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管理学 超有用的复习资料 必考计算题都在里面_第1页
财务管理学 超有用的复习资料 必考计算题都在里面_第2页
财务管理学 超有用的复习资料 必考计算题都在里面_第3页
财务管理学 超有用的复习资料 必考计算题都在里面_第4页
财务管理学 超有用的复习资料 必考计算题都在里面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附件一: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资金时间价值的计算一般采用利息的复利计算形式,即本金与前期利息累计并计算后期的利息,也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利滚利”的计息方式。有关资金时间价值的指标有许多,这里着重介绍复利终值与现值、年金终值与现值的计算。复利终值与现值由于资金运动有它的起点和终点,所以资金的时间价值也就有现值和终值之分。位于资金运动起点的价值就是现值,位于资金运动终点的价值就是终值。①复利终值。复利终值是指一定量的本金(即现值)按复利计算的若干期后的本利和。例1:现在将100元存入银行,存款的年复利息率为10%,问3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本利和=100×=133.1(元)所以,复利终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终值,即第n年末的价值;为现值,即本金,或叫零年(第一年初)的价值;为复利率;n为计息的期数;为复利终值系数,可查复利终值系数表得(见本书附表一)。②复利现值。是复利终值的对称概念,指未来一定时间的特定资金按复利计算的现在价值,或者说是为取得将来一定本利和现在所需要的本金。例2:某人计划5年后用20万元购买一辆轿车,在银行年复利率为8%的情况下,问该人现在应该在银行存入多少钱?复利现值=100000×=100000×0.68=68000(元)所以,复利现值的一般计算公式为:=×式中,为终值,即第n年末的价值;为现值,即本金,或叫零年(第一年初)的价值;为复利率;n为计息的期数;为复利现值系数,可查复利现值系数表得(见附表二)。2.年金终值与现值年金是指一定期间内每期相等金额的收付款项。折旧、租金、利息、保险金、养老金等通常都采取年金的形式。年金的每次收、付款发生的时点各有不同:每期期末收款、付款的年金叫后付年金或普通年金;每期期初收款、付款的年金叫先付年金或即付年金;距今若干期以后发生的每期期末收款、付款的年金叫递延年金或延期年金;无限期连续收款、付款的年金叫永续年金。后付年金终值与现值①后付年金终值(已知年金A,求年金终值FVAn)。由于在经济活动中后付年金最为常见,故又称普通年金。后付年金终值犹如零存整取的本利和,它是一定时期内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终值之和。其一般计算公式为:FVAn=A×式中,FVAn为年金终值;A为年金;为复利率;t为每笔收付款项的计息期数;n为全部年金的计息期数;为后付年金终值系数,可查年金终值系数表得(见本书附表三)。例3:某人连续5年每年末在银行存500元,若银行存款年复利率为10%,问5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后付年金终值=500×=500×6.105=3052.5(元)②年偿债基金(已知年金终值FVAn,求年金A)。年偿债基金是指为了在约定的未来某一时点清偿某笔债务或积累一定数额资金而必须分次等额提取或存储的存款准备金。求年偿债基金就是后付年金终值的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A=FVAn÷=FVAn×式中,为偿债基金系数,可查偿债基金表得(见本书附表五)。例4:某企业有一笔5年后到期的借款,为数1000万元,年复利率10%。为确保到期一次还清借款,该企业设置偿债基金,问该企业每年年末应存入多少金额才能确保5年后的本利和用于偿债?A=1000×=1000×0.1638=163.8(万元)③后付年金现值(已知年金A,求年金现值PVAO)。后付年金现值通常为每年投资收益的现值总和,它是一定时期每期期末收付款项的复利现值之和。其一般计算公式为:PVAO=A×式中,为后付年金现值系数,可查年金现值系数表得(见本书附表四)。例5:某人出国3年,请你代为付房租,每年年末付租金1万元,设银行存款年利率5%,他应当现在给你在银行存入多少钱?PVAO=10000×=10000×2.7232=27232(元)④年资本回收额(已知年金现值PVAO,求年金A)。年资本回收额是指在约定的年限内等额回收的初始投入资本额或清偿所欠的债务额。年资本回收额的计算也就是年金现值的逆运算。其计算公式为:A=PVAO÷=PVAO×式中,为资本回收系数,可查资本回收系数表得(见本书附表六)。例6:某公司现在向银行借入1000万元,约定在5年内按年复利率10%等额偿还,问每年年末需还多少?A=1000÷=1000÷3.791=263.78(万元)先付年金终值与现值①先付年金终值。先付年金与后付年金的差别仅在于收款或付款的时点不同,前者在期初后者在期末。n期先付年金终值和n期后付年金终值比较,只是前者比后者要多一个计息期。因此,求n期先付年金终值,只需在计算n期后付年金终值之后再乘以即可。计算公式为:=A××例7:某人每年年初存入银行50元,年利率5%,则10年后的本利和是多少?=50××(1+5%)=50×12.578×1.05=660.345(元)②先付年金现值。n期先付年金现值和n期后付年金现值比较,也只是前者比后者要少一个贴现期。所以,要求得n期先付年金现值,可在求出n期后付年金现值后再乘以即可。计算公式为:=A××例8:某人5年内每年年初收取租金50000元,年利率5%。若改为一次性收取租金,问现在应收取多少钱?=50000××(1+5%)=50000×4.329×1.05=227272.5(元)递延年金现值递延年金是指前m年没有发生收款或付款,从第m+1年开始到m+n年的后付年金。递延年金终值的计算方法与后付年金终值类似,只需计算后n年的后付年金终值。递延年金现值的计算方法有两种:第一种方法是把递延年金视为n期后付年金,求出递延期末的现值,再将此现值调整到第一年初(即按复利计算m期的现值)。公式如下:=A××第二种方法是假设递延期(m)也有年金,先求出(m+n)期的后付年金现值,然后再扣除实际并不存在的递延期的年金现值。公式如下:=A×-A×例9:某人有一栋厂房准备出租,为招揽租主提供优惠条件:10年租期,前3年免收租金,后7年每年年末收5万元租金。问:当贴现率为8%时,7年租金的现值是多少?=A××=5××=5×5.206×0.794=20.667(万元)或=A×-A×=5×-5×=5×(6.71-2.577)=20.665(万元)永续年金现值无限期定额支付的年金叫永续年金。现实中的存本取息可视为永续年金的一个例子。由于永续年金没有终止的时间,也就没有终值。永续年金的现值可以通过后付年金现值的计算公式推导出:=A×=A×例10:拟设立一项永久性的奖学金,每年计划颁发10000元奖金。若利率为7%,现在应存入多少钱? =A×=A×=10000×≈142857.14(元)财务管理作业1、年初借款41万元,规定每年年末还款10万元,年利率为7%,按年复利计息。问需要几年才能还清借款本息?2、某公司于2002年年初从银行取得一笔借款10万元,规定于2008年年底一次还本付息。该公司准备自2004年起至2008年,每年年末存入银行一笔等额存款,以便于2008年末用存款本息清偿借款本息。借款年利息率为15%,存款年利息率为12%,试计算每年的存款额。3、某公司向银行借款,投资于某项目,施工期为2年,第一年年初借2万元,第二年年初借3万元。第五年年末开始每年等额还款,第8年末刚好还清本利和。借款年利率为15%。求每年的还款额。4、约翰有6万元钱,想买一辆汽车,当即付款的价格为6万元,也可以先付2万4千,以后每过一年付1万2千,四年付清。储蓄存款利率为13%。问哪种付款方式对约翰有利?5、安华公司将一笔12.5万元的款项存入银行,年利率9%,每年复利一次。求此笔款项达到34.8万元的存款期限。6、南华公司准备从盈余公积中提出6万元进行投资,希望8年后得到15万元用于更换原有设备。求该公司预期的投资报酬率。7、某公司连续三年于每年末向银行借款2000万元,用于企业的改建扩建,假定借款利率为12%。若该项改建扩建工程于第四年初建成投产。求:①该项工程的总投资额;②若该公司在工程建成投产后,分7年等额归还银行全部贷款的本息,每年末需还多少?③若该公司在工程建成投产后,每年可获得1800万元,全部用于归还银行的贷款,那么需要多少年可以还清?8、有一项专有技术,分8年出售,前4年每年末付2万,后4年每年末付1.5万。若银行存款年利10%,问该技术的现价是多少?附件二:例如:某企业年初资本结构如图:资金来源金额长期债券,年利9%800优先股,年股利率11%300普通股,6万股900合计2000其中:普通股每股面值150元,今年期望股息15元/股,预计以后每年股息增长5%,该企业所得税税率33%,假设无证券发行费。该公司现拟增资600万元,有两个方案备选:方案一:发行长期债券600万元,年利10%。此时,企业原普通股股息将升至20元/股,以后每年还可增长6%,但由于风险增大,普通股市价跌至120元/股。方案二:发行长期债券300万元,年利10%;同时发行普通股300万元。此时,企业普通股股息将升至20元/股,以后每年还可增长6%,但由于企业资本结构合理,企业信誉上升,普通股市价涨至180元/股。问:哪种增资方案好?解:年初综合资本成本计算见下表资金来源金额比重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年利9%80040%9%×=6.03%优先股,年股利率11%30015%=11%普通股,6万股90045%+5%=15%合计2000100%K==10.81%方案一综合资本成本计算见下表资金来源金额比重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年利9%80031%6.03%长期债券,年利10%60023%6.7%优先股,年股利率11%30011.5%=11%普通股,6万股90034.5%+6%=22.67%合计2600100%K==12.44%方案二综合资本成本计算见下表资金来源金额比重资本成本率长期债券,年利9%80031%6.03%长期债券,年利10%30011.5%6.7%优先股,年股利率11%30011.5%=11%普通股,8万股120046%+6%=17.11%合计2600100%K==11.78%所以,如果该企业要增资600万元,应选择方案二。附件3例如:某企业采用现销方式每年可销售产品80万件。单价1元,变动成本率70%,固定成本总额12万元。该企业尚有30%的剩余生产能力。问题一为扩大销售,该企业拟采用赊销方式。经有关部门预测:若信用期为30天,年销售量可增至90万件,但管理费用将增加8000元,估计坏账损失率为销售额的1%;若信用期为60天,年销售量可增至100万件,但管理费用将增加10000元,估计坏账损失率为销售额的1.5%。企业的投资报酬率为20%。问该企业是否应改变信用政策?哪一个方案更好?问题二如果企业对30天信用期的方案提供的现金折扣为“,”,估计客户都会在折扣期内付款,管理费用将下降,且不再有坏账;如果企业对60天信用期的方案提供现金折扣“,”,估计有50%的客户会在折扣期内付款,管理费用和坏账损失各下降。问提供哪一种折扣更有利?关于问题一,可分三步考虑:第一步,新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收益:30天信用期方案的收益:90-90×70%-12=15(万元)60天信用期方案的收益:100-100×70%-12=18(万元)净增3万原方案的收益:80-80×70%-12=12(万元)净增6万第二步,新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成本(原方案无成本):30天信用期方案的成本:0.8+90×1%+×20%=2.75(万元)60天信用期方案的成本:1+100×1.5%+×20%=4.83(万元)第三步,新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净收益:30天信用期方案净增收益=3-2.75=0.25(万元)60天信用期方案净增收益=6-4.83=1.17(万元)可见,新方案比原方案好,60天信用期的方案更好。关于问题二,同样是进行利弊权衡,即提供折扣所增加的收益与所付出的代价进行对比。减少的机会成本:×20%×=0.7(万元)增加的减少的管理费用:0.8×≈0.267(万元)收益“,”减少的坏账损失:90×1%=0.9(万元)付出的代价(即折扣额):90×2%=1.8(万元)净增收益:(0.7+0.267+0.9)-1.8=0.067(万元)减少的机会成本:××20%×=0.97(万元)增加的收益减少的管理费用:1×=0.25(万元)“,”减少的坏账损失:1.5×=0.375(万元)付出的代价:100×50%×2.5%=1.25(万元)净增收益:(0.97+0.25+0.375)-1.25=0.345(万元)可见,选择“,”的折扣对企业有利。附件四:现金流量的估算为了正确地评价投资项目的优劣,必须正确地估算投资项目的现金流量。现金流量的估算方法有全额法和差额法两种。①全额计算法:完整地计算投资项目寿命期内所有的现金流入和流出数额。例1:某公司准备上一新项目,经测算有关资料如下:⑴该项目需固定资产投资共80万,第一年初和第一年末各投资40万。两年建成投产,投产一年达正常生产能力。⑵投产前需垫付流动资本10万元。⑶固定资产可使用5年,按直线法折旧,年折旧额为14.4万元,预计期末残值8万元。⑷根据市场调查和预测,投产后第一年的产品销售收入为20万元,以后每年为85万元(假设全部当年收现)。第一年的付现成本为10万元,以后各年为55万元。⑸该公司的所得税税率为40%。求:该项目预计5年的现金流量。第一步,计算投资支出:单位:万元年份012现金流量-40-40-10第二步,计算年营业现金流量:项目年份34567年销售收入2085858585年付现成本1055555555年折旧14.414.414.414.414.4年税前利润-4.415.615.615.615.6年所得税06.246.246.246.24年净利-4.49.369.369.369.36年营业现金流量1023.7623.7623.7623.76第三步,计算终结现金流量:固定资产残值和收回的垫付的流动资本:8+10=18(万元)第四步,汇总:单位:万元年份01234567现金流量-40-40-101023.7623.7623.7641.76②差额计算法:只计算一个方案比另一个方案增加或减少的现金流量。例2:某企业准备购买一台新设备替换目前正在使用的旧设备,有关资料如下:⑴使用新设备可使年付现成本有原来的6万下降到5万。假设两种设备的年产量和设备维修费用相同。⑵新设备买价3万元,运费和安装费0.6万元。该设备可使用4年,4年后的残值为0.4万元,年折旧额为0.8万元。⑶旧设备原值为3.1万元,已计提折旧1万元,可再使用4年,年折旧额为0.5万元,4年后残值为0.1万元。如现在出售可得价款1.8万元。⑷企业所得税税率为40%。问:用新设备替代旧设备使年现金流量增加了多少?第一步,投资支出的增加额:△投资额=―3―0.6+1.8+0.12=-1.68(万元)注意:企业因变卖旧设备而遭受的损失在这个投资决策中属于沉没成本,不应计入投资支出中。但若税法规定企业因变卖旧设备引起的损失可减免所得税,则应将此项税负减少额与出售旧设备的所得一起作为投资额的减项。第二步,各年营业现金流量的增加额:单位:万元项目1—4年△年销售收入0△年付现成本-1△年折旧0.3△年税前利润0.7△年所得税0.28△年税后利润0.42△年营业现金流量0.72第三步,终结现金流量的增加额:△终结现金流量=0.4-0.1=0.3(万元)第四步,汇总:单位:万元年份01234△现金流量-1.680.720.720.721.02附件五:投资项目决策的基本方法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是不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把不同时间的货币收支看成是等效的。这些方法在选择方案时起辅助作用。①投资回收期法:投资回收期(PaybackPeriod,缩写为PP)是指投资引起的现金流入累计到与投资额相等时所需要的时间(通常按年计)。它代表回收投资所需要的年限。回收期短于项目寿命周期的一半时方案可取,且回收期越短越好。公式:⑴在原始投资一次支出,每年现金流量相等时:回收期=例1:如上例2,现金流量计算如下:单位:万元年份01234△现金流量-1.680.720.720.720.72回收期==2.33(年)⑵当原始投资不是一次支出,每年的现金流量也不相等时:回收期=投产后累计现金流量出现盈余的年份数-例2:如上例1,现金流量计算如下:单位:万元年份01234567现金流量-40-40-101023.7623.7623.7641.76先计算累计现金流量:年份01234567现金流量-40-40-101023.7623.7623.7641.76累计现金流量-40-80-90-80-56.24-32.48-8.7233.04回收期=5-=4.21(年)注意:该项目两年建成投产。投资回收期法的主要优点是易算易懂,最大缺点是既没有考虑货币的时间价值,也没有考虑回收期后的现金流量。②会计收益率法:会计收益率(AccountingRateofReturn,缩写为ARR)是指年平均净收益与原始投资额之比。判断标准是≥企业目标收益率时,方案可行。计算公式为:=×100%例3:有A、B两个投资方案,其净收益如下:单位:万元年份012345方案A-104.55.552方案B-1035455求A、B两方案的会计收益率。=×100%=42.5%=×100%=44%因为A方案的会计收益率要低于B方案,所以B方案优于A方案。由于会计收益率法是以平均税后净收益作为计算依据,与其他四种方法以现金流量作为计算依据不同。税后净收益等于现金流量减折旧,而折旧方法不同会导致不同的税后净收益,有可能导致衡量项目优劣时产生误差。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法①净现值法:净现值(NetPresentValue,缩写为NPV)指的是在方案的整个实施过程中,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之和与未来现金流出量的现值之间的差额。净现值法就是使用净现值作为评价方案优劣的指标。若净现值为正数,则说明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大于预期的报酬率;若净现值为零,则说明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等于预期的报酬率;若净现值为负数,则说明该投资项目的报酬率小于预期的报酬率。当净现值大于或等于零时,表明投资方案可取;当净现值小于零时,表明投资方案不可取。计算公式为:NPV=-式中:___投资涉及的年限;___第k年的现金流入量;___第k年的现金流出量;____预定的贴现率。例4:有C、D两个投资方案,其现金流量如下:单位:万元年份01234方案C-83555方案D-85355设贴现率为10%,求C、D两方案的净现值。=+++-8=5.92(万)=+++-8=5.99(万)C、D两项目的净现值均为正数,说明它们的报酬率均超过10%,如果企业的资金成本率或预期的投资报酬率是10%,则这两个方案都可行,但D方案更好。②现值指数法:现值指数(PresentValveIndex,缩写为PVI)是指未来现金流入量的现值与现金流出量的现值的比值。现值指数法就是使用现值指数作为评价投资方案优劣的指标。若现值指数大于1,则说明投资报酬率超过预期的报酬率,方案可取;若现值指数等于1,则说明投资报酬率与预期的报酬率相同;若现值指数小于1,则说明投资报酬率低于预期的报酬率,方案不可取。计算公式为:=÷例5:如4例,求C、D两项目的现值指数,并比较优劣。=+++÷8=1.74=+++÷8=1.75由于C、D两项目的现值指数均大于1,说明投资报酬率均超过预期的报酬率,都可行,但D方案更好。③内部报酬率法(或内含报酬率):内部报酬率(InternalRateofReturn,缩写为IRR)是指项目本身实际达到的报酬率。它是指在整个方案的实施运行过程中,能使所有现金净流入年份的现值之和与所有现金净流出年份的现值之和相等时的贴现率,即使项目的净现值为零的那个贴现率。净现值法和现值指数法虽然考虑了资金的时间价值,可以说明投资方案高于或低于某一设定的报酬率,但不能揭示方案本身可以达到的具体别的报酬率是多少。而内部报酬率法则是先计算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再与预期的报酬率或资金成本率进行比较,来判断方案可行性的方法。内部报酬率的计算通常是用“插入试算法”。先估计一个贴现率,用它来计算方案的净现值。如果净现值为正数,说明这个贴现率小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再提高贴现率试算;如果净现值为负数,则说明这个贴现率大于方案本身的报酬率,应降低贴现率试算,直到寻找出使方案净现值接近于零的贴现率为止。例6:如4例,求C方案的内部报酬率。若预期的报酬率为25%,判断C方案可行否。当贴现率为35%时:=+++-8=0.503当贴现率为40%时:=+++-8=-0.188=35%+≈36.05%>25%(预期的报酬率)∴C方案可行。对投资项目决策方法的评价:上面介绍五种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决策的方法及其判断准则。但在实际应用中使用不同的方法往往导致不尽相同的决策结果。那么应用哪种方法进行决策既简便又正确呢?按照财务管理的目标——企业价值最大化或股东财富最大化,一个好的投资项目评价方法至少具备以下几个特征:①考虑项目整个寿命周期的现金流量;②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对现金流量按资本或项目的应得收益率折现;③对互斥项目进行比较和选优时,应能选出使企业价值最大或公司股票价值最大的项目。很显然,投资回收期法和会计收益率法都不符合①、②两个特征,所以这两种方法只能用于方案的初选。净现值法、现值指数法和内部报酬率法均满足①、②两个特征,但是否满足特征③呢?这时就要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利用净现值法(NPV)和内部报酬率法(IRR)在评价互斥项目优劣时,大多数情况结果是一致的,但有时也会发生矛盾。例如有E、F两个项目,其现金流量如下:单位:万元年份0123项目E-12241000500100项目F-12731006001200但资本成本率为11%时,分别计算和,并比较优劣。=156.1万元=181.5万元所以F方案优=21%=17% 所以E方案优两种方法两种结果。原因有二:一是两个项目的净现值对折现率的敏感度不同;二是两个项目的初始投资额大小对折现率的敏感度也不同。在这两个项目都可行的前提下,最终要通过互斥项目相对比较结果的方法来决定取舍。利用净现值法(NPV)和现值指数法(PI)来评价互斥项目优劣时,也会出现不同的结论。原因是净现值表示的是价值的绝对数,而现值指数表示的是价值的相对数。就象利润和利润率的关系一样。一般来讲,比率型的指标往往偏向于选择投资小的项目,因为它以单位投资的效益大小为取舍标准,这往往与总效益最大产生矛盾,所以,用价值型的指标来判断优劣更符合企业价值最大的目标。附件六:财务分析资产负债表编制单位:A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1资产行次年初数期末数负债和股东权益行次年初数期末数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货币资金1134000172400短期借款682600050000短期投资200应付票据6900应收票据300应付账款7080000128000应收股利400预收账款7100应收利息500应付工资7200应收账款6136000168000应付福利费7300其他应收款700应付股利742000030000预付账款800应交税金7500应收补贴款900其他应交款8080009600存货10252000320000其他应付款8120001000待摊费用1180008400预提费用8260006600一年内到期的长期债权投资212200018000预计负债8300其他流动资产2400一年内到期的长期负债864400056000流动资产合计31552000686800其他流动负债9000长期投资:长期股权投资3210000160000流动负债合计100186000281200长期债权投资3400长期负债:长期投资合计3810000160000长期借款10150000130000固定资产:应付债券1023000060000固定资产原价39364000480000长期应付款10300减:累计折旧40104000152000专项应付款10600固定资产净值41260000328000其他长期负债10800减:固定资产减值准备4200长期负债合计11080000190000固定资产净额43260000328000递延税项:工程物资4400递延税款贷项11100在建工程45050000负债合计114266000471200固定资产清理46420000固定资产合计50302000378000股东权益: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股本115400000520000无形资产5110000090000减:已归还投资11600长期待摊费用5200股本净额117400000520000其他长期资产532000400资本公积1182000020000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合计6010200090400盈余公积119160000160000递延税项:未分配利润121120000144000递延税款借项6100股东权益合计122700000844000资产总计679660001315200负债和股东权益合计1359660001315200利润表编制单位:A股份有限公司2005年12月31日单位:万元表2项目行次上年累计数本年累计数一、主营业务收入119000002400000减:主营业务成本415679611941176主营业务税金及附加585000120000二、主营业务利润10247039338824加:其他业务利润11900010000减:营业费用144703938824管理费用153200058200财务费用164800077800三、营业利润18129000174000加:投资收益191300030000补贴收入2200营业外收入234000041000减:营业外支出254200045000四、利润总额271400002000000减:所得税284620066000五、净利润3093800134000通过比率分析法主要揭示以下四个问题: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及现金流量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偿债能力的评价偿债能力是企业偿还各种到期债务的能力。通常以其变现性和债务物质保障程度为衡量标准。分为短期偿债能力和长期偿债能力。短期偿债能力是指企业以其流动资产支付在一年内即将到期的流动负债的能力。如果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弱,就意味着企业的流动资产对其流动负债偿还的保障能力差,企业的信用受损,短期筹资能力被削弱,筹资成本和进货成本增大,投资能力和获利能力下降。衡量企业短期偿债能力的指标有三:流动比率:流动比率=式中流动资产和流动负债的数值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这一指标可以说明企业每一元流动负债有多少元流动资产作偿还保证。一般认为该比率保持在2左右为宜,因为企业的存货约占流动资产的一半左右,若流动比率在2左右就说明企业即使不依赖出售存货也可以清偿短期债务。但应注意的是该比率不宜过低也不宜过高,过低说明企业偿债能力不足;过高则会影响企业的盈利能力。②速动比率:速动比率==式中的所有数据同样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这一指标是进一步衡量不依赖出售存货而能清偿短期债务的能力。一般认为以1为宜,因为该比率过大,虽然表明企业有足够的偿债能力,但也说明企业有较多的不能盈利的速动资产。③现金比率:现金比率=式中的现金类资产是指现金及现金等价物,通常按速动资产减应收账款计算。一般来说,现金比率在0.2以上为好,并不是越高越好,过高的现金比率说明企业拥有过多的非盈利性资产(现金和银行存款),不利于企业的盈利能力。长期偿债能力是企业以其资产或劳务支付长期债务的能力。企业长期偿债能力的高低不仅受其短期偿债能力的制约,而且受企业获利能力的影响。因为增加流动资产和现金流入量最终依赖于企业的获利规模。如果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弱,不但意味着企业的财务风险增大,而且也意味着企业利用财务杠杆的政策失败,企业的资本结构有问题。衡量长期偿债能力的指标主要有:资产负债率:资产负债率=×100%式中的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中取得。该指标是衡量企业资本结构是否合理的重要财务指标。一方面,长期债权人据此衡量企业信用的物质保障程度。资产负债率越低,说明债权资金的安全边际越高,企业信用的物质保障程度越高;反之则相反。另一方面,经营者据此为举债经营的支撑点。资产负债率越高,说明举债经营程度越高,财务杠杆作用越大,在投资收益率大于负债利息率的前提下,所有者报酬率也越大。但同时风险也随之加大。利息保障倍数:利息保障倍数=式中利息费用通常以利润表中的财务费用代替。该指标是指企业一定时期内所获得的息税前利润是当期所支付利息的几倍。利息保障倍数越大,说明企业投资利润率越高,支付长期债务利息的能力越强。通常连续比较多年,以判断企业的长期偿债能力是否稳定。营运能力的评价营运能力是指企业对其有限资源的配置和利用能力,从价值的角度看,就是企业资金的利用效果。可以用以下指标衡量:①流动资产周转率:流动资产周转次数=流动资产周转天数=式中流动资产周转额常以销售收入净额表示,流动资产平均占用额是期初和期末流动资产的平均数。该指标是评价企业流动资金周转状况和营运能力的一个综合性指标。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流动资金周转速度越快(次数越多,天数越少),说明企业经营管理水平越高,资源利用效率越高,流动资产所带来的经济效益越高。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次数=应收账款平均回收期(天/次)=式中赊销净额是与应收账款余额相对应的赊销商品净额(即赊销总额减销售退回和折扣),平均应收账款余额是期初、期末应收账款的平均数。该指标考核的是企业的信用管理能力。分析时,既要参考行业平均值,也要考虑企业的信用政策是否合理。应收账款的回收直接影响企业现金回收和短期债务的清偿,必须给予重视。③存货周转率:存货周转次数=存货周转天数=式中数据可以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取得。该指标是从存货变现速度的角度来评价企业的销售能力和存货适量程度的,无绝对标准,因行业而异。总的来说,存货变现速度越快越好,说明企业销售能力越强,营运资金占压在存货上的量越小。④总资产周转率:总资产周转次数=总资产周转天数=该指标是从周转速度的角度评价企业全部资产的使用效率。总资产周转次数越多,说明企业全部资产的周转速度越快,资产利用越充分,结构分布越合理,进而说明企业的营运能力越强。盈利能力的评价盈利能力是企业获取利润的能力,反映着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是企业偿债能力和营运能力的综合体现。主要财务指标有:①资产报酬率:资产报酬率=×100%式中数据可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中得到。该指标体现企业全部资产获取经营效益的能力,评价时自然是越高越好。②权益报酬率:权益报酬率=×100%式中的净利润是税后利润,净资产是资产减去负债后的余额。该指标是站在所有者的角度考核投资报酬率。评价时也是越高越好。③营业利润率:营业利润率=×100%式中数据可从利润表中取到。该指标反映的是企业主营业务的盈利能力。它可以综合反映企业的销售规模、单位产品的平均售价、单位产品的制造成本、期间费用的控制能力。评价时也是越高越好。④销售毛利率=⑤销售净利率=值得注意的是一个企业能否持续发展,其关键取决于企业营运能力、偿债能力、盈利能力三者的协调程度。因为单纯追求偿债能力的提高,就会增大易变现资产的占用,势必导致资产的收益水平下降,影响企业的营运能力和盈利能力;单纯追求提高资产的营运能力,就可能片面地重视企业在一定时期内获取的销售收入规模,相应增大应收账款上的资金占用,而忽视其企业资产的流动性和短期偿债能力;单纯追求企业的盈利能力,又可能犯下负债过多,财务风险过大的错误。另外,由于资产负债表和利润表的数据无法揭示企业在现金流转方面存在的问题。所以,财务分析有必要从现金流量的角度对企业的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进行再评价。评价的内容主要有:经营活动现金流量评价、现金流量表的变动趋势评价和现金流量表的财务比率评价。三、杜邦分析法杜邦分析法是由美国杜邦公司率先采用的一种系统财务评价方法。它是利用财务比率指标之间的内在联系对公司财务状况和经济效益进行综合分析与评价的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将权益报酬率这个综合评价指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的乘积,目的在于揭示企业财务状况的全貌和财务指标的内在联系,深入分析和比较公司的经营业绩。详见杜邦分析图:权益报酬率资产净利率×权益乘数=1÷(1-资产负债率)销售净利率×资产周转率净利润÷销售收入销售收入÷资产总额销售收入-全部成本+其他利润-所得税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制造成本销售成本管理费用财务费用现金、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式中的资产总额、流动资产、非流动资产、现金及有价证券、应收账款、存货、其他流动资产均按期初、期末平均数计。从杜邦分析图可知:要提高权益报酬率,有以下途径:1.使销售收入增长幅度高于成本和费用的增长幅度;2.减少公司的销货成本或经营费用;3.提高总资产周转率。或在现有资产水平上增加销售收入,或减少闲置的资产,提高资产收益率;在不危及公司财务安全的前提下,增加债务规模,提高负债比率。从现金流量的角度评价企业的流动性、偿债能力、营运能力、盈利能力财务活动分析内容:1.筹资活动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资金=负债资金或借入资金+权益资金或自有资金2.投资活动广义=对内投资+对外投资;狭义=对外投资=股票+债券+其他(联营)3.资金营运活动4.分配活动①收入-成本费用-流转税=营业利润营业利润(内部)+投资净收益(外部)+营业外收支净额=利润总额;②利润总额-所得税=税后净利;③税后净利-公积金-公益金=可供分配的利润;④可供分配的利润-向投资者分配的利润=未分配利润;广义分配:指收入和利润的分配,即①②③④;狭义分配:仅指利润的分配,即②③④财务关系分析(二)财务关系的内容与实质内容实质企业与政府(税务机关)强制性与无偿性的分配关系企业与投资者经营权与所有权的关系企业与受资者投资与受资的关系企业与债权人债务与债权的关系企业与债务人债权与债务的关系企业内部各单位之间内部各单位之间的利益关系企业与职工之间劳动成果的分配关系第二节财务管理目标利润最大化优点1.剩余产品的多少可以用利润指标来衡量;2.自由竞争的资本市场中资本的使用权最终属于获利最多的企业;3.只有每个企业都最大限度获利,整个社会的财富才能实现最大化缺点1.没有考虑利润的时间价值;2.没有考虑获得利润与投入资本的关系;3.没有考虑风险因素;4.易导致短期行为。股东财富大化优点1.考虑了资金时间价值和投资的风险价值;2.反映了对企业资产保值增值的要求;3.克服了短期行为;4.容易计量,便于考核和奖惩。缺点1.只适合上市公司2.法人股东对股价最大化目标没有足够的兴趣;3.不能直接反映企业当前的获利水平。企业价值最大化优点1.考虑了取得报酬的时间,并用资金的时间价值原理进行了计量2.考虑了风险与报酬的联系,将风险限制在企业可以承担的范围内3.最大限度地克服了企业在追求利润上的短期行为缺点1.难以计量2.式中的贴现率难以确定3.年限也难确定第三章财务分析第一节财务分析方法比率分析:将企业同一时期的财务中的相关项目进行对比,得出一个财务比率,以此来揭示企业的财务状况的分析方法。(结构比率,效率比率和相关比率)第二节企业偿债能力分析一、短期偿债能力分析1、流动比率a.公式=流动资产/流动负债营运资金=流动资产-流动负债)b.分析:通常最低为2;同行比较;此比率越高,说明企业偿还流动负债的能力越强。c.影响的因素:营业周期,应收帐款,存货周转速度。2、速动比率a.公式=速动资产/流动负债=(流动资产-存货)/流动负债b.分析:通常合适值为1;同行比较;c.影响的因素:应收帐款的变现能力。3、现金比率a.公式=(现金+现金等价物)/流动负债b.分析:此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有较好的支付能力,对偿付债务是有保障的。二、长期偿债能力分析1、资产负债率(负债比率)a.公式=资产负债率=负债总额/资产总额b.分析:债权人——越低越好经营者——适度负债股东——资本利润率大于负债利率,增多负债;资本利润率小于负债利率,减少负债。4、利息保障倍数与现金利息保障倍数公式:已获利息倍数=息税前利润/利息费用分析:息税前利润一般用来“利润总额加财务费用”;利息费用包括费用化和资本化的利息。此指标是用来衡量偿还利息的能力,最低为1。第三节企业营运能力分析1、存货周转率=销售成本/平均存货余额存货周转天数=360/存货周转次数分析:存货周转率高,说明企业存货周转得快,销售能力强,但过高也可能说明企业管理方面有问题(存货水平低、经常缺货或购买次多量少);存货周转率低,说明企业存货管理不力,销售状况不好。2、应收帐款周转率=销售收入净额/平均应收帐款余额其中:应收帐款周转天数=360/应收帐款周转次数分析:此比率越高,说明企业收账快,企业资产流动性强,短期偿债能力强。影响的因素:季节性经营,分期付款,现金结算,销售不稳。第四节企业获利能力分析2、股东权益报酬率公式:净资产收益率=净利润/平均净资产分析:反映企业股东获取投资报酬的高低。净资产收益率=资产报酬率×平均权益乘数第五章筹资管理几种筹资方式介绍一、吸收投入资本投入资本筹资的优缺点优点1、增强企业信誉2、财务风险低3、尽快形成生产力缺点1资金成本较高2、不便交易二、发行普通股筹资普通股筹资的优缺点优点:1.没有固定股利负担2.无须还本3.筹资风险小4.增强公司信誉缺点:1.资本成本较高2.分散控制权3.可能导致股价下跌三、发行债券筹资债券筹资的优缺点优点:1、成本较低2、可利用财务杠杆3、保障股东控制权4、便于调整资本结构缺点:1、财务风险较高2、限制条件较多3、筹资数量有限四、长期借款筹资长期借款的优缺点优点1、筹资速度快2、借款成本较低3、借款弹性较大4、可以发挥财务杠杆的作用缺点1、筹资风险较高2、限制条款较多3、筹资数量有限五、融资租赁筹资租赁筹资的优缺点优点1.迅速获得所需资金;2.租赁筹资限制较少;3.免遭设备陈旧过时的风险;4.可适当降低不能偿付的危险;5.承租企业能享受税上利益。缺点1.成本较高;2.可能加重资金负担;3.若不能享有设备残值,会带来机会损失六、混合性筹资优先股筹资优点1.无固定到期日,不付本金2.股利固定又灵活3.公司保持控制权缺点1.成本较低,但高于债券2.制约因素多3.可能形成较重财务负担七、商业信用筹资

优点:筹资便利;限制条件少;有时无筹资成本

缺点:使用期限短;若放弃现金折扣,则要付出较高的筹资成本。第四节资金成本二、个别资金成本(按相对数计算)

①长期债券成本:由于长期债券有固定的年利息率,利息在税前列支(有减税功能),有手续费。所以年成本率K计算公式:平价发行时:②长期借款:由于长期借款有固定的年利息率利息在税前列支(有减税功能),有手续费(少量)。所以年成本率计算与平价发行的债券相同.若考虑手续费则为:③优先股成本:由于长优先股有固定的年股息率,股息在税后支付(无减税功能),有发行费。所以年成本率K计算公式:式中,优先股股利按面值计,股金总额按发行价计④普通股成本:由于普通股无固定的年股利率,股利在税后支付(无减税功能),有发行费。所以年成本率计算是假设在第一年发放股利的基础上,以后每年按固定的比率增长,即第一年股利为,第二年,第三年为如此推导……,所以年成本率的计算公式为:预计的股利年增长率式中:普通股年股息按面值计,筹资额按发行价计。在外流通的普通股:年成本率=⑤留存收益成本:企业的留存收益是从税后利润中提留的,它属于普通股股东。从表面上看,企业使用留存收益似乎不花费什么成本。实际上,股东愿意将其留用于企业而不作为股利取出再投资于别处,至少要求与普通股等价的报酬。所以,留存收益也有成本,是一种机会成本,其计算方法与普通股基本相同,只是不考虑筹资费用。三、加权平均资金成本一)概念:是以各种资金所占的比重为权数,对各种资金成本进行加权平均计算出来的资金成本,也称综合资本成本。(二)计算公式第五节杠杆原理与资本结构边际贡献边际贡献总额M=px-bx=(p-b)x=mx其中:p、x、b、m分别表示单位销售价格、业务量、单位变动成本、单位边际贡献息税前利润EBIT=px-bx-a=(p-b)x-a=M-a其中:p、x、b、M同上面的含义一样;a表示固定成本二、经营杠杆经营杠杆效应的衡量指标经营杠杆系数=或三、财务杠杆利益与风险财务杠杆效应的衡量指标财务杠杆系数DFL=EBIT/EBIT-I-L-D/(1-t)或财务杠杆系数DFL=四、复合杠杆利益与风险一)复合杠杆:由于固定生产经营成本和固定财务费用的存在导致的每股利润变动大于产销量变动的杠杆效应。(二)复合杠杆效应的衡量指标:复合杠杆系数(三)公式:第五章长期资产的管理三、固定资产的折旧方法1.直线折旧法①平均年限法(或使用年限法)年折旧额==年折旧率==②工作量法单位工作量折旧额=年折旧额=单位工作量折旧额×该年的工作量2.快速折旧法①双倍余额递减法用一个基本不变的折旧率乘逐年减少的折旧基数其中:年折旧率=折旧基数为各年年初的折余价值注意:最后两年将折余价值减去净残值后的净值平均摊销。②年数总和法用一个不变的折旧基数乘逐年减少的折旧率其中:折旧基数=固定资产原值-净残值年折旧率=一、现金流量分析包括3方面⑴初始投资:投资支出主要包括:①企业用于购置设备,建筑厂房和各种生产设施等固定资产的支出;②企业用于购买无形资产,如专利使用权、专有技术、土地使用权等支出;③项目投资前的筹建费用、咨询费、培训费等;④项目投产前垫付的流动资金。⑵营业现金流量:营业现金流量是指项目投入使用后,在寿命期内由于生产经营给企业带来的现金流入和现金流出的增量。即营业现金收入(当年收现的销售收入)和营业现金支出(年付现成本和年所得税)的差额。营业现金流量=年销售收入―年付现成本―年所得税=年销售收入―年付现成本―年折旧-年所得税+年折旧=年税前利润-年所得税+年折旧=年税后利润+年折旧营业现金流量=年税后利润+年折旧=(收入―成本)×(1-税率)+折旧=(收入―付现成本―折旧)×(1-税率)+折旧=(收入―付现成本)×(1-税率)+折旧×税率因为成本中有一部分是要每年支付现金的,叫付现成本;而有一部分是不要每年支付现金的,叫非付现成本,主要是固定资产折旧费、无形资产摊销费。⑶终结现金流量:项目寿命终了时发生的现金流量。包括:①项目终了时收回的垫付的流动资金;②固定资产清算变现的税后收入;③停止使用的土地出卖收入。二、投资项目决策的分析方法1.非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此方法是不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有:①投资回收期法(PP):②会计收益率法(ARR):2.贴现现金流量分析方此方法是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有:①净现值法(NPV)②现值指数法(PI)③内含报酬率法(IRR)是否考虑资金时间价值非贴现指标PPARR贴现指标NPVPIIRR(一)非贴现现金流量指标1、静态投资回收期(PP)含义:投资项目经营净现金流量抵偿原始总投资所需要的全部时间。公式:假定建设期为0,当经营净现金流量各年相等时,则:回收期=原始投资额/经营净现金流量;当各年经营净现金流量不相等时,则回收期应在已回收期限的基础上,加上(下一年的净现金流量/下一年尚未回收的原始投资额)判定原则:项目投资回收期小于基准投资收期,说明该项目可行;如果存在若干项目,则应选择投资回收期最小的方案。优点:容易被理解,计算简单缺点:没有考虑资金时间价值;没考虑回收期满后继续发生的现金量的变化。二)贴现现金流量指标(折现评价指标)1、净现值NPV含义:在项目计算期内各年净现金流量现值的代数和;经营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与投资额现值的差额。公式:NPV=未来各年的净现金流量的现值之和判定原则:净现值应大于零;如果存在多个方案,则应选择净现值最大的方案。优点:时间价值;全部净现金流量;投资风险缺点:投资额不同;净现金流量的测量和折现率的确定比较困难;计算麻烦,难于理解第四章流动资产的管理营运资本:狭义的营运资本则是净营运资本,是流动资产减去流动负债的差额。第二节现金的管理一、概念及特点1.概念2.特点二、现金的持有动机P153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三、现金管理的成本四、最佳现金持有量的确定P1541.成本分析模式;2.周转模式3.存货模式;4.随机模式五、现金收支计划的编制P159六、现金的日常控制P162一、现金的持有动机1、交易动机企业为组织日常经营活动必须保持一定数额的资金,用于购买原材料、支付工资、交纳税金、分配利润、还贷等。2、补偿动机银行在为企业提供服务时,往往需要企业在银行中保留存款余额来补偿服务费用。3、预防动机企业为了预防意外而保持一定的货币资金。4、投机动机企业为了随时捕捉有利可图的机会而保持一定数量的货币资金。二、现金的持有成本1)管理成本——企业因持有一定数量的现金而发生的各项管理费用。2)机会成本——企业因持有一定的现金而丧失的再投资收益。(3)转换成本——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4)短缺成本——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增加而下降。方法三:存货模式理:只考虑机会成本和转换成本,不考虑短缺成本和管理成本。即现金持有总成本=持有机会成本+转换成本。计算公式:第三节应收账款的管理一、应收账款的功能与成本(一)功能:1.促销;2.减少存货。二)应收账款管理相关成本机会成本——资金投放在应收账款上的所丧失的投资收入。1、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金×资金成本率其中: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应收账款平均余额×变动成本率;应收账款平均余额=赊销收入净额/应收账款周转率;应收账款周转率=计划期天数/应收账款平均收账期2、管理成本——资信调查费用、应收账款账簿记录费用、收账费用及其他费用。3、坏帐成本——因发生坏账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一般与应收账款发生的数量呈正比。4、短缺成本——由于企业的赊销能力有限,无力向某些信誉好的客户提供赊销,而使这些客户转向其他企业,使本企业销售收入下降给企业造成的损失。二、应收账款政策(信用政策)一)信用标准:企业同意向顾客提供商业信用而提出的要求。二)信用条件:企业要求顾客支付赊销款项的条件。包括信用期限、折扣期限和现金折扣。三)收账政策:信用条件被违反时,企业取的收账策略。(一)信用标准:是企业同意授予客户商业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以预期的坏账损失率表示。例如:某企业拟改变现在只对坏账损失率小于10%的客户提供赊销。方案有二:甲方案只对预计坏账损失率小于8%的客户提供赊销,预计销售收入将减少8万元。平均收账期仍为45天,管理费用减少200元,减少的销售额其坏账损失率为10%。乙方案只对预计坏账损失率小于20%的客户提供赊销,预计销售收入将增加12万元。平均收账期不变,管理费用增加300元,增加的销售额其坏账损失率为18%。若企业的边际贡献率为25%,投资报酬率为20%,企业该如何决策?当企业选择甲方案,由此减少的收益和成本分别为:减少的收益(即边际贡献总额):80000×25%=20000(元)减少的成本:减少的管理费用200(元)(共计减少的坏账损失80000×10%=8000(元)9700)减少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净收益=(200+8000+1500)-20000=-10300(元)显然不可取。当企业选择乙方案,由此增加的收益和成本分别为:增加的收益(即边际贡献总额):120000×25%=30000(元)增加的成本:增加的管理费用300(元)增加的坏账损失120000×18%=21600(元)增加的机会成本增加的净收益=30000-(300+21600+2250)=5850(元)所以,利弊权衡的结果是企业应选择乙方案。某企业2006年A产品销售收入为4000万元,总成本为3000万元,其中固定成本为600万元。2007年该企业有两种信用政策可供选用:甲方案给予客户60天信用期限(n/60),预计销售收入为5000万元,货款将于第60天收到,其信用成本为140万元;乙方案的信用政策为(2/10,1/20,n/90),预计销售收人为5400万元,将有30%的货款于第10天收到,20%的货款于第20天收到,其余50%的货款于第90天收到(前两部分货款不会产生坏账,后一部分货款的坏账损失率为该部分货款的4%),收账费用为50万元。该企业A产品销售额的相关范围为3000-6000万元,企业的资金成本率为8%(为简化计算,本题不考虑增值税因素)(1)计算该企业2006年的下列指标:①变动成本总额=3000-600=2400(万元)②以销售收入为基础计算的变动成本率=2400÷4000×100%=60%(2)计算乙方案的下列指标:①应收账款平均收账天数=10×30%+20×20%+90×50%=52(天)②应收账款平均余额=5400×52÷360=780(万元)③维持应收账款所需资金=780×60%=468(万元)④应收账款机会成本=468×8%=37.44(万元)⑤坏账成本=5400×50%×4%=108(万元)⑥采用乙方案的信用成本=37.44+108+50=195.44(万元)(3)计算以下指标:甲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收益:5000×(1-60%)-4000×(1-60%)=400甲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成本:140甲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净收益:400-140=260乙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收益:5400×(1-60%)-4000×(1-60%)-5400×(30%×2%+20%×1%)=516.8乙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成本:195.44乙方案比原方案增加的净收益:516.8-195.44=321.36由于乙方案比甲方案多收益61.36万元,所以应选择乙方案。第四节存货管理二)存货成本1、进货成本(采购成本)——存货的取得成本,进价成本和进货费用构成。一般与进货数量成正比例关系。2、订货成本——订购材料和商品而发生的费用。与订货数量数量无关,而与订货次数呈正比例关系。3、储存成本——企业为持有存货而发生的费用。定时期内的储存成本总额等于该期内平均存货量与单位储存成本之积。4、缺货成本——因存货不足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经济采购批量是指使存货总成本最小的每次订货的数量。前面我们已经分析了存货成本有四项,其中采购成本与采购批量无关,缺货成本虽然有关但难以计量,所以就只剩下订货成本和储存成本两项。即:存货成本极小值=订货成本+储存成本其中订货成本等于订货次数乘以每次订货的成本(在每次订货量不变时,假设它是固定的)。订货成本=假设计划期内某存货的总需求量为T,每次订货批量为Q,每次订货的成本为P。储存成本等于平均储存量乘以单位储存成本C。而平均储存量是在假设允许存货降到零,然后立即补充的情况下等于。这样,储存成本就为×C。存货成本极小值=订货次数×每次订货的成本+平均储存量×单位储存成本通过对Q求导,就可以求得Q的最优值——存货的经济采购批量:例如:某企业每年需要A零件600件,采购一批零件的平均开支费为300元,单位零件的储存费为4元,则经济批量为:每次采购300件即可。第十一章四、利润的构成及分配2.利润的分配顺序:一般企业:税前①弥补年度亏损②上缴所得税税后①支付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罚款②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④提取公益金⑤向投资人分配利润股份制企业:税前①弥补年度亏损②上缴所得税税后①支付被没收财物的损失、税收滞纳金和罚款②弥补以前年度的亏损③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④提取公益金⑤支付优先股股利⑥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⑦支付普通股股利股利政策股利政策___以公司发展为目标,以稳定股价为核心,在平衡企业外部相关集团利益的基础上,对于净利润在提取了各种公积金后,如何在发放股利或再投资两者之间进行分配而采取的基本态度和方针。股利政策的类型:(见教材P353)①剩余股利政策②固定股利支付率政策③固定股利或稳定增长股利政策④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3.公司股利分配政策的选择①初创阶段:此时公司经营风险高,融资能力弱。选择剩余股利政策为宜。②高速增长阶段:此时一方面公司出于扩大生产能力,追求规模效益的需要,不宜派发股利;另一方面股东经过漫长的等待,总算“熬出头”,有分配股利的愿望。为平衡这两方面的要求,一般宜选择低正常股利加额外股利政策,在支付方式上尽可能采用股票股利的方式。③稳定增长阶段:此时公司的市场容量、销售收入稳定增长,生产能力扩张的投资需求减少,广告费开支比例下降,现金流量表现为净现金流入,每股收益呈上升趋势,这表明公司有较强的支付高股利的能力,采用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为宜。④成熟阶段:此时市场趋于饱和,销售收入不再增长,利润水平稳定,公司通常已积累了相当的盈余和资金,可考虑由稳定增长的股利政策改为固定股利支付率的股利政策。⑤衰退阶段:此时公司的老产品衰退,收入减少,利润下降。要想扭转颓势,就必须投资进入新的行业和领域,这需要大量的资金,因此,公司应选择剩余股利政策为宜。

会计要素与会计科目考题一、单项选择题1.(A)就是对\o"会计对象"会计对象进行的基本分类,是会计核算对象的具体化。P13A会计要素B会计科目C会计假设D会计基础2.(A)是指构成\o"会计报表"会计报表的基本要素,同时也是设置账户的依据。P13A会计要素B会计科目C会计假设D会计基础3.(A)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P14A资产B负债C所有者权益D费用4.(A)是指预计在一个正常营业周期内或一个会计年度内变现、出售或耗用的资产和现金及现金等价物。P15A流动资产B非流动资产C长期资产D固定资产5.负债是指企业由过去的交易或事项形成的、预期会导致经济利益流出企业的(A)。P16A现时义务B过去义务C潜在义务D预期义务[解析]:现时义务是指企业在现行条件下已承担的义务。未来发生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义务,不属于现时义务不应当确认为负债。6.(A)也称净资产,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是。P18A所有者权益B收入C费用D利润7.(B)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P19A收入B利得C利润D收益8.(B)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P19A费用B损失C亏损D支出9.(A)是指企业行政管理部门为组织和管理生产经营活动而发生的各项费用。P22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制造费用10.(C)是指企业在销售产品或提供劳务过程中发生的费用以及专设销售机构的各项经费。P22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制造费用11.(B)是指企业为筹集资金而发生的各项费用。P22A管理费用B财务费用C销售费用D制造费用12.(A)又称实际成本,就是取得或制造某项财产物资时所实际支付现金或现金等价物。P25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13.(B)又称现行成本,是指按照当前市场条件,重新取得同样一项资产所需支付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金额。P25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14.(C)是指在正常生产经营过程中,以预计售价减去进一步加工成本和预计销售费用以及相关税费后的净值。P25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15.(D)是指对未来现金流量以恰当的折现率进行折现后的价值。P25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16.(E)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或债务清偿的金额。P25A历史成本B重置成本C可变现净值D现值E公允价值17.(A)是对会计要素的具体内容进行分类核算的项目。P26A会计科目B会计账户C会计分录D会计凭证18.会计科目的实质是(D)。P26-27A反映会计对象的具体内容B为设置账户奠定基础C记账的理论依据D是会计要素的进一步分类19.会计科目按其归属的会计要素分类分为(D)P27A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等五类B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利润等五类C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利润、损益等五类D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成本、损益等五类20.总分类科目和明细分类科目,是按提供信息的(D)程度进行的分类。P27A内容B用途C结构D详细21.(A)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当符合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的规定。P28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22.(C)是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为提供有关各方所需要的会计信息服务,满足对外报告与对内管理的要求。P29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23.(D)指所设置的会计科目应符合单位自身特点,满足单位实际需要。P29A合法性原则B合理性原则C相关性原则D实用性原则24.下列各项中,不属于资产类科目的是(

D)。P29A预付账款B无形资产C应收账款D25.“生产成本”科目属于(C)。P30A资产类B负债类C成本类D26.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