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三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中国传统文化“文化”的概念见仁见智,一个比较笼统的说法是:文化是指一种由历史延续下来、被深深地植根于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国文明历史长河的文化积淀,其内容包括自然科学、人文科学的各个门类,包括中国历史发展各个时期的文化积累,包括中国社会和中华民族的风土人情等等。考点一、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含义:“百家争鸣”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不同学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汉书·艺文志》上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所谓“争鸣”,是指当时代表各阶层,各派政治力量的学者或思想家,都希望按照本阶级(层)或本集团的利益和要求,对宇宙对社会对万事万物作出解释。于是,他们著书立说,广收门徒,高谈阔论,互相辩难,争相发表自己的见解。原因经济:奴隶制经济的崩溃,封建经济的迅速发展,为学术文化的繁荣提供了物质基础;政治:社会处于从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转型期,处于大动荡、大发展、大变革时代,周王室衰微,士大夫崛起。各种力量争衡、较量,对社会变革的现实发表不同的看法,提出改革时弊的各种方案;战乱纷争的格局,造成思想界相对宽松自由;阶级关系:“士”阶层的活跃和受重用。各诸侯国都想富国强兵,兼并他国,因而特别地礼贤下士;“士”们也希望实现用自己的思想主张治国平天下的政治愿望;思想文化(人才):从“学在官府”发展为“学在民间”。私学的兴起,造就了一大批知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学者,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阵地和自由的学术环境。争论的问题:核心问题是如何治国(德治、仁政,法治,无为而治),还有人性问题、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等意义:性质:“百家争鸣”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对当时和后来社会发展起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中国学术文化、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阶段,奠定了中国文化的重要基础;此后中国两千多年的思想文化,大都可以从诸子百家中找到源头。主要流派(★)儒家学派代表思想内容孔子(姓孔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人,“孔圣人”)哲学观点“敬鬼神而远之”,优先解决人世间的实际问题政治思想核心思想为“仁”“礼”(礼仪和社会规范),希望统治者“克已复礼”推行“德治”,主张建立一个礼乐文明的社会提出“为政以德”,以“德”教化百姓,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主张以爱人之心调解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主张“克己复礼”,维护等级名分,这是他政治思想中的保守部分,实质:维护奴隶制的等级秩序(维护奴隶制的统治秩序)教育思想(1)教育主张:有教无类,不问出身,使平民也有受教育的机会,扩大了教育的范围;(2)创办私学,扩大了教育范围(孔子弟子三千,成就突出者72人),打破了由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学在官府”的局面;(4)教育思想:“因材施教”和采取启发诱导的方式去教育学生(3)整理文化典籍,保存了古代文献——《诗》、《书》、《礼》、《易》、《春秋》《乐》(已佚失),即五经。孟子(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亚圣”)政治思想提出“仁政”,孟子认为,如果统治者实行仁政,就可以得到人民的衷心拥护;反之,如果推行虐政,将会失去民心而变成独夫民贼,被人民推翻。(“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省刑罚、薄税敛”)“民贵君轻”的思想,“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伦理思想“性本善”,这是“仁政”学说的理论基础;(“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价值观念倡导“养浩然正气”,强调先义后利和舍生取义荀子(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哲学观点天人关系,一方面强调“天行有常”,另一方面又指出人道有为,提出了“制天命而用之”的重要思想,具有朴素的唯物主义思想政治思想主张“仁义”“王道”,重“礼”,提出“君舟民水”的著名论断,荀子主张礼法并举,认为“礼”是制定法律的根据,“法”是为了维护“礼”而制订的。(“隆礼尊贤而王,重法爱民而霸”,“以善至者待之以礼,以不善至者待之以刑”,“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亦覆舟。”)伦理思想“性恶论”,但教育可使人由恶变善,通过“法治”和“礼义”使人变成君子,把普通人变成圣人。儒学的创立及发展历程创立:春秋时期,孔子提出“仁”“礼”的学说继承:战国时期,孟子、发展“仁政”学说,提出“民贵君轻”思想,荀子,对“礼”深入讨论重创:秦朝,“焚书坑儒”正统:西汉,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表彰六经”融合:唐宋时期,三教开始走向融合理学:宋明时期,儒学在迎接佛教和道教的挑战时期,逐渐吸纳其思想,形成了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新儒学批判继承:明清时期,批判继承传统儒学,构筑具有时代特色的新思想体系时代思想内容地位原因春秋仁、礼、为政以德不被重视要求恢复周礼有保守的一面。战国仁政、舍利取义不被重视强调秩序和仁义,在战国大动乱的时代不可能获得重视。秦受压制秦崇尚法家,实行暴政西汉天人感应、君权神授独尊西汉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统一;经过改造的新儒学有利于巩固国家统一和强化中央集权魏晋危机社会动荡;受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宋明理是万物本原、格物致知复兴、重新确立正统中央集权进一步强化;儒学家将儒学改造为完备的思想体系,更好地适应统治需要。明清受批判儒学呈现守旧、陈腐的习气;商品经济发展,人们追求个性企图冲破传统儒学的束缚。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比较孔子孟子荀子同仁的思想仁仁政仁义政治思想为政以德民贵君轻君舟民水异伦理观性相近性善论性恶论历史观克己复礼主张社会进步主张社会进步春秋战国时期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早期儒家思想有何特点?形成:从孔子创立儒家思想提出学说,经孟子、荀子的总结、改造与发展,儒家思想体系更加完备。特点;儒家思想较为完整,但带有浓厚的理想化色彩;没有严密的理论,大多是关于思想修养方面的道德规范和政治思想方面的治国原则;思想开始与政治相结合,但因脱离现实而遭冷遇。道家学派代表思想内容评价老子(姓李名耳,字伯阳,汉族,春秋时期,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世界文化名人。)哲学思想“道”是天地万物的本源(“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是一种客观唯心主义思想中国哲学史上第一个探讨宇宙本源的哲学家;思想体系博大精深,对中国文化,包括哲学、伦理学以及中国人的思维方式、道德人格等产生了长远影响。辩证法思想事物具有向相反的方面转化的规律(朴素辩证法)。(“反者道之动”,并能由对立而转化,“正复为奇,善复为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认为世界万物和人类社会总在不停地变化,而对立双方可以互相转化政治思想倡导“无为而治”(“不上贤,使民不争;不贵难得之货,使民不盗;不见可欲,使心不乱。圣人治:虚其心,实其腹,弱其志,强其骨.常使民无知无欲,使知者不敢为,则无不治。”)、“小国寡民”(“小国寡民,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庄子(名周,是继老子之后,战国时期道家学派的代表人物。)哲学思想继承和发展了老子的学说,认为世间万物没有界限和差别(“齐物”);天与人“不相胜”,人必须顺从自然寓言、散文蕴涵深邃的哲理智慧和神奇的浪漫主义风格,对后世影响深远。政治思想认为放弃一切等差观念,就能得到精神上的自由,主张无为而治,在人类生存方式上主张返朴归真。(“圣人不死,大盗不止”,“窃钩者诛,窃国者为诸侯”)人生观提出“逍遥”的人生态度,即对事物变化要采取旁观、超然的态度(“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内容评价李悝奖励耕战;实施严刑峻法;《法经》,是中国古代第一部较为完整的法典。法家理论对中国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建立奠定理论基础;对秦始皇统一全国和秦朝的治国,都起到了重大作用,但秦朝的短暂而亡,也暴露了其局限性;两汉以后,独立的法家学派逐渐消失,其法治思想被吸收到儒学体系中,成为维护专制政权的工具。商鞅废除世卿世禄制度,根据军功制定尊卑爵秩的等级;废除井田制度,承认土地私有和买卖;为保证国家的财源和兵源,禁止父子兄弟同家共财;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实行编户制,五家为伍,十家为什,互相连坐告奸,以加强中央集权;燔诗书,明法令,禁止游学游仕,想做官就要学习律令,以吏为师。韩非子集法家思想之大成,将“法”、“术”、“势”三者糅合为一,又吸收道家思想,将法家理论系统化;集权观:主张加强君主集权;法治观:厉行赏罚,奖励耕战;改革观:提出了“不期修古,不法常可”,“事异则备变”的主张。认识论:遵循客观规律行事;“参验法”4.墨家学派(1)代表人物:墨子(墨翟)(2)主张A、“兼爱”:不分等级贵贱,与儒家重视等级名分的思想不同(“兼相爱、交相利”)B、“非攻”:主张各国和平共处,反对不义的兼并战争;C、“尚贤”:主张治国以贤,反对任人唯亲D、“节俭”:反对统治者铺张浪费(3)特点:提倡刻苦俭朴的精神,具有苦干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代表了下层劳动群众,特别是手工业者的利益(4)演变:墨子死后,他的一些弟子专门探讨逻辑学,称为“墨辩”学派;汉代以来,墨家学派逐渐湮没失传。5、诸子百家在今天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孔子的教育思想——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考点二、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和宋明理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西汉时期由董仲舒提出,被汉武帝接受并且推行的文化政策。董仲舒在原来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法、道、墨等诸家有利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的合理因素,将其发展成为新儒学。在此基础上,他建议汉武帝禁止不利于统治秩序的各家思想,以新儒学作为治理国家的根本,这样就形成了新儒学一家独大的局面。西汉的“罢黜百家”与秦朝的“焚书坑儒”不同,它并不是采用暴力的方式控制人们的思想,而是采用由政府主导的方式推崇儒学,从而使得其他各家学派丧失了生存与成长的群众基础。而新儒学能够实现独尊,也是兼收并蓄的结果。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背景(1)汉武帝时,中国的“大一统”局面得到巩固。(2)高度集权的专制主义政治体制大体定型。(3)以汉民族为主体的文化共同体基本形成。(4)用人政策:汉武帝起用“贤良文学”的儒生,担任官职,以备咨询治国方略。(5)个人发挥:董仲舒对儒家思想进行发挥——新儒学,使其更适应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的需要,其建议得到采纳。2、董仲舒的新儒学思想体系来源以《春秋》为基础,融合阴阳五行家、黄老之学和法家思想主张提出“春秋大一统”和“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加强中央集权;提出“天人合一”和“天人感应”学说,宣扬“君权神授”;提出为人处世的道德标准,后人归纳为“三纲五常”(三纲指的是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五常是基于三纲基础上的具体要求,即仁、义、礼、智、信。)。特点与实质外儒内法,兼采各家思想之长,某种程度上增强了新儒学的生命力,实质上是思想文化专制影响维护了封建统治秩序,神话了专制皇权,成为中国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4、汉武帝的措施: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设立太学,推广儒学。5、影响(1)适应了汉武帝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也有利于国家统一。(2)确立了儒家思想的统治地位,达到了思想上的大一统。(3)汉王朝加强对文化教育的重视,推动了民族历史文化的进步。(4)儒术就成为国家培养和选拔人才的一个重要标准。(5)扼制了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阻碍了科技文明的进步,导致中国近代科技的落后。6、比较秦始皇和汉武帝对儒学态度的异同相同点目的:巩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以思想统一巩固政治统治;实质:文化专制;作用:有利国家统一,但钳制了人们的思想,不利于学术思想的自由发展。不同点政策:秦始皇对儒学排斥、打击,汉武帝则尊崇;原因:秦始皇面对刚统一的国家,需要巩固君主专制;汉武帝时国力强盛,建设大一统成为政治需要。影响:秦始皇时儒学发展进入低潮;汉武帝则确立儒学的正统地位。宋明理学“理学”一词始于南宋,现在专指宋以来形成的社会学术体系,有广义和狭义之分,狭义理学专指程(二程)朱(朱熹)的思想体系,而广义的理学是指宋代以来以“理”、“心”为核心内容的社会伦理道德体系,是儒学文化的新发展。儒学在魏晋时期玄学化,在唐代又遭受了来自佛教和道教的冲击,其政治统治的思想基础地位发生了动摇,同时大量少数民族的汉化,将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也融入中国的主流文化中,当时的知识分子认为中华民族的伦理道德体系已经被颠覆,因此,提出了重振儒学、修身治国的要求。正是在这种情况下,以周敦颐、朱熹等为代表的一批人,在儒学的基础上,吸收了佛教和道教中的某些教化的学说,以“理”为核心重新构建了社会伦理道德体系,强调人的自我约束和社会规范,构建了客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陆九渊、王阳明等人继续发扬了这种社会道德体系,强调“心”的完善,将理学发展至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道德体系。后代的统治者将理学推到了至高无上的地位。理学作为当时有思想、有见识的中国人思考和解决社会现实问题的哲学体系,有其积极的意义。理学有利于塑造注重主观意志、注重自我的社会责任,发愤图强的民族精神。兴起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道教迅速传播,儒学面临危机;隋唐时期,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三教合一)的主张,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到宋代,逐渐确立了一个以“理”或“天理”为核心,融合儒、道、佛三家的新儒学系统,即理学。代表人物:北宋——程颢、程颐:认为天理是万物的本原,把天理何伦理道德直接联系起来;南宋——朱熹:南宋理学集大成者,是继孔孟之后中国古代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代表作是《四书章句集注》。主要思想认为理先于气,理是万物的本原;强调“格物致知”;提出“存天理,灭人欲”(实际上是为封建统治秩序和等级制度辩护)。朱熹的思想作为官方正统儒学,影响深远,对维护封建专制统治起了重要的作用。南宋——陆九渊:把“心”作为宇宙万物的本原,提出“心”就是“理”的主张;强调“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认为天地万物都在心中。明朝——王守仁(王阳明):继承和发展了陆九渊的学说,成为心学的集大成者。他宣扬“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命题,提出“致良知”和“知行合一”的学说。主要内容程朱理学(★★)A、“理”是世界万物的本源,主宰万物;B、“理”体现在社会上是儒家道德伦理,在人身上就是人性;C、要把握“理”,就要“格物致知”(接触万事万物才能明“理”)(2)陆王心学,标志着重建儒家信仰的理论任务的完成(★)A、陆九渊认为“心即理也”,求“理”就是进行内心的反省B、王守仁“致良知”学说认为良知就是本心,就是理,天理就在自己心中,只要克服私欲、回复良知就能成为圣贤4、历史作用(1)消极——用三纲五常维系专制统治,压抑、扼杀人们的自然欲求,产生了消极影响。为历代封建帝之所吹捧,成为历代封建统治阶级禁锢人民思想加强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其所宣扬的封建礼教和“安分”、“守命”思想成为劳动人民沉重的精神枷锁。“存天理,灭人欲”思想,为历代统治阶级对人民实行政治专制和文化专制制造根据。(2)积极——宋明理学崇尚道德,重义轻利,强调自我约束,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有着积极影响。宋明理学具有和谐意识。和平发展离不开人与自然的和谐,小到家庭,大到民族、国家、人类都需要和谐的意识。宋明理学具有忧患意识。这种忧患意识对历代仁人志士胸怀天下,奋发进取,为理想不懈追求传统的形成产生了十分积极的影响,今天人们依然能从中得到启示。宋明理学强调力行。力行意识及其所体现的务实倾向和自强的精神,对中国文化起了推动和促进作用。程朱理学和陆王心学对比程朱理学陆王心学不同点本体论“理”是世界本原“心即理也”体验方法“格物致知”体验“天理”克服私欲、恢复良知哲学思想客观唯心主义主观唯心主义相同点代表都是宋明理学的突出代表。内容都是儒学表现形式,都继承孔孟“仁”“礼”的思想,都认为世界本原是“理”实质以儒家纲常约束社会,维护专制统治,遏制人的欲求(“存天理、灭人欲”)影响都有助于维护专制统治,都压制人们的欲求,对塑造中华民族的性格起积极影响考点三、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李贽的离经叛道(★)社会背景社会吏治腐败,奸佞当道,社会内在矛盾空前尖锐;江南一带的市民工商业者成为社会上不可忽视的力量;李贽目睹了官场的污浊和道学家的伪善,不愿与他们同流,形成了离经叛道的不羁性格。思想主张(1)提出“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的主张,挑战“天理”学说(“穿衣吃饭即是人伦物理,除却穿衣吃饭,无伦物矣。”);反对以孔孟学说为权威和教条,挑战孔子及其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强调人的个性(“虽孔夫子亦庸众人类也”;“耕稼陶渔之人即无不可取,则千圣万贤之善,独不可取乎?又何必专门学孔子而后为正脉也”);提出“绝假纯真”的“童心说”,反对礼教的虚伪与官场的欺诈。(“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在诗文写作的风格方面,主张“真心”,反对当时盛行的摹古文风。(“夫童心者,真心也。若以童心为不可,是以真心为不可也。夫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却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人而非真,全不复有初矣。童子者,人之初也;童心者,心之初也。夫心之初曷可失也!”)评价李贽是中国历史上反封建传统、反封建礼教、反权威主义,主张个性解放、思想自由的思想先驱,他的思想对后人反传统权威、反君主专制、反封建礼教思想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启蒙作用。李贽将矛头直指封建礼教和整个正统思想,要求平等,发展个性,具有鲜明的封建叛逆色彩和战斗精神;他的思想在一定意义上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时代(中小地主和工商业者)的要求,带有民主性的色彩。明清之际三大进步思想家(★)人物代表作思想主张及其影响共同影响黄宗羲《明夷待访录》思想主张批判君主专制: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呼吁废除君主专制下的“一家之法”,建立“天下之法”;提出君臣平等思想;提出限制君权的主张,学校是决定是非的最高机构;反对传统的重农抑商思想,认为工商皆本。评价:抨击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对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为中国近代反专制主义思想家们提供了有力的思想武器。明清三位进步思想家汲取儒家的民本思想,反对理学的不合理部分,对儒学有新发展,其促使我国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对后世产生了巨大影响。但这种批判思想没有成为时代主流思想,未能推动社会的政治变革顾炎武《天下郡国利病书》思想主张强烈地批判君主专制和官僚士大夫的腐败,提出了“众治”的主张,梁启超把其观点归结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主张“经世致用”,注重实学。评价:以崇实致用的学风和锲而不舍的学术实践,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对晚清学者影响很大。王夫之《读通鉴论》思想主张:对先秦至清初的文化遗产予以批判总结;政治思想:主旨是“循天下之公”,深刻揭露了历代帝王把天下当作私产的作法;哲学思想:发挥了古代“气一元论”的唯物论思想,提出尊重物质运动规律的自然史观和社会史观(唯物主义思想家)。评价:王夫之的哲学思想,是17世纪中国特殊历史条件下的时代精神的精华,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在中国哲学史上占有很高的地位。明清之际进步思想产生的背景政治方面:统治者强化专制主义中央集权统治,专制统治走向腐化,阶级矛盾尖锐;经济方面:一方面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产生于发展;另一方面统治者极力推行重农抑商政策,阻碍了商品经济的发展;阶级关系方面:工商业者阶层队伍壮大,他们反对封建束缚,要求发展商品经济;思想方面:宋明理学日益僵化,统治者的专制思想占主导地位,八股取士、三纲五常扼杀人的天性,璀璨人的思想,进步思想家要求挣脱思想束缚,实现个性的自由发展。外部条件:西方近代科学开始传人,开阔了人们的视野,为思想注入新的生机。明清之际进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服务提供与购买合同
- 2024年度技术开发合同:某区块链技术研发合作协议
- 2024年度土地使用权转让合同的地块信息
- 2024年度新能源产品购销合同
- 2024年度环保责任分担合同
- 2024年度广告设计制作合同:某广告公司与某房地产企业之间的广告设计制作合同
- 2024年度全球贸易海上出口运输独家代理合同
- 2024年度温室光伏发电项目合作合同
- 2024年度某文化传媒公司活动策划合同
- 2024年度便利店商品供应加盟合同
- (完整版)混凝土配合比检测报告
- 湘教版地理八年级上册43《交通运输业》课件
- 四年级上册数学课件-7.1 整数四则混合运算丨苏教版 (共13张PPT)
- 初中音乐人音八年级上册第五单元 国乐飘香《老鼠娶亲》教学设计
- 肠内营养常见并发症其处理
- 模板:三一集团企业介绍模板课件
- 老年助餐服务工作总结
- 日产新轩逸电子手册
- 多功能视讯会议系统项目售后服务方案
- 中置柜安装作业指导书
- 食材供应商考核评分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