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1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2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3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4页
福建省漳州市2023-2024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含答案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福建省漳州市2024届高三毕业班第一次教学质量检测生物试题本试卷共8页,20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题,其中,1~10小题,每题2分;11~15小题,每题4分,共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1.衣藻和色球蓝细菌都是单细胞生物,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都属于原核生物B.都以DNA为遗传物质C.都在叶绿体中进行光合作用D.都能通过有丝分裂的方式增殖【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包括细胞生物和非细胞生物,非细胞生物是指病毒类生物,而细胞生物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蓝细菌、放线菌、支原体、衣原体等;真核生物包括:动物、植物、原生动物、低等植物、真菌等。【详解】A、衣藻是植物,属于真核生物,A错误;B、衣藻和色球蓝细菌都具有细胞结构,细胞生物都以DNA为遗传物质,B正确;CD、色球蓝细菌属于原核生物,不含叶绿体,没有染色体,不能进行有丝分裂,CD错误;故选B。

2.下列关于细胞的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叙述错误的是()A.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更多B.充盈大液泡使植物根尖分生区细胞保持坚挺C.叶绿体内众多的基粒和类囊体扩展了受光面积D.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答案】B【解析】【分析】1、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2、代谢旺盛的细胞,核孔数量更多。3、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详解】A、核仁的大小和核孔的数目与代谢强度有关,代谢旺盛的细胞中,核仁较大,核孔较多,A正确;B、根尖分生区细胞刚分裂形成,没有大液泡,B错误;C、叶绿体内膜并未向内折叠,叶绿体通过类囊体垛叠形成基粒来增大膜面积,有利于光合色素附着,C正确;D、细胞膜的功能与膜蛋白有关,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就越多,D正确。故选B。

3.关于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原理在农业生产的应用,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马铃薯套种玉米可以提高光能利用率B.中耕松土有利于根部细胞进行有氧呼吸C.储藏果蔬的仓库通常需要降低氧气和温度,可降低有机物消耗D.大棚栽培果蔬选择黄绿色的塑料薄膜,可以提高作物产量【答案】D【解析】【分析】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就要想办法提高植物的光合作用,尽量减少植物的呼吸消耗,据此答题。【详解】A、马铃薯套种玉米,减少了土地闲置时间,从而提高光能利用率,A正确;B、中耕松土,可增加土壤间隙中的含氧量,可促进有氧呼吸,B正确;

C、储藏果蔬的仓库通常需要降低氧气和温度,并保持一定的湿度,可降低细胞呼吸过程中有机物消耗,同时保证果蔬的新鲜程度,C正确;D、植物光合作用几乎不吸收绿光,所以大棚栽培果蔬选择黄绿色的塑料薄膜,不可以提高作物产量,D错误。

故选D。4.下图为某动物个体的细胞分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细胞①可能发生基因重组B.细胞②④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C细胞③处于有丝分裂中期D.据图推测该动物个体为雌性【答案】D【解析】【分析】据图分析,①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分裂中期,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③表示有丝分裂中期,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详解】A、细胞①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此时同源染色体的非姐妹染色单体之间可能发生互换(交叉互换),属于基因重组,A正确;B、②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正常情况下等位基因随同源染色体分离而分离,若发生了互换,则在减数第二次分裂后期也可能发生等位基因分离,B正确;C、③含有同源染色体,且着丝粒(着丝点)整齐排列在赤道板上,细胞处于有丝分裂中期,C正确;D、④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此时细胞质均等分裂,故据图推测该动物个体为雄性,D错误。故选D。5.雄绿头鸭的美羽和素羽分别由A、a基因控制。雄鸭的美羽艳丽易被天敌发现,有利于雌鸭的识别;素羽有利于躲避天敌,不利于雌鸭的识别,使雌鸭易与近似鸭种杂交导致生殖失败,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绿头鸭与近似鸭种存在生殖隔离B.雄鸭羽毛的颜色向雌鸭传递物理信息C.绿头鸭种群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种群发生进化D.绿头鸭天敌少而近似鸭种多的地区,A基因频率逐渐减小【答案】D【解析】【分析】现代生物进化理论认为:生物进化的单位是种群;突变和基因重组为生物进化提供原材料;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自然选择通过定向改变种群基因频率而使生物朝着一定的方向进化;隔离是物种形成的必要条件;生殖隔离是新物种形成的标志。【详解】A、据题干信息“绿头鸭与近似鸭种杂交导致生殖失败”可知,二者属于不同的物种,故存在生殖隔离,A正确;B、颜色属于物理信息,故雄鸭羽毛的颜色向雌鸭传递物理信息,B正确;

C、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而非基因型频率,故基因型频率的改变不一定会导致基因频率改变,C正确;D、绿头鸭天敌少而近似鸭种多的地区,来自天敌的压力减少,为避免与近似鸭种错交,美羽个体数量将会增多,故种群中控制素羽的a基因频率会降低,A基因频率会升高,D错误。

故选D。6.我国古诗词蕴含着丰富的生物学原理。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种间寄生关系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体现植物的向光性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体现生物的适应性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体现了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作用【答案】A【解析】【分析】物质循环是指生物圈里任何物质或元素沿着一定路线从周围环境到生物体,再从生物体回到周围环境的循环往复的过程,又称“生物地球化学循环。【详解】A、“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体现了杂草与豆苗间的竞争关系,不是寄生关系,A错误。B、“满园春色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墙外光照充足,一枝粉红色的杏花伸出墙头来,因此“春色满园关不住,枝红杏出墙来”体现了植物的向光性,B正确;C、“儿童急走追黄蝶,飞人菜花无处寻”,无处寻的原因是蝴蝶具有保护色不易被天敌发现,是一种保护色,体现了生物与环境的适应,C正确;D、“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分解者把落花这种植物的遗体、遗物分解成了无机物,归还土壤,再被植物吸收利用,体现了生态系统中的分解者在物质循环中的作用,D正确。故选A。7.下图是胰液分泌的部分调节示意图,下列分析错误的是()A.胰腺分泌的胰液进入小肠,参与食物的消化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只作用于胰腺的胰岛细胞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分泌,这个过程需要大脑皮层参与D.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但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答案】B【解析】【分析】分析题图:该图表示胰液分泌的2个调节途径,即神经调节和激素调节。【详解】A、胰腺分泌胰液时属于外分泌腺,分泌物(胰液)通过导管直接进入消化道(小肠),胰液中含有胰蛋白酶等,参与食物的消化,A正确;B、促胰液素随血液运输,作用于胰腺的导管上皮,B错误;

C、谈论食物引起胰液的分泌,由于没有吃到食物,因此该反射属于条件反射,需要大脑皮层的参与,C正确;D、迷走神经属于自主神经,不受人意识的支配,但其自主行为也受高级神经中枢的调控,D正确。故选B。8.一颗小小的植物种子可以长成参天大树,其过程受多种因素的调控,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光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传导影响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B.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从而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C.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细胞分裂素、脱落酸的含量变化趋势相同D.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处在基因适时选择性表达的调控之下【答案】C【解析】【分析】在植物的生长发育和适应环境变化的过程中,各种植物激素并不是孤立的起作用,而是多种激素相互作用共同调节。【详解】A、对植物来说,光不只是起提供能量的作用,还能作为一种信号,激活光敏色素,经过信号传导影响核内特定基因的表达,调控植物生长发育的全过程,A正确;B、生长素的横向运输受到重力等因素的影响,重力通过将重力信号转换成运输生长素的信号造成生长素分布不均来调节植物的生长方向,B正确;C、种子萌发过程中,赤霉素和细胞分裂素促生长萌发,而脱落酸抑制生长萌发,故它们的含量变化趋势不一定相同,C错误;

D、植物细胞储存着全套的基因,故植物的生长、发育、繁殖等都处在相应的基因适时的选择性表达调控之下,以完成相应的生理过程,D正确。故选C。9.细胞工程在农业生产、医疗卫生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未脱毒草莓B.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实现远缘杂交育种C.ADC中的单克隆抗体可以运载抗肿瘤药物,且能特异性识别、杀伤肿瘤细胞D.体外诱导病人自身体细胞获得的iPS细胞移植回病人体内,理论上可避免免疫排斥【答案】C【解析】【分析】马铃薯、草莓和香蕉等通常是用无性繁殖的方式进行繁殖的,它们感染的病毒很容易传给后代,病毒在作物体内逐年积累,就会导致作物产量降低,品质变差,早在20世纪50年代,科学家就发现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因此,切取一定大小的茎尖进行组织培养,再生的植株就有可能不带病毒,从而获得脱毒苗。【详解】A、植物顶端分生区附近(如茎尖)的病毒极少,甚至无病毒,利用茎尖组织培养技术培育的脱毒草莓的产量和品质明显优于未脱毒草莓,A正确;B、科学家利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获得白菜—甘蓝杂种植株,该植株可产生可育的后代,打破了生殖隔离,实现远缘杂交育种,B正确;C、ADC中单克隆抗体主要作用是定位导向,杀死肿瘤细胞的主要是药物,C错误;D、自体细胞获得的iPS细胞移植,MHC完全相同,可避免免疫排斥,D正确。故选C。10.垃圾分类处理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可回收垃圾收集处理可以减少废弃物污染B.厨余垃圾经发酵处理可实现能量的循环利用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可能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D.垃圾分类处理具有社会、经济、生态效益,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答案】B【解析】【分析】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详解】A、垃圾分类处理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A正确;B、厨余垃圾中剩饭、剩菜所含的有机物经发酵处理后,有机物中的能量以热能形式散失,不能循环利用,B错误;C、有害垃圾中的重金属、有毒物质可由食物链进入人体,通过生物富集作用积累,C正确;D、垃圾分类处理后,实现了垃圾资源化和物质的循环利用,既减少了污染,又实现了资源的重复利用,有利于发展循环经济和实现可持续发展,体现了生态工程的整体原理,D正确。故选B。11.下列生物实验探究与运用的科学方法不相符的是()选项生物实验探究科学方法A沃森和克里克探索DNA结构、探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建构模型B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利用人鼠细胞融合实验研究细

胞膜流动性同位素

标记法C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

作用减法原理D孟德尔豌豆杂交实验、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

交实验假说-

演绎法A.A B.B C.C D.D【答案】B【解析】【分析】1、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测交实验)→得出结论。2、肺炎链球菌转化实验包括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其中格里菲斯体内转化实验证明S型细菌中存在某种“转化因子”,能将R型细菌转化为S型细菌;艾弗里体外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3、沃森和克里克用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研究DNA的结构。4、萨顿运用类比推理的方法提出基因在染色体的假说,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详解】A、沃森和克里克研究DNA分子结构时,运用了建构物理模型的方法,建构了DNA双螺旋结构;研究酵母菌种群数量变化规律中,建构了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A正确;B、科学家利用同位素标记法对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进行了研究,发现3H标记的亮氨酸在细胞内出现的先后顺序分别是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细胞膜外;科学家利用不同颜色的荧光染料标记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表面的蛋白质分子,进行小鼠细胞和人细胞融合的实验,探究细胞膜的流动性,B错误;C、减法原理(是指与常态相比,人为去除某种影响因素),肺炎链球菌的体外转化实验,在每个实验组特异性地去除了一种物质,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各自进行实验研究;探究土壤微生物对落叶的分解作用,在实验组中去除其中一种影响因素,设置灭菌土壤,C正确;D、孟德尔验证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的测交实验、摩尔根证实基因在染色体上的果蝇杂交实验,都采用了“假说一演绎法”,D正确。故选B。12.北欧鲫鱼骨骼肌细胞与其他脊椎动物细胞的呼吸过程有所不同,前者在寒冷条件下,能向体外排出酒精来延缓周围水体结冰,以适应寒冷环境,其细胞呼吸过程如下图所示。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北欧鲫鱼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有线粒体参与B.北欧鲫鱼骨骼肌细胞排出酒精的方式是协助扩散C.寒冷环境下北欧鲫鱼细胞无氧呼吸的终产物可以是乳酸或者酒精和CO₂D.北欧鲫鱼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与其他脊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类似【答案】B【解析】【分析】1、无氧呼吸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并释放少量能量;第二阶段丙酮酸在不同酶的作用下转化成乳酸或酒精和二氧化碳,不释放能量,整个过程都发生在细胞质基质。2、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详解】A、据图可知,北欧鲫鱼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有线粒体参与,可将丙酮酸转化为乙醛和二氧化碳,A正确;B、酒精是脂溶性物质,可直接自由扩散跨细胞膜排出细胞,B错误;

C、据图可知,北欧鲫鱼骨骼肌细胞无氧呼吸可以产生酒精和二氧化碳,而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的产物是乳酸,C正确;

D、北欧鲫鱼除骨骼肌细胞外其他组织细胞无氧呼吸过程与其他脊椎动物细胞无氧呼吸过程类似,产物都是乳酸,D正确。故选B。13.生态学家对某地云杉林中四种林莺的生态需求进行了研究,四种林莺主要觅食位于树皮和树叶上的植食性昆虫,觅食部位如下表。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种类觅食对象所在部位栗颊林莺树顶新生针叶区、嫩芽区黑喉绿林莺中上部新生针叶区、嫩芽区、较老针叶区栗胸林莺老针叶区、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中层枝条区黄腰白喉林莺无地衣区、有地衣覆盖的较低树干与中层枝条区A.可以运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四种林莺的种群密度B.四种林莺觅食部位的差异可以减弱种间竞争C.林莺属于初级消费者,可以加速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的进行D.若研究云杉林中某植物生态位应调查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答案】C【解析】【分析】一个物种在群落中的地位或作用,包括所处的空间位置,占用资源的情况,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称为这个物种的生态位。因此,研究某种动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的栖息地、食物、天敌以及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详解】A、调查活动能力强的飞行禽类种群密度,可以运用标记重捕法,A正确;B、觅食部位不同减弱了四种林莺的种间竞争,有利于生物充分利用资源,B正确;C、林莺主要觅食树皮和树叶上的昆虫,可见林莺在生态系统中属于初级消费者或次级消费者,C错误;

D、研究某种植物的生态位,通常要研究它在研究区域内的出现频率、种群密度、植株高度等特征,以及它与其他物种的关系等,D正确。故选C。14.野生型果蝇(显性纯合体)有B和D两种色素,控制酶1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控制酶2的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果蝇眼色与色素的关系如下表:色素B色素D眼色色素形成途径++红褐色酶1

底物A→色素B

酶2

底物C→色素D-+鲜红色+褐色--白色注:“+”表示有,“-”表示无现将白眼雌果蝇与野生型雄果蝇杂交。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F1雄果蝇有酶2无酶1,眼色为鲜红眼B.F1雌雄果蝇两种酶都有,眼色为红褐眼C.F1雌果蝇的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可产生4种基因型配子D.F1雌雄果蝇交配,可验证控制酶1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答案】A【解析】【分析】分析表格:底物A在酶1的作用下生成色素B,底物C在酶2的作用下生成色素D(相关基因用B、D表示),控制色素B的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则野生型(显性纯合)基因型为DDXBXB、DDXBY,表现为红褐眼,即同时存在B和D就表现为红褐眼;缺色素B的果蝇为鲜红眼,即D_XbXb、D_XbY为鲜红眼;缺色素D的果蝇为褐眼,即ddXBX-、ddXBY为褐眼;缺色素B和色素D的果蝇为白眼,即ddXbXb、ddXbY为白眼。【详解】AB、底物A在酶1的作用下生成色素B,底物C在酶2的作用下生成色素D,相关基因用B、D表示,则白眼雌果蝇基因型为ddXbXb,野生型雄果蝇基因型为DDXBY,杂交后代的基因型及比例为DdXBXb:DdXbY=1:1,其中,雌果蝇(DdXBXb)含有两种酶,红褐色;雄果蝇只含有酶2,为鲜红眼,A正确,B错误;C、一个初级卵母细胞经减数分裂只能产生一个卵细胞(配子),即只有一种基因型配子,C错误;D、若F1雌雄果蝇交配,无论控制酶1合成的基因在X染色体上还是常染色体上,后代雌雄个体的表型及比例均为1:1,D错误。故选A。15.纤维素分解菌是一种新型饲料添加剂,能够提高粗纤维饲料的转化率,为养殖业提供更多的饲料来源。研究人员从反刍动物粪便中分离筛选纤维素分解菌,步骤如下:关于上述实验的分析正确的是()A.可采用干热灭菌法对培养基A、B进行灭菌B.培养基B中应加入纤维素作为唯一氮源C.④能通过涂布平板法培养获得单菌落D.乙中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值越小说明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越强【答案】C【解析】【分析】土壤中存在着大量纤维素分解酶,包括真菌、细菌和放线菌等,它们可以产生纤维素酶。在用纤维素作为唯一碳源的培养基中,纤维素分解菌能够很好地生长,其他微生物则不能生长。【详解】A、对培养基进行灭菌的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不能用干热灭菌法进行灭菌,A错误;B、纤维素的元素组成是C、H、O,不含N元素,因此培养基B中不能用纤维素作为氮源,B错误;C、步骤③对培养液进行梯度稀释的目的是将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步骤④将稀释样液接种得到培养基进行培养,故通过③④可实现将聚集的微生物分散成单个细胞,C正确;D、刚果红与纤维素结合形成红色复合物,培养基中会出现以纤维素分解菌为中心的透明圈,乙中透明圈与菌落的直径比值越大说明细菌分解纤维素能力越强,D错误。故选C。二、非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共60分16.森林火灾会影响生态系统的碳循环,为研究不同强度林火干扰对生态系统的影响,某研究院以木荷林为研究对象,部分实验结果如下所示。样地状况郁闭度植被总碳

密度/(t/hm2)对照样地0.9597.23轻度林火干扰0.9091.87中度林火干扰0.8067.56重度林火干枕0.5042.23

注:植被碳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土地上植物及凋落物中碳元素重量回答下列问题:(1)木荷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形成群落的________结构,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群落________。(2)据表分析,林火干扰导致郁闭度_______,促使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以_______形式回到非生物环境,土壤无机盐含量______。(3)随林火干扰程度增大,草本碳密度上升,植被总碳密度________,结合图表信息分析植被总碳密度变化的原因________。(4)火灾后,森林生态系统通过________使其得以恢复,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该过程中群落发生_________演替。【答案】(1)①.垂直②.充分利用环境资源(2)①.下降②.CO₂③.增加(3)①.下降②.乔木碳密度降低量显著高于草本碳密度的增加量,灌木碳密度变化不大(4)①.自我调节/负反馈调节②.次生【解析】【分析】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是指组成生物体的C、H、O、N、P、S等化学元素,不断进行着从无机环境到生物群落,又从生物群落回到无机环境的循环过程。这里所说的生态系统,是指地球上最大的生态系统——生物圈。初生演替:是指在一个从来没有被植物覆盖的地面或者原来存在过植被但被彻底消灭了的地方发生的演替。次生演替:是指在原有植被虽已不存在,但原有土壤条件基本保存甚至还保留了植物的种子或其他繁殖体的地方发生的演替。【小问1详解】木荷林中自上而下分别有乔木、灌木、草本,这体现了群落的垂直结构,这种分层现象有利于群落中生物对空间和资源的充分利用。【小问2详解】据表分析,林火干扰导致郁闭度下降,促使生物群落中碳元素以CO2形式通过燃烧过程回到非生物环境,土壤无机盐因为燃烧过程含量增加。【小问3详解】随林火干扰程度增大,草本碳密度上升,而乔木碳密度下降,而灌木碳密度变化不大,而总体表现为植被总碳密度下降,据此推测植被总碳下降的原因是由于乔木碳密度降低量显著高于草本碳密度的增加量。【小问4详解】火灾后,森林生态系统通过自我调节使其得以恢复,体现了生态系统的恢复力稳定性,从而维持相对稳定的结构和功能,该过程中群落发生的演替类型属于次生演替。17.重症心肌炎通常由病毒感染引起,患者会出现呼吸困难、胸痛、腹泻等症状。心肌损伤时,细胞中的肌钙蛋白和心肌酶会释放入血。回答下列问题:(1)病毒侵染机体时引发_______免疫和______免疫。(2)患者腹泻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______增加,从而促进________对水的重吸收。(3)为探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否提升对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将成人重症心肌炎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进行如下临床实验。组别治疗方法肌钙蛋白/

(ng·mL-1)心肌酶/

(ng·mL-1)实验前2周后实验前2周后甲组a.____7.680.8279.2612.21乙组常规治疗+b.____7.590.280.225.69①完善表格:a.______b._______②根据表中数据,可判断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_______(填“能”或“不能”)提升对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依据是_______。【答案】(1)①.非特异性②.特异性(2)①.抗利尿激素②.肾小管和集合管(3)①.常规治疗②.静脉滴注适量丙种球蛋白##注射适量丙种球蛋白③.能④.乙组实验前后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浓度的降低幅度大于甲组。##实验前甲、乙组的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浓度无显著差异,实验后甲、乙组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浓度均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解析】【分析】1.体液免疫:病原体侵入机体后,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抗原呈递细胞将抗原处理后呈递在细胞表面,然后传递给辅助性T细胞,辅助性T细胞表面的特定分子发生变化并与B细胞结合,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二个信号,辅助性T细胞开始分裂、分化,并分泌细胞因子,B细胞受到两个信号的刺激后开始分裂、分化,大部分分化为浆细胞,小部分分化为记忆B细胞,细胞因子促进B细胞的分裂、分化过程,浆细胞产生和分泌大量抗体,抗体可以随体液在全身循环并与这种病原体结合,抗体与病原体结合可以抑制病原体增殖或对人体细胞的黏附。2.细胞免疫:病原体侵入靶细胞后,被感染的宿主细胞(靶细胞)膜表面某些分子发生变化,细胞毒性T细胞识别这一变化信号,之后开始分裂并分化,形成新的细胞毒性T细胞和记忆细胞,细胞因子能加速这一过程,新形成的细胞毒性T细胞在体液中循环,他们可以识别并接触、裂解被同样病原体感染的靶细胞,靶细胞裂解死亡后,病原体暴露出来,抗体可以与之结合,或被其他细胞吞噬掉。【小问1详解】病毒属于寄生生物,需要细胞毒性T细胞与靶细胞密切接触,使之裂解,才能依靠体液免疫分泌的抗体与病毒的抗原特异性结合,形成沉淀和细胞集团,进而被吞噬细胞吞噬消灭掉,因此侵染机体时引发的特异性免疫包括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小问2详解】患者腹泻脱水,导致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使位于下丘脑的渗透压感受器兴奋,促使下丘脑分泌、垂体释放的抗利尿激素增加,从而促进肾小管和集合管对水的重吸收使尿量减少。【小问3详解】①实验目的是探究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否提升对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所以自变量为是否注射丙种球蛋白,因此甲组(对照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乙组(实验组)治疗方法为常规治疗+静脉滴注适量丙种球蛋白或注射适量丙种球蛋白。②从表中数据可看出,实验前甲、乙组的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浓度无显著差异,实验后甲、乙组肌钙蛋白和心肌酶浓度均降低,且乙组低于甲组,说明在常规治疗基础上静脉滴注丙种球蛋白能提升对重症心肌炎的临床治疗效果。18.下图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过程示意图,A~G代表物质,反应I、Ⅱ为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图中PsbS是类囊体膜蛋白,激活的PsbS能抑制电子在类囊体膜上的传递,进而影响光合作用。([____]填图中字母)回答下列问题:(1)反应I中,H2O分解[____]______和H+,同时失去两个电子。电子经传递用于形成[____]_______。(2)H+通过Z蛋白外流的同时促进[____]_______的合成,因此Z蛋白的功能有_______。(3)据图分析,光照过强会导致类囊体腔pH______(填“升高”或“下降”),从而激活PsbS。此时,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减少,原因是_______。【答案】(1)①.A②.O2③.E④.NADPH(2)①.C②.ATP③.运输(H+)、催化(ATP合成)(3)①.下降②.激活的PsbS抑制电子传递,导致NADPH合成减少,C3(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最终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减少【解析】【分析】据图分析:图示表示光合作用的过程,其中阶段I表示光反应阶段,阶段Ⅱ表示暗反应阶段;图中的水的光解发生在叶绿体的类囊体腔中,A是氧气,B是ADP和Pi,C是ATP,D是NADP+,E是NADPH,F是脱离循环的三碳糖,G是二氧化碳。【小问1详解】反应I为光反应,将H2O分解为[A]氧气和H+,同时失去两个电子;电子经传递用于形成[E]NADPH。【小问2详解】H+通过Z蛋白(H+通道蛋白)外流的同时将类囊体膜内外H+浓度差所形成的势能用于[C]ATP的合成;因此Z蛋白有运输(H+)、催化(ATP合成)的功能。【小问3详解】据图分析,光照强,光反应速率加快,水光解产生的H+增多,会导致类囊体腔pH下降;此时,PsbS被激活,将抑制电子传递,导致NADPH合成减少,C3(三碳化合物)的还原减少,最终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会减少。19.我国繁育大白菜(2n=20)有7000多年历史,某科研所为研究大白菜抽薹(薹,花茎)开花的遗传调控机制,将野生型的大白菜诱变育种得到抽薹早突变体甲和抽薹晚突变体乙,并进行杂交实验,过程和结果如图1所示。回答下列问题:(1)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这体现基因突变具有______特点,根据杂交实验结果,野生型大白菜的基因型为______(基因符号选用A/a和B/b表示)。(2)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表型个体自交,统计其子代表型及比例。若新表型: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的比例为_______,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3)为进一步在分子水平上揭示大白菜抽薹开花的调控机制,科研所对野生型和突变体甲的相关基因进行测序,突变位点附近的部分碱基序列如图2①从测序结果分析,突变体甲形成的原因:野生型的基因中碱基对G-C突变为______,导致基因表达的_______过程提前终止。②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该酶催化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抽薹。野生型与突变体的F基因(两者的F基因碱基序列相同)表达相对水平如图3。根据以上信息推测突变体甲抽薹提早的调控机制:由于_______,缓解对抽薹的抑制,白菜提前抽薹。【答案】(1)①.随机性②.aabb(2)2:1:1:0(或“非9:3:3:1”)(3)①.A-T②.翻译③.基因突变导致其控制合成的甲基转移酶空间结构改变,活性降低,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解析】【分析】1、基因突变是指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改变,基因突变若发生在配子中,遵循遗传规律并传递给后代;若发生在体细胞中则不能遗传。2、表观遗传是指基因的碱基序列没有发生改变,而基因的表达和表现发生可遗传变化的现象。【小问1详解】突变体甲与突变体乙是染色体上不同位点的基因发生突变的结果,说明突变位点的随机性,这体现基因突变具有随机性特点;根据杂交实验结果,突变体甲×野生型→F1表型与突变体甲相同,说明突变体甲为显性突变,同理突变体乙也为显性突变,故野生型大白菜的基因型为aabb(基因符号选用A/a和B/b表示)。【小问2详解】要确定两个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是否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将F2中的新表型(兼有甲乙突变性状,基因型为AaBb)个体自交,统计其子代表型及比例,若新表型: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的比例为2:1:1:0(或“非9:3:3:1”),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上;若新表型:突变体甲:突变体乙:野生型的比例为9:3:3:1,则说明两个不同突变位点的基因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小问3详解】从图2中测序结果分析,突变体甲形成的原因可能是:野生型的基因中碱基对G-C突变为A-T,相应mRNA上的密码子由UGG变为UAG(终止密码),导致基因表达的翻译过程提前终止;研究发现上述野生型基因表达产物是一种甲基转移酶,该酶催化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影响F基因的表达,进而影响抽薹,据图3可知,野生型F基因表达的相对水平远远大于突变体甲,故突变体甲抽薹提早的调控机制可能是:由于基因突变导致其控制合成的甲基转移酶空间结构改变,活性降低,使染色体组蛋白甲基化水平降低,进而使F基因表达水平下降,缓解对抽薹的抑制,白菜提前抽薹。20.CRISPR/Cas9基因编辑技术的原理:一条单链向导RNA(sgRNA)引导核酸酶Cas9到一个特定的基因位点进行切割,如图1所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