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环境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南通市三余镇为例_第1页
农村环境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南通市三余镇为例_第2页
农村环境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南通市三余镇为例_第3页
农村环境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南通市三余镇为例_第4页
农村环境治理现状调查与对策分析-以南通市三余镇为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摘要我国目前已出台许多关于农村环境治理方面的政策,各地政府也积极响应,按照国家政策对农村环境进行治理。但由于我国农村发展方式粗放、农民环保意识较为不足、政府治理的力度不够等种种因素,使得政策落实和推广仍存在许多问题,导致环境治理没有完全改善,我国农村环境污染问题仍然严峻,影响农民生存环境。农村环境治理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农民的生活水平,关系到农民的幸福感、安全感,进而影响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地方政府在农村环境治理中的职能发挥成效是直接关系环境治理成功与否,因此,对环境治理中地方政府的职能成效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本文以江苏省南通市三余镇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治理的现状,发现其治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而提出针对性的对策和建议。关键词:农村环境治理政府职能南通市三余镇AbstractAtpresent,Chinahasissuedmanypoliciesonruralenvironmentalgovernance,andlocalgovernmentshavealsopositivelygoverntheruralenvironmentinaccordancewiththenationalpolicies.However,duetotheextensiveruraldevelopmentmode,farmerswithlackofenvironmentalawareness,theinsufficientgovernmenttocontrolenvironmentalpollutionandotherfactors,therearestillmanyproblemsintheimplementationandpromotionofpolicies,resultingintheincompleteimprovementofenvironmentalgovernance.TheproblemofruralenvironmentalpollutioninChinaisstillserious,affectingthelivingenvironmentoffarmers.Thequalityofruralenvironmentalgovernanceisdirectlyrelatedtothelivingstandardoffarmers,theirhappinessandsecurity,andthenaffectsthegoalofbuildingamoderatelyprosperoussocietyinallrespects.Theeffectivenessoflocalgovernmentalfunctionsinruralenvironmentalgovernanceisadirectionalrelationshipforthesuccessofenvironmentalgovernance.Therefore,theanalysisforthefunctionaleffectivenessoflocalgovernmentinenvironmentalgovernanceisofpracticalsignificance.SanyuTownofNantongCity,JiangsuProvince,wastakentoanalyzethecurrentsituationofruralenvironmentalgovernance,theexistingproblemsandtargetedcountermeasureswererecommendedintheruralenvironmentalgovernance.Keywords:ruralenvironmentgovernance;governmentalfunctions;SanyuTownofNantongcity目录TOC\o"1-3"\h\u4427一、绪论 13114(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116931.研究背景 116932.研究意义 120357(二)国内外研究现状 216931.国外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概况 216932.国内环境污染治理研究概况 28120(三)研究内容与方法 316931.研究内容 316932.研究方法 429513二、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 57494(一)三余镇生态环境现状 57600(二)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手段 57173(三)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 629243(四)三余镇生态环境执法情况 719494三、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 830767(一)政府监管执法困难 862501.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广、监管难 855412.政府环保政策及法规执行不到位较为明显 825434(二)治理效果失衡 919578(三)公众参与力度不足 9294551.公众参与意识淡薄 939392.公众参与度低 910336四、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成因 1030954(一)执法体系不完善 10175311.法律体系不完善 10151462.政府环境治理职能尚未形成有效合力 1022569(二)环境治理主体单一 105753(三)政府协调能力不足 114687五、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完善对策 1222123(一)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法制体系 1239511.实行环境网格化管理 1240422.完善环境监督管理 126708(二)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 1228538(三)加强环保政策宣传教育 133401(四)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中长期规划 13106011.组织和管理规划 13187062.政策法规规划 14204633.资金提供计划 1410214.技术支持计划 1424403六、结论 1512931参考文献 1626189致谢 17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一、绪论第第页二、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现状分析十八大以来,南通市三余镇积极开展乡村生态文明建设行动,以开展环境优美乡镇和文明生态村创建为抓手,以建设“生态宜居村庄美”的和谐乡村生态文明为目标,不断加大农村环保工作力度,推进美丽乡村建设。(一)三余镇生态环境现状江苏南通三余镇地处江苏南通通州湾江海联合示范区,在长江流域入海口处的北岸,东邻我国黄海,南依长江流域,西与上海市区隔江相望,有“粮棉故里,江海乐土”之称,为苏中、苏南名镇之一,为江苏重点中心镇、通东经贸重镇,国家革命斗争旧址。全境面积为368.01平方公里,总人口为93957人,下辖三个居民区和二十个行政村。三余镇物产资源丰富,社会经济繁荣。产业类型齐备,工业特点突出,境内一百八十余家民营企业,具有纺织、针织、制衣等的特色农产工、生化、电气、机械设备、冶金、建筑等十多个门类,一百多种工业产品。三余镇是南通市通州区东侧滨海大镇,是中国优良传统的粮棉产业大乡。近年来,该镇的经济社会平稳增长,基本已形成了以纺织、轻型设备工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结构。根据《南通市2020年度生态环境统计年报》与县区其他镇相比,2020年三余镇相关环境指数评分较低,如土地胁迫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生态环境状况指数等,生态环境质量较差。近年来南通市三余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使得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农村环境得到了改善。但随着三余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环境问题也日趋严重,农民对于农村良好环境的需求也日渐强烈,所以农村环境治理工作任重而道远。(二)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手段从十八大以来,三余镇针对生态环境治理,相继推出秸秆禁烧补助政策、企业减排管控等一系列的治理措施,加强重点领域治理,突出秸秆禁烧禁抛、扬尘管控、重污染天气工业企业减排管控等重点工作[12],相关依据见表1。表1南通市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手段时间措施主要内容2018年11月《关于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工作的函》。为进一步加强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水平,提升农村人居环境,2018年南通市全面划定畜禽养殖禁养区并形成有关空间图集。2019年6月《南通市深入开展“散乱污”企业综合整治实施方案》。针对排查认定的“散乱污”企业,各地应按照“关停取缔、整合搬迁、升级改造”进行细化分类处置。2019年5月市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南通市长江入河排污口排查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摸清黄河干流南通河段的污染口底数,提出了整治管理工作实施方案并继续推动整治管理工作。2020年6月南通市土壤污染防治工作方案实施情况评估考核办法。进一步贯彻落实《土壤污染防治行动计划》。(三)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三余镇全面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环境治理工作取得一定成效。特别是在生态环境、河道污染、焚烧等现象有所改善。具体成效见表2。表2南通市三余镇生态环境治理成效实施项目(2020年)成效(2021年)秸秆禁烧补助政策2021年夏季、秋季巡查发现黑斑个位数锅炉提标改造或“回头看”已完成17个VOCs综合治理完成1个综合减排项目完成1个重点行业绿色改造工程完成1个大气污染防治工作任务超额完成。空气质量达标天数占全年天数比例84.4%,同比上升1.1个百分点。酸雨发生率8.1%。土壤环境治理工作重点做好涉化企业安全环保整治、土壤污染调查等工作,更新土壤重点监管名录12家,均制定了隐患排查制度,12家已完成隐患排查治理,共计整改隐患16处污染耕地安全利用率和污染地块安全利用率达90%以上污水治理工作镇污水收集率已达57.8%畜禽养殖生态治理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到86.2%,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95.4%,畜禽规模养殖场治理率达95.4%,大型规模养殖场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四)三余镇生态环境执法情况南通市三余镇通过成立环境安全生产工作领导小组、完善监管清单、做好信访调处等手段措施,严格落实环境执行措施,也取得一些成效。2021年生态环境部门共出动执法人员400人次,完成“双随机”检查任务23个,标准执法221余人次,同比上升33%,快捷留痕197余人次,发现违法行为21个,环境问题49个,下发处罚决定书19起,同比上升120%,罚款110万元,同比上升189%。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三、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三、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的问题(一)政府监管执法困难1.农村环境污染源头广、监管难农村环境执法机关是指各级人民政府及其相关部门在维护农村生态环境、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上建立的。政府执法机关按照有关的环保法律、法规,进行一系列的执法行动,维护乡村的生态环境。通过对南通市三余镇的环境污染治理工作的监测和实施情况进行研究,发现三余镇的污染来源广泛,污染行为隐蔽,随机性强,例如秸秆焚烧,一般都是在巡逻过程中发现,无法找到焚烧者。如果没有群众的积极配合,仅利用现有的人力、技术很难对污染的源头及成因进行全面的调查。如果仅凭政府自己的力量来全面掌控,付出的代价将极大。2.政府环保政策及法规执行不到位较为明显南通市三余镇环境治理的困境,关键在于有法不依和执行不到位。改革开放以来,中央高度重视环境立法,专门组建了《环境保护法(试行)》的制定领导小组和工作组。经计算,目前的国家环境行政规章有五十多项,部门规章和规范性文件约二百余件,国家环境政策和法规十余件,共编制实施了国家环境标准八百余项。由此可见,有关环保的法律法规是非常健全的。但是,如此多的环保规定和条例的制定,却并不能起到它应有的效果,更不能取得预期的成效,究其原因在于当地政府和有关职能部门的落实不到位。近年来,加强重点排污单位的污染监控,而对其他的环保违规案件和排污费缴纳工作并未受到充分关注,部分乡镇受到地区利益的驱使和地区保护主义,在落实国家环保措施方面出现“上有政策、下有对策”问题,对违法企业查而不处、查多处少、缺乏力度。上述问题,在环境执法工作中已司空见惯。环境执法检查通常只是单纯的行政命令,对污染企业必须关停或整顿,既不能从根源管理,也不能彻底改变环境污染源,因此收效甚微。(二)治理效果失衡目前南通市三余镇的重点治理对象为秸秆焚烧、纳污坑塘、生活垃圾、规模化禽畜、“散乱污”等,而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问题则多为点源和面源污染并存的问题。对于农药化肥等污染无法有效控制,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为农药通过雨水、耕地的退水等途径进入地下水,对土壤、河流造成了污染,而且排污通道无法对农药等进行处理,因此,污染程度难以量化。另一方面南通市三余镇的种植业主要是农民个体经营,外来承包土地人员较为凌乱,文化层次参差不齐,面源污染控制技术的推广难度较大。(三)公众参与力度不足在环境污染治理工作中,广大群众是其工作的重要部分。但目前公众在参与生态环境治理过程中也面临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1.公众参与意识淡薄公众作为参与环境污染治理中数目最为庞大的群体,其意识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垃圾分类、正确区分处理可再生资源与污染物,南通市三余镇农村居民在日常生活中真正能做到的却少之又少,意识主导行为,究其本源可以发现公众少有对环境污染进行治理的行为是由于思维中存在的意识较为薄弱。2.公众参与度低公众对环境问题和污染的管理参与度逐渐降低,且参与方式单一。目前,南通市三余镇农村居民参加污染管理活动的主要渠道是环境举报电话、来信来访,在通常情形下,只有意识到了污染事件确实影响到了个人的利益之后,村民们才会站起来对污染源事件进行举报揭发、申诉上访。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四、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成因四、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问题成因(一)执法体系不完善1.法律体系不完善据了解,在南通市三余镇实施乡村环境网格化整治的过程中,确实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因为环保网格人员大多是由村干部或会计兼职,并没有专门的环境管理技术,对环保法相关内容理解十分有限,导致农村基层环保监督工作力度不足。加之,我国农村环保立法相对滞后,当前虽然国家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固体废物污染环境防治法》等一系列环保法律法规,但并不适应农村地区的环境污染治理实际。由于基层环保网格员措施贯彻不到位、基层人员执法不严、缺乏有效的管理监督措施等原因,未达到理想的治理效果,仅发挥出部分光热。2.政府环境治理职能尚未形成有效合力政府在环境治理工作中面临着各部门管理的困难,特别是在环境污染控制方面尤为突出。以河道保洁工作为例,目前政府的总体目标是实现河道759千米清洁任务。然而,在职能分配上,河流清洁长效管理工作仍遵循属地管理的原则,由所在地镇政府具体负责落实,由各主管部门统一完成相应职责。在保障措施上,按照河流的功能划分,以城镇行政区域为单元,主要负责单位仍是当地乡镇政府。但为方便管理,由各村集体承包清洁团队,实行专门清洁,定期清洁。财政每年都会安排一笔专门的资金用于清理河道,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一笔专门的河道清洁基金。至于如何使用,则是由财政局制定。由于这种方式很容易矛盾和治理漏洞,戏称为“九龙治水”。政府部门对目前的水污染防治环境治理体系以行政区划管理为重,这将必然会产生由环保部门监督管理的多头执法机构和政出多门的现状。而行政部门则基于自身的利益,往往各行其职、很难产生有效的合力,从而极大降低了环境治理的效果。(二)环境治理主体单一目前由于环境公用物品的属性,环境投资回报率低下,企业和村民积极性不高,主要依靠政府行政管制进行农村环境污染治理。但与此相矛盾的是,农村环境污染涉及面广,农民长期不良习惯难以运用行政手段在短时间内有所改善,需要全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管控,才能取得良好的治理效果。实际上,一方面企业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对环保事业的投资并不热衷,而纺织业、床上用品加工行业等对环境污染的工业企业发展蓬勃,环保投入仅追求达到国家规定的环保标准,缺乏环境治理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农民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虽然环保意识有所增强,但滥用化肥、农药的现象却依然屡禁不止。(三)政府协调能力不足通过调查发现,政府部门越来越重视农村环境污染治理问题,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在基层广泛宣传环保理念。但实际措施落实后,还是未能达到预期效果。村民在项目的规划、设计、建设和运营等环境都缺少参与、监督。村民对政府实施的环境治理政策不主动,不积极参与其中,不配合环境治理的相关工作。另一方面,由于村民的文化水平整体偏低,没能很好地规范自身的环保行为,严重影响农村人居环境。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五、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完善对策五、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的完善对策(一)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法制体系1.实行环境网格化管理南通市三余镇实行农村环境网格化管理以来,为每个村级选配了一名环保网格员,虽然其发挥了一部分环境调查、政策宣传的职能,但由于网格员自身知识水平的限制和执法权责的不明晰,仍然未发挥出应有的网格效能。因此,要进一步完善农村环境治理的机构职能。一是为已有的网格员安排统一的定期专业培训,强化网格员自身的环保知识水平,增强其环保处理业务能力;二是为环境污染现状较为严重的镇村加配专业化、懂业务的专职环保员,指导村级垃圾分类、畜禽养殖技术、果园农田施肥管理等,尽可能减少村级污染源污染;三是适当考虑为基层环保机构配备一定的环保行政执法权,如对污染严重且屡教不改的企业实行关停整改、对农村环境保护破坏严重的村民采取罚款措施等。2.完善环境监督管理对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监督管理上要尽可能全面、细致,建立农村环境保护、治理、监管档案,掌握农村环境的动态变化,及时发现农村环境污染问题,并实时针对农村环境发展现状修改环境保护与治理方案等。一是利用网络报纸等各类媒体公开农村环境质量状况,使农村环境质量受到大众监督;二是建立完善的群众匿名举报及奖励制度,鼓励发动群众对污染环境的行为进行监督;三是组织形成县、乡、村三级监管网,不定期对农村环境状况进行实地走访监管,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四是加大对农村环境污染行为的处罚力度,规范执法程序,对污染农村环境的行为坚决依法处理。(二)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需要多方联合,共同努力。作为农村公益事业的一部分,全社会都有责任和义务参与其中,为之做出自己的贡献。作为治理环境问题的领导者,政府有义务开放治理体系,吸收社会力量,确保自己能够参与到环境治理中来。其他的社会角色,不管是出于个人的或公众的,不管是短期的,还是长期的,都必须主动地采取行动。农村环境治理行动应该是一个机遇,也是一个让全社会共同承担责任、共享各种利益的平台。(三)加强环保政策宣传教育为进一步规范农民的环保行为,尽快促进基层农民自觉将环保概念从“脑子里”搬到“实践中”,在当前广大农民对环境保护意识有所增强的基础上,充分借助社会舆论、媒体宣传环境保护的意义、措施、法规政策等。可在村级设立“乡村文明环保曝光台”,适当采取曝光对乡村环境有污染行为的企业或个人,同时表彰一批对乡村环境污染治理有益的人或事,采取正、反面典型案例教育的手段,利用公众舆论营造环保氛围,能有效加强企业及农民的环保意识。针对企业部分,定期下发文件,使其进行学习整改;针对村民个人,可充分发挥社会舆论优势,宣传并普及环境保护知识,促使农民认识到环境对农业经济长效性的影响,从而自觉投身到农村环境保护与治理的行列中。(四)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中长期规划1.组织和管理规划政府领导班子对环保工作有很大的责任,将大气环境质量、重点污染减排率、政府环境保护投资在GDP中所占比重、饮用水源质量达标率等指标进行比较。把这些作为各级党政领导干部绩效考评的重要指标,认真研究建设有效的绩效系统,尽最大的力量来构建环保管理体系,保证资金、人员、物质上的有效支持,保证处理方式的严格备案,管理措施落实到位。政府应当充分发挥其直接领导的职能,把责任范围和工作目标分解,并落实到各工作部门,进行环境保护和生态目标责任制年度考评,以确保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工作在各政府部门的通力合作下能够顺利完成,实现既定的总体目标。同时要对规划中期成果进行科学评价,并按照进度对规划内容和任务实施合理的调整。统筹监督、管理环保工作,建立政府主导、部门配合、社区和市民群众积极参与、环保部门统一监督的工作环境和工作制度,各环保部门之间要开展合理的合作交流,进一步清晰自身的职能,全面推动环境保护工作。2.政策法规规划由于我国农村环境法律法规的缺失,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制度并未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推进而进行相应的调整,不能满足新的发展需要,本文提出以下说明:一是尽快制定法律法规,填补法律空白,全面做好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工作,加强农村环境污染的性质,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完整性。结合农村社区的特点、经济发展水平、地域特点和文化条件,“适用”规章制度。二是加强法制建设,解决各类法律法规重叠、不一致、可得等问题,建立独立立法。三是加强农村环境污染法律对生产条件的监管,完善法规相关监管程序,明确化、原则化;对于执法程序,要充分包纳执法中可能发生的各种情形,要清楚地说明所使用的术语和概念,使工作人员能够在执法中执法依据、执法用据、执法准据。3.资金提供计划建立一个由政府领导、市场推广、社会群众参与的投入机制,保障“十四五”重大项目建设的充足资金来源,政府逐步将公共资金投入环保项目,协调环境与经济发展。通过财政补贴、特殊津贴等形式,加大国家对环境保护的鼓励和支持力度。同时,认识到群众和企业的重要作用,通过各种优先政策,鼓励社会各界参与到保护环境中来。通过信贷政策调整和政府技术支持,鼓励金融、企业和外商投资污染防治项目。创新环境财税政策,建立财政预算的保障机制,将增加的财政收入大部分的投入到环境保护项目上。4.技术支持计划环境保护的工作不可有所懈怠,除了运用传统的方法之外,还得依靠科学技术和创新。通过建立健全的环境保护激励机制,促进环境保护部门的科研、实施清洁生产、治理水污染、治理非点源污染、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加强与高学历高科技人才的交流和合作,充分发挥技术优势、人才优势,促进科研成果的应用,在区域内实施示范项目,根据县区域内的环境特点,结合科学的理论,为客户提供技术用于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支持。注重引进专业的环保系统的人才,采用结合人才引进和培养的方式,提高整体素质。全面引进人才,加强继续教育,知识和技术信息的及时更新,力求打造一个高品质的环保科技人员。宿迁学院本科毕业设计(论文)六、结论六、结论近年来,由于我国经济条件的不断提高,我国农村的环境污染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农业、农村发展的“瓶颈”。十九大以后,我们党的乡村振兴战略,从产业兴旺、生态福祉、乡村振兴等方面,提出乡村污染治理的期许或改善。以县政府职能视角,南通市三余镇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存在政府监管执法困难、治理效果失衡、公众参与力度不足等问题;存在问题的成因主要是执法体系不完善、环境治理主体单一、政府协调能力不足,未来可从完善环境污染治理法制体系、统筹协调多元治理主体形成合力、加强环保政策宣传教育、做好农村环境治理的中长期规划等四个方面进行完善,同时结合区域农村实际情况,用对政策、积极作为、大胆实施,不断推动农村环境治理新发展。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刘联合,黄孝宝.我国农村环境污染的现状及治理措施——以安徽省宿州市为例[J].现代农村科技,2020(10):106-107.张斐男.日常生活视角下的农村环境治理——以农村人居环境改造为例[J].江海学刊,2021(04):125-131.杜焱强.农村环境治理70年:历史演变、转换逻辑与未来走向[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36(05):82-89.司林波.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历程、现状与前瞻[J].人民论坛,2022(01):42-45.谢婧.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的农村环境污染治理探讨[J].资源节约与环保,2021(07):145-146.SapkotaRP,StahlPD,RijalK.RestorationGovernance:AnIntegratedApproachTowardsSustainablyRestoringDegradedEcosy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