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1页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2页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3页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4页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环境影响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公示本)项目名称: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建设单位(盖章):南丹县公路管理所编制单位(盖章):广西格林森环保科技工程有限公司编制日期: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国家环境保护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编制说明《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由具有从事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资质的单位编制。1.项目名称——指项目立项批复时的名称,应不超过30字(两个英文段作一个汉字)。2.建设地点——指所在地详细地址,公路、铁路应填写起止地点。3.行业类别——按国际填写。4.总投资——指项目投资总额。5.主要环境保护目标——指项目区周围一定范围内集中居民住宅区、学校、医院、保护文物、风景名胜区、水源地和生态敏感点等,应尽可能给出保护目标、性质、规模和距厂界距离等。6.结论与建议——给出本项目清洁生产、达标排放和总量控制的分析结论,确定污染防治措施的有效性,说明本项目对环境造成的影响,给出建设项目环境可行性的明确结论。同时提出减少环境影响的其他建议。7.预审意见——由行业主管部门填写答复意见,无主管部门项目,可不填。8.审批意见——由负责审批该项目的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批复。PAGE目录TOC\o"1-1"\h\z\u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 1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 8三、环境质量状况 10四、评价适用标准 16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 18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 28七、环境影响分析 29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 40九、结论与建议 41附图:页前图项目环境现状图附图1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2项目公路总平面布置示意图附件:附件1委托书附件2项目登记信息表附件3南丹交通局机构代码附表:建设项目环评审批基础信息表项目环境现状图项目公路起点项目公路起点 项目起点周边环境现状项目起点周边环境现状项目沿线周边环境现状项目沿线周边环境现状PAGE40一、建设项目基本情况项目名称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建设单位南丹县公路管理所法人代表通讯地址广西南丹县城关镇民航南路163号联系电话传真—邮政编码547200建设地点南丹县八圩瑶族乡立项审批部门南丹县发展和改革局批准文号2019-451200-48-01-037190建设性质新建□改扩建■技改□行业类别及代码E4812公路工程建筑占地面积(平方米)21978绿化面积(平方米)—总投资(万元)5371.93其中:环保投资(万元)791.18环保投资占总投资比例14.7%评价经费(万元)—预期投产日期2020.12工程内容及规模:一、项目由来为促进南丹县八圩瑶族乡与周边乡镇的发展。南丹县发展和改革局对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进行备案登记(详见附件2),同意该项目建设。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6年第36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正)及《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暂行规定》(国发〔2005〕40号)可知,项目不属于鼓励类、限制类、淘汰类,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依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2017.9)及其修改单,该项目属于“四十九、交通运输业、管道运输业和仓储业”中的“157、等级公路”类,应编制环境影响报告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2018年修改版)、《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条例》(2017年修订)等有关规定以及当地环保主管部门的要求,为办理环保手续,南丹县公路管理所于2019年11月1日委托我公司对

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工作(详见附件1)。接受委托后,我公司组织有关技术人员,在现场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按照“达标排放、总量控制、清洁生产”的原则,本着“科学、公正、客观”的态度,编制了本项目的环境影响报告表。二、现有工程概况1、现有道路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本项目位于南丹县境内,现有的金城江区侧岭G75高速公路出口至吾八圩乡政府公路为4级公路沥青混凝土路面宽度5.0米,周边均由四级及等级一下公路组成,交通条件较差。根据现场踏勘,本项目公路等级较低,大部分路段平纵面线形较差,路面破坏较为严重,行车困难,不利于区域经济的和谐发展。同时交通安全设施不足,难以保证交通量快速增长情况下的车辆通行安全。3、原有环评情况原有旧路建造年代较早,未进行过环评及验收手续。三、工程概况1、项目基本情况(1)项目名称:南丹县八圩至G75出口二级公路项目(2)项目性质:改扩建(3)建设规模:项目位于南丹县八圩瑶族乡、河池市金城江区侧岭乡,路线长9.9km,起点位于八圩瑶族乡大田屯村口,途经三圩、拉朝、拉柱、六卡等村屯,终点位于G75高速公路侧岭出口连接线与S303侧岭至车河二级公路交汇处。其中项目公路桩号K0+000~K7+000段位于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境内,桩号K7+000~K9+900段位于河池市金城江区侧岭乡境内。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3′11.16″、北纬24°55′33.50″,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3′50.55″、北纬24°51′27.16″。项目公路路基宽8.5m,设计速度为40km/h。项目地理位置图详见附图1。(4)项目占地面积及占地类型:项目公路占地33亩(折合21978m2),路线所经地域的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路线经过地段多为现有公路用地,局部为荒地等。(5)总投资:项目总投资5371.93万元。(6)施工期及建设进度计划:项目施工期为10个月,预计于2020年2月开工,2020年12月建成后投入使用。2、项目技术标准及主要工程量拟建项目主要技术标准及主要工程量如表1所示。表1项目主要技术指标及主要工程量表项目名称单位规范值设计值桩号mK0+000~K9+900公路等级—二级路设计速度km/h40占用土地m221978项目总投资万元5371.93路线总长km9.9道路红线宽度m8.5最大纵坡%3路面结构类型/沥青混凝土路面平面交叉处123、方案比选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公路全长9.9km,整体不设比选方案。4、项目公路交通量及占地拆迁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公路交通量信息见表2,项目工程占地33亩,不涉及居民搬迁。表2项目交通量预测单位:辆/d路段近、中、远期日均交通量2021年2025年2035年本项目161423715120大型车:316辆/d中型车:899辆/d小型车:400辆/d大型车:465辆/d中型车:1321辆/d小型车:588辆/d大型车:1003辆/d中型车:2852辆/d小型车:1270辆/d昼夜比4:15、工程建设内容(1)道路工程①纵断面设计在满足设计要求的前提下,基本按照原路纵坡进行设计。主要控制点为道路起点,终点高程,桥梁、涵洞高程,旧路面高程和沿线建筑物高程。为充分利用旧路,基本上在原路上进行补强。路缘石、硬路肩等道路附属设施同时随新路面标同上调。②横断面设计根据《公路路基设计规范》(JTGD30—2015)要求,结合沿线地形、水文、地质等情况进行设计。路基横断面形式为:路基宽度为8.5米,路基横断面形式为:0.75米土路肩+2×3.5米行车道+0.75米土路肩。③路基设计A、不良地质处理本项目所经区域不良地质主要有过水田路段的种植土,不可用作路基持力层,本工程设计采用换填碎石土的方案进行处理。淤泥处理方式为挖除淤泥,回填砂砾。B、路基设计标高采用未加宽超高前的路基边缘标高,沿河及受水浸淹路段,应高出设计洪水频率1/25的设计水位+0.5m的安全高度+路拱抬高值。C、路基边坡填方边坡:当路基边缘至坡脚高度小于8m时,不设平台,边坡采用1:1.5;8~20m为1:1.75,当路基边缘至填方边坡坡脚高度小于12m时不设平台,高度大于12m小于20m时,从路基边缘往下8m处设置一宽度为2m的平台。在地面自然横坡陡于1:5的斜坡上,填土前把原地面挖成向内倾斜4%、宽度大于2.0m的台阶。挖方边坡:根据边坡高度、土石类别、湿度、密度等因素确定。按实际情况一般采用1:0.75~1.0,岩石边坡采用1:0.1~0.5。在挖方边坡边沟外侧设1.0m宽的碎落台,当挖方边坡距碎落台高度小于12m时,不设平台。高度大于12m时,在距碎落台10m高度处设一道2m宽的平台,大于20m时再增设一级。D、路基防护和排水填方边坡采用满铺草皮;挖方路段以喷草籽防护为主,破碎岩石设浆砌片石护面墙,山坡不稳定路段下设路堑墙。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全线均设置较为完整的独立排水系统。填方路段设置排水沟、平台、挖方路段设置截水沟、平台沟、边沟,地下水出露或水位较高路段设置暗沟、盲沟、渗沟,将路基范围内及流向路基的地表水、地下水迅速的引至路基以外或天然河沟中;对冲刷较严重、常年性水淹及街道路段的各种排水沟渠道均采用了浆砌片石进行加固。(2)路面工程①路面结构设计本工程路面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结构。②路基路面排水设计拟建道路路面地表水通过路拱横坡将路面水排入路边所设的排水沟内,路基以外的地表径流通过设在路基挖方坡口外侧的截水沟、挖方坡脚的边坡及填方坡脚的排水沟排入道路附近的低洼处或将水流引入自然沟渠、水系中。(3)交叉工程本项目主体共设置平面交叉12处。相交道路为土路,路口范围内路面结构采用3cm沥青混凝土面层+15cm级配碎石基层。相交道路为沥青混凝土路面,路口范围内路面结构采用3cm沥青混凝土面层自然接顺。相交道路为水泥混凝土路面,路口范围内水泥混凝土路面不动,接顺部分先刨2~3cm,清扫后撒布乳化沥青,而后3cm沥青混递增土面层自然接顺。(4)交通工程本项目在高路堤、急弯等路段,根据行车的危险程度设置警示桩,在适当的位置设置警示来往车辆的标志,根据需要设置公路里程碑、百米桩、公路用地界碑。(5)排水工程为保证路基和路面的稳定,防止路面积水影响行车安全,全线均设置较为完整的独立排水系统。路基排水设施由边沟、排水沟、截水沟、急流槽及边坡平台排水沟等构成,排水设施纵向贯通并引入涵洞内。切方边坡较高,坡顶面汇水较大、较集中路段设置截水沟,用急流槽将水引入排水沟或边沟中,以免被雨水冲刷坡面,引起塌方。(6)绿化工程本工程道路的绿化设计主要是挖填方边坡防护。挖、填方边坡均采用满铺草皮或片石花格式草皮护坡。(7)施工营地本工程施工营地区主要为工人住宿区,不设置预制站及水泥搅拌站。考虑到本工程的路线较短及路线周边项目布设情况,为减少占地及对项目区周边的影响,沿线拟租用村民房屋作为施工营地,设备停放于施工区。(8)弃渣场根据项目可研报告,本项目将产生的淤泥、建筑垃圾、石方等不能满足路基填料要求的土方进行弃渣,本项目土石方平衡过程中永久弃土50万m3。根据弃渣场选址原则,结合本项目土石方平衡情况、沿线地形,水土保持方案编制单位会同建设单位、主体设计单位在共同踏勘现场的基础上,最终确定弃渣场选址及库容。(9)临时堆土场临时堆土场用于施工期剥离表土的临时堆放,考虑到本工程剥离的表土可用于公路建设用土,为减少表土运输、占地及对项目区周边的影响,项目产生的表土供公路建设使用,不设临时堆土场。5、施工方案及施工条件项目各工程具体施工方案详见“工程分析”章节,施工准备工作及施工布置如下安排:(1)施工准备A、各相关部门应当加强施工路段的巡查,及时发现、处置各类影响交通安全畅通的动态因素,从保障行车安全的角度排查安全隐患。B、积极协调消防、医疗卫生等部门,建立健全交通事故等突发事件紧急救援、快速清障工作机制和社会力量救援通行机制,明确岗位职责,努力保障受伤人员得到及时救治,事故现场得到及时清除。积极协调相邻省市公安交巡警部门,及时调整措施。C、加大对施工场地附近交通安全设施的巡查和保护;进一步完善管制方案,配合做好车辆秩序管理。D、配备满足工作需要的清排障设备和人员,提高清除通行障碍的能力。E、加强与气象部门的协作配合,加大气象监测设备的投入使用,建立道路交通和气象信息资源共享机制,及时通报气象分析信息和恶劣天气交通管理情况。在雾天等恶劣天气多发期,要坚持定时与气象部门联系,收集未来24小时气象信息预报,并及时通报相关部门,提前做好应对准备。(2)施工条件A、供水条件本工程建设过程用水量主要用于制作和养护混凝土构件、清洗材料和构件、清洗施工车辆、防尘、生活、消防、绿化等。本项目生产、生活引自村镇供水水源,能满足工程用水需求。B、供电条件施工期间,该工程用电负荷较大,拟由村镇电网供电工作。C、材料来源可行性分析本项目筑路材料主要包括路基、路面及其他结构材料,有土、砂、石料和水泥、钢材、木材等,均采用汽车运输。给排水用的钢筋混凝土管及PE给水管可在当地购买。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1、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根据现场踏勘,无与本项目有关的原有污染情况。2、项目周边的污染源情况及主要环境问题根据现场踏勘,项目评价区域内主要污染源为过往车辆产生的尾气、噪声。二、建设项目所在地自然环境社会环境简况自然环境简况项目起点位于八圩瑶族乡大田屯村口,途经三圩、拉朝、拉柱、六卡等村屯,终点位于G75高速公路侧岭出口连接线与S303侧岭至车河二级公路交汇处。起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3′11.16″、北纬24°55′33.50″,终点地理坐标为东经107°43′50.55″、北纬24°51′27.16″。地形、地貌及地质特征:路线所经地域的地貌属中低山~丘陵地貌,路线经过地段多为现有公路、荒地,山上坡植被发育树林高达3~5米。工程地质:(1)地层岩性:全线裸露岩石主要以砂石、泥岩及灰岩为主。(2)不良地质地带:路线经过地带地质稳定,没有大的不良地质出现。(3)地震:根据广西地震记载及《中国地震烈度区划图》划分,项目所处区域地震基本烈度为6度,设计地震峰值加速度值为0.05g,反应谱特征周期0.35s。气候、气象:南丹县属独特的南亚热带山地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热同季。其特点是气温低,雨量多,光照少,湿度大,南北气候差异大。气温:县境年平均气温为16.9℃。历年最高气温35.7℃,最低气温-5.5℃。一月最冷,月平均温度7.3℃;七月最热,月平均温度24.7℃。降水:县境内各地年降雨量在1257~1591mm。最多降雨量为1968年的降雨量1973.9mm;最少降雨量是1981年的降雨量1062mm,变幅911.9mm。年均降雨日数为191.9天,占全年日数的52.6%。县境内降雨量的地理分布与各地海拔高度有关,特点是海拔低、降雨多,海拔高、降雨少。县境内地势自南向北,海拔逐渐增高,雨量则由南往北逐渐减少。里湖、小场、巴定、纳塘一线以南海拔多在800m以下,年降雨量在1400mm左右;堂汉、车河、龙藏、龙更、八布等地,年降雨量在1500mm以上;里湖、小场、巴定、纳塘一线以北,年降雨量在1400mm以下。年降雨量最多的是车河,为1577mm;其次是城关,年降雨量1498mm;较少的是六寨,年降雨量1357mm;最少地带是芒场、中堡,年降雨量1257mm。蒸发量:年平均蒸发量1136mm。风向风速:县境内全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春、夏季盛行东南风,秋冬盛行西北风。风速年均为1.7m/s,其中2~4月风速较大,达1.8~1.9m/s。8~11月风速较小,多在1.1~1.3m/s,年大风平均有2.4天,最多年份14天。大风大多出现在3、4、5、8月份,12月未出现过大风。最大风速达29m/s。水文:项目选线周边无明显地表径流分布,周边未发现明显溶洞、裂隙等。植被、生物多样性:项目所在区域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评价区域内原生生态系统已逐渐退化,现状以次生植被为主。项目用地受人类开发活动影响,植被覆盖率较低。项目周边植物主要为人工种植林及农经作物,如:玉米、水稻等。区域内无珍稀动物分布,野生动物种类及数量稀少,均为常见物种,主要有鼠类、蛇类、鸟类及小型昆虫类等。评价区域内无特殊生态敏感区,无国家级保护的各类珍稀、濒危动植物分布;评价区域内偶有发现画眉、喜鹊及黑眶蟾蜍等3种广西野生保护动物,主要以觅食活动为主,未发现其栖息地,植物、动物、生物多样性较为简单,区域生态环境质量现状总体一般。社会环境简况根据现场踏勘及咨询有关部门,评价区域内无县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饮用水源地、文物及动植物保护区等,不涉及名木古树。三、环境质量状况建设项目所在地区域环境质量现状及主要环境问题:我公司受业主委托后,即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对项目场址所在区域进行现场踏勘、调查,并引用区域空气等相关监测资料,得出区域的环境质量现状结论为:1、环境空气环境质量现状根据2018年南丹县环境质量状况年报,南丹县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细颗粒物和可吸入颗粒物年平均及百分位数24h平均质量浓度、一氧化碳年评价浓度(第95百分位数)、臭氧年评价浓度(第90百分位数)均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因此项目所在区域为达标区。2、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根据《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地表水环境》(HJ2.3-2018)中“应根据不同评价等级对应的评价时期要求开展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及“5.4.2三级B评价,可不考虑评价时期”,故本次评价不开展地表水环境质量现状调查。3、声环境质量现状根据项目声专题报告,项目周边声环境敏感点主要为八圩瑶族乡等,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适用区域。项目所在区域主要噪声源为道路交通噪声及居民生活噪声,项目所在区域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4、生态环境质量现状(1)项目沿线评价区域内无县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及动植物保护区等敏感区分布。(2)项目评价范围内不涉及生态公益林。(3)植物与植被现状①评价区主要植被类型根据现场踏勘了解,沿线用地类型为现有公路、荒地等。项目沿线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目前评价区植物和植被受到人类活动影响明显,植被以栽培植被为主体,栽培植被以杉木林、桉树林为主。自然植被主要为灌木草丛,已无原生植被分布。拟建项目沿线地形以丘陵、谷地为主,评价区内垂直海拔高差不大,自然植被垂直分布规律不明显。主要分为自然植被及人工栽培植被。丘陵植被主要为人工种植的杉木林、桉树林;局部为次生灌草丛,常见物种有白茅、铁芒萁等。河道两侧植被主要为凤尾竹、芭蕉树等。自然植被主要为盆架树林、马尾松林,沿线少有分布,呈块状分布。黄荆灌草沿线偶见分布。项目评价范围内未发现国家级自治区野生保护植物。项目选线沿线植被现状(4)沿线动物分布情况①外来物种调查结果外来有害物种会造成当地生态的严重破坏,导致生态退化和生物多样性丧失,引起本地物种尤其是珍稀濒危物种的消失和灭绝。根据环保部公布的第一批(2003)、第二批(2010)和第三批(2014)外来入侵物种名单,评价区内的有三叶鬼针草(BidenspilosaL)、福寿螺(Pomaceacanaliculata)2种外来入侵物种,但仅零星分布,未见形成优势群落。②陆生动物现状调查1)陆生生物调查结果南丹县境内大型野生动物有猴、麝、獐、山獾、九江狸等;鸟类有斑鸠、鹧鸪、野鸡、毛鸡、白鹇等。由于人类活动的干扰,评价区域内大型野生动物已绝迹,区域内陆生野生动物主要以爬行类、鸟类、昆虫类等分布,但种类和数量较少。爬行类主要有蛇类、壁虎、蜗牛蟋蟀、蜈蚣、蜘蛛、蝴蝶、飞蛾、蜜蜂、黄蜂、蜻蜓等。其中与人类活动密切的啮齿类动物在该区域内最为常见,此外则为当地居民饲养的各种家禽。2)野生重点保护动物和评价根据现场调查了解及查阅《南丹县志》,评价范围内偶有发现有喜鹊(Picapica)、画眉(Leucodioptroncanorus)、黑眶蟾蜍(Bufomelanostictus)等3种广西野生保护动物。评价区域野生重点保护动物主要为鸟类和蛙类,野生重点保护动物生态习性及其在评价区的分布见表4。表4评价区域保护动物生态习性及其分布表序号名称生态习性评价区内分布情况评价区出现形式广西重点保护野生动物1喜鹊栖息地多样,常出没于人类活动地区,喜欢将巢筑在民宅旁的大树上。全年大多成对生活,杂食性,在旷野和田间觅食,繁殖期捕食昆虫、蛙类等小型动物,也盗食其他鸟类的卵和雏鸟,兼食瓜果、谷物、植物种子等。区内沿线灌丛、村庄、树林均可见活动、觅食2画眉画眉生活于中国长江以南的山林地区,喜在灌丛中穿飞和栖息,常在林下的草丛中觅食,不善作远距离飞翔。杂食性,但在繁殖季节嗜食昆虫,其中有很多是农林害虫,如蝗虫、蝽象、松毛虫以及多种蛾类幼虫等;在非繁殖季节以野果和草籽等为食,偶尔也啄食豌豆及玉米等幼苗。沿线灌丛、树上、偶有从天空飞过活动、觅食3黑眶蟾蜍俗名:癞蛤蟆。主要栖身于沿线河边草丛及农林等地,亦会出没在人类活动的地区,如庭院及沟渠等。夜行性,繁殖季节相当长,但多是以春夏两季为主(2~6月);沿线分散分布。区内河边的草丛、林地和村庄活动、觅食(5)水土流失现状调查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桂政发[2017]5号“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划分我区水土流失重点预防区和重点治理区的通告”,本工程所在地属于国家级水土流失重点治理区,根据《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容许土壤侵蚀模数为500t/(km2.a)。项目区水土流失背景值根据项目区植被覆盖度、坡度、地面组成物质、地貌类型等情况,结合《土壤侵蚀分类分级标准》(SL190-2007)中土壤水力侵蚀的强度分级标准综合分析确定。本工程区内地形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以轻度水力侵蚀为主,经过加权平均计算得出项目区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根据项目区内各个地类土壤侵蚀模数以及各个预测单元地表面积,按照加权平均公式进行计算:式中:MS为平均侵蚀模数;Fi为第i个工程面积;Mi为第i个工程的侵蚀模数。经计算,项目区平均土壤侵蚀模数背景值为672t/(km2·a)。(7)小结根据现场调查,评价区内用地类型主要为现有公路用地及荒地。植被类型主要为农经作物及灌木等,道路沿线均有分布,整体以人工植被类型为主;评价区分布的野生动物大部分为城镇常见种,对人类活动有一定的适应性。总体来说,评价区以人工植被及农经作物为主,受人为活动影响明显,生物多样性结构及物种多样性程度良好,生态系统功能较好,无严重生态污染现象。主要环境保护目标(列出名单及保护级别):1、环境敏感点根据项目所在地周围的环境概况,以及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和对环境的影响方式,确定本项目环境保护目标如下,分布情况详见附图3:表12建设项目的保护目标与保护级别保护类别敏感点名称与项目相对方位与项目距离(m)户数(户)人口(人)饮用水来源保护级别大气环境、声环境八圩乡起点周边106000人自来水《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六坡屯K1+8509030120自来水三圩屯K3+1402050150自来水拉朝屯K4+0001080320自来水六卡屯K5+3801560240自来水干塘屯K9+36052080自来水拉柱屯K9+900545180自来水2、环境控制目标(1)评价区域空气环境质量符合《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及其修改单;(2)项目沿线两侧35±5m范围内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沿线两侧40m范围外声环境质量符合《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2类标准;(3)评价区域内的生态环境不恶化。四、评价适用标准环境质量标准1、项目所在区域属于二类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的二级标准,各因子浓度限值见表13。表1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摘录)标准类别适用区域污染因子标准值《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居住区、商业交通居民混合区、文化区、工业区和农村地区NO2日平均80μg/m3小时平均200μg/m3SO2日平均150μg/m3小时平均500μg/m3TSP日平均300μg/m32、项目建成后为二级公路,项目公路两侧评价范围内执行评价标准如下:现状评价:项目评价范围内现状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2类声环境功能区的要求。影响评价:拟建项目建成后,作为交通干线,两侧区域执行标准如下:(1)若临路建筑以低于三层为主,公路边界线两侧外35m±5m以内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4a类标准;公路边界线两侧35m±5m以外的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2)若临路建筑以高于三层以上(含三层)为主,临路第一排建筑面向公路一侧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4a类标准,临路第一排建筑以后区域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2类标准。(3)若评价区域设有医院、学校、疗养院等特殊敏感建筑,其室外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中的1类标准。所有标准值详见表15。表15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单位:Leq:dB(A)类别昼间夜间适用区域26050以商业金融、集市贸易为主要功能,或者居住、商业、工业混杂,需要维护住宅安静的区域。4a7055公路两侧红线外35±5m之内,需要防止交通噪声对周围环境产生严重影响的区域。污染物排放标准1、施工期噪声执行《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相关规定,标准限值详见表16。表16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摘录)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限值昼间夜间70dB(A)55dB

A)2、营运期、施工期扬尘执行《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表2中的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标准限值详见表17。表17大气污染物综合排放标准(GB16297-1996)污染物无组织排放监控浓度限值(mg/m3)监控点浓度颗粒物周界外浓度最高点1.0SO2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40NOx周界外浓度最高点0.12非甲烷总烃周界外浓度最高点4.03、项目产生的一般废物参照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2013年修改单。总量控制指标根据全国主要污染物总量控制计划,国家纳入排放总量控制的污染物为COD、NH3-N、SO2、NOx。项目为等级公路建设项目,项目本身无“三废”污染物产生,无需下达总量控制指标。五、建设项目工程分析工艺流程简述(图示):项目公路建设施工过程的基本程序为:清表、路基土石方施工、路面结构施工、附属工程、绿化施工、竣工验收、营运。项目建设流程及主要产物节点详见图3。粉尘、噪声、固废清表路基土石方施工粉尘、噪声、固废清表路基土石方施工粉尘、噪声、固废、废水粉尘、噪声、固废、废水粉尘、噪声、固废辅助工程建设粉尘、噪声、尾气粉尘、噪声、固废粉尘、噪声、固废、水泥烟营运竣工验收绿化施工路面结构施工粉尘、噪声、固废辅助工程建设粉尘、噪声、尾气粉尘、噪声、固废粉尘、噪声、固废、水泥烟营运竣工验收绿化施工路面结构施工图3项目建设流程及主要产物节点项目公路施工方案如下:(1)路基工程施工路基施工应符合《公路路基施工技术规范》(JTJ033-95)的有关规定。路基土石方施工包括路基填筑和路堑开挖,不良地质土的处理及场地清理等工作。路基施工主要流程如下:路基填筑施工流程:施工前清表→基底清理(排水、填前压实等)→分层填筑→摊铺平整→碾压夯实→路基修整。路堑开挖施工流程:施工前清表→修建临时截排水沟→土石方机械开挖→确定路堑土石方界线→修正边坡→挡、护工程施工→基床换填→路基面修整。(2)路面工程施工路面施工应严格按照《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B01-2014)的有关规定进行施工,由于路面施工工艺复杂,专业技术要求较高,尤其应注意施工队伍的选择。基层混合料应以机械集中拌和,摊铺机分层摊铺、压路机压实,混凝土应集中拌和,自卸汽车及时运输至施工点摊铺成形,各项工序必须环环相扣,确保路面质量。(3)排水沟工程施工工艺本工程排水沟采用开槽施工,在开挖沟槽施工时,如挖至设计标高为淤泥时,必须清淤至原土后回填合格土至设计标高。沟槽施工完毕后,对沟槽内壁进行夯实,再进行浆砌片石砌筑。沟槽开挖前做好临时排水工作,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废弃土方应及时转移、清运,避免长时间堆置而形成新的水土流失源。(4)筑路材料及堆存方式①筑路材料主体工程中所用的筑路材料主要包括:碎石料、片石、石块、抗滑碎石、砂、砂砾、水泥、钢材、木材等其他筑路材料均为外购材料;外购材料中砂料、石料用量最大,这些材料在采集、加工、贮藏、运输过程中会扰动地表,易形成新的水土流失。因此,建设单位在外购砂石料时,首先应选择由当地相关主管部门批准核发、具有砂石料开采资证的料场,并在购销合同中明确供购双方水土流失防治责任,并报当地水行政主管部门备案。②堆存方式筑路所需土料边采边用,不需长期堆存;粘土、砂石料等集中露天堆放,周边设截排水系统,防止水土流失发生;钢材、木材、水泥等材料为仓储。(5)绿化工程施工本工程草种选择适宜当地生长的,根系发达,耐旱性突出,成坪迅速,受损伤后恢复快,再生性好,耐践踏,适应性广,对水肥条件要求不严的优良品种马尼拉草,草源全部来源于当地的苗木场。铺种的草皮均带一层2cm左右的泥土,铺种后经过人工护理,成活率较高。本工程草皮铺种的施工工艺及流程如下:①处理地表:施工前对地表进行全面检查,并进行平整清理,尽可能清除不利草生长的石块和建筑垃圾等杂物。②草皮铺种:覆土后将坡面及地面土表浇湿,直接铺种草皮。施工完毕后,注意加强草皮的养护,提高成活率。(6)表土剥离及临时堆土施工工艺为更合理地利用表土资源,在道路工程区施工前,对其占地范围内需开挖的地表(如旱地、林地、荒草地)进行表层土的剥离,即在人工清理完地面草木及石砾等杂物后,采用以装载机为主、人工为辅的施工形式,对地表以下10-30cm深度范围内腐殖土进行挖除,并去除较大的残根、石块,集中堆放于临时堆土场,后期用于绿化覆土工程。表土堆放需采用临时挡墙进行拦挡,挡墙用编织袋或草袋填入普通土为防止临时堆土受雨水冲刷产生水土流失,拟在表土堆放场坡脚设置临时截排水沟,并塑料彩条布临时遮盖,临时堆土转运结束后,立即清理场地,对临时堆土场域进行翻土,翻土深度不小于30cm,恢复植被。(7)弃渣场施工工艺堆渣施工遵循“先挡(排)后弃”的原则,排水和拦挡措施在弃渣之前先修建,防止弃渣过程中因无防护措施造成水土流失。堆渣时为保持渣体稳定,需严格控制堆渣程序,杜绝在施工期间因弃渣方式不当而产生渣体的高陡边坡。在堆渣过程中,应该分级堆放、夯实。弃渣时应从低处分层堆砌,经过压实后再堆砌上一层,边坡坡率不小于1:1.75-1:2。弃渣时先堆弃废渣体,再堆弃土方,便于堆渣完成后土地平整及恢复植被。堆渣结束后应及时对场地进行平整覆土复耕或造林恢复植被。主要污染工序:施工期:1、废气项目全线采用沥青混凝土路面,工程施工过程对环境空气产生的主要污染物为TSP、NO2、CO、THC等。主要污染环节为材料的运输和堆放、土石方的开挖和回填等作业过程。另外,运输车辆行驶将产生道路二次扬尘污染。(1)扬尘施工扬尘主要来自基础开挖、建筑材料装卸、运输及现场搬运、堆放产生的扬尘;施工垃圾的清理及堆放扬尘;人来车往造成的现场道路扬尘,其中运输车辆在施工场内行驶产生的扬尘是主要污染源,对环境造成一定的影响。根据类似公路工程不采取降尘措施的施工现场监测,施工现场下风向20m处扬尘日均浓度为1.303mg/m3,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3.34倍;150m处为0.311mg/m3,超标0.04倍;200m处为0.270mg/m3,未超标;而当有运输车辆行驶的情况下,施工现场起尘量增加较大,下风向50m处日均浓度仍可达2.532mg/m3,超《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二级标准7.33倍,150m处为0.521mg/m3,超标0.74倍。(2)施工营地及弃土场粉尘项目工程拟设的弃土场及施工区内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等,不可避免地会产生粉尘污染。据调查,堆放的含水率为20%的新挖出的泥土,在一般天气情况下,几天内其泥堆表面即可被风干。在风速2.5m/s的一般情况下,临时堆放点的扬尘可污染下风向150m,TSP浓度达到0.49mg/m3,超过《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0.6倍。(3)机械尾气施工使用的各种工程机械(如载重汽车、装载机和推土机等)主要以柴油为燃料,加上重型机械的尾气排放量较大,故尾气排放也使项目所在区域内的大气环境受到一定的影响。尾气中所含的有害物质主要有CO、THC和NO2等,项目工程机械较为分散,排放的尾气易扩散。2、废水项目施工期主要水污染源为施工废水和生活污水。(1)施工废水项目施工用水主要为砂石搅拌及冲洗车辆用水,类比同类工程,项目施工用水量为20m3/d,施工用水大部分被水泥、沙石等吸附以及蒸发,施工废水产生量为5m3/d,废水中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通过在施工营地周边开挖排水沟,施工废水经排水沟收集后,在出水口处设隔油、沉砂池,施工废水经隔油池和沉砂池处理后回用于施工场地洒水降尘,不外排。(2)生活废水项目拟招募施工人员数约50人,根据《城镇居民用水量标准》(GB/T50331-2002)的有关规定,施工人员用水量按每人0.2m3/d计算,则施工人员总用水量为10m3/d,污水产生系数按80%计,则工人生活污水产生量为8m3/d。生活污水通过临时化粪池处理,根据一般经验系数及环保部2013年7月17日发布的《村镇生活污染防治最佳可行技术指南》(试行),三级化粪池对污染物的去除效率分别为COD40%,BOD530%,SS60%,氨氮5%。施工期生活污水排放情况见表18。表18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的产排情况一览表项目废水量SSCODBOD5NH3-N处理前浓度——150mg/L300mg/L120mg/L30mg/L产生量8m3/d1.2kg/d2.4kg/d0.96kg/d0.24kg/d处理后浓度——60mg/L180mg/L84mg/L28.5mg/L排放量8m3/d0.48kg/d1.44kg/d0.672kg/d0.228kg/d项目施工期生活污水经项目简易化粪池处理后,供附近村民用于旱地施肥。3、噪声根据施工期噪声主要源于材料运输车辆行驶及施工机械作业;材料运输车辆主要为大、中型车,行驶过程中产生的噪声较大。项目施工所使用的机械设备种类较多,且源强高,施工期主要施工机械满负荷运行时不同距离处的噪声影响预测结果见表19。表19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单位:dB(A)声级施工机械距离(m)标准值dB(A)1020406080100150昼间夜间装载机84.078.072.068.466.064.060.57055铺摊机81.075.069.065.463.061.057.5推土机80.074.068.064.462.060.056.5压路机80.074.068.064.462.060.056.5挖掘机78.072.066.062.460.058.054.5上述机械多台同时运转72.54、固体废物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路基开挖产生的废土石方、建筑垃圾以及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1)废土石方、建筑垃圾本工程在施工过程中总挖方量150万m3,总填方量100万m3,弃方50万m3,弃方均为永久弃方。本项目道路工程区土石方开挖中达到回填要求的普通土全部用于路基回填;剥离表土全部作为本工程的绿化覆土;开挖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良地质和石方运往弃土场。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目前尚未确定弃土场位置,因此项目业主必须与南丹县政府的相关部门沟通,及时确定弃土场的位置,按《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36号)进行选址建设,严格按要求将弃土石方运至指定地点处置,满足项目弃土堆存要求,防止土石方外排产生的水土流失等影响。低洼路段弃方50万m3总挖方150万m低洼路段弃方50万m3总挖方150万m3填方100万m3弃土场弃土场图4土石方平衡图(2)生活垃圾项目总施工人员为50人,生活垃圾产生量按人均0.5kg/d计,则产生的生活垃圾量为25kg/d。5、生态环境(1)工程占地对农业生态影响项目沿线多为农业用地,工程永久性占地,将改变局部区域农业生态,降低农业产出能力;此外临时性工程、施工便道等对农业用地的临时占用,也将导致短期内局部农业生态环境破坏,农业产出能力降低。(2)对沿线植被、陆生生物影响项目对区域植被的影响主要为永久性占地对地表植被的破坏,导致区域内植被生物量降低;同时由于植被的破坏,讲导致工程用地区域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的减少,对评价区生态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3)水土流失 项目路基土石方填筑施工中形成的裸露坡面易受雨水冲刷,引发水土流失。营运期:1、废气汽车主要使用内燃机作为动力源,在行驶过程中,内燃机燃烧时会排放出有害气体。污染物主要来自排气管的尾气,其次是曲轴箱泄漏和油箱、化油器的蒸发。汽车尾气中的主要污染物是:CO、HC、NOx及固体颗粒物等,汽车各部位的相对排放量见表22。表22汽车各部位污染物相对排放量(%)排放源排放物种类及其排放量CONOXHC曲轴箱1~21~225燃油系统0010-20排气管98-9998-9955-65汽车排放污染物的数量和种类,是由多种因素决定的,如燃油的品种、汽车的载重量、发动机性能、汽车运行工况、公路状况、当地的地形条件和气象条件等。本评价根据不同预测年份的车流量,参照不同车型的耗油量、排放系数,预测本公路的汽车尾气中不同污染物的排放量。营运期公路汽车尾气的排放量与车流量、车速、不同车型的耗油量及排放系数有一定的关系。汽车尾气的排放源强一般可以按下式计算:式中:Qj——j类气态污染物排放源强,mg/(s·m);Ai——i类车辆预测年的小时交通量,辆/h;Eij——i类车辆j种排放物的单车排放因子,mg/(辆·m)。本项目汽车污染物单车因子排放参数采用GB18352.3-2005《轻型汽车污染物排放限值及测量方法(中国Ⅲ、Ⅳ阶段)》推荐的参数。2010年以后全国各地开始逐步实行国Ⅳ标准。因此单车排放因子营运期按照“国Ⅳ”标准取值,如表23所示。表23汽车尾气污染物单车因子排放参数项目类别CONOXⅣ阶段标准值(g/km.辆)RM≤1305kg(小型车)1.00.081305kg<RM≤1760kg(中型车)1.810.11760kg<RM(大型车)2.270.11根据各年份交通量,按公路建设指标参数计算,得到本工程不同预测年份日均交通量状况下NO2和CO的排放源强,详见表24。表24项目公路营运期小时污染物排放平均源强单位:mg/(m·s)路段污染物种类预测年2021年2025年2035年全线NO26.5318.4420.71CO114.35168.11362.87注:NO2由NOX乘以0.88转换 本公路无服务设施,因此公路营运阶段无服务设施类的大气污染。2、废水(1)降雨冲刷路面产生的路面径流污水项目营运期对水环境的影响主要来自道路路面径流,路面径流所含污染物主要源于车辆排气、车辆部件磨损、路面磨损、运输物洒落及大气降尘,污染物主要有石油类、SS、COD等,降雨初期,因径流所含污染物浓度较大,短期内对区域环境造成一定污染。国家环保总局华南环科所曾对南方地区路面径流污染情况进行过试验,试验方法为:采用人工降雨方法形成路面径流,两次降雨时间段为20d,车流和降雨是已知,降雨历时1h,降雨强度为81.6mm,在1h内按不同时间采集水样,最后测定分析路面污染物变化情况见表25。表25路面径流中污染物浓度范围项目5~20min20~40min40~60min均值SS(mg/L)231~159159~9090~19100BOD5(mg/L)7.4~7.37.3~4.24.2~1.35.1油(mg/L)22.3~19.719.7~3.123.12~0.2111.3(2)交通工程设施污水本项目公路沿线不设养护站、收费站和服务区,无交通工程设施污水产生。3、噪声具体内容详见专题分析。4、固体废物营运期固体废弃物主要源于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车辆散落的装载物及乘客丢弃的物品。5、生态环境该阶段项目对生态环境的不利影响主要为随着交通环境改变、道路两侧规划开发活动的深入,导致项目周边土地利用格局的改变,随之带来的生态格局变化。六、项目主要污染物产生及预计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运输车辆运行TSP、THCCO、NO2无组织产生无组织排放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SS、石油类拟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澄清液全部作为施工用水循环使用,无外排。施工人员生活污水废水量8m3/d经临时化粪池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不外排。COD300mg/L,2.4kg/dBOD5120mg/L,0.96kg/dSS150mg/L,1.2kg/dNH3-N30mg/L,0.24kg/d固体废物施工期废土石、建筑垃圾开挖总量为150万m3达到回填要求的普通土用于路基回填;开挖产生的剥离表土用于开挖地面覆土;开挖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良地质和石方等弃方运往指定地点处置施工人员生活垃圾25kg/d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运处理,不外排。营运期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事故时车辆散落物件及乘客丢弃的物品少量由建设单位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在对公路进行养护的同时,也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噪声施工期各种施工机械行驶及施工机械运行过程产生噪声,声源声压级级在76~98dB(A)之间;营运期,噪声主本来源于过往车辆噪声,其源强详见专题评价。主要生态影响:项目道路施工需要进行土石方填挖作业,破坏地表植被,导致区域内植被生物量降低,由于植被的破坏及人类活动,将导致项目用地区内野生动物活动情况减少。同时施工导致评价区内较大范围的地表裸露,可能导致水土流失的发生与加剧,是建设中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工程建设在一定程度也会影响局部景观协调和美感丧失。七、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环境影响简要分析:(一)施工期环境空气影响分析公路施工期对沿线环境空气产生影响的作业环节为:筑路材料采购运输、装卸、堆放,弃渣、土石方调运导致的扬尘(TSP)污染;以及大量机械作业的尾气排放对空气造成一定程度的污染。1、TSP污染分析项目建设产生的TSP污染主要来源于路基挖填、施工材料装卸、运输车辆行驶等环节,能产生扬尘的颗粒物粒径分布为:<5μm的占8%,5~20μm的占24%,>20μm占68%,施工中裸露的开挖填筑面、临时弃土堆的表层土壤均易被风干,含水率降低,导致土壤结构松散,使施工区域内产生大量易于起尘的颗粒物;尤其在日照强烈、空气湿度较低的天气状况下,将导致更多易于起尘的颗粒物产生。受自然风力及运输车辆行驶影响易产生扬尘污染。(1)施工现场扬尘影响根据工程分析,在未采取防尘措施情况下,项目公路施工现场及施工便道,产生的扬尘将对路侧150m内大气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尤其在路侧50m范围内的区域,影响更为严重。根据现场踏勘,施工现场200m范围内的敏感点主要为沿线村屯,因此,环评要求在施工过程中对容易起尘路段应采取车辆限速、临时围挡、加强洒水、采用密闭车辆运输等措施,降低施工扬尘的影响范围和影响程度。因项目施工随着工程施工的结束而消失。采取措施后,可使施工扬尘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2)堆料场、弃土场扬尘露天堆放的建筑材料如砂石,及裸露的弃土场,因含水率低,其表层含大量的易起尘颗粒物,在干燥及起风的情况,易在堆放点周边产生一定的扬尘污染,但其污染程度较低,影响范围小。根据工程分析可知,在未采取防尘措施情况下,堆料场及弃土场产生的扬尘将对场地下风向150m范围内大气环境造成较大不利影响。为减小堆场扬尘对周边环境及敏感点的影响,环评要求项目在建设过程中,通过对露天材料及裸露渣场进行遮盖,或对砂石材料增加含水率可有效减小其起尘量。在采取措施后,可使施工扬尘对环境敏感保护目标的影响处于可接受范围内。2、作业机械废气污染分析施工期施工机械主要有载重车、压路机、打桩机、柴油动力机械等燃油机械,排放的污染物主要有CO、NO2、THC。由于施工机械多为大型机械,单车排放系数较大,但施工机械较分散,易于废气经大气扩散稀释,因此影响是短期和局部的,施工结束影响也随之消失。据类似项目施工现场监测结果,在距离现场50m处CO、NO2小时平均浓度分别为0.2mg/m3和0.11mg/m3;24小时值分别为0.13mg/m3和0.062mg/m3,能满足《空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为进一步减弱燃油机械废气对环境的影响,要求施工单位必须使用污染物排放符合国家标准的运输车辆和施工机械设备,加强车辆和设备的保养,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严禁使用报废车辆,以减少施工车辆尾气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二)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1、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的影响本项目为二级公路施工,施工人员约50人、人均污水量按150L/d计,则施工期生活污水发生量约为8m3/d。根据工程分析,施工营地生活污水经简易化粪池处理后,可用于周边旱地施肥,对环境影响不大。2、施工废水影响分析施工废水主要来源于施工现场建材、机械清洗,混凝土搅拌及养护等,以SS、石油类等污染物为主。根据工程分析,这类废水产生量不大,经导排沟引入隔油池和沉砂池处理后,可回用于施工场地降尘,不外排,对周边环境影响不大。3、施工期雨季地表径流水影响项目路基开挖和填筑期将造成较大面积的地表裸露,包括涵洞基础施工、路基、边坡、施工营地场地等,在路面施工开始和边坡绿化或防护之前,裸露面易受雨水冲刷产生含大量泥沙的地表径流水,若不经处置直接进入区域农灌渠内,将堵塞农灌渠道。因此,施工期间应对裸露坡面及堆土堆料场地及时采取彩条布覆盖、拦挡,修建挡土墙、截洪沟及沉淀池等水土流失防护措施,在采取这些措施后将大大减小了表土裸露及被雨水冲刷,对周围水环境的影响不大。(三)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具体分析详见专题评价。(四)施工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项目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是弃方、拆迁建筑垃圾和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根据项目可研报告,项目土方经内部平衡后,产生永久弃土50万m3,将运往拟设的弃土场进行处置。生活垃圾主要为易腐败的有机垃圾,人均生活垃圾产生0.5kg/d,则施工期内生活垃圾发生量为25kg/d,收集后定期交由环卫部门处理,不外排。项目必须严格按照《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36号)的要求修建弃土场的挡土墙及截排水沟等防护设施,以防雨水冲刷导致水土流失。固体废物是沿着公路呈线性分布,产生的废土石方堆置于路边,易占用农田,破坏植被或堵塞灌渠,造成农田、植被破坏等影响,应及时将其转移至项目弃土场,对项目施工产生的废土石方进行合理处置;项目施工工人日常产生的生活垃圾,每日统一收集交由环卫部门处置,防止生活垃圾破坏公路沿线景观环境。(五)施工期生态环境影响(1)对局部地貌改变影响项目为改建工程,道路施工需要进行土方填挖作业,将导致评价区范围内的地表裸露,改变项目区域原有地貌。项目建设进行挖高填低,可促进项目周边区域土地平整。(2)对植被影响分析项目用地已划为建设用地,用地范围内主要植被为常见的经济农作物和经济林等植被,另经现场调查,项目所在区域内无古树名木,没有发现国家和地方保护的珍稀植物物物种。项目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水热配置较好,自然环境稳定,适合植物的生长。受影响植物均为人工栽培种以及广泛分布种,其适应能力强、区域内种群数量多,尽管拟建项目的建设会导致评价范围的生物量减少、种群内个体数量的降低,随着项目建设绿化带的恢复,项目对沿线生物影响将会恢复;临时占地是临时性的,占用后经植被恢复可以得到一定程度的补偿。(3)对爬行类影响分析评价区有爬行类动物常见的有蛇类、壁虎、蜗牛等。公路实践表明,施工期对爬行动物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生境占用、猎杀、施工活动干扰,保护蛇类主要分布于沿线林地、草丛。公路实际占用生境数量有限,受影响的物种可以通过主动移动在区域内找到合适的替代生境,继续生存,生境占用影响很小。施工人员猎杀影响很大,但是可以通过采取有效的宣传教育和监督管理等措施予以减缓或避免,实际影响不大。施工活动会产生噪声、频繁往来的车流、人流改变了原有的安静环境,对喜欢安静或害怕人群类爬行动物会形成惊吓导致其离开原有的活动范围,会暂时降低影响敏感物种数量和降低出现的次数,施工结束后其影响逐渐消除。(4)对鸟类影响分析评价区鸟类分布有翠鸟科、椋鸟科、画眉科、鸦科等,根据现场踏勘,偶有发现普通翠鸟、等物种。项目公路所经区域为农林业生产区,区域人类活动频繁,开发强度较大,受评价区人类活动影响,区域活动的鸟类对人类活动具有一定适应性,且公路所经区域评价范围内不属于保护鸟类天然集中栖息地,不会对区域鸟类生存造成不利影响。项目施工期,评价范围内人为活动增加,施工机械作业产生的噪声干扰等影响,可导致评价范围内活动的鸟类,通过飞翔避开施工影响区,减少鸟类在评价范围内活动的情况,但鸟类可在施工影响区外类似生境继续活动,故项目施工中,不对评价区鸟类物种多样性造成不利影响。(5)对哺乳类影响分析评价区哺乳类主要为蝙蝠、狸花猫、老鼠等,无国家及广西重点保护物种。啮齿类动物适应人类活动干扰能力较强,受项目建设影响不大。项目主要从山脚区域经过,沿线哺乳动物在该区域主要以觅食的形式出现,因此,项目施工对哺乳类动物没有直接影响。公路的建设将带来更多的人流和物流,人为活动的强度和密度明显增加,局部路段施工可能会对附近哺乳类动物产生一定干扰。施工期的主要影响是施工噪声可能对其产生的惊吓、干扰,但随着工程施工,它们会离开施工路段,就近寻找栖息场所,原居住在公路沿线离公路较近的动物将迁移它处,远离施工区范围,在距离公路施工区较远的区域这些动物会相对集中而重新分布。(7)水土流失影响分析根据工程分析,项目在未采取任何措施情况下将会产生水土流失。如果得不到及时、妥善的防护治理,在降雨和人为因素作用下,流失的水土会随地漫流,进入施工现场阻碍施工进度;进入附近的排水沟,导致排水沟排水不畅,最终引发污水到处漫流。项目在施工建设过程中,通过以下措施可减轻水土流失的影响。①对主体工程区路基挖填中应避开雨季作业,并及时压实;通过设置临时截、排水沟,沉淀池,并对裸露坡面雨季覆盖彩条布进行防护等临时工程;②尽量利用现有道路作为施工便道,对临时施工便道应采取硬化路面,坡面撒播草籽绿化,保持路基稳定;并设置边沟、排水沟等系统,降低雨水冲刷。(8)粉尘对农作物生长的影响公路在施工过程中产生的扬尘落到农作物的叶片上,聚集到一定厚度时将影响其光合作用,特别是在农作物的扬花期,将会影响到农作物的品质和产量,但工程所在地为多雨地区,遇降雨即把叶片上的尘土冲洗掉,因此,扬尘的影响主要在旱季。项目公路施工期间定期安排洒水降尘工作,可一定程度减弱施工粉尘对区域农作物的影响。(六)弃土场选址合理性分析由于项目目前处于工可编制调整阶段,弃土场具体位置未能确定,本评价仅对其提出环保原则性建议,要求其必须依据《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及其修改单(环保部公告﹝2013﹞36号)进行选址建设,具体建议如下:①弃土场不应危害公路路基、桥梁、隧道、工业与民用建筑、水利工程设施、通讯电力设施和管道设施等的安全;②由于耕地尤其是水田是区域重要的资源,因此,弃土场设置应尽量不占用耕地,禁止占用基本农田或成片的水田;③弃土场禁止设置在村庄、学校等敏感点的上游,与敏感目标距离大于300m;④对有进场条件且距离村庄较近的弃土场,应尽可能恢复为耕地交还地方使用;⑤弃渣前应完成弃土场周边截、排水系统和拦渣措施的施工,做到“先拦后弃”,并防止汇水对渣体形成冲刷;⑥弃渣时,应分层进行,并应对渣体进行适当的压实。弃渣结束后,应及时对渣体表面进行整平处理,并待沉降稳定后,及时进行边坡防护及植被恢复工作;⑦为便于后期进行植被恢复及土地整治,要求弃渣前应预先对渣场表土进行剥离,并集中在渣场内不影响弃渣施工的角落堆放,表面采用地表剥离的植被进行覆盖,坡脚采用装土编织袋或石块进行拦挡防护。(七)施工期环境保护措施(1)生态环境保护措施①防治水土流失严格按设计的工序进行挖填,按设计及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报告》要求落实永久及临时工程水土保持措施;开挖弃土及时运至弃土场堆存;表土及时用于园区场地平整。临时占地水土保持的原则性措施:A、弃土场:开挖弃土及时运至弃土场堆存。B、施工便道:应充分利用已有的交通道路,对现有道路进行扩建满足施工要求,对部分需新修施工便道的路段则应尽量结合地形地貌,保护挖填平衡,同时建设完善排水系统。②减缓对动植物影响的措施A、施工中严格按用地边界线控制施工用地,避免额外占地破坏地表植被的情况;B、施工结束后,及时按设计项目可绿化区域采用本土植物物种进行绿化,防止外来植物物种的侵入影响;C、加强施工人员保护野生动物教育工作,严格监管,减少乃至杜绝捕杀、消费野生动物的行为;D、通过落实本评价水环境保护措施,沿河路段开挖表土及时清运,选择在旱季施工,桥梁施工泥浆设置沉淀池沉淀或回用等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2)环境空气污染防治措施①在靠近敏感区的施工区域,应增加施工区,施工便道的洒水次数;旱季应注意对施工施工区、施工便道进行清扫,保持洁净,并加大洒水次数。②施工散料运输车辆采用加盖蓬布和湿法相结合的方式,减少扬尘对大气的污染,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③项目储料场、混凝土拌和站均设置公路沿线内,为减少作业中扬尘对村庄的空气环境的不利影响,本环评要求项目施工区域远离敏感点,避免占用基本农田;有条件的情况下,混凝土尽量采用外购方式,如需在施工区域内进行拌和,混凝土拌和设备本身应配备除尘装置,并对搅拌设备采取密闭措施,并注意对拌和站周边进行洒水降尘作业;物料堆放时加盖蓬布。(3)声环境保护措施①施工单位应注意对机械设备保养,使机械维持较低声级水平;安排工人轮流操作机械,减少工作接触高噪声的时间;对在声源附近工作时间较长的工人,可采取发放防声耳塞、头盔等保护措施,使工人进行自身保护;②根据《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B12523-2011)要求,合理确定工程施工场界,应尽量将施工营地设置在远离有村庄的地方设置;③合理安排施工工序,300m范围内有敏感点分布的施工区,禁止夜间和中午施工作业及物料运输;高噪声机械设备的施工应集中安排在昼间;对临近敏感点的施工便道,应通过限速、加强道路平整和夜间禁鸣等措施降低车辆运输交通噪声影响。(4)地表水环境保护措施施工期做好水土保持措施尤为重要,本项目水保措施如下:①管理措施A、施工尽量安排在非雨季时期进行,施工前,施工单位应按规定同与施工有关的政府机关或行业主管部门(如水利、公路等)取得联系,征得许可和支持。B、场地布置应充分考虑防洪、防涝的需要,不得影响行洪、排涝及农田水利设施的正常功能,必要时埋设临时排水、输水管道的沟渠并保证通畅。C、开展水环境保护教育,加强施工管理和工程监理工作,防止泥土和散体施工材料阻塞水渠或现有的灌溉沟渠及水管。D、严格检查施工机械,防止油料泄漏污染水体;施工材料如油料、化学品等不宜堆放在排水沟渠附近,并应备有临时遮挡的帆布。②施工期生活污水及生产废水处理措施A、施工场地应结合地势合理布设截排水沟和二级沉淀池,对施工作业污水沉淀处理后,将上清液回用于项目制作水泥混凝土或场地洒水降尘,废渣设泥浆干化池干化处理后,与沉淀污泥一起运至弃土场处置。B、施工期的生活污水采取分类处理,其中厕所污水经三级化粪池收集处理后用于附近旱地做农肥。(5)固体废弃物减缓措施①施工弃方首先考虑进行纵向平衡调运,用作填方材料,无法平衡的弃方运至指定的弃土场堆置,夯实压紧,同时采取植被防护等水土保持措施。②生活区垃圾应设封闭设施集中收集,定期交由环卫部门进行无害化处理。营运期环境影响分析:(一)营运期空气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项目营运期环境空气污染主要来源于汽车尾气中的CO、NOx,本评价选取NO2作为代表污染因子,采用类比分析方法评价CO、NO2对周边大气环境污染影响。类比公路项目为龙胜至三江二级公路工程,类比资料来源于《龙胜至三江二级公路工程桂林段环保验收监测》中的大气环境质量监测数据,类比公路与项目公路主要技术参数对比见表26。表26类比公路与项目公路主要技术参数对比项目项目工程龙胜至三江二级公路建设等级公路二级公路二级设计速度40km/h60km/h扩散条件路线所经区域大部分路段位于丘陵地区,扩散条件好路线所经区域大部分路段位于丘陵地区,扩散条件好车流量5120辆/日(至营运远期2035年)约10998~11340辆/日(绝对车流量,现状)根据来宾市桂中大道工程现状环境空气监测数据显示,现有道路评价范围内主要空气污染物均能达到《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的二级标准,且占标率较低,具体如下:NO224小时值为15~21μ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中二级标准的比例为18.6%~26.3%;CO24小时值为0.7~1.0mg/m3,占《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的比例为17.5%~25.0%。至项目营运远期,项目公路交通流量与类比项目交通量相近;根据类比分析,营运远期项目公路评价范围内大气污染物中NO2、CO均可满足《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及其修改单中二级标准,不会对区域环境空气造成较大影响。(二)营运期水环境影响预测分析项目营运后本身并无水污染物产生,主要污染物来自过往车辆带起的扬尘及溢洒的油类等物质,经雨水径流冲刷后进入沿线灌渠、旱地,对周边环境将产生一定不利影响。路面径流对环境的影响多发生在一次降雨的初期,污染物以SS和石油类为主,形成初期污染物浓度较高,但持续时间较短,大部分时间污染物浓度很低。一般情况下50mm左右的降雨就能把路面冲洗干净。根据表25,一般情况下,从降雨开始到形成径流的40min内,路面雨水径流中所含悬浮物和油类物质浓度较高;降雨40min后,路面雨水径流中所含污染物浓度随降雨历时延续而迅速下降;降雨历时60min后,路面基本被冲洗干净,路面径流污染物浓度维持相对较低水平,水质SS浓度为18.71mg/L、COD浓度1.26mg/L、石油类浓度0.21mg/L。可见,路面雨水径流对环境不利影响主要发生于降雨初期1h内,短期内对区域环境带来一定不利影响;但随着降雨时间延续,径流中所含污染物浓度显著降低,可经道路两侧雨水沟排入下游地表水体中。(三)营运期声环境影响预测与分析具体分析详见专题内容。(四)营运期固体废物影响分析营运期的固体废弃物主要是运输车辆撒落的运载物、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装载的货物、乘客丢弃的物品等,其形式为沿公路呈线性分布。由于本公路建成后由建设单位对公路全线进行养护,在对公路进行养护的同时,也对沿线的垃圾进行收集,清扫、集中处理,故营运期固体废弃物对环境影响不大。(五)环境风险分析本项目环境风险主要来自于道路运输危险品的事故风险及道路路面排水污染事故。由于道路营运期运输危险化学品车辆在项目路段发生交通事故的概率较低,发生危化品泄漏污染对环境污染事件概率较小,但这种事件一旦发生极有可能造成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沿线设有若干雨水排口,若不能及时采取泄漏物清理、拦截等措施,将对区域环境产生不利影响。针对道路营运期间可能会出现的风险事故,建议采取以下主要方案措施:(1)设计单位应该按照规范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单位应该按照有关规范、规程进行施工,施工质量达到设计标准,施工监理单位应该做好相应的监理工作。(2)加强运营期交通管理,严禁违章驾驶。(3)在敏感路段前竖立醒目的标志牌,提醒车辆即将进入敏感路段,注意安全行驶,防止事故发生。(4)在敏感路段设立限速标志和要求,禁止超速行驶。(5)在敏感路段设置危险品车辆禁停标志和事故紧急处理联系电话。(6)未来的道路管理部门应结合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应急预案,准备相应的物资,切实落实。项目建设单位应重视风险事故尤其是危险品运输事故及道路路面排水污染事故,在道路设计阶段应重点关注敏感路段,在临近居民区等敏感路段采取有效的风险防范措施,预防和降低事故产生的污染风险。(六)产业政策符合性及规划相符性分析(1)与产业政策的符合性分析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令2016年第36号令《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1年本)》(2016年修正),本项目不属于限制类、淘汰类,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2)选址合理性分析项目位于南丹县八圩瑶族乡内。项目所在区域交通条件比较便利,不涉及县级以上的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文物及动植物保护区。项目在建设前应与国土部门、住建部门办理相关土地手续和城市规划相符性手续,尤其需要核实项目占用基本农田情况。(3)“三线一单”符合性分析①环境质量底线项目所在地大气环境、声环境质量现状良好,项目实施后只要严格落实环境保护措施,加强环境管理,确保各项污染物达标排放,则区域环境质量能维持现状。因此项目符合环境质量底线要求。②生态保护红线项目选址不涉及自然保护区、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其他需要特别保护的区域,项目符合生态保护红线要求。③资源利用上线、环境准入负面清单项目实施将会消耗一定的土地资源、水资源等,资源消耗量相对区域资源利用总量较小,符合资源利用上线要求。根据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1年本)》(2016年修正),项目符合国家相关的产业政策。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关于印发<广西16个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县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的通知》、《广西第二批重点生态功能区产业准入负面清单(试行)》,南丹县目前不在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建立产业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内,且项目营运期无自身产生的污染物排放,不会降低区域环境质量等级,对环境影响不大。由此可见,在保证污染物达标排放和避免事故发生的前提下,从环境角度来看,与“三线一单”要求相符性。(七)项目环保投资估算项目环境保护措施投资由环境污染治理投入、生态环境保护投入、社会经济环境管理等方面组成。预计共需经费791.18万元,占总投资5371.93万元的14.7%,各项环境保护设施及投资详见表27。表27项目环保投资估算表序号投资项目投资(万元)备注一环境污染治理投资317.51声环境污染治理2.51.1设置施工围栏2.52大气环境污染治理5.02.1施工期洒水降尘措施1.52.2石料加工场湿抑制(润湿剂)系统降尘措施1.02.3运输车辆驶离施工区前冲洗费用0.72.4蓬布遮盖运输1.83地表水污染治理10.03.1设置临时截排水沟、沉砂池、隔油池等措施10.03.2雨、污分流排水系统设置-已计入主体工程投资4固体废物300.04.1施工期生活垃圾、废土石方、建筑垃圾清运300.0二生态环境保护投资400.01新增加水土保持措施投资(覆土绿化等)三社会经济环境保护投资-1征地、拆迁费用-已计入主体工程投资四环境管理及其它投资36.01项目环境保护专业人员技术培训费3.02环境工程(设施)维护和运营费用12.03工程环境监理费用13.04环境保护设施“三同时”验收费用8.0五小计753.5上述内容合计六不可预见费37.68取以上费用的5%七合计791.18八、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污染源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期土石方开挖、回填及运输车辆运行TSP、THCCO、NO2洒水降尘、设置围挡、冲洗车辆,并控制水泥温度。减少污染物产生,对区域空气环境影响小。水污染物施工期施工废水SS、石油类经隔油沉淀池处理后澄清水循环用于施工。无外排,对环境无影响。生活污水SS、CODCr、BOD5、NH3-N经临时化粪处理后,用于周边旱地施肥,不外排。合理处置后对环境影响不大固体废物施工期废土方、建筑垃圾达到回填要求的普通土用于路基回填;开挖产生的剥离表土用于开挖区域平整;开挖产生的建筑垃圾、不良地质和石方等弃方运往指定地点处置得到合理处置,对环境影响小。生活垃圾集中收集后,定期由环卫部门统一收运处理。无外排,对环境影响小。营运期运输车辆洒落的运载物、事故时车辆散落物件及乘客丢弃的物品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