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溶液镀膜法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1.gif)
![化学溶液镀膜法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2.gif)
![化学溶液镀膜法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3.gif)
![化学溶液镀膜法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4.gif)
![化学溶液镀膜法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ca950d9ec69bc240c29170a47eef8b0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化学溶液镀膜法化学溶液镀膜法的原理是将待处理的物体放入化学溶液中,通过化学反应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这层薄膜可以是金属、氧化物、氟化物等,具体取决于溶液的成分和反应条件。形成的薄膜厚度通常在几纳米到几十微米之间,可以根据需要进行调整。
化学溶液镀膜法的过程相对简单。将待处理的物体放入化学溶液中,然后进行加热和搅拌。在这个过程中,化学反应逐渐发生,并在物体表面形成一层薄膜。如果需要,可以通过控制反应条件来调整薄膜的厚度和性质。在形成薄膜后,可以将物体取出并进行清洗和干燥。
化学溶液镀膜法的应用非常广泛。例如,在建筑领域,可以使用化学溶液镀膜法在钢筋表面形成一层防腐薄膜,从而提高建筑物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在家居领域,可以使用化学溶液镀膜法在金属家具表面形成一层耐磨、防腐蚀的薄膜,从而提高家具的使用寿命和美观度。
化学溶液镀膜法是一种简单、低廉、实用的表面处理技术。它可以提高物体的耐腐蚀性、耐磨性、美观度等,因此在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改进,相信化学溶液镀膜法在未来会有更加广泛的应用前景。
溶液的概念: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的均稳定的混合物,就是溶液
例:下列各组物质中,前者属于溶液,后者属于悬浊液的是()
解析:A中牛奶是乳浊液;B中矿泉水是溶液,浑浊的河水是悬浊液;C中碘酒是溶液,粉笔灰是悬浊液;D中植物油和二氧化碳都是纯净物,不是混合物。
固体溶质:大部分气体溶质为可溶性气体:如:COHNH3等。
液体溶质:大部分为有机物(初中不要求有机物)如:酒精C2H5OH、甘油C3H8O3等。
最常用的溶剂是水,汽油、酒精也可以作溶剂。其中最广泛的溶剂是水。如:碘酒中溶剂为酒精,其中溶质为碘。
(1)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
(2)不饱和溶液是指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还能继续溶解某种溶质的溶液。在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有加溶质、恒温蒸发溶剂、改变温度。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的物质(如硝酸钾),可以采用降温的方法使不饱和溶液变成饱和溶液;对于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减小的物质(如氢氧化钙),可以采用升高温度的方法。
(1)浓溶液和稀溶液是相对的概念,没有标准。如:常温下,1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刚好饱和,我们习惯上称这种饱和溶液为浓溶液;而在200克水中溶解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但我们习惯称这种饱和溶液为稀溶液。
(2)通常所说的浓、稀溶液是指溶质的质量分数比较大和比较小的溶液,但与溶液的量无关。如:常温下,20%的稀硫酸中含有50毫升水,这个硫酸就是浓硫酸;而同样状况下98%的浓硫酸含有100克水,这个硫酸就是稀硫酸。注意:不管什么温度下,只要是“一定量的溶剂里”,就有可能是饱和溶液,也有可能是不饱和溶液。而浓稀是相对的。
溶液的用途:可作洗涤剂、溶剂、反应物等。
A.泥水B.食盐水C.碘酒D.碳酸饮料
A.溶液都是无色的B.溶液都是均稳定的混合物
C.溶液中一定含有水D.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多种溶质
将一瓶不饱和的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最可靠的方法是()。
A.加入溶质B.改变温度C.加入溶剂D.增大压强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剂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质量、体积和所加入的溶质的质量均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剂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质量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质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质量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质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浓度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质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浓度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质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浓度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在一定温度下,将一定量的溶质参加到某溶液中,当达到平衡状态时,若溶液的浓度保持恒定,该溶液为_________。
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现象等基本概念有更深入的理解;掌握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现象等基本概念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能运用这些概念解决实际问题。
通过讨论、交流、归纳等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验能力、合作能力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感受化学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培养关心自然、关心社会的情感。
重点:溶液的组成、特征、分类、溶解现象等基本概念。
播放一段关于日常生活中与溶液有关的生活视频,引出本节课的复习主题--溶液。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物质,如果不能继续溶解,溶液是饱和溶液吗?
如何通过实验从一种物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另一种物质?
在一定温度下,向一定量的溶剂中加入某种物质,加入的物质质量大于或小于该物质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时,溶液的质量分数有何不同?
如何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其意义是什么?在实际应用中有什么作用?
如何通过实验从含有杂质的饱和溶液中获得纯净的物质?
如何运用溶液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农业上的选种问题、工业上的除锈问题等。
表面张力是液体界面特性的重要参数,对于液体的表征和界面现象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乙醇作为一种常见的有机溶剂,其表面张力对于许多工业和生物过程具有重要影响。因此,准确测定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具有实际应用价值。本文将介绍一种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最大气泡法,并对其进行实验验证。
最大气泡法是一种通过测量液体的最大气泡压力来间接测定表面张力的实验方法。在最大气泡法中,气体通过液体的鼓泡器产生连续气泡,气泡在液体表面张力的作用下逐渐增大。当气泡增大到最大尺寸时,气泡内的气体压力达到最大值,该压力与液体表面张力有关。通过测量最大气泡压力,可以推算出液体的表面张力。
准备实验器材和试剂,将乙醇溶液倒入鼓泡器中。
将恒温水槽设定在一定温度(如25℃),保持恒温。
当气泡增大到最大尺寸并稳定时,记录压差计的读数(最大气泡压力)。
利用专业软件处理实验数据,计算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我们获得了不同浓度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如下表所示:
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观察到乙醇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而减小。这是因为乙醇分子具有疏水性,随着乙醇浓度的增加,溶液表面的水分子的作用力减弱,导致表面张力减小。这个结果与文献报道的结果基本一致,验证了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的可靠性。
通过最大气泡法测定乙醇溶液表面张力,我们发现乙醇的加入可以降低水的表面张力。这种趋势与乙醇的疏水性有关,乙醇分子倾向于降低水分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力,从而降低表面张力。本实验为工业应用和生物界面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表面张力数据,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研究乙醇溶液的界面性质。
棉纤维是一种重要的天然纤维,其聚合度是衡量纤维性能的重要指标之一。铜氨溶液法是一种常用的测定棉纤维聚合度的方法。本文将介绍铜氨溶液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的原理、实验方法、结果及讨论,以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铜氨溶液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铜离子与氨水反应生成铜氨络合物,将棉纤维上的羟基与铜离子络合,从而降低棉纤维的聚合度。通过测定棉纤维在铜氨溶液中溶解度的变化,可以计算出棉纤维的聚合度。
(1)将棉纤维样品用蒸馏水洗净,再用乙醇浸泡以去除杂质。
(2)将处理后的棉纤维样品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3)称取一定量的铜粉和氨水,混合均匀后得到铜氨溶液。
(4)将烘干后的棉纤维样品放入铜氨溶液中,在一定温度下浸泡一定时间。
(5)用蒸馏水反复洗涤棉纤维样品,去除多余的铜氨溶液。
(6)将洗净后的棉纤维样品再次放入烘箱中烘干至恒重。
(7)根据棉纤维样品的质量变化,计算聚合度的变化。
(2)设备:电子天平、烘箱、烧杯、磁力搅拌器、计时器。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棉纤维聚合度的变化,可以利用聚合度变化与铜氨溶液浓度和浸泡时间的关系,得出铜氨溶液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的线性关系。这种线性关系可以用于快速测定棉纤维的聚合度。
然而,实验过程中也可能会出现误差。例如,棉纤维样品处理不干净或烘干不均匀可能导致质量测量误差;铜粉和氨水的配比不当会影响铜氨溶液的浓度,从而影响聚合度的测定结果;实验过程中温度和时间的控制不当也可能会影响聚合度的测定结果。因此,在实验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条件,以减小误差。
本文介绍了铜氨溶液法测定棉纤维聚合度的原理、实验方法、结果及讨论。该方法具有操作简单、线性关系明显等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对实验条件要求较高。未来研究方向可以包括改进实验条件和提高测定准确性等方面。
本文旨在探讨初中化学“溶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以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为今后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复习课的目标是巩固和深化学生对溶液相关知识的理解,包括: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全面掌握溶液的基本概念、溶解度、溶液的组成与性质、溶液的浓稀表示方法等知识。
能力目标: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判断溶液的饱和与不饱和等。
发展目标: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实验技能,提高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为了实现上述目标,我们将采取以下复习策略:
整体策略:以知识模块为基础,将溶液相关知识进行系统归纳总结,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具体策略:采用对比分析方法,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溶液的基本概念和性质;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科学思维;利用问题驱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为了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我们将从以下三个方面进行评估:
口头评估:在课堂上进行小组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对他们的发言和表现进行评价。
书面评估:通过作业和测试的方式,考察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了解他们在解题过程中是否能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
实践评估:布置实践任务,如配制一定浓度的溶液、检验溶液的饱和度等,以检验学生的实验技能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本次“溶液”复习课的教学设计,我们旨在帮助学生巩固化学基础知识,提高他们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能力。通过系统化的复习策略和多元化的评估方式,我们不仅可以了解学生的复习效果,还可以帮助他们发现自己的不足之处,及时调整学习方法。我们期望通过本次复习课,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实践能力,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
在化学领域中,溶液是化学反应的重要介质,而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是理解化学反应机制的关键。因此,掌握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对于学习化学及相关专业的学生具有重要意义。
定义:在一定温度和压力下,溶质在溶剂中溶解达到平衡状态,此时,溶质和溶剂之间不再发生化学反应,即溶液处于化学平衡状态。
平衡常数:描述溶液平衡状态的重要参数,表示在一定条件下,溶质在溶剂中的溶解度与未溶解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影响因素:温度、压力、溶剂的性质以及外来物质的影响等都会对溶液的化学平衡产生影响。
电解质的溶解与电离:电解质在水溶液中离解成离子,其溶解度与离子的性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离子平衡常数:描述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平衡状态,表示电解质在溶液中的电离程度与未电离部分之间的比例关系。
离子强度:表示溶液中离子浓度的综合影响,对离子平衡有重要影响。
化学反应平衡的基本概念:了解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反应进度等基本概念。
化学反应平衡的影响因素:温度、压力、反应物的性质和浓度等都会影响化学反应的平衡状态。
酸碱反应与沉淀反应:酸碱反应生成盐和水,沉淀反应生成溶解度小的物质。这两种反应在溶液中的平衡状态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具有重要意义。
配合物的形成:了解配合物是如何形成的,以及配合物在水溶液中的稳定性。
配合物的解离:研究配合物的解离常数和稳定常数,了解配合物的解离过程和稳定性。
配合物的应用:介绍配合物在化学、生物及材料科学等领域的应用。
利用平衡常数进行计算:掌握利用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浓度、反应进度等的方法。
酸碱反应的计算:学会利用酸碱反应的平衡常数进行计算,如计算氢离子浓度等。
沉淀反应的计算:掌握沉淀反应的计算方法,如计算沉淀的生成和溶解等。
配合物平衡的计算:了解配合物平衡的计算方法,如计算配合物的稳定常数等。
溶液中的化学平衡是化学学科的重要基础内容之一,对于理解化学反应的本质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学习本章内容,学生应能掌握溶液中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原理及计算方法,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溶液化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深入和创新,如新型配合物的研究、酸碱调控技术的发展等都为未来的研究和应用提供了广阔的前景。因此,学生应保持对这一领域的和学习热情,不断探索和创新。
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是化学学科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分析方法,对于研究分子的结构和性质具有重要意义。然而,传统实验方法存在着一些问题,如操作复杂、数据处理繁琐等,这些问题影响了实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因此,对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的改进势在必行。
原有实验方法基于溶液法的原理,通过测量溶液的偶极矩来推算样品的分子量。实验流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步骤:
准备试剂和仪器,包括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计、搅拌器、滴定管等;
配制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并测量其电导率;
将待测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测量其电导率;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我们对实验方法进行了改进。改进后的实验方法采用自动化仪器和计算机程序,实现了快速、简便、准确的测量。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原理如下:
将测得的电导率数据输入计算机程序,根据预先设定的公式自动计算样品的偶极矩和分子量。
准备试剂和仪器,包括电解质溶液、电导率计、搅拌器、计算机程序等;
配制不同浓度的电解质溶液,并测量其电导率;
将待测样品配制成一定浓度的溶液,并将其放入电导率计中测量电导率;
将测得的电导率数据输入计算机程序,根据预先设定的公式自动计算样品的偶极矩和分子量。
通过对实验结果的分析,我们发现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具有以下优点:
数据处理准确度高,避免手动计算出现的误差;
能够根据不同实验需求自定义计算公式,具有很高的灵活性。结论
改进后的溶液法测定偶极矩实验方法具有显著优势。通过自动化仪器和计算机程序的引入,使实验操作简便化、数据处理准确化,大大提高了实验效率和精度。改进后的方法还具有较强的灵活性,能够满足不同领域的实验需求。因此,改进后的实验方法具有较高的实际应用价值和使用价值。
化学是一门揭示物质世界奥秘的学科,初中化学教学则是引领学生开启这一神秘世界的初阶。其中,溶液的形成是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涉及到溶解度、浓度等重要概念。传统的教学方法往往使学生对这些抽象概念感到困惑,因此,我们需要一种更具现实意义的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这一知识点。
真实情境教学是一种以现实生活为背景,通过模拟或实际操作来引导学生探究知识的教学方法。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能够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下面我们就以“溶液的形成”这一知识点为例,探讨如何利用真实情境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
在开始教学之前,教师可以准备一些日常生活中的溶液,如糖水、盐水等,让学生进行观察和品尝。这样做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他们对溶液有一个初步的认识。
在讲解理论知识时,教师可以利用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例如,教师可以准备一杯水,然后让学生观察水中的物质。接着,教师可以向水中加入一些糖或盐,让学生观察糖或盐在水中的溶解过程。通过这个实验,教师可以引导学生理解溶解度的概念,即一定温度下,一定量溶剂里溶解溶质最大的能力。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在讲解完理论知识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实践操作。例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一些溶液,如糖水、盐水等。通过实践操作,学生可以更好地理解溶液的形成过程,同时也可以掌握溶解度的实际应用。
在完成实践操作后,教师可以安排学生进行总结评价。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在制作溶液过程中的心得体会,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实践过程中遇到的问题。通过这种方式,教师可以了解学生对溶液形成的理解程度,并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建议。学生也可以在这个过程中互相学习和交流,共同进步。
总之在真实情境中学习“溶液的形成”这一知识点,可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通过模拟真实情境,学生可以亲身体验知识的应用过程,从而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真实情境教学还可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实际操作能力,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因此,我们应该尽可能地利用真实情境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表面张力是液体界面上分子间的作用力,其大小反映了液体的内部结构和性质。在工业、生物医学、材料科学等领域,溶液表面张力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因此,准确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对科研和生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介绍一种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方法——最大气泡法,并对其实验原理、操作过程、结果分析等方面进行详细探讨。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是基于Young-Laplace方程的一种测量方法。在恒温条件下,当气体分子从液相中脱离并形成气泡时,会受到液相的表面张力和气相的压力作用。当气泡形成过程中,气相压力与表面张力达到平衡,此时的气泡体积最大。因此,通过测量最大气泡的体积及其形成的速率,可以计算出溶液的表面张力。
实验所需材料和设备包括:最大气泡法测定仪、移液管、滴定管、恒温水浴、温度计、精密天平等。
实验方法如下:(1)按照仪器说明书安装和调试设备;(2)配制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3)将待测溶液与最大气泡法测定仪连接,开启气泵,调节气体流量;(4)记录实验过程中气泡体积、形成速率等数据;(5)重复实验,获得多组数据。
(1)将最大气泡法测定仪放置在恒温水浴中,调节水浴温度至设定值;(2)使用移液管准确取一定体积的待测溶液,通过滴定管将其滴入最大气泡法测定仪;(3)开启气泵,调节气体流量至一定值;(4)记录每个气泡形成的时间、体积等数据;(5)对不同浓度的待测溶液进行同样的操作,获得多组数据;(6)根据所记录的数据,绘制气泡体积与时间的关系图,并计算出最大气泡的体积;(7)根据公式计算溶液的表面张力。
通过实验数据计算得到不同浓度待测溶液的最大气泡体积和表面张力,将结果整理成表格和图表。
实验结果分析根据实验数据计算得到的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通过对比不同浓度待测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我们可以判断出溶液的性质和可能的分子结构。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线性拟合等统计方法处理,可以进一步获得溶液表面张力的相关参数和规律。
实验结果讨论在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的过程中,可能存在误差的因素包括温度、气体流量、液滴体积等方面。其中,温度对表面张力的影响较大,因此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恒温条件。气体流量和液滴体积的误差可以通过精密控制和仪器校准来减小。实验结果还受到溶液中杂质和气泡形成过程中的动力学因素的影响。为了降低误差,应选择纯度较高的试剂和优化实验条件。
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是一种简单实用的方法,具有较好的重现性和准确性。通过本实验探讨,我们可以得出以下(1)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能够快速准确地测定溶液的表面张力;(2)通过对比不同浓度待测溶液的表面张力数据,可以判断出溶液的性质和可能的分子结构;(3)通过对实验数据的线性拟合等统计方法处理,可以进一步获得溶液表面张力的相关参数和规律;(4)在实验过程中应保持恒温条件并精密控制气体流量和液滴体积以减小误差;(5)选择纯度较高的试剂和优化实验条件可以提高实验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实验探讨的最大气泡法测定溶液表面张力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的优势和实用性。然而,仍存在不足之处,如对实验条件和试剂纯度的依赖性较强。未来可以通过改进实验方法和提高实验设备的精度来进一步优化该测定方法。
在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各种化学现象,如食盐在水中溶解、电池内部的化学反应等。这些现象都涉及到一种重要的化学物质——电解质。本文将通过生活实例和化学实验,阐述电解质溶液的核心概念,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合伙干股协议书
- 三农政策下的乡村旅游发展作业指导书
- 矿业与资源开发技术作业指导书
- 技术服务合同
- 管理咨询专业服务协议书
- 贷款担保书的
- 三农村合作社应急管理方案
- 小学三年级口算题两三位数乘除一位数
- 2025年阳泉资格证模拟考试
- 小学六年级数学口算竞赛试题
- 智能RPA财务机器人开发教程-基于来也UiBot 课件 第1章-机器人流程自动化概述
- 2024-2025学年天津市河东区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数学试卷(含答案)
- 信永中和笔试题库及答案
- 甲流乙流培训课件
- 《视网膜静脉阻塞》课件
- 2025《省建设工程档案移交合同书(责任书)》
- 《大学英语1》期末考试试卷及答案(专科)
- 《石油钻井基本知识》课件
- 2024新沪教版英语(五四学制)七年级上单词默写单
- 电力两票培训
- TCCEAS001-2022建设项目工程总承包计价规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