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孙刘联盟的困境与出路
东汉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冀州牧刘孟的领袖,名义上的左将领和扬州牧刘周代表南曹汉建立了联盟。历史上被称为“孙刘联盟”。孙刘联盟缔结后,即在赤壁之战中以寡敌众,以弱胜强,大败曹操,奠定了三国鼎立的基础。随后,联盟出现裂痕,在经历“兄弟阋墙”、沙场角逐后又渐趋平静。影响孙刘联盟的重大事件是荆州之争和夷陵之战。孙刘从并肩作战到兵戎相见,是由于关羽骄横无礼、欺侮友邦,刘备意气用事、不顾大局,还是孙权多诈寡信、做事不留后路?联盟双方是富有诚意,还是虚与委蛇?本文试从联盟形成的背景,孙权、刘备及其部属对待联盟的态度,鲁肃、诸葛亮在联盟中的地位和作用,联盟于双方的利弊,以及联盟的意义和局限性等方面对此类问题作以简论。一、孙刘联盟的建立孙权和刘备缔结联盟时,下距传统的三国时代开始的年代公元220年还有12年,上距公元196年曹操奉迎汉献帝定都于许(今河南许昌县东)也已12年。是时,曹操降张绣、擒吕布、败二袁、征乌桓,已经基本统一北方中国,东汉的十三州刺史部,冀、青、幽、兖、并、徐、豫七州部,都在曹操的实力控制下。为一统天下,曹操将下一个打击目标锁定荆州牧刘表。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秋七月,曹操率军十五六万南下。八月,刘表即在病患和忧惧中死亡,代理其任的刘表次子刘琮遂投降曹操,使曾经背叛曹操、多年前投奔刘表的刘备措手不及,只得弃樊城(今湖北襄樊市汉水北岸)向南逃跑。这时,在胜利面前有点飘飘然的曹操,以为不只可以迅速占荆州、灭刘备,亦应一鼓作气打败孙权,攻据扬州。于是,一边将精骑五千以一日一夜行三百里的速度追击刘备,一边致书孙权进行恐吓:“今治水军八十万众,方与将军会猎于吴。”《吴主传》裴注引《江表传》这样,曹操就在占襄阳(今湖北襄樊)、据江陵(今湖北江陵)后,对刘备、孙权形成了军事上的灭顶之势和心理上的巨大压力,也催生了孙刘联合。在曹操打击下,刘备受重挫于当阳长坂(今湖北荆门市西南),丢弃妻子,无处可依,欲远遁苍梧(治广信,今广西梧州);孙权部属得知曹操大军压境,胆颤心惊,纷纷劝孙权投降。遁苍梧,降曹操,刘备、孙权都不甘心,但他们单方面都不足以与曹操抗衡,联合抗敌符合双方的共同利益。在联盟磋商阶段,双方对对方都寄予厚望。孙权认为,“非刘豫州莫可以当曹操者”,《诸葛亮传》刘备盼江东救援,“日遣逻吏于水次候望(孙)权军”,《先主传》裴注引《江表传》于是,经双方有政治谋略的志士分析形势,陈述利害,孙刘缔结联盟成了顺理成章之事。这种联合,连敌人一方也已预料到。史载,当曹操及其部属多认为沿江逃遁的刘备会被孙权杀掉时,奋武将军程昱说:“孙权新在位,未为海内所惮。……刘备有英名,关羽、张飞皆万人敌也,权必资之以御我。难解势分,备资以成,又不可得而杀也”《程昱传》,认为孙权不仅不会杀刘备,而且必然与之联合。程昱的分析,说明了孙刘联盟的必然性。缔结同盟,尽管事前孙权、刘备都有心理准备,但大兵压境的严峻形势不容许他们制订周密的方案,所以过程简略,细节问题无法明确,这为日后留下了隐患。本来,联盟首先是为自己,但为极力促成,都做为对方考虑状。鲁肃在当阳(今湖北荆门市西南)对刘备说:“孙讨虏聪明仁惠,敬贤礼士,江表英豪咸归附之,已据有六郡,兵精粮多,足以立事。今为君计,莫若遣腹心使自结于东,崇连和之好,共济世业。”《先主传》裴注引《江表传》而在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西南),诸葛亮则对孙权说:“刘豫州王室之胄,英才盖世,众士慕仰,若水之归海。”“今将军诚能命猛将统兵数万,与刘豫州协规同力,破操军必矣。”《诸葛亮传》双方着力渲染自己主人的人品和势力,且以己方为主导,置彼方为辅翼,虽然为外交策略,无可厚非,但也不能不说有对对方的不信任和利用心理。特别对于孙权,与刘备结盟更属应变之策。鲁肃前往荆州时曾对孙权分析形势说:“若(刘)备与彼(指刘表二子及诸将——引者)协心,上下齐同,则宜抚安,与结盟好;如有离违,宜别图之,以济大事。”《鲁肃传》形势发展是,刘表旧部不单与刘备不能“协心”,而且刘琮背着兄长和刘备降曹,迫使刘备南逃,荆州集团出现了严重的“离违”分化现象。按说不光可以不“与结盟好”,而且“宜别图之”,寻找机会占点地盘,为什么鲁肃要促使刘备与孙权结盟呢?理由是:“今事已急,即有他图,何不遣兵助刘备……?”《鲁肃传》裴注引《魏书》和《九州春秋》也就是说,原来孙权、鲁肃没有预料到曹操“得荆望吴”,现在即使“有他图”,想“别图之”,也只有暂时搁置,先帮助刘备与曹操作战。而于刘备,尽管“外结好孙权”是既定策略,但一直无条件实施。现在,失地损兵,向孙权求救是最佳选择。于是,孙刘速成盟约,只为“同心一意,共治曹操”,《鲁肃传》保全自己,其他利害都无暇顾及。故论者以为:“孙刘联盟是在曹军威胁下产生的,目的在于‘协规同力’,对付大军压境的曹操。因此它只是孙权和刘备两个军事集团之间临时的联合,是一种应急的措施……。”10一旦危险过去,军事危机解除,这种联合必然出现问题。二、鲁肃、麻黄在联盟发展中的巨大作用孙刘联盟是在鲁肃、诸葛亮的推动下结成的。他们各自向自己的统帅陈述缔结联盟的理由并分别主动请缨出使时的官衔,史书未见记载(作为外交使者,当时应有正式身份);赤壁之战时,鲁肃辅助周瑜,任赞军校尉,赤壁之战后,诸葛亮任军师中郎将,地位都不算高。就是这两个官不高位不显的人物,在那个风云际会的年代发挥了扭转乾坤的作用。鲁肃和诸葛亮既是联盟的倡导、策划者,又是制订、缔结者,更是身体力行、竭力维护者。王夫之“二子者守之终身而不易”之评可谓精当。孙刘联合的策略是诸葛亮在“隆中对”中提出的,理由是:“孙权据有江东,已历三世,国险而民附,贤能为之用,此可以为援而不可图也。”因此,要想成就霸业,前提是“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诸葛亮传》不过,这只是就天下大势的分析,当时结盟的条件并不成熟。将联盟最早列入“议事日程”、付诸实施的是鲁肃。当曹操挥师南下时,鲁肃首先提出到荆州见刘备“与结盟好”,尽管后来局势发生变化,鲁肃仍“劝(刘)备与(孙)权并力”,又对诸葛亮说:“我子瑜(诸葛亮之兄诸葛瑾字)友也。”结果,达到了“即共定交”《鲁肃传》的效果,不光基本决定了孙刘联盟之“外交”,也奠定了与诸葛亮之“私交”,达成了为联盟竭心尽智的默契。基于此,史家将这件事称为“鲁葛之谋”。从公元208年缔结联盟到263年蜀汉亡国,尽管时断时续,孙刘联盟(双方立国后又称吴蜀联盟)基本上一直存在。细究联盟发展的各个阶段,我们都会发现鲁肃、诸葛亮在其中的巨大作用。(一)从建安十三年至建安十八年(公元213年),为联盟“蜜月阶段”。这一时期,双方不光联合作战,亦能相互提挈,相互忍让。其间,刘备向孙权提出,欲兼得荆州之南郡(治江陵),都督荆州,孙权部属皆反对,唯鲁肃极力促成之,尽管鲁肃的目的是“多(曹)操之敌,而自为树党”,《鲁肃传》裴注引《汉晋春秋》促使刘备“与共拒曹操”,让其做抵御曹操的挡箭牌,但此举毕竟有利于刘备的发展和孙刘联盟的延续。关羽镇守荆州时,与鲁肃驻守的陆口(今湖北嘉鱼县西南)常发生边界纠纷,又是鲁肃着眼大局,“常以欢好抚之”。《鲁肃传》就在他逝世前两年的建安二十年(公元215年),当孙权与刘备为长沙(治临湘,今湖南长沙市南)、零陵(治泉陵,今湖南零陵)、桂阳(治郴,今湖南郴州)三郡争得不可开交之时,鲁肃临危不惧,邀强悍的关羽相会,用谈判手段据理力争,发挥了战场上起不到的作用。(二)从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刘备夺取益州至二十一年(公元216年),为联盟“内阋”阶段。其间,围绕着孙权索要荆州诸郡,双方从谈判桌上唇枪舌剑发展到战场上兵戈相向,全赖鲁肃等人顾全大局、左右斡旋,才得以大体上维系盟好关系,相互妥协,以湘水为界瓜分荆州,以长沙、江夏(治武昌,今湖北鄂城)、桂阳以东属孙权,南郡、零陵、武陵(治临沅,今湖南常德市西)以西属刘备。(三)从建安二十二年(公元217年)孙权降曹至蜀汉章武二年(公元222年)秋,为联盟破裂阶段。鲁肃在建安二十二年去世后,东吴联盟旗帜无人接力,诸葛亮在蜀中孤掌难鸣,终于爆发了孙权偷袭荆州、孙刘夷陵大战等重大事件,双方由小范围摩擦升级到大范围冲突,昔日的盟友彻底成为敌人。(四)从蜀汉章武二年冬刘备战败至蜀汉建兴十二年(公元234年)诸葛亮谢世,为联盟的恢复阶段。这一时期,诸葛亮掌握蜀汉军政大权,“遣使聘吴,因结和亲”,《诸葛亮传》高擎联盟大旗。孙吴也积极回应,于黄武三年(公元224年)与魏断绝关系。孙权称帝后,蜀汉群臣大多主张与其绝交,诸葛亮力排众议,作《绝盟好议》,揭示大势,分析利弊,力主续盟,并遣使至吴庆贺,同意“并尊二帝”,中分天下,巩固了联盟关系。(五)蜀汉建兴十三年、吴嘉禾四年(公元235年)至炎兴元年(公元263年)蜀汉亡国,为联盟维系阶段。虽然鲁肃、诸葛亮先后离世,但由于政策实施的惯性,和则两利、斗则两衰的现实,更基于东吴国政日坏的“内忧”,孙权一改对待联盟的彷徨、被动态度,积极主张巩固联盟。史载:“蜀汉诸葛亮卒,(孙)权垂心西州,遣(是)仪申固盟好”《是仪传》;而蜀汉诸葛亮的继任者更是走着因循之路。因而,此后双方虽未再如联盟初期那样联合作战,但也未发生大的冲突,维持着基本的友好关系。考量孙刘联盟的始末,不难发现联盟兴废系鲁肃、诸葛亮之身的特点。某种意义上说,孙刘联盟的实质是“鲁葛联盟”。正因为如此,鲁肃早逝,诸葛亮因其兄在孙权麾下为官而产生的“瓜田李下”之虑等不利因素,注定了联盟不会一帆风顺。特别在后期,吴、蜀都缺乏主持联盟的重臣,“外亲内疏”、猜忌提防愈演愈烈,更反衬了鲁肃、诸葛亮的作用。孙刘联盟之所以步履维艰,双方之所以互不信任,重要的原因是联盟之策与孙权、刘备的立国方针相悖,除鲁肃、诸葛亮而外,孙、刘集团的其他人不足以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三、土、权关系的革命缔结联盟,共拒曹操,尽管于刘备、孙权双方都有利,但在战胜强敌后继续维持联盟,瓜分荆州,进而中分天下,却与刘备、孙权建号立国、争霸天下的路线矛盾,这就决定了联盟之路坎坷多事、荆棘丛生。刘备青年时就开始戎马生涯,先是镇压民变,既而逐鹿中原,“欲信大义于天下,而智术短浅”,《诸葛亮传》步入老年而大事犹未成。直到赤壁之战前一年,诸葛亮才在“隆中对”中为其指出了以荆州和益州为根基、联合孙权、伺机北上争霸的成功之道:“荆州北据汉、沔,利尽南海,东连吴会,西通巴、蜀,此用武之国,而其主不能守,……益州险塞,沃野千里,天府之土,高祖因之以成帝业。……若跨有荆、益,保其岩阻,西和诸戎,南抚夷越,外结好孙权,内修政理;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诚如是,则霸业可成,汉室可兴矣。”《诸葛亮传》这个策略的关键和基础是占据荆州和益州。而孙权集团早已觊觎这些地区。少年孙权继父兄基业主事江东之初,沈友、甘宁、鲁肃等人都主张占据荆、益。沈友的计策是“荆州宜并”,《吴主传》裴注引《吴录》甘宁的谋划是“先取黄祖(刘表所署之江夏太守—引者),……渐规巴、蜀”,《甘宁传》鲁肃的分析较为透彻:“肃窃料之,汉室不可复兴,曹操不可卒除。……剿除黄祖,进伐刘表,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然后建号帝王以图天下,此高帝之业也。”数年后又说:“夫荆楚与国邻接,水流顺北,外带江汉,内阻山陵,有金城之固,沃野万里,士民殷富,若据而有之,此帝王之资也”。《鲁肃传》正如刘备后来因他事所说过的一句话:“天下智谋之士,所见略同耳。”《庞统传》裴注引《江表传》诸葛亮对刘备与鲁肃等人对孙权的谋划,也“所见略同”。其一,都看重荆州、益州的地理优势和经济条件,主张据而有之;其二,都主张以荆州、益州为基地,北向争雄,走刘邦一统天下的路子。稍微不同的是,诸葛亮谓“兴复汉室”,鲁肃则曰“建号帝王”。不过,诸葛亮之“兴复汉室”和鲁肃之“建号帝王”其实也是一回事,并无本质不同。诸葛亮“兴复汉室”是指以刘备这个“帝室之胄”为帝,名义上延续刘氏的汉家天下,鲁肃是以孙权这个非刘氏为帝,他们都是指用武力夺取天下,而不是指用汉室的规则确定皇位继承人,以继汉统。刘备、孙权对天下大势估量、争霸道路选择、最终目标确立的高度一致,与联盟之路形成了尖锐的矛盾。首先,联盟是双方在共同保卫荆州的基础上形成的,而荆州却不能为双方共有。正如裴松之所言:“彼荆州者,孙、刘之所必争也。”《贾诩传》裴松之注刘琮降曹后,曹操名义上已据有荆州。在自己看好的“家园”受人入侵、争霸事业即将颠覆的严峻时刻,刘备、孙权有了共同的需要——将曹操逐出荆州。于是,孙刘联盟形成。曹军北撤后,联合防御的现实需要和独霸荆州的长远需要时时撞击,于是,孙刘谈谈打打,吵吵合合,不得不瓜分荆州,缓和矛盾,暂时求得平衡。其次,益州问题亦为矛盾焦点。刘备诈取益州,使孙权“竟长江所极据而有之”的目标成了泡影,双方矛盾势必升级。“(孙)权以(刘)备已得益州,令诸葛瑾从求荆州诸郡”,《吴主传》表面上是“以土地业(刘)备”《鲁肃传》后的以礼索还,其实何尝不是对刘备独据益州后心理不平衡时的无理要求,因为从没有哪一个争雄天下者将已据有的地盘在没有利益交换的前提下拱手让予别人。其三,刘备、孙权都想称霸或一统天下,他们的舆图里都没有对方的位置。刘备死后,吴、蜀协商恢复联盟,孙权试探蜀汉使臣邓芝说:“若天下太平,二主分治,不亦乐乎!”邓芝则直言不讳地回答:“夫天无二日,土无二王,如并魏之后,……君各茂其德,臣各尽其忠,将提枹鼓,则战争方始耳。”《邓芝传》邓芝的直率,博得孙权称赞有加。这次对话,可作为双方都容不下对方的注脚。相比之下,后来孙权称帝,吴、蜀决定“二帝并尊”,乃参分天下,豫、青、徐、幽属吴,兗、冀、并、凉属蜀,并盟约“各守分土,无相侵犯,传之后叶,克终若始”,《吴主传》则纯属外交辞令,虚假得多。上述诸多矛盾、冲突下维持的孙刘联盟,必然出现裴松之所说的“虽外睦,而内相猜防”《关羽传》裴松之注的现象。这种现象一直伴随着联盟的始末。史载:“及(诸葛)亮卒,吴虑魏或承衰取蜀,增巴丘守兵万人,一欲以为救援,二欲以事分割也。蜀闻之,亦益永安之守,以防非常。”《宗预传》在孙权“垂心西州”的情况下尚且如此,其他时候可想而知。四、原因二:张昭、秦松联盟之路虽则与孙刘争霸天下的路线有诸多矛盾,但较之于建号称帝、一统天下的“远大理想”、“宏伟蓝图”,战胜强敌、拓展空间、壮大实力必定为当务之急。所以,鲁肃、诸葛亮等有远见的谋略家审时度势,将长远目标与当前利益结合起来,加强联盟,以期互惠互利。但是,对于联盟,孙权集团、刘备集团中理解者不多,支持者很少,而障碍者甚众,就连孙权、刘备两个决策者,也因为“见不及此”(清袁枚语),常采取有用则取之,不用则弃之的态度,并没有自始至终坚定地走联盟之路。赤壁之战后,刘备到京(今江苏镇江),彭泽太守吕范曾出“馊主意”劝扣留刘备,孙权没有采纳,但当多年后因为荆州之争而与关羽开战时,孙权却对吕范说:“昔早从卿言,无此劳也。”《吕范传》鲁肃以荆州之南郡属刘备,借刘备的“恩信”稳定局势,一举两得,既维护了联盟,又缓冲了曹操对江东的威胁,不失为深谋远虑,但孙权却在多年后对陆逊评鲁肃说:“劝吾借玄德地,是其一短”。《吕蒙传》就在刘备死后,诸葛亮遣使入吴重修旧好,孙权的态度依然暧昧,他表示虽愿与蜀和亲,“然恐蜀主幼弱,国小势逼,为魏所乘,不自保全,以此犹豫耳。”《邓芝传》自身的患得患失,加之受周瑜、吕蒙、陆逊等重臣的影响,孙权长期首鼠两端,忽而事魏,忽而盟蜀,直到晚年才专意联蜀。孙权部署中不主张甚或反对联盟者比比皆是。曹操南下,“形势甚盛,诸议者皆望风畏惧,多劝权迎之。”《吴主传》“诸议者”除孙权对周瑜提及的张昭、秦松,肯定还有许多人,所以《周瑜传》中才有“议者咸曰……不如迎之”之记载。既然主张迎降曹操,则必然不主张结盟刘备。张昭、秦松皆为有政治理念之人,决不会因联盟的缔结而轻易改弦易辙。不单张昭、秦松以及主张将刘备留困江东的吕范这些谋士,武将如吕蒙、陆逊,更是极力主张并身体力行与刘备作战,视联盟如草芥。就连赤壁之战时联合行动的指挥者周瑜,在战前分析敌我形势时,也只是极陈曹操之劣势和江东之优势,强调“请得精兵数万人,进住夏口,保为将军破之”,卷六五只字不提如何与刘备联合作战。当在樊口(今湖北鄂城市西)与刘备见面后,亦坦言:“豫州(称刘备)但观瑜破之。”《先主传》裴注引《江表传》这些一方面表明了周瑜的雄才大略,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对刘备的忽视和对孙刘联盟的不以为意。赤壁之战后二年,刘备到京,周瑜即上疏孙权,提出“宜徙(刘)备置吴,盛为筑宫室,多其美女玩好,以娱其耳目”,《周瑜传》然后以此要挟关羽、张飞接受自己的指挥。随后,又献计越过刘备的驻防区域进攻益州,“得蜀而并张鲁”,《周瑜传》就在他病逝前,仍然致书孙权,认为“刘备寄寓,有似养虎”。《周瑜传》裴注引《江表传》可见周瑜自始至终对联盟是抵触的,对刘备的灭亡之心大于联合之意。周瑜对待刘备集团的态度,是孙权群僚的代表。与孙权对待联盟态度游弋异曲同工的是,刘备把联盟也没有真当回事。赤壁之战的最大获利者是刘备。他遣将攻下了荆南武陵、长沙、桂阳、零陵四郡,刘琦病死后,又被推为荆州牧,成了荆州之主。孙权因周瑜之谋,欲吞并蜀地,“遣使云欲(与刘备)共取蜀”,《先主传》刘备“欲自图蜀,拒答不听”,《先主传》裴注引《献帝春秋》且遣将加强防备,力阻孙权将士通过,随后用诡计和武力夺得益州。在这件事上,孙权是用联盟作幌子,刘备则是毫不含糊的拒绝合作。刘备入蜀后,关羽在荆州屡屡与孙权将帅产生矛盾,危害到联盟关系。对关羽的行为,刘备或支持,或纵容,或闻而不问。刘备对孙刘联盟的轻视,决定了他在孙权攻据荆州、擒杀关羽后,毫无顾忌地发动了对孙权的大规模进攻。刘备麾下与孙权部属中一样,支持联盟者亦是寥若晨星。如果说鲁肃的主张在江东还有周瑜委曲求全地予以配合,还有诸葛瑾这个自己的朋友、诸葛亮的兄长于公于私给予响应的话,(诸葛瑾对联盟的态度史书未明载,但他在建安二十年曾“使蜀通好刘备”,夷陵之战前,又奉命致书刘备求和,且“人有密谗”“瑾别遣亲人与备相闻”。凡此种种,可证诸葛瑾拥护联盟。)诸葛亮的主张在刘备集团中则缺乏这样的支持者。关羽、张飞本来就对刘备与诸葛亮关系亲密不满意,对诸葛亮首倡的“结好孙权”策略有几分认可殊未可知。关羽在荆州时辱骂孙权使者,断然拒绝与孙权联姻,起码说明他不善待联盟。张飞、赵云曾在长江上拦截欲返回江东的孙夫人,夺回刘禅。就算他二人先前拥护联盟,经过这件事,态度也会有所转变。夷陵之战前,赵云曾谏曰:“国贼是曹操,非孙权也,且先灭魏,则吴自服”,《赵云传》裴注引《赵云别传》反对刘备与孙权作战,但他是谈战略,不是讲治国策略。蜀中饱学之士秦宓也反对东征,认为“必无其利”,但他是“陈天时”,《秦宓传》而非“谈人谋”。庞统和法正是刘备器重的两位重要谋臣,均未参与缔结孙刘联盟,给刘备的策划是以巴蜀为基地寻求发展,未谋与孙权联合。庞统曾对刘备说:“荆州荒残,人物殚尽,东有吴孙,北有曹氏,鼎足之计,难以得志。今益州国富民强,户口百万,四部兵马,所处必具,宝货无求于外,今可权借以定大事。”《庞统传》裴注引《九州春秋》而法正在刘备占据成都后,则主张攻夺汉中,“克之之日,广农积谷,观衅伺隙,上可以倾覆寇敌,尊奖王室,中可以蚕食雍、凉,广拓境土,下可以固守要害,为持久之计。”《法正传》他们的主张与“草庐对策”、与孙刘联盟都有区别。值得一提的是尚书邓芝,他在刘备崩后首先向诸葛亮建议“重申吴好”,并作为使者面见孙权,详陈利害,态度诚恳,促成东吴“遂自绝魏,与蜀连和”,孙权称赞“和合二国,唯有邓芝。”《邓芝传》可惜邓芝早年“未见知待”,未能在孙刘联盟中发挥作用。孙权、刘备及其部属对待联盟的心态,决定了孙刘联盟在鲁肃、诸葛亮这两个维持联盟的中坚不能同时发挥作用时(鲁肃卒以至诸葛亮卒后),联盟只能是一个予取予夺的招牌,双方争夺荆州、鏖战夷陵因而具有不可逆转性。五、以联络继承、互守关系之身份,以维护国内政权的利益孙权偷袭荆州、孙刘夷陵大战,标志着孙刘联盟的破裂。荆州之争和夷陵之战的主要当事人、决策者是关羽、吕蒙、孙权和刘备,他们谁应对联盟破裂承担主要责任,古往今来见仁见智。刘宋裴松之斥“孙氏潜包祸心”,《诸葛瑾传》裴松之注清袁枚《鲁肃论》(《小仓山房文集》卷二十),今人余明侠、叶哲明、林成西、柳春藩、张东华以孙权破坏联盟;元胡三省责刘备不能“与吴解仇继好”,卷六九胡三省注吕振羽、吴晗、朱绍侯对发动夷陵之战多有批评;清王夫之谓关羽“忮吴怒吴”,“而葛、鲁之成谋,遂为之灭裂而不可复收”,近人卢弼,今人朱子彦、方诗铭等“归咎于关羽之开衅与吴”,令人莫衷一是。前已论及,孙刘联盟策略与孙权、刘备争霸路线相矛盾,因而双方为荆州甚至益州的利益产生冲突是不可避免的。面对强大的曹魏,只要能做到“兄弟阋于墙,外御其辱”,就可谓顾全大局,也不至于重创联盟。从这个意义上说,关羽的过错在与“内阋”,没有处理好联盟关系;吕蒙、孙权的行为属于背叛,直接颠覆了联盟;而发动夷陵之战诚乃联盟破裂后刘备的无奈之举。是孙权、吕蒙直接破坏了孙刘联盟而非关羽、刘备。关羽在荆州的“内阋”主要有以下数事:(一)驱逐孙权所置长沙、零陵、桂阳三郡长吏。刘备夺取益州后,孙权索求荆州诸郡而不得,“遂置南三郡长吏,关羽尽逐之。”《吴主传》诸郡管辖权系刘备用外交手段获得,曾取得孙权认可,现孙权交涉不成,谋设置官吏以造成既成事实,被关羽驱逐乃势所必然。(二)拒绝与孙权结亲。“(孙)权遣使为子索(关)羽女,羽骂辱其使,不许婚。”《关羽》这是关羽最让人诟病之处。平心而论,关羽如此并无大错。尽管以联姻维持政治关系从来靠不住,但在孙权身上表现得尤为虚假。当初,刘备被推举为荆州牧,据有荆州江南四郡,连远在孙权后方的雷绪也率万余人愿意归顺,且刘备驻地与周瑜隔江相望,孙权“稍畏之”,于是“进妹固好”,《先主传》后来听说刘备要入川,即“大遣舟船迎妹,而夫人内欲将后主还吴。”《赵云传》裴注引《赵云别传》遇变则悔婚,且欲裹胁别人的儿子为人质(纵非孙权安排,世人也会归“罪”于他)——孙权对待联姻的态度,能让关羽答应与其结儿女之亲吗!至于“辱骂其使”,大概关羽也不会说出《三国演义》中“虎女犬子”之类的话,责对方“奸伪”、“无信”等则有可能。或以为若关羽许婚,并且对孙氏和蔼相待,“偷袭荆州”或许不会发生,那是把政治利益、军事大势感情化,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孙权与曹操也有姻亲关系,照样兵戎相向。(三)夺孙权的军粮。关羽擒降于禁等数万人马后,“粮食乏绝,擅取(孙)权湘关米。”卷六七此事曲在关羽,但孙权“阴与(吕蒙)图计”《吕蒙传》在先,闻夺粮在后,夺粮很可能只是施计的口实,况战场上的这类纠纷,远不至于使已有联盟关系的两个政治集团决裂。(四)威胁孙权。关羽围樊,孙权遣使表示愿意援助,关羽认为孙权行动迟缓,自己又刚获得大胜,于是发出“貉子敢尔,如使樊城拔,吾不能灭汝邪”《关羽传》裴注引《典略》的激愤之辞、狂悖之语。裴松之对此事的发生表示怀疑;纵然发生,一句狂傲之语当然不致于导致联盟破裂,且孙权风闻关羽的话,也只是“知其轻己”。《关羽传》裴注引《典略》上述诸事,只能说明关羽不善于处理与孙权的关系,责其破坏联盟则言过其实。正如马植杰先生所论:“实际上,这类事(指不许婚和取湘关米等)都是孙权寻找和制造的借口,即无其事,权还是会袭羽的。”吕蒙偷袭荆州、擒杀关羽导致孙刘联盟彻底破裂。赤壁之战后,孙权不只一次与曹魏交关,甚至一边与刘备谈盟好,一边向曹魏表忠心,用魏相国钟繇和太子曹丕的话,就是“优游二国”、“了更妩媚”。《钟繇传》裴注引《魏略》这种作派,于政治策略或许可称灵活,于联盟关系则破坏性极大。建安二十四年(公元219年),关羽围曹仁于樊,借汉水泛滥的水势,大破曹魏援军,一时“威震华夏”。孙权不愿使关羽得志,于是置联盟大局于不顾,孤注一掷,与联盟的共同敌人联合,致书曹操,“乞以讨(关)羽自效”,《吴主传》在得到曹操“许割江南以封权”《关羽传》的许诺后,采吕蒙的诡诈之计,乔装打扮,潜师密发,偷袭关羽后方,占领江陵、公安(今湖北公安县西北),彻底切断了关羽的退路,并遣将追击势孤的关羽,擒斩关羽父子,夺取了在荆州认为属于自己的和本属于刘备的所有地区。孙权在利用阴谋和武力将刘备的势力彻底赶出荆州的同时,即断送了孙刘联盟的基础和条件,使联盟彻底破裂;在扩大自己地盘的同时,也招致了来自曹魏的直接压力。失去了关羽的力量作为缓冲,孙权不得不加强荆州的防守力量。尔后,孙吴政权始终承受合肥(今安徽合肥市西)、襄阳东西两线的直接重压而寸步难进,这可能为其始料未及。柳春藩以为:“如果说在孙、刘双方存在着破坏联盟关系的罪魁祸首的话,那应该是孙权、吕蒙,而不是关羽。”刘备势力的退出荆州,消弭了孙刘联手在荆州与曹魏再决雌雄的机会。刘备发动夷陵之战是联盟破裂后的被动之举。关于夷陵之战的必然性和刘备取胜的可能性,林成西《重评刘备东征》论述甚详。刘备的军事策略是跨有荆、益二州,“天下有变,则命一上将将荆州之军以向宛、洛,将军(指刘备)身率益州之众出于秦川。”现在,“上将”被杀,荆州丢失,不论是为实现重新“跨有荆益”之“公”,还是“忿孙权之袭关羽”《先主传》之“私”,刘备都会与孙权决战。这一点,连第三国的有识之士也认为是必然的。曹丕曾诏群臣分析刘备是否会出兵,侍中刘晔就说:“蜀虽狭弱,而(刘)备之谋欲以威武自强,势必用众以示其有馀。且关羽与备,义为君臣,恩犹父子;羽死不能为兴军报敌,于终始之分不足矣。”《刘晔传》后来他又说:“(孙)权前袭杀关羽,取荆州四郡,(刘)备怒,必大兴师伐之。”《刘晔传》裴注引《傅子》孙权得知刘备兴兵,遣使求和,着南郡太守诸葛瑾致书刘备,书中有“陛下以关羽之亲,何如先帝(指当时传说已遇害的汉献帝)?荆州大小,孰与海内?俱应仇疾,谁当先后”《诸葛谨传》之语。对这种偷换概念,巧言回护,胡三省却以为:“诸葛瑾之言,天下之公也。使汉主因此与吴解仇继好,魏氏其旰食乎!”卷六九胡三省注这是读书人的单向思维、良好愿望;既如此,当初孙权就不该偷袭关羽!还是裴松之的评判比较中肯:“孙氏潜包祸心,助魏除害,是为剪宗子勤王之师,纾曹公移都之计,拯汉之规,于兹而止。……且备、羽相与,有若四体,股肱横亏,愤痛已深,岂此奢阔之书所能回驻哉?”《诸葛谨传》裴松之注六、“弱弱联合”战略孙刘缔结同盟,是汉末三国时的大事。它改变了历史进程,丰富了历史内容,在古代政治、军事、外交史上都有重要意义。首先,延缓了统一步伐,造成了三国分立的形势。赤壁之战前,曹操已经三分天下有其二,饮马长江、一统天下似乎指日可待。孙刘联盟击碎了曹操的美梦,使诸葛亮对孙权所说的“(曹)操军破,必北还;如此,则荆、吴之势强,鼎足之形成矣”《诸葛亮传》成为现实,三国鼎立的历史自此开始。明清时,有人以曹操、孙权皆为“汉贼”,而刘备、诸葛亮攻操联权是为不义相诘难,现在无人再发这种迂阔之言,却又有责诸葛亮不助曹操统一而助刘备系阻碍历史前进者,拿后人的“崇高理想”强前人之所难。在汉末群雄并起、军阀割据的形势下,任何有志向、有能力的人试图扩大实力、一统天下都是可以理解的;允许曹操实施统一,当然也允许诸葛亮帮助刘备向统一的方向迈进。王夫之谓,诸葛亮之志,必欲存汉,必欲灭曹,以刘备“义所可从而依之也“,卷十是为的论。对诸葛亮来说,通过辅佐“有雄才而甚得众心”《郭嘉传》裴注引《傅子》的刘备施展抱负,比投靠“托名汉相,其实汉贼”,《周瑜传》挟皇帝、害皇后、杀皇子的曹操更符合理想。其次,提供了以弱制强、弱小的政治力量生存发展的成功范例。在政治、军事对峙面前,政治份量重、军事力量强者总占优势。曹魏前期“挟天子而令诸侯”,后期继承汉室的政治遗产,远比“自祖父以上世系不可考”的皇胄刘备和“故汉骠骑将军南昌侯”孙权政治资本雄厚,其疆域面积、人口数量、军事实力、人才占有量,都大于东吴、蜀汉之和。但是,面对孙刘结盟,“二虏合从(纵),”《杨阜传》“有急相救”《刘晔传》裴注引《傅子》的形势,曹魏不得不“东西奔赴”,叹息“边境无一日之娱”《杨阜传》依靠孙刘联盟这种“弱弱联合”战略,吴、蜀和曹魏共存了几十年。特别是赤壁之战,更是以巧借天时,依赖人谋,团结协作,以弱胜强而名扬战史。孙、刘立国前,袁术与袁绍相离,袁绍与公孙瓒相竞,袁谭、袁尚兄弟相仇杀,韩遂与马超相疑,“皆自相灭以授曹氏(操)之灭之也。”如没有联盟,或孙、刘长期内讧,早就重蹈上述诸人之覆辙。其三,保障了吴、蜀政权的稳固,促进了南方的开发发展。联盟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老地基转让协议合同样本
- 2025专利技术许可合同
- 2025标准借款合同范本2
- 2025电子产品买卖合同书范本
- 2025年混凝土浇筑工程的施工合同
- 2025钢筋工劳务分包合同
- 2025年工程瑞雷波仪项目合作计划书
- 2025铝合金型材购销合同范本
- 2025年科学与工程计算软件合作协议书
- 2025年窄带无线接入网(用于电话)项目合作计划书
- 《基于嵌入式Linux的农业信息采集系统设计与研究》
- 外科创伤处理-清创术(外科课件)
- 小型手推式除雪机毕业设计说明书(有全套CAD图)
- 《城市级实景三维数据规范》
- 2024年中国酸奶袋市场调查研究报告
- 合同到期不续签的模板
- 搬迁服务项目 投标方案(技术标)
- 2005室外给水管道附属构筑物阀门井05S502
- 浙江省宁波市镇海中学2025届高三数学下学期适应性考试试题含解析
- “双新”背景下高中信息技术单元整合教学实践
- 广东省佛山2024年中考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