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CS91.100DB河北省工程建设地方标准PDB13(J)/TXXXX-2022备案号:XXXXXXXX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TechnicalstandardforapplicationofhighperformanceconcreteXXXXXX发布XXXXXX实施总则为促进河北省高性能混凝土在工程中应用,做到技术先进、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确保工程质量,制定本规程。本规程适用于建设工程混凝土结构中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控制、配合比设计、性能控制、生产与施工技术、检验与验收;不适用于聚合物混凝土、沥青混凝土、水工大体积混凝土和有特殊要求的混凝土结构。高性能混凝土应用于建设工程时,除应符合本规程外,尚应符合国家及河北省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术语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选用优质常规原材料,合理掺加外加剂和矿物掺和料,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ordinaryhighperformanceconcrete除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之外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并常规使用的混凝土。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specialhighperformanceconcrete符合高性能混凝土技术要求的轻骨料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highperformanceconcreteofwholesolidwaste以建设工程设计、施工和使用对混凝土性能特定要求为总体目标,采用固废基胶凝材料,由尾矿、废石加工而成的骨料和高性能减水剂,采用较低水胶比并优化配合比,通过预拌和绿色生产方式以及严格的施工措施,制成具有优异的拌合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混凝土。固废基胶凝材料solidwastecementitiousmaterial以粒化高炉矿渣、钢渣、工业副产石膏、粉煤灰、铁尾矿等固体废弃物为原料,经加工磨细后按一定比例配制成的水硬性胶凝材料。再生微粉recycledmicrepowder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砖瓦等加工而成的,或伴随再生骨料制备产生的,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不包括风化和软弱颗粒。天然砂naturalsand在自然条件作用下岩石产生破碎、风化、分选、运移、堆/沉积,形成的粒径小于4.75mm的岩石颗粒。注:天然砂包括河砂、湖砂、山砂、净化处理的海砂,但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机制砂manufacturedsand以岩石、卵石、矿山废石和尾矿等原料,经除土处理,由机械破碎、整形、筛分、粉控等工艺制成的,级配、粒形和石粉含量满足要求且粒径小于4.75mm的颗粒。注:机制砂不包括软质、风化的颗粒。混合砂mixedsand由机制砂和天然砂按一定比例混合而成的砂。人工砂artificialsand包括机制砂和混合砂。比粒度specificgranularity将砂看作球形,相同质量的每一粒级砂的粒径均比相邻粒级砂的粒径相差1/2,称作比表面积指数。比粒度即各粒级分计筛余与相应比表面积指数乘积的加和。再生粗/细骨料recyclecoarse/fineaggregate由建筑垃圾中的混凝土、砂浆、石或砖瓦等加工而成,粒径大于4.75mm的颗粒,称为再生粗骨料;粒径不大于4.75mm的颗粒,称为再生细骨料。人工砂片状颗粒artificialsandflakeparticles1.18mm以上的人工砂颗粒中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45倍的颗粒。含泥量sedimentpercentage天然砂和卵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石粉含量stonepowdercontent人工砂和碎石中粒径小于75μm的颗粒含量。石粉亚甲蓝值methylenebluevalueofstonepowder用于判定石粉吸附性能的指标。石粉流动度比fluidityratioofstonepowder用于判定石粉对减水剂吸附性能的指标。人工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waterdemandratioofartificialsand(excludingstonepowder)人工砂(不含石粉)与ISO连续级配标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人工砂级配和粒形性能的指标。人工砂(含石粉)需水量比waterdemandratioofartificialsand(includingstonepowder)人工砂(含石粉)与ISO连续级配标准砂在规定水泥胶砂流动度偏差下的用水量之比,用于综合判定人工砂级配、粒形和石粉吸附性能的指标。粗骨料不规则颗粒coarseaggregateirregularparticles卵石、碎石颗粒最小一维尺寸小于该颗粒所属相应粒级的平均粒径0.5倍的颗粒。基本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物性能、力学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和施工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针对混凝土结构所处环境和预定功能进行耐久性设计。应选用适当的水泥品种、矿物掺合料,以及适当的水胶比,并采用适当的化学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预拌混凝土,其标记代号应为HPC,标记时,代号HPC应排在最前,其他标记部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相关规定。性能要求拌合物性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应具有良好的工作性能,并应满足设计、生产和施工的要求。拌和物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的坍落度和扩展度的允许偏差应符合表4.1.2的规定。在满足施工工艺要求的前提下,宜尽可能采用较小的坍落度。表4.1.2混凝土拌和物坍落度和扩展度的允许偏差项目控制目标值(mm)允许偏差坍落度≤40±1050-90±20100-150±20≥160±30扩展度≥500±30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应符合表4.1.3的规定。表4.1.3混凝土拌和物中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环境条件水溶性氯离子最大含量(水泥用量的质量百分比/%)钢筋混凝土预应力混凝土干燥环境0.30.06潮湿但不含氯离子的环境0.2潮湿而含有氯离子的环境、盐渍土环境0.1除冰盐等侵蚀性物质的腐蚀环境0.06冻融环境下,引气高性能混凝土的含气量和气泡间隔系数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要求,但含气量不宜大于7%;对于无抗冻要求的一般环境条件,掺用引气剂或引气型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的含气量宜符合表4.1.4的规定。表4.1.4混凝土含气量粗骨料最大公称粒径(mm)混凝土含气量(%)20≤5.525≤5.040≤4.5特制品的高性能混凝土稠度以及其他性能控制宜符合以下要求:泵送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宜在S5等级中选用,1h坍落度应无损失,扩展度不宜小于500mm,倒置坍落度筒排空时间宜控制在5s~20s。自密实混凝土扩展度不宜小于600mm,1h扩展度应无损失;扩展时间T500不宜大于8s;坍落度扩展度与J环扩展度差值不宜大于25mm;离析率不宜大于15%。泵送钢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宜在S4等级中选用,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20mm/h;合成纤维混凝土坍落度控制目标值不宜大于180mm,坍落度经时损失不宜大于30mm/h;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的纤维应分布均匀,不出现结团现象,钢纤维混凝土拌合物中纤维体积率应符合试验要求。力学性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应具有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在设计使用年限内必须满足结构承载和正常使用功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以下等级划分: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60、C65、C70、C75、C80、C85、C90、C95、C100。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F35、CF40、CF45、CF50、CF55、CF60、CF65、CF70、CF75、CF80;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按照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划分为LC25、LC30、LC35、LC40、LC45、LC50、LC55、LC60。LC25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度等级不宜大于1400kg/m3,其他强度等级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密度等级应控制在1400-1900kg/m3范围内。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强度等级应按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划分为C30、C35、C40、C45、C50、C55、C60、C65、C70、C75、C80,其中C50~C80仅适用于预制构件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和《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规定进行试验测定,并应满足设计要求。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要求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设计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规范》GB/T50476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的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的规定,耐久性能应满足设计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抗渗、抗硫酸盐侵蚀、抗氯离子渗透和抗碳化等耐久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和《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抗冻强度等级不宜小于F250;抗渗等级不宜小于P12;抗硫酸盐等级不宜小于KS120。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3.3的要求。表4.3.3高性能混凝土抗冻性能、抗水渗透性能和抗硫酸盐侵蚀性能的等级划分抗冻等级(快冻法)抗冻标号(慢冻法)抗渗等级抗硫酸盐等级F250F350D150P12KS120F300F400D200>P12KS150—>F400>D200—>KS150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应符合下列规定:当采用氯离子迁移系数(RCM法)划分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4.3.4-1的规定,且测试龄期应为84d。表4.3.4-1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RCM法)等级RCM-ⅢRCM-ⅣRCM-Ⅴ氯离子迁移系数DRCM(RCM法)(×10-12m2/s)2.5≤DRCM<3.01.5≤DRCM<2.5DRCM<1.5当采用电通量划分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等级时,应符合表4.3.4-2的规定,且高性能混凝土测试龄期宜为28d。当混凝土中水泥混合材与矿物掺合料之和超过胶凝材料用量的50%时,测试龄期可为56d。表4.3.4-2高性能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等级划分(电通量法)等级Q-ⅢQ-ⅣQ-Ⅴ电通量Qs(C)1000≤Qs<2000500≤Qs<1000Qs<500高性能混凝土的抗碳化性能宜满足28d碳化深度不大于15mm。其性能等级划分应符合表4.3.5的要求。表4.3.5高性能混凝土抗碳化性能的等级划分等级T-ⅢT-ⅣT-Ⅴ碳化深度d(mm)10≤d<150.1≤d<10d<0.1有特殊抗裂、防渗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180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0.045%。材料要求一般规定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放射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材料放射性核素限量》GB6566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浸出毒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危险废物鉴别标准-浸出毒性鉴别》GB5085.3的规定。严禁使用钢渣作为高性能混凝土用骨料。水泥与固废基胶凝材料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要求。水泥品种与强度等级的选用应根据设计、施工要求、结构特点以及工程所处环境和应用条件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结构或预制构件的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宜选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水泥,尚应满足下列规定:高强混凝土和有抗冻要求的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要求的混凝土工程宜采用碱含量低于0.6%的水泥,水泥中碱含量通常按Na2O+0.658K2O计算值表示。大体积混凝土宜采用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热硅酸盐水泥、低热硅酸盐水泥》GB200规定的中、低热硅酸盐水泥,也可使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大掺量的矿物掺合料。化学腐蚀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宜采用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同时复合使用优质的矿物掺合料,其中低温硫酸盐腐蚀环境下不宜采用含石灰石粉的水泥或掺合料。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还宜符合表5.1.3的规定。表5.2.3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的技术指标项目要求试验方法比表面积(m2/kg)≤360按GB/T8074进行3d抗压强度(MPa)4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17.0,≤25.052.5级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22.0,≤31.0按GB/T17671进行28d/3d抗压强度比*≥1.70按GB/T17671进行熟料C3A含量(按质量计)/%重度硫酸盐环境≤5%中度硫酸盐环境≤8%海水等氯化物环境≤10%按GB/T176进行3d水化热(kJ/kg)*一般水泥≤280中热水泥≤251低热水泥≤230按GB/T12959进行7d水化热(kJ/kg)*一般水泥≤320中热水泥≤293低热水泥≤260按GB/T12959进行氯离子含量(按质量计)/%≤0.06按JC/T420进行标准稠度用水量/%≤27按GB/T1346进行*选择性指标,当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用于有抗裂要求的混凝土中时采用。水泥中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助剂或激发剂。高性能混凝土采用的固废基胶凝材料应符合现行河北省标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13(J)/T8385中第4.1节的相关规定。矿物掺合料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相关国家或行业标准的要求;可采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矿物掺合料按一定比例混合使用。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中F类I级或II级粉煤灰的有关规定,磨细粉煤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粉煤灰宜与矿渣粉等其他掺合料复合使用。粒化高炉矿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的有关规定,其28d活性指数宜大于95%。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粒化高炉矿渣粉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硅灰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砂浆和混凝土用硅灰》GB/T27690的有关规定。使用时宜选择比表面积大、二氧化硅含量高的硅灰,其二氧化硅含量宜大于90%。石灰石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石灰石粉》GB/T35164的有关规定,其碳酸钙含量宜不低于80%,活性指数不低于65%。掺用石灰石粉时,其掺量不宜大于20%。天然火山灰质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砂浆和混凝土用天然火山灰质材料》JG/T315的有关规定,其流动度比宜不小于90%。钢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GB/T20491的相关规定,其质量需满足一级钢渣粉的指标要求。粒化电炉磷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电炉磷渣粉》GB/T26751的规定,其质量需满足不低于L85级磷渣粉的指标要求。钢铁渣粉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钢铁渣粉》GB/T28293的规定,其质量需满足不低于G85级钢铁渣粉的指标要求。铁尾矿粉应符合现行国家行业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铁尾矿粉》YB/T4561的规定。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超细复合粉其7d活性指数宜大于70%,28d活性指数宜大于95%,超细复合粉活性指数试验方法参照《用于水泥、砂浆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中附录A执行。配置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时,超细复合粉的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高强高性能混凝土用矿物外加剂》GB/T18736的规定。再生微粉应符合国家行业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微粉》JG/T573的规定,其质量需满足I级再生微粉的指标要求。在高性能混凝凝土中使用复合掺合料,其性能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GB/T51003规定的项目检验,性能指标符合表5.2.9的要求。使用前应进行复合掺合料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并宜与硅酸盐水泥或普通硅酸盐水泥复合使用,当使用其他种类水泥时应适当降低复合掺合料的掺量。表5.3.12高性能混凝土用复合掺合料的技术要求项目技术指标比表面积(m2/kg)≥400细度(0.045mm方孔筛筛余)(%)≤10活性指数(%)7d≥7028d≥90流动度比(%)≥100含水量(%)≤1.0三氧化硫含量(%)≤3.0氯离子含量(%)≤0.02安定性合格放射性合格使用其他掺合料应经过系统试验研究和论证,并应进行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验证符合工程要求后方可使用。掺合料中不应含有影响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激发剂或其他助剂。细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细骨料包含天然砂、人工砂、尾矿砂及再生细骨料,天然砂及人工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中规定。细骨料应采用分计筛余控制颗粒级配,细骨料分计筛余百分率见表5.4.2。细骨料颗粒级配允许一个粒级(不含4.75mm和筛底)的分计筛余可略有超出,但不应大于5%。当石粉亚甲蓝值MBF>6.0时,人工砂0.15mm和筛底的分计筛余之和不宜大于25%。表5.4.2细骨料颗粒级配方孔筛尺寸(mm)4.752.361.180.600.300.15筛底人工砂分计筛余/%0~510~1510~2520~3120~305~150~20天然砂分计筛余/%0~1010~1510~2520~3120~305~150~10细骨料的细度模数宜控制在2.3~3.2范围内,比粒度应在4.5~7.0。细骨料的技术要求应满足表5.3.3的规定。表5.4.4细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天然砂人工砂试验方法1含泥量a(按质量计)/%≤2.0—按GB/T14684进行2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5≤0.5按GB/T14684进行6片状颗粒含量/%——≤15按附录A进行8人工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b/%——≤115按附录B进行人工砂(含石粉)需水量比c/%——≤125按附录C进行9坚固性(质量损失/%)≤8≤8按GB/T14684进行10单级最大压碎指标(%)——≤25按GB/T14684进行11表观密度(kg/m3)≥2500≥2600按GB/T14684进行12松散堆积空隙率(%)≤43.0≤43.0按GB/T14684进行13饱和面干吸水率(%)≤2.0≤2.0按GB/T14684进行14云母含量(按质量计)/%≤2.0≤2.0按GB/T14684进行15含水率供需双方协商确定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按GB/T14684进行16轻物质含量(按质量计)/%≤1.0≤1.0按GB/T14684进行17有机物含量合格合格按GB/T14684进行1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折算成SO3按质量计)d/%≤0.5≤0.5按GB/T14684进行19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2≤0.02按GB/T14684进行20贝壳e(按质量计)/%≤5.0≤5.0按GB/T14684进行a当配制C40及其以下强度等级混凝土时,天然砂含泥量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3.0%。b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是否采用。c此指标为选择性指标,可由供需双方协商确定是否采用。d当细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e该指标仅适用于海砂,其他砂种不作要求。人工砂的石粉含量应符合下列要求:当石粉亚甲蓝值MBF>6.0时,石粉含量(按质量计)不应超过3.0%;当石粉亚甲蓝值MBF>4.0,且石粉流动度比FF<100%时,石粉含量不应超过5.0%;当石粉亚甲蓝值MBF>4.0,且石粉流动度比FF≥100%时,石粉含量不应超过7.0%;当石粉亚甲蓝值MBF≤4.0,且石粉流动度比FF≥100%时,石粉含量不应超过10.0%;当石粉亚甲蓝值MBF≤2.5,且石粉流动度比FF≥110%时,根据使用环境和用途,经试验验证,供需双方协商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15%。注:石粉亚甲蓝值试验方法参照附录D执行,石粉流动度比试验方法参照附录E执行。细骨料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砂》GB/T14684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应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当判断细骨料存在碱活性时,不得用于配制处于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海砂应采用淡水淘洗的方法进行净化处理,且满足5.3.1-5.3.4要求。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用陶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中的规定,陶砂的密度等级应在500~1000kg/m3范围内。铁尾矿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铁尾矿砂混凝土应用技术规范》GB50132中的规定,此外高性能混凝土用铁尾矿砂还应控制磁性铁含量不大于5%,三氧化二铁含量不大于10%。注:铁尾矿砂中磁性铁试验方法参照附录F执行,铁尾矿砂中三氧化二铁含量试验方法参照附录G执行。再生细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和砂浆用再生细骨料》GB/T25176中I类砂的规定粗骨料用于配制高性能混凝土的普通粗骨料应尽量采用连续粒级的碎石,最大公称粒级为20.0mm宜分为两级配;最大公称粒级不大于31.5mm宜分为三级配;最大公称粒级大于31.5mm宜分为四级配。粗骨料供方应按单粒粒级销售,需方应按单粒粒级分仓储存。粗骨料颗粒级配应符合表5.4.1的规定。表5.5.1粗骨料颗粒级配公称粒径(mm)累计筛余(%)方孔筛筛孔边长(mm)2.364.759.5016.019.026.531.5连续级配5~1695~10085~10030~600~100——5~2095~10090~10040~80—0~100—5~2595~10090~100—30~70—0~505~31.595~10090~10070~90—15~45—0~5续表5.5.1粗骨料颗粒级配公称粒径(mm)累计筛余(%)方孔筛筛孔边长(mm)2.364.759.5016.019.026.531.5单粒级5~1095~10080~1000~150———10~16—95~10080~1000~15———10~20—95~10085~100—0~150—16~25——95~10055~7025~400~10—16~31.5—95~100—85~100——0~10粗骨料技术要求应符合表5.5.2的规定。表5.5.2粗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卵石/碎石试验方法1针、片状颗粒含量(%)≤5按GB/T14685进行2不规则颗粒含量(%)≤10附录H3表观密度(kg/m3)≥2600按GB/T14685进行4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a(%)≤43按GB/T14685进行5含泥量(按质量计)/%≤1.0按GB/T14685进行7泥块含量(按质量计)/%≤0.2按GB/T14685进行8有机物合格按GB/T14685进行9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b(按SO3质量计)/%≤1.0按GB/T14685进行10吸水率(%)≤1.5按GB/T14685进行11坚固性(质量损失)/%≤8按GB/T14685进行12压碎指标(%)c≤15按GB/T14685进行13氯化物(以氯离子质量计)/%≤0.02附录I14含水率实测值按GB/T14685进行15放射性合格按GB6566进行续表5.5.2粗骨料技术要求序号项目卵石/碎石试验方法16岩石抗压强度(MPa)d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按GB/T14685进行≥80≥60≥45a当采用干法生产的石灰岩碎石配制C40及其以下强度等级大流态混凝土(坍落度大于180mm)时,碎石的压碎指标可放宽至20%。b当对混凝土拌合物有特殊要求时,连续级配松散堆积空隙率可适当放宽,但不应超过45%。c当粗骨料中含有颗粒状的硫酸盐或硫化杂质时,应进行专门检验,确认能满足混凝土耐久性要求后,方能采用。当骨料中含有黄铁矿时,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按SO3质量计)不得超过0.25%。d用于配制低塑性混凝土(坍落度小于90mm)、干硬性混凝土的粗骨料岩石抗压强度宜高于混凝土强度等级值的1.3倍。对于高强高性能混凝土,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5mm;对于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粗骨料最大粒径不宜大于20mm;对于大体积混凝土,粗骨料最大工程粒径不宜小于31.5mm。粗骨料应现行国家标准《建设用卵石、碎石》GB/T14685的规定进行碱活性检验。当骨料具有潜在碱活性时,按《预防混凝土碱骨料反应技术规范》GB/T50733的规定采取技术措施进行预防。当判断粗骨料存在碱活性时,不宜作高性能混凝土骨料,且不得用于配制处于盐渍土、海水和受除冰盐作用等含碱环境中的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用陶粒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轻集料及其试验方法第1部分:轻集料》GB/T17431.1中的规定,陶粒的密度等级应大于500kg/m3。再生粗骨料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用再生粗骨料》GB/T25177中I类粗骨料的规定。外加剂高性能混凝土中采用的外加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的规定。膨胀剂性能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和行业标准《补偿收缩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178的规定;防冻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防冻剂》JC475的规定;防冻泵送剂性能应符合《混凝土防冻泵送剂》JG/T377的规定。在混凝土中掺用外加剂时,外加剂应与水泥、掺合料、砂石等材料具有良好的适应性或相容性,且应同时满足混凝土工作性、力学性能、耐久性和体积稳定性要求,其种类和掺量应经试验或工程论证确定。高性能混凝土使用高效减水剂时,其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25%。高性能混凝土使用聚羧酸系高性能减水剂时,应注意高性能减水剂与骨料的适应性问题;减缩型高性能减水剂的收缩率比应不大于90%,普通型高性能减水剂收缩率比不宜大于110%;不得与萘系、氨基磺酸盐和三聚氰胺系高效减水剂混合使用;与其他品种外加剂同时使用,宜分别掺加。高性能混凝土宜掺入引气剂,其掺量应根据试验确定,并宜在使用前稀释,以降低计量误差;用于改善新拌混凝土的工作性时,新拌混凝土的含气量宜控制在3%~5%;有抗冻融要求的混凝土,其含气量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设计标准》GB/T50476的要求。配制用于连续施工的超长结构、自防水结构、填充结构使用的高性能混凝土时,宜掺入膨胀剂;用于高性能混凝土的膨胀剂应满足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膨胀剂》GB/T23439中II型产品的要求;长期出于80℃以上环境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用混凝土,不得使用膨胀剂;使用膨胀剂的混凝土结构,应加强早期湿养护工作。含有强电解质无机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防水剂,严禁用于下列混凝土结构:与镀锌钢材或铝材相接触部位的混凝土结构;有外漏钢筋预埋件而无防护措施的混凝土结构;使用直流电源的混凝土结构;距离高压直流电源100米以内的混凝土结构。含有氯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水剂和氯盐类防冻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钢筋混凝土和钢纤维混凝土结构。含有六价铬、亚硝酸盐和硫氰酸盐成分的混凝土外加剂,严禁用于饮水工程中建成后与饮用水直接接触的混凝土。含有硝酸铵、碳酸铵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和含有硝酸铵、碳酸铵、尿素的防冻剂,严禁用于办公和居住等有人员活动的建筑工程。含有亚硝酸盐、碳酸盐的早强型普通减水剂、早强剂、防冻剂和含有硝酸盐的阻锈剂,严禁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拌合用水高性能混凝土的拌和用水和养护用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混凝土搅拌与运输设备洗涮水、废浆水和废弃新拌混凝土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废水不宜单独用作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用水。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规定;合成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合成纤维》GB/T21120的规定;玄武岩纤维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水泥混凝土和砂浆用短切玄武岩纤维》GB/T23265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需要掺入钢纤维时宜采用异型钢纤维品种,生产时宜配备纤维专用的计量和投料设备;为抑制混凝土塑性裂缝而在混凝土中掺入纤维时,宜选用聚丙烯纤维;需要掺入合成纤维时优选用膜裂纤维;纤维混凝土的应用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有关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用钢纤维抗拉强度等级应为600级以上。为保证纤维均匀分布在混凝土中,宜先将纤维和粗细骨料投入搅拌机中干拌,将纤维打散,然后加入水泥、矿物掺合料、水、外加剂搅拌,其搅拌时间应较普通混凝土适当延长。配合比设计一般规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应满足混凝土配制强度及其它力学性能、拌合物性能、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宜重视骨料的品质和骨料体系的设计,在满足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的情况下,宜尽量增加粗骨料用量,设计较低的拌合物流动性。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应符合表6.1.3要求。表6.1.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名称要求配合比设计依据标准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强度等级不低于C30,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设计用水量不宜超过175kg/m3DB13(J)/T8385《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强度等级不低于C30,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60kg/m3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C60、C65的混凝土胶材用量不大于560kg/m3JGJ/T281《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C70、C75、C80的混凝土胶材用量不大于580kg/m3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净水胶比不宜大于0.48JGJ/T123《轻骨料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强度等级不低于LC25,泵送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宜小于350kg/m3,胶凝材料总量应不大于550kg/m3续表6.1.3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基本要求名称要求配合比设计依据标准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JGJ/T283《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强度等级不低于C30,胶凝材料总量应不大于600kg/m3,扩展度控制目标值应不小于550mm纤维高性能混凝土水胶比不大于0.45JGJ/T221《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钢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小于360kg/m3,不大于550kg/m3合成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胶凝材料用量不大于550kg/m3注: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中总用水量为净用水量和轻骨料吸水量的总和,净用水量为轻骨料混凝土拌合物中不包括轻骨料吸水量的用水量。净水胶比为净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之比。一般环境和冻融环境下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宜分别符合表6.1.4-1和表6.1.4-2的规定。表6.1.4-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0.404535>0.40403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6555>0.405545石灰石粉≤0.402520>0.402015天然火山灰质材料≤0.403525>0.403020钢渣粉—3020磷渣粉—3020硅灰—1010钢铁渣粉—3020续表6.1.4-1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超细复合粉—3020铁尾矿粉≤0.402520>0.402015复合掺合料≤0.406555>0.405545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宜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放宽5%。石灰石粉不宜单独使用。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注2:当采用含石粉机制砂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计入石灰石粉掺量。表6.1.4-2预应力钢筋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的最大掺量矿物掺合料种类水胶比最大掺量/%采用硅酸盐水泥时采用普通硅酸盐水泥时粉煤灰≤0.403530>0.402520粒化高炉矿渣粉≤0.405545>0.404535石灰石粉≤0.402015>0.401510天然火山灰质材料≤0.403020>0.402515钢渣粉—2010磷渣粉—2010硅灰—1010钢铁渣粉—2010超细复合粉—2010铁尾矿粉≤0.402015>0.401510复合掺合料≤0.405545>0.404535复合掺合料各组分的掺量不宜超过单掺时的最大掺量。在混合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矿物掺合料时,矿物掺合料总掺量宜符合表中复合掺合料的规定。采用硅酸盐水泥时,经混凝土耐久性和长期性能试验验证,复合掺合料的最大掺量可放宽5%。石灰石粉不宜单独使用。注1:采用其他通用硅酸盐水泥时,将水泥混合材掺量20%以上的混合材量计入矿物掺合料。注2:当采用含石粉机制砂时,机制砂中的石粉含量计入石灰石粉掺量。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的混凝土试配宜包括进行早期抗裂试验,其单位面积上的总开裂面积不宜大于700mm2/m2,180d干燥收缩率不宜超过0.045%;抗裂试验和干燥收缩试验应按照《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2进行。配合比设计常规品高性能的配合比计算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一般环境中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参数应符合表6.2.1的要求。表6.2.1一般环境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I-CI-BI-C强度等级≥C30≥C35≥C40水胶比≤0.45≤0.42≤0.4028d碳化深度(mm)≤15≤10≤5抗渗等级≥P12≥P12≥P12冻融环境下,高性能混凝土中复合矿物掺合料最大掺量应比一般环境下的高性能混凝土降低5%,其含气量应符合本规程3.3条的要求,且气泡间距系数应小于300μm;其他参数和性能应符合表4.1.4的要求。表6.2.2冻融环境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II-CII-DII-EII-CII-DII-E强度等级≥Ca30≥Ca35≥Ca40≥Ca35≥Ca40≥Ca45水胶比≤0.45≤0.42≤0.38≤0.42≤0.38≤0.35胶凝材料用量(kg/m3)≥350≥380≥400≥380≥400≥420抗冻耐久性指数(%)≥65≥80≥80≥70≥85≥85氯化物环境高性能混凝土宜合理选用矿渣粉、硅灰等能提高混凝土密实度、降低混凝土氯离子扩散系数和电通量的掺合料,且其掺量不低于35%;当氯化物环境与冻融环境同时作用时,应采用引气混凝土。其配合比及性能应满足表6.2.3的要求。表6.2.3氯化物环境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III-CIV-CIII-DIV-DIII-EIV-EIII-FIII-CIV-CIII-DIV-DIII-EIV-EIII-F强度等级≥C40≥C45≥C50≥C50≥C45≥C50≥C50≥C50水胶比≤0.42≤0.40≤0.36≤0.34≤0.40≤0.36≤0.34≤0.3284d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3.0<2.5<2.0<1.5<2.5<2.0<1.5<1.2矿物掺合料掺量(%)≥35≥40化学腐蚀环境高性能混凝土配合比应满足表6.2.4的要求。表6.2.4化学腐蚀环境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V-CV-DV-EV-CV-DV-E强度等级≥C40≥C45≥C50≥C45≥C50≥C50对于非地下环境,84d氯离子迁移系数(×10-12m2/s)≤4.0≤2.5≤2.0≤3.5≤2.0≤1.5对于地下环境,56d电通量(C)≤2000≤1500≤1000≤1500≤1000≤800续表6.2.4化学腐蚀环境高性能混凝土的要求环境作用等级控制项目50年100年V-CV-DV-EV-CV-DV-E对于硫酸盐环境,抗硫酸盐等级≥KS120≥KS150≥KS150≥KS150≥KS150≥KS150水胶比≤0.42≤0.39≤0.36≤0.39≤0.36≤0.33矿物掺合料掺量(%)≥30≥35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镁盐侵蚀配合比应满足表6.2.5的要求。表6.2.5高性能混凝土抗硫酸盐或镁盐的要求抗硫酸盐等级KS120KS150KS150最大水胶比0.420.380.33矿物掺合料掺量(%)≥30≥35≥40高性能混凝土抗其他化学腐蚀配合比基本要求应满足表6.2.6的要求。表6.2.6高性能混凝土抗其他化学腐蚀的要求环境条件腐蚀介质指标最大水胶比水(含酸雨等)中酸碱度(PH值)6.0~5.50.425.0~5.50.39<5.00.36水中侵蚀性CO2浓度(mg/L)15~300.4230~600.4060~1000.38高性能混凝土抗其他化学腐蚀配合比基本要求应满足表6.2.6的要求。配合比试配与优化每盘混凝土的最小试配量应不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小于20L。试拌按照以下步骤进行:先按照计算的配合比进行称量,留出部分外加剂,将其余全部原材料倒入混凝土搅拌机中搅拌;逐步加入留出的外加剂,将外加剂用量调整适度;将拌合物倒出搅拌机,检测拌合物的工作性能否到达要求;可保持水胶比不变,适当增加或减少浆体量,调整混凝土工作性适度;在计算配合比砂率基础上,分别增加和减少砂率,可选择3~5个砂率进行试拌,取拌合物流动性最好的砂率作为后续试验砂率;修正计算配合比,提出试拌配合比。选定配制强度,优化调整配比:采用三个不同配合比,其中一个应为上述确定的试拌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胶比分别较试拌配合比增加或减少0.05,高强高性能混凝土可分别增加或减少0.02,用水量与试拌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1%,调整外加剂用量使混凝土工作性满足设计要求。进行混凝土强度试验,每个配合比至少制作一组试件,并标准养护到28d或设计规定龄期时试压。用插值法或绘图法,选定略大于配置强度的水胶比,维持用水量不变,重新计算各相应材料的用量,同时根据混凝土调整外加剂用量。根据配合比的实际表观密度和计算表观密度计算校正系数,对确定的混凝土配合比进行校正。对混凝土拌合物水溶性氯离子含量和设计要求的混凝土耐久性能进行验证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设计要求。当需方提出其他混凝土性能要求时,应按国家现行有关标准规定进行试验,无相应标准时应按合同规定进行试验。试验结果应满足标准及合同要求。生产与施工技术措施生产设备设施及绿色生产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生产设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施工机械与设备混凝土搅拌站(楼)》GB/T10171、《混凝土搅拌机》GB/T9142和《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等的相应规定。高性能混凝土应实施绿色生产,生产评价指标满足现行行业标准《预拌混凝土绿色生产及管理技术规程》JGJ/T328关于一星级的要求。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质量管理宜采用全过程质量管理体系追溯。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要求及使用指南》GB/T45001的规定。原材料进场与贮存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供方应向需方提供质量证明文件。质量证明文件应包括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与合格证等,外加剂、纤维等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原材料进场后,应进行进场检验,首次检验应按照本规程的项目全部检验,检验结果应达到本规程的指标要求。原材料进场检验批次和检验项目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和《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对外加剂等关键材料更换生产厂家及品种时,应先进行水泥等原材料与外加剂的相容性试验。不同原材料应按照品种、规格等级和生产厂家分别标志和贮存、并应采取相应措施防止其受潮、结块、变质、混杂、污染等;水泥、矿物掺合料等存储期超过3个月时,应进行复检,按复检结果处置。计量高性能混凝土生产企业应建立计量设备管理制度,计量设备应在有效检定期内使用。强制检定计量设备应按有关规定由法定计量部门定期校验,并取得有效检定证书。高性能混凝土生产单位每月应至少自检计量设备一次;每一工作班开始前,应对计量设备进行零点校准。每盘混凝土原材料计量的允许偏差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规定,原材料计量偏差应每班检查1次。当掺加纤维等特殊原材料时,应安排专人负责计量操作。外加剂的计量宜单独采用精度更高的计量设备或其他有效措施来提高外加剂计量精度。搅拌高性能混凝土搅拌应严格控制搅拌时间和投料顺序,并应按生产季节控制拌合物温度。搅拌应保证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质量均匀;同一盘混凝土的搅拌匀质性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的规定《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对于采用搅拌运输车运送混凝土的情况,从全部材料投完算起,混凝土在搅拌机中的搅拌时间应满足设备说明书的要求,并且不应少于30s,对于采用翻斗车运送混凝土的情况,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在制备高强混凝土、纤维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和自密实混凝土等特制品或掺用引气剂、膨胀剂和粉状外加剂的混凝土时,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冬季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应按照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的规定控制原材料温度和混凝土的温度。炎热季节施工搅拌混凝土时,宜优先采用掺加冰块的方法降低拌合物温度,应采用碎冰机制备较小粒径的冰块;也可采用骨料遮阳、风冷等措施,降低原料温度。运输高性能混凝土的运输工具应满足以下要求:搅拌运输车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搅拌运输车》GB/T26408的规定。当需要较长距离运输时,应采用搅拌运输车,近距离运输也可采用搅拌运输车、翻斗车和吊斗等多种运输方式。翻斗车应仅限用于运送坍落度小于80mm的混凝土拌合物、且运输道路应平整。运输车在运输时应能保证混凝土拌合物均匀并不产生分层、离析。对于寒冷、严寒或炎热的天气情况,搅拌运输车的搅拌罐应有保温或隔热措施。搅拌运输车在装料前应将搅拌罐内积水排尽、装料后严禁向搅拌罐内的混凝土拌合物中加水。当采用搅拌罐车运送混凝土拌合物时,卸料前应采用快档旋转搅拌罐不少于20s。因运距过远、交通或现场等问题造成坍落度损失较大而卸料困难时,可采用在混凝土拌合物中掺入适量减水剂并快档旋转搅拌罐的措施,减水剂掺量应有经试验确定的预案,严禁随意添加。预拌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入搅拌运输车至卸料时的运输时间不宜大于90min,如需延长运送时间,则应采取相应的有效技术措施,并应通过试验验证;当采用翻斗车时,运输时间应不大于45min。当采用泵送施工工艺时,混凝土运输应保证混凝土连续泵送,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泵送施工技术规程》JGJ/T10的有关规定。预拌混凝土企业应制定运输管理制定,合理指挥调度车辆,并宜采用定位系统监控车辆运行。浇筑浇筑前,应根据工程特点、环境条件、施工工艺与施工条件制定浇筑方案,包括浇筑起点、浇筑方向和浇筑厚度等,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得无故更改浇筑方案。当在相对湿度较小、风速较大的环境下浇筑高性能混凝土时,应采取适当挡风措施,防止混凝土失水过快,并应避免浇筑较大暴露面积的构件。混凝土浇筑应有效控制混凝土的均匀性、密实性和整体性,宜采用分层连续推移的方式进行,上层混凝土应在下层混凝土初凝之前浇筑完毕,不得随意留置施工缝。夏季施工时,高性能混凝土拌和物入模温度不应高于35℃,宜选择温度较低时段浇筑混凝土;当冬季施工时,拌合物入模温度不应低于5℃,并应有保温措施。振捣应保证混凝土密实、均匀,并应避免欠振、过振和漏振。高性能混凝土浇筑前,应检查并控制模板、钢筋、保护层和预埋件等的尺寸、规格、数量和位置,其偏差值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有关规定,并应检查模板支撑的稳定性以及接缝的密合情况,保证模板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不失稳、不跑模和不漏浆。不同强度等级混凝土现浇对接处应设在低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中,与高强度等级构件间距不应小于500mm;现浇对接处可设置有效隔离措施拦截混凝土拌合物,浇筑时低强度等级混凝土不得流入高强度等级混凝土构件中。混凝土构件成型后,在强度达到1.2MPa以前,不得在构件上面踩踏行走。养护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的规定,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单位应根据结构、构件或制品情况、环境条件、原材料情况以及对混凝土性能的要求等,编制详细的专项养护方案,经监理批准后严格执行,并详细记录。高性能混凝土的养护方法应满足以下要求:现场施工的高性能混凝土可采用浇水、覆盖保湿、喷涂养护剂、冬季蓄热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高性能混凝土构件或制品厂生产可采用蒸汽养护、湿热养护或潮湿自然养护等方法进行养护。选择的养护方法应满足施工养护方案或生产养护制度的要求。当采用混凝土养护剂进行养护时,养护剂的性能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混凝土养护剂》JC/T901的规定,其有效保水率应不小于90%,7d和28d抗压强度比均应不小于95%。对于大面积暴露的水平构件、竖向构件及大体积构件宜根据构件尺寸、环境情况及施工条件确定养护开始时间及养护时长。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宜适当延长养护时长。养护用水应符合《混凝土用水标准》JGJ63的规定。未经处理的海水不应用于钢筋混凝土和预应力混凝土养护。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不宜大于20℃。对于大体积高性能混凝土,养护过程应进行内部温度、表层温度和环境气温监测,根据混凝土温度和环境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养护制度,控制混凝土中心和表面的温差不应超过25℃,表面与大气的温差不宜大于20℃,养护用水温度与混凝土表面温度之间的温差应不大于15℃。其他高性能混凝土施工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施工应符合表7.8.1相关行业标准的规定。表7.8.1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相关技术标准类型相关行业标准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高性能混凝土《高强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GB50496的规定。特殊、复杂的混凝土工程施工应制定专项施工方案。检验、评价与验收原材料质量检验高性能混凝土的原材料进场时,应按规定批次验收型式检验报告、出厂检验报告或合格证等质量证明文件,外加剂产品还应具有使用说明书。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进场时应进行检验,检验样品应随机抽取。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的检验批量应符合下列规定:散装水泥应按每500t为一个检验批,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粉煤灰、粒化高炉矿渣粉、钢渣粉、磷渣粉、石灰石粉、天然火山灰、天然沸石粉、复合矿物掺合料等矿物掺合料应按每200t为一个检验批;硅灰应按每30t为一个检验批;粗、细骨料应按每400m3一个检验批;外加剂应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钢纤维应按每20t为一个检验批,合成纤维应按每50t为一个检验批;水应按同一水源不少于一个检验批。当符合下列条件之一时,可将检验批量扩大一倍:对经产品认证机构认证符合要求的产品;来源稳定且连续三次检验合格;同一厂家的同批出厂材料,用于同时施工且属于同一工程项目的多个单位工程;不同批次或非连续供应不足一个检验批量的混凝土原材料应作为一个检验批拌合物性能检验在生产施工过程中,应在搅拌地点和浇筑地点分别对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进行抽验检验。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交货检验项目及其频率应符合下列规定:混凝土坍落度取样抽验频率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有关规定。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采用同一批次水泥和外加剂的混凝土的凝结时间应至少检验1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同一工程、同一配合比和采用同一批次海砂的混凝土的氯离子含量应至少检验1次。引气混凝土拌合物含气量检测频率与坍落度检验频率相同。高性能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1节的规定。力学性能检验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应进行出厂检验和交货检验,且检验为抽样检验。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检验项目及频率应符合下列要求:混凝土强度检验应符合以下要求:出厂检验时,每100盘相同配合比混凝土取样不应少于1次;每一个工作班相同配合比混凝土不足100盘时应按100盘计;交货检验的取样频率应符合《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和《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同条件养护试件抗压强度应符合以下要求:在拆除底模及支架、张拉或放张预应力筋、确定受冻临界强度等情况下,应制作同条件养护试件,并在设计要求的龄期进行试验;同条件养护试件取样和留置组数应根据实际情况确定。对于设计提出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轴压、弹模、抗折、抗拉、抗剪等其他力学性能应在混凝土出厂前进行验证并满足设计要求,交货检验应符合工程要求。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力学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2节的规定。耐久性能与长期性能检验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交货检验的取样应在浇筑地点进行。常规品高性能混凝土交货检验项目包括坍落度、氯离子含气量、抗压强度及设计文件中包含的耐久性能,引气混凝土还包括拌合物的含气量,特制品高性能混凝土除应检验以上项目外,还应按相关标准和合同规定检验其他项目。高性能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的规定。高性能混凝土耐久性能和长期性能应符合本规程第4.3节的规定。实体结构高性能混凝土质量检验当需要检验实体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的力学性能时,可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力学性能检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当对强度产生争议时,可采用回弹、超声、钻芯等方法进行检验,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当需要检验实体结构高性能混凝土的耐久性能时,可采用同条件养护试件进行耐久性能检验。检验结果应符合设计文件、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耐久性检验评定标准》JGJ/T193以及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实体结构高性能混凝土裂缝及其它外观质量与缺陷的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的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钢筋保护层厚度检验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要求。实体结构混凝土氯离子检验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中氯离子含量检测技术规程》JGJ/T322的规定。检验结果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预拌混凝土》GB/T14902的要求。评价与验收高性能混凝土应按照现行行业标准《高性能混凝土评价标准》JGJ/T385的要求进行评价。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配合比、生产施工以及高性能混凝土工程质量的验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自密实高性能混凝土的验收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自密实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83的有关技术规定。纤维高性能混凝土的验收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纤维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JGJ/T221的有关技术规定。轻骨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验收还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轻骨料混凝土技术规程》JGJ51的有关技术规定。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的验收还应符合现行河北省地方标准《全固废高性能混凝土应用技术标准》DB13(J)/T8385的有关技术规定。人工砂片状颗粒含量试验方法范围本附录规定了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的试验方法。仪器设备条形筛孔宽分别为0.8mm、1.6mm、3.2mm,孔长分别为15mm、15mm、20mm,分别检测1.18mm~2.36mm、2.36mm~4.75mm、4.75mm~9.50mm三个粒径范围的机制砂片状颗粒。机制砂检测条形孔筛示意图见图A.0.2。图A.0.2检测粒径1.18~2.36mm的机制砂片状颗粒的条形孔筛示意图电动摇筛机和细骨料颗粒级配试验筛天平:量程不小于2000g,感量不大于1g试验步骤取烘干机制砂500g,筛除1.18mm以下砂样,将剩下的机制砂进行筛分,筛分成1.18mm~2.36mm、2.36mm~4.75mm、4.75mm~9.50mm三个粒径区的砂,然后分别放到条形孔宽为0.8mm、1.6mm和3.2mm的筛子中进行筛分,称取各筛筛下颗粒质量,并相加得到筛下颗粒总质量G。G除以砂样总质量500g所得百分比即为细骨料中片状颗粒含量。机制砂不规则颗粒含量计算机制砂片状颗粒含量按式(1)计算,精确至1%:Q=100G/500 (1)式中:Q——片状颗粒含量(%);G——粒径1.18~9.5mm内,试样所含片状颗粒总质量(g)。
人工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范围本附录规定了机制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天平:量程应不小于2000g,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g搅拌机: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流动度跳桌:符合《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的规定筛:规格为75μm、1.18mm方孔筛各一只容器:要求淘洗试样时,保持试样不溅出(深度大于250mm)搪瓷盘、毛刷等水泥: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砂: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连续级配标准砂水:自来水试验步骤机制砂(不含石粉)制备将代表性机制砂试样倒入淘洗容器中,注入清水,使水面高于试样面约150mm,充分搅拌均匀后,用手在水中淘洗试样,把浑水缓缓倒入1.18mm和75μm的套筛上(1.18mm筛放在75μm筛上面),滤去小于75μm的石粉。注:试验前筛子的两面应先用水润湿,在整个过程中应小心防止砂粒流失。向容器中注入清水,重复上述操作,直至容器内的水目测清澈为止。再用水淋洗剩余在筛上的砂粒,并将75μm筛放在水中(使水面略高出筛中砂粒的上表面)来回摇动,以充分洗掉小于75μm的石粉,然后将两只筛的筛余颗粒和清洗容器中已经洗净的试样一并倒入搪瓷盘,放在干燥箱中于105℃±5℃下烘干恒量,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机制砂(不含石粉)充分混合均匀,累计取2700g,分两份备用,精确至0.1g。胶砂配合比应符合表 B.0.3的规定。表B.0.3机制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配合比胶砂种类水泥(g)标准砂(g)机制砂(不含石粉)(g)加水量(mL)流动度(mm)对比胶砂4501350—225Y试验胶砂450—1350MwY±2检测仪器设备应在检定或校准有效期内。检测仪器设备检定或校准时,宜按检测仪器设备的实际布设情况,将传感器、导线、信号适调仪组成的模拟测量系统进行整体检定或校准。检测前应对仪器设备检查调试;当检测辅助用仪器设备对现场检测的质量、安全有影响时,应对其功能进行检查。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规定进行搅拌。搅拌后的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时,记录此时的加水量(Mw);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超出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为止。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机制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应按式(1)计算:X=(Mw×100)/225(1)式中:X——机制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精确至1%;Mw——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时的加水量,单位为克(g);2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单位为克(g)。机制砂(不含石粉)需水量比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1%。
人工砂(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范围本附录规定了机制砂(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材料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天平:量程应不小于2000g,最小分度值应不大于1g搅拌机: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流动度跳桌:符合《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的规定水泥:符合《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砂: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连续级配标准砂水:自来水试验步骤取机制砂试样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后将机制砂(含石粉)充分混合均匀,累计取2700g,分两份备用。胶砂配合比应符合表E.0.3的规定。表C.0.3机制砂(含石粉)需水量比试验配合比胶砂种类水泥(g)标准砂(g)机制砂(含石粉)(g)加水量(mL)流动度(mm)对比胶砂4501350—225Y试验胶砂450—1350MwY±2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的规定进行搅拌。搅拌后的对比胶砂和试验胶砂分别按《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测定流动度。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时,记录此时的加水量(Mw);当试验胶砂流动度超出对比胶砂流动度的±2mm时,重新调整加水量,直至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的±2mm为止。结果计算应符合下列规定:机制砂(含石粉)需水量比应按式(1)计算:XP=(Mw×100)/225(1)式中:XP——机制砂(含石粉)需水量比(%),精确至1%;Mw——试验胶砂流动度达到对比胶砂流动度(Y)的±2mm时的加水量(g);225——对比胶砂的加水量(g)。
石粉亚甲蓝值试验范围本附录规定了石粉亚甲蓝值试验的方法。仪器设备亚甲蓝(C16H18C1N3S·3H2O):纯度不小于98.5%标准砂(0.5mm~1.0mm)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天平:称量1000g,感量1g;称量100g,感量0.01g标准筛:规格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摇筛机移液管:5mL、2mL移液管各一个叶轮搅拌器:转速可调最高达(600±60)r/min,叶轮个数三片或四片,叶轮直径(75±10)mm定时装置:精度1s玻璃容量瓶:容量1L温度计:精度1℃玻璃棒:2支,直径8mm,长300mm烧杯:容量为1000mL其他:定量滤纸、搪瓷盘、毛刷、洁净水等试验步骤标准亚甲蓝溶液(10.0g/L±0.1g/L标准浓度)配制测定亚甲蓝中的水分含量w。称取10g左右的亚甲蓝粉末,记录质量mh,精确到0.01g。在100℃±5℃的温度下烘干至恒重(若烘干温度超过105℃,亚甲蓝粉末会变质),在干燥器中冷却,然后称重,记录质量mg,精确到0.01g。按式(1)计算亚甲蓝的含水率w:w=(mh-mg)×100/mg (1)式中:mh——亚甲蓝粉末的质量(g); mg——干燥后亚甲蓝的质量(g)。注:每次配制亚甲蓝溶液前,都必须首先确定亚甲蓝的含水率。取亚甲蓝粉末(100+w)(10g±0.01g)/100(即亚甲蓝粉末质量10g),精确至0.01g。加热盛有约600mL洁净水的烧杯,水温不超过40℃。边搅动边加入亚甲蓝粉末,持续搅动45min,直至亚甲蓝粉末全部溶解为止,然后冷却至20℃。将溶液倒入1L容量瓶中,用洁净水淋洗烧杯等,使所有亚甲蓝溶液全部移入容量瓶,容量瓶和溶液的温度应保持在20℃±1℃,加洁净水至容量瓶1L刻度。摇晃容量瓶以保证亚甲蓝粉末完全溶解。将标准液移入深色储藏瓶中,亚甲蓝标准溶液保质期应不超过28d。配置好的溶液应标明制备日期、失效日期,并避光保存。制备悬浊液取代表性机制砂试样,置烘箱中在105℃±5℃条件下烘干至恒重,待冷却至室温时,将机制砂试样倒入按孔径大小从上到下组合的套筛(附75μm筛和筛底),用摇筛机筛10min,取75μm方孔筛以下筛底石粉试样累计100g,分两份备用,精确至0.1g。称取石粉试样50g和标准砂试样150g,并分别精确至0.1g,拌合均匀,得到备用试样。将试样倒入盛有(500±5)mL蒸馏水的烧杯中将叶轮搅拌机调整到(600±60)r/min转速,叶轮距离烧杯底部约10mm。搅拌5min,形成悬浮液,用移液管准确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然后保持(400±40)r/min转速持续搅拌,直至试验结束。亚甲蓝(MB)值的测定将滤纸架空放置在敞口烧杯的顶部,使其不与任何其他物品接触。悬浊液在加入亚甲蓝溶液并经(400±40)r/min转速搅拌至少1min后,在滤纸上进行第一次色晕检验。即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浊液滴于滤纸上,液滴在滤纸上形成环状,中间是沉淀物,液滴的数量应使沉淀物直径在8mm~12mm之间,外围环绕一圈无色的水环。观察在沉淀物周围边缘是否放射出1mm宽的浅蓝色晕。如果第一次的5mL亚甲蓝溶液没有使沉淀物周围出现色晕,再向悬浊液中加入5mL亚甲蓝溶液,继续搅拌1min,再用玻璃棒蘸取一滴悬浮液,滴于滤纸上,进行二次色晕试验,若沉淀物周围仍未出现色晕,重复上述步骤,直至沉淀物周围出现约1mm宽的稳定浅蓝色晕。停止滴加亚甲蓝溶液,同时继续搅拌悬浊液,每1min蘸取一次悬浊液进行色晕试验。若色晕在4min内消失,再加入5mL亚甲蓝溶液;若色晕在第5min消失,再加入2mL亚甲蓝溶液。两种情况下,均应继续进行搅拌和蘸染试验,直至色晕可持续5min。注:由于石粉吸附亚甲蓝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在色晕试验过程中,色晕可能在出现后又消失了。因此,需要每隔1min进行一次色晕检验,连续5次出现色晕为有效。记录色晕持续5min时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总体积,精确至1mL。注:试验结束后应立即用水彻底清洗试验用容器,清洗后的容器不得含有清洁剂成分。亚甲蓝(MBP)值计算亚甲蓝值(MBP)按式(2)计算:MBP=10V/G(2)式中MBP——亚甲蓝值(g/kg),精确至0.01;G——试样质量;V——所加入的亚甲蓝溶液的总量(mL);10——换算系数,用于将每千克试样消耗的亚甲蓝溶液体积换算成亚甲蓝质量。亚甲蓝(MBP)值取两次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精确至0.01。石粉流动度比试验范围本附录规定了石粉流动度比试验的方法。仪器设备和材料搅拌机应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行星式水泥胶砂搅拌机。流动度跳桌应符合《水泥胶砂流动度测定方法》GB/T2419的规定。鼓风烘箱:温度控制范围为(105±5)℃。水泥应采用《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检验专用基准水泥或符合《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规定的硅酸盐水泥。当有争议或仲裁检验时,应采用基准水泥。标准筛:规格为75μm、150μm、300μm、600μm、1.18mm、2.36mm、4.75mm的方孔筛各一只,并附有筛底和筛盖。摇筛机砂应符合《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河南省周口市淮阳区冯塘乡冯塘学校2024-2025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测试英语试卷(含答案)
- 2021高三生物二轮限时训练-光合作用与细胞呼吸2
- 兰州市2022高考英语阅读理解和短文改错自练(9)及答案
- 【KS5U名校】安徽省淮北市2021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文科综合试卷(扫描版-含答案)
- 【备战2021高考】全国2021届高中政治试题汇编(11月第一期):K单元中华文化与民族精神
- 【全程复习方略】2020年人教A版数学文(广东用)课时作业:2.5对-数-函-数
- 内心掏空的那一刻-保育员工作总结
- 四年级数学(小数加减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与答案汇编
- 五年级数学(小数四则混合运算)计算题专项练习及答案汇编
- 【状元之路】2021高考物理一轮复习课时作业:7-3-实验(一)
- 《工程图学基础教程(第4版)》 课件 第7章 零件图
- 电信业务申请表
- 旧电梯拆除施工方案
- 《米奇妙妙屋》课件
- 王二小的故事【拼音版】
- 路灯更换施工方案
- 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争做新时代大先生PPT以文化人的弘道追求展现了中国特有的教育家精神PPT课件(带内容)
- 生产工艺过程说明书
- 辽宁省营口市鲅鱼圈区2023-2024学年数学四年级第一学期期末复习检测试题含答案
- 中小学铁路安全知识主题教育课件
- RoboCup中型组机器人比赛规则MSLR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