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系列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教案及反思在教学中我们严格遵从教学的五个环节,课前认真备课,做到既备教材,又备同学,因材施教,努力实施课堂改革,乐观探究学校物理欢乐课堂,学校阶段物理教学的目的是:激发同学学习物理的爱好,培育同学学习物理的乐观性,使他们树立学习物理的自信念。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5篇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内容,感谢大家阅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关怀!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1
第二章物质性质的初步熟悉——物质世界的尺度、质量和密度
教材内容
本单元主要内容包括长度和体积的测量、质量和密度的概念、密度的测量、新材料及其应用,其中密度是日常生活中应用广泛的一个概念,也是贯穿本章的一个核心概念。
密度学问是学校物理学习的重点内容,对今后学习压强、浮力等其他物理概念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因此在学习过程中采纳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同学溶入到学习过程中,充分体会学习物理的乐趣,调动学习的乐观主动性,同时强调了应用所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力量。
为了关怀同学积累感性熟悉,教材还支配了新材料及其应用的内容,介绍了许多密度学问在生活、生产和现代高科技领域中的广泛应用的事例,为了让同学有更多的机会感受争论 物理的过程和方法,探究和试验基本贯穿本章的各节。每节的编写也都采纳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思路。本章在科学探究方面要求同学经受用分析论证的方法探究出物质的密度是物质自身的属性。
主要内容支配如下:
1、要求同学把握长度和体积的测量工具,能够利用这些工具测量生活中常见的物质的长度和体积。
2、知道质量的概念,熟悉质量是物质的属性,不随外形、位置和状态而转变,同时把握利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采纳科学探究的方法争论 密度的性质,并用质量和体积的比值定义密度的概念,熟悉用比值下定义是定义物理概念的一种基本方法。
4、简洁介绍一些新材料及其应用,熟悉新材料的争论 ,是人类对物质的熟悉和应用向更深层次的进军。
教学目标
1、把握刻度尺和量筒、量杯的使用,能测物体的长度和体积。
2、熟悉质量的概念,并能够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通过试验探究,理解密度的概念,并能应用密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
4、初步了解纳米材料和“绿色”能源。
5、结合密度概念试验,体验科学探究过程。
6、结合本章学问的学习培育同学科学的态度和科学探究的力量。
教学重点
1、把握利用刻度尺和量筒、量杯测定物体的长度和体积的方法。
2、熟悉质量的概念,知道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3、探究密度的概念试验,密度的计算公式。
教学难点
1、量杯的刻度特点。
2、探究密度概念的试验。
3、应用密度学问解答简洁的联系生活实际的问题。
课时支配
第一节物体的尺度及其测量1课时
第二节物体的质量及其测量1课时
第三节探究物质的一种属性2课时
第四节新材料及其应用1课时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2
学校物理《二力平衡》
第六节二力平衡
教学目标
1、学问与技能
(1)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
(2)知道二力平衡时物体的运动状态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实例了解熟悉二力的平衡
(2)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活动和阅读感受科学就在身边
教学重点
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并能说明物理问题
教学难点
同学设计试验探究二力平衡条件
教学器材:
视频光盘、木块、带滑轮的长木版、细线、勾码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复习提问牛顿第肯定律的内容?
(所有物体在没有受到力作用的时候,总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2、思索:凡是静止的物体就不受力吗?凡是做匀速直线运动的物体也不受力吗?举例说明。
(1)静止放在水平面上的粉笔盒
(2)吊着的吊灯
(3)在平直大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
那为什么生活中的这些物体受力也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探究其缘由。
(二)新课教学
一、探究:力的平衡
1、试验:让同学提着书包不动。
2、提问:假如将手松开,书包将落到地上,为什么?(因为只受重力的作用)
3、思索:那为什么现在没有落地,而是静止?请画出受力示意图(1)。
4、争论:因为除了受竖直向下的重力,还受竖直向上的拉力,两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受力一样,所以书包静止。
同样在平直大路上匀速匀速行驶的汽车,在水平方向上牵引力和阻力,二者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了,跟没有受力一样,所以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实际物体往往同时受多个力作用,而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5、结论:象这样,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假如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洁的平衡。
问题:物体受两个力作用肯定就能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吗?
举例:放在光滑斜面上的书,受重力和斜面的支持力但要沿斜面对下滑;电梯受重力和向上的拉力,起动时,速度越来越快。
问题:假如作用在物体上的力只有两个,且物体处于平衡状态,这两个力应当满意什么样的条件呢?
(1)猜想:二力平衡需具备什么条件?
(可能与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关于)
(2)让同学依据给出的试验器材设计试验。
(3)提示:争论 一个因素对二力平衡的影响,要把握其他条件不便,既“把握变量法”。
(4)选择合理方案,让同学分组进行试验。
A、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观看现象。(此时小车静止,处于平衡状态)
B、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不同的勾码,使木块受到的力大小不等,观看现象。(小车象勾码多的一端加速运动)
C、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将线移到一端,使木块受到两力方向相同。
D、在木块两端的挂钩上挂数量相同的勾码,转动木块,使木块受的力不在同始终线上。
依据试验请同学总结二力平衡的条件。
(5)结论: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始终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例题:重力为6N的木块在水平桌面上静止时,桌面对木块的支持力多大?
A、确定争论 对象:木块
B、对物体进行受力分析:重力(G),支持力(N)
C、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是否为平衡状态:静止平衡状态
D、分析物体所受力的关系:二力平衡
E、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得出:N=G=6N方向:竖直向上
练习:
(1)看课本图12—6—2,吊在空中静止不动的灯,若电线的拉力为2N,则灯重力是多少N?
(2)看课本图12—6—4,跳伞运动员和伞在空中匀速直线下落,若伞和人总重500N,则他们说受的阻力是多少N?
(3)在平直大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若向前的牵引力是1000N,则阻力是多少N?方向如何?
此时汽车只受这两个力吗?是“二力平衡”吗?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练习:“动手动脑学物理”第5题。
推断:物体受平衡力作用时,肯定处于静止状态。()
总结:原来静止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静止;
原来运动的物体,受平衡力,则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
四、小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力的平衡和二力平衡的条件,应用二力平衡的条件有两种状况:可依据物体的运动状态推断受力状况,也可依据受力状况推断物体的运动状态。
五、拓展:“二力平衡”和“相互作用力”的区分。
六、作业:
“动手动脑学物理”:3、4题。
一课三练:基础练习。
七、板书设计:
-、力的平衡:
1、物体在受几个力作用时,假如几个力的作用效果相互抵消,使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我们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叫做“平衡状态”。
二、探究:二力平衡的条件
1、物体受两个力作用时保持平衡状态,叫做二力平衡,是最简洁的平衡。
2、二力平衡的条件:作用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始终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四个条件)物体将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即平衡状态)。
三、二力平衡的应用
1、物体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
2、物体受平衡力——处于平衡状态:
八、反思: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3
一、基本说明
1、本教学设计参加人员基本信息
2、教学内容
1)所用教材出版单位:人民训练出版社
2)班级或模块:九班级
3)所属的章节:第十六章第三节
4)教学时间45分钟
二、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了解比热容的概念,知道比热容是物质的一种属性;会查比热容表。
过程与方法:通过探究,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尝试用比热容说明简洁的自然现象。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利用探究学习,培育实践力量和创新精神。
2、内容分析
教材是在同学学习了热传递、热量学问的基础上,进一步争论 物体温度上升时汲取热量多少与哪些因素关于,从而提出了比热容的概念,它是本章的重点学问。本节教材是从同学的日常生活常识动身提出问题,经过探究活动得出结论,并应用探究所得解决实际问题,新教材更为关注的是同学的生活体验和试验探究。本课时教学内容主要是比热容的概念的建立,这是下节课进行热量计算的基础。应把探究不同物质的吸热力量,作为本节教学的重点。由于比热容的概念内涵较深、外延较广,涉及热量、温度变化、质量三重概念间的关系,同学往往难以理解,所以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以及应用比热容的学问来说明自然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则是同学学习的难点。
3、学情分析
从同学角度看,同学已基本把握探究的程序,基本把握了把握变量、转换、比值定义等方法的运用,本节的探究活动教材采纳的是一种部分探究方式,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让同学在探究活动中切实体验物质的热属性,以加深同学对比热容概念的理解。
4、设计思路
主要采纳科学探究等方法开展本节教学,探究中用到了把握变量法、转换法,给比
热容下定义时,用到比值定义法、类比法。探究活动中,要充分发挥同学的主动性和制造性,引导同学独立查找解决试验中遇到的问题的方法,鼓舞同学对课本供应的探究方案进行大胆的改进,以培育创新精神和实践力量,在探究中受到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熏陶,体验胜利的愉悦。为关怀同学理解比热容的概念,努力使本节的教学活动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关怀同学构建“身边的物理”,从而顺当突破教学难点。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方案一:多媒体呈现:酷热夏季的一天傍晚,甲、乙两人在湖边游玩,为了纳凉问题两人发生激烈争吵,甲主见划船到湖中去,乙则认为在岸上漫步 更凉快,你认为谁的建议或意见对?
同学思索、猜想、争论并发表自己的观点:可能岸上、湖中、两者一样三者观点都有,究竟哪种观点对呢?从而引入新课。
方案二:
出示图片,夏天,岸上的沙子被晒得很烫,而海水却很凉,你有这种感觉吗?你想不想知道为什么?
推动新课
一)探究物质的吸、放热性能
探究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是学校物理中比较困难的试验之一,设计和试验操作的难度较大,需要留意准时指导和关心同学,以保证每组同学都观看到相应的试验现象,得到较好的试验结果。下面对探究的各个环节加以具体说明。
(1)提出问题
从生活中同学已经意识到不同物质的吸、放热性能不同,这里还要把这个比较笼统的问题描述为明确具体的可验证的物理问题。老师可以予以引导:假如上面两幅图中都是水或都是砂子,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也相等,明显,它们汲取的热量必定相等。那么,不同物质(如水和砂子),在质量相同、上升的温度相等时,它们汲取的热量也相等吗?
这已经是一个可验证的问题,其中包含限制条件,如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等、不同物质等,这些都可以通过试验技术条件予以把握和测量,为下面设计试验供应了基础。
(2)制定方案与设计试验
要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性能,需要取质量相等的不同物质,使其上升相等的温度,比较各自汲取热量的多少。这仅仅是一个试验方案而已,还要具体设计怎样实现这些要求。具体做法是:不同物质选择水和砂子;质量相等要用天平称量;上升的温度通过温度计测量出来;水和砂子汲取热量的多少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推断,因此要用两个相同的加热源(如相同的酒精灯,但从平安性考虑,尽量不要用通常的“热得快”等电加热器)。另外,装水和砂子的烧杯规格要相同,要保证除了水和砂子不同之外,其他条件都相同。通过观看水和砂子上升同样温度汲取热量是否相等来验证其吸热性能是否相同。
此外,砂子需要不停搅拌,否则会受热不均匀。试验中也可选用水和煤油(或酒精、色拉油)对比进行争论 ,可以省去搅拌的麻烦。但煤油、酒精和色拉油均属易燃品,试验时肯定要留意平安。由此看来,本试验对同学来说是有肯定难度的。
记录试验数据的表格可以直接采纳教材上的,也可依据需要自行设计。不管采纳哪种,老师都应引导同学弄清表格中各行各列表示的含义,包括其中的单位等,这是以后阅读、使用和设计表格必备的学问。
试验的步骤要让同学自己设计,以熬炼他们设计试验和语言表达的力量。兹举一例,仅供参考:①依据图16.3-1和图16.3-2所示,用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烧杯、温度计等组装两套器材;②用天平分别称取100g水和砂子,分别倒入两个烧杯中;③记录水和砂子开头时的温度;④同时对水和砂子加热,记录在加热1min、2min、3min……时水和砂子各自上升的温度。
本试验的操作具有肯定难度,需要同组同学相互协作,对试验结果不要过于追求完善,只要能得出定性结论即可。
(3)分析与论证
同学试验取得数据后,老师可引导同学比较、分析:质量相同的水和砂子,上升相同温度时,加热的时间长短是否相同?这说明白什么?从而引导同学得出结论。在描述结论时,初学的同学不愿定能做到简洁而精确 ,只要能大致地将问题表达清晰,就应当予以确定和鼓舞。但老师肯定要规范描述到“在质量相等、上升的温度相同的状况下,不同物质汲取的热量不相等,水汲取的热量比砂子汲取的热量多”。
二)比热容
比热容的定义可以直接给出,但老师要引领同学解析其中的关键词及其含义。如为什么要限定“单位质量”“温度上升1℃”,这是因为比热容是以热量来定义的,而热量跟物体的质量和上升的温度都关于。比热容是学校物理消逝的一个由两个以上物理量来定义的物理概念,老师对概念的表述与单位的教学都要充分估量同学认知的困难,把铺垫和引导做得细一些。
对于比热容的单位,要结合阅读数据表“一些物质的比热容”,明确其含义。因为热量计算公式课标没有要求,教学不必要补充传统教材中的吸热公式和放热公式,不引入相关计算,而是把重点放在理解比热容的物理意义上。
通过阅读数据表,要求同学知道水的比热容,会利用水的比热容较大的特点说明关于现象。这里可以设计同学争论沟通活动:日常生活中为什么常用热水来取暖?汽车中为什么用水来做冷却剂?这些问题对于学校同学来说是具有肯定难度的。为了突破难点,老师应先让同学充分思索沟通,然后汇报辨析,老师梳理总结。对于水的比热容较大,老师在总结时要引导同学明确其两方面的含义:质量相同、上升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汲取的热量多,所以用来作发动机的冷却剂;质量相同、降低的温度也相同时,水比其他物质放出的热量多,所以冬季常用热水来取暖。
三)热量的计算
呈现问题1:①1kg水温度上升1℃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同学很简单即可得出:汲取的热量Q1=4.2×103J。
呈现问题2:2kg水温度上升1℃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同学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2=2×4.2×103J=8.4×103J。
呈现问题3:2kg水温度上升50℃汲取的热量是多少?
同学争论得出:汲取的热量Q3=50×8.4×103J=4.2×105J。
呈现问题4:物质汲取热量的多少与其质量、温度变化、比热容成什么关系?
同学争论得出:物体汲取的热量与质量成正比,与上升的温度成正比,与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计算公式:Q吸=cm(t-t0)。
同学自己推导得出:物体放出热量计算公式:Q放=cm(t0-t)。
四)课堂小结
1.引导同学回顾一个完整的探究应包括哪些过程。
2.比热容的概念、单位及物理意义。
3.Q吸=cm(t-t0)。
4.Q放=cm(t0-t)。
新人教版初二物理教案4
【教学目标】
学问与技能
1.知道国际单位制中长度和时间的单位;
2.会选用适当的工具测量长度和时间;
3.知道测量有误差及减小误差的方法.
过程与方法
1.体验通过日常阅历或自然现象粗略估量长度和时间的方法;
2.通过试验,学习刻度尺和停表的准确使用方法.
3.通过解决实际问题,了解长度测量的特殊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简洁的测量学问,体会测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养成细致、严谨的学习习惯;
2.熟悉测量长度和时间的工具及其进展变化的过程,养成对科学技术的喜爱.
【教学重点】
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使用停表测量时间.
【教学难点】
测量长度时读取估量值.
【教学预备】
老师用:习题及图形(事先写或画在后黑板上)、刻度尺(量程0~1m,分度值1cm)、钢卷尺(量程0~2m,分度值1mm)、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石英钟、电子手表、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同学用:刻度尺(量程0~15cm或0~20cm,分度值1mm)、铅笔、金属块、J1202机械停表(精确度0.1s)、J1202电子停表(精确度0.01s)等.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及内容老师活动同学活动
一、课件导入
【呈现课件】呈现几个好玩的“视觉错视”实例.
1.图甲中两根紫色的线是直的吗?
2.图乙中红色的线哪根长?
【过渡语】靠我们的感觉器官去推断,很难精确,而且有时会出错.所以,要作出精确 的推断,得到精确的数据,必需用测量仪器来测量.
【设疑引题】尺、秤、钟表、温度计等是我们熟识的测量工具或仪器.它们都有刻度,测量时需要准确使用它们,准确记录测量结果.那么如何进行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呢?
(设计意图:让同学熟悉到感觉不行靠,测量有必要,从而引出课题.)
1.同学相互谈谈自己的感觉,并请2~3名同学回答感觉的结果.
2.去掉背景后,再次观看,发觉:
甲图中两根紫色线都是直的;乙图中红色线一样长.
3.熟悉到感觉不行靠,要想取得精确 结果,应当进行测量.
二、新课讲授
1.长度的单位
(1)长度单位的符号
(2)长度单位间的换算关系
(3)了解一些物体的长度
2.长度的测量
(2)试验:用刻度尺测量长度【过渡】测量任何物理量都必需首先规定它的单位,在国际单位制中,长度的基本单位是米(m).
【布置自学】
1.阅读P15科学世界“国际单位制”.
2.阅读“长度的单位”部分(P10-P11).
(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在学校学过的长度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现在又知道长度有哪些新的单位?它们同米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反馈练习一】
指导同学履行下列问题:
1.在下列横线上填上适当的单位:
①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2、履行单位换算: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nm
【温馨提示】要留意换算格式,准确的格式是数字不变,把相应的单位作等量代换,示范如下:
7×10-5m=7×10-5×106μm=70μm。
(设计意图:对一些物体的长度,形成感性熟悉,并能精确 进行单位之间换算)
【过渡】为了精确 测量长度,人们设计制造了各种测量工具,你都知道哪些常用的测量工具?
1.了解“国际单位制”.
2.带着问题阅读,并沟通归纳:长度的单位有米(m)、千米(km)、分米(dm)、厘米(cm)、毫米(mm)、微米(μm)、纳米(nm).换算关系:1km=103m1dm=10-1m1cm=10-2m
1mm=10-3m
1μm=10-6m1nm=10-9m
思索回答:
①中同学身高大约15.7
dm
②一支铅笔直径约为10
mm
③人头发直径约7×10-5m=
70μm
④一张纸的厚度约10-4m=
105nm
(1)长度的测量工具
(2)观看刻度尺
【呈现实物】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测量长度的常用工具——刻度尺
【提出问题】观看下图刻度尺(或同学常用的刻度尺)的外形回答下列问题:
(1)它的零刻度线在哪里,是否磨损?
(2)它的量程是多少?
(3)它的分度值是多少?
【强调重点】1.刻度尺的零刻度线假如磨损,要从一个清晰的整数刻度线量起.
2.量程是一个测量范围,而不是测量的值.
3.分度值是相邻两格间的距离,反映了刻度尺的精确程度.
(设计意图:使用任何测量工具时,首先观看它的零刻度线、量程和分度值,熬炼同学观看力量.)
依据生活阅历和阅读课本
P11-P12回答:刻度尺、卷尺、三角尺、游标卡尺、螺旋测微器等.
观看图示的刻度尺回答:
在图示的刻度尺中,其零刻度线在左端(离最左端边缘有一小段距离),没有磨损,它的量程为0~8cm,它的分度值是1mm.
(3)准确使用刻度尺测量长度
【引导试验】组织同学进行分组试验,测量铅笔的长度、物理课本的长和宽等,暴露消逝的问题,老师准时订正,引导同学能准确使用刻度尺.
【出示问题】在测量的过程中,留意思索以下问题:
1.要测量以上长度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刻尺?
2.怎样放置刻度尺?
3.读数时要留意什么?
4.记录数据时要留意什么?
【归纳总结】准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可用四个字加以概括,即“选、放、读、记”.
各组按要求测量,体会测量的过程和方法,并总结出测量步骤和留意事项:
(1)选:在实际的测量中,首先估测被测物体的长度未能超过刻度尺的量程.其次依据实际状况确定需要达到的精确程度,选择合适的分度值.
(2)放:即刻度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度线对齐被测物体的一端,有刻度线的一边要紧贴被测物体且与被测物体保持平行(如图甲所示),未能歪斜(如图乙所示).
(3)读:即读数,视线要正对刻度线(如图丙所示);要估读出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图中铅笔长度为69.5mm,其中69mm是精确 值,0.5mm是估量值.
(4)准确读取估量值
(设计意图:通过亲身测量长度,感受准确使用刻度尺的方法)
【以例代讲突破难点】
如图所示,被测物体长度分别为cm
【难点剖析】在测物体长度时,被测物体末端
正好落在刻度线上时,我们读的估量值为零,
记录时也未能省略.如图所示,物体长度的准
确值是1.3cm,估量值是0.00cm,因此读数应为1.30cm,未能读作1.3cm.
(设计意图:利用练习,进一步突破估读这个难点)
【反馈练习二】
1.如图所示,用A、B两刻度尺测同一木块的边长,就分度值而言,尺精确些,就使用方法而言,不准确.用A尺测量出的物体长度是.
(4)记:指记录,记录测量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丁图中木块长度为2.77cm.
小组内争论沟通,得出答案:(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cm,也有的同学可能会读成1.30cm.)
讲解并在小组内争论沟通,深化熟悉,归纳总结出答案:1.30cm
争论沟通:刻度尺A分度值是1mm,刻度尺B分度值是0.2mm,因此刻度尺A精确些.刻度尺B有刻度的一侧没有靠近被测木块,使用方法错误.被测木块的末端恰好落在短刻度线上,此时长度精确 值为2.2cm,估读值为0.00cm,所以木块长为2.20cm.
答案:A;B;2.20cm(或22.0mm)
(5)使用刻度尺测长度的特殊方法
3.时间的测量
(1)时间的单位及换算关系
(2)计时工具
【学问拓展】
1.为了测出细铜丝的直径,某同学把铜丝在铅笔上紧密排绕32圈,如图所示,用分度值是1mm的刻度尺测得这32圈的总宽度为________cm,可算出细铜丝的直径约为________mm.
2.给你如图所示的一段曲线,你能想方法测出这段曲线的长度吗?
(设计意图:渗透测长度的特殊方法累积法、
替代法、化曲为直法.)
【过渡】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常常进行长度的测量外,也常常需要对时间进行测量.
【提出问题】
1.你知道的时间单位有哪些?时间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简洁介绍,在古代人们测量时间的工具有哪些?
(设计意图:让同学感受到我国古代人民的才智,了解时间测量工具的进展历程。)
思索沟通:图中刻度尺的分度值是是1mm,所以其精确 值是5.0cm;估量值是0.00cm;细铜丝的总长度为是:5.0cm+0.00cm
=5.00cm,然后除以32圈,得到细铜丝的直径为1.6mm
答案:5.00;1.6
争论沟通:先找一段松软的棉线,让棉线沿着曲线的外形附着在曲线上,在曲线两端处的棉线上做记号.然后将棉线取下,伸直.最终用刻度尺测出棉线上两个记号间的长度,就是曲线的长度.
同学自学,组内谈论回答:
1.在国际单位制中时间的基本单位是秒(s),常用单位有时(h)、分(min)。
1h=60min
1min=60s
2.测量时间的工具有:石英钟、电子表、机械停表、电子停表等
(3)试验:用停表测量时间
【指出】今日我们重点学习机械停表的使用
【示范停表的使用】以试验室J1202机械停表为例.
【引导试验】组织同学按课本步骤进行分组试验,对暴露消逝的问题,老师准时订正.
阅读“学问加油站”,熟识机械停表的使用方法.
小组内同学相互关怀,在“学问加油站”的基础上,熟识按钮的功能和使用方法.练习使秒表启动、停止和回零,并准确进行读数.
【反馈练习三】
如图所示机械停表读数是mins.
答案:3min38.3s
争论回答:
机械停表的大圈1整圈是30s,1大格是1s,每大格又均匀分成10个小格,所以每一小格是0.1s.小圈1整圈是15min,每一小格是0.5min.小圈指针指示时间超过3.5min,大圈指针指示是38.3s,因此读数是3min38.3s.
【问题过渡】在刚才测量长度和时间的过程中,我们测量的结果肯定等于物体的真实值吗?假如不等,是因为什么缘由造成的呢?
【布置自学】阅读课本P14“误差”部分,时间2分钟.
【提出问题】
1.为什么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总会有差别?
2.减小误差有哪些方法?
3.错误与误差有什么不同?
【反馈练习四】
有五位同学,使用同一把刻度尺测量同一个物体的长度,他们测量的结果分别是:①187.6㎜;②187.5㎜;③187.8㎜;④187.65㎜;
⑤187.7㎜.则下列说法中准确的有()
A.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0㎜
B.测得这个物体的长度应为188.7㎜
C.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③次
D.这五次测量结果中误差最小的是第⑤次
【强调】多次测量求平均值时,平均值小数点后保留与原题中相同的位数。
(设计意图:利用反馈练习巩固减小误差的方法以及对错误测量结果的推断)同学阅读思索课本P14“误差”,沟通争论并回答问题:
1.由于受所用的仪器和测量者的不同,所以测量值和真实值之间必定存在差别,这个差别叫做误差,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2.减小误差的方法:多次测量求平均值,选用精密的测量工具,改进测量方法.
3.错误与误差不同:错误是指不按试验、操作的关于规定的做法.所以只要严格按要求去做,错误是可以避开的,而误差是不行避开的.
思索沟通:题中所用刻度尺最小分度为mm,第④四个读数187.65㎜错误.其它四个读数分别为:①187.6㎜;②187.5㎜;③187.8㎜;⑤187.7㎜,它们的平均数为187.65mm,在这里只平均值有效数字个数应当与测量值有效数字个数相同,则物体的长度应为187.7mm,综上所述,应选D.
三、课堂小结
回顾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同学争论发言,梳理本节学问要点,见附件1.
四、课堂检测老师巡察、讲评.履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卫生器具行业创新驱动与转型升级路径分析考核试卷
- 刀剪制造业的生产线优化考核试卷
- 视力的健康与保护(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综合实践活动粤教版
- 五金批发商市场细分市场策略与实施案例分析考核试卷
- 人教版历史与社会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节课《开疆拓土与对外交流》 说课稿1
- 专业咖啡厅工作岗位协议2024年标准版版B版
- 办公室项目管理范围与进度控制考核试卷
- 2006年吉林省中考满分作文《真挚》2
- 2006年湖北武汉中考满分作文《筷子王国创新比赛》
- Starter Unit 2 Keep tidy Section A 1a-2e (第二课时)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T8联考)2025届高三部分重点中学12月第一次联考评物理试卷(含答案详解)
- 工程施工扬尘防治教育培训
- 红薯采购合同模板
- 2023年河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安徽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真题及答案解析
- 山西省太原市重点中学2025届物理高一第一学期期末统考试题含解析
- 充电桩项目运营方案
- 2024年农民职业农业素质技能考试题库(附含答案)
- 高考对联题(对联知识、高考真题及答案、对应练习题)
- 新版《铁道概论》考试复习试题库(含答案)
- 【律师承办案件费用清单】(计时收费)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