其中21个展览会的观众达1070

1952年2月

流展览会万人,促进城市工业品下乡和农村土特产的推销。

苏联经济文

在北京、上海、广州、武汉巡回展览,共1125万人观

1954-1956年化建设成就

看展览。

北京全国农展示我国农业发展的成就,接待了五十多个国家的六千

1957年2月

业展览会多名外宾,“打破了帝国主义对中国缺吃少穿之说”。

广州出口商陈列商品12000多种,来自37个国家和地区的客商共

1957年4月

品交易会2736人到会洽谈,成交额为538万美元。

——据夏松涛《传承与娉变:建国初期展览会的发展演进(1949-1957)》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晚清博览会事业兴起的历史背景。

第6页,共27页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对比说明建国初期博览会事业与晚清相比的进步

之处,并简析其意义。

26.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如表

明兴,著为规条,巡方督学,岁上

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表

其事。大者赐祠祀,次亦树坊表,

乌头绰楔(官署牌坊),照耀井闾,秦汉隋唐宋明清

乃至僻壤下户之女,亦能以贞白自节12232152271419428

砥。其著于实录及郡邑志者,不下烈1912212286882814

万余人,虽间有以文艺显,要之节合计141612743582912323

烈为多。呜呼!何其盛也。

——据董家遵《历代节烈妇女的统计》

——《明史•列女传序》

材料二自明代中后期以后,妇女生活出现了重大的转向。从当时浙江永嘉县的实例

来看,妇女不但“行鬻于市”,即公开在市场从事买卖活动,而且轻率出入官府公

庭,涉足诉讼案件。在广东的琼州,“妇女出街市行走买卖”,亦已经成为一种惯

例。

——据陈宝良《明代妇女的社会经济活动及其转向》材料三三言二拍为明末小说集

的合称,其中一些篇章塑造了个性鲜明的女性形象,周胜仙与白娘子便是其中的代

表。

女主人公周胜仙偶遇樊楼酒肆的小老白娘子爱上了许宜,在向许宣表明心迹时,

板范二郎,“四目相对,俱各有情”,说道:“小官人在上,真人面前不说假话。

周胜仙心想,“我若嫁得一似这般子奴家亡了丈夫,想必和官人有宿世姻缘,一

弟,可只好哩!今日当面错过,哪里去见便蒙错爱。正是你有心,我有意。烦小乙

讨?”于是她主动向男方传递爱慕之官人寻一个媒证,与你共成百年姻眷,不枉

情。天生一对,却不是好许宣听后欣然接受。

——《醒世恒言•闹樊楼多情周胜仙》——《警世通言•白娘子永镇雷峰塔》

(1)材料一、二所反映的明代妇女状况是否矛盾?请予以说明。

(2)指出材料三的史料价值,并说明在运用该类型的材料时要注意的问题。

(3)除了明代妇女问题外,上述材料还可用于研究哪些问题?(写出两个研究主题)

2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如表天津市的历史沿革表

金代贞祐二年(1214年)设直沽寨

元代延祐三年(1316年)设海津镇

明代永乐二年(1404年)设直沽卫,赐名“天津”,天津始有此名

明代永乐二年、四年先后设天津左卫、天津右卫

清代雍正三年(1725年)改天津卫为天津州

清代雍正九年(1731年)升天津州为天津府,下辖六县一州

民国二年(1913年)天津被定为直隶省省会

民国十七年(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设立天津特别市

根据材料,从整体或局部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阐述。(要求:观点

明确,史论结合,表达清楚。)

第8页,共27页

2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宋初贡举,多承唐五代旧制,取土科目主要有进士、诸科。进士主要试诗赋,

兼试论、策,诸科则主要试帖经、墨义。从北宋建国到王安石变法之前,虽在考试

方法上进行了一些改革,而对于贡举科目、考试内容却因循守旧。熙宁二年,王安

石擢为参知政事,进行贡举改革,主张经术不能脱离社会实际,通经为了致用,于

是罢明经、诸科,以进士一科取土,断然罢诗赋,专以论策试进士。熙宁六年设明

法科,规定进士及第后,必须经过律令大义和断案的考试,才能授官。熙宁八年,

由王安石主持编订的“三经新义”作为全国学校的教材和科举考试的范本颁行全

国,实行“一道德”。

——据张希清《论王安石的贡举改革》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贡举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评王安石贡举改革。

2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粟裕(1907-1984),中国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生于极具革命传统的湖

南会同,参加南昌起义,后进入井冈山。长征时领导南方游击战争,在作战中学习

和应用中外军事思想,并及时总结经验上升为理论。抗战时期,粟裕创建了苏中根

据地,改善了新四军在华中地区的战略态势。1945年,粟裕组建了苏浙公学并亲

任校长,开办了各种短期训练队,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和社会青年。解放战争时期,

粟裕率领华中野战军,七战七捷,实现了由游击兵团向正规军、由游击战向运动战

的战略转变。1949年渡江战役中,他果断下令炮击阻挠我军渡江的来犯英舰。他

作战英勇,身先士卒,先后六次负伤。建国后,粟裕担任解放军总参谋长并负责军

事科学院的常务工作,提出了完整的军队建设计划,实现了新中国第一代国防体系

建设。1955年,粟裕被授予大将军衔。

一一据《栗裕传》等整理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粟裕的历史功绩。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粟裕取得功绩的原因。

第10页,共27页

答案和解析

1.【答案】

C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在西周分封制下,周公将“殷民”、方国贵族及其所属奴隶

分配给相应的诸侯国,让它们随从封君迁到封国,“职事”于封君,这使得周朝人、商

朝遗民、及方国人杂居相处,相互影响。这一举措推动了周初的文化融合,c项正确;

武王灭商后就进行过分封,排除A项;

当时集权国家尚未建立,排除B项;

“消弭了周初君臣的分歧”的说法与史实不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考生可根据西周分封制的影响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分封制,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2.【答案】

A

【解析】

材料“或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体现的是战国时

期的农作物品种种植数量较多,同南方尚未开发的状态相比,得出北方农业生产领先南

方的结论,A项正确:

当时我国民众的饮食结构并未发生根本性变化,排除B项;

当时铁质农具并未普遍使用,排除C项;

材料中的作物主要是粮食,不属于经济作物,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考生可根据材料“但所涵盖的内容却不尽相同,或

无稻,或无麻,或无黍,但必有粟(稷)、菽(大豆)和麦”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小农经济,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的能力。

3.【答案】

C

【解析】

材料未体现“扩大了人才选拔范围”,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对资历与品行的考察,排除B项;

根据材料可知,汉代岁举孝廉无需考试,经朝廷复察即可委任;但从东汉顺帝时起,对

孝廉实行考试,且对郡国举孝廉有了条件限制,这体现了中央对地方举荐人才的控制,

这些变化加强了中央集权制度,C项正确;

“打破了土族对选官权的垄断”与材料主旨不符,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察举制,解答本题需要结合察举制的作用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察举制,考查学生分析材料、提取有效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4.【答案】

C

【解析】

通过观察汉代冶铁画像石刻图,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画像中人们冶铁时,有人鼓风,有

人锻打,有人淬火,形象地反映出了当时山东地区冶铁作坊的生产流程和劳作方式,C

项正确;

图像反映的是冶铁的生产场景,没有涉及盐铁买卖的情形,排除A项;

图像反映的是冶铁场景,铁矿资源得到充分开发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B项;

图像反映的是冶铁场景,没有将山东地区制铁工业与其他地区进行比较,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手工业发展的特征及影响来分

第12页,共27页

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手工业,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5.【答案】

D

【解析】

材料“投壶是春秋时期贵族士大夫宴饮时的一种投掷游戏。由于只取‘射礼’中繁杂程

序的一半,舍去了‘武’的内涵,使投壶在战国时已在民间普遍流行。至魏晋南北朝时

期,投壶进一步娱乐化,出现了不少新奇的玩法,连妇女也参与其中”反映了从春秋到

魏晋南北朝,投壶从贵族士大夫宴请宾客的礼仪下沉为一种民间普遍化、娱乐化的游戏,

这说明投壶的发展冲击了传统的礼教规范,D项正确;

魏晋南北朝时期,政局并不稳定,排除A项;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华民族的尚武精神并未消退,排除B项;

妇女参与投壶游戏,不代表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女性社会地位提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来分

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商业发展的影响,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

6.【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唐前期皇室诸王派人直接到封户之州征取租庸调,分割国家税收;唐中

期以后,改为由国家征收后送到京城,再由食封的皇室诸王领取,这一变化,既加强了

国家对地方的控制,也对皇室诸王进行了限制,进而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D项正确;

材料与贵族政治无关,排除A项;

“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项;

材料强调的是国家征税方式的变化,政府财源没有发生改变,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赋税制度,要求学生结合古代赋税制度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赋税制度,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

能力。

7.【答案】

D

【解析】

材料反映了《四库全书》收录的唐代著作的作者大多属于黄河文明带,其次是长江文明

带,南方沿海文明带的作者最少,这说明了唐代文化发展区域不平衡,D项正确;

唐代政策在全国实行科举取土的制度,没有南北差别,排除A项;

唐代时期文化重心仍在北方地区,排除B项;

材料统计表只反映了《四库全书》中唐代著作作者的分区情况,没有对唐代各区域人口

数量进行比较,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要求学生结合古代中国经济南移的特征及影响来

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中国经济的南移,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

主旨的能力。

8.【答案】

C

【解析】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朝以来受商品经济发展影响,城市的经济职能突出,因此出现“南

宋临安城的有些城门甚至以民谚相呼应,如东青门的俗名为菜市门”的现象,C项正确;

坊市制度被打破指的是商业区和住宅区的分离的界限被打破,材料未涉及,排除A项;

第14页,共27页

材料与市民生活及人口流动空间扩大的说法无关,排除BD项。

故选:C。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要求学生结合古代村落、集镇和城市的特征

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古代的村落、集镇和城市,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

材料主旨的能力。

9.【答案】

B

【解析】

材料“垂髻挟卷者,非濂洛不谈;决科射策者,非《四书》不读”体现的是程朱理学对

当时的生活及考试的影响,说明的是理学的影响扩大,B项正确;

“有铜钱数百”说明书籍价格不会太低,总体上,材料不能直接反映“印刷术的进步”,

排除A项;

科举制走向僵化是在明清时期,排除C项;

材料未直接涉及“书院教育的发展”状况,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根据材料“垂髻挟卷者,非濂洛不谈;决科射策者,非《四书》不

读”并结合所学宋明理学的影响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宋明理学,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10.【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明朝的服饰制度有着严格的等级之分。嘉靖年间,明世宗为

达到''虽燕居,宜辨等威”的目的,接受阁臣张德的建议,推出了燕弁服,寓意是“深

宫独处,以燕安为戒”之意,融入了统治者的意志,D项正确;燕弁服是皇帝退朝闲居

时所穿的衣服,与土人宴乐需求无关,排除A项;

材料未涉及重塑儒家正统地位,排除B项;

燕弁服是皇帝的服饰,不是百姓衣着服饰,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解答本题需要准确解读题意并结合选项逐一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中国古代政治制度,考查学生获取、解读信息及调动、运用知识的能

力,难度中等。

11.【答案】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粮食运输路线来看,粮食运输呈现向全国辐射的趋向,说明的是当时的区域

间的长途贩运贸易发展较快,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区域经济局的多样化,排除B项;

材料与人口迁移无关,排除C项;

明清时期的海禁政策并未松动,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考生可根据材料地图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史综合,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12.【答案】

A

【解析】

材料“平情息讼”“毋得动辄兴词讼”“争讼一般交由家族内部自行调解,难以解决的

最后才交给官府裁决”体现的是儒家伦理思想对基层管理及司法实践的渗透,A项正确;

B项错在夸大宗族势力,排除;

民间诉讼扰乱地方秩序的说法错误,排除C项;

第16页,共27页

官府与宗族承担者不同的职能,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要求学生结合中国古代基层治理的特征及影响来分

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古代基层治理,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

旨的能力。

13.【答案】

D

【解析】

材料“1851年,清政府一改鸦片战争后对基督教弛禁的态度,采取一系列措施打击基

督教,在处理教案时对教会也持强硬态度。1860年后,清政府却删除一些禁教规定,

处理教案时更多的是偏袒教会”体现的是受第二次鸦片战争及国内农民起义的影响,清

政府删除了一些禁教规定,处理教案时更多的是偏袒教会,这反应的是国内政治局势的

复杂变化,D项正确;

清政府沦为列强侵华的工具是在《辛丑条约》签订后,排除A项;

当时社会的主要矛盾仍然是阶级矛盾,排除B项;

材料与传统外交体制瓦解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要求学生结合中国近代化道路的特征及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了中国近代化道路,侧重考查考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

的能力。

14.【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80年代,天津进口洋煤越来越少以至于到80年代末天津已不再

有洋煤进口。结合所学可知,这主要得益于当时民族工矿业有所发展,如洋务派在天津

创办的开平煤矿,对列强的经济侵略有一定的抵制作用,B项正确;

“中日关系持续恶化”与史实不符,排除A项;

当时尚未出现“抵制日货运动高涨”的情况,排除C项;

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天津就已经开埠通商,排除D项。

故选:Bo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要求学生结合洋务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洋务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力。

15.【答案】

A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梁启超认为,议院虽然创立于西方,但中国古代儒家经典中早有上议院

和下议院的记载。结合所学可知,梁启超强调“西学中源说”,使西学更容易被国人接

受,意在减少向西方学习的阻力,A项正确;

“中体西用”反对学习西方政治制度,排除B项;

材料与政治革命无关,梁启超是改良派,排除C项;

材料未涉及西方议会的起源,排除D项。

故选:Ao

本题考查康梁的维新思想,提取材料中梁启超认为中国古籍中有上下议院记载的信息并

结合所学梁启超思想的特点分析作答。

本题考查康梁的维新思想,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的能力。

16.【答案】

B

【解析】

材料体现的是当时民众反对边远地区只需选出参议院议员,众议院不必有其议员的提案,

说明的是当时近代民族意识的增强,B项正确;

第18页,共27页

材料无法得出议会政治得到社会认同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与国家统一无关,排除C项;

材料调的是民族意识觉醒,非民权观念深入人心,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中民国的成立,要求学生结合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辛亥革命的结果和影响,学生要有一定的整合所学知识综合理解材料

的能力。

17.【答案】

D

【解析】

根据材料可知,1924年,以“党内合作”的形式国共实现了第一次合作,掀起了以打

倒列强除军阀为目的“国民革命”。在大革命期间,中国逐步认识到无产阶级的使命。

1925年,中共四大的决议用“民族革命”取代了“国民革命”,指出“民族革命直接

是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间接是推翻世界资本主义而促进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这

一决议强调了无产阶级的使命,D项正确;

1924年国共合作己经实现,排除A项;

大革命失败后,1927年中共开辟了新的革命道路,排除B项;

中共四大的决议仍把打倒封建军阀和帝国主义作为主要任务,革命任务没有发生转变,

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运动,要求学生结合国民革命运动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本题主要考查国民革命运动,侧重考查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准确把握材料主旨的能

力。

18.【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时间“1938年春节”可知此时处于全面抗日战争阶段,因此根据材料“驱逐

日寇,最后胜利”“抬伤兵,送茶饭”可知当时民众的抗战意识较强,B项正确;

材料与统一战线范围扩大无关,排除A项;

当时并未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排除C项;

大生产运动从1941年开始,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抗日战争,要求学生结合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来分析。

解答本题要搞清楚抗日战争的特征和影响,学生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功底。

19.【答案】

D

【解析】

根据表格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后,我国东南沿海地区的民族工业开

始向内地迁徙,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奠定物质基础,因此根据材料“1938〜1943年抗战

后方工业生产指数表”可知,当时的抗战后方的工业建设为抗战提供了物质支撑,D项

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政府侧重投资轻工业的结论,排除A项:

材料无法得出传统产业的比重呈不断下降趋势的结论,排除B项;

抗日战争期间的民族工业发展受到洗劫和破坏,排除C项。

故选:D。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结合抗日战争的历程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抗日战争及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进行分析

解答的能力。

20.【答案】

B

【解析】

第20页,共27页

材料体现的是1947年12月毛泽东在中央工作会议上肯定了民族资产阶级的地位及政策,

对其要进行保护而非消灭,该论述显然有利于丰富新民主主义革命论,B项正确;

此时抗日战争已经结束,排除A项;

此时党的工作重心并未转移,转移是在七届二二中全会上,排除C项;

材料与挽救国统区的民族工业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考查毛泽东思想,考生需要结合毛泽东思想的发展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毛泽东思想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用知识等能

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1.【答案】

A

【解析】

题干“而是农业原料的问题。在这些原料不能大量增产以前,增加轻工业的投资是没有

多大用处的”信息强调农业发展的基础作用,说明农业落后对经济发展的制约,故A

正确;

此时社会主义三大改造还在进行中,故排除B;

此时计划经济体制尚未建立,故排除C;

题干没有涉及农轻重的比例,故排除D。

故选:Ao

本题考查“一五”计划的相关知识,依据材料“而是农业原料的问题。在这些原料不能

大量增产以前,增加轻工业的投资是没有多大用处的”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

本题考查新中国经济建设的相关知识,要求运用所学分析解读题干信息,可用排除法解

决问题,难度适中。

22.【答案】

C

【解析】

中国与西方关系的缓和出现在20世纪70年代,排除A项;

1953年中印就西藏问题谈判时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排除B项;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成立后,伴随着1952年底国民经济的恢复,大规模

的经济建设即将展开。为了给经济建设提供一个良好的环境,中央中央转变外交策略,

决定结束“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制定了“必须走出去”的方针。在这一方针指导下,

新中国开始全力在亚洲推行睦邻友好外交,相继提出解决边界问题、处理华侨双重国籍

和不干预亚洲非社会主义国家内部事务的政策,C项正确;

当时朝鲜问题等尚未解决,排除D项。

故选:Co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解答本题需要掌握新中国初期的外交方针转变的

原因。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新中国初期的外交,考查学生解读材料、分析理解、运用所学知识解

决问题的能力。

23.【答案】

B

【解析】

根据材料关键信息“有了邓小平,我家才有大彩电”“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知,漫画强

调的是邓小平主张对民众思想及改革深化具有重大作用,B项正确;

材料与国有企业改革无关,排除A项;

材料与民众对美好生活追求的说法无关,排除C项;

材料与说明改革开放决策提出的正确性的说法无关,排除D项。

故选:B。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根据材料关健信息”有了邓小平,我家才有大彩

电”“发展才是硬道理”可知,漫画强调的是邓小平主张对民众思想及改革深化具有重

大作用。

本题主要考查的是经济体制的改革,旨在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有效信息、分析理解、

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4.【答案】

第22页,共27页

A

【解析】

从材料中的我国的各类畅销的图书情况来看,文艺类图书占据绝大部分比重,说明的是

伴随经济的发展,我国民众的精神生活需求进一步扩展,A项正确;

材料无法得出国民心态的理性发展结论,排除B项;

从图书销售情况是无法得出我国的教育发展水平的,排除C项;

材料与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无关,排除D项。

故选:A。

本题考查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考生需要结合改革开放对文化事业发展的影响来回答。

本题主要通过新中国文化事业的发展来考查考生阅读史料、获取与解读信息、调动与运

用知识等能力和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等素养。

25.【答案】

【小题1】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清末“新政”的推行(政府推行奖励实业的举措);

实业救国思潮的影响;民族危机的加剧。

【小题2】进步之处:由中央主办,具有全国性,而晚清多由地方主办;规模大,展示

门类多,而晚清规模有限;除自主办展外,还有外国来华办展,而晚清较为单一;政治

色彩浓厚,而晚清以经济为主。

意义:展示了我国工农业发展成果,促进国民经济的恢复与发展:有利于国际社会了解

中国,打破西方国家的经济封锁:具有政治宣传的作用,鼓舞了民众建设国家的信心(增

强了国家认同感)。

【解析】

本题主要考查近代和现代中国经济的发展。第一小问要结合近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

影响因素来分析;第二小问要结合新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来分析。

解答问题要搞清楚近代和现代中国经济发展的特征和影响因素,学生要有一定的结合所

学知识理解题干的能力。

26.【答案】

【小题1】不矛盾,材料一二反映的领域不同。材料一反映政府对女性的压抑,材料二

反映民间社会妇女的状况;材料一反映妇女政治地位低下,材料二反映妇女在社会经济

中的地位。

【小题2】史料价值:文学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社会现象。注意问题:要区别艺术创

作与历史真实,要考虑作者的立场与意图,需要其他史料印证。

【小题3】明代江南地区社会生活与社会习俗;明代文学艺术与社会经济;理学对明代

政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